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有關清明作文400字四篇

作文 閱讀(2.6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作文400字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清明作文400字四篇

清明作文400字 篇1

今年是清明節休假實施的第一年,我也可以與老爸媽媽一起去掃墓。

清明節掃墓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日子,是莊嚴、肅穆的。

清明上山祭拜先人雖然十分累,有時還會摔幾跤,山路又十分難走,但是祭奠親人的心情卻是虔誠的`。

今天我與老爸媽媽一同去上奶奶的墳。奶奶去世時才50歲,我那時還沒出世,雖然對奶奶的影象不存在,但是懷念奶奶的感覺卻沒減少,所以我更加珍惜這一次的掃墓行動。爸媽每年都來祭奠,爲墓碑改改字,除掉些雜草。可是草的生命力那麼強,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都遮蔽起來了。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鉅,我連忙拿起鐮刀除草了,我用力砍了下去,可不僅草沒砍下,我的手指頭都要砍下了。這時,老爸便過來幫我,他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後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後再用鐮刀用力割,這樣才能把草割掉。”順着老爸的方法,我還真會砍了!在我與老爸媽媽的努力下,終於把草清除乾淨了。我還幫助媽媽掃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讓奶奶的墳地也變成一塊綠色環保的淨園。

清明定爲休假日有利也有弊,儘管大家都可以有時間上墳了,但是上山的交通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在回來的路上我們堵了一小時的車,看那些交警叔叔也指揮得夠累,我想以後這方面的安全疏通得也有個規範吧。

今天清明節,雖然很累,但是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與尊敬。

清明作文400字 篇2

清明,它與其他節日不同。它有喜、有怒、有哀、有樂。我就給大家逐一介紹一下。

喜——有句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過清明時,草剛發芽,農民伯伯也開始播種,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萬物復甦,春回大地,這豈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嗎?

怒——這裏的怒算不上真正的怒,但是卻有它真正的意義。大家掃墓時一定會想起很多烈士和英雄。北洋艦隊的英勇事蹟無人不曉。這支艦隊最後破滅,這不怪他們,怪清ZF,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是海軍軍費!軍費啊!唉,真可惜可恨啊!

哀——有首詩大家都知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掃墓時,我們一定想起先人的教導,心中必定涌起一股淒涼。

樂——清明有踏青、插柳、放風箏、盪鞦韆的習俗。盪鞦韆時想必大家一定高興,因爲它又刺激又好玩。而踏青,大家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必定很高興。插柳是栽種柳樹,孕育着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放風箏我們放飛煩惱,讓自己的`理想更高更遠。

啊!清明!它有喜、有怒、有哀、有樂是多麼妙啊!

教師評語:

孩子的本篇作文題材新穎,角度獨特。語言通順樸實,但是寫出了自己眼中和心中的清明節,有獨立的見解。

清明作文400字 篇3

清明節,是該去掃墓、踏青的節日,我非常的高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天氣漸暖,我們一家準備前往合川踏青。每逢這時,河灘、水窪裏有了小蝌蚪,我便會和弟弟去水灘捉蝌蚪回去養。小蝌蚪渾身黑的發亮,滑溜溜的,身後有一條小尾巴,像極了一個小逗號,十分招人喜愛。

這天,我們早早地就出發去合川,祭祀完之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上紙杯和水盆去捉蝌蚪了。

到了水灘看着水灘裏一隻只惹人喜愛的蝌蚪,我挽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我拿起水盆,雄赳赳地朝一塊蝌蚪很多的`地方使勁一攪。提起來一看,水盆裏只有水,連蝌蚪的影子都沒有,我不免大爲失望。我不服氣,又使勁一攪,蝌蚪也逃之夭夭了。我歇了一會,這次我吸取了之前的經驗,耐心一點悄悄繞到另一頭去,待它們毫無防備之時,突然襲擊,總算逮住了幾隻,我看着水盆裏那活蹦亂跳的小蝌蚪,開心地將它們倒進了紙杯。弟弟也躍躍欲試,從我手裏一把奪過水盆,猛地把水盆深入水裏,拿起來一看,好多蝌蚪!我們又把“戰利品”倒進紙杯裏。

過了一會兒,我們收穫多多,心裏美滋滋的,拿着“戰利品”回家了。

這次清明節過得可真開心!

清明作文400字 篇4

清明節的歷史非常悠久,你們一定想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吧,我來跟你們講一講。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八節爲: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蔣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些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寒食與清明併合爲一日,即爲現在的`清明節。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盪鞦韆等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民間百姓都以盪鞦韆爲樂。踏青之風也極盛行。北宋時期清明節極爲盛行,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河上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也就是今日的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從二零零八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定爲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二零零九年又改爲三天,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