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家風家教作文15篇

作文 閱讀(2.02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風家教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家教作文15篇

家風家教作文1

新年裏我認識一個新詞——“家風”。

這一天我在電視節目裏看到了一個有趣的話題:家風是什麼?讓我也想自己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看到新聞上被採訪的叔叔阿姨們說:“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家風實在自己家好家風的基礎上去認識別人家中的優良家風。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爲人老實,不幹壞事。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

我給大家聊聊我自己家的好家風:做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用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

我親愛的媽媽是一個好榜樣,媽媽是賣衣服的`,不管颳風下雨,都不怕。回來以後也不叫苦、不叫累。媽媽在家中的奉獻最大。

記得有一次,家裏來客人。當時家裏很亂,媽媽用了一上午的時間把家裏打掃乾淨。下午客人來了,姥姥、姥爺、表妹、表弟和舅舅。他們呢以來媽媽就趕緊沏茶(當時媽媽腰痛,他們是來看媽媽的)。當我放學回家,媽媽就摸着我的頭說:“叫姥爺!”我進屋一看,才知道家裏來客人了。我剛叫完“姥爺好”媽媽就又忙着做飯去了。做好飯,有張羅着讓大家吃飯!大家都讓她歇一歇,可媽媽總是笑着說“沒事、沒事!”就這樣媽媽忙了一個下午。等客人走後,媽媽又要忙着掃地,擦桌子。我趕忙搶過媽媽手中的工具,讓媽媽歇着。媽媽臉上漏出了微笑,輕輕地舒了口氣。我問媽媽累嗎?媽媽說“不累!”到了晚上,我聽到媽媽說:“請點按,有點疼。”爸爸說“知道了。”我從門縫裏看到爸爸在給媽媽揉腰,當時我就哭了。你們看,我媽媽就是這樣任勞任怨!

家風就是一個家族的面貌,我要好好牢記長輩告訴我的好家風!

家風家教作文2

什麼是家風?家風,是一家的風氣。家風是一把道德準尺,是一家的主心骨。只有良好的家風,才能教育好下一代,給他們打下好的基礎,讓他們堅定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成爲祖國的`棟樑。

我的父母是知識分子,他們身上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他們經常教育我要做對社會有幫助的人。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10歲的我,既懂事理,又講禮貌,也會體貼人了。

今年夏天,因爲一連下了幾天暴雨,導致我們小區門口形成了兩個大水窪。人員車輛出入十分不便。我心想:父母說過,鄰里之間要守望相助,方便大家就是方便自己。這兩個大坑嚴重影響了小區人員和車輛的出入,我要想辦法把它們填平!

於是,那周星期六,我從家裏拿了一個小桶,便開始行動起來。首先要找一些碎石和沙子。我四處尋找,半天也只找到一點碎石。正當我想放棄時,突然靈機一動,對呀!小區門口的石牆旁就有許多碎石和沙子。我迅速地跑到那,很快就把碎石收集起來。接着,我又用手把碎石旁邊的沙子一把一把地裝進桶裏。過了一會,沙子收集完了,但我的手早已被磨破了皮,一陣陣刺痛涌上心頭,可我還是咬緊牙關堅持。然後,我把碎石和沙子混在一起,把它填入大坑裏。

大坑填平了,我累得滿頭大汗。這時,幾輛小車駛進小區,叔叔阿姨從車窗口探出頭來,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有位叔叔豎起大拇指誇我:“這孩子真懂事,他的父母多會教孩子,他一定有良好的家教……”

是的,良好的家風家教能讓我們有個溫馨的家庭;良好的家風能讓我們擁有優良的品德;良好的家風能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家風家教作文3

在我出生的時候,也就是20世紀末那會,我們家就是一個破破爛爛的小平房,爺爺奶奶做着小生意。到後來搬進了小套房,8個人住在不到90平方的小房子裏,客廳比現在的房間還小,電視還是黑白的……

那會,爺爺癱瘓了,奶奶依舊做着小生意,媽媽當着裁縫,爸爸開着出租車,全家的收入少之又少。作爲當時家裏唯一的小孩,爺爺對我的關愛也是特別多。

但是爺爺有次對我發火,是讓我到現在還記憶猶心的。

我那時還在上幼兒園,特別喜歡拿紙玩。有次在爺爺房間裏,撕了好多紙,高興地玩着,爺爺看到後,臉色全變了,他怒斥道:“你怎麼可以這樣浪費紙!紙也是用錢買的吶!”

爺爺奶奶平時用東西都很省,一套衣服可以穿好幾年,爸爸也是,好多結婚時用的東西,現在都還在用。小時候我的玩具也很少,用的'穿的都是哥哥姐姐留的。我覺得這不是摳,而是大度!

20xx年時,我很意外得得知,我們家有一棟七層樓高的大房子,看着效果圖我都驚呆了。我問爸爸這是怎麼回事,爸爸說:“這是你爺爺半生的心血啊,他平時生活簡樸,就是要存錢給你們造福咯!”

爺爺在世時,常教導我們要熱於助人,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別人。爺爺常常自己吃得很簡單,把錢省下來,如果有人遇到困難,他絕對會二話不說得幫助他。

在家裏,我和弟弟一人有一個竹筒,媽媽要求我們每天放一塊錢到竹筒中,到年底將365元捐給功德會,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一點媽媽從來不吝嗇,即使那一年的經濟不樂觀,也會捐出那七百多塊。爸爸媽媽也經常會鼓勵我在放假時做志願者,幫助別人。媽媽說:“能儘自己的一份力就是福。”

感恩我的家風,讓我不會像富家子弟一樣揮霍,讓我能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家風家教作文4

一個四口之家總是少不了許多歡樂,但卻也少不了許多爭吵和拌嘴。我家的人都很固執,一旦認定一件事就不會改變。因爲每個人想的不一樣,所以意見也不一樣。有時候連去哪裏,用什麼交通工具甚至連今天吃什麼都會有拌嘴的時候。

暑假的時候,老爸定居香港去了。其中當然少不了許多手續問題。有幾次他打電話回來叫我去幫忙打張證明,他說了一大堆,我聽了之後,把我的意思複述一遍給他聽,他卻堅持說我是錯的,但我依然堅持我的想法,最後他生氣地掛了電話。結局不了了之了。後來事後一天,在老媽的調節下,我主動發信息認了錯,他也接受了。但其實我還是堅持我的.想法。後來那張證明怎麼打的我也忘了。

其實我回想起來,事後都會內疚,可能是因爲懂事了把。我想現在我會避免一下爭吵,如果有不滿也會等到過後再經過我媽調解。

其實我弟也是一隻調皮蛋,每次都喜歡搗蛋和偷吃零食。誰叫他有個機智的姐姐呢,每次都發現了,接着又是一頓爭吵。

我家有了我弟這個大活寶,自然也少不了許多歡笑聲。有時候我們會半開玩笑地互換暱稱,他叫我“弟弟”,我叫他“妹妹”,接着呢,他有自稱是“哥哥”。哈哈,想當哥哥想瘋了把。而且我弟洗澡的時候特逗,有時候他害怕自己一個人,然後就不敢關門,要是正逢鄰居來,聽到是我弟在洗澡,都會進去笑他一番,不過他偶爾會害羞,一怒之下把水撒到別人身上。

我媽也是一個活寶。不僅笑點低,笑聲也很奇怪。而且笑聲還很大,在門外都能聽到。我媽是我弟唯一可以“欺負”的對象,所以他都喜歡跟我媽睡。當然前提是我爸不在家。

我爸這人特愛給別人去外號,特別給我們全家人取了一個特別的“愛稱”,凡是外人聽到了都會笑話我們一下,不過現在聽多了都習慣了,反倒聽他叫名字覺得怪怪的。我爸還有個特點,小孩都怕他,但我家的都不怕。他上次還把別人家的小孩嚇哭了,這件事成了我取笑的一個好方法。

調侃有時也是家中必備的一件妙事。

家風家教作文5

家風其實就是一道道德標準,約束着我們,讓我們和這個家的精神融合,蔚然成風。在我們家,當然也有家風,我們家的家風教會了我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人,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纔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它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你家的家風是什麼,趕緊分享一起吧!

家風家教作文6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教,家風對每個兒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它們是指引着我們不斷前行的航標,並給予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它們給我們了不斷前行的力量。怎樣的家風就有怎樣的人。因此它對每個人的產生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受不良家風家教的薰陶的人。我家的家風則是“誠實”二字!

我爺爺奶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者,這一生的汗水都栽墾在土地之中。常常每天天不亮就背上簸箕.拿上廉刀到菜地裏去摘菜。一是爲了自己的子孫後代盡綿薄之力,寶他們衣食無憂。二是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習慣已近根深諦固在他們的心裏,在農田中勞動似乎已經不再是以種生存手段,而是一種心靈的寄託。勤勞已經在冗長的勞動歲月裏成爲可以被繼承的`傳統。

記得有一次,我起夜喝水,迷迷糊糊中發現爺爺奶奶正在鼓搗着堆放的農具,躡手躡腳得開啓大門,只聽吱呀一聲,他們精瘦的身影隱匿在了黑暗之中。我也時常會跟着他們一起下地幹活,我坐在田埂上,一邊擺弄着手邊的雜草,一邊時不時擡頭看埋頭在農地中的爺爺奶奶。尤其是在夏天日頭正盛的中午,他們背後的衣襟已經被汗水所浸透,但手中的鋤頭像被賜予了力量一般仍然在有力的揮擺着。見他們如此辛苦的情況,我連忙上前鋤頭,可 竟 發現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鋤頭可真沉啊!我逞能得揮舞了幾下,手臂便痠痛不已,才知道他們的勞動成果來之不易。

不僅是我的爺爺奶奶,我的父母也同樣是熱愛勞動的工作者。他們工作時像墾地的老黃牛一般腳踏實地,這樣的生活才顯得充實。我想爺爺奶奶的勤奮是一種傳承,不僅僅是他們個人良好的品質,更是可以稱爲是一個家庭的風格,我的父母亦然繼承了這樣的傳承。我們這輩雖然安適不必做農務上的粗活,但對於勤奮詮釋依舊是生生不息的。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勤奮同樣可以履行在學業生涯中,更綿延於日後的朝朝夕夕。我堅信我會謹記並實行着勤奮這一條永不磨滅的家風家教。

家風家教作文7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隘的心,怎麼爲別人着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着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着,約束自己。

家風家教作文8

到了高三這關鍵的一年,成績的好壞對我來說變得特別敏感。雖然在努力着,成績卻越來越差,壓力和挫敗感也隨之而來。

泉州市質檢的成績出來了,成績依然沒有爬升,反之,還退了不少。考慮到接踵而至的龍巖市質檢,我選擇了留校讀書。但實在壓抑不住內心的難過和那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我撥通了媽媽的電話。

“喂。”一聽到媽媽的聲音,我的淚水從眼眶中涌了;出來,那對我來說,就像是無依的鳥兒找到了停靠點。“媽媽,我想家了。”眼淚不爭氣地肆意地流淌着,而電話那頭的媽媽也跟着慌了。我跟媽媽說考得不好,壓力很大,很想家。而媽媽則用各種方法來安慰我,讓我看開點,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還是該保持愉悅的心情。

媽媽說要帶點東西過來給我吃,其實我知道,她就是放心不下我。我知道她暈車很嚴重,便勸她別來了,我在這兒一切都好,但她還是執意要來。

第二天,媽媽來了。一見到我,媽媽便一把把我摟在懷裏,那一刻對我來說,媽媽就是全世界。

媽媽就坐在旁邊,看着我吃她帶來的午餐。“高三壓力比較大,但也別把自己累壞了。考不好沒關係,努力過了就不算失敗。心態要好一點,放開一點,別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知道嗎……”媽媽極力地在開導我,她怕我頂不住壓力做傻事,雖然她在家裏,卻始終牽掛着我。

媽媽要走的時候我沒敢看她,我知道那種不捨只會帶來眼淚。

從小到大,我都爲有一個好爸爸和一個好媽媽而感到驕傲!別人家的孩子和父母中間總隔着一道牆,而我家卻從來不用擔心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問題。我們喜歡粘着爸媽,分享學校的事情和自己內心的想法,而爸媽也總能把他們的想法傳遞給我們。我們之間沒有任何的祕密,也不需要隱藏什麼。一家人相互溝通,互相理解。

家裏的每一個人都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不僅僅駐紮在我的心裏,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感到幸福的全部理由!

家風家教作文9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一分子,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小則影響家庭,大則影響社會。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良好的社會風尚是由千千萬萬個文明家庭所組成的。

我們家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但對孩子的教育也有一套標準,也對孩子劃了一些底線,那些可爲那些不可爲,越過了這些線就要對其批評懲戒。這些標準和底線就是所說的家風家訓吧,歸納起來就幾個字:“孝、誠、禮、勤、儉”。

孝,即教育孩子孝敬長輩,孝敬師長。我們家有高齡的`外公和外婆,平時就以兩位老人爲例對孩子進行教育,我的感觸是,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這樣才更易接受,易信服。孩子他媽做了什麼好吃的總是教育孩子讓老人先吃,同時讓孩子親手給鄰居老人送去一份,這樣久而久之,在孩子心裏種下了要“孝敬長輩”的觀念;誠,即教育孩子爲人要誠實、誠信。每當孩子撒謊時,我總是以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耐心地引導他說說事情的真相,並告訴他做人要誠實,誠信即守信,家長以自己爲榜樣,對答應孩子的承諾要實現,反之也要求孩子要守信。禮就是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關於這一點,我孩子做得還不錯,,每遇到我們街上的人無論老少,總是恭敬地問聲好,以致於全街的人都說他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勤就是教育孩子要勤奮努力,不能好逸

惡勞。儉即要求孩子節約,不要鋪張浪費。另外,我還經常諄教孩子,要學會擁有一顆“愛心”,愛生活,愛環境,愛他人,愛社會……

總之,只要我們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相信孩子長大以後一定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材。

家風家教作文10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教、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教、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教、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教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和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好好對待鄰居;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教,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它們定爲家教,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我家的家規是:主動向長輩問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撿到錢包等貴重物品必須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纔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運動(至少一種)。這些家規有幾項是爺爺奶奶定的,有幾項是爸爸媽媽定的,這越來越完善的家規更是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規矩,成就了我現在的成績。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規、有家教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教、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教、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家風家教作文11

“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的一種道德標準,就如同糧食一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裏,也有家風,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有誠信的、會尊老愛幼、認真學習的人。

人要有誠信,媽媽經常教育我要誠信待人。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約好了在燕鑫公益園一起聊事,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中午卻下起了大雨,本來我把這事忘了,一看到下雨了纔想起約好了的事情,我趕忙穿上鞋準備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個同學沒去怎麼辦?媽媽說:“你還是去吧!假如你不去,他去了怎麼辦?那同學們一定會認爲你是一個不守信的孩子。”“好吧,我去。”到了燕鑫公益園,雖然那個同學沒有來,但我放心多了,因爲我是一個守信的孩子。就這樣我明白了的誠信意思,那就是誠實守信。

我的媽媽也是一個知識分子,每當下班時,媽媽都拿起一本關於學習的書認真的看,俗話說得好:“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纔是畢業的時候。”聽媽媽說她小時候還幫老師講過課呢!就這樣我也就成了一個小書蟲。我每天放學都和媽媽看同一本書,同一時間讀一本書,讀完一本書。爸爸說:“你們這兩個小書蟲,該休息了。”就這樣,媽媽和我不知道讀了多少書。懂得了多少道理!

我的爸爸也是一個喜歡練書法字的業餘愛好者,每當星期日我們都會開一個家庭書法大賽,每次爸爸都能得了一個第一,而我呢?我每次也能得了一個第一,可惜是倒數的。媽媽寫的也不賴,每次都和爸爸並列第一,我真是太慘了!我絕定加強鍛鍊,希望下一個第一是我的,我要做最棒的自,耶!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我們。這就是我家的家風:誠信之風、學習之風和書法之風,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家風家教作文12

國有國風國規,校有校風校規,而我的家也有家風家規,下面就請聽我一一道來吧。

說起我的家風家教,先要從“誠”開始說起。那是一個美好的節假日,我在家裏安靜地看電視,突然記起媽媽留下的任務,便趕緊跳起來飛速奔向便利店,氣喘吁吁地衝着店裏的.高齡老闆說道:“老闆,我要一副五號電池。”“OK!”老闆幽默地應道,找了我7元。我愣了一下:我給老闆10元,可電池標牌上明明寫的是5元呀,爲什麼要多找我2元呢?同時心裏也暗自竊喜:多找的錢能買零食吃嘍!可是我的腿就像結了冰一樣不聽使喚,不敢邁出這艱難的一步,腦海裏突然呈現出媽媽嚴厲如銅的面孔,語重心長地對我講誠信的話語,我心中頓感愧疚,對老闆充滿歉意地說:“老闆,您多找我錢了。”老闆笑呵呵的接過錢誇我:“看我這個老糊塗,還好碰上你這個誠實懂事的好孩子!”我臉漲得通紅,撒腿跑回了家。

接下來我要講講“嚴”。從小到大,媽媽對我都非常嚴格,要求我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且要有始有終,絕不能半途而廢。從我記事起,只要犯了錯,媽媽總會讓我到小房間去面壁思過三分鐘,並當面保證:以後不會再犯錯了!到五歲時,會認字的我一旦犯錯,媽媽便讓我寫檢討書,每天念一遍。雖然經常受到媽媽的嚴厲懲罰,但也正是在媽媽的嚴格要求下,我才成爲了“三好學生”。

最後我來講講“節約”。節約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媽媽也從小教育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平時我們儘量低碳出行,這樣不僅能減少污染,還能強身健體,何樂而不爲!

這就是我的家風家教。

家風家教作文13

“家有家規,校有校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可家風是什麼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爲人的行爲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我家家規的一些規矩是一點點形成的,其中一條就是“按時回家,去哪裏都要與父母打招呼。”

有一天晚上,父母因單位有事情都去加班了,我一個人耐不住寂寞,便約同學出去玩,而我卻沒有告訴父母,心裏本想着與同學玩一會兒就回家,可是我們在一起玩的很高興就忘記了時間,天漸漸黑了,我們卻都沒有散去的意思。直到有一位同學的家長催她回去,我們才各回各家,我剛到家樓下,就撞見了父母,他們問我去哪了,我說玩去了,媽媽用嚴厲的口吻對我說:“媽媽不是已經和你講過了嗎?出去玩也要有時間觀念,要按時回家,到哪去也要告訴父母,你這樣讓我們有多着急呀!”說着我低下了頭,很是慚愧,從那以後,我養成了按時回家的習慣。

還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在一起玩,玩累了,回家去拿冰棍,而冰箱裏只有一隻冰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出了那一根。父親見狀,忙問我爲什麼只拿了一根,我告訴父親冰箱裏只剩下一根了。父親聽後讓我把放回去,又累又餓的'我怎麼捨得把冰棍放回去呢?父親見我無動於衷,忙訓斥道:“把冰棍放回冰箱,你聽冰棍解渴了,別人呢?”見到父親這樣,我也只好乖乖把它放回去,可當時的我哪懂得父親的良苦用心?現在才漸漸懂得,不得不說,因爲父親的訓斥,使我做事時刻想着他人,這種性格令我終身受益。

就這樣,“做人要大大方方,不自私,要時刻想着別人”也成了我家的家規。

家規是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規,爲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家風家教作文14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對待長輩,我們要有禮貌,這樣纔是個懂事的小孩兒,這也讓我一直記得,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尊敬長輩似乎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我的習慣。 我們家呢,在和長輩一起吃飯的時候,都會先等長輩動筷,其餘的人才會動筷,媽媽說,這也是一種禮貌,所以每一次和長輩一起吃飯時,我都會看到,長輩先動筷的.情景。 記得一次家裏的聚餐,吃飯時,長輩還沒有動筷,大家也都沒動筷,那時,我就問媽媽:“媽媽,爲什麼她們都不吃飯啊?”媽媽笑着回答我:“因爲這是一種禮貌啊!你看,長輩都沒有動筷,所以我們不能動筷。”我又問:“那是不是一定要等長輩動筷了,我們才能吃飯啊?”媽媽說:“對,在我們和長輩一起吃飯的時候,如果長輩沒有動筷,那麼我們就不能動筷,知道了嗎?”我說:“嗯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會記得的。”然後,長輩動筷了,在長輩動筷後的,大家也都吃起了飯,從那次聚餐之後,我就又學到了一個知識,我覺得這應該算是一種餐桌禮儀吧!

我記得我小時候,老是不喜歡端起碗來吃飯,有一次,媽媽看見了,就打了我的手,媽媽對我說:“吃飯的時候,要把碗端起來!”我就問媽媽:“爲什麼呀?”媽媽回答說:“因爲端起碗來吃飯,也是一種禮貌啊,你想想,如果你去別人家吃飯,如果不把碗端起來,別人就會說,這個小孩不懂禮貌。”我聽了之後,立馬就把碗端起來了,因爲我不想讓別人認爲,我是一個沒禮貌的小孩,然後我對媽媽說:“媽媽,以後我知道了!”從那以後,爸爸媽媽看見我不端起碗來吃飯就會提醒我,我被提醒後,也會立馬把碗端起來。

我一直會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因爲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就一直在教育着我,我不想讓爸爸媽媽的教育全都變成廢話,所以我總是會遵守該遵守的禮貌。

懂禮貌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的知識,這也讓我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小細節,都需要去注意,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家風家教作文15

小草會感謝陽光,照耀着它健康的生長;花兒會感謝雨露,滋潤着它充滿朝氣;魚兒會感謝河流,給它一個棲息地,則我會感謝父母,因爲他們給了我一個避風遮雨的港灣,給了我人生的感悟,教會我做人的道理。

一個家,應該有所謂的家訓,這樣纔會是一個規矩的家,這個家纔會給孩子一定的感想,一定的感悟,一定的思考。當然,我家也不例外,爸爸是一家之主,給我定下來了好多家規家訓。

感恩,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小草感謝陽光的沐浴,花兒感謝露水的滋潤,魚兒感謝大海的懷抱,白雲感謝天空的寬廣,我感謝我的嚴父。很小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讓我背誦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他常說:人要學會感恩,感謝身邊的每個人,別人在你有困難時施以援手,你要做的不僅僅是感恩,還要在他人有困難時,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人。我謹記父親的這句話,並努力的完成着。

孝順,百善孝爲先。小時候,我常見父親用自己的雙手和爺爺奶奶做着農活,他總是自己辛苦的幹着,讓爺爺奶奶回家歇着。每當我給爸爸送水的時候,他總說:先給爺爺奶奶喝,爸爸不渴。可是我明明知道他很渴,很想喝水,卻不理解他的這種做法。我問過父親,他說:我的父母養育我長大不容易,小時候的我不懂孝順,現在我要好好地彌補。父親用他的實際做法告訴我該怎樣孝順,告訴我孝順的重要性。

父親和母親爲我遮風擋雨,而我呢,什麼都替她們分擔不了。但是,我可以感恩,儘自己微薄的力量,感恩養育我長大的'父母,孝順爲我付出卻不圖回報的父母,要讓我的父母體會到溫暖,體會到幸福,體會到美好的人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

從家訓裏體會到父親對我深深的愛,深深的溫暖,想說:父親,謝謝您的嚴格,謝謝您的家訓,我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