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清明的作文【推薦】

作文 閱讀(2.1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的作文【推薦】

清明的作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祭奠祖先的日子,老爸老媽決定要帶我去張坑掃墓,我非常的激動,因爲我很久沒有這樣去掃墓了。

一路上,陽光明媚,輕風微拂,看着路旁的綠樹鮮花,鼻聞淡淡的清香,深深吸一口氣,好不舒服啊。前幾天還是狂風暴雨的,可現在已是雨過天晴,好像太陽公公知道我們要掃墓,要是表達感恩之情似的,就毫不吝嗇地放射它的光芒。瞧,這裏的景色多美啊,遠處的羣山連綿起伏,蔥綠的樹木覆蓋着,彷彿畫家筆下的濃淡層次分明的山水畫。那繚繞在山腰的雲霧,似一匹白色的哈達,讓那無限的險峯若隱若現,那山快成了傳說中的蓬萊仙島。近處的樹葉還帶着溼溼地水滴,葉片上滾動着調皮的小水滴,讓人有一種忍不住想用手去摸想用舌去舔的衝動。再加上耳邊傳來了清脆的鳥鳴聲,真不由得我們大喊“太美啦!太美啦!”

很快,我們就到了張坑,那裏的路很難走,路面坑坑窪窪。不一會兒,我的鞋子就沾滿了黃泥巴,我埋怨道:“這裏的路這麼爛,爲什麼沒有人來修呢?”老爸笑着說:“那以後就等你來修好了。”我聽了,心裏暗暗下決心:總有一天,我會來修的。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到了祖先的墳墓,老爸老媽對我說:“首先,你要把那個冥紙一張張壓在石頭下面,不然風會吹走的,懂嗎?”我點了點頭,把冥紙都壓在了石頭下面。老爸老媽看我把紙壓好了就給蠟燭點上火,插在墳墓上。老媽把蠟燭遞給我說:“你幫我把蠟燭在那裏插三支,那個各插一支,還有那裏……”我聽了,馬上按老媽說的去做,走到那塊比較大的墓碑前面,拿出三支已經點好了火的蠟燭小心翼翼的插在上面,再走到一塊稍微小一點的墓碑那,插上一支,又走到另一塊墓碑,也插上了一支。

不一會兒,蠟燭和冥紙都被我們弄好了,老爸老媽想了想,把一張報紙擺在了大墳墓的前面,然後,把一隻雞、一塊豬肉、一些水果、還有四碗米飯、和四杯酒放在了報紙上,叫我拜一拜。

要燒紙了,老爸老媽就把該燒的東西拿了出來,有先人的紙衣服、紙錢,還有紙手機,紙ipad等等。我驚奇地問老爸:“這些可是先進的事物啊,他們懂得用嗎?”老爸笑着回答:“會懂的,那一個世界和我們的世界一樣,也會有學校商店的,不懂得他們能去問的。再說,這只是表達我們的一種紀念。”說完他拿起火機,把一張紙錢燒了起來,然後用這張紙去點着了其他的紙錢。很快,火苗“突”地燃起來了。旺旺的,彷彿我們的日子一樣啊!我不禁這樣想道。我拿着一根棒子伸進火堆的裏面,來回的攪動,爲了讓火燒的更快更猛。一陣風吹來,灰色的菸灰隨風飄起,像四處散開,就像一個個灰色的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飛,又像一個個的小精靈在舞蹈。我都看呆了。熊熊大火非常的旺,站在火堆旁的我很快就感覺全身快燒焦了,趕緊連退幾步。不一會兒,該燒的東西都被大火燒完了。接着,就該放爆竹了,我非常的激動。老爸先拿出了一支蠟燭,拆開了爆竹的包裝,弄出來引線,然後叫我們躲在另一個地方,捂住耳朵,我連忙找到一個隱蔽的地方,蹲下來,捂住耳朵,雖然是捂住耳朵,可還是聽見了爆竹的爆炸聲。爆竹啪啦啪啦的響着,有一次,差點炸到了老爸的手呢!就這樣,一共放了5次爆竹,每一次,爆竹有些都炸到我的旁邊來,想躲都躲不開啊。讓人心驚動魄。

鞭炮放完了,老爸最先站在墓碑前,雙手合一舉到胸前,頭低下,眼微閉,嘴裏低聲地在念叨着,也不知在念叨什麼。我想問,但不敢問,那神情是嚴肅的。好一會兒,老爸把眼睜開,叫道:“樂樂,你也來跪拜一下,求祖先保佑我們家庭日子越過越美好,你的成績越來越進步。”我問老爸:“我要怎麼求祖先啊?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呢?”老爸望着我說:“你就小聲求祖先保佑就能啦。重要的是一個心願寄託。”我也學着老爸,站在墓前,雙手合一,頭低下,嘴裏唸叨着:“求各位祖先保佑我家庭幸福,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進步,最好是班級第一名,到時我會來感謝的,我會年年都來給您祭奠的。”唸叨的內容其實是從那些影視中學來的。最後,老媽也雙手合一,做下祈禱了。

掃完墓後,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張坑,回到了家。晚上睡覺的時候,我一直想着掃墓的事,但願今天許下的願望都能實現!

清明的作文2

3日上午上完課,睡了整整一下午,卻還是懶懶地不想起牀,電腦便成了我唯一娛樂的玩具。晚上亦復如是,這學期第一次未到11點就躺下了,養精蓄銳以迎接明天的玉林之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卻銷魂?4月4日這天,清明節,卻總不清明,天濛濛地混混霧騰騰,“驅”車趕往可以舒放自己的目的地,想開心爽笑,終不能如願,一路悶着暈着,路上車也匆匆人更趕趕,偶爾還見一輛小車翻倒在旁邊的水溝裏,給這個節日添增了一些更加不和諧的音符,人也因此更鬱悶了。途中無話,到了去到電話超市見到了一個久違的好友,好象她憔悴了不少,不禁有點兒感慨時光的飛短流長了。等她幫我充好手機話費,我只身一人徑直去了我四年的大學校園。裏面靜寂少人走,一個人在廣闊的林蔭道上踱着,愜意是難得的,但畢竟太寧謐了。中午邀上朋友一起共進午餐,或熟悉或陌生,或暢言或拘謹,飯桌上的我們幾人也能其樂融融,美好的時光總是很快過的,不等人的。下午又回覆到無聊的境地了。晚上去逛了一下街,玉林的街道比以前靚多了、寬多了,步行街、美食街其實還是依然的不過爾爾……心裏仍舊空蕩蕩地失落着……

第二天(4月5日)上午也是重複單調的舉動,“粉之家”還是老樣子,相思湖畔少了甚至沒了相思的人,蕩搖了幾下腳踏鞦韆,也是無甚感覺。面對湖中游弋的魚有些冷清悽美,湖水仍然青黃得不清澈,少了生氣,魚自然就如奄奄待宰一般毫無半分活力,人呢,面對如斯情境,也禁不住感傷了起來。中午吃飯少了一人,不覺又是一陣唏噓。難得天眷顧了我們,開始晴了那麼一點兒,被師弟們慫恿着去了柳湖邊的燈光球場,玩了些時候的籃球,雖然我的技藝超爛,命中率卻出奇的竟也不輸於旁人,或者說並不遜色幾分。因爲有些女生也想打球,我們這一幫男同胞便只有割愛,回去守護自己的寶貝電腦了。這天難得地放鬆了一下,也並不滿足,但畢竟還能過得去。晚上大舅子打燈籠照舊地悶着。

第三天(準備收假了)在東區有一場招聘會,再走了一趟“粉之家”,就踩上公車去往那一站。東區是有點新鮮的氣息了,校門口儼然多了兩頭石獅子,卻還是不壯觀。裏面的逸夫樓也算是比較搶眼的焦點,進入大學生活動中心,其實就是原來該校區的老食堂,我記得我曾經還在這裏和合唱團成員在樓上比賽呢,那卻是好象很遙遠的事情了。招聘現場稀稀疏疏幾個崗位,有幾個還沒開始呢,人也不熱鬧,潮溼的地板更閒黃亂,悶悶的會場,即便也有些須的歡笑聲時而傳入麻木的耳朵,卻也終於撞擊不了僵硬的神經。走走停停,都不能讓人滿意,今年的就業形勢由此更見嚴峻了。邂逅一名很長時間沒見到的朋友,這麼些日子她竟然越發漂亮了,看來時間是可以把人變得更招人喜歡了。幾個人相約去逛了下東區新的校園,路上還有行人,圖書館門前也不乏勤於看書的讀書人,天南湖,彩虹橋,游泳館也還能給鬱悶的我們一點生活的氧氣。宿舍樓齊整美麗,最吸引我們眼球的是學校的橡膠操場,排球場,足球場,籃球場,田徑場,網球場,我們忍不住就進去踩踏一下,那裏有我們嚮往已久的味道。然後,我們又搭車回去了,中午又多了一個人吃飯,雖然是開心的,我卻變得拘謹得少於高談闊論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許是喜歡的想念來襲吧。回學校躺了一個小時,就趕車回到我教書的地方,路上竟然可以瞅見兩個熟識的同事,等車開動時又欣喜地遇見兩個好朋友,今天也算是最高興的一天了,雖然有清明節的月假即將結束了。下午,差點餓死在自己的宿舍,幸好三樓有我的家人,還可以吃上一頓難得的好飯,一人卻抱了一大桶方便麪,辣辣的味道猛力衝進我的鼻孔深處。這天是4月6日,多一個人多一份開心。4月7日吃了兩口拌了辣椒的蘿蔔乾,好爽的彌香滋味,久違的我喜歡的感覺。4月8日也是因了某人而快樂着。我不是一個易於滿足的人,但有了這幾天的清明點滴,我能說自己不開心嗎?我喜歡的所有人其實都還在的,只是他們或許比以前內斂了許多吧,我想。

清明的作文3

如果能在圖畫書裏找到一種寧靜、再現一種迴歸,那該是靜好歲月的寫真吧。如果把這一切告訴孩子,帶他們做一次紙上旅行,也真是美好。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在北方,捂了一冬的厚實棉衣,終於可以脫下來了。光禿了小半年的花草樹木,在仲春與暮春之交,終於見綠了。孩子大人的那份欣喜與興奮,真是無法言說。於是,吃香椿咬春,去郊野踏青,真恨不能把那青草茵茵的綠色摟在懷裏。

我從小生活在北京,隨着年齡增長,踏青的範圍從衚衕邊兒的景山公園,慢慢發展到頤和園、香山、鷲峯,然後是外省的村村寨寨、外國的山山水水。一有節假,吃喝玩樂總是重頭戲,但是在北京,並沒有什麼專屬的清明節食品,掃墓、踏青是這個日子忙乎的重點。

記得有一年清明,我去祭拜北師大兒童文學專業的張美妮老師。那是她去世的第二年,我和她的家人一起乘車去往遠郊,一路上桃花、杏花、嫩柳從車邊閃過,到了墓地,美妮老師白色大理石的頭像前,那本永遠打開的大理石雕刻的書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把帶去的圖畫書《花娘谷》放在她的墓前,放眼望去,遠處桃花深淺蜿蜒在山裏,好像書裏畫的一樣。我並不是美妮老師的學生,但是一直把她當恩師,美妮老師生前曾擔心我做圖畫書太辛苦,囑咐我別太傻。我收藏了恩師的關愛,還是傻到了現在。

與清明節有關的圖畫書我做了四五本,有《奶奶的青團》《小魚的春天》《小青花》等。那次清明,帶上三兩畫家好友,我們把江西景德鎮、婺源和吳城走了個遍。

走進婺源,真有一種夢迴鄉里的恍惚,古老的閣樓、精巧的木雕門窗、高挑的白牆烏瓦、飄香的綠水花田、蜿蜒的小橋流水……都是夢裏的顏色、夢裏的畫面、夢裏的桃花源。站在小橋流水的溪邊,吃着阿婆端出來的剛出鍋的青團,那份脣齒留香的綿軟細膩,真是江南賞春不可缺少的念想。阿婆的青團不是賣的,只是放在竹筐裏有意無意留給路人賞春品嚐的,這種不經意遇到的偶然,讓我們有了暫住村裏的想法。

小李坑是去婺源的遊客流連忘返的景點,住在溪水橋邊的民舍小屋,坐聽溪水唱,靜觀村人掃墓祭祀,吃遍清明宴。走走看看,寫寫畫畫,把思溪、延村、汪口、曉起、大理坑、慶源、江嶺等村子跑了個遍。每天我們流連在油菜花田中,那清香的味道飄蕩在十里八鄉的山野,真讓人陶醉。我望着那摩肩接踵的遊人和潺潺溪流裏安逸的紅鯉魚,生出一份心願:如果能在圖畫書裏找到一種寧靜、再現一種迴歸,那該是靜好歲月的寫真吧。如果把這一切告訴孩子,帶他們做一次紙上旅行,也真是美好。於是,一同去的畫家朋友喻翩一把婺源的清明畫在了我寫的圖畫書《小魚的春天》裏。

清明去景德鎮,鎮上的悠閒與清靜,讓生活在熱鬧擁擠、快節奏北京的我們,找回了一點小時候的感覺。在陶瓷博物館,看着老手藝人一邊描畫一邊燒製的青花瓷,頓覺時光悠長,素雅的古老陶瓷與春天裏明媚的油菜花成爲同行畫家黃捷筆下的《小青花》。翻開在那個清明節裏我們共同演繹的故事,誰會在尋找成長的路上覓到真實的自己?或許那隻小青花瓷貓已經告訴了你。

去吳城看清明候鳥的路途比較艱難,坐小巴和鎮上買東西回家的村民們擠了好幾個小時,晃晃悠悠像牛車一樣,傍晚才趕到吳城。走過吳城的主街,全城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門口忙着一件事:擇菜。我好生奇怪,擇那麼多菜,自己家吃嗎?那是什麼菜啊?原來,那菜叫藜蒿。藜蒿炒牛肉,是清明時節最美味的菜,而藜蒿屬鄱陽湖的最嫩、最好吃。當晚,沒吃過藜蒿的我們,要了一桌子清明時節的新鮮野菜,藜蒿炒牛肉、涼拌馬蘭頭、鼠耳草、佛耳草、絨毛草……反正把北京沒有的綠草全吃進了肚子裏。

清明時節的.鄱陽湖,仙鶴、白枕鶴、天鵝和大雁大部分已經返回遙遠的西伯利亞了,留在湖邊沼澤的候鳥與留鳥稀少又警覺。我帶着畫《舞鶴》的畫家來實地寫生,走在沼澤的草甸中,放牛的女孩和牛羣好奇地看着我們這幾個沒穿水靴的城裏人,因爲清明踏青的人從不來這裏。草甸之下就是湖水,而那一年正好有釘螺出現,候鳥保護站的站長趕緊帶我們離開了沼澤。

這一次的清明踏青,收穫多於遺憾。我們同去的畫家、設計師一起合作,把這次踏青的感受呈現在三本清明時節的圖畫書裏,成爲我們對清明節的一種紀念和記憶。

清明的作文4

過兩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天提前去較遠的山裏掃墓,等到清明節那天才去沿海路那邊掃墓。

於是早上10點就隨着大伯、三伯、爸爸、小叔等一行人前去大山裏踏青了。

我們是坐一位戴眼鏡的哥哥的“人載貨車”去的,就是那種前面載人,後面載貨物的車。也還算好,不用像去年那樣坐拖拉機,這車比那車舒服多了,深綠色的,儘管我感覺坐在後面像是貨物一樣,但是露天的車還真是沒坐過幾次,很新鮮,一路上可以吹吹風,挺爽的!清明期間去山上掃墓我每次都是必定要去的,可有趣了,可以開拓視野,看看以前從沒有看過的新鮮事物,親身感受大自然。

一路上,和我們一同坐在露天的車後板上的爸爸、小叔還有立羣哥哥一直說個不停,當然,我們這些小孩覺得悶了,也免不了要插上幾句。俊桐和建南也總要從車後板上,但卻受了不少罵,哈哈。俊龍哥倒是很照顧我們,跟我們開玩笑,還跟慎敏玩,他人很好哩!

由於董明光學校在大山附近,所以在要轉彎進入大山裏時,我看見了董明光學校的校門:乳白色的牆,又高又厚,中間有一道大大的鐵門和一個小的鐵門,小鐵門旁還有個精美別緻、小巧可愛的小房子,“那可能是看門人的休息室吧。”牆上的最上方刻着金光閃閃、用楷書寫的十分顯眼異常大號的五個字“董明光學校”。放眼望去,還能望見校門進去後居於中央的一個水池,池的中央有一個射手座的石雕。整個學校給人一種寧靜、乾淨、新而漂亮的印象。

進入了大山裏,眼前盡是一片茫茫的綠色,除了石頭的土黃色,很難再在山裏找到其它色彩了。

山路很不好走,到處是坑坑窪窪的石頭和黃泥土,山路邊長滿了雜草和各種奇性各異的樹木,還有一些漂亮迷人的野花。

一行人排着隊爬上山,由於以防萬一,遇到有點陡或是斜的路,我總會抓住這些樹條或是雜草或是幾簇野花,藉着它們向上爬,凡是被我抓住的花、草、樹條,很少沒有被扯斷的,哎,怪可惜的,也挺可憐,就這麼給沒了。樹木大多是沒葉子的,沒葉子的樹,樹幹就很黑,而且樹皮裂開,有向下掉的傾向,粘在樹幹上;樹枝更是容易斷,折一段下來,就會覺得像是在掰一塊很酥的酥餅,靜下來仔細聽,還有一個很輕的聲音“科”。“到處是花草樹木,空氣清新,置身於大自然中,感覺真好!”

我們一共去了四、五處墓地,每到一個墓地,我們都會懷着虔誠的心給祖先上三炷香,“在天上的祖先,也一定會保佑我們的吧,此時此刻,他們會不會在天上看着我們呢?我真想看看我們的祖先長什麼樣,可是如今能見到的,也只是一塊墓碑罷了。”我心裏默默地想着。

在我們所去的墓地裏,有些墓地的墓碑上的字已經脫落了原先塗上的油漆,大伯、三伯和爸爸他們便會重新用紅漆把字描一遍,使墓碑煥然一新,“現在的墓地就是祖先靈魂的家,墓碑就是祖先家的家門,家門要打扮的漂亮一點纔對!”於是,我也幫起了忙,幫忙清理雜草。

大人們負責砍掉雜草,小孩子則要把雜草扔到深坑裏去。團結就是力量,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原先雜草遍生的墓地也換了個新面貌,乾淨極了,潔白如新!

我們爬的更高了。我站在一塊大石頭上,站在上那面看風景。放眼眺望,一切景物都如螞蟻般大小,站得高,望得遠,看得多,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無論是大人或小孩,看到這一人間美景,都會大爲讚歎一番:以前在樓上向遠眺,看到的是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大山;現在站在山上向遠眺,看到的則是一棟棟宏偉、各形各色的高樓大廈。高樓大廈旁還有幾個大小不一的湖泊,高速公路也是看得見的,橫跨在湖上,橋上來來往往的車輛跟往常一樣多。旁邊的大山是屬於大自然的,屬於自然景點,而在這兒,卻能看到現代化建築和大自然的景點兩者合一,這難道不是人間美景嗎?立羣哥哥說:“所有景物盡收眼底”;戴眼鏡的哥哥說:“這裏是個不錯的旅遊景點”;小叔說“整個小鎮都擺在這裏了”;爸爸對我和灝岸慎敏說:“看,我們住的學校在那裏呢。”我則不想說,因爲我已在心裏深深地讚美它了,它給我一個永不磨滅的印象。

清明的作文5

年年的清明,擊碎了虛渺的晨夢。

年年的山祭,打破了暗夜的沉靜。

——題記

清明,毫無預兆的到來了,對於清明,卻總有一種特殊的情愫,滿山的祭祀,就真的可以換來靈魂的歸宿?就可以換來地下之人的祥和?蕭條的清明,便總易想起一句話:生時不珍惜,死又何必長跪與墳前?的確,在世之時不珍惜,死了才懂得挽留,才願花時間,花金錢與地下之人,纔可以安心的活在世上,這便是人,以爲這樣,就可以無愧於地下之人,就可以贖罪,這又與掩耳盜鈴有何區別?自欺欺人而已……

墳前的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看着這年復一年滿山絡繹的人羣,花也無奈,墳下之人,愈是無奈,到了黃泉,也要回頭,回頭看去,卻在心底留下一烙印記,是後悔,是無奈,無奈於在世之人的無知,後悔於方纔的回眸。

雨絲打在墳前的的一片泥濘,絲絲細雨,就如同被篩子刷過的心,一條一條的血絲,橫倒於墳前,看着滿山的人羣,似笑非笑,悲傷的天地,卻洋溢着歡愉悅的氣息,這種諷刺般的矛盾,令人心痛,這種贖罪的方式,便讓他們覺得輕鬆。滿山飄逸的煙霧,瀰漫在矛盾的空間裏,似聚似散,凝聚了,便容易散開,散開了,就想着凝合,可最終,也只會消散於空中,於天地融爲一體,才終於懂得了存在的真諦,可已經晚了,矛盾的空間裏,便只存在着矛盾。

一個個的墳堡均勻的分佈在一個個山頭,無知的人卻不知道,墳堡已如他們的心,空空如也,肉體不復,靈魂也會飛去遠方,亦或是早已消散,靈魂只會在一個輪迴裏轉着,轉着--一世一世的走向新的輪迴,一世一世跪倒於墳前,再一世一世的回到墳堡。這可笑的輪迴……

滿山絡繹逐漸消散,只剩下一個個孤寂的墳堡,黑夜將一個個山頭逐漸籠罩,他們也是害怕鬼魂才匆匆離去的?黑夜拉下了表演的帷幕,主角與配角最終也離開了這蕭條之地,毫無春意的枯枝與墳堡相映成趣。當黑夜完成降臨,他們還會記得,今天是清明麼?

暗淡的清明逐漸上升,飄蕩,最終,只剩下一個虛影,飄渺的虛影,掙破了墳堡的束縛,漸行漸遠……

清明,猶逝……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題記清明時節,草薰風暖,柳葉深青,梨花若雪。"梨花開了信君,又是清明瞭嗎?那個清明,我偷偷跑去看梨花。...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個時節的春意總帶着三分悽絕,像是開至極盛的花,下一秒,就會從枝頭墜落似的。一個穿着黑色風衣的男人從車上下來,他深吸了口帶着清晨溼氣的空氣,眼神定定的望着不遠處無聲的墓。

今年清明我不哭媽媽,彷彿還記得扎着羊角辮的小丫似小雀繞着你的周身追逐戲耍嘰嘰喳喳,幸福溢滿臉頰,與春風爭寵,與春花媲美,無憂無慮,童貞無瑕媽媽,人生的風雨襲來你訇然倒下。

清明時節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可不像以往充滿了溼潤的雨珠,雨已經停了兩天了,空氣清新,正是踏青的好日子。早上九點,天空中帶着一縷陽光,我們一家三口帶着好心情出發了,登上了踏青掃墓的路上。

清明節作文結尾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作文之作文指導:清明節作文結尾。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謠指杏花村。隨着清明時節逼近,不禁暗生怯意。

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從此有了茶。茶,是人處在草木之間。茶,經歷了水與火,生與死的歷練,與我們相遇,茶的命運也是我們的命運。

素白,飄舞着,輕盈,好似白鴿,撲哧撲哧着翅膀,飛。落日的餘暉中,所有的畫面都很美,是獨屬清明的韻味,枯槁,斷魂。若塵世的天之國,巍巍,純淨,空空如也,似脫離生命的循環,開敗的因果,走出了周知的清醒,與凌亂。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我們懷着沉重的心情來到這裏,一個埋葬着無數英雄的地方,這矗立在我們面前的烈士豐碑,訴說着英雄們光榮而無悔的事業,歲月的風塵早已在它身上刻下斑駁的印記,讓我們無法不回想起那段滄桑沉重的往事。

清明的作文6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陰曆制定的,陰曆沒有閏年。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爲掃墓。20xx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爲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爲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的作文7

一、問題的提出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寫的是剛剛過去的清明節。那清明節又是從何而來,又有那些習俗?

二、調查方法

1、上網瀏覽,瞭解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的習俗

2、通過多種渠道,知道清明節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內容

上網節氣清明清明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書籍、報刊清明節是哪天?20xx年清明節是4月4號。 清明節作爲我國傳統節氣,是根據每年的春分點來計算的,春分點每過15天會有一個節氣,所以清明在陽曆4月4日至6日之間,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陽曆4月5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的。

上網清明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

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書籍、報刊寒食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清明的作文8

二十四節氣當中,對清明的印象尤爲深刻。深刻於它的字中涵義——清淡明智;深刻於那首流傳千年的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傷懷意境;更深刻於,這是一個緬懷紀念親人的特殊日子。

走進四月,暖暖的春意、淡淡的惆悵便在心中騰昇,輕煙般縈繞心頭。這是每年都要經歷的清明情結。於是,寧靜地把情緒安放於傷感與思念當中,卻也不想走出。

記憶中的清明節,總能看見雨,心想,是否因爲悲傷,天也陪着落淚?今年有點例外,沒有雨,但仍是輕霧迷濛。一大早,家中的男丁已在通往陵園的路上,陵園的一處就是安葬先人的所在。幾年前,父輩們也把我爺爺奶奶的墳遷到了陵園。那裏,依山傍水,算是一塊風水之地吧。很遺憾,由於當地風俗,嫁出去的女兒或嫁進的媳婦是不能拜祭夫家與孃家的先人的。此刻,我只能在老家等待他們的歸來,只能將哀思寄託不太遙遠的那邊,我的先人們,我那已經長眠多年的爺爺奶奶。靜靜地佇立陽臺,任由清涼的春風撫着臉龐,掠過髮絲、衣衫,帶着讓人心碎的溫柔。滿目的黃花,如泉的思緒,就在悵然與懷念中濃濃地氾濫開來……

小的時候,爺爺奶奶並沒怎樣帶過我。父親年輕時就離家參軍了,轉業後到了另外一個地方,接着與我母親建立家庭,再後來有了我和弟弟。在我讀國小的時候,才真正回到現在的家鄉。也許因爲多年不在他們身邊的緣故,總覺感受的親情是那樣醇厚深切。是一種無法割捨的祖孫情,更是一種相互隬補的愛。

當時,我們住在鎮上,爺爺奶奶則住在村裏。每逢週末,就是我們的相聚日。到了那天,奶奶總會早早地到村裏的集市給我們買最喜歡吃的鹹鴨蛋和雞翅膀(當時已經是挺奢侈的了),逢人便喜滋滋地說,我孫子回來了,他們最喜歡吃這個。回家後,便不停手腳地忙碌開來。吃完豐盛的午飯,爺爺會帶我們去菜地摘菜去河邊釣魚去生產隊看蠶寶寶……還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傍晚時分,要離開了,爺爺奶奶又會把我們送到村口,揮着手直至看不見彼此的身影。那時的週末,是我最嚮往最開心的,是我從星期一就開始盼望的日子。還清楚地記得,奶奶最喜歡我的頭髮,每次用佈滿繭子的手撫摸着,叨唸着,我們妞妞的頭髮好柔好順,快點長呀,奶奶要給扎漂亮的蝴蝶結呢。歲月恍如昨日,諄諄話語猶在耳旁,美好的回憶至今仍深藏我心,不沾一絲的灰塵。

後來,我到外面讀書了,再後來,我遠離家鄉當兵了。這四年,是我人生中的豐盈,卻也讓我生命中有了一個不可隬補的遺憾。在一個熱得讓人心煩意躁的夜晚,我接到了奶奶的病危通知書。離家幾千裏之外,等我請得假來,等我風塵僕僕地奔回家時,奶奶已駕鶴西去,我竟見不着她老人家的最後一面!跪倒靈前,我淚如雨下,哭喊着,我聲嘶力竭。守靈時,媽媽拿出一罐未開封的餅乾,對我說:女兒,這是奶奶留給你的,前段日子,還念着這是你最喜歡吃的餅,不捨得吃,特意要在你年末探親時再給你,但如今……媽媽哽咽着無法成語。顫顫地接過罐子,撫摸着,我分明觸摸到了奶奶的氣息,那樣的溫暖與熟悉呀。顫顫地打開它,和着迸流的淚水,我吞嚥着,吞嚥着奶奶的惦念與愛護。我,再也沒有機會對奶奶盡孝了!我,再也無法承歡於奶奶的膝下了!

後來,媽媽告訴我,奶奶病得很突然,但去得挺安詳,唯一的牽掛是沒能見着心愛的孫女。永遠的殤啊,十多年了,遺憾一直伴我至今,每每念起,心仍感刺痛。在那之後過了幾年,爺爺也走了,隬留之際,還說着,奶奶在那邊很寂寞,我要陪她去……如今,他們已經在天的那頭重聚,繼續着他們的相濡以沫……

天空,依然無淚,是否,不想再添感傷;清風,依然沁人心脾,鼓起了衣衫,潤滑了面容。仰起頭,我竭力把盈眸的淚珠隱忍。我要告訴爺爺奶奶,孫女生活得安然、快樂,並會一如既往……

此刻,一束黃花、一行垂柳、一懷清風,我面對陵園的方向,深深鞠躬。擡頭仰望,目光撥開雲霧,遠遠的天邊,爺爺奶奶慈祥的笑容在綻放……於是,我也努力綻開了笑臉,幸福的帶淚的笑臉……

清明的作文9

清明時節,路邊的荊棘已經伸展開來,擋住了鄉間小路。母親在時,會將這路邊的荊棘修理得整整齊齊,現在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撥開荊棘走入這片菜地。菜地的那頭,就是父親安息的地方。菜地裏已經沒有了母親勞作過的痕跡,代替的是雜草叢生。祭奠父親後離開菜地時,總感覺身後母親還在菜地裏背著噴霧器,彎著腰噴灑著除草劑。父親離世以後,母親孤單的身影在這片菜地勞作了二十一年。我背著書包到學校去時,母親就在這片菜地裏倚著鋤頭目送我離去。當初我不忍心回頭,看那孤獨瘦小的身體。今天我不敢回頭,是讓這幻覺掩蓋心中的痛楚和失落。

三年了,人們讀説時光的流逝會消磨掉許多回憶,但我的腦海裏一切依舊那樣的清晰。回到家已經很難找到母親留下的痕跡(母親住的老房子已經被拆除了)。鄉村的房舍小巷,母親曾在哪裏餵養雞鴨;村口的池塘,母親曾在塘邊石板上幫我洗衣刷碗;村後的樹林,母親曾在樹蔭下編織草帽;地裏的莊稼,在爲別的家庭開花。而我現在看來,這一切就好像看到藝術家的名畫,這幅畫背景渲染全都精美,卻沒有了主題。

爲什麼我心中從未放下過母親,我常常這樣問自己。星雲大師説:人生就是放下。這是世間真理,是人生品悟的最高境界。不管是誰,生前是窮困潦倒還是金玉滿堂,終將是“一抔淨土掩風流”,終將放下一切。人們都知道這麼説,卻爲什麼總是放不下呢?我想是因爲平時生活中一直在最求得到,卻不懂得一邊得到,一邊放下些什麼東西。到不得不放下時突然全部放下,心中就會永遠放不下。正如母親對於我,我母親內心深處對我的關愛是最深的。我從母親那裏得到我成長所需的一切。但我母親突然離我而去,我無以回報他老人家,而且永遠也不可能在回報她,就像欠下永遠也還不掉的債。我所得到的父母的愛,不可能以回報二老的方式來放下,所以我心中就永遠放不下。

按照以上的邏輯思考,我們生活中追求著許多東西,都是爲了得到。而爲他人奉獻、付出就是放下。如果一個人就知道自己要得到,而不知道要放下,終將被自己所得壓垮。猴子生活的無憂無慮,因爲它在了桃子就扔掉玉米,而我們呢?會把自己變成一隻袋子,想把一切都裝進來。所以我説,我們在追求幸福的同時,同時在追求痛苦。

生活,一般來説就是與匱乏、困頓的一場持續不休的戰鬥。如果這個“匱乏”是天然的、客觀的,我們往往就不用與困頓戰鬥。母親的一生就是與匱乏的戰鬥,但她從未困頓。“匱乏”是當時的普遍現實外加體弱多病的父親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家裏特別窮,所以母親的生活信念就是把生活維持下去,把我們弟兄三個拉扯大。她的信念就是爲我們這個家不斷地付出,而她得到的只是爲維持這種付出所必須保留的底線,甚至經常透支底線。比如忍凍捱餓去撿柴,拾糞;種地歸來挑燈夜戰織網編席。

與之相較,我們現在許多人,因一“惑”字緣起,心中充滿無限慾望,都只爲得到。物質生活如此豐富,反感覺壓力巨大,是因爲無休止的慾望把客觀現實遠遠甩在後面。自己幻造的匱乏編織出一張網,把自己深深地網在中央,製造出自己的困頓。這困頓的源頭,正如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講到的“心靈與靈魂”讓人們産生無窮的慾望,“頭腦與理智”永遠跟隨者緊追快趕。就像一個人在與自己的影子賽跑。每個人都想生活在陽光下,光鮮亮麗。如果象懶洋洋的小貓,躲在樹蔭下乘 涼 休憩,影子自然就會消失。真正的生活比作太陽,我們都在背著太陽和自己的影子賽跑,影子永遠在你前面,跑的越快越遠,你會越快累死。只有你懂得自己停下來,影子也就會停下來。只有你轉過身體,面對陽光,影子纔會轉到你的身後;當你轉過身體,看清自己的足跡時,方如佛家所云之“覺”。

-------清明祭奠回來已經兩週,只因此前沒有那麼強烈的作文慾望,我本想就不用爲了哭泣而哀傷。但十幾天下來,總覺得有一份情懷放不下,還是將這點感悟置於字裏行間,方能釋懷。

清明的作文10

他有着端正闊大的鼻子,厚嘴脣,一雙明眸眉清的眼睛,蒼蒼的白髮,看上去挺高大威武。他是一位退休多年的教師。

他是一個既和藹,但卻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及其嚴厲的人。他要求我從小就得培養學習興趣。從我四歲時開始,他就天天教我背唐詩宋詞。印象中,我背的第一首詩是“詩仙”李白寫的《靜夜思》,詩云:“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祖父教我讀完後,便滔滔不絕、語重心長地說:“這首詩是李白在外面思念故鄉時所做的一首詩。在外面待久了,總會想起自己的故鄉,想起故鄉的親人。我以前在外求學,剛開始,當地的人文歷史和優美景色都很吸引我,總覺得別有一番風味。可日子久了,卻愈發想念記憶中的故鄉,想念老母親做的飯,想念我那左鄰右舍們。這時才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才是最珍貴的。”

起初,我不太理解祖父說的這番話,總覺得哪裏生活不是生活。但現在我也在外求學了,我才真正明白祖父說的那番話。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的,每到節日,我就愈發想念我的故土,想念我那些兒時的玩伴。

除此以外,祖父還教會了我許多人生道理、生活經驗,分享了他的許多人生故事。他還要求我每天花半小時來閱讀,堅持每天寫日記等,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衛生習慣。謝謝您,祖父,謝謝您的嚴格要求,纔有現在勤奮好學的我。

祖父不僅是個既嚴厲又和藹的人,還是個老實敬業的人。

聽祖母說:“三十多年前,祖父開始了自己的教書生涯。因刻苦工作,老實做事,不久就被推選爲副校長。在當時的年代裏,老師的工資很低,祖父擔心教師們因工資低而無心教書,便賣掉了家裏的一些貴重的財物,將賣來的錢財作爲工資派發給教師。以此鼓勵教師們認真教書。

祖父在的時候,常常教誨我說:“做人要誠信,做事要踏實,學習要刻苦,工作要盡責。”這既是他對我的要求,也是對我的期望。祖父,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謹記您的教誨,砥礪前行。

祖父不到古稀之年就去世了,也許是

清明再一次帶着哀傷靜靜的向我們走來,這一天紛飛的細雨打溼了鮮花,墓碑上那熟悉的名字讓我們忍不住淚下,雨與淚連在一起,流向了我們九泉之下那安睡的親人。

點燃蠟燭,閉上眼睛,雙手合十,讓我們深切緬懷我們永遠在天堂的親人。老天又在哭泣,不知是不是爲那些逝去的英靈悲哀?可我還是祈求這一顆顆晶瑩的淚珠,捎去我對您的思念,捎去想對您說的話語,捎去我那些紛飛的祝福和夢魘,願你們知道我們一切安好。

萬物皆有情!這話不錯,在這樣一個日子裏,公雞一聲長鳴打破了寧靜,不僅驚醒了許多夢中人,更是對無數的靈魂致以最崇敬的敬意和懷念。柳樹垂下頭,小草彎下了腰,花兒們的臉上猶存着淺淺淚痕,跳起了送別的舞蹈,追悼逝去的人。淡淡的清明節餘香,爲這個節日又蒙上了一層悲涼,讓我們點一盞心燈,照亮天堂的路,使他們不再孤冷。

長眠於地下的親人,他們的音容笑貌還歷歷在目,叮囑的話語還在耳邊縈繞,可已觸及不到,有時半夢間還在跟他們坐在竹椅上談歷史、國家,聽他們講奇妙的民間故事,可醒後那竹椅都落滿了一層灰。清明,這個有靈性的日子,不僅給了我們剪不斷理不清的情感,還給了我們煙雨朦朧般的情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留下這樣一句千古名詩寄託思念,而我們也只能默默站在墳前,點燃一沓紙幣,讓悲傷化爲思念,在天空飄旋、飛散……

清明是心頭的一縷煙,煙中飄蕩了無盡的思念;清明是心頭的一隻船,船上滿載着濃濃的牽掛,多少觸及不到的人和事,已漸漸遠去,多少不離不棄的親情,都成了追憶和懷念。

人生在世,恍若白駒過膝,忽然而已,時光仍在前進,生活還在繼續,日月輪轉交替,化土隨風,人生像河水逝去的不會再來,活着的人還是要走下去,願逝者安息,生者如斯,天上人間,一切安好!

積勞成疾吧。祖父,願你在那邊一切安好。

清明的作文11

今天是清明節,天氣非常好,秋風陣陣,晴朗的天空瓢潑般下着牛毛細雨,我們全校師生懷着興高采烈的沉痛心情,沿着坑坑窪窪的平坦馬路,仨一羣倆一夥地排着整齊的隊伍,向着超女紀念碑走去。

早晨臨出門的時候,奶奶對我說:“乖孫兒,聽說你今天要去拜神,現在又出新神兒了?在哪裏,奶奶也要去拜拜。”我含沙射影循循善誘地說:“奶奶,我們是去紀念超女,哪裏是拜什麼神?你不懂得。”奶奶不高興了:“我哪裏不懂,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嘛,你小小年紀知道個啥……”我沒時間給奶奶解釋,只好說:“奶奶,我要遲到了,不和你說了。”說完,我就三步並作兩步、顫顫巍巍地跑出了家門。

我走在隊伍裏,猛地擡頭一看,只見高大巍峨、搖搖欲墜的超女紀念碑已經矗立在了我的面前。碑頂上是春春和筆筆那高大的形象,碑身是用花崗岩腦袋砌成的,四周是漢奸白玉的欄杆。在碑身上有八個草書的鎏金大字:“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我隨着隊伍走到紀念碑的後面,只見後面刻着幾行字,是這樣寫的:

“半年以來,爲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勇敢參賽,不幸比賽犧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兩年以來,爲實現自己和全家的夢想而勇敢參賽,不幸比賽犧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兩千零四年,從那時起,爲了實現七大姑八大姨整個家族輝煌夢想而勇敢參賽,不幸比賽犧牲的超女英雄永垂不朽!”

在碑身上,還有八幅巨大的浮雕,栩栩如生炯炯有神地刻畫了春春和筆筆的漫長人生經歷,以及她們的奮鬥過程。這些浮雕有“堵門抽菸”、“今天起膩”、“心駭歌名”……等等等等。

我們全校師生莊嚴肅穆地站在紀念碑前,耳邊響起了悲傷感人的樂曲聲,那樂曲唱道:“我的心裏只有你沒有他,告訴你我的情誼並不假,我的眉毛爲了你畫……”聽着這哀婉的曲調,我們全校師生人人都禁不住熱淚盈眶、眉飛色舞。

這時,一男一女兩名同學走到前面,開始朗誦我們漫不精心創作的詩歌:《春春筆筆啊,你在哪裏?》

只聽他們聲情並茂、勾心鬥角地朗誦道:

我對着藍天呼喚,春春啊,你到底在哪裏?

我對着大海呼喚,筆筆啊,你到底在哪裏?

我對着太陽呼喚,春春啊,你在不在這裏?

我對着月亮呼喚,筆筆啊,你在不在這裏?

我對着火星呼喚,春春啊,你究竟在不在這裏呀?

我對着木衛四呼喚,筆筆啊,你究竟在不在這裏?

我對着冥王星呼喚,春春筆筆啊,你倆到底有沒有來到這裏……

緊接着,就是獻花儀式,一個凝結着我們全校師生無情無義的大花籃被敬獻到了紀念碑前,花籃的緞帶上寫着:得成玉米何辭死,願做筆迷不羨仙。

最後,是隆重的玉米幫新成員入幫儀式。我和其他十幾位同學光榮地成爲了玉米幫的新成員,我和這些同學們面對着春春和筆筆的塑像站立着,莊嚴地舉起右手宣誓:

我志願加入中國玉米幫,服從春春的領導,遵守春春的決議,保守春春的祕密,時刻準備着爲春春貢獻出我的一切。從今以後,生是玉米幫的人,死是玉米幫的鬼,海枯石爛,永不叛幫,如有違反,三刀六洞,願受懲罰,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瞻仰超女紀念碑的儀式終於結束了,我的心情澎湃起伏、七上八下,遙望着春春和筆筆的塑像,我在心中暗暗發下毒誓:春春姐姐和筆筆姐姐,長大後,我一定要成爲像你們一樣的人,也站到石碑頂上去。

回到家裏,奶奶正在給菩薩上香。她問我:“拜神回來了?廟裏熱鬧不熱鬧?”我不耐煩地說:“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我們這不是拜神。真是的,怎麼就是搞不明白?”奶奶受了我的搶白,有些不高興,轉過身去,一邊點香,一邊嘮嘮叨叨地說:“不明白,不明白,我只明白呀,從古至今,凡是人,都要找個神來拜的。”說着,把一束香敬獻到了菩薩面前,而我,則把一幅春春的最新寫真貼到了牆上。

清明的作文12

晴空萬里,沒有半點雨意,讓人產生一種擁有卻又懷疑的心態,看這翠綠的晴空,全然沒了清明時節的風格。官方准予的小長假,使清明真正走進了百姓的心尖,使人有足夠的理由興師動衆地去祭祖、踏青,藉着清風、細雨和欲訴還休的傷感情結,在憑弔先人的時候,加固着世人之間的情感親和力。

清明祭祖,是我小時候很不情願做的事,那時根本不懂得祭祀這種古老的禮儀,在現代人心裏所佔據的份量,父親的心裏,充滿了對先人和鬼神的敬畏,卻無法以古老文明所特有的魅力來引導後輩,除了虔誠地念叨着積存已久的祈盼。清明時節,春雨綿綿,偶或從雲層間隙閃出一線陽光來,那闌珊的春意灑遍大地,攪得人情慵意懶。踩着鬆軟的泥土,隨時提防着滑倒,青黃相間的草坪深處吱吱地冒出積水,沾溼了鞋的四周。像那多愁善感的女子那發達的淚腺,陰鬱的天空隨時都會灑下一片細軟的雨滴來。這就是清明時節該有的樣子,可不是,誰也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妥,自古就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說法,所不同的是,少了斷魂落魄的身影,人人如此淡定,卻又掩飾不住幾分迷惘。

十年了,外公以遠離我們十年了。而對於我的親爺爺奶奶我從來就沒有一點印象,因爲他們在我出出生之前就已去世,所以現在對他的印象特別深刻。人們常說,故人已有自己的世界,他們已與今世的我們作了徹底了斷。生者哀思,亡靈悽悽,莫非一寸思念的境地都不能保全,莫非一點點眷念都不能再繼續?歲月流失,光陰荏苒,人間天上又何其悲悽?忽地迷茫重重,生爲誰?爲何哭着來到這個世界?是不情願,還是舍不下前世的糾纏?去竟爲誰?來去無牽掛,復幾度迷離與彷徨。哀哀清明,恨恨離歌,頻頻回首,恍如隔世。縱未有深遂的目光,亦沒有澄淨的心境,一番離愁,竟換了人間,冥冥中滋生一種物是人非的幻覺,緊緊纏繞,相伴相隨。

在這樣的日子裏,很想去出行祭奠曾經的戰友。懷念和他們一起摸爬滾打的日子,清明只能藉此來懷念祭奠他們,安息吧。 清明,思念的淚,感恩的淚,哭泣的淚都融合在了一起。;清明,思念如淚如雨揮灑。無意,喚醒的心靈,無意,惹來滿心的傷悲。徒步還唱清明時節雨紛飛,路上行人慾斷魂,竟教路旁桃花黯然失色,清明節若不是在草長鶯飛的春天,若是在大雁離別、落葉飄飛的秋天,恐怕會徒增更多的傷感吧。至少,春天的綠草和鮮花能傾訴思念的情懷。

試着告訴自親朋不要在意清明節,極力抒解一股因清明來臨而驟生的愁緒。淡然相對生生別離,從容與共死之訣絕,然而,卻是愈逃避愈無法解脫。人一世只有一次生命,想籍着生來表達更爲堅強的信念,想以亡來陳述更爲坦然的豁達。終在人非草木,敦能無情的寬容裏一次次釋懷又一次次地束縛自己,終究在面對歸處時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幾份生怯。

清明節的情結緣於無法釋懷的離別,人間天上從此永不再見的決裂。區別僅是一個在地下長眠,一個在人間徘徊,但最後的歸宿仍只是一捧黃土,逃不過灰飛煙滅的夙命。人世間最悲慘的事情也許莫過於此吧。一聲喟嘆,泄露了心底的傷。正如紅樓夢的歌曲,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爲誰?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借這一方小小的角落,爲我的親人緬懷過往,獨自擁有片刻的安靜,爲親人的亡靈靜靜的哭一場。

生命是永恆的,是不息不滅的,永遠都是美麗如花的。藉由這清明時節的幾朵如雪白梨,慰燙內心的煎熬與思念。或許當下一個清明節來臨的時候,又或許若干年後的某一天,永恆的生命將能拉近人間天上的距離,平息內心深處因清明時節捲起的滾滾浪潮。到那個時候,陽光是炙熱的,鮮花是嬌豔的,而你我不再是陌生的,我們會擁有共同的名字:永恆。清明時節情幾許,天上人間永相隨。但願,天上人間一年三月裏的春天,花團錦簇,沒有離別時的哀愁,也沒有追憶時的惆悵,有的是豁達,從容,溫暖和幸福。

有一種愛,從來不奢望回報!有一種愛,至真至誠!有一種愛,血濃於水!感謝清明!感謝這份美麗的懷思,讓我學會了反省生活的每一個片斷,學會了珍惜每一個行爲裏面含蓄着的愛

清明時節祭奠親人!清明時節想故人,祭奠懷念了心願!

清明節中國人自己的感恩節!!

清明的作文13

近幾天,老夢迴故里,每日很早便醒來。

我知道,又是一年清明至,逝去的親人唸叨我了,又到該回家祭奠他們的時候了。

由於多年前舉家遷離故鄉,這兩年又外出打工,我們家一直“到處流浪”,原本該到親人墳前祭拜的日子(每年農曆的7月7和10月1日),也因工作繁忙,無暇返鄉。

母親理解我的難處,每到節前,便早早交代妻去買來紙鉑,自己在家裏一針一線穿起來,累了,便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雨滴出一會神。待我下班歸家,她便交代兒子和媳婦趁着夜色(城裏不允許隨便焚燒),到家附近的岔路口,面向家鄉方向,拜上幾拜,化些紙錢,希望逝去的親人能夠收得到。

每次,妻都陪着我,神情凝重的,輕聲呼喚親人來拿錢。我們一起看着紙錢燃燒的火焰慢慢熄滅,化爲灰燼,隨風飄飛……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活着的人還要活着,四處漂泊只是爲混口飯吃,那邊的親人應該能理解吧。

可是,清明就不一樣了。

清明節無論對活着的人,還是對逝去的人都是大事。

清明時節,正是細雨紛飛的季節,打溼了活着的心,也驚醒了逝去的人。想必他們在天國已經期待親人的到來吧!

因此,每年的清明必須要到墳前去祭奠,不管走多遠,在清明前的幾天裏,我和妻女都要回家,到親人的墳前看一看。一者一年到頭了,也該給親人清理一下墳頭的荒草,添上幾掊新土,讓親人在天之靈保佑我們。二者家鄉有個說法,清明沒人掃墓,墳頭上見不到新土,墳前沒有紙灰,人家會認爲地下長眠的人已經絕後了,或者在世間已經沒有什麼親人了。

可是我還沒有絕,不去掃墓於親人沒面子,於自己也不心安。

父親的墳與祖墳埋在一起,原來是一片梨園,每當梨花盛開的時候,墳頭掩映在如雪的花海里,環境很優雅。

由於父親去的早,我很小就肩負生活的重擔,放學回來,到梨園田地裏幹活累了,便來到父親的墳前,躺在他的旁邊睡一會兒,沒有一絲的害怕。這就是親情的緣故吧!

可是,隨着農村產業調整,梨樹被砍伐,夢中幾十年的梨園不見了。也因節省土地需要,農村開始平墳還田。很多墳被平掉,原來碩大的墳堆,只剩下一個個突出地面的尖頂了。父親的墳雖坐落在別人的田裏,卻得以保持原貌,依然那樣高大厚重。

這得益於家鄉的風俗。

在老家,每有老人去世,必須鋸一些新鮮的柳樹樁,做成孝子的哭喪棒,下地的時候插在墳頭,有幾個兒子就要插幾個,而且按照排行一字排開,一個比一個短。柳樹樁如果發芽成活,就預示着這家後人將會有好的前途。如果誰動了這樣的樹,誰家就會招來災禍。因此,家鄉從來沒人敢亂動墳頭的柳樹。

我是父親的獨子,雖歷經坎坷,終長大成人;他墳頭的樹樁也一樣歷經風雨,枝繁葉茂,幫我日夜守護着父親的住所。

但每年返鄉,處處可見的“死人不要和活人爭地”的宣傳標語,讓我對父親和母親百年以後的歸宿多少有些擔心。我不知道父親的墓地還能維持多久?

因爲市區離老家太遠了,爲了趕上回程的車,每次回去上墳都是慌慌張張,到了墓地就添墳,添完墳擺貢品、燒紙錢,然後匆匆離去。幾乎沒有時間陪父親抽支菸,和父親說說心裏話,多少有些愧疚!

想想現在自己還“到處流浪”,居無定所,但畢竟還年輕,每年可以回去給父親掃墓,還能找到一點回家的感覺,找到一點家人團聚的溫馨。可是等我慢慢老去,腿腳不靈便的那一天,誰還會到他們的墳前添土?或者,以後他們因平墳還田也要“居無定所”,那再到清明,我們一家又能到哪裏去“團聚”?

於是,我想在市區給父親買一塊墓地,讓父親到城裏來和母親團聚。但如今,在市區購買墓地動輒幾萬元,母親是絕不會答應的。

此刻,夜深人靜,思緒蕪雜。外面下起了小雨,正是“路上行人慾斷魂”的那種悽歷的小雨。

我想,還是隨遇而安吧,清明的時候給父母一份想念,至於到哪裏去祭拜,由他去吧。

清明的作文14

我作爲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在他離去的那一刻突然真切地希望,另一個世界是存在的,靈魂是永生的。

我不善於亦不喜於在公衆面前訴說什麼,他應該也是這樣的吧,一生未見張揚。然而四月初開的櫻花又一次喚醒了心底對於他的強烈感情,似乎只有訴諸紙筆才能使他再次站立於我的面前,露出世界上最和藹的笑。

四年來,有關於緬懷或者思念姥爺的文字,我這個孫女——是的,我不喜歡“外孫女”這個稱謂,顯得很生疏很隔閡,已經寫下不少。現在不想再書寫文學味道極強的悼文,更想去記錄探究一位老人對我的影響以及他生命末尾的點滴。

如果說,人對於生命的體會和對死亡的恐懼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越發深刻,那麼他的離開正好是在我即將走向成熟的岔路口。八年級,十四歲,不大不小,尚未了然世事,但又的確明白了一些什麼。從小爲我解答過無數疑問的、擁有很多智慧的老人,又用他躺在急診室狹小病牀上的身軀給我補上了關於死亡的一課。這麼多年來,每當夜深人靜又偏偏難以入眠的時候,總會想起零七年那個夜晚的一切。不得不承認,彼時的每個微小細節已經鐫刻進了我的內心深處,無法與我的生命剝離。我想,喉嚨插着導管的他,意識是極清醒的。當我用左手拉着他時,他給予了一個綿弱無力卻真真切切的回握。

於是,四年來,這樣一個問題便反覆盤桓在我的大腦裏——當一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向終點時會是怎樣的心境?一方面靈魂要承受死亡解脫帶來的誘惑,一方面肉體還要忍受生命最後掙扎的痛苦。是的,我認爲對於彌留之際的人來說,挽留生命的手段反而是一種折磨。這種折磨不是他們想放棄而不能,而是他們明白地知道,強加於肉體之上的種種是徒勞無用的,卻又燃燒着求生的慾望,這樣絕望而悲憤的掙扎是我等喝茶聊天的緬懷之人所無法體會的。

他的病很不好,飯菜難以下嚥的那種。去過醫院後的幾個月,他飛快地消瘦。我曾嘲笑過的大肚子也日漸扁平直至凹陷。與此時的他相比,我卻飛快地胖了起來。因爲給他特製的肉粥不幸被我視爲珍饈,每日必定狼吞幾大碗。他曾說過看着我吃飯都覺得特別香,不知那段日子看着我如饕餮一般吞食家常菜時的他,會不會得到些許慰藉?如若能此,我的贅肉也算沒有白白長上去。對了,還有那些被我剝了皮的山楂,是不是給他素淡寡味的飯食添了些色彩?這些疑問當時都沒有問過,現在也只能自己揣測了。

後來,他真的很消瘦羸弱了,甚至站立都會雙腿顫抖。我每天都緊張地守在他身邊,生怕稍不留神他就會在起身時摔倒。也正是那個時候,家裏爲他在不遠的地方租下了一套寬敞的房子,爲了安慰他幾年漂泊在北京的不安的心。我想,對於一位老人而言,葉落歸根應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這代人不會在乎這個,因爲我們本就是無根的浮萍,人在哪裏,故鄉就在哪裏。搬家的第一天晚上,他坐在窗前的沙發上喝鴿子竹蓀湯,享受的表情讓現在的我想來會有點心痛。若說他的漂泊,還是我一手造成的。如果不是爲了照顧我他不會來這,變成離開樹枝的銀杏葉,在北京九月的秋天裏隨風打轉。搬進新居的兩個月後,他就離開了。可憐這位地道的東北老人的火化證上,祖籍一欄填的竟是“河北”。

好像是週三,快要期會考試了。我在他的家裏吃過飯就急着回家複習。他斜靠在裏屋的牀上對我揮揮手,笑着說“再見”。後來,我們就真的再見了。

現在,每當我遇到自己難以克服的困難或者想不明白的問題時,總會想起他。會想,如果我問他這樣的問題他會有怎樣的解答?我很想讓他看看我長高了的樣子,梳短髮的樣子,戴黑框眼鏡的樣子,還有許多……他從未見過的樣子。當然,還很想讓他看看若干年後我的丈夫、我的孩子,他的曾孫。生命就是這樣神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輪迴的。我的血管裏流淌着我父母的血液,我父母的血管裏又流淌了祖輩的血液,所以我不僅是我父母生命的延續也是祖父母生命的發展,只要我的心臟還跳動,他們便都安好。

玉淵潭裏的櫻花又開始盛放。記得他說過晚櫻最好看,像雪,像雲。好像他還說過有一棵特別不起眼的小樹是開淡綠色櫻花的,可惜年年這個時候都去,就是沒找到過。

很想再陪他看一次櫻花,攙扶着他到櫻花樹下,然後告訴他,他一直捧在手心裏的最沒出息的孫女是多麼愛他。

清明的作文15

悲情四月,無雨的清明,被壓抑着的深沉的氣息,複雜的心情,我,無言以對。

——題記

清明的風,沒有絲毫的快意,卻充斥着哀思的悲啼,夾雜着大地芳菲寂寞的戀意,瀰漫着這座肅穆感傷的小山丘中。清明的霧靄,依舊沒有絲毫快意的慵懶,濃縮了晨露所摻有的大地草木脫俗的香氣,卻悲傷幽靜地籠罩着這座憂愁得彷彿如空寂一般的小山丘。

風,霧靄,清明的幽景,似乎還缺什麼——雨,沒錯,是雨,紛紛細雨,柔韌而且纖細,蘊含着悲慘的清香,令人不禁痛心憂傷。清明的雨遲遲未撒落到大地上,然而那靜默着的小山丘,那疏鬆的黃土,卻是異常的溼潤。浩瀚的天際被那一片巨大的鉛色濃雲給壓得似乎喘不過氣了。沒有得到宣泄,氣息一直被壓抑着。

這座深沉的山丘,一座座灰白色的石碑,一個個深刻的深紅色字體,一個個青灰色的小瓷缸,下面或上面被夾着一張白色的字條。這座深沉的小山丘上,一直在承受着那沉重得似乎苟延殘存的微弱的氣息,這如悲鳴般衰弱的哀嘆,這些極其哀傷的氣息和聲音似乎也被壓抑着,無從宣泄。或許之後的不遠之時,這座鬆塌的小山丘所承受的一切,將會如驚雷鳴響之時一般,響徹在九霄之外。

這些頹廢而近乎荒蕪的時間,在這溼潤的黃土裏面滲透出來,與曉嵐相互交織繚繞,然後便伴隨着那毫無快意的風,緩慢地長逝在那被烏雲壓的低沉的天際中。

終於一些遊覽觀光者傴僂提攜,成羣結隊,各自拿着貴重的禮物,輕而易舉地登上了這座矮小的山丘。於是,不知道是混雜還是熱鬧的時刻,開始了。也不知道是所謂的“高原反應”,還是那被壓抑着的氣息讓觀光者感同身受。他們並沒有身爲觀光者所應有的喜悅,每個人都是那麼的憂傷。一陣陣徐徐升起的灰煙,一道道刺眼傷目的燭光,一聲聲震耳欲聾般的巨響,一串串濃濃的黑煙,還有那被粘上菸灰的豐富食物,不知道是混雜還是熱鬧。

而這時,這座小山丘卻是異常的寂靜,沒有發出半點的哀嘆聲。清風和霧靄依然彌散在這寂寞的山丘上。雨仍舊沒有到來,悲傷地躲藏在那鉛色的雲層裏。

終於,觀光活動結束了,遊客們便又成羣結隊地迅速散去。帶着那複雜的心情,那亦真亦假了淚痕,那渾濁的眼瞳裏,那冰涼的液體在晃動着。他們一鬨而散,留下了一圈圈黃色的死花,一地紅色的碎屑,還有那冥道里的人享用的祭品。濃郁的黑煙早已和那單薄的霧靄融爲一體,又或抑化爲那沉重的雲層。滿地凌亂的腳印,夾雜着遊客千絲萬縷的思緒,久久隱沒在稀薄的霧靄之中;腐朽在山丘鬆潤的黃土之內。

流光悲逝,夜,在我迷惘茫然之際,悄然到來。一切更是如漆黑一般的寂靜,讓人有種戰慄、畏懼之感。從那窄小的窗口,極力地眺望,所有的東西,都隱沒在那如深邃的汪洋大海一般的黑暗中。雨沒有到來,彷彿被那讓人頓感敬畏的浩瀚天際給吞沒了。一切皆是幽寂,一切盡是空虛,沒有多大的戀意,就這樣草草了過,這傷感的一天。

我閉上疲憊的雙眼,舒適地躺在那陰涼的牀上,潮溼的被子,遮裹着我的身軀。我安然進入夢鄉。耳朵裏依稀地聽見微弱的聲音,空氣中襲來一股涼意微微彌散,有種潮溼植物的芳香氣息,自然而柔和。是雨嗎?那近乎沒有的滴落聲,仔細地聽,那極其纖細而柔順的聲音在低聲吟唱着,聲調是那般潤澤。

遠處那座感春傷時的小山丘,那被壓抑着的氣息,那悲聲鳴啼的嘆息,在此刻,正如千丈瀑布一瀉汪洋般,爆發出前所未有的驚鳴,然而,正在沉睡着的人們並不能聽見如此慘壯的悲鳴聲,因爲那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聲音。那複雜而悲慘的悲鳴,響徹在九霄之外,暗淡了那零碎的星光和寒涼的銀輝。

我躺在牀上,舒暢地呼吸着冰涼雨點融入空氣中那清新的氣息,仔細地感受着那被壓抑的悲鳴,頓時有種說不出喜或悲的情緒。

黯然的四月,這黑白色調的清明,總是讓我有種如壓抑一般難以呼吸的感覺,複雜多感的愁緒;陰霾瀰漫的模糊世界,黯淡失色的混沌天際,總讓我有種感傷的愁緒

後記:

不知何時,便開始覺得清明,這是一個悲慘哀傷的的時刻。清寂,黯然,惆悵,哀傷,似乎就是我對清明的代名詞。四月清明,在悲情氛圍下的陶冶,我不禁有種討厭清明的感覺。胸中總有種鬱悶,難以呼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