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精選】國小的作文錦集5篇

作文 閱讀(7.32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的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國小的作文錦集5篇

國小的作文 篇1

一米三四的個子,刺刺的頭髮,很像個刺猥,我的臉蛋圓圓的,眼睛閃閃發光,很大的鼻子,人人都叫我獅子鼻,我一笑起來就會露出沒長齊的'牙齒,我的耳朵像豬八戒的耳朵,大大的。媽媽給我買了許多衣服,可我還是喜歡穿學校發的校服。我一般不喜歡帶紅領巾,因爲我覺得帶紅領巾就不帥了。

我是個好動、頑皮的孩子。我每次下課都追來追去和同學打鬧,我的身上有好多傷痕,還縫了很多針呢!我愛好踢足球、唱歌,還特別愛玩電腦。還有,我喜歡聽歌,一聽就是一兩個小時,還忍不住跟着唱起來。我更愛看書,每天回家後做完作業,我都從8點看到10點還放不下,媽媽說我是個書呆子呢。這就是我,請你猜測我是誰?

國小的作文 篇2

國小敘事作文指導

1.敘事作文指導之中心要明確

我們都知道,一篇好的敘事文,必定有一個明確的中心,也可以說是文章的立意,國小敘事作文指導。立意,就是在下筆之前先明確寫作意圖,確定主題。從我們平時的經驗來看,文章質量的高低、價值的大孝作用的強弱,衡量的關鍵,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確。因此,確定文章的中心,是敘事的根本。

文章的中心如此重要,那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敘事有中心呢?首先,我們要明確,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確,主題要明確集中,立意要深刻、鮮明、新穎。在敘事時,我們要善於從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蘊含的科學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會意義。小中見大,平中見奇,從平凡、不顯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尋常的思想意義。其次,我們還要明確,我們所寫的記敘作文不是爲記而記,而是有感而發,有悟所寫。所感所悟就是敘事的中心,寫作時要注意把它貫穿於全文之中。最後,在闡明我們的觀點時不要生搬硬套、削足適履,而應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般來說,點明中心在文章的結尾較多,因爲這樣從記敘事情到引出意義,比較自然,有時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時,中心在文章開頭,也就是在記事之前先點明意義,讓讀者有一個心理準備。兩種方式各有所長,但不管怎樣,點明中心都要自然和諧,不能爲套中心而強發議論,大呼口號。文章的中心就像人的靈魂,在敘事時,一定要有明確的中心,要以中心意義爲線索貫穿全文,作文指導《國小敘事作文指導》。

2.敘事作文指導之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我國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話,說自己的話……”強調的就是作文要講究“真實”。

因此學生如果寫自己有感受的事,就容易寫得生動、活潑、具體;如果寫自己不熟悉的事,即使費了9牛2虎之力,也寫不好。這是什麼道理呢?文章是人們表情達意的工具,文章的材料必須來源於人們的生活,沒有人們的工作、學習以及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沒有文章。我們寫作文就是要把自己周圍的事,周圍的人,通過具體、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寫作文不是做算術,有了一道題,運用幾個公式套一套,就可以做出來。寫作文必須要具備材料,寫自己感受深的事,就能“表”我們自己的“情”,“達”我們自己的“意”。

可是,有些同學往往不理解這一點,許多有感受的事放着不寫,偏偏去寫道聽途說的,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這樣寫成的作文,還有什麼真情實感可言呢?由於寫的是缺乏感受的事,因而語言也是一副“大人腔”,缺少我們自己應該有的童趣。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學生進行以真實生活爲題材、以生活的需要爲目的的寫作練習,寫自己感興趣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如寫寫日記、週記、隨記、書信、讀書筆記等,自己選題,自由發揮,放手寫作,暢所欲言。練筆先從自己寫起,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寫起。這種大量的持續的作文自主練筆,既記載了真實生活,又有助於學生良好寫作習慣的養成。

國小寫事作文指導

寫事要求清楚、具體。一件事情的發生,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記敘文六要素。把這六個方面寫清楚了,才能讓讀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同時,還要寓理於事,即通過一件事或幾件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在六要素當中,起因、經過、結果是事情的主要環節。其中,經過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敗的關鍵所在。在國小生的作文裏,經過部分寫得不具體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國小生的繼續文不感人,平淡乏味,這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記事的記敘文可分兩種:寫事和寫活動。

(一)怎樣寫事

一是把經過部分分成幾個階段,然後按照先後順序一層一層地寫得清楚。寫的時候多文幾個後來怎樣,文章就具體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詳略,有所側重。對一些重要的過程、場面要細緻描繪,使讀者有如身臨其境。

三是對事件中的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當時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又是怎麼想的,一定要寫具體。

(二)怎樣寫活動活動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過程的。搞什麼活動?爲什麼搞活動?則眼搞活動?活動的結果怎樣?都要寫清楚。寫活動也要求寫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和活動開始、經過、結果寫出來。在整個活動當中,不是寫一個人,二是寫一羣人;不是用一兩件事來寫人物,而是通過寫一個活動場面,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寫活動的記敘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必須有活動的基本內容、主要過程和重要場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內容作爲重點,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歷的主要部分記敘下來,採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既要寫好羣體活動,又要把個體代表寫進去;既要寫整個場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寫活動的文章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活動的經過,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寫參觀活動,就要用觀一處,感一處的方法。寫整個活動的過程,要用順敘法,即按活動的先後順序,把活動時間、地點、人物及活動的經過和結果依次寫出來。

國小的作文 篇3

今天,課上老師帶來了幾個紙杯,一節蠟燭和一個打火機。老師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呢?我們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老師看着我們疑惑不解的樣子,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火燒紙杯。

老師的話音剛落,我想:紙杯遇到火不是一下子就燒着了嗎?難道老師的紙杯材料不一樣嗎?只見老師把蠟燭固定在桌子上,然後把一個裝滿水的紙杯放在蠟燭上面。教室裏鴉雀無聲,同學們目不轉睛地看着:有的坐在講臺旁邊的地上擡起頭看,有的同學站在講臺上旁看,有的站在座位踮起腳看。一分鐘過去了,兩分鐘過去了......只見紅紅的火苗不停地舔着紙杯的底部,雪白的紙杯出現了大大的黑斑,並迅速的向四周蔓延,最後整個杯底部似乎成了包公的臉了。但紙杯卻完好無損,小胖情不自禁地說:“這水杯有問題。”老師把水杯給小胖看,但小胖嚐了嚐水的味道,卻沒發現特別之處。老師又拿出一個空杯子放在火上燒,幾秒後水杯燃燒了起來。咦,沒裝水的紙杯爲什麼會燒着?爲什麼裝滿水的紙杯不會燃燒呢?

老師看着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樣子,說:“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燃燒點,如過沒有燃點就不會燃燒的。列如,酒精,氣油,紙......”老師停了一下接着解釋了這個實驗結果,當我們燒加水杯的時候,火焰產生的熱量會從杯底迅速散開。傳到水中,而水本身具有流動性與散熱性。所以,紙杯不能一下達到自己的燃點。

生活處處藏着科學,只要我們認真去發現,去觀察,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還能增長不少知識呢!

國小的作文 篇4

有一個小弟弟,他很可愛,我才十三個月。

他有一頭黑烏烏的頭髮,頭髮下面是一雙小眼睛,他的眼睛雖然很小但是炯炯有神,眼睛下面是一個小小的鼻子,小鼻子在他主人睡覺時,呼呼的發出聲音,他的你個小嘴巴在像小櫻桃一樣的,還回吐泡泡呢!

我的'小弟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毛娃。我的小弟弟最喜歡在地上爬了,他爬的時候一晃一晃的,可愛極了,他爬不動了,就會爬在地上,裝睡,然後在用手指碰碰他,他就會笑一笑,慢慢的睜開眼睛,再繼續爬。他吃飯的時候最可愛了,吃飯了,他站在板凳上直跳直跳的,飯菜端來了,弟弟只要看見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把小嘴巴湊過去,再聞一聞,如果好聞的話,就會用手指指那裏,嘴裏發出恩恩的聲音,吃到了美味的飯菜,他就不會再叫了,如果吃到了不喜歡吃的東西,就會搖搖頭。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小弟弟!!

國小的作文 篇5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寫作教學應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基本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在學生素質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運用,一直以來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但統觀當前的農村作文教學,經常會發現閉門造車的課堂現象,脫離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過程,直接導致了學生作文生搬硬套,沒有真情實感。學生認識生活的水平與能力亟待提高。爲此,我校開展了《農村國小語文開放式作文教學的研究》課題,力求改變傳統的以教材、教師和課堂爲中心的作文教學模式,使作文迴歸其本體功能——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寫作。

一、教師角色的轉換——開放式作文教學的前提

教學的過程是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交互作用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除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外,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不僅是文化知識的繼承者,更應是學生學習時的共同探索者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者。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桎梏,使學生從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又要解放自己,在作文教學的觀念、選材、方法和評價上銳意創新,才能爲學生的創造性、開放I生思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教學陣地的開放——開放式作文教學的保障

“以教材、教師和課堂爲中心”的傳統作文教學模式,以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爲主,不但把學生牢牢封閉在課堂裏,而且把學生的思維單一化,即順着教師的思維方向“統一”地前行。如此,學生的天性被埋沒,興趣被扼殺,作文出現千篇一律、空洞虛假的現象,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教師所面對的將是一羣談作文色變的學生。那麼,提高作文質量從何談起,提高學生的素質又從何談起?

愛因斯坦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滿懷興趣地學習和鑽研,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甚至彌補智能的不足。作文教學也是如此。所以,語文教師要設法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培養他們對寫作的良好情感。

教師應改變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變成學生的天地。我們可以將活動引入課堂,在開開心心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濃厚的作文興趣。課堂可以是“賽場”:掰手腕、打補丁;可以是“遊樂場”:貼鼻子、捉迷藏、猜謎語;可以是故事會,可以是辯論會……精心設計,藉助各種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加以教師的因勢利導,自然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的口語交際《開卷是否有益》時,我認爲這是一次很好的寫作機會,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口語課上,學生們脣槍舌劍,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課前我巧妙安排,把這節課完整地錄製下來,課後再把這節課播放給學生,回到那激烈交鋒的場景中;而後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對某人某一環節的見解。等到時機成熟,我就讓他們把眼中所見、心中所想付諸於筆端。在寫作過程中,我稍加點撥——因爲此時過多的話語可能成爲學生寫作的障礙,一篇篇很好的作文誕生了。就這樣,學生寫自己所說,表達自己所思、所想、所感,在不知不覺中跨入了作文之門,慢慢地培養了對作文的興趣。

三、作文題材的開放——開放式作文教學的關鍵

有了思想開放的教師和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是遠遠不夠的,因爲我們常常面臨着“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窘面。那麼,“米”從何而來呢?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我們,“米”就在我們身邊——作文的素材來源於生活。

當今社會,農村不再是“落後”的代名詞,農村學生有着廣闊的生活空間,田園風光、鄉土人情、農家生活等爲學習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只要教師長於引導、善於挖掘,豐富的作文資源就在學生的.身邊。爲此,我結合學校周圍的農村人文環境,努力開發農村作文題材資源,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環境,到田間地頭、野外山林等地去捕捉作文題材,去陶冶情操,爲表達真情實感打下基礎。

一是採自然風光美。農村雖沒有城市的華麗與喧鬧,沒有各種各樣的遊樂場所及美麗如畫的公園,但是卻有自己獨特的田野風光:嬌豔的玫瑰、金黃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苗、紫色的桑葚、成畦的菜壟、飄着香味的果園……這些城市的孩子只有從課本上、網上得知的圖畫,真真切切地就在我們身邊。它們隨着季節的變化,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作爲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這些美景,將這些美景流注於筆端,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是擷農家新居美。隨着時代的不斷前進,中國農村也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我校所在的平陰縣孝直村,新規劃的民居拔地而起,一間間廠房寬敞明亮,一條條水泥路戶戶相通,農民的生活正在走向現代化。而我指導學生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感受,觀察農村的日新月異,感受農家生活的欣喜。“我手寫我心”,寫作中自然而然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流露出自己熱愛家鄉的情懷。

三是集家鄉人文美。孝直村是全國的文明村之一,村中的兩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從村領導班子成員到普通村民,文明之風到處、隨時可感,每天都有好人好事不斷上演。我充分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讓學生走進孝直村的各個地方,與村民們進行交流,充分感受村民的精神風貌並蒐集先進事蹟,寫進自己的作文。學生作文不再那麼空洞,而是變得有血有肉;不再是大話連篇,而是實實在在。如我班趙茹同學的作文《我的家鄉》,在我縣“愛家鄉,愛平陰”徵文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這也是學生走進生活、迴歸自然的最大收穫。

四是知村史家史,豐富情感。瞭解了家鄉今天的風景美和人文美,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此時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訪問,瞭解村史、家史,熟悉家鄉的過去,蒐集一些值得記敘的故事,從而進一步積澱自己對家鄉情感的文化內涵。我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身邊實實在在的動人事蹟,用筆去抒發自己內心對家鄉人的熱愛,並指導學生去村委會採訪,瞭解村子的發展過程以及孝直村的創業史,激發自己作爲孝直人的自豪之情,從而就地取材,經過加工,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展現於字裏行間。

當然,開發農村作文資源還有很多的渠道,如學農藝、讀農諺等讓學生真正置身於現實生活環境中,消除“紙上談兵”的作文病竈,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抒發對生活的感悟和熱愛。總之,農村國小開放式的作文教學,突破了以教師、教材、課堂爲中心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生活,讓學生看得更多更遠,體會得更真,感受得更深,使作文寫得更加生動、真實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