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父親的根作文

作文 閱讀(3.16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父親的根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父親的根作文

父親的根作文1

老榆樹很老了,它的年齡比我還大,它的身軀幹瘦,然而面對狂風暴雨的肆虐,它不肯低頭。因爲它心中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等待。

家門口有棵榆樹,榆樹下有位老人,多少年,多少日,多少次,他都安心地在那裏靜靜等待。他就是爺爺。

上一年級後,爺爺再也沒有像學前班那樣接送過我,取而代之的是在榆樹下的等待。每天上學時爺爺總一遍又一遍地叮囑我放學後早點回家,不要貪玩。進了村子,遠遠地就能看到那棵榆樹和榆樹下帶着焦急眼神的爺爺。爺爺一手環抱着樹幹,一手放在額前阻擋太陽光的照射,直到我喊他時,爺爺才放下手,邊迴應我邊向我揮手。一次,學校放假,我們提前放學。走到村口,我就看到了爺爺。“今天怎麼回來的早?”爺爺問我,我把放假的事告訴了爺爺,我說:“爺爺,你今天怎麼這麼早就等我了?難道你知道今天放假?”爺爺聽後笑了:“我哪知道今天放假,我每天都這麼早等你呀!早點看到你,我的心早踏實。”那時,我才明白爺爺的等待不是一種完任務,哄我開心式的等待,而是一種責任,一種神聖的使命。

青春是一夜長大的故事,而蒼老是猝不及防的瞬間。我踏進了國中的校門,榆樹老了,爺爺也老了,而爺爺的等待卻一如既往。國中,要跨過學習的壓力和青春的磨鍊兩道門檻,我不知道我能否挺得住。一次考試後,失敗的病毒感染了我。班主任嚴厲地批評了我,那天我很晚回家。當我無精打采地走進村莊時,那棵樹下有個光源,那光很弱又很強,射痛了我的眼甚至我的心。那是爺爺拿着手電筒在等我。奔到爺爺身邊,輕輕叫了聲“爺爺”。爺爺先用手電筒從頭照到腳,然後把我帶進了屋,微弱的燈光下,爺爺的臉是紫紅的,眼神是黯淡的,衣服是單薄的。短暫的幾分沉默後,我問:“爺爺,你天天等我,不煩嗎?”爺爺面無表情:“煩,看到人這個樣子當然煩。”我認真想過:“爺爺能爲我堅持,而我爲什麼不能爲爺爺爲自己堅持呢?”於是我選擇了奮鬥,找回了自信。

是雄鷹就該永遠盤旋在藍天,現在,我讀高中,離開了爺爺。然而每當長假來臨的時候爺爺還是像往常一樣站在老榆樹下等我,直到看到我,向我揮手……

老榆樹下的等待讓我學會了自立自強,引我走向黎明。

父親的根作文2

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更是漸漸擺脫了落後的局面,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方針,隨着手機,電腦的漸漸普及,我們的文化也在遭受着現代化科技與西方文化的雙重衝擊,古老的中國文化正在逝去,就想漫畫中所表現的一樣,“有魚吃就不捉老鼠”,我們正在逐漸失去民族的根。

在這個流行爲王的天下,青年們無不以傳唱酷歌爲榮,以跳幾段街舞爲時尚,以京劇爲代表的戲劇是我們的國粹,可究竟幾個年輕人能說出一段完整的唱詞?有誰理會戲劇中的一招一式,是老一輩藝術家們的結晶,是辛勤的血汗?中國古老且迷人的文化甚至令許多外國朋友着迷,他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學習中國戲劇,那份對藝術的熱愛令人歎服面對此情此景,我們不禁要問:“那什麼拯救你?我的京劇。”

猶記得孩童時收到信時的喜悅,猶記得拆開信封的那一刻的渴望與急切,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漸漸拋開這種通訊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短信,電子郵件,這種方式是方便快捷了不少,僅需幾秒鐘就可以傳遞,接受信息,可是程式化的內容,充滿商業的氣息問候,總是讓我們覺得少了些什麼——也許是借鴻雁傳遞書信的詩意,也許是用文字交換心情的真摯,也許是農耕社會的悠閒和和平……

還有那銘刻於心的叫賣聲,一聲聲“冰糖葫蘆”已成爲陳年往事,隨之消失的還有北京胡同,隨着這些四合院的消失,鄰居的問候也隨之消失,住在高樓裏的人們,物理上的空間進了,心靈上的距離卻遠了,失去了中國人的本質——熱情。

中國的千年文化是那樣的博大而又精深,它的根應該深植於每個炎黃子孫的靈魂深處,同黃皮膚,黑眼睛一樣成爲中華民族獨有的胎記,我們在物質的公路上高速前行的同時,又怎能把精神的燃料不斷拋棄?長此以往,我們只能走偏,走遠,最終迷失自己。

歲月不居,日新月異,請不要忘記古老的中國文化,他是一種象徵,一種營養,一種精神,一種品質。別讓京劇,別讓叫賣聲,別讓衚衕,同我們的記憶一起封存。

父親的根作文3

父親種了大半輩子的田,他常說:“即使生活好了,我依舊會奔忙於田間,因爲那是我的根。”也許這就是“寧忘一世業績,不忘生存之根本”。

夏天剛走,秋天就悄悄點綴了山村的萬物。

清秋,麥子紅了,瓜果熟了,巖坎上的野菊花搖盪着粉黃的朵兒,遠遠地,聞到了她的清香。最按捺不住激動的是滿地沉甸甸的穀穗兒,在和風的拂動下,身姿搖曳,泛起層層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齊刷刷地低下頭,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樣。

這時候,父親最忙,一天幾次往田裏跑,晨曦裏看幾回,夕陽下,又看幾回,他彎着腰走上田埂,而後折一麥穗兒,而後一粒粒地數着:“一、二、三一抹斜陽灑在他的臉上,那眼神,就像撫摸着自己剛落地的孩子一樣的陶醉。

終於等到了開鐮的日子。

黃澄澄的田疇上,“嚓,嚓,嚓”的割麥聲由遠及近,彷彿頻頻傳送來自泥土的回報。父親艱難地彎下腰挑起剛割下的第一擔麥子,伴着夕陽的餘輝從田埂上走來&

一擔擔帶土香味的麥子,伴着父親“吱呀”晃動的扁擔,漸漸鋪在了老屋前的大場裏,經過陽光的曬煉,充滿着父親愛的味道。

我知道此刻父親心裏的感受。他收穫的不只是耕雲播雨後的回報,還有對來年田野的一份期許,最重要的是他對田的熱愛,對根的依戀。

“你看這多好的麥子呀!”父親總這樣和母親說。那滿懷着喜悅的目光,那嘴角上揚起的微笑,總會引得我們注目,因爲父親的喜悅感染着我,父親對根的愛激勵着我,讓我在此刻對父親有了比愛更深的敬意。

一陣清風掠過,驅散了周身的燥熱。

我呆呆地站在離家的小路邊,望着面前的這片土地,半響無語,唯有深思,父親的根就是他的子女們,父親對田的熱愛,也就是對我們的熱愛。

擡眼望望眼前那片青了黃,黃了青的梯田,又想起雙鬢髮白的父親,一種感覺倏然升起:大山裏的父親,並沒有過傳奇,但緣於一份對土地的執着,一份對根的熱愛,讓他將精彩和傳奇演繹。

父親是個農民,田是他的根,我們是他的牽絆,他的一生都系在根上,從不放棄。

父親的根作文4

這個年月,淡忘了的記憶,在心的最底層,一味的留戀,摸不掉的傷感在這個季節漫延,站在夢想的邊緣,卻沒有勇氣尋找有它的地方,在高中的最後一程奔跑中,迎面的風讓我睜不開眼,這是一個黑色的年月,一次一次的失敗,讓我在夢的底谷徘徊,才發現,自己竟是如此脆弱,傷感、傷感

我竟不敢相信自己“混”到了這一步,殘酷的現實擊碎了我原本美好的幻想。“高三”,一個冷酷的代名詞,像一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每天緊緊跟着老師的腳步,偶爾的貪玩,卻被甩了一大截的距離,同時也摔痛了沉睡的心。這個年月,真的好無奈,被夢想拒在門外,那種痛,像某種利刃,一點一點地割我的心。不知什麼時候變得最怕最怕考試,有種世界末日的感覺,怕考試拉開我和其他同學的距離,這種虛僞的心態讓我變成了“逃兵”,真的好恨自己,竟這麼無能。

從一開始,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可當看到少得可憐的成績單時,眼流不爭氣地流了出來。我仰起頭,讓眼淚倒回去,卻流進了髮梢,流進了我的'心,很疼。像這樣子,我真的不敢確定,明年的大學聯考,我到底有沒有勇氣站在考場上,我無數次地告訴自己,堅持,一定要堅持,不管結果怎樣,要把過程走好,可做起來竟是那麼的難,忽然覺得自己很沒用,連最起碼的學習都學不好。在這個迷茫的年月我,該怎麼辦?

語文老師談過:態度決定一切。心態不好,永遠是失敗者。我清楚地知道,考驗纔剛剛開始,我不能消沉,不能退縮。這個年月,可以輸掉夢想,但不能輸掉自信。有太多太多關心我的人看着,我也沒有權力退縮。所以,我一定要爬起來。就算站不穩,也要堅強地面對,我不甘心就這樣倒下,這是一個屬於我的拼搏年月,爲了夢想,爲了追求,我不會輕易認輸,擦乾眼淚,重新面對。讓記憶在這一刻停留,讓動力在這一刻爆發。

雲捲雲舒,詮釋着生命的過往,花謝花開,徜洋青春的夢想,我們守着這個年月帶來的酸、甜、苦、辣,品嚐着青春最沉重的記憶,我會努力,就算失敗了,我也無怨無悔,至少這個年月,我拼搏過,努力過。

這個年月,憂傷?無奈?這個年月,我會一直笑下去。

父親的根作文5

父親種了大半輩子的田,即使生活好了,他依舊奔忙於田間,因爲那是他的根,寧忘一世業績,不忘生存之根本。

夏天剛走,秋天就悄悄點燃了山村萬物。

高粱紅了,瓜果熟了,巖坎上的野山菊搖盪着粉黃的花朵,遠遠地就聞到了她的清香。

最按捺不住激動的是滿壠沉甸甸的稻穗兒,在和風拂動下,身姿搖曳,泛起層層金色的波浪。忽然,又齊刷刷地低下頭,宛若待嫁的村姑,一副羞答答的可人樣。

這時候,父親最忙,一天幾次往田邊跑,晨曦裏看幾回,夕陽下,又看幾回。他走上田埂,彎腰捋一束稻穗兒,攤開手掌吹吹,而後一粒粒地數着,“一、二、三……”一抹陽光灑在他臉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呱呱落地一樣陶醉,家裏不少那點糧,但是父親依舊那麼賣力。

終於到了開鐮的日子了。

黃澄澄的田疇上,“嚓,嚓,嚓,嚓……”的割谷聲由遠及近,彷彿頻頻傳送泥土的回報。父親彎腰挑起剛打下的第一擔稻穀,伴着夕陽的餘暉從田埂上走來……

一擔擔帶着泥土香味的穀子,伴着父親吱呀晃動的扁擔,漸漸堆滿了老屋前的曬穀坪。

我知道,此刻父親心裏,他收穫的不只是耘雲播雨的回報,還有來年的充實與祥和,最重要的還是他對根的依戀,對田的熱愛。

“你看坪裏大堆小堆的谷,這就叫堆金積玉!”父親讀過私塾,常搬出舊書上類似的例子教育我。

我笑笑,不以爲然。他臉霎時一沉,“你呀,懵懵懂懂,只抱怨種田沒有出息,可知田乃生存的根本,是一世爲人的見證,寧忘一世業績,不忘生存之根本!”瞟了我一眼,又說:“其實,你想想嘍,泥巴一尺深,翻過來有黃金呢!”

一陣清風掠過,驅散了周身的燥熱。我呆呆地站立,半晌無語。擡眼望望那片青了黃,黃了又青的梯田,一種感覺倏地升起:“父親一生沒有傳奇,但精彩都長在地裏。”

父親是個農民,田是他的根,一生都長在根上,不曾離開。

父親的根作文6

悠悠五千年,短短數十載,說人生長,也不過是幾十個春秋;說人生短,分分秒秒,日日夜夜清晰可見。從我們有意識那時起,我們最不能忽略的是家。

我常常在思考“家”究竟是什麼?有人說:“家是向爸爸媽媽索取溫暖的地方;家是盛滿溫馨和感動等待品味的酒杯;家是風雨中的一間小屋,家是大雪天裏的一杯熱酒。”家,只是一個字,卻是在經歷了紛紛擾擾的世間情,世間事,世間人糾纏喧囂之後,一個最溫暖的去處。

家是人們最牽掛的地方,家是心的歸宿。自古以來,許多鄉外遊子提及自己的家時,頓時熱淚盈眶。詩聖杜甫對家的牽掛盡表露在詩行“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中。家是魂牽夢繞的愛巢,家外的遊子們快快回家吧,再去感受一回家的溫暖,索取家給你的關愛,家給你的安心要用心去體會。

家,很簡單,內容卻很豐富。家裏的一本書,一封信,一張照片,都可以引出一段屬於你們家的故事,流傳天南與地北;一把茶壺,一頂帽子,一把椅子,都儲存着家的文化傳統和信息,綿延一代又一代。孤獨時,家是黑夜裏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綠洲。雖然可望而不可即,卻帶給我無限的遐想與慰藉。失足時,家是諒解的甘露,是寬容的懷抱。爲了母親的微笑,爲了父親的期盼,浪子毅然回頭,方知猶未爲晚。

有一個家,生活纔會更有門鎖。在別人提及家時,你會悠心地感到一種欣慰,一種安全感。家是一生的牽掛,用一生去感知,一生去享用它。有了一個家,就會明白幸福的含義:有了一個家,工作事業會更成功!當我開心的時候,當我煩惱的時候,當我不如意的時候,只有家是溫馨的!有了家的呵護,讓我感受到溫暖,感受到愛的力量,情感的重要……

家是一本念不完的書,是人類最本質的一種情感!請愛你的家,朋友,願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