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扶不扶作文

作文 閱讀(1.61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扶不扶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扶不扶作文

扶不扶作文1

此刻的生活有選擇隨性灑脫,扔掉冷漠的原則,此刻的燈火璀璨落寞,扔掉心裏那一把鎖,是真的我。共享時代,所謂共享,就是共同享用。之前的生活是我,現在是我們。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與我們產生密切關聯,而這種隨性自由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不少問題。

共享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人們共同使用同種物品,意味這樣東西不是我的,而是我們的。但是有些心懷不軌的人就會破壞他們,從而打亂了這種循循遞進的規律。

八月份的上海,正是最炎熱的.時候,都說地上煎牛排也不是無憑無據,地面的溫度足以讓這成爲事實。而我又在這最炎熱的季節去上海複查眼睛。經過了申崇一線的漫漫長路,下了車站快速向地鐵站走去。清晨的上海帶着絲絲涼意,路邊的早點攤也陸陸續續地支起來,冒着熱氣。路旁的共享單車也整齊地停放着。走過了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馬路上也有些許的人騎着共享單車。這一切對於信息化的大上海僅僅只是個開始。抵達汾陽醫院,太陽已經露出雲層,溫度也開始節節高升。醫院裏也是人海涌動,等到完成了一系列的檢查,時間已經跑過了中午。

在等待眼鏡的換片過程中,媽媽帶着我去外面吃飯。這時的上海已經沒有清晨的涼意,滾滾熱浪撲面而來。門口的街道也是比早晨更加熱鬧,更加擁堵了。路邊的共享單車橫七豎八地擺放着,早已無了整齊可言。一個小女孩稚嫩的聲音傳入了我的耳中,“媽媽,你看這些車子都倒了。”“是啊,太熱了,我們去陰涼一點的地方吧!”她的媽媽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並沒有想要理會那些可憐的車子。“媽媽,車子倒了,你不扶嗎?”小女孩又發問了。那個中年婦女明顯怔住了。她不扶,路人看了難免有想法,並且會給女兒樹立一個壞形象。她扶了,這麼多車子,這麼熱的天氣,有何必遭罪自己。小女孩搖搖那個婦女的手臂,“媽媽,你怎麼不扶啊?”又是一陣沉默,最終她還是扶了。路邊的一位阿姨看見了,笑了,還連聲稱讚這個小女孩。可是她的母親呢?她原來是怎麼想的,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最後她扶了。媽媽問我看什麼看得這麼出神,我的回答是:我看到了一個城市背後的祕密。

共享資源日益增多,也在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活理念。我們也許都不如那個小女孩,但是我們應該能夠做到她母親的舉動。就如有一年春晚的“扶不扶”的小品,不是生活改變我們,而是我們去改變生活,也許改變不了生活,那就改變我們,去做到最好,造就一個美好的共享時代。

扶不扶作文2

老人摔倒了,是扶還是不扶?現在最熱門的話題也莫過於此。很多人發表了不同的觀點,有人說扶,有人說不扶,我看到的一個故事,讓我心裏有了自己的答案。

那是一個黃昏,太陽正踏着沉重的步子一寸一寸落下山去,天邊殘留着一抹紫紅色的晚霞,異常的美麗。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哼着小曲,慢吞吞地向家裏走去。走過一個路口,看到前面的人行道上躺着一個老人。滿頭的白髮,枯瘦的身軀。老人用手肘支撐着身體。那時剛剛立春不久,傍晚的空氣涼如水,老人只穿了一件外套,躺在冰涼的人行道上。我在猶豫着,腦海裏不停的想着一則報道:三個小孩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卻遭到碰瓷。扶?還是不扶?我站在街口,看着路對面的老人。老人用哀求的目光注視着來來往往的行人,渴望誰能過來扶他一把。一些人看到了老人,停下來,像我一樣猶豫了好久,最終還是走開了。正在我鼓起勇氣,準備走過去時,老人的身邊多了一個紅色的身影。我定睛一看,是一個不過六、七歲的小女孩,她揹着小書包,脖子上繫着鮮豔的'紅領巾。女孩蹲下身,費力地扶起老人,老人只是坐了起來,小女孩卻沒有力氣了。這時,一旁賣菜的農民大叔看到了,忙跑過來扶起老人。小女孩看着老人被攙扶着慢慢向前走,就放心的跑開了。我呆呆的站在那裏,小女孩跑遠了,我纔回過神來,離開了。我看着胸前得紅領巾在風中飄動,不由的爲自己害臊起來。

這件事情過去了好久,每每想起總會萬分後悔。一個小女孩都知道幫助別人,我爲什麼不能?

中國人口衆多,歷史文明久遠,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扶不起一個摔倒的老人,我覺得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

在我們周圍總是有這樣的報道:某人見義勇爲卻反遭恩將仇報,助人爲樂卻惹禍上身。這不僅是當事人也使得我們寒心,大家心裏都有個疑問,中國的傳統美德到底去哪裏了?大家還記得有一則報道,說是三個孩子扶起一個摔倒的老人反遭到碰瓷事情嗎?孩子,天真可愛,不懂人情世故,用自己滿心的熱情,伸出援助之手,卻遭到這樣的回報,心靈受到這樣的傷害,和大人一樣,再遇到這種事情只會躲得遠遠的。這種事一再的發生,就會慢慢磨掉人們的愛心、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知道樂於助人,被幫助要懂得說聲“謝謝”,而扶起摔倒的的老人是多麼舉手之勞的事,只要你伸出雙手去幫助別人,總有人會爲你喝彩。

你要問我會怎麼做,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如果看到別人有什麼困難,一定要去幫助他們,不管結果怎麼樣。因爲,這個是發自內心的,小小的善舉,匯聚起來就是強大的力量。

扶不扶作文3

六年級要組織一場辯論賽,主題是如今最熱門的話題:“假如一個老人倒在地上,你是扶還是不扶?”要求一個班級選兩個同學參加辯論賽。六(3)班的班長凌清竹和語文課代表連影一起被老師和全班同學推舉出來,他們將和六(4)班同學組隊。抽籤的時候,他們抽到了反方:“不該扶”。

如期而至的辯論賽進行得十分激烈,伴隨着主持老師的一聲“結束”,反方隊員的親友團歡呼起來——反方勝了。但卻由此告訴了學生們,如果有老人摔倒了,可以打120,讓醫生來“扶”起老人。凌清竹心裏想着不論在什麼時候尊老愛幼都是傳統美德,即使有貪愛錢財的老人,那也都只是少數。可他怎麼也不明白己方竟稀裏糊塗地取勝了……

凌清竹從學校回家時,腦子依然亂作一團。突然,眼前出現了這一幕:在人行道上,一位老人拄着柺杖,也不知什麼原因,就這樣歪歪扭扭地倒了下去。這一剎那,人行道上如同有一顆石子掉入了河裏,激起了千層漣漪。幾乎所有人都四散分開,彷彿老人有什麼傳染病。

凌清竹也不禁退了幾步,卻又想起了今天發生的辯論賽,臉上露出糾結的神色。扶吧,可如果是騙子,怎麼辦?不扶吧,今天政治課上剛講過的中華美德,難道要“斷送”在我的手上嗎?

在他糾結的時間裏,老人不停地想站起來,卻一次次跌倒。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的說老人是個騙子,有的'則認爲應該扶老人起來,人們七嘴八舌,但就是沒有一個人去扶。

當凌清竹往前一步,正準備挺身而出扶老人時,一個年輕人搶先了一步,他先打120,把老人的情況告訴了醫生,再一步步走到老人身邊,蹲下了身子,攙起老人的手,把他從地上扶了起來,並問老人家人的電話。這時,凌清竹看清他的樣子。一頭短髮,眼睛如同兩顆明亮的星星,笑起來有兩個酒窩;更重要的是,他穿着清竹學校高中部的校服。清竹越看越覺得眼熟,他不就是主持辯論會的高中部學生會的會長白遲暮嗎?

家屬和救護車幾乎是同時趕到。家屬萬分感激地握着白遲暮的雙手,卻只見白學長淺淺一笑:“沒關係。”

回到家,做着作業,凌清竹滿腦子都在想着今天發生的一幕幕。不是已經下定決心要扶起老人了嗎?爲什麼自己還是邁不動腳步?是因爲自私,還是因爲冷漠?他想到白學長的熱心,他的形象突然明亮起來,就像一把探照燈,照進了凌清竹內心最幽暗的地方。凌清竹不禁臉部發燙。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最經典的一句話便是: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就再也扶不起來了。現在社會的情形不正是“人心倒了”嗎?人們的自私,冷漠一步步蠶食着人心原有的溫暖和光明。

臨睡前,凌清竹突然明白了辯論賽的用意。社會需要發展的不僅是科技,更是人間本該擁有的溫暖與真情。只希望,一覺醒來,世間人性的弱點都消失了罷!

扶不扶作文4

白駒過隙,歲月如梭,從兒童的天真爛漫到青年的成熟穩重,再到老年,在這個時光中,我們到底丟掉了什麼呢?

在一個下了雨的早晨,天剛剛亮了起來,外面吹着一陣陣清涼的風,在這樣的早上總會發生一些什麼,在出門去興趣班的路上,偶然出現了一羣人,出於好奇也跟着圍繞過去湊熱鬧,原來是一位老太太摔倒了,可是人們圍着指指點點,卻沒有人去扶起她,我正要去扶起那位老奶奶,忽然一位大媽拉住了我說:哎,小朋友扶她幹什麼?誰知道她是不是碰瓷的呢?我看到老太太的面色蒼白,怕是真的摔倒了,但是自己想一想還是有些擔心。

大家讓一讓,讓一讓。人羣中讓開了一條路,一位大哥哥走了過來靠近了老太太,人們勸阻着讓他別過去,可是他說:萬一老人家是真的摔倒了怎麼辦?你們就這樣看着一個人摔倒在地上而不扶嗎?大哥哥的話,讓人羣中的人都啞口無言,大哥哥扶起老人詢問道:老人家,你還能走嗎?老太太說到:謝謝你啊,小夥子,我的腳扭到了,不能走路了。那我送你去醫院吧。那位大哥哥說完就把老奶奶背了起來,我也忍不住了,也是上前去扶着他們。老奶奶話都沒說完,就被大哥哥打斷了。走了一段路程後,救護車終於來了,然後大哥哥和我一起送老奶奶去了醫院,老奶奶十分的感激,不知道說些什麼纔好。

看着漸漸遠去的車影,四周的人們都紅着臉,慚愧的.低下了頭,都散去了,那些阻止了好心人扶起老人的人更是十分的慚愧,也爲自己的小心眼而感到愧疚。

我加快了前進的步伐,看着掠過的風景也不禁沉思了起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人們是何時變得如此冷漠,無情丟掉了同情心呢,那個溫馨的社會還會回來嗎?但是仔細想想,其實這幾年是會發生的事,也是有許多不堪回想的事情。有些人爲了賺錢,利用人們的同情心,稱自己摔倒了,然後被好心人扶了起來,卻反而沒有感謝好心人,而是指着好心人說是他撞的我,然後讓好心人賠錢。還有在大街上碰瓷的,在汽車行駛時倒在車的前面,車主好心去扶起那個人,但是那個人不但不領情,還硬要說是車主撞到了,有些車主因爲喝了一點酒所以不太敢叫警察去處理,只能受罪給了他們錢,那些碰瓷的人也是看着車主有這個心理,纔會變得越來越大膽,越來越猖狂。

如果這種事情發生了這麼多,那誰還會去做這種好心的事情呢?其實不是我們這個社會變壞了,而是有一些人把這個社會的風氣帶壞了,讓那些有同情心的人害怕而不敢去做一些見義勇爲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能把同情的心給丟掉了,在做一些好心的事情時,也得保護自己的利益,讓這個社會的風氣越來越好。

扶不扶作文5

小品《扶不扶》可以說是婦孺皆知。這天啊,我還真就撞到了這麼一件活生生的“小品”。

我揹着書包一蹦一跳地走在回家的必經之路上,這是一條比較偏僻的小路,路兩旁的幾棵大樹的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泥灰牆上依稀可見被雨水侵蝕的“傷疤”,矗立在路旁的一盞路燈發出微弱的亮光。最近幾天,陰雨連綿,本就曲折的小路到處是坑坑窪窪的水溝,還有一些漂浮着的穢物散落在路面,真的一個不小心就會摔得鼻青臉腫。

我正小心翼翼地走着,突然耳邊傳來“吧嗒”一聲蠻大的.聲響,我應聲望去,不由得驚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爺摔倒在了路中央!

這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爺爺了,衣衫襤褸,兩鬢斑白,臉上佈滿曲曲折折的皺紋。寒風刺骨,老爺爺的腳上卻是一雙布鞋。應該是沒走穩,又或是老眼昏花了才摔倒了。老爺爺單手支撐着整個臃腫的身體,慢慢地挪動着,斜靠在了一面灰土牆上。

斷斷續續有人圍過來了。其中有愛湊熱鬧的老人,有身強力壯的青年,也有一臉天真的孩童。但,無一人伸出手去扶老人一把,甚至沒有一句多餘的問候。我的耳邊充斥着人們的閒言碎語。“真摔倒了啊?我看是故意的!”“對啊,這年頭什麼事、什麼人都有!”“上次我親眼見到一個啊,人家好心好意去扶一把,結果好心沒好報,被活活敲詐了幾百塊!”……

聽着他們的言論,我正準備退出人羣,可是眼睛卻還是緊緊鎖定老爺爺,他的臉色已經很蒼白,嘴脣也發青了,微閉着眼一臉憔悴,老爺爺的衣裳也已經被地上的雨水侵溼了。在這樣下去,老爺爺就算沒大礙,也會感冒的。我的心像有無數只蟲子再抓在撓,我多麼想衝出去將老爺爺扶起來啊!可是人們揣測、懷疑、厭惡的話語又不斷迴響在我的耳畔。

這時,救世主出場了——一位衣着樸素的中年叔叔一個大跨步走到了老爺爺面前,沒有多餘的話,一隻粗壯的胳膊攙起老人的肩,有力地將老人搖搖欲墜的身體一把扶了起來。老爺爺顫顫悠悠,終於站穩了腳跟嘴裏囁囁嚅嚅一句“謝謝。”叔叔只是搖搖頭,擺擺手,又慢慢地攙起老爺爺的肩膀,朝臨街的店鋪一步步慢慢去走,叔叔嚴肅、憂慮的神態讓人覺得彷彿這位老爺爺就是他的親爹。老爺爺坐在了椅子上,叔叔輕輕地握握老爺爺冰冷的手,這才慌忙走出人羣。

瞧瞧淚眼朦朧的老爺爺,再看看叔叔急匆匆離去的背影,我心亂如麻:扶一把老人,真的這麼難嗎?

扶不扶作文6

人之初,性本善。在三字經中最經典的兩句話被我們後人所傳頌,就連牙牙學語的孩子可能都會。這句話我們雖信口拈來,但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又能把它付諸於實踐行動嗎?

還記得20xx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嗎?那句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嘛經典臺詞當時看還能樂呵樂呵,如今再品則意義非凡。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老年人越來越多。而我們生活中的那些扶不扶問題,着實給我們正兒八經的上了一課。還記得前幾年的一篇新聞報道,事情的經過大概就是:一位老人因突發心臟疾病倒在了路上,這時正好有位小夥騎車路過便幫了老人一把。到了醫院,小夥不僅給老人墊了醫藥費,還給老人的家屬打來了電話。就在小夥準備離開的時候,老人卻一口咬定是小夥撞倒了他,而由於當時沒有證人,最後導致小夥被訛了十萬元。

在我們如今社會中,這些扶不扶現象還有很多,正是因爲它們的出現,我們的社會才變得黑暗了許多,在街上有人陷入麻煩的的'時候,我們首先是考慮幫不幫他們,而不是先去幫他們。而那些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這些網絡留言看着使我們也確實寒心,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真的有這些現象發生,那我們是應該扶還是不扶呢?

今天下午,我還是像往常一樣騎着車子去駕校練車。就在我在一個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這時突然從路對面竄出來一輛電瓶車,不僅闖紅燈了,還把我身邊的一位老人給蹭倒了。那兩位青年不僅沒過來扶老人,騎着電瓶車就揚長而去了。我環顧了一下四周,並沒有多少人,就在我考慮要不要扶他的時候,有一位中年大叔跑了過來。他先是上前詢問了老人狀況,確認無大礙時,正準備扶他。於是我也上前去,對他說:我給你作個證吧,免得再有不必要的麻煩。他衝我笑了。於是我倆一起將老人扶到了路邊的長椅上,拿出了老人的手機,給他的子女打了電話。再次完確認老人身體沒問題,老人和他的家人還沒來得及感謝,他便默默的從人羣中離開了,那個背影寬厚而又熟悉,不由得我心生敬佩。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扶不扶的案例還有很多。其實大部分人的做法都會是不去管閒事,免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煩。其實,我們本可以伸出我們的援手,就是因爲一些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影響了我們,才導致我們不想去幫忙。但是,我們如果可以理性的去處理這種事情,比如在我們伸出援手之前先給自己找一位證人,證明自己的行爲,再去施予幫助,就避免出現這種不必要的麻煩了,而且我們又幫助了他人,豈不是又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

就像春晚小品說的那樣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嘛,讓我們用實習行動付諸於我們生活中,讓我們的社會風氣永遠正氣良好。

扶不扶作文7

過年了,送蛇年迎來嶄新的馬年,回首20xx,人們總會碰到扶不扶摔倒老人的難題。扶,就怕這是一個訛詐的騙局;不扶,又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所以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就變成了現在這樣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我們是扶還是不扶呢?

對於這樣的社會現象,春晚的小品“扶不扶”也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詮釋。小品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一個老人摔倒了,年輕人不顧後果的把老人扶起來卻遭到了老人的誤會,非說是他撞倒了自己,最後通過交警才真相大白。

扶不扶,扶,小品裏有這樣一幕:路人甲通着電話看到摔倒的老人後說道:“我看見有個老太太摔倒在大馬路上也沒人來扶一把,你說現在的社會風氣怎麼變成這樣了,別人不管,我管!大媽,您別動啊,我等下要發個微博好好譴責一下這種行爲……。”真可謂聲聲含怒、字字有力,可跌倒老人仍舊是沒有被扶起來。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譴責,是扶不起來風氣的。伸出雙手的舉手之勞,纔是扶正風氣的有效行動,我想更多的人是願意看到路人甲去扶一把,而不是去譴責現在的的社會風氣。

扶不扶,扶,我們扶起了來的不僅是老人,更是一種美德。下一個鏡頭:路人乙騎着自行車說:“兄弟,快跑,我扶過三。結果呢?哥這麼跟你說吧,哥以前開的是大奔。”好人聽了自然會有顧慮,好心扶了老人一把,卻被倒打一耙,最後還落了個傾家蕩產的後果,這樣還有誰趕扶啊!但是我們不能放任這樣的不良風氣不管呀,就算丟了物質,也要換回風氣。正如劇中好人郝建說的:“這人倒了咱不扶,這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

扶不扶,扶,好人自然有好報,公道自在人心。我們看下一幕:小品裏警察說:“剛纔那個車主要把錢還給這小夥,說不能讓做好事的人心涼。人家還多給你一百,讓拿去修車。”是非曲直,總會有明白事理的人來保衛,做好事的.人,縱然是一時被誤解,但總會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們回過頭來看,當郝建倒在地上時,連警察都誤以爲是老人騎車撞的,就因爲事故現場很明確。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並不一定是事實,可究竟是誰撞的誰,單憑這些是不足以下定論的。在現實中也是一樣,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當我們沒有真正瞭解事情真相的時候,不妨等一等、查一查再作評價。不要冤枉了好人,讓好人心涼。我希望在20xx年,大家不會再爲扶不扶這個問題而煩惱。在事故發生後,能夠伸出善良的雙手。在好人被誤解的時候,能爲正義調查發言。將這種美德傳承下去。

扶不扶作文8

9月2日,武漢市88歲的李大爺在離家不到100米的菜市場門口摔倒後,圍觀者無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小時後,李大爺因窒息搶救無效身亡。從彭宇案到今天,類似李大爺的悲劇接連發生,倒地老人無人敢扶成爲一個社會關注的熱點,由此引發大衆熱議。當網絡輿論紛紛譴責不扶老人的行爲時,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社會提出的道德標準要求大衆扶老人,何者能爲老人倒地的後續負責。當然,倒地老人無人敢扶是道德的悲哀,也是法律和道德行爲較量的灰色地帶。

在生命面前,人們的道德判斷受制於利弊考量纔是導致無人敢扶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每年至少都會有4000多萬老人會發生一次跌倒,而跌倒在老年人傷害死亡的原因中佔首位。今天,不敢扶老人的路人基於自己利弊考量做出了觀望、等待甚至離去的`選擇,我們不能對他們加以苛責,但當這樣的選擇成爲一種羣體心理,這樣不高尚的邏輯被不斷強化後,則會造成大衆在面臨倒地老人時,人們會因爲功利考量不去扶助他,長此以往,社會中出於道德的互助會逐漸消失,人們不再相信別人會無緣無故幫助自己,這無疑是一種道德的悲哀。雖然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論調,“我不是不想扶老人,是因爲法律無法保障我的權益,所以我不敢扶”。於是表面上的邏輯似乎是法律成爲我們不敢扶老人的桎梏,然而數據表明,在近年的扶老人糾紛案中,已有九成的真相查明率,全國各地也正在陸續出臺保障施救權益的法規。這說明,現有的法制體系其實沒有到普通民衆所想象的“不能保障好人權益”的可怕地步。但是爲什麼民意調查中顯示,仍然還有60%以上的人不敢扶呢?這說明法治並不是導致摔倒老人無人敢扶的主要原因,在生命面前,羣體性的道德判斷受制於功利考量纔是主因。

另外,在面對倒地老人無人敢扶的問題上,道德的作用不再爲人所相信,而法律卻被寄予厚望,所以這更是道德的悲哀。當一個好人需要用各種證據來證明自己真的是一個好人,這說明人們已經不再相信道德能夠讓人們出於善心做出善行,不再相信道德的自律性,道德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已經逐漸沒落了。反觀法治,雖然人們經常指責法治的疏漏,但人們還是希望依託法治的完善來解決問題並且相信法治能一定能解決問題。老人倒地無人敢扶本應該由道德和法治雙管齊下來解決,而我們更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在面對摔倒的老人時,勇敢伸出那雙幫助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