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遙遠的絕響作文(3篇)

作文 閱讀(4.72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遙遠的絕響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遙遠的絕響作文(3篇)

遙遠的絕響作文1

人生一世,總在傾聽。當浮躁的心完全平靜下來的時候,沉浸於自己的一份寧靜,我聽到了......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是的,我聽到了烏江之畔“霸王別姬”的慷慨悲歌。身受十幾處創傷的項羽,歷經垓下大戰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後,兵敗如山倒,退到烏江,雖有一葉輕舟可乘,但作爲八千江東子弟的首領,無言一人獨歸,羞愧難當之下,自刎而亡。在生與義、苟活倖存與維護尊嚴之間,他從容的做出了選擇。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是的,我聽到了。辛棄疾面臨江水,登危樓,望中原,拍欄杆,熱淚橫流。當一個愛國臣子打算以身許國,打算血灑大漠,馬革裹屍,但被迫離開戰場,再無用武之地,只能仰問蒼天,恕撞不周。他的'沙場英雄志核愛國形象鑄就的詩詞,透露出一種凜然的殺氣和磅礴的氣勢。耳畔又迴響着他一遍遍的哭訴、一次次的告白;忘不了他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念去去,千里煙波,霧靄沉沉楚天闊......”是的,我聽見了。淒涼的深秋,柳永的羈旅之愁全融入了煙波浩渺的千里江水中。秋風蕭瑟,寒蟬淒厲,迫近黃昏,城外帳篷,與親人設宴餞別,心中縱有千言外語,只有眼淚凝視。離別的人的心靈總是脆弱的,經不起太多的離散。路途迢迢,唯有思念如沉沉煙波,相伴左右。

在這份寧靜之中,我的耳邊縈迴着這一曲曲遙遠的絕響。思緒在無邊的黑夜中肆意馳騁,歷史變得不再遙不可及。我用自己的心,於過去交流着。當遙遠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時我聽到了......

遙遠的絕響作文2

夜晚的雨打溼了一把把花樣的油紙傘,風肆意地刮過每一寸土地。在那個夜裏,我聽到了,聽到了……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是的,我聽見了。李白在二十歲出頭之時的豪情壯志,飽讀詩書,一心一意想踏上仕途,邁出家人都沒有走出的那一步。峨眉山下,李白望着天上的一輪明月,躊躇滿志,心裏懷揣着對明天的美好期望,告別父老鄉親,闊別這生他養他數載的故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的,我聽見了。李白遠離故鄉,來到長安城內,一心想爲官,奈何家裏商人身世,無法參加科舉考試,一腔熱血與激情卻竹籃打水——一場空。李白此時是何等悲憤又何等無可奈何啊!只能借酒澆愁抒發心中的情緒,感慨自己的不平身世。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是的,我聽到了。李白沒能當上官,使用自己帶着的盤纏周遊祖國大好河山,寫詩、交友。同時又借詩時不時抒發心中悲慨與不平的思緒。李白,多麼灑脫不羈!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是的,我聽見了。李白的才華受到了大臣賀知章的讚賞,舉薦入朝爲官。日日伴隨唐玄宗與楊貴妃,爲他們寫詩助興。可是,這不是李白想要的'仕途。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是的,我聽見了。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受到牽連,同王昌齡當年一樣,被貶至夜郎西,過上了晚年清貧、窮苦的生活。國家動盪之後,逐漸走向衰微,李白年少輕狂時用青春用年華去追求了一生的功與名,最終還是沒能拿得到……

是的,我聽見了,李白在那遙遠之處最歇斯底里的呼喚。

遙遠的絕響作文3

驢友的偶然發現卻讓自身又喜又憂,喜於繁華野草處仍殘着清幽小村,憂於生怕被外人侵擾,變成一處被明碼標價的“文化囚牢”。

江南水鄉餘韻悠長,麗江春色流連忘返。只生怕這靜謐的古村成爲了一種絕響;只生怕離我們如此相近的風景卻成了一種時間上的遙遠。

當餘秋雨擔心魏晉風流、士人精神已不復存在時,便將他們形容成一種在時空上離我們遙遠的絕響。而我,在這個將一切歷史遺留的古蹟淪爲“廢墟”,將一切文化明碼標價的時代,擔心某些在時間和空間上並不遙遠的古村卻因人爲的過度開發,侵擾和利益化下,漸漸的變成了遙遠的絕響。

當對古村落的吟詠成爲遙遠的絕響時,是人心的離初衷的遙遠,是保衛的讚歌成爲了絕響。麗江春色使人心醉,鳳凰古村民風淳樸,可這已成爲過去,成爲被人工翻新的“古街”,被“表演”的文化舞蹈,被價值化、同化的“記念品”。越是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那麼,蝴蝶便離你遠去。沒有深入瞭解文化背後的風土人情便一一用金錢利誘,民風變了;用人工翻新一一“做舊”,文化的韻味也變了。

追回遙遠的絕響。當我們放棄刻意的追逐古村落文化的蝴蝶,蝴蝶便靜靜的停在我們的肩上。沒有一處古村的韻味是上天所賦予的,它們積澱了文化的記憶,傳承了淳樸的民風。然而,人們的過度開發卻讓這種在靜謐中的吟詠成爲了絕響。我們應嘗試去發現、去保護、去歌頌每一處在我們周邊被遺忘的古蹟,追回失落的遺址。更重要的是瞭解背後的民風與人情。

保衛遙遠的絕響。驢友的`沉默是值得認可的,並非自私,而是保衛。一旦將位置公諸網絡,遊人一多,素質便參差不齊。或許,的確有文化的行家,但也必定有素質低劣的破壞者,也唯有沉默是最安全的眼下之策。然而,長遠之計必定是提高自身素養,用心去體會,而不是用照相機簡單的留念與粗暴的刻下“到此一遊”的炫耀。

他們就在我們的周邊,靜謐而安詳的存在着,並不遙遠。切勿因人心浮躁,金錢利誘使之成爲遙遠的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