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北京的衚衕作文(8篇)

作文 閱讀(2.42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京的衚衕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的衚衕作文(8篇)

北京的衚衕作文1

這裏曾是我的家。我、爸爸、爺爺,我們一家都曾與它發生過或難忘、或溫馨的故事。

小時候我就覺得,家在的衚衕可以通向任何地方。無論是大路還是小商店,這條衚衕彷彿擁有魔法一樣,可以通向世界的各個角落。

這個衚衕叫做五道彎衚衕,正如它既形象又生動的名字,它真的有五個拐角,最終通向大路。而我家就在第一拐的盡頭,是個小小的四合院。

轉過拐角,是一條十五米左右的小道。兩側的房頂上都鋪着搖搖欲墜的瓦片,腳下是“此起彼伏”的磚頭路。第二拐開頭有兩個圓形的石墩子,半鑲在牆壁裏。一個躺着,一個立着。猶記得小時候,還沒有石墩子高的我,嚷嚷着讓媽媽把我抱上“瞭望臺”,裝模做樣的四處查看,再從高處跳下。那是小孩子的樂趣。如今我已經長大,再經過那裏時,只會聽爸爸說起那石墩原來是某某家用來磨面的,然後仔細努力去辨認那石墩上已然模糊不清的花紋。

第三拐很短,不過五六米的樣子。但在那本就不寬敞的過道中間,直挺挺的長着一顆菩提樹。夏天時我經常從小商店買一根冰棍,跑到那棵有着寬密枝葉的樹下去吃。但這棵樹也爲人們帶來了一些小麻煩。爸爸有一次在經過這裏是跟我說過,在他小時候,他和同學經常騎車經過這條衚衕。有一次騎車,他在拐彎時沒想起來這裏還有一棵樹,就那麼直挺挺的衝了過來,竟然生生從樹和牆壁之間的縫隙中穿了過來。事後回想也是一身的冷汗。

我是比較害怕單獨一個人走第四、五拐的。因爲第四和第五拐的拐角處各住着一戶人家,還養狗,經常敞開大門讓狗自由出入。

以前五道彎衚衕前連史家坑衚衕,後連錄科衚衕,但現在,前後衚衕都不見了,只剩下一個五道彎。可能再過不久,它也會消失的無影無蹤。不單單是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同樣是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的不僅僅是一個衚衕,還有它的名字,它曾經擁有的記憶,以及潛藏在衚衕深處的北京文化。這個衚衕從我爺爺的時代起就一直存在,可能我爺爺的爸爸,爺爺的爺爺也來過這裏,這裏見證着時代的變遷。我們家的每一代也都曾在這裏嬉戲。

若是五道彎衚衕消失了,那將是我一生中的遺憾。兒時的時代不復返,要是烙印着記憶的五道彎不再存在,多少年後,我還能想起它嗎?

衚衕傳承記憶,傳播文化,傳遞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民俗。這就是我曾經的家,五道彎衚衕裏的故事。

北京的衚衕作文2

看慣了小家碧玉的蘇州園林,眼前兀地現出氣勢磅礴的宮殿城門;聽慣了溫婉如玉的吳儂軟語,一下子轉爲字正腔圓的氣貫長虹;吃慣了江南小鎮的家常菜,這次卻端上來一碟熱氣騰騰的餃子。如此大的轉變,如飛流直下三千尺般的跌宕起伏,讓我有些適應不過來,但我知道自己的的確確地站在了皇城腳下。

一直想去領略紫禁城給人的震撼,走走孟姜女曾經哭倒過的長城,遊覽處於北方的南方園林——頤和園,逛一逛八大胡同,嘗一嘗冰糖葫蘆,走一走長安街,看一看天安門,駐足在宋慶齡的故居前,停留在郭沫若的宅邸中,感受我們的首都,觸摸它的文化脈搏。

來到北京的第一印象就是路寬。四通八達的,不似蘇州巷子的九曲迴腸,也不像上海高架的縱橫交錯,它是直的、通的、暢的,看了就讓人心裏舒適。北京的人也像北京的路,心胸也是寬的,不論走到哪邊,只要你稍稍皺皺眉頭,就會有北京人熱情地指引你,讓你絲毫沒有在異鄉的感覺。去的那天是大年八年級,我們來到親戚家,年味兒還是那麼足,桌上擺着瓜果糖仁,茶水總是溫的,暖氣使家裏暖和得甚至忘了外面是零下的嚴冬。聽他們講昨兒個守歲,大家都等着凌晨的梆子聲,然後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煮餃子、放鞭炮,慶祝着“炮竹聲中一歲除”。

和親戚一起走在北京的衚衕裏,沒有目的地,只是沐浴着衚衕裏的陽光,聽着老北京的吆喝聲。不遠處傳來花甲老人清脆而又響亮的京劇聲。漸漸地,人聲消匿了。這兒也許是住宅區吧,不似前面一段店鋪林立的熱鬧,安安靜靜的。我走着,看着,擁擁擠擠的青瓦白房,老式的四合院,院中有一兩棵古槐,靠近門口停着一輛破敗不堪卻未曾丟棄的自行車。我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了北京最真實、最古樸的一面,我想,也是有北京人不願去承受京城王氣的,於是,他們便躲在衚衕裏,品品茶、翻翻報紙、聽聽收音機裏的戲曲,偶爾哼上一兩句,如此平淡過一生。

北京的路,北京的人,我們一踏入北京就能領略到他的寬闊與豪爽;而北京的衚衕,卻是北京的另一面,需要你去細細品味。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北京巍峨的紫禁城、北京不平凡的歷史,卻忽略了北京性格的另一面,它是安詳的,也是寧靜的。當你驚歎於鳥巢、水立方的現代化新北京時,別忘了,在巷子裏,在衚衕中,還藏着個老北京,在那兒靜靜地看着北京的變化呢。

老北京的衚衕,衚衕裏的老北京。

北京的衚衕作文3

我慢慢地走進了大江衚衕,衚衕的東側是一座座民國味兒的的建築,建築旁邊的圍牆用青磚砌成,中間有着鏤空圖案,有的是半圓形,有的是三角形,清晨的陽光從空隙中穿過,在地上畫出了一個個美麗的圖案。

再往前走深一點,慢慢就有了賣東西的人,賣冰棍的,買汽水的,甚至還有賣烤串的。商家們大喊大叫着自己的優惠折扣,一個比一個吵,就如過年了,放了最大號的鞭炮一樣。另一邊,大柳樹下,幾個大爺正在乘涼,隨着清風的起又落,落葉也隨風飄動,掛到了太陽底下,就額外明亮;掛到柳樹下,就如變色龍似的,變成了黑色。

行人們匆匆忙忙地趕過去,又趕回來,順道看到啥就買點啥。商家看了看自己的掙的錢,微微一笑,騎着電動車、自行車,一排排地歸家了。

中午的衚衕,奇熱無比。

太陽悄悄升起,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中火熱地照耀着。孩子們見不讓踢球的人都走了,喜出望外,於是拿起了花邊的足球,叫上小夥伴們一起踢球。天實在熱的不行,就如火爐中的煤炭一般燃燒着,孩子們買了根冰棍,一邊流着汗踢着球,一邊又舔着冰棍享受口中清涼。冰火兩重天,誰吃誰成仙。這就是王牌冰棍綠舌頭,你,值得擁有!

夜幕降臨,籠罩着大街小巷。皎潔的明月與淺黑的夜色形成了對比。衚衕裏已經空無一人,只有幾隻在月光下夜行的流浪貓,它們一會竄到琉璃瓦上,一會又跳了下來。衚衕裏十分安靜,就連人的呼吸聲心跳聲也能聽到。

遠處是燈火通明的高樓大廈,另一邊則是熱鬧的夜市小攤,冰糖葫蘆、糖人兒、烤串……各種好吃的應有盡有。

明月升得更高了,我彷彿能看見月中的嫦娥,又好像夢迴到大唐長安。

衚衕裏的黑夜,異常清靜。

如果我是城市設計師,我絕不會將衚衕拋棄,一是爲了保存文化,二也是爲了老百姓的需要。衚衕不像繁華的大商場那麼高高在上、不接地氣。在這樣一個忙忙碌碌的時代,衚衕讓人們的腳步慢了下來,也讓人們的心靜了下來。在衚衕裏,人們的生活更加自由舒適。在遙遠的未來,衚衕會消失嗎?誰也不知道,希望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北京的衚衕作文4

“大衚衕三千六,小衚衕如牛毛”,這句話真說出了咱北京的一大特點。我家就住在城東的一個名叫東營房的小衚衕裏。當然,這條衚衕只能算九牛之一毛了。

咱北京胡同的名字也叫絕。什麼耳朵眼衚衕,小半截衚衕,筆管衚衕,九道彎衚衕……多麼形象!用不着身臨其境,就能知道這些衚衕的樣子。火藥局,白紙坊,弓匠營……說的是老輩子這地方幹哪一行的多,像我所住的東營房,當年一定是駐紮軍隊的地方,我們可以從好多衚衕的名字裏知道一些北京的歷史知識。

我愛這些衚衕言它們雖不寬敞,但車輛不多,來來往往的人都看着眼熟,再加上衚衕口“站崗”的那些戴紅箍兒的老奶奶們,給人一種強烈的安全感。在衚衕裏生活,用不着擔心重大交通事故,失竊的可能也很少。你想,衚衕裏要是進來一個生人,誰不去多打量幾眼、問個明白呢?街坊勝過最牢固的防盜門。我愛這些衚衕。它們是我們的樂園。放學後,擺上兩個書包當“大門”,就可以舉行一場男孩間的小足球比賽。女孩子用石塊畫幾個方格,就可以“跳間”,畫一條橫線,就可以夾包。不管是跳繩還是踢毽,都佔不了太大的空間。只要完成了當天的作業,就可以興高采烈地玩到天黑,家長從來不會千步。我愛這些衚衕。同學間有什麼事,交流起來特別方便。這道題不會做了,上隔壁同學家去問問,用不着讓人家從“貓眼兒”裏把你看個夠,換上施鞋才放你進去。今天他病了,我就能及時把假條帶到學校,用不着麻煩家長。同學們放學後聚在一起,在衚衕里老槐樹下天南地北地海聊一會兒,便覺得這一天過得有收穫,有意義。

我愛這些衚衕。衚衕裏頭故事多。電影電視裏好多吸引人的作品,背景都是北京的衚衕。什麼《城南舊事》、《四世同堂》、《夕照街》、《渴望》……離開了咱這衚衕,作家們就少了一半生活。我寫的作文,幾乎每次都沒離開衚衕,是衚衕給了我用不盡的生動的作文材料。

我在衚衕裏生、在衚衕里長大。我愛北京的衚衕。就算可後我搬進新建的樓房,我依戀衚衕的心也不會改變。

北京的衚衕作文5

我從小就生活在奶奶家的衚衕裏,雖說在衚衕裏發生的故事總是瑣碎的,但說起來總能使我的心中暖洋洋的。

小時候,在衚衕裏來來往往住着許多人,小孩兒拿着吃的亂跑,老奶奶聚集在一片蔭涼下聊天兒,幾家的爺爺和大爺則在一塊石桌上下棋……。每當奶奶把我從幼兒園接回家,路上總能聽見人們間永恆的對話,什麼“三嬸兒,接回來了!”“啊,吃了嗎?”,“正做着呢,您來嗎?” ……。幾位老奶奶看見我總是樂呵呵的,奶奶就會一一告訴我怎麼稱呼,我就大聲的喊出來,她們則更加高興,親切地應着“哎!”。現在想來,人與人之間可以這樣親如一家。

有一次,我在家裏過暑假,傍晚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誰知到了晚上下的更大了,伴隨着“啪”的一聲,奶奶根據多年的經驗推斷是掉閘了,急忙派遣爸爸去搶修。我急忙趴在窗臺上着,不一會卻看到手電筒的燈光中出現了另一個人的身影,他的雨衣顯然穿的有些倉促,身上已有幾處被雨水打溼了,但他只是專心致志地查看擺弄着電箱。後來,我看到他長吁了一口氣,麻利地從梯子上攀了下來,揮了揮手就向衚衕深處走去了。後來,奶奶告訴我他是前院的伯伯,現在想來,人與人之間可以這樣無私地相互幫助。

記得有一個週末,我騎着小自行車在僅容一輛轎車寬的衚衕裏飛快的馳騁,誰知一個石子長得突兀了些,我一不留神摔了個人仰馬翻,我向奶奶聊天爺爺下棋的地方哭喊,卻誰也沒有聽見。這時,身邊的門開了,二奶奶走了出來,她看到我的樣子,急忙趕過來,一邊撣着我身上的土一邊把我攙扶起來,她的手已經佈滿了皺紋,兩鬢已經發白,扶我已十分吃力,但她還依然奮力擡起了我身邊倒下的自行車,緩緩地把它立到牆邊,還不住地關切道:“摔哪了?疼不疼?”,邊說邊領着把我交給奶奶,隨後,她搖着手中的扇子踱着步子回家了。在奶奶的數落聲中,我看着她夕陽下蹣跚的背影,久久不能忘卻。現在想來,人與人之間可以這樣自然和諧地相處。

北京胡同裏的故事有很多,但都是真的、善的、美的。因爲居住在這裏的人都能親如一家、相互幫助、自然和諧地相處。在北京這個日新月異的城市,衚衕總是充滿着溫馨和幸福。

北京的衚衕作文6

老北京的衚衕傳承着歷史的文脈,而南鑼鼓巷是其中的一條老胡同。

人都說北京人不喜歡去著名旅遊景點,但是我卻對南鑼鼓巷情有獨鍾,童年的記憶把它從海底推到沙灘上。

也許是4,5歲時,媽媽一下子興致大發,說想帶我去南鑼鼓巷逛逛。那時的我,內心對一些事物都充滿好奇。年幼的我猝不及防地與它相遇了。古老而呈灰黑色的四合院,幽靜的街道,時有時無的樹蔭...... 這一切寧靜的事物,讓本來就喜歡安靜的我,一下子對它的好感值倍增。這時的南鑼鼓巷雖然安靜,但他卻也是豐盈的,是充滿了古樸和人文化底蘊的。那顆尋找了許久安靜的心與南鑼鼓巷相遇了。那裏,飽含了着濃濃的老胡同中的那份自然和寧靜。

如今,我也時常去南鑼鼓巷。而每次去的時候,卻再也找不到原來的感覺。我知道,在如今這個經濟繁華的北京,那種景象再也不可能出現了。

一個或者幾個人的南鑼鼓巷之旅,我一直期盼着,期待着在這數以萬計地嘗試中,我能在一瞬間中體會到那份寧靜,哪怕只有一瞬間。

在五一假期時,我一個人到南鑼鼓巷去,它還是原來的那個它,古老的四合院,時有時無的樹蔭,可那幽靜的街道卻被人山人海的各地而來的遊客取而代之。而那些原來沒有的現代化商店也不斷涌出——創意服飾,花式咖啡,甜品,奶茶,酸奶等等,應有盡有,無所不有。而原來那些老北京的食物已不剩幾家了。這些商業化銷售物品的商店,把南鑼鼓巷的古樸給掩藏起來了,我默默走入人海中,感受到的並不是熱鬧,而是從心底由內而外的落寞。其實,我才發現,有時候熱鬧只是表面上的,而心中的寂寞人再多也改變不了。這個南鑼鼓巷雖然熱鬧,但遠不是我找尋的那個。

寒假時,與同學結伴而行,南鑼鼓巷也因爲寒冷而人煙稀少,有了一些安靜的氣息。而各種小店放出的音樂,在我看來根本就是商業化的,純粹爲了招攬顧客,絲毫沒有當年的'感覺。我的心卻還惦記着童年的那條寧靜的街,它安靜,也只能僅僅算是安靜。

現而今,北京的發展迅速,而它的那種古老的味道卻一天一天地淪陷。我赤腳也追趕不上它發展的腳步,前方是高樓林立,回頭,渺無人煙。

但是,我怎麼追也指不上北京發展的腳步,那次我與北京老胡同的相遇卻永遠在我心中無法忘卻。它表面上已經停止了,但是事實上還在繼續!

北京的衚衕作文7

老北京城裏的老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大衚衕三千六,小的多如牛毛。”這話其實並不誇張。在衚衕最繁盛的上世紀80年代,北京的街巷衚衕有六千零二十九條,即使到了今天,經過城市重新規劃與改建,也還有四千多條。這些衚衕互相連通,組成了北京老城一道獨特的風景。

聽到這裏,有人不禁要說了,衚衕怎麼能算是北京獨有的呢?這種建築南方哪裏沒有?是啊,上海也有“里弄”,但那一條條寬闊的小道,有如用尺子在紙上畫出的線,過於工整而齊整;蘇州也有著名的“小巷”,但那白牆灰瓦顯得太文靜溫和,淡雅中少了些許帶着市井味道的生活氣息。如果說這些錯綜複雜的衚衕是一張大網,這生活的味道就好比蛛網上的粘液,細細地看去,網上串着掛着的全是老北京的記憶,那些記憶有時真能貫穿人的一生……

童年的衚衕無疑是最歡樂的。一個小小的四合院可就能住三四戶人家,一條衚衕裏該有多少四合院,多少戶人家啊!再往大了說,衚衕豈不是把北京分成了一個許多進的四合院,千家萬戶都住在裏面。那麼多的孩子,卻能不挑時不挑晌地召集起夥伴,在不大的地界裏玩起那些古老的遊戲:滾鐵環、踢毽子、翻花繩……跑跑鬧鬧,能玩上一下午。玩累了,悠長的吆喝聲中便夾雜着幾個舔着冰糖葫蘆,互相嬉笑的清脆的童聲。

北京的衚衕裏也不乏身影匆忙的上班族和學生。每天,他們都在清晨的微風中奔向單位或學校,又在夕陽的餘暉中踏上回家的路。這些可並不一定都是路人。史家衚衕國小、府學衚衕國小、黑芝麻胡同國小,東城區那麼多大大小小的學校中有多少不是以所在的衚衕命名的?衚衕也的確通向不少小區和單位,這樣的場景就不足爲怪了。

大人和孩子回家的時候,老人們也開始了自己的休閒活動。在古樸的紅磚灰瓦的掩映下,爽朗的笑聲便在衚衕中迴盪開來。有對弈的、打牌的、搖着蒲扇納涼的、侃天說地的、舒筋活血的,不一而足。隨着社區的興起,也有老人去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使衚衕中洋溢起一片歡聲笑語。那飄散的笑聲,就如同衚衕本身,悠遠而樸實……

北京的衚衕自元朝發端,對於它名稱的起源說法不一,在此不多贅述。元明清三朝之間,不少王公府第,名人故居也逐漸在其中現身,頗有獨特的人文風味。所以衚衕本身不僅是幾十代上百代人點滴生活的象徵,那斑駁陸離之中更帶着一味歷史與時光沉澱的馨香。

北京的衚衕作文8

我小的時候只知道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她是離我的家鄉非常非常遠的一個地方,幾乎比天上的月亮還遠。爸爸如果對我發脾氣,總是會說:“克麗斯婷,你不聽話,我就把你寄到中國去!”這真使我嚇得發呆。

等到來了中國,我才知道,北京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城市,既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也有像故宮、頤和園那樣吸引人的名勝古蹟,還有那麼多的林蔭路和公園。但我最喜歡的不是那舉世聞名的天安門,不是那金碧輝煌的故官,也不是那雄偉壯觀的長城,而是那一條條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衚衕。

我最愛閒逛,北京的衚衕特別引起我的注意。乍一看,都是灰牆灰瓦,一個模樣。其實不然!這每條衚衕都有一個說頭,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次我在衚衕裏穿來穿去,就有一種留戀過去的感覺,好像衚衕裏有一個陌生的聲音在講述着一些古老的故事。好像路上的石頭都要講述一下自己的經歷,好像我又回到了古代。

我喜歡北京的衚衕,不只是因爲它能給我帶來這麼多的遐想,更主要的是因爲衚衕中人與人之間那種真摯的感情。因爲衚衕裏是鱗一般,短暫的一生中有過片刻輝煌的成就,而後瀟灑地結束人生。日本人覺得剛剛開放就馬上凋謝的櫻花與理想的人生一樣。所以日本人喜愛櫻花。在日本,櫻花一開,大家就歡呼雀躍,紛紛出去看花,坐在櫻花下開酒宴,享受春天的生活。作爲日本國花,日本人像愛國家一樣愛櫻花。

我跟朋友很愉快地度過了一天。雖然今年我是在北京看的櫻花,看花的地方跟往年不一樣,不過看到的卻依然是盛開得燦如雲霞的櫻花。作爲一個日本人,我肯定一輩子也忘不了今年在北京看的櫻花和朋友的溫情。北京的櫻花,留給我的又一個美好的記憶。次櫛比的四合院,居住在四合院裏的人們就像生活在大家庭中一樣。我的一位中國朋友就住在四合院裏。他住的房子旁邊以前有一棵老樹,一次大雨之後,老樹倒了,正砸在我朋友家的房頂上,房子塌下來,鄰居們哲時放棄了自己家的事情,連續三天幫他修好了房子。這件事讓我很受感動,在四合院裏像這樣的事情實在是舉不勝舉。

可惜的是,許許多多的小衚衕逐漸地被高樓大廈所代替。北京的衚衕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呢?數髦再增加,——恐怕不太可能了,高樓出現得越多,衚衕就會減少得越多。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衚衕變高樓,不正反映了北京的發展嗎?從衚衕的變化可以看到北京日新月異的變化。

北京,這座歷史名城,文化古都,今後一定會變得青春煥發,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