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心中老子_1200字

作文 閱讀(1.48W)

以荒島之心在紅塵裏讀經

心中老子_1200字

——題記

說起老子,眼前必然會看見一位鬚髮皆白的老頭兒,騎了一頭黃牛,側目微笑,輕捋鬍鬚,慢慢踱向函谷關來。這一天,紫氣東來,守關官員斷定必有聖人過關。關員向老頭索取關牒,他卻拿不出來。“沒有關牒,是不能過關的。不過嘛,你一定要過關,也可以設法通融通融,只要你傳道給我……”老頭沒法,只好認了,於是被逼寫下了這部五千字的《道德經》,然後才得出關。老頭姓李,名耳,字聃,世稱老子。若要給老子畫一幅肖像的話,一定不能忘記的便是那兩筆長眉和傳說中的齊肩的耳垂,這樣一個謎一樣的神話般的人物留給我們的不過是寥寥五千言和那西度流沙不知所終的想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似乎所有人談到《道德經》,脫口而出的便是這一句,而能真正憶起接下來的內容的人,實屬不多,有的甚至連常掛在嘴邊的這一句也非真正理解。如千萬人中的偶然遇見,圖書館中的驚鴻一瞥,留下的卻只有這四句。可以用言語表達的規律,就不是永恆不變的規律;可以叫得出的名字,就不是永恆不變的名字。“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大如宇宙者,本身就是荒謬的集成體,老子以此章開篇,向人們傳達了何爲“道”,“道不遠人”,它能同化萬物,眼花萬物,有人說“道”即是道,也便是人世間所要行走的道路,猶如元人馬致遠在《秋思曲》中所寫;“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其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說文”意義的註釋就是“道者,徑路也。”有人說“道”就是規律,就是一種法則;更有人認爲老子的第一章首句的第二個“道”字,便是一般所謂常言道。掩卷而思,便覺這雖能體現“道”,但萬萬不能用這些詞來代替“道”的概念。“道”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能意會,而不能用言語表達。“道”不可作爲一種獨立的對象來追求,無論世界萬物,無形的,有形的,無名的,有名的,特殊的,平凡的……其來源總歸於一個“道”字。“道常無爲”“道常無名”“道法自然”把無爲和有爲,無慾和有欲和諧統一,這樣去養生處世,似乎才合乎其“道”也。

縱觀洋洋五千言,如果硬要我挑出那麼一章來標上自己的`“最愛”,那便是《老子?四十五章》所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塞,靜勝熱。清淨以爲天下正。”人生大起大落無數,但凡能拿得起而淡然放得下者,往往寥寥無人。老子說;“最大的成功好笑依然有缺陷,但它的作用卻不會損壞;最大的圓滿好似在被什麼東西衝散,但它的作用卻不會窮盡。最直的好似彎曲,最巧的好似笨拙,最善辯的好似不會言談,運動能戰勝寒冷,安靜能克服暑熱,清靜無爲能做天下的首領。”老子的這段話的確很有意思,每一年讀來,似乎都有不同的感觸。人類的所有的感覺器官都是外向型的,所以,總是容易去貪婪那些外在的東西,不管包袱有多重,只要對自己有利,便大包小包地往身上攬,似乎不去追求便不能滿足,卻不知傷害了別人也累垮了自己。且大智若愚,大音稀聲,大器晚成,不過如此而已。老子說;“缺陷、空虛、彎曲、笨拙、木訥等儘管都是人們不喜歡的,但卻是真真實實應該保持的東西,他們纔是大道,纔是代表着清靜無爲的大道”細細嚼來,的確如此。忽然想到安東尼在《小王子》中所言;“我都祕密非常簡單:肉眼只能看到表面,唯有用心,才能將一切看清。”也正如板橋先生所言:“聰明又大小之分,糊塗也有真假之分,所謂小聰明大糊塗纔是真糊塗假智慧,而大聰明小糊塗纔是真智慧,假糊塗。”透過現象看本質,便是人生境界。老子說,清淨好,躁進亦管用,“清淨以爲天下正,”“靜”是走出去,而不是迴歸。凡事硬上,必不能成。但硬上又有鋒芒,就有突破口。把握住鋒芒,則必能成。“躁勝塞”成功了就叫清靜無爲,而做的時候不妨躁進……掩卷長嘆,任那一句一言的真知灼見將心靈洗滌,每每讀完,我的心境便如渺渺清空,浩浩大海,平靜,安詳,淡泊。樂觀與悲觀,都流於不切實際,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它是細水長流,碧波無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荒島之心在紅塵裏讀經,老子之博大,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