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重陽節的作文4篇

作文 閱讀(8.8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重陽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重陽節的作文4篇

重陽節的作文1

九九重陽節,敬老愛老情。每年農曆九月九的重陽佳節,既是人們賞菊、登高的傳統節日,更是尊老敬老的節日。做爲一名國小生,我當然要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爲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星期六晚上,我來到奶奶家想爲奶奶獻孝心。正巧,奶奶準備打水洗腳呢。於是,我連忙走過去,親熱地對奶奶說:“奶奶,讓我來給您洗腳吧!”奶奶被我這突如其來的話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她笑着說:“今天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我連忙解釋說:“您每天這麼辛苦,孫女幫您洗洗腳,也是天經地義的嘛!”經我再三請求,奶奶終於答應了。

於是,我先從客廳端來一把椅子,讓奶奶坐下,然後又跑到衛生間拿了一個洗腳盆,倒上水。當然,我也沒忘了試試盆裏的水溫。確定是溫水之後,我把盆端到奶奶身前放下。

一切準備就緒了,我開始幫奶奶脫鞋襪。剛把襪子脫掉,我就驚訝地發現奶奶的腳是那樣蒼老,腳上的皺紋多得像用抽水機抽過似的,一個個老繭好像一個個腫起來的包,看着讓人心疼。我定了定神,先讓奶奶把腳放在熱水裏泡一會兒,然後用手給奶奶搓起腳來。摸着奶奶長滿老繭的腳,我不禁思緒萬千:奶奶作爲一個家庭婦女,幹了一輩子的髒活累活,洗衣,買菜,打掃房間,這一切都歸功於這雙蒼老的腳:她的雙腳不知走了多少路,但她從不叫苦,從不喊累。而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摸到了奶奶長滿老繭的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奶奶的辛苦。想到這裏,我有點兒抑制不住自己,爲了掩飾要流出來的.眼淚,我邊搓邊問奶奶:“我小時候,您給我洗過腳嗎?”“洗過啊,你小時侯洗腳可不聽話了,小腳丫一放進水裏就撲騰,常常會濺我一身水。這時我會假裝生氣,朝你的小腳板上拍一下,你就會‘呵呵’笑個不停。”奶奶興奮地說着我小時候的事,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中。直到腳洗完了,我幫奶奶擦乾時,她纔回過神來,問我:“咦,你怎麼突然想起給我洗腳?”我故作神祕地回答:“這個嘛,保密!”

看着奶奶乾淨的雙腳和興奮不已的神情,我的心裏感到陣陣內疚:如果老師不佈置這樣一項作業,我會想起給奶奶洗腳嗎?不過,亡羊補牢,爲時未晚,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從今以後,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老人們獻上一份孝心。

重陽節的作文2

我的鄉愁,就是童年的快樂。一個澧水邊的小村莊,有着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勝利。在這裏,我們捉河蟹用鞋子裝。在這裏,我們騎在牛身上放牛。在這裏,我們摔四角能裝滿一書包。在這裏,我們分波打架從村西打到村東。在這裏,我們玩過家家用樹葉當碗用草當菜。在這裏,整個村子就是我們的兒童樂園,花草樹木就是我們的遊樂設施。

我的鄉愁,就是我的中學。一個小鎮上的學校,有着一個動聽的'名字叫洞庭。在這裏,我們知道牛頓定律是因爲一個蘋果掉下來了。在這裏,我們不懂愛情卻天天談論誰和誰又好上了。在這裏,我們的髮型都是一個樣子左邊頭髮要遮住眼睛的“三七開”。在這裏,我們住在學校睡在溼冷的被子裏一樣能談笑風聲。在這裏,學校比家呆的時間長,家裏的伙食比學校要好的多。

我的鄉愁,就是我的高中,一個小城裏的學校,有着一個令人羨慕的名字叫一中。在這裏,我們最美的時光是打籃球,那時的喬丹是我們心中的神。在這裏,我們課桌上的資料能把身體淹沒,那時的我們揹負着全家人的希望。在這裏,我們下了晚自習騎着自行車飛奔在無人的街上,也許是要釋放青春的活力與激情。在這裏,我們看到喜歡的姑娘睡不着吃不香,着了迷還不敢把手牽。在這裏,有的同學還在教室挑燈夜戰,有的同學卻在網吧酣暢淋漓。

我的鄉愁,就是我的父母。日漸蒼老的臉龐和早已泛白的頭髮,證實着時間去了哪兒。每次離開家門的哪一刻,都不敢回頭和他們揮揮手,害怕我溼潤的眼眶會被淚水侵佔,不捨的眼光會觸動我靈魂深處的軟肋。子欲養而親不待,纔是人世間最大的悲哀。詩人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我說鄉愁是一個小小的風箏,我飄在這頭,母親牽着那頭。

願天下父母幸福健康,重陽節快樂!

重陽節的作文3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就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裏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爲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爲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爲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爲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爲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着仙鶴趕回家去.

重陽節的作文4

“唉——”老人望了望窗外,搖搖頭,嘆了口氣。窗外,一片樹葉依依不捨地脫離了樹媽媽的懷抱,投進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成爲一朵小小的浪花。秋,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老人的心也如這秋天,充滿了孤獨

夕陽西下,天邊的火燒雲分外耀眼。老人有些坐不住了,心裏漾起了一絲漣漪。今天是重陽節呀,他們答應我早點回來的呀!會不會路上出事了?剛一冒出這個念頭,老人就打斷了自己的思緒。

窗外,一隻烏鴉飛過,在葉間找着蟲子,找到了,卻不急着吃,而是叼着蟲子飛上了樹,它是在孝敬父母呢。老人會心一笑,烏鴉的孝心難能可貴呀!老人緊盯着窗外小烏鴉的一舉一動,心裏卻希望那隻烏鴉就是自己的孩兒。

良久,老人摸了摸桌上的飯菜,“涼了”語氣中透着無奈與掩飾不住的孤單。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啓明星閃爍着微弱的光芒,“重陽節,重陽節……”老人唸叨着,思緒卻飛回了以前:

“來,孩子們,吃飯囉!”以爲人父的他快樂地吆喝着。一個大男孩牽着小女孩的手蹦上飯桌,撒嬌着要母親給他們夾菜,母親笑着答應了,一家人其樂融融。

如今,老伴去了。“唉——”老人又一次地嘆息。

“叮鈴鈴”電話歡快地唱起歌。老人顫抖地拿起話筒,那頭傳來兒子洪亮的聲音。

“爸爸,今天晚上要在公司加班,脫不開身,不能回家過重陽了,您老要保重啊!”老人應了一聲,便放下話筒,偷偷試去了眼角的'淚花。

還有女兒呢,老人在心裏安慰道。

緊接着,便是死一般地沉寂。

“叮鈴鈴”電話鈴打破了這般沉寂,老人哆哆嗦嗦地拿起話筒。

“喂——”

女兒,是女兒的聲音,老人的眼睛在黑暗中閃着興奮的光芒,隨即又消逝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是溫暖的。

“爸爸——”

老人的心快跳出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