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節日風俗作文

作文 閱讀(1.7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節日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節日風俗作文

節日風俗作文1

我的家鄉是溫州,溫州的海鮮是有名的。

我們溫州過年的十大習俗是:1冬至吃湯圓2曬醬油肉和鰻鯗5搗年糕4祭竈5撣新6貼春聯7分歲酒8開門炮9拜年10穿新衣

以上10點是我們溫州人在過年時會準備的事情。

在我們的溫州的傳統節日有:1、正月七年級春節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3、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元宵節)4、二月八年級春龍節又叫龍擡頭青龍節5、二月十五花朝節6、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7、三月九年級上巳節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8、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9、四月初八日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端午節11、夏至節12、六月六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13、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14、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15、七月三十地藏節16、八月十五日中秋節17、九月九日重陽節18、十月七年級十月朝,又稱祭祖節19、十月十五日下元節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21、十二月八日臘八節22、臘月二十三日祭竈節,祀竈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以上是我們家鄉的節日與習俗。

節日風俗作文2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爲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着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衆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划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爲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爲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曆史.隨着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潑水節爲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節日風俗作文3

打開我的記憶閘門,一段段美好的回憶在腦海中像放電影一樣播放着,那個中秋節最令我難忘。

中秋,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等民俗。約上三兩好友,享受一下天空中的“鹹蛋黃”—圓月,是個不錯的'選擇。在那月圓之夜,我,王梓涵,謝雨軒,還有跟屁蟲——妹妹,帶上自家的月餅,水果和一個好心情來到了廣場。廣場人可真多,好不熱鬧!大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冒着變成“肉夾饃”的風險擠出人羣,來到了我們的賞月寶地。

哇塞,這月餅怎麼長得這麼可愛!小兔,大象……等每一個月餅都是件藝術品啊!我們坐在一起,吃着“藝術品”望着月亮,月亮好黃好圓啊!不過,就是不香。

“快看快看,嫦娥和玉兔!”王梓涵說,恨不得讓全世界都聽得到她的聲音。“我覺得那就是個大大的月餅。”我說,“你們把我的臺詞全說了,我說什麼呀?”謝雨軒裝作很生氣地說。“說我的呀!我頑皮地笑笑”大家都笑了。

月餅吃完了,我們開始扮演小哪吒,只見廣場上我們四個人手拿一朵“蓮花燈”,脖子上是發光的“乾坤圈”“咦,不可能有四個哪吒吧!”王梓涵問。“不如叫哪吒1號,哪吒2號,哪吒3號,哪吒4號吧。”我說。“這可真是個好辦法!”大家異口同聲的說。

時間過的飛快,一下子就要回家了。不過,我們在信箱上放一塊月餅,是給嫦娥的。第二天,月餅不見了,我看不是嫦娥吃了,而是老鼠偷了!壞老鼠。其實,在我心裏一直有一塊月餅沒動,因爲,它是一塊濃縮快樂的月餅,更是我們友誼的見證。

節日風俗作文4

春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清洗傢俱,拆洗被褥,進行大掃除,乾乾淨淨迎新春。早在堯舜時期,我國人民便有了“掃年”的習俗。它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宗教儀式。逐漸演變爲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了。到詔代,“掃年”之風盛行。“掃年”的風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愛勞動、愛清潔、講衛生的傳統。

農曆除夕,各家各戶的門上,貼上一個福字,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巡,看見圍觀一幅漫畫,上面繪着一個赤腳女人抱着一個大西瓜,明太祖看了,卻對此產生誤會,以爲鎮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馬皇后,明太祖把這件事暗記在心上,下令凡沒有參與嬉笑的住戶在門上貼一個福字。軍士們便以此爲據,到沒有貼福字的家裏提人。從此以示安分守己。這種從避嫌變祝福的善良直流傳至今。

盼着、盼着終於盼到了快樂的新年,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飯後我與哥哥姐姐一起放炮,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昇降落,猶如天女散花,又好像信號彈飛上天空,忽明忽暗,把夜幕裝點成鮮花的世界。在有幾分鐘便是十二點了,掛好鞭炮,媽媽喊:“十二點了放鞭炮啊!”爸爸點燃了鞭炮,震耳欲聾的`聲音迎來了新年!

每到春節最令人難忘的是拜年等,到大小年統統拜完,年味就像硝煙一般。

第二天,天剛亮,我就被炮聲驚醒了,我穿上新衣服,和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貼完後顯得喜氣洋洋,我們兄弟姐妹一起放炮,熱鬧極了,每一個人都應該以新精神來迎接新一年到來。

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辭舊迎新,因爲人類的最高願望就是更上一層樓。

節日風俗作文5

中國傳統節日很多,什麼中秋元宵清明除夕端午,數不勝數。但擁有一段悽慘的愛情故事爲點綴的,便是乞巧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七夕節。

傳說織女在人間遇見了牛郎,便留在人間和他生兒育女,幸福生活。但織女是玉帝的女兒,被玉帝發覺私下人間後,不得不告別牛郎,回到天庭受罰。牛郎帶着兩個孩子追至南天門,卻被王母劃下的天河所阻。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王母娘娘見他們的感情如此真摯,便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而這一天,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上搭起鵲橋,幫助牛郎織女相會。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所以人們也往往在相聚一起,期待能觀此盛況。並以各種方式向織女乞求智巧。

古時候,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朝,七夕之時,各家女兒圍坐一團,以五彩絲線穿針,速度快爲巧者。隨着時代的變遷,這種習俗也慢慢發生了變化,明清後,又有七夕中午,把針放進水裏,借日影而驗工拙,成花鳥雲獸的影子,則乞得巧。

但現代,乞巧的女子越來越少,但在這一天期待和愛人相互廝守的情侶越老越多,所以七夕節已成了情侶們互述衷腸的節日。對於情侶來說,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收到對方的一份禮物,感受情人的一顆真誠的心,似乎便代表他們之間的情感就像牛郎織女那樣,銀河也阻隔不開。

七夕節的故事還在傳唱,七夕節的兒女們不止眺望遠方的星河燦爛,更凝視着眼前愛人,期盼着情比金堅……

節日風俗作文6

紐約市也特別在萬聖節晚上舉行巡遊,讓一羣吸血鬼,殭屍(zombie),女巫,科學怪人等齊齊現身,還歡迎市民到場參觀,到會者不限年齡、性別,不分階級、國籍,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加入他們的行列,來個熱熱鬧鬧的人鬼嘉年華會。

其實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並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臉更非常可愛,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參加大型化裝舞會一樣。

在各式各樣的裝扮角色中,以女巫殭屍一族最多人扮演,而那些專賣萬聖節用品的店鋪也特別準備這類衣飾出售,以迎合大衆所需;與此同時,生產商每年更會把當年大熱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場,務求令更多人投入西方傳統節日的熱潮裏,如在電影<哈利波特>的小巫師造型,已是許多孩子必選的`扮演角色。

格林威治村的萬聖節巡遊﹝Greenwich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始於1973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員Mr Ralph Lee發起,據說最初他帶着朋友和孩童一起在鄰居處遊行,後來漸漸演變成整個村的大型活動,而活動中當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同時,巡行的目的更希望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即使人們只是抱着想看熱鬧的心態,當你踏進村子裏,很快便會被邀請參與巡行,成爲他們的一份子。

紐約市的萬聖節巡遊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紐約人和遊客參加,而巡遊會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舉行,各隊伍約在夜晚上七時從第六大道與春天街交界﹝6th Avenue & Spring Street﹞起步,一直遊行至第二十三街﹝6th Avenue & 23rdStreet﹞爲止,全程大概多個小時。

節日風俗作文7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迎來了,我最喜歡的節日 端午節。端午節又叫重午節,我記得媽媽說是爲紀念屈原所設。這一天主要活動是吃糉子、賽龍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媽媽會很忙,因爲我們要包糉子。首先,媽媽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綠豆洗乾淨,糯米調好味,把它切成一塊塊。媽媽做好以上工作,便對我說:兒子,咱們一起包糉子吧!我看着這一片片綠色的棕葉,在想糉子那金字塔的外表,像三角形而又有一點不像三角形,一下子發起呆來,問媽媽怎樣包啊?媽媽見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範來,首先把兩快糉子葉疊成一類似圓錐的物體,然後把糯米綠豆和五花肉放進去,再用一塊糉子葉封好底面,用草繩把它紮緊,不把它綁緊煮熟了就不好吃。媽媽是示範後,我就嘗試着包了起來。一開始不太順利,不是漏了東西沒放進去,就是沒捆紮緊。經過一次次失敗,終於成功了。

包好後,就要開始煮了,看着這些剛下鍋的糉子,我以爲十幾分鍾後便可以吃了,但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對我說:這些糉子起碼也要四五多個小時後才能吃。聽了媽媽的話,我似乎有些失望。等呀等,突然媽媽到廚房翻動一下糉子。我連忙跑了上去,看着這又大又飽滿的糉子,聞聞那香味就夠咽幾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口大口的朝嘴裏塞灌呢!

家鄉的習俗多得數不清,但無論什麼節日,我都會開開心心地過,開開心心地做。

你們吃過自己做的糉子嗎?

節日風俗作文8

元宵節,家家戶戶前掛着紅燈籠。飯前,鳴放鞭炮。晚飯也多了一道菜——胖乎乎圓滾滾的湯圓。

到了元宵的晚上,我們家就非常熱鬧。平常走動的街坊鄰居們,有的就早早相約來我家裏搓麻將;有的牌友沒搶到座位也要圍着桌子,細細觀賞一番,忍不住時還會插句話:“要贏噠嘞”“要不得要不得,打錯噠咯”,還有人也會抱着手機玩遊戲刷抖音……而這天夜裏,沒有大人管束的小孩,那就是放飛了的氣球。晚上,叔叔帶我們買了各式各樣的花炮,即使沒有花炮,在家中也能有聲有光地玩耍。我們選花炮,猶疑不決,哪個想要買,花費了將近一個小時來選。等到我們到家了,我們又迫不及待地把買來的花炮排在地上,開開心心地玩了起來。看煙花時,小朋友們像看電視一樣,全神貫注,緊緊盯着花炮,膽子小的`孩子也會捂緊耳朵,眼睛缺捨不得閉上。半空中的煙花像仙女像精靈,飛來飛去,跳來跳去,還伴着節奏,但是散發出來的硝煙味比屁還要臭呢,薰得我躲回房間了。花炮玩了,我和小朋友們又玩起了遊戲,玩老鷹抓小雞時,我們小隊就像扭來扭去的一條龍。直到肚子餓得咕咕叫了,我們才稍微安靜下來。就在這時,我被湯圓的香味吸引了過去,媽媽一句:“吃湯圓了,吃湯圓了!”我焦急地盛好湯圓,生怕它們突然在我視線下消失了。那白白胖胖的元宵很是好看,我用小勺舀起一個放在嘴裏,只輕輕一咬,那香香的滑滑的餡料便甜到了我的心裏!我一下吃了八個嘞!

我喜歡吃元宵,也喜歡過元宵節。因爲一家人在一起熱鬧又有趣。

節日風俗作文9

“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爲我打月餅。月餅圓圓甜又香呀,一片月餅一片情呀,爺爺是個老紅軍呀……”每當聽到了這首歌,我就想起了中秋節,每年有很多節日,中秋節是我最歡的節日了。

過中秋節最讓人開心的事是“做月餅”了。月餅有很多種類,月餅製作的方法有很多,有的是烘烤製成的,有的是蒸熟的,還有的是冷凍的。月餅的口味非常豐富,各有不同,有很多美味的水果餡,有的是芒果味,有的是蘋果味,有的`是桃子來,還有的是草莓味……也有很多營養豐富的伍仁月餅,香氣誘人的蛋黃月餅,甜甜蜜蜜的蓮蓉月餅,還有清新爽口的冰皮月餅。月餅外表有許多美麗的花紋,不同的月餅花紋和造型也各式各樣,有可愛的小動物系列,有漂亮的花朵系列,還有蒼勁有力的書法系列……

今天是中秋節,下午,媽媽帶着我和姐姐一起做月餅。首先,我們用盆子把麪粉用水發好,用筷子攪和均勻。等一會拿出來,搓成一個個小麪糰,把它們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把麪糰一個一個拍扁,接着再把自己喜歡的餡放在麪皮上,餡不要放太多,最後再把餡包起來,將它揉成一個小球,放進自己喜歡的模具裏壓一下,就做好啦!最後媽媽把剛做好的月餅放進烤箱烘烤15分鐘,我們就可以吃到自己親手做的月餅了!

在我們小區裏,小路邊,大門前到處掛滿了紅色的燈籠。燈籠上寫着燈迷,小朋友們在爭先恐後地猜燈迷,那邊,一羣小孩在你追我趕地玩遊戲,大門廣場還有歌表表演呢!

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掛在天空,我們一家吃着月餅,看着月亮,我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節日風俗作文10

傳說古代愛國大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被逼投汩羅江自盡,人們用箬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爲一種風俗。爲了紀念他定於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特殊的習俗:賽龍舟、掛艾葉菖蒲、吃五黃、最少不了的就是包糉子了。今天我跟隨牛通社的記者們一起來到德清,親自體驗了會包糉子的趣味。

小竹林裏小記者和家長們圍桌子站着,桌上擺放着一盤伴着醬油的糯米,一碟醬油肉肥瘦相間,另一盤白糯米和一盤蜜棗。糉子根據餡料的不同分成很多口味,()我們今天包的有鹹的肉餡和甜的蜜棗餡兩種。還有碧綠的箬葉,放大版的竹葉。做糉子首先要選上等的箬葉,那綠綠的箬葉散發出陣陣淡淡的清香,仔細聞一聞真讓人心曠神怡。我挑了一張又寬又長又綠的箬葉放在手心,在葉尖三分之一處向內卷緊,形成一個圓錐形加進醬油糯米,用手輕輕的壓緊米粒再加一塊肉再放第二層米壓緊,接着將尾部箬葉向內包裹着封口,不讓米粒掉出一顆來。最後用線將糉子來個“五花大綁”,箬葉被綁的來嚴嚴重重沒有一點空隙,打上死結,一個豐滿的“三角糉”就大功造成了。看着我包的.糉子像個胖娃娃,真可愛。我多想再多做幾個帶給外公外婆吃呀!可惜我包的成品不多,一個被我捏破了、一個沒紮緊散了。“哎,前功盡棄了。”我埋怨道。我的糉子只剩下那隻“胖娃娃”了。終於又完成了一個迷你糉,一口糉,只比大姆指粗一點點。太高興了我提着糉子還合了影。

滿載豐收成果的我們一到家,就開始下鍋煮糉子,我迫不及待在廚房裏等着糉子的出爐。隨着鍋裏水的沸騰,一股箬葉的清香又一次撲鼻而來。過了好久我品嚐着親手包的糉子,還和媽媽包的蜜棗糉比開了。

節日風俗作文11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着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爲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餚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裏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着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鬥)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爲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裏面吃。

廣東人很講究食療。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池曉玲說,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節日風俗作文12

農曆的2月28日,我們全體村民在村長的帶領下,來到當年抗日戰爭的地方,進行一次緬懷先烈、不忘歷史的活動——掃墓。

到達了目的地,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用混凝土建成的灰色方柱形紀念碑,它穩穩地聳立在蔥鬱的密林中,那碑像尖尖的寒劍直指蒼天,上面鐫刻着“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14個剛勁有力的大黑字,底座正中鑄着“千古不朽、浩氣長存”8個敬仰英魂精神的大字。看着看着,景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掃墓活動開始了,村長首先具體痛訴了日軍的滔天罪行,講述了抗日戰士和死難同胞頑強反抗的感人事蹟。聽着聽着,我的眼睛溼潤了,我對死難同胞的敬佩忘懷念亡情隨加濃。我緊攥着小拳頭,腦海中浮現出先烈們奮勇反抗、慘遭日軍大屠殺的情景。

接着村長叫每個村民向紀念碑鞠躬,輪到我了,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向紀念碑走去,恭敬、深情地向紀念碑行了三個鞠躬禮。我思潮起伏,注視着碑前那兩株高大的榕樹,彷彿看見了烈士就在我們面前,我回到原處,聽着那時時變調的溪流聲,彷彿覺得是英雄的讚歌;看着怒放的杜鵑花,映照着我們的臉,不禁聯想起詩句“杜鵑啼處血成花”。是啊,那花是先烈們的血染紅的.。我擦了擦溼潤的眼睛,心裏默默地宣誓:一定要好好學習,去完成先烈們未竟的事業,爲祖國成爲強國而努力,不讓祖國母親承受到任何的屈辱。

烈士的英名啊,千古不朽;先烈的精神啊,浩氣長存。

節日風俗作文13

背起書包上學校的小孩子,匆匆出門上班的的大孩子,白髮蒼蒼喝着茶的老孩子,提到湯圓誰不是嘴裏就立刻生出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將芝麻放入鍋中炒熟,碾碎成粉後放入白砂糖攪拌成芝麻餡,再把糯米粉中倒入溫水揉成麪糰醒15分鐘,醒好,將包好的湯圓放入鍋中煮熟。是不是非常容易呢?煮的過程中聞聞那種香味,就夠你咽上幾回口水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着,一個一個地朝嘴裏塞灌呢!

住在小平房裏的小雨,今天可高興了。她一個人進進出出廚房,看到湯圓正在沸騰,碗筷都已擺在竈邊,但媽媽總說還早。

“媽,媽,我餓了!”

“哦,是嗎?”媽媽用溫柔的目光望着“小饞貓”。

“是真的。”小雨邊說邊指着自己圓鼓鼓的肚子,“你看嘛!你看嘛!”

媽媽“撲哧”一聲,搖了搖頭,笑着說:

“好,好,媽媽相信小雨餓了,但湯圓還沒有煮熟,等湯圓煮熟了再吃好不好?”媽媽邊說還邊摸小雨的腦袋。

“不嘛,不嘛,我現在就要吃,我餓了!”其實小雨所說的餓了並不可靠,她只是急於想知道湯圓是什麼味的罷了。

“小雨,你這樣可不乖。”說完媽媽故意裝出不高興的樣子。小雨發現媽媽臉色不對,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只好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等待湯圓煮熟,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轉眼間湯圓就煮熟了,只見媽媽一大勺一大勺地往碗裏裝,當然,小雨也沒閒着,她則是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

飯桌旁,小雨剛坐上凳子,就舀了一顆熱氣騰騰的湯圓放到嘴裏,又急得吐回,吐着舌頭不好意思地笑着嚷道“呀!好燙好燙!”一家人看着她,笑聲又起來了。湯圓的`味道,的確很美味,吃起來甜甜的膩膩的甚至還有點滑滑的,而芝麻餡更是香香的!味道就如同蛋糕一樣美味!不!甚至比蛋糕還美味!

節日風俗作文1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說到端午節,我們就會想起屈原這位偉大的詩人。

據歷史記載,屈原本爲楚國重臣,但因他人陷害,被楚王流放。期間,秦楚兩國交戰,屈原回來後,楚王又不聽他的勸阻,執意赴會議和,最終死在了秦國。屈原不願看着自己的國家滅亡,投江自盡,以身殉國。後來,人們將這天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賽龍舟,食糉子,以祭屈原。

每到端午,江邊可就熱鬧了,一羣人圍在江邊,伸長了脖子,看着江上的人賽龍舟,邊看邊大聲呼喊。只見江上一條條龍舟駛過,舟上的人們賣力地划槳,船頭敲鼓的人狠狠地擊鼓,激昂的鼓聲振奮着正在划船的人們,動作整齊劃一,節奏歡快鏗鏘,而岸邊的觀賽者呢,吶喊助威聲連着鼓聲熱鬧了兩岸。

端午節不僅有熱烈的龍舟賽,還有畫額、吃糉子等習俗。畫額,就是用雄黃酒在額頭上畫王字,希望能借猛虎以鎮邪。糉子,那是每年端午節的必備食物。五月初五,這天吃飯時,誰家不是糉香四溢呢?糉子種類繁多,口感豐富,做法簡單,最基本的做法是把洗淨的`糯米和蜜棗放在卷好的糉葉裏,綁上細繩,放入鍋中煮2—3個小時,香噴噴的糉子就做好了。煮糉子時,看着棕葉從青綠色變成了灰褐色,我不禁問道:“這糉子怎麼煮着煮着就黑了?”聽完這句話,全家人都哈哈大笑。糉子煮煮熟後,一掀開鍋蓋,熱氣就撲面而來,空氣中全是糉子的香味。我趕忙抓起一個,剝開糉葉,糯米和蜜棗融在了一起,在糉葉的包裹下形成了一個類似於三角形的樣子,光是看着就讓人垂涎三尺。輕咬一口,糯米的軟糯和蜜棗的甜味,足以讓人大口大口地咬下去。

端午的習俗還有很多,但糉子的清香和龍舟的熱鬧,是最讓人回味無窮的。

節日風俗作文15

新年到,家家都守歲。年夜裏,大家都不睡覺,必等着通宵過去後,人們纔可以睡下。

晚上大家都圍坐在沙發上,觀看着好玩的春晚,看着電視裏播放的好玩樂趣的小品與各種年終的慶祝歌舞,歡天喜地,一派祥和,總令人激動與歡樂。

至於爲什麼要守歲,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好像最開始是爲了在這一晚趕走什麼東西似的,以保平安。所以一家老少在這一天都得守歲。儘管爺爺奶奶們大約在半途時候就會微微睡着,可年輕人卻精氣旺盛,通宵不累。

這不正巧又到了年上,我外婆已慢慢靠在沙發上,眯着眼睛睡着了。媽媽親手親腳地幫她蓋被子,還是將她吵醒了,她立馬叫嚷着說:“不用不用。我自己來就好,我還沒有那麼老呢。”我與媽媽聽着這話,總忍不住笑開了。一邊的姨媽好像不怎麼專心,靜坐在沙發上一會兒玩手機,一會兒敲電腦,有時還看看劇,好像對於電視裏的春晚,並不是很在意。

我與媽媽則專心多了,坐在沙發上,目不轉睛地盯着電視。春晚的小品可逗啦,演員的動作誇張而有趣,臺下的觀衆哈哈大笑,我和媽媽也都笑得人仰馬翻。媽媽可不會放過任何教育我的`機會,這時候總會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其實演員的動作就像我們寫作文一樣,可誇張,也可帶些諷刺。細細地觀察演員,說不定會讓你的作文更加錦上添花。”……

在這些嘮嘮叨叨“愛的教育”中,又是一年除夕過去了,正月十九過去了,年也過去了,守歲也只能等到下一年再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