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學問藏在美食裏作文4篇

作文 閱讀(2.35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問藏在美食裏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問藏在美食裏作文4篇

學問藏在美食裏作文1

民以食爲天,吃飯是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行爲,但是食物不可能自己變成美味的佳餚,無論是每家每戶做飯的巧手,還是星級酒店裏的大廚,都是用他們的精妙的技藝加上一點想象,才使得人世間有了酸甜苦辣。

在每個孩子聲律啓蒙之時,吃飯一定會有一個隆重的儀式,那就是由家裏的長輩領着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並且在背誦的同時將掉在桌子上的米粒撿回碗中,我們中華民族雖說早已經擺脫了飢餓的苦難,但這一行爲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養成的樸素記憶,對這一“儀式”的虔誠,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空洞的說教,這是一代代中國人對糧食發自內心的珍惜,對食物的敬畏。

春天不光有迴歸的燕子,有滿山的梨白桃紅,還有各種食物來叫醒人們沉寂了一個冬天的味蕾,“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蓴?”這玉膾一道菜,就包含了千百種春天的食物和學問,可以是這欲歸河流的河豚,可以是江上人最愛的鱸魚,最令人嘴饞的怕是那最肥美的鱖魚了吧。

戰場上除了斷壁殘垣能向我們訴說戰鬥的殘酷外,還有食物來給我們訴說古代戰士們最粗獷的勇氣與熱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大塊的牛羊肉用最簡單的方式進行烹飪,在這短短几個字中,我們彷彿看到了古代將士們大快朵頤後最後的衝鋒。

親人離別時,除了一句“注意安全外”,“努力加餐飯”,便是一句最真摯的期望,出門在外,無論如何,都要好好吃飯,只有好好吃飯,才能好好生活,走之前再喝下這杯酒吧,因爲出了陽關,可能就再也沒有故人了。

美食中的學問太多,太深,就像是人世間的酸甜苦辣,需要人用一輩子去學習,去破解,人生的路還有很長,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到了飯點先放放,要好好吃飯。

學問藏在美食裏作文2

記得剛上學時,我問媽媽:“爲什麼要讀書?”媽媽說,爲了明理。那時,我以爲學問只在書本里,後來,我才慢慢發現,除了書本,生活中也處處都有學問。

我在我們家的廚房裏發現了學問。一天傍晚,我在廚房跟外婆一起做飯。我把洗好的青菜倒進滾燙的油鍋裏時,火苗一下竄的老高。我嚇了一跳,剛想接一盆水把火撲滅,誰知剛倒進一點水,火燒得更旺了。我嚇得呲哇亂叫,不知所措。說時遲,那時快,外婆拿來鍋蓋,毫不猶豫蓋了上去,火一下子滅了。

後來,媽媽告訴我油鍋起火千萬不能用水,因爲燃燒需要氧氣,而油比水輕,把水倒在油上,水會沉下去,油會浮在上面,不能隔絕氧氣,反而增大了油和氧氣接觸面,會越燒越旺,而用鍋蓋蓋住,則會把油和氧氣隔絕開。這樣,等鍋內的氧氣燃燒完,油鍋自然也就滅了。聽完,我恍然大悟,沒想到,小小的廚房裏也藏着大大的學問呢!

這是來自廚房的學問。

種綠豆也讓我發現了學問。一次,科學老師讓我們觀察豆芽的生長情況。我把發豆芽的盆放在了陽光房裏,兩天後,綠豆們有的沒發芽,有的雖然發芽了,莖和葉片卻略微發紅,細細的,看上去弱不禁風。外婆說,發豆芽必須要用黑色的遮陽布遮住,而且要放在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這樣纔有利於豆芽的成長。我按外婆說的做,果然,第二次發豆芽非常成功。我們全家都品嚐到了美味的炒豆芽,這是來自植物的學問。

你看,學問無處不在,它們在廚房裏、植物裏,只不過有時它“藏”起來了,我們要擦亮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學問。

學問藏在美食裏作文3

桌子上面的一道道菜餚,我們有些人會對它食指大動,可有些人會對它視而不見,但它們是從哪裏來的呢?是的,它們是被種出來的,然後又經過廚師的加工而變成了美味的菜餚。

過節時,我們的桌子上一定會有很多美味的`美食,可是,又有誰會注意到這些食物的來之不易呢?好多人們每次食物沒有吃完就倒掉了,你忍心看到菜餚們那一張張哭泣的小臉蛋墜落到垃圾桶時的情景嗎?這些情況令我心痛。

我在閱讀課外書時看到過一項調查,中國人的食品浪費量是276克/天,而世界人均浪費糧食爲178克,比中國少將近100克;這相當於每個中國人每年浪費掉27天的健康飲食。遠的不說,只看我們生活中最常去的場景——學校食堂。每天中午吃飯時,同學們只顧着吃自己心頭“肉”,碰也不碰綠葉菜,吃起肉來狼吞虎嚥,看見菜時談之色變,彷彿與蔬菜、米飯有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立刻倒進垃圾桶,除之而後快。很多同學行動迅速,趁着老師不注意,立刻發起百米衝刺,以垃圾桶爲終點,爲了偷偷倒飯練出來的速度,若要用在運動會上,怕不是我們班個個都是蘇炳添呢!可見,食物被浪費掉的可真是數不勝數啊!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節約糧食,不要鋪張浪費,那些蔬菜們就不會去那骯髒不堪的垃圾桶裏面了。

人人都知道唐代李紳的《憫農二首》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現在幾乎很少有人能做到不浪費糧食。每次都要把它們浪費掉,瓜果蔬菜每年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換取來的,是他們不辭辛苦地一粒一粒種出來的,他們工作時是多麼的認真,多麼的勞累啊,也不知道要揮灑多少的汗水在那田地中。我們沒有經歷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藜藿不充腸,布褐不蔽形”的年代,但生活優越的我們也不能“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讓我們每個人都珍惜糧食,把鋪張浪費做到最少。

生活中可能有許多學問,但是這些學問只會被細心觀察的人發現。民以食爲天,希望人人都可以瞭解美食中的大學問——節約糧食哦!

學問藏在美食裏作文4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爲天”,沒有食物就沒有生命,所以我認爲食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樣“寶物”。既然食物的地位如此重要,那它肯定也有着自己特殊的內涵吧!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每次吃蘋果的時候,如果沒有把蘋果在半小時內吃完,蘋果就會越來越黑,不僅僅是蘋果,山藥和土豆也都會這樣。那爲什麼會這樣呢?以前在媽媽做菜時我聽到過“氧化”這個詞,我知道那是因爲這些食材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發生了化學反應纔會變黑。

我又仔細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原來,這是食材中所含的一種化學物質——單寧酸在做怪。單寧酸也叫鞣酸,是一種結構複雜的酚類化學合物,它和空氣接觸後,就會發生氧化作用,產生黑褐色的物質,所以蘋果切開後,單寧酸就會氧化產生黑褐色物質,使它變黑,這可真是太神奇了!這看似簡單的吃蘋果的生活常識,原來裏面蘊含着這麼有趣的化學原理哪!

那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呢?我教你一招——在削蘋果前,用鹽在蘋果皮表面搓一下,然後削掉,就可以吃了。這樣削出來的蘋果,不但不會氧化,而且比削完再用鹽水泡能保存更長時間,且沒有鹹味。

瞭解了蘋果的這個學問,我對另外一個美食之謎也疑惑不解:爲什麼有人喜歡用一隻手盤兩個核桃呢?難道是對我們身體有什麼好處嗎?我一開始認爲是不是盤了之後就更好吃了,其實並不是,它是可以有效地鍛鍊我們的手指,刺激手部穴位,時間長了核桃還會從灰白變成棗紅色,晶瑩剔透,就像瑪瑙一樣,從而成爲很多人的收藏佳品。

原來,美食中也蘊藏着如此多的學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