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年俗的作文

作文 閱讀(1.9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年俗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年俗的作文

年俗的作文1

我們中國有許多重要的節日,例如:中秋節,端午節,父親節,重陽節,春節等,而我今天要寫的文章正好和春節密切相關,你猜猜是什麼?我想聰明的你一定是猜了,並且猜的非常非常準確,畢竟這個節日我們每年都會過,並且過得非常非常隆重。

我的家鄉位於河西走廊張掖,我們這裏的年俗也跟大部分地區不同,畢竟: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嘛。我現在就簡單的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張掖的年俗。

我們這裏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臘八節,喝臘八粥開始的,一直到一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算是圓滿結束了,其實已過正月十五,農民伯伯就開始在地裏勞作幹活了。

我的家鄉過年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炸一種叫油果子的吃的,其實他跟我們平時自己家買的貨,蒸的饃饃沒什麼兩樣,都是用面做的,只是在形狀上與萌萌與衆不同,在味道上因爲攝入了香油雞蛋和牛奶,並且收入的量很多,所以吃起來色香味俱全。

我們這裏還有一個比較著名的節日,你猜猜是什麼,哈哈,就算你猜三天三夜也猜不出來,它就是元宵節,在正月十五這一天,人們要去逛城市裏各種各樣的花燈,城市裏花燈非常的漂亮,看的人們目不暇接,當然了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吃湯圓,湯圓是用一種口感黏牙的面做的,相當於就是用粉條做的面,就跟包餃子一樣把餡包進口感黏牙的面裏,餡有五仁、芝麻,豆沙、雞蛋、以及各種各樣的食材做餡,這就是我們這裏元宵節的獨特過法。

還有一個比較好玩的習俗,就是守歲,傳說只要在大年三十大年夜這天,老人的兒女爲老人守歲春節的吉祥物(年),就會給老人增加幾十年甚至二十幾年的壽命,所以守歲,由此而來

聽我簡單的一介紹,你是不是特別想來歷史古城張掖過年呢?

你的家鄉有什麼年俗?

年俗的作文2

每年一放寒假我就去天津和奶奶一起過年,所以我知道好多天津的過年習俗。我先來說說天津吃的習俗吧!

“七年級的餃子八年級的面,九年級的合子往家轉,初五捏小人,合子加七合子加八,合子加十合子拐彎······”奶奶說,過年的那幾天,大家沒事就天天換花樣做吃的。

除夕晚上包的餃子叫“團圓餃”,大多是肉餡或者蝦仁之類的葷餡,一家人吃了團團圓圓,幸福美滿。新年鐘聲一敲響,這時候包的餃子是素餡的,奶奶說吃完素餡餃,一年都是素素淨淨,平平安安的。

八年級又叫“姑爺節”,所有出嫁的閨女和姑爺都要回孃家,這天得吃“撈麪”。奶奶會備好菜:毛豆,白菜絲,黃瓜絲,胡蘿蔔絲,炒雞蛋······準備一大鍋美味可口的“滷”(滷就是用香菇,麪筋,蝦仁,筍片,豆腐乾等熬成的美味的湯料),和燙過水的麪條。把自己喜歡的菜放到麪條上,澆上滷一拌就成了一碗可口的撈麪了。

九年級初四,奶奶換花樣包合子了。合子其實很簡單,就是餡放在兩個餃子皮中間,然後把餃子的圓邊捏緊,就是合子了,有點像餡餅。奶奶說合子就是錢,一個合子一個大錢,包的合子越多,家裏錢就越多。

初五可是個大日子,在天津叫“破五”,家家戶戶都得放鞭炮崩小人,剁餃子餡剁小人,包餃子捏小人嘴,這樣一年的生活和工作都會順順當當,身邊就不會再有小人來搗亂了。以後幾天,初六初七大多都是包合子,一直到初十,拐了彎了才停下來。

天津過年好玩吧!這些獨特的飲食習俗和杭州的差別大吧!現在,我已經被奶奶調教成了她的得力助手,不僅包的餃子像模像樣,還會擀餃子皮呢!有機會一定讓大家嚐嚐我的手藝哦!

年俗的作文3

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年”的故事吧!可你們知道爲什麼我們每次過年總是有一道菜只能看不能吃,一定要留到九年級以後才能吃嗎?你們知道爲什麼我們給長輩拜年,長輩就必須要給我們壓歲錢嗎?你們知道爲什麼過年第一天一定要吃雞翅雞爪嗎?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講講吧!

我們過年每家每戶餐桌上有一道菜是不可少的!大家猜猜那是什麼?沒錯,就是魚。人們爲了“年年有餘”,所以每家每戶在過年的時候都要做“全魚”這道菜,可是這道菜每次都是最後上桌的並且只能看不能吃。這是因爲要“年年有餘”所以纔不能吃,一定要留到九年級以後才能吃,不然的話,就年年沒“魚”了!

我們小朋友每次給大人拜年,大人們就要給我們壓歲錢,其實它有個傳說。傳說,以前有一個叫“祟”的小孩,每到過年的時候它會摸熟睡孩子的頭,孩子就會變傻。到了第二年“祟”又來了,有戶人家在孩子睡覺時把用紅紙包着的八個銅板放在孩子的枕邊。夫妻不敢閤眼,他們在孩子身邊守着談着話。半夜裏,“祟”來了,當“祟”準備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突然閃出一道紅光把“祟”給嚇跑了。

早上,這戶人家把用紅紙包錢能嚇走“祟”的事告訴了大家,接着他們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把事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了。以後每到過年大家都學着那戶人家,果然以後“祟”不來害小孩子了。又因“祟”與“歲”諧音,隨着時間流逝就被稱爲“壓歲錢”了。

至於過年第一天一定要吃雞爪,那是因爲吃雞爪寄意“抓財”,大人吃了打牌就能贏錢,上班就可以漲工資,小朋友就要吃雞翅,是因爲雞翅寄意“展翅高飛”,吃了學習成績好。

我們過年每一道菜,每一個傳統規矩的背後其實都有一個故事、一個說法。現在這個發展事業的年代,人們只注重發展事業,卻忽視了年。我作爲一個現代的小朋友,自我感覺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所以讓我們回味我們以前的傳統年俗,把我們缺少的年味呼喚回來吧!

年俗的作文4

我的家鄉在江西的井岡山,那裏過年很特別。

大年七年級的早上,我家一行人便到趙氏宗祠燒香、拜祖仙,燒了香,鞭炮響完纔算好。回了家,只能吃齋飯,沒有任何葷味兒。中午飯,開葷了,煮一個豬大腿,大家分着吃,吃完的骨頭卻被爸爸收了起來,我感到奇怪,就問他:“爲什麼吃完了肉,要把骨頭收起來呢?”爸爸默不作聲。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是一個春節的末尾。爸爸拿出一個大豬骨頭,這是七年級留下的,這一天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把豬大腿的骨頭吃掉!我不明白:大家難道餓得要吃骨頭了嗎?中午,大人用大骨頭煮了一些羹湯,農民伯伯們拿着大碗喝着,他們喝完就要去春耕了。看着看着,我明白了,這是七年級留下的骨頭熬成的羹湯,喝下羹湯就代表年過完了,大家要開始勞動了。

勞動可不能少了我們小孩兒。晚上,我們要做一件大家肯定不相信的事情——到別家的地裏去偷菜。你震驚了,我開始也震驚了:“大家難不成要當賊?”爸爸苦笑着回答:“當然不是!我們去偷菜是爲了博一個好彩頭,偷菜也叫‘偷青’,我們偷的這些菜必須是青色的蔬菜,每一種蔬菜都有對應它的彩頭:偷到大蒜——好打算;偷到青菜——發財;偷到蔥——聰明。”哇!彩頭這麼好?我有點期待去偷青了。

半夜,我和堂哥躡手躡腳地走進了一家院子,彎着腰,低着頭,生怕讓人發現。他們院子裏種的菜真豐富,我一拔,嘿!是個白菜,我要發財嘍!堂哥拔出來一根蔥,他很高興,我們相信他真的能變聰明。我們開心地拿着菜走出這家院子。回了家,媽媽把我們偷來的菜一起煮了,媽媽告訴我:“這些菜必須當天吃完,纔不讓好彩頭溜走。”

第二天,被偷了菜的人家生氣極了,一個勁兒地罵我們這些“小偷”。我們不大開心了,但爸爸卻安慰我們說:“據說,這一天,誰被罵得最狠,誰的運氣就會越好!真是恭喜你們了!”一下子我就把生氣拋在腦後,“嘻嘻”地笑了。

你想不想來我的家鄉試試?交交好運呢?

年俗的作文5

眨眼又要過年了,一想起在遙遠的古代,人們把“年”說成怪獸,就會忍不住笑出聲來。傳說這怪獸,每次都選擇除夕之夜,吞噬牲畜,傷人性命。後來,人們到山上躲避時,一名老者自稱能趕走“年”。又一個除夕時,人們依照老人密授,在門上張貼紅紙,屋內火光明亮,院子裏鞭炮“噼啪”作響,老人更是一身紅衣現身,年見狀落荒而逃……此後,每到過年,便形成了家家貼春聯、放鞭炮、守歲等習俗。

總把新桃換舊符

年三十,空氣裏飄着墨香,人們登上梯子,張貼着紅紅的春聯。

春聯,起源於桃符,宋代改桃木爲紙張,而每次張貼春聯必將舊年對聯清除,有除舊佈新,福運連連之意。春聯多用紅色紙,有吉祥、驅邪之意。

爆竹聲中一歲除

爆竹,是在火藥發明後,以多層紙密卷火藥,接以引線,引燃後使之爆炸發聲,也稱“爆仗”。

爆竹多用於節日和喜慶之時,尤其是春節。我國民間有“開門爆竹”的說法,也就是說,新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和春聯一樣,放爆竹也包含辭舊迎新的含義,還有除晦氣的意思在裏面。

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俗話說“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守歲,是農曆除夕一夜不睡,熬夜迎接新年的來到,俗稱“熬年”。守歲時,全家圍爐而坐,促膝談心,享受着難得的溫馨。當然很多人也會加上春節聯歡晚會這道“文化大餐”,靜候新年鐘聲的敲響。守歲,有對舊時光的依依不捨,也有對美好時光的一份憧憬。

祝福所有人新春大吉,闔家幸福!

年俗的作文6

家鄉的春節是熱鬧的。

有拜年,有守歲,有放鞭炮。很多地方興除夕包餃子,我們這兒也有,而且我們這兒的除夕餃子宴更爲好玩兒。

包餃子要等到晚上纔開始。差不多6點鐘的時候,街上的燈都亮起來了,各家各戶都忙起來了。我家也不例外,爸爸忙着和麪,媽媽準備餃子餡和煮餃子的鍋,我在旁邊看來看去,也想去幫忙。

媽媽先把紅白相間的肉餡,翠綠的小蔥,各種各樣的佐料,一起倒入盆裏,讓所有的材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又洗了幾枚硬幣放在桌子上,說一會兒要包在餃子裏。如果過年吃到了帶着硬幣的餃子,一年都會一帆風順。

媽媽拿起一張又白又薄的餃子皮,在餃子皮中間放上一勺肉餡,又放上一枚小糖果,再把餃子皮完全對摺起來,有外到內捏好,放在盤子上,猶如一條條小銀魚。我也迫不及待地包起來,可這肉餡和糖果不聽話,總要探出腦袋,餃子包得不成樣,我生氣地把糖果扔在地上。媽媽看見了,說:“啊!你不能這樣做。要把糖果包在餃子裏,吃在心裏!”

我又重新包起來,這次包得有模有樣,我把邊捏得如紙一樣薄,才放到盤子中。爸爸看了看,笑着說:“這次包得不錯嘛,總算把甜甜蜜蜜包在餃子裏了!”這引來一陣笑聲。

包完餃子後,媽媽開始煮餃子!一個個餃子翻着跟頭滾下了鍋,就像一個個白色的元寶在翻騰,香氣也隨之撲面而來。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有種說不出的喜悅。我想:這餃子裏裝的不光是餡,還承載着我們的幸福和甜蜜。

熱鬧的春節就這樣過去了。不過,餃子香噴噴的味道卻一直在我心裏縈繞,好久才散去。

年俗的作文7

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爲年三十,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

貼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春聯的特點是工整、對偶、簡潔、精巧。

貼窗花

剪紙——窗花,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爲“窗花”。

貼年畫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燃爆竹

開門爆竹,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祭祖

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餑餑,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頭,獻供新茶。

掛燈籠

除夕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殺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惡聲謾語,忌隨地便溺,忌潑污水、燈油於地等。人們在大年三十到來時,一面歡度佳節,喜慶豐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掃衛生,以驅疫病、除惡鬼。。

年俗的作文8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這首詩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爲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爲,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纔算心誠。

我的故鄉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裏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七年級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着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年俗的作文9

爸爸說:祈福是我們老家的一種年俗,現在很少有人做了。能知道這種儀式的人可能只有七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了。

在那個年代,過年的時候,幾乎每家都做這種儀式,而且是偷偷地做,小孩子是不能說話的。那時候我還很小,看着大人們做那種事,總覺得那是迷信,因爲學校的老師總對我們講,世界上沒有什麼神,也沒有什麼鬼,那種祈求上天的做法就是徹頭徹尾的迷信活動。

儘管如此,我還是好奇,心想大人們爲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小孩子總是盼望着過年,因爲過年有鞭炮放,有肉,有白麪蒸饃可以吃。但是這隻能等到大年七年級大人們做過祈福的儀式之後才吃到神享用過的東西。

七年級的早上,確切的說是五更,有的家甚至起的比這還要早。他們認爲那家起的最早,神就可以先享用到這家供奉的食品,神就會把福賜予這家。

起牀的時候是不能說話的,誰先醒,覺得到了做祈福的時辰了,就用胳膊碰一下其它人。其它人都心領神會,點上燈,陸續窸窸窣窣的穿上衣服。

一家的男主人把貢品擺在院子裏的桌子上。一般人家都要準備四個碗,碗裏放上白麪饅頭,果品,煮好的方塊肉,然後點上三柱香。女主人把煮好的餃子盛到碗裏,男主人端着一碗餃子走到院子的中央,仰望蒼天,向蒼天禱告,祈求在新的一年裏,上天能帶給家裏好運。然後恭恭敬敬的把餃子放在貢桌上,再跪在地上磕三個頭,站起來三個作揖,然後點燃鞭炮。

我們一家人都坐在屋裏等着,待三柱香燃燒完畢,大人們才能把院子裏貢桌上的食品端到屋子裏,我們纔可以吃煮好的餃子和神享用過的東西。

隨着老年人的陸續離世,這種古老的年俗已經很少被年輕人所接受。祈福這種儀式將成爲古老的過去,消失在一代人的記憶裏。

年俗的作文10

按照陝西的老規矩,春節是在臘月就開始了。雖然陝西的春節和別處的春節差不多,但我還是要介紹一下我們這裏的春節,因爲我們還有特別之處。

在臘月之初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了。我們要開始準備過年吃的,比如說,我們要把大蒜,生薑和辣椒還有醬油和醋放在一起泡,這樣到了吃餃子的時候,把罐子打開,光是聞聞味道就讓人食慾大振,吃上那麼一個生薑或大蒜,讓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不僅僅是大蒜,我們還會把雞爪和蘿蔔泡起來。

我們小孩子準備過年,第一件事就是去超市裏買我們要吃的。西,我們會買糕點,糖果和一些果脯。而大人們則會去買瓜子花生,還有一些涼菜,當然,纔是必不可少的,水果就不用買了,因爲那些老人們會去買。我們第二件事就是去買對聯和燈籠之類的裝飾品了。第三件事,是我們男孩子最喜歡的事情,那就是買鞭炮。

孩子們高興,大人們也忙碌。他們必須要準備過年的一切,比如,吃的,穿的,用的等等。這樣好顯示出煥然一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這天就好像是春節的彩排。在吃晚飯之前,農村的人會先在院子裏放那中一連 串的炮,在吃完飯後,我們就會讓小朋友們出來玩炮,今天是不會放禮花的。

過了小年,我們這裏許多的店鋪都關門了,大家都要準備餈粑,年糕,和一些涼菜,我們陝西這邊大部分菜都是涼菜的,老人家還要準備一些滷的東西,如,滷雞翅,雞爪,還有整雞等。

除夕節真熱鬧。每家每戶都幹着做年菜,處處瀰漫着酒肉的香味,每家每戶都貼上了對聯,掛上了燈籠,貼上了年畫。除夕夜,大家都不睡覺,每個人都在守歲,除了一些很小的孩子。鞭炮聲日夜不絕。我們這守歲的人都必須要吃一碗漿水面。

正月七年級到元宵之前大家都會放鞭炮,拜年和朋友間家人間一起吃飯,出去玩等等,到了元宵節大家都一起吃元宵。

年俗的作文11

過年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我今天就來說說過年的習俗!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七年級,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爲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過年的習俗有很多,如:貼春聯、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等。其中發紅包是我的最愛,也是大家的最愛,但大家瞭解不瞭解發紅包的來源。

發紅包又叫給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吃餃子是漢、滿等族春節飲食風俗。流行於北方地區。一般除夕吃肉餡的。大年七年級吃素餡的。新年餃子要皮薄、餡多,捏得嚴實,不能煮爛,葷餃子要有豬肉、羊肉、牛肉、雞肉的,也有兩種肉拌在一起的鴛鴦餃子,以及百味雜陳的“餃子宴”。素餃子多用各種新鮮蔬菜。餃子的形態甚多,有冠頂餃、蝴蝶餃、金魚餃、花邊餃,也有推捏、疊捏、扭捏、花捏的月牙餃,以及擠捏的木魚餃。

年俗還有很多在這裏我就不多講了,希望大家過個好年!

年俗的作文1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潮汕,那裏有着獨特的風俗,春節更爲熱鬧。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

除夕前幾天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年貨: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服;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是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家家戶戶還要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真熱鬧。除夕下午我們都得邀請他們一起來「辭歲」,歡度這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吃完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農家水缸要貯滿水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除夕夜要守歲,守候新春來臨,等待新年鐘聲敲響後,才能睡。

農曆正月七年級日稱爲元日,爲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柑,桔,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

七年級一早,人們起牀穿好新衣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之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牀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到了正月八年級、九年級,嫁出去的女兒們才能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

年俗的作文13

今年的春節與往年的春節不一樣,你知道嗎?

農曆九年級,我們一家人準備去蘭溪公園玩,一聽到說要去蘭溪,原本興高采烈的我一下子就提不起興趣了,十分生氣的說:“我不去那兒,環境真差,不但讓我摔了一跤,還把我最美的裙子給燒壞了,不去不去!”我的頭像撥浪鼓一樣直搖。“那兒的風景已經不一樣了。”媽媽說。“真的嗎?”“千真萬確,”舅媽確認道。就這樣我帶着各種疑惑與顧慮出發了。

快到蘭溪了,從遠處便聞到了花香,岸邊樹枝茂密,鳥兒成羣!走近一看路上也整潔乾淨了,也沒有垃圾了,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我回憶着以前的場景,溪水都是烏黑的,裏面沒有可愛的小魚,空氣中還充滿着一股煙花的火藥味。路邊上,堆滿了垃圾,到處都是用完了的煙花棒,而且這還給環衛工人帶來了十分大的麻煩。記得我四歲時來這兒也是隨手亂丟東西,現在想起來還真是不好意思呢!還有一回不小心踩到香蕉皮,使我摔了個“狗啃泥”,更令我傷心的是,有一個人一邊玩煙花一邊跑,那煙花的火苗就這樣濺到的我的紗裙上,那可是我的新衣服啊,這個事可讓我痛心了好久,當時我就發誓絕不再來蘭溪。

而現在這兒人們都沒有隨便亂丟垃圾,沒有賣煙花爆竹的小攤了,也沒有聽到因爲幾根菸花跟老闆討價還價的聲音,也沒有像以前那麼吵鬧。路旁的花兒在微笑,路上的人們在微笑,小溪裏的魚兒也在微笑,整個公園都充滿着歡快,前來玩的人也越來越多。

煙花雖然是喜慶的象徵,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危害,爲了健康,我們要遠離煙花不放煙花,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年俗的作文14

說到年俗,人們總會想起放鞭炮、賞花燈、祭竈神、貼春聯……我們家可有個特別的年俗,那就是在春節團聚的時候吃奶奶親手做的肉圓、魚圓和湯圓。

每年過年,爸爸都要帶我和媽媽回老家去看望爺爺奶奶,因爲過年就是要和家人團聚的日子。等晚上吃團圓飯的時候,奶奶總會端上兩大碗日期騰騰的湯,一碗是帶有肉圓和魚圓的菜湯,另一碗是紅豆煮湯圓。爲什麼每年過年團圓飯中總有這兩道大餐呢?爸爸告訴我,“圓”代表着“團團圓圓”,奶奶親手捏了這些圓子,希望來年我們大家都能平安幸福。

一年365天,我想奶奶最盼望的最開心的肯定就是過年這些天了,大家團聚一堂,聊聊家常話,吃吃家鄉菜,尤其是她親手做的圓子。奶奶對我們的思念、牽掛和愛心就傾注在這一顆顆的圓子裏,每次吃着它,我就覺得特別有味道。

說到年俗,人們總會想起放鞭炮、賞花燈、祭竈神、貼春聯……我們家可有個特別的年俗,那就是在春節團聚的時候吃奶奶親手做的肉圓、魚圓和湯圓。

每年過年,爸爸都要帶我和媽媽回老家去看望爺爺奶奶,因爲過年就是要和家人團聚的日子。等晚上吃團圓飯的時候,奶奶總會端上兩大碗日期騰騰的湯,一碗是帶有肉圓和魚圓的菜湯,另一碗是紅豆煮湯圓。爲什麼每年過年團圓飯中總有這兩道大餐呢?爸爸告訴我,“圓”代表着“團團圓圓”,奶奶親手捏了這些圓子,希望來年我們大家都能平安幸福。

一年365天,我想奶奶最盼望的最開心的肯定就是過年這些天了,大家團聚一堂,聊聊家常話,吃吃家鄉菜,尤其是她親手做的圓子。奶奶對我們的思念、牽掛和愛心就傾注在這一顆顆的圓子裏,每次吃着它,我就覺得特別有味道。

年俗的作文15

我們中國有許多年俗:祭竈、年夜飯、守歲、祭祀、拜年、壓歲錢、貼春聯、貼窗花……其中我喜歡的是貼窗花了。與其說喜歡貼窗花,不如說我喜歡的是窗花,就是剪紙。

在春節年俗中,貼窗花是不可少的一種。窗花是貼在窗戶玻璃上的剪紙,是中國古老的漢族傳統民間藝術之一。窗花的樣式一般比較自由,除了貼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團花”之外,其外輪廓都沒有什麼限制。窗戶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它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武漢天地的新春廟會上。這裏攤位上的事物琳琅滿目:手工布老虎、制扇、風箏製作、漢繡製品……在廟會轉角一處,我被那一排排彩色的圖案吸引,仔細一瞧,原來是一張張彩色的剪紙啊!憨態可掬的小豬、福氣滿滿的大花籃、還有今年最火爆的小豬佩奇。往攤位裏一看,攤位的主人是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

老奶奶戴着一副眼鏡,右手拿着剪刀,左手轉動手中的紙,不知道在創作什麼作品。只見她眉頭緊皺,眼睛透過鏡片專注地看着手中的紙,只見剪刀左一剪,右一剪,我看着好像是個桃子。接着老奶奶將紙換了一個方向,又繼續剪了起來。

我一直站在一旁看着,想看看老奶奶到底剪的是什麼。不一會,一隻調皮猴子吃桃的畫面出現在了我眼前。小猴的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微張,雙手捧着仙桃,好似準備飽餐一頓的樣子。

真是神奇,老奶奶將一張普通的紙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圖案。看了攤位下面的介紹,原來這位老奶奶叫駱清霞,是武漢有名的剪紙藝人。正是有了駱奶奶這樣的工匠藝人,我們的傳統文化才得以傳承,並不斷向前推進。

離開攤位後,一幅幅窗花像一個個充滿智慧的小故事,時刻提醒着我們做任何事要和工匠藝人一樣有一顆執着、專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