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遊烏鎮作文3篇

作文 閱讀(2.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遊烏鎮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遊烏鎮作文3篇

遊烏鎮作文1

一夜流水到天明,人家盡枕河。這就是烏鎮。

走在青石鋪就的烏鎮小巷裏,把腳步輕輕落在千百年不老去的石板上,每一步都彷彿叩響了歷史,每一塊磚瓦都彷彿在訴說着古老。時光也彷彿在我探尋的目光中停滯下來,然後悄然地回溯。我不清楚眼前那條小巷究竟有多深,似乎只要沿着那幽深的小巷一直走下去,一便能夠走進烏鎮悠遠而古老的故事裏。

滄桑,給人一種淡淡的從容和優雅。我像是走向一條時空逆轉的隧道,沿着歲月的脈絡走向了某個昨天。就踩着這經過歷史洗禮的“蒼老”,穿過一條條曲折巷子,撫摸着那些雕花的窗櫺。是在尋找久遠的記憶呢,還是在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我不知道,但心卻一直都在沒來由地感動着。是爲這城市所遠不能有的靜謐嗎?在這裏,就像來到了一個靜靜的天堂,只不過,沒有上帝,只有黛的瓦、暗紫的木板牆、雕花的窗,古舊的屋檐,拙樸的石橋,還有橫穿小鎮的那條幽幽的河。水是蒼綠的水,是這裏的靈魂。它靜靜地流淌着,從容地穿起了一個鎮子,也穿起了如歌的歲月。是水,潤澤了千年的烏鎮,生生不息。那輕悠的烏蓬船,悄然遊弋在這水上街市、天上人間。高高的桅杆還立在斑駁的船頭,素雅的印花布在風中飄飄搖搖,搖曳着清麗婉約的水墨江南。搖櫓聲欸乃,穿越千年,遙遠卻又在不遠。

有水自有橋。烏鎮的橋另有一番情趣,多而靈。我正站在逢源雙橋上,聽說這座橋上走左升官,走右發財。烏鎮最大的橋也不過就是東市河上的這座橋。烏鎮的橋大都是石拱的,古韻悠悠。拱橋或橫跨在河流,或靜臥於河埠,少有扶欄,只是比街面略高出三五級臺階。萬興橋、鹹安橋、福安橋……每座橋都有自己吉名錶達人們的心願。這樣烏鎮人將橋賦予一種靈運,每年元宵的踩橋會就成爲人們祈福求緣的際遇。

往河道旁的閣樓望去,偶爾有幾位阿公阿婆在打着盹兒,支一架織布機靜靜立在屋子中間,任門外遊人嘰嘰喳喳路過,任窗下流水潺潺。真是閒適!那高生公三白酒坊的`燒酒醇香滿巷,也不知飲醉了多少羈客。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吧!

最後是去參觀茅盾紀念館。從門檻步入,你就知道這曾經是個大戶人家,前堂後廳,左廂右房,迴廊曲經。人傑地靈,沈家又培養了一個自己的叛逆者,烏鎮卻因此而聲名鶴起。作爲中國無產階級的文化先驅,茅盾在這雨露豐沛的江南吸足自己的知識底蘊後,開始作爲一個無產階級文化戰士的長年征戰。我想,這是烏鎮的茅盾,更是茅盾的烏鎮,烏鎮的文明最終歸結於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我知道烏鎮這個地方也正是通過茅盾這一代文學巨匠的名字。

好多人都說過,烏鎮是一箇舊夢,深色的木格窗子,灰檐青磚小瓦,小巷蜿蜒,黃昏般陰鬱的長廊,延伸着古典,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畫,浮印人心頭。

這就是烏鎮了,一座江南小鎮,一個寧靜的夢裏水鄉。千百年歲月的滄桑爲它增添了獨有的風韻,幾分矜持,幾分散淡……貌似寂寞卻又如詩般幽雅。

一個似曾相識的夢……

離開這個夢的時候,風兒撕開了雲層,天邊透出一絲光亮。陽光瀉在水中,船槳劃破一河水色,劃碎了金,劃碎了銀,河面一片氤氳。烏鎮漸漸遠去了,但這夢裏的水還在我的心中流淌。

遊烏鎮作文2

今天,我和馮老師去烏鎮東柵景區遊玩了一次。

我們乘汽車來到東柵,從東面的街口進入景區,首先看見了一座石橋。那就是有名的逢源雙橋。聽人說從這座橋上走過可以保佑人的平安,還聽說男的要走左邊,女的要走右邊這樣橋神就會保佑他們平安幸福。於是,我們走上了逢源雙橋的左邊。走上石橋,我看到那是用十二塊長長的條石鋪設而成的。條石上面不十分平整,顯得有些坑坑窪窪。我想這肯定是年代久遠了。我往橋下看去,看到下面用木頭做成的`柵欄,中間是兩扇大門。聽說那是古代用來防禦敵人的侵犯。只要把柵門一關,敵人就衝不進來了。

在那裏,我們拍了幾張照片,然後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一個岔道口,馮老師對我說:“那座小山,你走上去過嗎?”我說:“沒有走過!”“那我們就去走一走。”“好呀!”我興奮得大聲說。我們沿着一條小路蜿蜒曲折地往上走。那小山坡上長着竹林,下面地上長滿了小草,這裏真好像一處世外桃源,綠草如茵,竹子成林,遮天蔽日,讓人入迷了。我仔細觀察,看到那些竹子並不一樣,小的細小,顏色卻是綠色的;有的粗壯,顏色卻是黃色的。竹子之間到處有蜘蛛織的網,我小心地避開,以免損壞害得那些蜘蛛又要重新編織。我看了一會,老師已經登上山頂。我立刻飛快地向上跑。不一會兒,我也登上了山頂。站在山頂,我眺望遠方,可是由於竹子長得太高,而自己長得矮了一點,沒有大人那麼高,根本看不見什麼東西。我感到無聊,就向山坡下面衝去。唉呀,不小心碰上了蜘蛛絲,不去管它了,繼續往下衝。這時,馮老師在大聲叫我了:“快上來,我們到別的地方去玩了。”於是,我精神抖擻地又跑上小山頂。上去沒有下來那麼容易,有的地方由於昨天下雨,所以比較滑,一步三滑地走了上去。怎麼這麼難走?我腦筋一轉,很快就想出了辦法,拉着竹子往上走。這下,上去可就容易多了,很快就又來到了山頂。

高南面下山,走過景區大門,走過遊船停靠處,拳船,來到了一處石橋邊上。那裏有一家酒坊。馮老師問我:“你喜歡吃酒釀嗎?”我說:“沒吃過,不過看爸爸吃過。”“那我們買一碗嚐嚐。”馮老師買了一碗,帶着我來到一處亭子裏坐下,邊休息邊吃酒釀。我從碗裏舀了一勺慢慢品嚐。哇,真香!還沒有吃到嘴裏,我已經覺得自己有點醉了。放在嘴裏一嘗,“哇,真好吃!不愧是烏鎮特產!”我吃了不多,就覺得嘴裏香甜可口,酒味醇厚,感覺到自己有點醉了。我就不吃了。老師把它收拾好就又上路了。

一路上,我們到過拳船,想看看他們打拳的英姿,可惜遊客太少,他們沒有表演。我們還去了百牀館,那裏有各式各樣的牀,許多牀我都從來沒有看見過。我們進過木雕館,看到無數的木頭雕刻,上面的圖案花紋稀奇古怪,還有一些人物故事。我們還進了風俗館,看到了烏鎮的一些民族習俗……我們還在東柵景區看了財神爺。那個財神爺非常有趣,手裏拿着金元寶,朝着我們哈哈笑。

在回去的路上,我們又去了一次小山頂,因爲那裏我覺得最好玩了。在那裏我完全陶醉在這一片綠色之中了……

遊烏鎮作文3

如歌的行板白牆黑瓦,流水人家。我於盛夏七月走進烏鎮,灼熱的日光一寸一寸溶解於流水,平和的情緒緩緩融入血液。時間在這裏,似乎漏掉了一拍。 巷子很長。一塊塊青磚鋪出生活,鋪出彎彎的小巷;鋪出時光,鋪出幾代人繁衍生息的歲月流轉。興衰更替,生生不息,藍天綠水,一晃百年。小巷依舊不悲不喜,平平靜靜地等待每一天的第一縷晨光,等待遊人如織,等待將要上演的喧囂。小巷浸在歲月裏,而木質的牛奶箱,窗上的紅雙喜,家家戶戶門前還未摘下端午的艾草,每一處又都昭示着對美好生活的祝願與希冀。許多人家並不關門,縱使遊人絡繹不絕,平靜的生活也不被打擾,這該需要怎樣的安然與篤定。老人們半躺在竹椅上,雙目微合,搖着蒲扇,聽着電視裏咿咿呀呀的戲曲。屋內現代的裝潢與黑瓦白牆,輕輕碰撞出時代的交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巷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目送一批人離開,迎接一批人到來。 旅途的匆忙等不及徐徐前行,我卻用緩慢的心情遇見一幅幅小巷的生活圖景。兒時初見“浣溪沙”,不知是詞牌名,全憑孩童對字面的第一感覺,只在眼前看見流水邊的女子俯身浣洗,低頭的樣子,耳鬢散落的青絲,纖細的手臂,真真是美極。而今真的在烏鎮看見,一位母親蹲在水邊,在房屋的陰影裏,浣洗一家的衣裳,沒有纖細的`手臂,早已不是少女,我卻深深地感到觸動,一個女子最美的樣子,便是她成爲母親。記憶撲面而來。在另一條巷子裏,綠藤下的小男孩正在跟着祖母學制繡花布鞋。童年的我也是跟着外婆長大的,望見水邊一間廚房,彷彿嗅見外婆燒的糖醋排骨;爬山虎覆滿臨水的牆,好像聽見外婆家的蟬鳴,聞見兒時的夜來香。大概在這樣的地方,每個人都會記起些什麼,找回些什麼。行過千山萬水,嚐遍人生百味,我們或許贏得了世界,卻永遠失去了歸去的地方。在匆匆向前奔跑的時候,停一停,緩一緩,回頭望望來時的路,找尋單純的快樂與感動,想想最初的心境與夢想。 行至江南百牀館,見到一張張精巧絕倫的歷代牀榻,不禁讓人驚歎匠人精妙無比的構思與技藝,更令人感嘆一張張牀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與深厚的生活內涵,每一張都有着不同的寓意與祝福,當牀都能被如此雕琢,人也一定是平和而幸福的,這便是古老中國人的心境。現今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是否只顧着奔向遠方,而忘了留意身邊的美好。朋友說,人總是在追,要麼追逐,要麼追憶。而我覺得,不妨成爲第三種人,隨遇而安,平和而沉穩地面對昨日的暮靄與明日的朝陽。這大概是需要時間的積澱才能達到的境界吧。 走進烏鎮,宛若跌入一曲如歌的行板,親切熟悉,柔和舒緩,每一片的樹葉,每一秒的流水,每一張新鮮的臉,都成爲一個音符,被感染,被吸納,被深深盪滌了靈魂,得以看見最初的模樣。告別烏鎮,我懷着一顆平和的心,作別昨日的喧囂浮躁,向着新生活,且歌且行。 點評 作者沿着遊覽的路線,細緻描繪出了江南名鎮——烏鎮的風物人情,那小巷、那青磚、那老人、那母親、那流水、那牀榻無不在訴說着小鎮過去和現在,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人如臨其境,彷彿再次置身在了江南水鄉的寧靜、安謐、古樸中,精神得到皈依。同時,作者在細數古鎮的風物人情中,融入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感想,讓讀者的心也不禁感動、感懷、溫潤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