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我的家訓作文(彙編15篇)

作文 閱讀(8.41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的家訓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家訓作文(彙編15篇)

我的家訓作文1

吳老師常常跟我們說:“良好的家風能讓小朋友終身受益!”但家風是什麼我真不知道,於是,我跑回家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告訴我: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日常用品一樣普遍,又像柴米油鹽一樣重要,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東西。家風有很多種,比如勤勞勇敢、孝敬長輩、好好學習、珍愛時間、學會獨立的生活技能等,這些都是家風的一種體現。那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媽媽說:孝心、有愛!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穿着都是媽媽一個人承包的,每到換季時,媽媽總會帶上我,幫四個老人挑選衣服。奶奶和外婆比較隨意,媽媽買什麼她們就穿什麼。但爺爺和外公比較挑剔,尤其是外公,每次都要挑個半天,這件嫌大那件嫌年輕,轉個七八家店還是挑不到滿意的。但媽媽總會笑眯眯地說:“沒事,我們再轉幾家,慢慢挑,總會挑到喜歡的!”哦,順着老人的`心意就是孝心!

對自家人的愛如果是小愛,那對陌生人的愛就是大愛!自從媽媽知道我們班有個幫助貧困山區孩子的“滴水公益”活動後,就想法設法讓我積攢更多的零花錢,捐獻愛心。這個暑假,媽媽還特意帶我去了一趟麗水山區,去看望結對的小姐姐。當我看到山窩窩裏的土坯房,看到房間裏的泥地,看到家徒四壁的場景,我震驚了,這是我在實際生活中從未見到過的!但小姐姐的開朗樂觀和感恩之心,讓我明白:這份愛很沉很沉,沉得我可以傾盡全力去維護!

爸爸說:勤奮、獨立!

記得剛讀一年級的一個晚上,由於媽媽上晚自習而沒回家,沒人監督我做作業的時刻,我是玩的忘乎所以了!直到奶奶催我睡覺了,我纔想起我作業還沒做過,每天的閱讀任務也還沒完成。爸爸回家看到我這麼遲還在寫作業,就問我怎麼回事?我只能如實地跟爸爸講了:“晚飯吃好,本來只想着玩一會會的,結果玩得忘記了時間……”爸爸說:“不管以後我們能給你怎樣的未來,你都該勤奮學習。因爲只有知識是偷不走的,永遠是你自己的!”我深深地點了點頭。那晚睡得遲了,我第二天還上學遲到了。那之後我記住了爸爸的話,也記住了不勤奮的後果!

我吃飯一直比較挑食偏食,遇到不愛吃的菜就連飯也不吃了。有一次,爸爸看到奶奶在餵我飯,就把我拉到一邊說:“奇奇,你都這麼大了,應該要培養自己獨立的生活能力了。奶奶不可能陪你去學校的,難道你到時就整天餓肚子了?此外,今天開始,你要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我從掃地拖地開始,漸漸地會洗碗洗衣服了,漸漸地會炒一個菜了,漸漸地會合理安排自己的課後時間了!後來,我才聽到爸爸在跟奶奶說:不要捨不得讓她吃苦,我們終有一天會離開她,只有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獨立處事的能力,她才能展翅高飛!

如果我是小鳥,那麼家庭就是天空,沒有天空我將無法飛翔;如果我是小草,那麼家庭就是大地,沒有大地我將無法生長;如果我是樹苗,那麼家庭就是雨水,沒有雨水我將無法成長;如果我是花兒,那麼家庭就是陽光,沒有陽光我將不再盛開。

我的家訓作文2

我每次去好朋友家去玩,都會忘記媽媽或爸爸規定回家的時間,玩的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遲纔回去。讓大人們很着急。於是媽媽就很認真的對我說:“咱們曾經定過一個規矩,就是同樣的錯誤不犯三次,對嗎?”我點了點頭,並跟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約定,按時回家。

因爲我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是一興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再犯同樣的問題,媽媽怎麼叮囑都沒有作用。於是“事不過三”的家規就被訂立了,我心甘情願的接受了約定:要是同樣的錯誤犯了三次或第三次,可以任由媽媽或爸爸適當懲罰。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上週六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小明家找他玩,媽媽告訴我最遲六點半要回家,不要影響到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的很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來電話要我回家了,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爲已經超過了七點半。一回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了負擔。我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記住回家的時間。

第二天晚上,我又去小剛家玩,媽媽和我約定的時間是七點半回家,要尊重別人家的休息時間。我和小剛在電腦上玩CS槍戰,心裏也一直惦記着和媽媽的約定時間。還有五分鐘到七點半了,我趕快和小剛說再見,衝下樓回家了。媽媽一開門,就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誇獎我守時。這一次,媽媽不但給了我一個吻,還獎勵了我下個週末一小時的玩電腦的`時間。我開心極了!

第三次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我放學後跟媽媽說了要去小紅家拿蠶寶寶,媽媽同意了,並且要我一拿到就趕快回家寫家庭作業。路上和好朋友們一起心不在焉的走着,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柱子上,被他們笑話了一路。等我拿到了蠶寶寶,小紅又提議一起去摘桑葉。在路上爲了證明我會打水漂,我們又一起到小區的池塘邊開始比賽。我平着朝水面扔了一個小石片,連着打了三個水漂。這下,大家都很羨慕我了。我們邊玩邊找桑葉,一直玩到了七點。意猶未盡的回了家,完全把媽媽的話忘在了腦後。

我剛一敲門,媽媽就滿臉怒氣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劈頭蓋臉的把我訓了一頓:“你這樣沒有責任心的玩到現在纔回來,如果出了意外媽媽根本聯繫不到你,也不知道到哪裏才能找到你,你知道你讓大人們多擔心?跟你約好的時間沒回來寫作業,你又知道你浪費了多少時間?事不過三的規矩你接受嗎?那就先進來,在門口處靜靜的站三分鐘,好好想清楚今天是否有不恰當的地方,然後總結下給我聽。”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忘記過這條家規。

我的家訓作文3

生活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有你細細去品味時,纔會發現裏面蘊含着許多人生哲理。人生的奇妙之處就在這裏,通過一件件小事讓我感悟了人生,也許在你看來很平常,但卻讓我受益匪淺。

我生活在普普通通的家庭裏,但卻非常幸福。爸爸媽媽都是平凡的人,每天做着平凡的小事。可正是這些小小的事情:一句話,一舉手,一投足……串聯成了我的家訓。

爺爺奶奶在爸爸十五六歲的時侯就去世了,爸爸從那時起就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擔,一邊維持家計,同時還得供叔叔和姑姑讀書。所以爸爸非常節儉,從不亂花一分錢。爸爸奉獻給家庭的不只是經濟和物質,更是一種責任。爸爸面對挫折時,從不怨天尤人,總是樂觀的面對。

在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爸爸推着新買的自行車,來到廣場上學騎車,剛開始爸爸給我把着自行車,我騎了上去,但不知什麼時候爸爸偷偷地鬆了手。我正準備拐彎時,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啪!我重重地摔在地上,使我遍體鱗傷,我強忍着劇痛站了起來。心想:再也不學騎車了,推着自行車一瘸一拐的往回走。這時爸爸走了過來,看出我的心思,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人生就像一條崎嶇蜿蜒的山路,一路上難免磕磕碰碰。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經歷過跋山涉水的辛苦,哪能領略到達目的地的喜悅呢?”我聽了爸爸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又騎上自行車學了起來。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摔倒,我終於學會了騎車,也讓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和騎車的過程是一樣的,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註定會有許多的坎坷和絆腳石。但是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只要我們能夠勇敢地面對,堅強地去戰勝它,我們的.前途就是光明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

還有一次,我的作文發表了,得了20元錢稿費,我非常高興,我就問媽媽:“我這20元錢怎麼花。”媽媽說:“你自己掙的錢,你自己說了算。”聽了媽媽的話我非常高興,這回該買點我喜歡的東西了。心裏正盤算應該買點什麼好呢?可這時突然想起媽媽常常對我說的話,人總不能爲自己活着,人總爲自己活着有什麼意義呢?應該想着他人,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就應該儘自己的力量,伸出援手去幫助他人。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外婆鄰居家的小女孩兒。她的父母因爲車禍都已去世,她和爺爺奶奶相依爲命,可爺爺奶奶年事已高,每個月只能靠低保金生活,生活非常艱辛。我想不如用這點兒稿費給她買點兒學習用品。我把我的想法和媽媽說了,媽媽聽了很高興,對我說:“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我們必須從小事做起,從小處着手,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

我的家訓雖不能與岳母刺字、孟母三遷相提並論,但是爸爸媽媽用他們的言傳身教教我:節儉、有責任、不怕挫折、有愛心……用這些淳樸卻又深刻的道理教會了我怎樣做人。

我的家訓作文4

我家不是名門望族,也算不上書香門第。除了爸爸媽媽算是文化人外,爺爺奶奶,乃至太爺爺太奶奶,都沒讀過多少書。所以,家中沒有什麼成文的家規祖訓,但是有一個詞,卻讓我們整個家族的成員都銘記於心,那就是“孝敬”。

170歲壽辰

我家輩分最高的“元老”是太爺爺太奶奶。太爺爺今年89歲,身手矯健,耳聰目明。太奶奶81歲,自己洗衣做飯,生活完全能自理。

今年春節期間,爺爺奶奶召集全家人給兩位老人祝壽,祝賀他倆合起來170歲高壽。定居山東的二叔公祖孫三代千里迢迢趕來了;嫁到外省的姑奶奶放下手頭的工作回來了;開着大卡車在全國各地送貨的四叔公也請假趕來了;遠在成都的小叔公也在壽宴當天趕到了……一大家子四十多口人,一個不少地從全國各地聚集到太爺爺家。

壽宴開始了,大家請太爺爺和太奶奶上座,按照輩分輪流給兩位老人敬酒賀壽,把最好的菜先夾到太爺爺太奶奶的碗裏,兩位耄耋老人樂得合不攏嘴……“家中老人高壽,是兒孫的福氣!祝爸爸媽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爺爺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中迴響。

紅包躲貓貓

每年春節開車回老家探親,爸爸媽媽除了準備滿滿一後備箱的禮物外,還會給爺爺奶奶準備一個大紅包以表孝心。可是,爺爺奶奶心疼爸爸媽媽,說他們在外打拼賺錢不容易,堅決拒收紅包。

於是,爸爸媽媽想出了一個絕招——躲貓貓。返回寧波的前一天晚上,他們把紅包偷偷地藏在奶奶的'衣櫃裏。第二天,我們一家三口告別親人,踏上歸途。等汽車開遠了,爸爸撥通了奶奶的電話:“媽,紅包放在您房間衣櫃左邊的第一個抽屜裏,您一定要收下。您關節不好,買臺洗衣機吧,不要到河埠頭去洗衣服了,時間蹲長了腿會麻的。想吃什麼,想穿什麼,儘管買,不要心疼錢……”

小鬼當家

暑假的一天,媽媽生病了,無精打采地躺在牀上。爸爸上班去了,家務活怎麼辦?誰來照顧媽媽?想到長輩們孝敬父母的一言一行,我告訴自己:今天應該我當家了。吃過早飯,我把碗筷洗乾淨,再給媽媽倒了一杯溫開水,然後就去晾衣服了。該準備午餐了,我想:媽媽生病沒胃口,吃點清淡的飯菜容易消化。看我大顯身手吧!清炒絲瓜、番茄炒蛋、煎素雞,我知道自己的手藝不怎麼樣,可媽媽還是不住地點頭誇讚,好像我燒的飯菜是靈丹妙藥,她吃了以後病已好了一半。

百善孝爲先!在我們家,無論長幼,每個人的血液裏都流淌着這樣一個樸素的觀念——孝敬長輩。大人們的行動深深地影響着我們年幼的一輩,這淳樸家風定會代代相傳。

我的家訓作文5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家風家訓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每個家庭。自然我家也不例外。

當我還很小的的時候,我經常會爬上餐廳的椅子,看爺爺很氣派的把一張大紙在桌子上鋪開,拿起毛筆蘸足了墨水,拿筆的手不停的一頓一揚,紙上的一撇一捺隨着手的不斷擺動彷彿也沾上了些靈氣,在紙上活靈活現起來。

稍大一點,似乎也看懂了爺爺寫的都是些什麼名堂。我發現爺爺在練其他字時,總是龍飛鳳舞的一氣呵成,每當寫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一句時,總寫的格外認真,神情也格外專注,眉眼間還會有一個淡淡的“川”字。但當時的我也沒怎麼在意,只是覺得這句話定是有特殊意義的。

直到有一年過節的時候,爺爺把他的的那一幅作品掛在了牆上,我納悶了,從小看爺爺寫毛筆字的我知道,這幅作品比上爺爺的其他作品明顯遜色的多,爺爺又爲什麼掛在客廳那麼顯眼的位置?

後來上國小了,老師經常給我們講水滴石穿的道理。我自然想到了掛在了牆上的那副對聯,似懂非懂的明白了那副對聯的意思。每天一回家,我就能望到那副對聯,想到水滴石穿的故事,一滴水固然渺小,但成千上萬滴水凝聚成的力量卻可以“穿”石。這一現象告訴我們要學會日積月累,積累看似渺小的力量,說不定日後將會化做巨大的能量。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千里路遠嗎?全部都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只要開始走第一步,就會離終點近一步,只有你有恆心,千里之路並不遙遠。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要有開始,只有開始纔會離結果近一步,怪只怪有些人,想到千里之路的艱辛,走到一半,或者沒有出發就已經退縮了。

古人云:“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又云:“聖賢之學,非造次之成,須在積累。”,我們要有一顆恆心。有位哲人說過:“毅力是人類靈魂的最高統治者。”沒錯,毅力讓包括人類在內的世界萬物得以生生不息,蓬勃繁衍,創造了歷史的輝煌。愚公之所以能搬動大山,離不開他那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決心。只有那一顆充滿毅力的恆心,才能日夜把那小小的水滴砸向石頭,若是某一滴水半途而廢,則無法成就“石穿”。這便可見得恆心的重要性。

雖然大家都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萬事開頭難。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陰影,那是因爲你的背後有陽光。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總拿着自己的成績和別人比較,渴望着比他人更加成功,急切的想選擇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其實只要是路,就已經被人走過了,我們要做的,是應該在別人走過的路上,比別人走得更久,比別人走得更遠,走得更久就能夠走出別人沒有走出的距離,走得更遠就能夠看到別人所沒有看到的風景。

一段新的旅程可能就開始於現在,就從腳下的第一步出發吧,不要問路在何方,但一定要知道自己最終想去的地方,不要看到更加旖旎的景象而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地,那樣最後只會迷失了方向,不忘初心,堅持到底,這就是我對我的家風家訓的理解。

我的家訓作文6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訓都不同,有的家庭注重文明、誠信。有的家庭注重自由、民主、平等。因爲孩子的生活習慣都有所不同,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同點。但是我們都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我們自己培養成文明、守信、愛國、友善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我家注重的家風是文明、誠信。爸爸媽媽經常教導我說:“做錯了事情不可怕,怕的是有錯不改,還沒有勇氣勇於承擔,不敢面對現實”.說着容易做着難。

有件事情雖然過去6年了,但是在我的腦海裏記憶猶新。在我剛剛上國小的那一年,因爲那時我比較小,媽媽每天放學都去接我,學校附近有一個集市,那天媽媽去學校接上我後要去集市修鞋,我就高高興興跟着去了,到了哪裏,媽媽讓我在旁邊等着,自己跟修鞋師父在聊着什麼我也記不清了,我覺得無聊,就開始拿着鞋攤的各種釘鞋的鞋掌在玩,各種各樣的鞋掌很奇特,也許第一次見的`緣故,看着有的像月牙、有的像半圓,就有點愛不釋手,順手拿了兩個放在自己的衣兜裏,在這時媽媽的鞋子修好了,我就跟着媽媽悄悄的走了。回到家後,媽媽準備好飯,要我洗手,看見我正在玩鞋掌,媽媽問我:“妍姿你的鞋掌哪裏來的?”我漫不經心的說:“修鞋的爺爺那裏拿的。”沒想到媽媽,竟然把我拉到身邊,鄭重其事對我說:“孩子你覺得這件事是小事嗎?”我點點頭說:“媽媽,我要什麼你就給我什

麼,今天不就拿了兩個皮子嗎,至於這樣看着我嗎?”媽媽搖了一下頭說:“孩子,以前你要什麼東西我們是自己花錢買的,而今天你是拿的別人家的東西,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也就是說,今天我們拿了修鞋爺爺的兩個鞋掌,明天你出去看見有比這個還要好的東西,你是不是還想去拿,假如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後果不可設想。你不是喜歡看《中國少年犯》嗎,他們剛剛開始也是一些很善良的孩子,就是一些小事沒有引起大人的正視,沒有及時引導,所以才釀成現在的大禍。所以我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寶貝:我們應該怎麼去做呢?”我嚇的流着淚說:“媽媽,我要給爺爺送了去,我不要做個壞孩子”.媽媽摸着我的頭笑着說:“妍姿真懂事,勇於承認錯誤的孩子是最棒的”.

媽媽陪着我來到修鞋爺爺的鞋攤,我鼓足勇氣,紅着臉對老爺爺說:“爺爺,對不起,剛剛媽媽在修鞋,我因爲喜歡你的這些東西,所以就忘了給你放下,實在不好意思”.我滿以爲爺爺一定會批評我,沒想到爺爺竟然笑眯眯對我說:“奧,真是個好孩子,沒關係,你拿着玩吧”!看見爺爺慈祥的笑容,我的心都融化了。覺得世界充滿了愛,我把鞋掌放下,高高興興的跑到媽媽身邊,媽媽伸開雙手抱着我,在我耳邊說:“我的寶貝是最棒的”!

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我知道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誠實守信會贏得別人的尊重,知錯能改會贏得別人的掌聲。

在這件事上我真正體會到了誠信的可貴。誠實守信伴隨着我成長,在以後的道路上我會牢記我的家規,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做一個誠實文明的優秀少年。

我的家訓作文7

已近不惑之年,時常對年少往事多有牽繞。春節假期回家,領着妻女來到老屋舊址,老屋雖已荒廢多年,但青磚的門樓依見,寒風中,冥冥間,點滴成像,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透過殘存的瓦礫,彷彿又見爺爺書寫在青磚之上的方塊字,剛勁有力又帶着溫度。我的童年就是倚在爺爺懷裏聽他誦讀,聽他講一個又一個故事。爺爺一邊教我認字,一邊給我講解道理,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融四歲,能讓梨”,從“孟母三遷”到“與宜多,取欲少”等等,青磚上的方塊字和朗朗的讀書聲便是我對童年、對老屋的印象了。時光荏苒,轉眼幾十年,很多記憶都已經模糊,但我一直不能忘記的是爺爺溫暖的懷抱和我懵懵懂懂時爺爺教給我處事之道,其中爺爺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吃虧是福。

我的爺爺是一名人民教師,一輩子都工作在教育一線。爺爺是教國小語文的,他說他愛這份工作,從教孩子們認識第一個字,讀第一個句子,懂得第一個道理開始,既是教書也是育人!我印象中爺爺總是很忙,有看不完的書,寫不完的文章,多少次夜裏醒來,都能看見爺爺挑燈夜讀、奮筆疾書。爺爺對待教學工作兢兢業業,精益求精,教學水平極高,曾獲得多項榮譽,包括“全國優秀班主任金質獎章”“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等。爺爺從教的三十餘年裏有多次提升的機會,但爺爺說他不適合當官,只愛這三尺講臺,一直潛心教學。奶奶沒讀過書,起初她無法理解爺爺的做法,她認爲像爺爺這樣優秀卻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人真是傻,真是吃虧!爺爺擺擺手不與她爭執,卻會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吃虧是福啊。”爺爺從教一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經常會有學生回來看望爺爺,無論多久不見,師生們總是圍坐在一起,相談甚歡!我終於明白,對於一位園丁來說,桃李滿天下就是最大的福報啊!

現在想想,爺爺這種厚道的處事之風,早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全家人,“吃虧是福”儼然已成爲我們的家風。自主創業這幾年,無論是面對客戶還是合作伙伴,我始終記着爺爺的那句吃虧是福,並且一直秉承着待人以信,謙讓厚道的經營之道。一次偶然機會讀到記着採訪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的`報到,記者問李澤楷:“你的父親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祕籍?”李澤楷說:“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交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少拿二分,看着是吃虧了,實際是在給自己修路。爺爺的吃虧是福與李嘉誠的少拿二分不都是同樣的道理嗎?我不禁暗暗地佩服爺爺的大智慧。

回到家裏,我又找出了爺爺滿滿一箱子的榮譽證書和獎章,給我的女兒講爺爺的故事,講我們質樸的家風。爺爺已經離開我們很多年了,他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會一直傳承下去。我們這一代人在享受國家改革紅利帶來的美好生活時,要銘記家風家訓,繼承優良傳統,共同實現小家與大家的中國夢。

我的家訓作文8

好的家風家訓代表着好的家庭,好的家庭可以代表好的國家。

我的家風家訓是守時,守信。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做一個正直的人,要守時守信。說起守時,我還要從以前的`一件事說起呢!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在一個朋友家玩。我們在他家裏找來一些玩具槍械和其他一些玩具武器,玩起了打“殭屍”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的,每人一把槍或其他武器,子彈無限,空氣作爲殭屍。我們玩着玩着,天快黑了,可我們越玩越有勁。又過了一會兒,天已經完全黑了,媽媽出去找我了,可一直沒有找到我,跑跑這家小夥伴家裏,又去去那家小夥伴家裏,家裏的人非常着急,準備給我打電話時,卻發現我的電話手錶扔在家裏,大家更加着急了,可我卻渾然不知。不一會兒,天下起了小雨,我急忙忙地跑回家去。

雨越下越大,淋得我成了落湯雞,到家時,我心裏不由地犯起一陣恐慌。心想完了完了,這回爸爸媽媽非扒了我的皮不可!於是,我躡手躡腳地走向我的房間。雖然我儘量不發生聲音,但還是被坐在沙發上,臉色陰沉的爸爸發現了。他立馬給媽媽打電話。不到兩分鐘,媽媽就喘着大氣回來了。媽媽把我拉到房間裏,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玩是可以的,但不能總是一玩就忘了回家。答應爸爸媽媽,以後千萬不要回家晚了,因爲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知道了嗎?”“嗯!”我看着媽媽說。我和媽媽剛說完,爸爸就進來了。他也講了許多守時的道理……

在人生中,守信也很重要。就拿毛澤東主席來說好了。

毛主席閒暇時,喜歡欣賞,臨摹名家碑帖,書法造詣很高。

有一次,毛主席聽說黃炎培收藏了一本王羲之的真跡,非常高興,於是,他迫不急待地想要借來看看。黃炎培非常不捨得將真跡出借,可是毛主席想借,他又不好拒絕,於是和主席說好,只借一個月,到期歸還。字帖借出之後,黃炎培老惦記着這件事。

好不容易過了一星期,黃炎培馬上給主席的警衛室打電話,問主席看完了沒。警衛禮貌地說沒有。又過了兩天,黃炎培又打電話,警衛告訴主席還在看。又過了幾天,黃炎培忍不住了,直接把電話打給了主席,問:“我……那本王羲之的字帖……您看好了嗎?”主席接好電話,笑着對身邊的人說:“他可真是個急脾氣。連我都不信。說好一個月,如果到期不還,是我失信;可現在期限還沒到,他來催,那是他失信了。”

一個月到了,毛主席親手把字帖包好,讓警衛送去,並叮囑:“一定要儘快送到黃先生手上。”黃炎培對自己之前的做法不安,就又打電話說:“主席如果還想看,就多看幾天。”

警衛把黃先生的話轉告主席。毛主席說:“謝謝他的好意,把字帖送去吧!講好一個月就一個月,做任何事都要講信用。”

從毛主席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守信的重要性。

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你的家風家訓是怎樣的呢?

我的家訓作文9

從前,在我金華老家的老房子裏,曾掛着一塊寫着“孝義可風”四個字的匾額。關於這塊匾額的來歷,要從我老家的一位祖先說起。

那位祖先名叫餘永鍾,生活在清朝道光、咸豐年間。他少年時勤奮讀書,滿腹經綸,長大後成爲國子監的太學生,將被朝廷安排在京城做官。但那時祖先年邁的老母親身體不好,出不得遠門,只能住在老家。爲了照顧母親,祖先毅然決然放棄了做官的機會,回到老家侍奉年邁的母親,直到母親九十壽終。這件事被記錄在餘氏宗譜中,稱爲“奉母至孝”。後來,祖先在老家經營酒坊、豆腐坊,家底殷實。當看到有些貧困人家經常飢寒交迫,祖先就在村中創辦了“義倉”,每年都把自己囤積的錢糧存入“義倉”。“義倉”中的錢糧有兩個用處:一是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幫助那些家裏沒有餘糧的農民度過難關;二是幫助村上的讀書人,讓他們可以不事稼穡而專心讀書。而“借”出的錢糧,可以在農民秋收時或者讀書人學成後,以自願的方式“還”回來。因此,“義倉”的錢糧因一個“義”字,從來沒有短缺過。

祖先餘永鍾的孝行義舉一時傳爲佳話,當地的湯溪知縣也慕名來訪,並親筆題寫“孝義可風”四個字贈予餘永鍾,以表彰他的品行。餘氏後人就把餘永鍾終身恪守的“在家孝爲本,出門義爲先”的處世準則作爲家風家訓傳承了下來,掛在了宗祠裏。此後一百多年來,餘氏後人中出現了很多讀書人和能工巧匠,但沒有一人因違法失德而入獄。

“在家孝爲本,出門義爲先”,祖先很樸素的兩句話,卻蘊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我作爲他的後人,自然應秉承這兩句話,在學習、生活中踐行。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在家不知道孝順父母長輩,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在家孝爲本”的家訓,正是對祖先對家人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在這一家訓的影響下,後人們向來尊老敬老,家庭和睦。無論物質上是富裕還是貧寒,家庭生活始終美滿和諧。我們的祖國也是如此,儘管她曾經羸弱不堪,受盡外敵屈辱,但有一批愛國如家、愛民如子的仁人志士,祖國始終不曾分崩離析,始終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所以,“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

祖先“出門義爲先”的家訓,是要求家人與人爲善,扶危濟困,樂於助人,要求家人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有責任感。我想,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要多爲他人着想,爲他人提供幫助。當西部貧困地區遭受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爸爸媽媽就主動捐款捐物,並鼓勵我也力所能及地把自己的零花錢、文具、衣物捐出去,幫助那裏的人們度過難關。我想,這就是“義”在生活中的實踐。

家風家訓,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生動寫照。所以,我應該傳承併發揚家風家訓,把它作爲爲人處世的指南。

我的家訓作文10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族數年來積累的經歷所提煉出來的風尚和教訓。家風家訓就像雨點一樣,在潛移默化的薰陶着家中的每一個人,只有樹立好的家風,才能使社會的正能量更好的傳遞下去。

“善良、誠實。”是我們家的家訓。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個字,其中卻包含了中華民族四五千年來最重要的優良品質和一個人不得丟失的本能。

小時候,在我老爺爺還在世的時候,就經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人啊,要以誠實爲行,善良爲本。善良和誠實是最重要的。”光說還不夠,老爺爺還時常將一直珍藏在櫃子裏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小心翼翼的拿出來,把紙鋪好,蘸好筆墨,用他那飽經風霜的雙手握住我的手,在紙上寫下善良、誠實兩個字。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好奇的問:“老爺爺,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善良、誠實呢?”老爺爺總會回答我說:“說起來,善良、誠實是很簡單的,其實這是一件挺難堅持下來的事兒,首先呢是善良,其實每個人開始的`時候,都是善良的,這是人的本性,可是有些人,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沒有保持那顆本真,善良的心,所以,你要記得,不管發生什麼,經歷什麼,都不要忘記,最開始,最簡單的善良。其次是誠實,指的是你的言行要忠於善良的心,不要撒謊。”那時候,我總是半懵半懂地點點頭,雖然現在老爺爺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同我說過的話,教我寫過的字,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其實家風不只是口頭上喊得口號,更要付諸於行動。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買東西看到路邊有一個年近60歲的爺爺,抱着一個兩三歲的小孩,那個孩子雖然臉上髒兮兮得,但是那兩顆不諳世事的大眼睛卻朝四周望來望去。記得當時已經是秋天了,可是那個爺爺只穿了一件破破爛爛的短袖,把僅有的一件外套披在了小孩的身上,而自己,則凍得瑟瑟發抖,更重要的是,我突然注意到,這個爺爺好像只有一條腿!在他和小孩面前,有一個塑料的小盒子,裏面零星散落着幾枚一角的硬幣,我正在心中暗自感嘆着他的不容易,卻沒想到一旁的媽媽突然走過去,輕輕地在那個盒子裏放了20元錢,然後默默地拉着我離開了哪裏。臨走前,我看到那個爺爺眼中充滿感激的目光。還有聽到他極小的,沙啞的一聲:“謝謝!”

回家後我問媽媽:“爲什麼要給那個爺爺20元錢呢?”媽媽微笑着說:“還記得你老爺爺和你說過的話嗎?要善良、誠實,要善良的對待每一個人,我相信那個爺爺是誠實的,你也看到了,他只有一條腿,他生活的很不容易,所以,我纔給他那20元錢,雖然錢數不多,但也是心意。”聽完媽媽的話,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原來善良是一件很小的事,是在看到困難的人時的一次幫助。而不是漠不關心。

“善良、誠實,”短短的四個字,卻讓我感到了濃濃的暖意,這是我的家風,充滿愛的家風。

我的家訓作文11

我每次去好朋友家去玩,會忘記媽媽或爸爸規定回家的時間,玩的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遲纔回去。讓大人們很着急。於是媽媽就很認真的對我說:“咱們曾經定過一個規矩,就是同樣的錯誤不犯三次,對嗎?”我點了點頭,並跟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約定,按時回家。

因爲我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是一興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再犯同樣的問題,媽媽怎麼叮囑沒有作用。於是“事不過三”的.家規就被訂立了,我心甘情願的接受了約定:要是同樣的錯誤犯了三次或第三次,可以任由媽媽或爸爸適當懲罰。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上週六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小明家找他玩,媽媽告訴我最遲六點半要回家,不要影響到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的很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來電話要我回家了,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爲已經超過了七點半。一回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了負擔。我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記住回家的時間。

第二天晚上,我又去小剛家玩,媽媽和我約定的時間是七點半回家,要尊重別人家的休息時間。我和小剛在電腦上玩CS槍戰,心裏也一直惦記着和媽媽的約定時間。還有五分鐘到七點半了,我趕快和小剛說再見,衝下樓回家了。媽媽一開門,就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誇獎我守時。這一次,媽媽不但給了我一個吻,還獎勵了我下個週末一小時的玩電腦的時間。我開心極了!

第三次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我放學後跟媽媽說了要去小紅家拿蠶寶寶,媽媽同意了,並且要我一拿到就趕快回家寫家庭作業。路上和好朋友們一起心不在焉的走着,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柱子上,被他們笑話了一路。等我拿到了蠶寶寶,小紅又提議一起去摘桑葉。在路上爲了證明我會打水漂,我們又一起到小區的池塘邊開始比賽。我平着朝水面扔了一個小石片,連着打了三個水漂。這下,大家很羨慕我了。我們邊玩邊找桑葉,一直玩到了七點。意猶未盡的回了家,完全把媽媽的話忘在了腦後。

我剛一敲門,媽媽就滿臉怒氣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劈頭蓋臉的把我訓了一頓:“你這樣沒有責任心的玩到現在纔回來,如果出了意外媽媽根本聯繫不到你,也不知道到哪裏才能找到你,你知道你讓大人們多擔心?跟你約好的時間沒回來寫作業,你又知道你浪費了多少時間?事不過三的規矩你接受嗎?這就先進來,在門口處靜靜的站三分鐘,好好想清楚今天是否有不恰當的地方,然後總結下給我聽。”

從這以後我再也沒有忘記過這條家規。

我的家訓作文12

“人必有家,家必有訓”。家訓,是指家庭或家族祖輩對子孫後代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我家的家訓,就是爸爸經常在我耳邊不停的唸叨着的,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認真、要珍惜時間……。爸爸說,他從小爺爺就是這麼教他的。在家裏,只要我做到了這些要求,那我就是“王者”,爸爸就是一隻溫柔的小貓。要是我違反了,那他就是“王者”,我就是那隻命運悲慘的小貓。

我家的家訓中,誠實爲第一。基本可以說在我家只要誠實,就沒太多麻煩。

記得前段時間,有一次老師佈置了糾錯的作業,我沒做。在讓爸爸檢查作業前才發現,可我不知道怎麼了,也許是抱着僥倖的心理,覺得爸爸不會發現,依然沒做,直接把作業交給爸爸。當爸爸問到我的糾錯作業在哪時,我爲了不捱罵,便說:“我做了,但不知道糾錯本去哪了。”爸爸似乎早就猜到了我的想法,便讓我把本子找出來。看着他的眼神,我心很虛,知道逃不過去了,可還是硬着頭皮回到房間去“找”。

到了房間,我覺得整個房間似乎都在跟我“對抗”。平常覺得很美的淡紫色的牆,此刻似乎是在嘲笑我沒有跟爸爸講實話;平常美麗的紅盒子,此刻似乎長出了一雙帶着不屑眼神的眼睛……而我的內心也似乎有兩個小人在對我說話。理智告訴我:誠實很重要,快去告訴爸爸,向他承認錯誤吧!我的腳剛剛想走出一步,另一個聲音又問我:難道你不怕被爸爸罵嗎?這時我的腦子裏出現了爸爸嚴厲的面孔,我又猶豫地把腳縮了回去。就這樣,我一邊假裝東翻翻,西找找,一邊兩個小人不斷在我心裏吵着架,過了整整半個多小時,理智的聲音終於佔了上風,我邁出了那一步,老老實實地告訴爸爸這個作業沒做。沒想到嚴厲的爸爸只說了一句,“誠實就好!”便讓我去補作業了。這件事讓我明白了誠實的重要性。

家訓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認真二字,這是我的“致命傷”,爲此我可是捱了不少罰。我學習上的粗心這個老毛病,其實就是因爲不夠認真造成的。做作業的`時候不夠認真、檢查不夠認真、讀題不夠認真,使我錯過了許多好成績。儘管現在我比以前有很大進步,但仍然要時刻提醒自己。

家訓排在第三位的就是惜時。魯訊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的。空耗自己的時間,更是如此。在這件事情上,我也是沒少挨罰。做作業的時候經常神遊,筆、尺子和橡皮是我做作業時最好的玩具。現在我每天做作業前先列一份時間計劃表,浪費時間的情況大大減少了。

家訓的內容還有很多。其實,它們連起來只有一句話,那就是:不做不該做的事,要做該做的事。

我的家訓作文13

我每次去好朋友家去玩,都會忘記母親或父親規定回家的時間,玩的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遲纔回去。讓大人們很着急。於是母親就很認真的對我說:“咱們曾經定過一個規矩,就是同樣的錯誤不犯三次,對嗎?”我點了點頭,並跟母親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約定,按時回家。

因爲我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是一興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再犯同樣的問題,母親怎麼叮囑都沒有作用。於是“事不過三”的家規就被訂立了,我心甘情願的接受了約定:要是同樣的錯誤犯了三次或第三次,可以任由母親或父親適當懲罰。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上週六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小明家找他玩,母親告訴我最遲六點半要回家,不要影響到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的很開心,她的母親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接受了。過了一會兒,母親打來電話要我回家了,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爲已經超過了七點半。一回家,就被母親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了負擔。我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記住回家的時間。

第二天晚上,我又去小剛家玩,母親和我約定的時間是七點半回家,要尊重別人家的休息時間。我和小剛在電腦上玩CS槍戰,心裏也一直惦記着和母親的約定時間。還有五分鐘到七點半了,我趕快和小剛說再見,衝下樓回家了。母親一開門,就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誇獎我守時。這一次,母親不但給了我一個吻,還獎勵了我下個週末一小時的玩電腦的時間。我開心極了!

第三次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我放學後跟母親說了要去小紅家拿蠶寶寶,母親同意了,並且要我一拿到就趕快回家寫家庭作業。路上和好朋友們一起心不在焉的走着,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柱子上,被他們笑話了一路。等我拿到了蠶寶寶,小紅又提議一起去摘桑葉。在路上爲了證明我會打水漂,我們又一起到小區的.池塘邊開始比賽。我平着朝水面扔了一個小石片,連着打了三個水漂。這下,大家都很羨慕我了。我們邊玩邊找桑葉,一直玩到了七點。意猶未盡的回了家,完全把母親的話忘在了腦後。

我剛一敲門,母親就滿臉怒氣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劈頭蓋臉的把我訓了一頓:“你這樣沒有責任心的玩到現在纔回來,如果出了意外母親根本聯繫不到你,也不知道到哪裏才能夠找到你,你知道你讓大人們多擔心?跟你約好的時間沒回來寫作業,你又知道你浪費了多少時間?事不過三的規矩你接受嗎?那就先進來,在門口處靜靜的站三分鐘,好好想清楚今天是否有不恰當的地方,然後總結下給我聽。”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忘記過這條家規。

我的家訓作文14

很多電視節目,宣傳資料上都在說家風家訓,我問媽媽我們的家風家訓是什麼?媽媽讓我自己觀察,自己總結,因爲家風家訓不是掛在牆上,或者天天說的,它就藏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裏。

我悄悄地觀察,總結了以下幾點:禮儀,節儉和誠信。下面我要介紹一下我家的家風家訓。

家風——禮儀

中國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所以大家都要講禮儀。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懂禮貌,見到客人打招呼;見了老師要敬禮並問好;用了別人東西歸還時要說:“謝謝。”等等。並且要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要讓對方能夠收到你要傳達的信息,不要含糊其辭……等等。媽媽還對我說:一個不懂禮貌的人,不會受到別人尊重,要想得到別人尊重就要首先去尊重別人。是啊,當一個人不懂禮儀,出口就是髒話,還會有人尊重他嗎?回想起來,發現媽媽講的很有道理,從現在開始,我要爭取在禮儀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家風——節儉

在我家裏,家人不會把剩的飯菜倒掉,而是放進冰箱保存起來,留着下一餐熱熱再吃。爸爸請客吃飯時也會把沒有吃完的飯菜打包回家,從來不會浪費。在家人的影響下,我也改掉了好多壞習慣。還記得我小時候,吃麪條,碗裏總是剩幾根條,歪七扭八的躺在碗底,喝小米飯時也總是剩些米粒在碗底,爲了改正我這些習慣,媽媽便一本正經的對我說:“你剩一根麪條,以後臉上會長一道疤,你剩一粒米飯,以後臉上會長一個小疙瘩。”我害怕自己臉上長小疙瘩,長疤,影響自己的容貌,每次吃飯都學着其他人的樣子,把碗裏打掃的乾乾淨淨。現在我發現,媽媽當時是嚇唬我的',她故意用“長小疙瘩,長疤”這種可怕後果嚇唬我,是爲了讓我養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現在,我長大了,不僅養成了這個習慣,也漸漸懂得了這個道理。我要把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下去。

家風——誠信

這個家風家訓是我看到一幅漫畫後頓悟的。漫畫上,一個大人摸着小孩的頭說:“你在外面撒謊沒關係,但回家一定要跟父母說實話啊!”那個小孩疑惑不解的看着大人,彷彿在說:“爲什麼這麼做?”這個漫畫使我感觸很深:是呀,現在人愛撒謊的越來越多了,歸根結底是第一任老師——家長,把“誠信”這個基本的道理弄丟了!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爸爸給我講的《狼來了》的故事:因爲放羊娃三番五次戲弄大家,所以當狼來的時候,沒人再相信他的話了。這也是說,當別人的信任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辜負時,最後自食惡果的只能是自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要想別人怎麼對自己,就要用怎樣的心去對別人。言而無信只會害自己。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爸爸用最原始、最淺顯的方法告訴我“誠信”的重要性呀!我要努力做一個有誠信的人,以不辜負爸爸的良苦用心。

我家的家風家訓講完了,希望它們能夠帶給大家一點兒啓發,伴隨大家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我的家訓作文15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規和家訓,我的家風與家訓可以概括爲“誠,幫,尊”幾個字,“誠”即爲誠信做人;“幫”即爲鄰里互幫;“尊”即爲尊老愛幼。

記得上國小有一次放假,我和媽媽回渭南看爺爺,中午閒的沒事幹,就在家翻東翻西的,打開抽屜,發現一個殘缺的一元紙幣,我就對爺爺說:“明天我出去坐公交車就可以把這一元錢投幣啦。”我本以爲爺爺會誇我,或是默默不作聲,結果卻聽到爺爺說:“不可以這樣,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做,那公交公司怎麼辦呢?是不是要司機承擔這些呢?”我聽完以後臉紅了,爺爺又給我講了好多關於誠信的事情作比較。雖然爺爺不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人,但是他是很有原則的,這件事以後,我覺得誠信是我們必備的素質,應該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我家對面租住的一對老人,年齡都在70歲以上了,兒女都不在身邊,老爺爺有點殘疾,平時拄着一根柺杖,不太跟人交往,也不說話,我覺得他怪怪的,反正就是有些害怕他。有一次,他自己出去散步,不知道怎麼跑到火車道上了,把他自己給絆倒了,卡在一個導軌的中間了,出不來,結果頭也磕破了,腿也卡住了,鄰居們都不敢動,有的.已經打電話報警了,有的好心的人跑來我家問我爸爸他家住哪裏。我爸爸聽完馬上去他家告訴他家人並和人家一起去事發現場,幫助大家一起來把他拉起來,扶着慢慢站起來,那天剛好我上學回到家沒有按時吃到午飯很生氣,爸爸告訴我:“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伸出友愛之手,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聽完爸爸的話,我才覺得自己此刻站在爸爸面前自己是那麼的渺小啊,在爸爸看來,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家人的爲人處世教育着我,影響着我,我也漸漸學會了幫助他人、尊敬他人。上次,我們爲了迎接西北五省教師來我校,我們週末沒有休息在學校排練,放學回家在公交車上,我和班裏的一名同學主動給給兩位殘疾老爺爺老奶奶讓座。老爺爺幾乎是趴着從前門上來的,老奶奶也拖着行李從後面上車,這時候我以爲他們會用殘疾證免票,結果他們還是問道:“麻煩誰能幫我們投一下票吧?”我趕忙借過錢,投進投幣箱。

如果孩子是塊塑泥,父母就是模型,而最初掌握刻刀的同樣也是爸爸媽媽。所以,我的行爲養成,爸爸媽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爲一些小事爭吵,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他們展現在我面前的永遠都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總是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所以說父母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導師。

感謝父母教育了我。影響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