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糉葉飄香作文集合15篇

作文 閱讀(1.63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糉葉飄香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糉葉飄香作文集合15篇

糉葉飄香作文1

端午節快到了,奶奶忙着包糉子,看着奶奶包糉子的手法那麼熟練,我也手癢癢了,我決定要試一試。

包糉子不是簡單的活,要先選三片一樣長的糉葉,包成一個尖角洞,往裏放兩勺米,再放一兩片肉,再把米放滿。把糉子包實了,就可以下鍋了。奶奶正在拿糉子,突然看到幾個奇形怪狀的糉子,頭往旁邊看看,就看見我站在一旁傻笑,奶奶對着我說:“不知道要你做幹什麼。”奶奶沒辦法,因爲已經包好了,就只好放進鍋裏了。

把糉子拿出來時,香氣飄滿了屋子。我們全家人圍着糉子,用勁地嗅一嗅“真香呀!”我說道。媽媽在桌上問我:“你知道端午節的傳說嗎?”“我知道,不就是屈原投江嗎,人們不想讓魚蝦吃了屈原的身體,每逢這天人們包糉子投入江中。”我沒好氣的.說。“那你知道端午節的民俗嗎?”“知道,不就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不錯。”媽媽對我豎起了大姆指。

今天,我又好好的大吃了一頓糉子,“嗝,我好飽啊!”

糉葉飄香作文2

一年又快到五月,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之一,星期六,奶奶從外面買回幾個糉子,一進門,我就聞到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我看了看糉子,它是用一片寬寬的竹葉包着糯米和肉或者蜜棗。糉子的外形是三角形,用線捆紮起來。剝開外面的竹葉,裏面的糯米吃起來香香的、粘粘的還有一點鹹或甜。糉子吃完後,奶奶說:“端午節要到了,先買幾個回來嚐嚐,等到節日那天,我們自已包。”

爲了搞清端午節的由來,我打開電腦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生活在戰國後期,他所在的楚國經常被強在的秦國攻擊,屈原主張變法圖強,進行政治改革,但遭到腐敗守舊的貴族的`反對,並且被撤職流放,五月初五那天,楚國滅亡了,敗給了秦國,屈原悲痛萬分,懷抱大石跳進汨羅江裏了,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紛紛把糉子投入江中,延襲自今,成爲了一箇中國傳統節日,並流傳到了國外,另外,在五月初五的那天,人們還會有賽龍舟、戴香囊、喝雄黃酒等風俗。

我吃着香甜的糉子,想着屈原的愛國壯舉,念着他那不朽的詩句“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心中不禁感慨萬分。

糉葉飄香作文3

張老師讓一些同學們爲奶奶們攜帶豔麗的紅鄰巾,把她們的童真與追憶招喚出去。做好準備,下邊就可以請羅顥洋奶奶親臨現場啦!羅奶奶滔滔不絕地講着,學生們也都十分潛心地理學着流程,因爲我睜變大雙眼看見。只見她熟練地拿出如海菜一樣的纖長糉葉,兩指一夾,一轉,一個錐型便展現外大家的眼下,接着倒進一把米,封好口子,捆緊繩索,就做好了了!

我緩緩的咬着繩索:一圈、幾圈、三圈?總算我的作品出爐啦!儘管有點兒“四不像”,但也就是我的瀝血之作,我望着眼下的糉子,令人滿意地笑了。

望啊,盼啊!

等了一個下午,沒直到糉子。還多虧了戴瑞媽媽幫大家煮好啦送到。我細心地仔細地着手上的糉子,發覺糉葉不一樣了,煮前的'糉葉有點兒小脆的,但煮後的糉葉鬆鬆垮垮的,似蔫了一般。還沒有等老師說開吃,我也早已迫不及待地掀開糉葉。哇!紅豆餡的!只見瑪瑙石一樣小紅豆嵌入在誘惑的檽米中,令人垂涎三尺。我猛吸一口氣,一股檽米獨有的芳香鑽進我的鼻腔,一直索繞我的鼻間。我貪慾的吸吮着。這糉子吃起來粘乎乎的,但卻令人意猶未盡。自然還要感謝奶奶們,願他們始終身心健康!

糉葉飄香作文4

盼望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終於到來了。

早上,媽媽很早就把我叫起來,給我帶上了五彩線和香囊,還給我點了雄黃酒,媽媽說這樣不僅能驅除蚊蟲,還能辟邪。

過了一會,媽媽拿來了一大盆糯米,還有許多糉葉說:“我來教你包糉子吧。”“好啊。”我一口答應了。只見媽媽把一張糉葉折成漏斗形,然後弄一點不多不少的糯米放進去,接着把做好的糉子頂放上去,把剩下的糉葉緊緊的裹起來。最後,媽媽用繩子裹緊糉子,一個糉子就做好了。輪到我做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一步一步的做,但做到最後一步的時候,不聽話的糯米直往下掉。媽媽說:“小心,下次少放一點。”

糉子入鍋了,媽媽把糉子整齊的放進鍋裏,蓋上鍋蓋,大約30分鐘左右糉子就好了。聞着那香噴噴的糉子,我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媽媽找到了我做的.糉子,開心的說:“呵呵,你的糉子真是個四不像,雖然是四不像,這也是你的勞動成果呀。”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裏甜滋滋的。那糉子濃濃的米香和那糉葉淡淡的清香成爲我童年最難忘的回憶。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龍舟下水喜洋洋。

糉葉飄香作文5

也許是太陽嘴太饞,把雲朵當成棉花糖吃了,只剩下一碧如洗的天空。

一位透着淳樸鄉村氣息的奶奶做了我們的指導員。

“老師”說:“兩隻手的中指和食指作出一個剪刀形,分別夾住頭端和離頭端十釐米處,然後向下翻。”可是我似乎太笨了,東一翻,西一折的,把葉子上折的.全是痕跡,好不容易翻好,又看着她嫺熟的手法,想稱她“大神”,可嘴一抽,說成了“大嬸”,我們一桌鬨堂大笑。翻好後,塞糯米了,我猛的想出一個鬼點子,順手塞滿了糯米,然後左一裹右一裹,糉子漸漸像樣了。天空一聲巨響,米糉閃亮登場。最終,我一共包了兩個。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吃上了糉子,掀開鍋蓋,糉葉的清香夾雜着肉的鮮香,棗的甜香,米的糯香,撲鼻而來,這香味妙不可言,一個字是香,兩個字是好香,三個字是香香香!我去領了個糉子,驚奇的發現了,我的是個針糉,一看便曉得是“助力團”的某個大神之作。吃着糉子,棗子十分的甜,我突發奇想:難道是上天給我們的勞動成果加了甜蜜素?

不知何時,太陽飽了,雲朵又悄無聲息地竄了出來。

糉葉飄香作文6

“五月五,是端陽,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聽見這首兒歌,我彷彿聞到了糉子的香味兒。我國曆史悠久,傳統節日有很多,如春節、中秋節等,但我還是最喜歡糉味兒飄香的端午節。

說起端午,還有一段來歷呢!秦軍攻破楚國京都,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寫下《懷沙》之後,投汩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篇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百姓聽說以後,紛紛來到汩羅江旁打撈他的真身,爲了讓魚蝦不吃屈原的屍體,他們還將米團糉子扔進水裏,從此便有了吃糉賽舟的習俗。

我們家鄉的習俗是插艾草和吃“五紅”,每逢端午,家家戶戶的門上總會掛上艾草,飯菜更是讓我們垂涎欲滴:莧菜、黃魚、螃蟹、河蝦必不可少,當然,還有各式各樣、形態不同的糉子,一個個白瑩如玉,香氣撲鼻,活像一個個白白的胖娃娃在“蘆葦牀”裏睡覺哩!輕輕咬一口,你會發現,糉子的味兒也有所不同:甜的蜜棗、鹹的鴨蛋,還有原味、豆沙……真讓人大飽口福呀!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更愛我們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祖國!

糉葉飄香作文7

糉葉飄香端午節 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可多了,有歡歡喜喜的春節,有張燈結綵的元宵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有祭祀親人的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熱熱鬧鬧的端午節,因爲端午節不但有我喜歡觀看的賽龍舟,還有我最最喜歡吃的美味的糉子。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糉子,吃糉子。包糉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糉子葉洗得乾乾淨淨,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乾等。然後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煮出來糉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我拿起一個煮熟的大糉子,輕輕的扒開糉葉,裏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裏鑽,好吃極了!

那香軟可口的糉子讓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可我還是在最近的學習中,才具體地瞭解到這美味可口的糉子,竟然還有一段古老而又動人的故事呢!相傳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爲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爲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米團扔進江裏,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年的端午節又要到了,我美美的期待着。

糉葉飄香作文8

20xx年6月18日,端午節,下午我到蕭報一樓的餐廳來參加小記者的活動——包糉子。

橙子姐姐把我們分成四人一小組,每組有一個家長自願者教大家怎麼樣包糉子。我們組的家長志願者是一位阿姨,只見她拿起兩片糉葉,把它們疊合在一起,把尖角一處對摺,再在右手邊的那個地方折上一個小角,然後撐開,往裏面裝上紅豆糯米,然後再把餘下的糉葉覆蓋在“大肚”上,然後把它裹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最後折上,再用繩子把它紮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阿姨說這個是三角糉。我學着阿姨開始做三角糉,可是我連第一步都做不好,只能請教旁邊的姐姐,姐姐細心地教我,糉葉角該怎麼折,糯米該按得實實的.,繩子應該怎麼扎,終於我包出了第一個三角糉,雖然它外表並不漂亮。接下來,阿姨又教大家做了四角肉糉,有了前面做三角糉的經驗,這下我動作熟練了很多,不一會兒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肉糉。

接着我乘勝追擊,一共做了五個糉子,三個肉糉兩個紅豆糉,並開開心心地把他們帶回家。晚上,媽媽把它們一起燒熟了,聞着滿屋子飄着糉子的香味,我覺得這個端午節過得好開啊!

糉葉飄香作文9

滿街的糉子飄香,那是端午的味道,就知道又一年的端午節快到了。祝福的短信、祝福的賀卡,載着朋友的濃濃深情像雪片一樣飛來。端午節 ——一個遠古的記憶,現代文明傳承着古老的文化,延續着傳統的習俗,今天的.端午節別有一番風景。

“萬水千山糉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輕絲捆着祝福意,糉葉包着朋友情。糯米纏綿紅棗香,雄黃醉人龍舟行”

“艾葉無香味,雄黃有醉意,逢節祝福,借酒傳情”。“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菖蒲掛在大門上,處處端陽處處祥”。讀着一篇篇傳情的短信,看着一張張精美的圖片,摘折着那一片片翠綠的糉葉,包裹着一顆顆香甜的糉子,聞着滿屋飄來的一縷縷糉香,真是喜不自禁快樂無比!

去年的隨筆《端午節感懷》還記憶猶新,今年的端午又飄然而至。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的我想起我的母親,每年在端午節這一天,母親早早的去市場買回菖蒲艾葉掛在大門上,在童年的時候給我們每個人做一個香包,一個鹹鴨蛋,吃莧菜喝雄黃酒,聽着父親講着那端午節的來歷,門上掛菖蒲艾葉的典故,爲何要喝雄黃酒吃莧菜、那時候雖然清貧,卻還是其樂融融 。

五月初五, 又是一年端午到,糉子飄香讓人笑。昨天 今天和明天,端午的糉子永遠飄香。

糉葉飄香作文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五月的空氣中夾着糉葉的清香,家家戶戶忙着採艾葉、包糉子。老人們會給小娃娃手腕繫上五色繩,肚皮上戴上五毒兜去災辟邪。

姥姥住在鄉下,每到端午節,姥姥就會包一大鍋糉子,每當看姥姥包糉子我就急着伸手幫忙,可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呀,細長的糉葉總是不肯聽我的話,看着姥姥有條不紊的進行着,一個個漂亮、棱角分明的糉子展現在我的面前,真是令人羨慕呀!

最煎熬的要數等待吃糉子,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滿滿的一大鍋,姥姥開始燒火,我一個勁兒的問姥姥什麼時候才能吃呀。姥姥一般是在端午節前一天的下午包糉子,糉子得在鍋裏燜一晚上,到端午節的早晨香噴噴的糉子就新鮮出爐了,我美得手舞足蹈,剝去糉子的`外衣,撒上白糖,夾一塊放進嘴裏,哇,綿軟香甜,真是人間第一美味,差點兒把筷子咬下來。糉子鍋裏煮的雞蛋味道更是特別,雞蛋在鍋裏浸泡了一晚上,糉葉的清香已經完全徹底的進入雞蛋的體內,咬上一口,香,真香!

據說過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過端午節真好,我喜歡!

糉葉飄香作文11

龍舟競渡,糉葉飄香,又到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掛艾葉菖蒲。

一大早,我和媽媽就一起去買艾葉菖蒲。菖蒲綠綠的葉子泛着白光,莖筆直筆直的,散發出那種奇特的香氣,但是卻很清新。菖蒲葉子的形狀極像寶劍,葉子狹長,葉邊扁平,像寶劍的劍鋒。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叫媽媽教我做。首先,把菖蒲一分爲二,在短的那頭裏,我輕輕地劃了一道口子,不緊不慢地把長的那部分輕輕地插進去,可是,我怎麼插也插不進,我仔細地看了看,原來是因爲道口不夠大,我又劃了一下,嘿,總算插了進去。我一口氣做了好幾把菖蒲寶劍,我拿着寶劍翩翩起舞,媽媽笑眯眯地說:“這是要掛在門口辟邪的……”

做好寶劍,我們又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奶奶先拿起一片糉葉,熟練地把糉葉慢慢地捲成漏斗形,抓了一把糯米放在綠油油的的糉葉裏,然後用拳頭輕輕地壓了幾下,再把糉葉頂部蓋上,把它用繩子紮起來,一眨眼的.功夫就包了一隻有棱有角的糉子,我的手癢癢的,也拿起一片糉葉,可是我怎麼包也包不好,過了好一會兒,我終於包了一個怪模怪樣的糉子,我興奮不已。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糉葉飄香作文12

端午節吃糉子,應該是爲了紀念愛國使人屈原。具體原因,不太清楚。入鄉隨俗吧,既然大家都吃,咱也吃吧!

小時候,別說是吃糉子,連糉子也沒有見過,但不吃糉子不代表我們那裏不過端午節。那時,不管是什麼節,只要是節就高興,因爲逢過節理論上應該是能改善一下生活的!

說一下我們那裏的端午節的過法:首先是艾葉,這個決不能少的,因爲它有兩個作用,一是插在大門前的牆上,據說是爲了避邪。二是用來包住雞蛋鴨蛋放在鍋裏煮。煮熟後雞蛋皮上會留下艾葉青顏色,爲什麼這樣做,到現在也不知道。其次是就是煮大蒜,煮鴨蛋、雞蛋。這在當時也算是比較豐盛的早餐!這些都是早上做的,中午好象就沒有什麼要做的.了!

可能是生活的忙碌讓我們忘記了這些節日的意義與緣由,只是恍然間才知道又到端午節了,接着就是那就買些糉子吃吧,就這樣簡單!畢竟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有些傳統的東西留着未必不好!

糉葉飄香作文13

端午節要到了,奶奶說今年要讓我體驗一下自己包糉子的過程,嚐嚐自己包的糉子的味道,這激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奶奶從市場買回了新鮮碧綠的蘆葦葉和清香上好的糯米,擇淨清洗,分別泡於盆中。約莫等了一天時間,奶奶開始教我包糉子了。

奶奶取出蘆葦葉清洗、抹平、折成漏斗狀,放糯米、壓實、層層裹緊,最後用一條細細的麻繩捆緊,結實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圍着奶奶,笨手笨腳的學習,一會兒將黑乎乎的小手伸進糯米盆裏攪水,一會兒用蘆葦葉折只小船,把葉子撕得七零八落。奶奶笑着慈愛地拍拍我的.手說:“別淘,去拿些紅棗來,再包幾個你愛吃的紅棗糉子。”

糉子出鍋了,啊,清香四溢。奶奶剝好一個棗糉放進小碗裏,撒一撮白糖,然後笑眯眯地看我開心地吃,奶奶問我:“糉子啥味道啊?”,我頑皮地答道:“幸福的味道!”

糉葉飄香作文14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做什麼呢?當然是包糉子,吃糉子!

每年端午節,媽媽總要給我包糉子。糉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你知道它包含幾個頂角,幾條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嗎?做糉子時,要先找來一片箬葉,在裏面放糯米和餡料,再包起來,哎,包糉子可不是隨便包的,要包好一個糉子,還要學會一個滑稽的技巧哦!就可以入鍋了。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箬葉,餡料在雪白的糯米糰裏閃閃發光,很是好看。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拯救國家的政治主張,可國王不予理睬。幾年後,國土淪喪,屈原滿懷憂憤,最終投河自盡。人們懷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每年端午節,大家把糉子投入江中,給屈原做祭品。一開始,只是只拿米團扔進去,可是人們怕米團會被魚吃掉,然後就拿紙包起來,但紙佔到水又會變薄,後來,某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不如用荷葉抱起來,荷葉不怕水,又厚,不怕被魚吃掉,接着,這種方法很多人都知道了,流傳至今。

老人們說,吃糉子時,可要學習屈原的崇高品格和愛國精神。

糉葉飄香作文15

“劃呀!劃呀!快加吧勁!加油!”我從睡夢中驚醒,看了看日曆,呀!今兒可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一想到又香又甜的糉子,我就直流口水;一想到漂亮的香包和花花線,我就樂得想飛起來。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所形成的習俗,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相傳,春秋時期的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侵略,於五月五日,絕筆寫下了《懷沙》之後,投汨羅江而死,用生命表達了他的'愛國之情。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他們把包好的糉子投到江中,想着讓魚龍蟹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從此,人們就把五月五日作爲端午節流傳下來。人們以龍舟競渡、吃糉子、戴花線香包、喝雄黃酒的習俗,來紀念屈原。

今天又是端午節。中午,我和家人一起做糉子。我們將事先泡好的糯米、糉葉撈出,然後把糉葉折成漏斗狀,再把糯米、大棗、花生米一起放入糉葉裏,把糉葉包好,纏上細線,放到鍋裏一煮就好了。吃着自己做的香噴噴的糉子,心裏充滿了勞動的快樂。

我突然想起,這糉子的清香,不正是屈原愛國主義精神所散發出的芬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