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合集)清明節作文15篇

作文 閱讀(2.6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合集)清明節作文15篇

清明節作文1

時是清明,綿綿細雨,古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流水飛逝今年應如是,坐在回家的車上,閒暇使我塞上耳塞,聽着許嵩的《清明雨上》,望着窗外,綿綿的陰雨天氣給這清明添上一股濃濃的淒涼,頓時寂寞籠罩着我,思緒亂飛寂寞是條長線還懸掛在天邊,我心人緊緊抓住它,默默等着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已遠去,不禁想起某些人,似乎還在,但卻已遠去某些事,似乎還在昨天,但已回不去,某些話,至今還營繞在耳,卻已往事凡塵,想把一些事忘卻,即使使用格式化,還是無法忘記一句“算了吧”告訴自己不要執著於不可能的事,一句“不要緊”告訴自己還殘留的剛強,一句“會過去的”告訴自己不要去刻意,時間走了,久了就淡了。

無法刪除的記憶佔據這記憶的空間,我把它轉存在記憶的相冊裏,塵封着,久了,等到有一天,悠閒時打開已被塵土覆蓋的相冊,瞬間,歷史充滿充滿整個房間那一時段的人,的事,的話,的景衝刺着我,把我帶回,使我站在現實裏一度虛幻,無可否認的是依舊的是過去,留給自己的只是一陣的空虛和不時的`回味也許只是想在其中找出點什麼,但又是什麼呢?也許也是也許而已,也許也沒有也許,走在青石板的小路上,看着滿臉凝重的念舊者這情,這景,這境,竟會傳染人,我也懷舊了,綿綿細雨續,溫柔得讓人心疼“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那迷濛的小雨一點一滴地打落在衣衫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鋪滿整條幽徑,心靈深處埋藏着的…是不爲人知的被寂寞上了鎖,黑暗籠罩着整個北半球,站在窗前,微弱的路燈照進來,似乎要被這綿綿的細雨打滅,只有殘燈照着孤影,暗風吹雨入寒窗愁時,古人有明月可寄託,而現在無月,我以何堪--想登到山頂,望盡天涯路,天涯一望斷人腸,好好的,把人帶走的是-鍾,人們喜歡的字-佳,人們都說的是-言。

清明節作文2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其中讓我最喜歡的還是清明節。因爲清明節時值萬物生長之季,這時我可以出去踏青、放風箏。更重要的是,我還可以幫奶奶做青團,品嚐到美味的青團。

這天,我和奶奶到河邊採艾草。奶奶提醒我:“艾草要採頂上的那截,比較嫩!”我捏起一棵艾草,輕輕一折,艾草便到了袋子裏。採了一大袋艾草後,我拿來一個鐵盆子,把剛摘的`艾草洗乾淨,然後我和奶奶一人拿着一根擀麪杖去捶艾草。“咚咚咚……”捶啊捶啊,艾草流出了綠綠的草汁。捶好之後我們把艾草渣扔了,草汁留着備用。

開始和麪團了!我把黃油、牛奶、雞蛋和高筋麪粉倒在一個鐵碗裏拌勻,然後把準備好的艾草汁拌進和好的麪糰裏,用手一直揉啊按啊,直到這個麪糰看起來比較光滑爲止。奶奶又把大面團揪成一個個小麪糰,搓成圓圓的。奶奶早就準備好了各種餡兒:豆沙、棗泥、鹹菜……我先把小麪糰捏成碗狀,然後放入自己喜歡的餡兒,再學着奶奶那樣將麪糰“碗”收口。哈哈,這樣青團就做好了。等到所有的青團都包好了,奶奶把做好的青團放在箬葉上,放到蒸籠裏蒸熟。等上二十來分鐘,香噴噴的青團就出鍋了。

正是因爲這美味的青團,我對清明節情有獨鍾。

清明節作文3

一年一度的春遊在我校開啓了!今年的春遊跟往常的春遊不一樣,今年的春遊多了一個項目——掃墓。

早上,陽光明媚,春風迎面的.吹來,通知我們春姑娘來了,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小花;吹青了小草。

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學校,在老師的指揮下,我們陸續上了大巴車,前往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

一路上我們邊說邊笑,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到了目的地,下了車,我們走上山,一進門眼前出現了一幅幅美景,隨着到了英雄紀念碑前,這時,周圍的氣氛一下子嚴肅了。兩位四(3)的同學在我們前面朗讀介紹關於革命戰士的詩歌。講完後,我們又閉眼默哀三分鐘,這時我腦海裏彷彿看到當時艱苦的革命生活。然後,我們大聲朗讀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朗讀完後,我們又輕輕地把自己做的小白花送到了革命烈士的墓碑旁,不一會兒,一個個“英雄”都被美麗的花朵包圍起來,我們恭恭敬敬地鞠一躬。我忽然想,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要好好珍惜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生活。最後,我們就離開了陵園。

離開陵園,我們又登上大巴車,朝柳浪聞鶯前進。

清明節作文4

又是一個清明,這是我們爲母親祭拜的第六個淸明。站在母親的墳前,淚水不停地滑落一一心很痛。

母親生前,每一到淸明,母親總是爲去世的祖輩們忙乎着祭拜用品,先用簍筐裝好再用扁擔挑着去祭拜。兒時的我們總跟在母親的身後頑皮地嬉鬧着。那時的清明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緬懷先輩也是個能讓我們在田園裏開心玩耍的日子,而如今清明卻已成爲了一種無法釋懷的痛。

記得在讀師範的時候,教我們的文選老師給我們讀了一首余光中的《鄉愁》,那時的我因?爲母親的`健在,也就沒有深切的領會詩中那沉甸甸的“愁”。如今母親走了,余光中的那段詩句才感悟心中......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冰冷冷的石堆把我和母親相隔,再也找不回昔日的音容相貌。心很痛,只因爲母親過早的離開了我們。今曰又已是淸明,唯有買些母親生前喜歡用的東西祭拜她——但願母親能收到我們爲她準備的祭品也但願我那可親的母親在那邊過得好,過得無病無痛快樂無憂的日子......

清明節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清明節,天氣並不好,有一些陰沉,我們的心情卻十分的沉重。我們全家人一起去祭奠姥爺。

爸爸媽媽拿着一疊燒紙點燃。我也拿起一疊燒紙,懷着悲痛的心情把紙引燃。在火光中我彷彿看見了姥爺那張慈祥的臉,想起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姥爺怕我小走路慢,每天他就揹着送我去上幼兒園,每次我都沒有遲到,但是姥爺頭上卻有幾顆如豆子般的汗珠。

有一天夜晚,我生病了,爸媽不在家,姥爺知道了,立刻跑到我家,揹着我把我送到醫院。當晚,我住進了醫院,發燒到39·5度,姥爺一直在病牀前照顧我,直到第二天凌晨5點鐘。

記得在我三歲過生日的那天,媽媽下班晚,忘了買蛋糕。姥爺知道後,馬上放下手中的活,穿上衣服疾馳而去。那天很熱,老爺去了好長時間也沒有回來,終於在十二點姥爺回來了,手裏捧着一個大大的`蛋糕,望着滿頭大汗的姥爺,我的眼淚不爭氣的留了下來。

這樣的事太多了,一樁樁,一件件。每當想起過世的姥爺,想起他爲我做過的每一件事情,我就會淚眼朦矓。思緒把我帶回到了現實,在以後的清明節我都會爲姥爺上墳燒紙,願姥爺在另一個世界裏能夠安息。

清明節作文6

一年中有兩個祭祀去世先人的節日。一個是中元節,一個是清明節。這兩個節日在我們的家鄉都很濃重。不過,作爲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是更普遍,更重要的一個節日。祭祀懷念親人的節日。

在我的印象裏,清明節總是細雨綿綿,就像杜牧寫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僅說的是清明節雨多,而且也寫出了祭掃人的悲傷惆悵的心情,他們因懷念去世的親人而感傷。

清明祭掃,可以提前很多天去。在我們農村,早些年要準備很多東西!爆竹,油竹、線香,撕好的一條條的黃色紙錢,還有冥幣等。另外有鮮竹筍,水果,熟鴨等等可以吃的.東西,但祭祀好以後,這些食物一般都會帶回。清理去墓地掃墓要整理墓地周圍的環境,因爲一年纔去一次,墓地經常會長滿雜草,需要理乾淨。所以有時還會帶上鐮刀,鋤頭之類。我們小孩子也去,一來認認祖先,二來也是家裏人不會管太多。

記憶裏,我們到爺爺的墓地掃墓。爸爸先清理把爺爺墓地周圍的雜草清除乾淨,然後把一兩條長長的黃色紙錢放在墓地兩邊,找石頭壓好以防被風吹走。點上油竹,香,放一掛鞭炮,把其餘紙錢點燃在墓前燒着。我們站在墓碑前默默地鞠躬,不敢說話。爸爸端着一碗白酒,在爺爺的墓前默唸着什麼,我聽見他說:“希望您老人家保佑孩子們健康成長,將來成爲有用的人。”說完,便沿着爺爺的墓前邊走邊把酒倒在地上。我們雖然不明白爲什麼要把酒這樣倒了,但是感覺到了這樣的場面很嚴肅。

紙錢要燃燒完才能回家,因爲怕引起火災。清明的時候,常常發生火災,所以現在農村掃墓不準帶鞭炮,油竹,線香,打火機,火柴等一切可能引起火災的物品了,提倡文明祭掃,無火祭掃了。不管怎麼樣,我們對逝去親人的祭奠之情不會減少。我們懷念他們,因爲他們曾經帶給我們美好的時光,也因爲他們帶給我們生命。

清明節作文7

清明的雨是朦朧的,細密而又輕柔,在微風中飄飄灑灑,帶着略顯沉重的憂傷,悄然落進大街小巷,在青蔥的草叢裏隱藏去了。許多家的親戚們坐着各自的車,在大馬路上排成一長串,緩緩地向陵園駛去。清明這天,都是要給去世的親人掃墓的。細雨布滿了車身,似是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過橋時,車晃了一下,車頂上的積雨順着玻璃窗滑下,宛如一滴晶瑩的淚珠。

車到了,人們紛紛從車上下來,相互寒喧着最近可好。有人提着一大盒鞭炮,有人提着一箱又一箱的牛奶與蛋糕,還有人帶着掃把。幾個不安分的小孩開始搶先去吃蛋糕與牛奶,很快在家長們的'眼神暗示下,默默的站到了一邊。

隨着父母與親戚們上山。沿路都是長得茂盛的白花小草,也許還有野菜,在細密的雨簾中溼溼的,融化成了模糊的一片,只剩滿眼的蔥綠與一種說不出的氣氛。

一個大大的,灰色的雕花石墓前圍滿了親人們。他們小心翼翼地取下去年掛上去的舊了的大紅花,換上新的,隨後扛來幾株萬年青,栽在了墓的兩旁,又是幾個人拿着掃把,一下一下,輕而緩的掃去墓前還未化作泥土的落葉。很快,他們便開始在墓前擺上一籃又一籃的花,有黃的,有白的。它們相互映襯着,空氣中開始瀰漫着菊花的清香。我們是一羣不懂世事的孩子,便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這一切莊重的、充滿儀式感的事,感受那沉重的氣氛,感受那祭奠親人的傳統儀式。

一切雜事結束了,便是放鞭炮、燒紙錢。在一片“噼裏啪啦”的響聲中,白煙向四處彌散開來,環繞在石墓的周圍,夾雜着盛開的菊花的清香,悠悠的。鞭炮燃盡了,人們結束了一長串祭奠親人的儀式,要下山了。我跟在隊伍的最後面,忽然想起了什麼,在草叢間折下一枝小小的白色雛菊,將它莊重地放在了墓基的邊上,很輕,很輕,就像一聲輕輕的問候。

至始至終,親戚們的臉上都是莊重的微笑,充滿儀式感。

回頭?煙雨朦朧中,那幾棵萬年青在石墓邊守衛着,空氣裏是清幽的花香。

清明雨上,折一枝白菊,祭故人。

清明節作文8

父母離我們遠去,到另一個世界,並且永遠定居在那裏,成爲那個世界的公民。人們通常稱之這個世界爲天堂,也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地,願意不願意都要去的天堂世界。

父母養育我們,把我們撫養長大成人,其恩情功德是無法描述的,正是: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讓人沒齒難忘。小時候我們不懂那麼多,讓父母操碎心,受盡累,父母時時刻刻,日日夜夜爲我們的成長而奔波忙碌不休,……而您們則疲憊不堪,倍受生活風雨的摧殘,日漸衰老,幾十年的風雨中奔波,風霜侵蝕了你們的肌體,雙鬢斑白,額頭溝壑深刻,鐫刻着你們人生的拼搏閱歷……

日復日,年復年,我們快樂成長,成爲社會的中堅力量,投入社會的'建設,把你們不曾完成的使命接過來,繼續向前邁進,這時您們才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雖然,你們退居二線,可是依然不甘寂寞,繼續奉獻着自己的餘熱,爲子女們操勞,擔負起培育我們子女的重責,義無反顧,兢兢業業,……

無情的病魔一一奪去你們的寶貴生命,但在彌留之際,念念不忘,還不停地叮囑:關照好孩子,好好地生活下去……

天堂中的父母親,你們生活的可好,你們不要牽掛家裏,你二老放心吧!孩子的生活有了根本的轉變,家庭幸福美滿,個個是生活的強者;孫子們已經長大,學業上進,不會辜負您二老的期盼……

清明節,這讓我們情感世界波濤起伏的時刻,多少心裏話,多少往事浮現在眼前,想向你們一一敘說。眼前模糊了,淚水遮掩了視線,梗塞的心語無法連續,……所有的情感凝聚在淚跡斑駁的信紙上,讓燃燒的煙火,升騰的氣流,帶着這封信扶搖直上,直指天堂,還有一年一度送給你們冥府中流通的錢幣,禮物一起寄出,真誠地期盼全部收到。這是兒孫們的真誠心意,還有孝敬你們的禮物,特別是心裏的話,請你們悉數盡收。通過這獨特的渠道,獨特的方式,加深我們之間情感的交流,共敘人間-天堂間的天倫之樂。可愛的父母親,敬請多保重,祝願您們永遠安康,萬壽無疆!

您們的孩子,叩首了。

清明節作文9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這是宋代詩人王瑀偁的佳作,這首詩的意思是:‘沒有花賞,沒有美酒喝,這樣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一切對詩人來說都很蕭條寂寞。今日潛心學習用作照明的燈火,還是昨日從鄰家討來的火種,

在清明假期中,我陪着爺爺奶奶與父母前往山上爲太爺爺和太奶奶掃墓。一路上,只聽得見鳥鳴聲和風吹過竹葉的沙沙聲,沒有城市裏的喧鬧聲。這天,天空湛藍的,白雲在藍天上悠啊悠,悠過一朵漂亮的“棉花糖”。地上的落葉紛紛,有棕色的,有深綠色的、有墨綠色的。粉紅中夾着絲絲淡淡的白色花瓣,被風吹下來落在葉子上,點綴着大地。大地一下子變得像一幅清淡而雅美的中國山水畫。一棵棵竹子挺撥地站在山坡的一旁,新葉顯得生機勃勃。路旁的蒲公英一簇一簇,像白色的仙女。

經過彎曲的山路,我們到了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墓是水泥修的,過年時插的香還依然紋絲不動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紅紅的蠟流到了一半就被凍住了。墓的兩旁分別種上兩株四季青,已經特別茂盛,綠得愜意。爸爸放響了一串紅彤彤的爆竹,聲音響徹雲霄,在山水迴盪,這爆竹代表了我們一家對太爺爺太奶奶的衷心探望。我們向太爺爺太奶奶訴說完心事,希望太爺爺太奶奶保佑我們全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掃完了墓,我們一家就下了山,駕駛小汽車,開回家去,奔馳向前。爺爺奶奶的心還留在那兒,眼睛裏早已盈滿了淚水。

現在大家在傳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是說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動它的枝葉。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孩子希望孝敬雙親時,父母卻已故。所以,從現在開始,多陪陪你的家人,多給他們一些關愛,讓愛永遠傳下去。

清明節作文10

又是一年清明至,“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潮溼的路上行走着溼漉漉的靈魂。

一早,清明的陽光暖暖地從窗外打過來,經過樹葉柔化瞬間如同脫繮的野馬被套上籠頭,桀驁不馴的江水遇到了都江堰一般,慢下來了,柔起來了,溫馴了,變爲大大小小的形狀極不規則的光斑,輕輕地投在人身上。

暖暖的陽光下我的心卻一點點的冰涼,因爲剛剛點開的頁面上驟然出現了一行粗體黑字“四川涼山大火災,三十人犧牲”沒有人知道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他們經歷了怎樣的'苦痛,我甚至不能去想象,那烈焰灼身的痛。多少年輕的、勇敢的生命才爲我們換來了現世的安穩。他們中最年輕的人僅有18歲,也只比我大了6歲,最年長的也是隻有35歲。

那紅軍長征時在求吉寺前發生的“求吉戰役”,24歲的年輕師長王友均,將機槍架在指導員肩膀上,怒吼着掃射,直到一發子彈奪去他的生命……

多少個24歲的生命,被埋在了這70年的時光裏!

當我們躺在牀上一邊百般無聊地抱怨時,是這些人爲我們負重前行……

清明節作文11

清明,我初次接觸跟的時候,是在很小的時候。這年的清明節的前幾天,我的同桌她沒來上課,班主任在點名時說了一句,清明節到了,她去給媽媽過清明瞭,這一週前後,總有同學請假過清明。當時的我就怎麼也不理解,什麼是“清明”,怎樣過“清明節”。爲什麼沒見家家包餃子,也不見誰添置新衣服跟新鞋子,爲什麼我家沒有過“清明”,一連串的問題裝在心裏。偶爾有一天又想起。問的同桌傷心的哭個不停,還捱了老師一頓訓,我是一頭霧水。但從同桌的淚水裏,隱隱約約感到“清明”的感傷。“清明”就這樣存入我的記憶。

“清明”,我再次接觸的時候,我已經九歲。我們北方的雪,在清明前後才能融化完,這年清明在泥濘的小路上,總是看到路邊一小堆燒過的紙灰,還有殘留的.半片圓紙,有的被風吹落在枯草中,有的吹進低凹處,有一天吹在我放學的路上,我忍不住拾了起來,拿在手上琢磨,到家後還細細地尋問了祖母,才知道清明與死亡緊緊相連。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發現了老祖母的憂傷。我摟着祖母天真地說我不要清明,我家也永遠也不要過清明,老祖母笑了。

我第三次感悟的時候,是給祖母過的第一個清明。清明節沒到,父母就開始計劃了。當時物資非常緊缺,有孝心的母親教我們用薄薄的白紙,做成朵朵各種各樣白色的菊花,放在祖母的墓碑旁。這個清明,要數祖母的這塊園地最鮮亮,惹眼。在做花時,想起祖母給我講清明時的語氣跟流露出的哀傷,一種隱隱的痛,鹹鹹的傷堵在心裏。從這以後,每到清明前後,就有許多人到我家討要紙做的花,也讓我體悟到了清明與思念,清明與孝道,清明與感恩,清明與生命的種種聯繫。

20xx年,母親突然去世,當我再次感悟“清明”時,體會到再深沉的祭奠,也不抵不過親人在世時,這持之以恆的小小關愛。在悲痛之餘,考慮最多得是怎樣讓老父親健康、幸福地生活,讓我們再無遺憾。每每清明,我總以老父親過的很幸福,我們過得開心,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這也是母親辛勞一生的目標,在殷殷的火焰中,我能感悟到母親的微笑。

清明節作文12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和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下面着重談談剛剛過完的清明節吧。

清明節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據傳說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於此日祭祖、掃墓、禁火、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秧、植樹。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還有一些禁忌:民間忌使針、忌使衣。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相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而清明節的確定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六天,因兩者日子非常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爲一日。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爲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掃墓遂成爲社會重要風俗。

雖然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但我在網絡上看到有人在網上說給錢可以幫別人祭祖加錢還可以哭喪,而且還有好多人訂呢。但我覺得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你沒時間做清明,可以不在清明節是去祭祖,到有時間再去也可以啊,如果你請別人幫你祭祖,那對祖先也太沒誠意了吧!我們應該親力親爲。

以前傳統節日不被人們和國家重視,後來慢慢的人們和國家重視起來了。國家在傳統節日是還放假,並舉行有關活動。

讓我們一起來維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節日。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能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清明節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傳唱已久的一首《清明》,可以看出清明節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傳統的上巳節和寒食節都在清明前後,後來逐漸三節合一,並最終確定了法定假期的地位。在我的心目中,清明節連接着過去、現在和未來,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節連接着過去。在清明節,我們要去掃墓。掃墓就是把去世的`家人的墓清掃乾淨,並祭拜。我們掃墓時不能大吵大鬧,因爲這是對去世先人的不尊重。掃墓時還要認真,必須把墓的四周都清理乾淨,並鞠躬三次表示對祖先的敬重。有時候,學校還會組織紀念英烈活動,那種莊嚴肅穆的氣氛,讓我深感震撼。活動結束以後,還讓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彷彿自己長大了幾歲。我們背誦過的《論語裏》曾說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我一開始的時候不明白,明明去世的先人和英烈們並不能感受到後人的哀思,爲什麼我們還要這麼莊重地舉行儀式來紀念?現在我明白了它更大的作用是讓我們的民風變得純良、厚重啊。

清明節也着眼現在。我們偉大的先賢—孔子,就在上巳這一天描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古人如此,今人也是這樣。在清明節,我們要吃清明團—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傳統食材,讓我們保持我們還要洗個澡—沐浴更衣,清潔身體,在保持健康的同時,還讓我們神清氣爽;最後還有放風箏—手搖目送,心曠神怡,放走了疾病、晦氣,留下的是陽光、活力和希望。所以,清明節讓我們身心健康,活在當下。

清明節更通向未來。正因爲清明節代表的追思精神,這才讓我們擁有了幾千年不斷的民族和文化,讓我們擁有了世界上不曾中斷的歷史傳統。而清明節代表的重視身心,活在當下的精神,也讓我們中華民族具有了極強的適應能力和勃勃生機。正因爲如此,我們這個民族也擁有了一個光明和美好的未來!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千年之前的歐陽修,已經寫出了他眼中的盛景。千年之後,在西湖之濱,在運河之畔,在錢塘江邊,又是清明佳節,今景更勝往昔!

清明節作文14

清明節是一個掃除逝去親人的節日,緬懷親人的目的是爲了繼承他們的優秀品質。每次去清明節,我都很想念過世的外婆和外公。

我奶奶是一個善良善良的人,在我的記憶中,她圓圓的`臉上總是露出和藹的笑容。雖然她離開了我們,但我經常想念她。記得5歲的時候,我在小區的一條小河邊玩耍。我奶奶緊緊跟着我,非常擔心我的事故。但偏偏我不小心掉進了河裏。我奶奶看到後,忘了拿拖鞋,跳進了河裏。她抱起我,緊緊抱在胸前。這時候她的臉變白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她抱着我,飛快地跑回家。她給我洗了個熱水澡,穿上乾淨的衣服,怕我生病。晚上奶奶說沒照顧好我。她很擔心我白天會害怕,晚上會失去靈魂做噩夢,對身體不好。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奶奶有多愛我!

我爺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精通各種象棋、書法和繪畫。我聽父親說,我爺爺1965年考上了哈工大,但是因爲家庭成分不好,沒能上學。高中畢業後,他去大山的國小教書育人。當時生活環境很艱苦,但爺爺並沒有被困難嚇倒。他自學了各種樂器和書法。他拉二胡拉得很好,鋼琴在月光下聽起來像清泉。他書法寫得好,非常有名。他在家鄉寫春聯,婚聯,輓聯。他還有一個絕活,就是自學裁剪縫紉。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爲他的父親和姑姑做了很多衣服。然而,爺爺身體不好。他死於42歲。

雖然我生在常州,長在常州,但我非常愛安慶,因爲安慶是我的家鄉,也是我爺爺奶奶生活的地方。經常問爸爸奶奶爺爺的後事,希望能經常回老家。從父親身上可以看到奶奶勤勞節儉的品質和爺爺堅強好學的品質,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學習好、品德好的好學生!奶奶,爺爺,今年清明節我不能回去看你們了,但是國慶節我一定要回去看你們!祝你在天堂生活愉快!

清明節作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沒有落雨紛紛,沒有風沙飛揚,只有徐徐的微風和豔豔的朝陽。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溫情脈脈地關照着前來祭奠的.人。

爸爸媽媽一大早把貢品準備好了後,帶着我坐了一輛很快的出租車,回到那鳥語花香,美麗富饒,良田萬傾的故鄉去掃墓。在掃墓的途中,有許多很美麗的花,有紅豔豔的映山紅,有金燦燦的菊花,還有紫豔豔的薰衣草……這真是太美了!

到達目的地時,爸爸媽媽開始把墓地旁的雜草鋤掉,有些墓地大的人家還用上了鋤頭和鐮刀,它們就像理髮師用剪刀精心給顧客理髮一樣,把墓地的草修剪得整整齊齊,可見民間對掃墓是相當重視的。接下來,爸爸媽媽開始把五顏六色的花圈放在墳墓上,再把香火、水果等貢品放在墳墓前,然後爸爸媽媽把紙錢放在墳墓旁燒了起來,最後,爸爸媽媽在墳墓前磕頭,祈禱自己及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想到已故的親人,心裏總有一股酸酸的感覺,那被歲月帶走的親人們啊,希望你們在天堂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