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玉帶橋作文

作文 閱讀(2.11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玉帶橋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玉帶橋作文

玉帶橋作文1

我故鄉常州府境內,有座玉帶橋,近千年來,它一直橫跨在祝陵河上。要問它的由來還得從蘇東坡說起。

蘇東坡晚年辭官後,直到謝世,一直定居在常州。有一天,正值清明過後,蘇東坡想到宜興善卷洞去玩玩,一來他久已嚮往着龍巖三洞的天然景色,二來聽說有“祝陵有酒清若空”的說法,心想我何不順道去喝它幾盅?

走呀走,一直走到中午時分,該是吃午飯的辰光,他人也將到祝陵村,可是被一條小河攔住了去路。舉目四望,竟沒有可過河的橋影,一時真沒有辦法。正在着急,忽然耳邊傳來清涼的山歌,蘇東坡循着歌聲尋去,見遠處有一隻網絲船,船個上有兩個農民在南河泥,他想,好啊,有船就有辦法過河!立即向遠處呼喚:“船上的兩位小哥,勞駕擺個渡!”

船上兩人聽見有人呼喚,將船撐了過來,只見河邊柳樹蔭下站着一位莊重的老者。就嘀咕一陣,將小船向岸邊一靠,說:“老先生,看你像有點墨水的人,要擺渡嗎?這不難,只是我兄弟倆有件事情打擾你。”

蘇東坡彬彬有禮:“兩位有何見教,不妨明示。”“請先生對一副對子,對上了,就給老先生擺渡。”

蘇東坡想,我當什麼事,原來要我對對聯。心裏說,我蘇軾一直在朝廷翰林院任職,幹粗活,不會。吟詩聯句,有何難哉!於是就說:“請教上聯。”

“泥南南泥,泥鰍鑽出泥南眼。”蘇東坡聽了覺得這一句文字,雖然平常,結構上卻很刁鑽,要想對仗工整,一時難覓佳句。他在河邊踱步,捻着鬍子,把上聯反覆吟了好幾遍,搜腸刮肚想了好一陣,硬是對不上來。且此時肚子又飢又渴,他又氣又急!後悔不該到此遊山玩水!就在這答又答不上,走又走不脫的.當兒,有一個十幾歲的童兒,手牽一頭大牯牛來到水車棚裏,駕好牛轅,吆喝一聲,牯牛就圍着水車轉起來。當牯牛轉過後,水車龍頭裏一股清水嘩嘩流出,蘇東坡一見,觸動靈感,忙吟道:“水車車水,水牛盤過水車頭。”兩個青年聽了無話可說,就將他渡過河去……

東坡先生過了河,到了祝陵村,進了小店,一邊品嚐祝陵酒的美味,一邊回憶剛剛經歷的一幕,不勝感慨:“小河裏險些翻了大船!”

他又在思量:這通衢大道,怎麼沒有座橋?喝完酒,馬上請來幾位村坊父老,自報家門,並解下皇帝賜給他的玉帶,帶頭捐款,建議大家造橋,父老鄉親見大名鼎鼎的蘇學士爲當地做這等好事,那有不擁護之理。於是,便紛紛解囊捐款捐物,不多時日,一座花崗岩拱橋就建成了。並起名爲:玉帶橋。

玉帶橋作文2

玉帶橋,我們另一座記憶中的橋。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玉帶橋的大概位置,也常常到這一帶來玩耍,只是沒有見到過那被形容成如玉帶一般飄逸的橋。也納悶過,這既沒有岸又沒有橋的地方,如何被稱爲玉帶橋呢?後來問老人們才知道,從前這裏是有過橋的,橋下也曾有一條流淌着的河,只是這是一條只有在夏季,暴雨來臨的時候纔有了些動感的“河”——那洶涌的河水奔流而去,而在其餘的時間段裏,則是馬車和人流行走的旱路。

即使是這樣,人們依舊十分看重這座橋,因爲在人們的心目中,橋似乎永遠比河更重要,可以沒有流動的河,而萬萬不能沒有從此岸通向彼岸的橋。橋,架在兩河之間,也久久地架在人們的心靈之間。

這座在久遠的年代裏,在洪水來臨的時候,可以到達彼岸的橋,就在我們今天的“帝達購物中心”一帶。當年那些健在的老人們,今天還把這一帶稱之爲“玉帶橋”。

這是一座石橋,古樸的讓人想起了“普通”二字,其實普通的纔是距離我們生活最爲貼近的,普通的同時也是最爲實際的。這座普通且有着實際意義的橋,建於民國14年(1925年),由馮玉祥將軍的部下,時任察哈爾都統的張之江主持修建,據傳橋寬2丈5尺,長約5丈餘,建成後,題名爲“玉帶橋”。

“玉帶橋”三字也出自張都統之手。

今天,對於我們,這座橋有多長以及多寬,本身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也許在我們的腦海裏,那被歲月,被人流,被車流磨圓了、踢平了棱角的.石板橋的輪廓,在我們的想象中才更完整,更清晰。

起名“玉帶橋”,是仿照昆明湖西堤的六橋之一“玉帶橋”。昆明湖西堤橋爲拱形橋身、橋欄用青白石和漢白玉雕砌,宛如玉帶,故而得名。據說我們的玉帶橋橋身也選用了上乘的白色石料,算是異曲同工吧。

歷史上有多處較爲有名的“玉帶橋”。有這樣一首詩:“遠近聞名玉帶橋,兩岸峻峯入雲霄。奔騰河水瀉千里,玉帶飛鎖兩山腰。”這是描寫飛跨於崇山峻嶺之中,凌架於滔滔激流之上的古代玉帶橋。還有一個傳說也很有意思,說蘇東坡與金山方丈佛印打賭輸了玉帶,佛印和尚如獲至寶,經常給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怕弄壞,於是就命人仿照玉帶的式樣建造了一座橋,同時起名“玉帶橋”,供人觀賞。此橋長16米,橋下綠波盪漾,清澈如鏡,令人心曠神怡。

如此,我們於上個世紀的1953年,因治理洪水渠道而拆除了的玉帶橋,此刻想來倒也有些古色古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