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推薦】端午節作文

作文 閱讀(3.02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作文1

同學們,你知道一年當中有多少個節日嗎?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你們最喜歡哪一個?我最喜歡端午節。

我們都知道,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包糉子、煮雞蛋,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歡度這個節日。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這一天,我都和爸爸媽媽的提前一天來到姥姥家,第二天天還不亮,我就和家人一起去登山採艾蒿了。在這天早上,山是熱鬧的,可以看到有很多人,三三兩兩的結伴同行,說着笑着,開開心心。在他們的手裏邊都拿着剛採摘的艾蒿和鮮花,他們將艾蒿葉別在耳朵上,說這樣可以防止蚊蟲的叮咬。還有的人用小瓶子採接葉子上的露水,用來洗臉和眼睛,說這樣做可以使眼睛更明亮,還不生眼病。

每一年,當我們採完艾蒿掛在家門口的時候,太陽都還沒有出來,這時候,姥姥就會親手給我煮一個香噴噴的雞蛋,讓我趁着太陽還沒有出來,說把雞蛋吃下去。我問姥姥:"這麼做是爲什麼?"姥姥說:"這樣做是爲了讓你不得眼病,使你的大眼睛更漂亮!"雖然我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有沒有用,但我知道這是姥姥的一片心意,而且,我特別喜歡煮雞蛋,所以每次都吃光光。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香噴噴的糉子,熱乎乎的雞蛋,都是我的最愛。你們喜歡嗎?

端午節作文2

光陰似箭,轉眼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五月初五,每年端午節的前三天,人們就忙着包糉子,掛艾草,賽龍舟等,到處都是熱鬧的場景。我媽媽會包好多香甜的糉子,走親訪友送祝福。可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沉浸在恐慌中,你能體會到這種絕望嗎?

今天上午,老師在網課上給我們線上開了班會,主題是“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從中我瞭解到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吃糉子與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自古傳承,至今不輟。2009年9月,端午節被列入《人類生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班會上,老師和我們交流端午節的由來,我和同學們朗誦端午詩詞,而且每個同學都做了一份兒端午節的手抄報,雖然在上網課,可同學們都非常認真的把班會開完,因爲我們就要畢業了,就要分開了,所以我們格外珍惜最後相聚的日子。同學們是那麼的高興,雖然是網課但也能近距離感受同學們參與的熱情。

因新冠肺炎病毒再次出現,我們畢業班的集體照都拍不成了,真遺憾了。在六月份,我們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學校,見到了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在學校僅僅上了不到三週的課,就被可惡新冠病毒再次來襲,我們不得又在家學習,新冠病毒打亂了所有的生活節奏。每年的.端午節,本來應該一家人包着各種餡的糉子,吃着飄有葦葉香甜的糉子,其樂融融的過端午節,今年呢,由於疫情,我們一家人沒有出門,媽媽也因做了手術沒有包糉子。所以今年我沒有往年幫媽媽包糉子開心的場景。熱鬧的端午節因此沉寂而冷清,不斷確診的人數,讓人觸目驚心,這讓多少家庭不能一起過端午節啊?

今天的端午節讓我有了更深的認識,也領會到了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各種不便,我相信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不會忘記,我盼望疫情早點兒過去,我希望明年還我們一個祥和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3

大家好,我是來自青旅的導遊李雨芯。今天我將帶你們走進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來了解中國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跳河自盡了,百姓們都很傷心,便把糉子、煮雞蛋扔進了屈原跳河的地方——汨羅江。同時,也把酒灑進河裏,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

在這兩千多年後,大家都在門上放艾葉、吃糉子、賽龍舟……並在這天,給小孩們掛上香飄萬里的香囊和五顏六色的綵線。

“咚咚咚……”是什麼聲音?原來是龍舟比賽開始了,賽場上,一片歡呼雀躍。從遠處看,一片美麗黃色的湖面映入眼簾,湖面上有龍舟,龍舟上有一個個像芝麻鳥一樣的人在划龍舟,近處看,湖面上的龍舟上有加油的`人,有敲鑼打鼓的人,還有賽龍舟的人。他們手裏拿着船槳,像鴨子的腳蹼。龍舟的頭是龍頭,身是龍一樣的身子,尾是龍的尾巴。頭到尾還有像小魚一樣的鱗,像動物一樣的顏色。人們有的高興,因爲能看到龍舟;有的緊張,因爲不知道是誰勝利,還有的沉默不語,因爲他們想給選手一個好的環境。岸上很多人在高興的吶喊,因爲他們雖不知道誰勝利,但想爲選手助興。

水手們劃得很快,一眨眼就不見了,他們的手上、下、左、右擺動,看着就像風火輪。加油的人在船頭跳上跳下,不時有人開懷大笑。喊號子的人看到他們劃得有多快,敲得就有多快,可他們一點都不累,要是他們敲累了,手鬆鼓棒子就飛了起來,像流星一樣飛到了河裏。船尾的人是後勤,有人累了,劃不動了,他就在後面劃,劃到自己累了,再與剛纔的人進行交換。

這就是中國的端午節,歡迎大家隨時來哦!

端午節作文4

在我的鄉有許多風俗如:臘八節吃臘八粥,元宵節要吃湯圓,除夕要掛燈籠、放鞭炮、貼春聯、貼福字,要吃月餅當然還有很多,但我最喜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一般分爲三個部分,一個是包棕子,一個是吃棕子,還有一個是觀看賽龍舟。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準備玉米葉、糯米、蜜棗、紅豆沙、線。首先把糯米和玉米葉清洗乾淨,然後分別放入兩個乾淨的盆中,人們又準備了一個勺子爲的是在包糉子的時候盛糯米和紅豆沙更方便衛生一些。 所有的材料已經準備齊全了,人們開始包棕子,先把玉米葉弄出一個像甜筒一樣的形狀然後再向甜筒中放入少許糯米,然後放入蜜棗、紅豆沙(作爲它的夾層)。放好以後再放一些糯米,把放好的餡料蓋住,用多餘部分的玉米葉封口,封好以後用線繞封好的三角玉米葉圍上幾圈,再打個結,第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手巧的人們手不停的動着,發出有節奏的,不一會棕子就全做好了。 人們把已經包好的棕子放入了鍋中,蓋上了鍋蓋,準備蒸棕子。 現在人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觀看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人們簇擁在一起,臉上寫滿了。選手們個個神彩飛揚,身強力壯,當槍聲響起的時候場面更是的'不得了。龍舟上的鼓手鼓足了勁雙手拿着鼓錘有節奏的打着鼓爲隊友加油,劃舟選手真叫一個一鼓作氣,配合的十分默氣,突然隨着現場一陣接一陣的掌聲中冠軍誕生了,現場隨即爆發出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正好,這時棕子也好了,人們美滋滋地品嚐着的成果。 我最喜歡熱鬧的端午節了,你們呢?

端午節作文5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是端陽,糉葉香,裹五糧,剝個糉子沾點糖。正是因爲我愛吃又香又糯的糉子,所以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得知楚國被秦軍攻破後在五月初五悲憤地抱着石頭自投了汨羅江。百姓們紛紛划船在江上打撈,並將飯糰和雄黃酒扔進汨羅江,希望魚蝦不會吃屈原的屍身。因此吃糉子、喝雄黃酒成爲了端午節的習俗。

現在,糉子的形狀、口味各式各樣,我獨愛我們家出產的鹼水糉子。去年端午,我第一次跟外公學包糉子。首先給糉葉、糯米洗個澡,趁溼潤將糉葉捲成一個漏斗狀,然後盛一勺放了食用鹼的糯米,用筷子插一插壓緊,再用糉葉包裹住糯米,別讓它們有空可鑽,最後用繩子繫緊,一個漏斗狀的`糉子就包好了。可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學着外公,試着包了好幾個,不是糉葉沒卷好就是整個散了架,恨不得手腳並用纔好。好不容易最後包了幾個完整的小糉子寶寶,哦耶!那些大大小小的糉子放在盤子裏,就像一個快樂大本營。

經過漫長的等待,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出鍋了,一陣糉葉的清香撲鼻而來,剝開糉葉,晶瑩飽滿的糉子們黃黃的,咬上一口尖兒,恩!鮮香軟糯。不知不覺手邊就堆起了一座糉葉山。

一想到這美味可口的鹼水糉子,好盼望趕緊到五月初五的糉子節啊!五月五過端陽,江南江北糉子香,吃口糉子情更長!

端午節作文6

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我家也不例外。

端午節前幾天,爺爺在菜場買來了幾片糉葉,泡在水裏。終於等到端午節這天了,爺爺把水倒掉,洗了一遍糯米,於是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糉子的形狀很特別,它是一個立體的三角形。只見大人們把糉葉編成一個漏斗形,再用碗盛些糯米放進去。接下來可以放又甜又香的紅棗、鼓鼓的肉團……再用紅線裹緊,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做好了。爺爺在煮的時候,廚房裏總是飄來陣陣棗香和糯米香。我已迫不及待地在廚房門口,一次又一次地詢問爺爺是不是快要熟了。

過了好久,終於聽到爺爺說:“小炎,好了,可以吃了!”“啊!太好了!”我興奮地叫起來。爺爺用筷子挑起一隻,我焦急地去用手拿,還沒等爺爺說當心燙,我就真的被燙到了,唉,還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終於等到涼了,咬上一口,嘴裏的糯米黏黏的、香香的,紅棗的甜味從口中一直甜到心裏,真好吃呀!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爺爺笑眯眯地問:“你知道吃糉子的由來嗎?”我邊吃邊好奇地說:“我不知道,爺爺你給我講講吧。”爺爺有聲有色地講起來:“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他戎馬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就韓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每年的端午節,人們就把糉子投進江中,作爲敬獻給他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

聽完後,我想: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我要做個有心人,多去了解一下祖國的傳統與文化。

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在古代是衛生防疫節,也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憂國憂民,後來因爲遭到排擠而被流放,最後投汨羅江而死。他是我國偉大的詩人,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逢端午節賽龍舟,往江河湖海里扔糉子、飯糰,祈求魚蝦不要傷害到屈原的'屍體。

屈原留給我們的愛國精神,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小朋友的愛國方式就是認真聽講每一節課,環保工人的愛國方式就是打掃乾淨每一條街道,護士的愛國方式就是照顧好每一位病人。每個人的愛國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其實他們都在做自己小小的一份貢獻。

這次“風情萬糉過端午”主題活動,是班級家委團組織的,讓我們玩得太嗨啦!葉吳優爸爸在黑板上畫滿了小糉子,可愛極了,有一個小糉子,還說“求抱抱”呢!林宥宸奶奶是貢獻最多的一個人,她做了純天然烤串給我們吃,只放了一點點鹽和味精。還有叔叔阿姨都來幫忙,幫我們包糉子,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手把手教我們包糉子。我們組的小糉子很特別,每一個小糉子上面都畫上了一個可愛的笑臉,而且還寫上自己的名字呢!叔叔阿姨的這些愛心和幫助都是無私的貢獻。

祖國就像一個大大的懷抱,我們要像屈原一樣愛國,像叔叔阿姨一樣無私奉獻,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一份愛心和溫暖。

端午節作文8

端午節到了,媽媽照例買回來幾個糉子,笑着說:“我們要吃糉子了。”

媽媽去煮糉子了,又問我:“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嗎?”我脫口而出:“我當然知道了!端午節吃糉子是因爲屈原被他的楚國皇帝趕到了秦國,他在秦國聽說了楚國滅亡的消息,便悲痛欲絕,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怕魚兒咬他,便包了糉子丟入江中。從此,百姓們就養成了吃糉子的習俗。”媽媽聽了我的講述,連連點贊,“不錯!不錯!”。

媽媽端出煮好的糉子,我的手剛碰到糉葉,就趕緊縮了回來,只覺得手火辣辣的`疼。媽媽笑話我:“糉子剛出鍋時,是很燙的,不能隨便碰。”說着,媽媽抓住包糉子的線頭,一拉,線掉了下來,再抓住糉葉一角,一抖,糉子就在碗裏翻起了跟斗,糉子出來了!我開始拆第二個,這回,我吸取了教訓,學媽媽的樣子,一個白胖胖的糉子到了我的碗裏。我開始風捲殘雲般吃起了糉子,邊吃邊問媽媽,“糉子怎麼做出來的?”媽媽跟我講,包糉子,先要找好材料,糯米,紅棗,糉葉,細繩,用糉葉包好糯米紅棗,細繩紮好,糉子就完成了。媽媽說得那麼簡單,我纔不信呢!包糉子是一種技術,肯定也要多多練習才能熟能生巧的。

糉子真好吃啊!我們中國人有這樣一個傳統美食,哪能不自豪!

端午節作文9

說起端午節,大家想到的便是吃糉子,是啊,那香噴噴的糉子,單單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盤大盤地裝着,大口大口地吃呢。

糉子的歷史其實是很悠久的,傳說屈原在戰國時期,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作爲楚國的一份子,聽到這個消息後,悲憤難耐,跳入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的百姓乘舟打撈,爲了不讓河裏的魚蝦損壞他的軀體,便將糉子丟入江裏。自此,吃糉子的習俗便流傳下來了。

每到端午節,媽媽便在頭一天晚上泡好一大盆糯米,第二天一早,便開始包糉子了,糉子雖然小,但是卻有不同形狀,含有不同寓意的:你看,爸爸包的糉子是長方形的',兩半糉子合在一起的,稱爲夫妻糉;我包的是四角的,只有爸爸的六分之一大小;媽媽包的最好看了,小巧玲瓏。之後媽媽便把那一大盤糉子放在鍋中足足煮上3,4個小時,晾涼後,扒開那綠綠的葉子,露出來的是一個個白白胖胖的糯米糰,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羞澀的小女孩,漂亮又可愛。至今再次回味起來,依舊是那麼香甜可口,耐人尋味。

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都要買一小撮艾草,插在家裏的房門上,因爲“艾”同音“愛”,這表示的是家中的每個人對幸福生活的熱愛和對家裏人的濃濃的愛。

晚上,一家人圍在桌前,望着那明亮無暇的月亮,品嚐着香糯可口的糉子,再談談家中的變化,幻想一下美好的未來,這真是快樂幸福的日子啊!

家鄉的端午節啊,你帶給了我們快樂和幸福,也爲我們的生活添彩,你別有那番韻味,讓人陶醉。

端午節作文10

再過幾天就是五月初五了,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你們知道爲什麼在端午節要包糉子吃嗎?說到這裏,還得從一個故事說起:古時候,有一個君王,好色好賭,根本就沒有把政事放在心上,有時候只是草草了事,隨便處理處理。有時候根本沒有去看。他的一名大臣屈原可爲他擔了憂,他對大王說:“如果您在這樣子的話,我只好以死相逼了。”大王生氣的說:“你去好了,沒人會來攔你的!”屈原傷透了心,他想:怎麼辦,這國可要落沒了。幾天後,人們在一條江中找出了屈原,相親們悲痛萬分,只好把糉葉和糯米包成一個糉子,再撒上米酒,這樣子的話,魚蝦們吃了糉子,就會昏昏欲睡過去,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首了。爲了紀念屈原,人們把農曆的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這天,家家戶戶都得吃自己包的糉子。

雖說這糉子本意是用來紀念屈原的,但隨着後來的製作工藝不斷改進。現在糉子的口味是越來越多了。其實,製作糉子的方法是很簡單,只需要糉葉.糯米,餡兒。餡兒可以以自己的口味來選擇,可以用豬肉、蜜棗等等。先把糯米鋪上糉葉,填上自己喜歡的餡兒。包起來,捆上細繩,就做完了。 還有一項活動賽龍舟,在端午節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條龍舟大約站七到八個人左右,等裁判員把一聲口令,隊員們猶如離弦的箭,脫繮的馬朝着同一個目的地飛馳。隨着雙槳的搖擺,一條條波紋快速的散開去,形成一個個圓圈,河兩岸在觀看比賽的人也興奮不已,期盼着某一對的勝利。龍舟的快慢體現了一個團隊和諧與合作的力量有多麼的重要。

端午節雖然沒有中秋節或春節來的那麼隆重,但端午節裏的一些傳統習俗卻無處不寄託着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

端午節作文11

我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有熱熱鬧鬧的元宵節,有闔家團圓的春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

去年端午節那天,我早上一起牀就看見媽媽在認認真真地包糉子。我興致來了,就問媽媽:“可以讓我試試嗎?”“當然可以!”媽媽一口答應了。我先觀察媽媽包的步驟。媽媽手法嫺熟,只見她拿起三片嫩綠的糉葉,交錯着排好,然後把糉葉捲成一個小漏斗,接着往裏面倒滿米,用手指壓實,最後把糉葉左右翻折幾下,用棉繩一捆,一個精緻的小糉子便出現在我眼前了。我連忙照着媽媽的樣子,也迅速包了一個糉子。連試了好幾次,我才成功。

包完糉子,媽媽就帶着我去江邊看划龍舟比賽了。還沒走近,我便聽到一陣震耳欲聾的鼓聲。我一看,原來岸上划龍舟的人正把龍舟往水裏擡。準備就緒後,幾支隊伍便開始比賽了。他們劃得好整齊啊,果然是非常團結的`隊伍。槳手在隊長的帶領下,整條船沒有轉過一點彎,直直地向前進。不一會兒,幾隻船就齊頭並進,劃完了20xx米。岸上的人都忍不住吶喊起來。

晚上的時候,我們打開電視看划龍舟的節目,我覺得太好看了。他們連船倒了也不慌不忙,把水抖一抖,爬上船繼續劃。我看了好久纔開始吃糉子。我挑了我包的糉子,真好吃啊!

我喜歡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它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

端午節作文12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叫端陽節,還叫重五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是祭典龍神的日子。還是一個清潔衛生的日子,也是一個避邢驅惡的日子,是我們中國民族特別重視的日子。

我們每到這天都要吃糉子,糉子是由紅棗、大米、糉葉,人們把糉子包成多面三角形,包糉子前人們把紅棗、大米、糉葉泡在水裏,吃的時候甜津津的,小女孩們邊跳皮筋,邊唱着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隨着我的成長,我懂了吃糉子還有意義呢:相傳愛國詩人屈原投汩羅江而死。人們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還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人們稱爲長命縷,這也是母親對兒女們的愛,大人們還要在門口插上一支艾草,打掃房間,聽大人們說是爲了避邢,語氣說是避邢,實際上不如我們用科學的知識說夏天是水蟲害蟲的多害季節,是爲了防止疾病。我國南方賽龍舟的時候,男人們頭上紮上五彩的帶子,一邊劃漿,一邊叫,誰贏了就說明他這年有好運氣。

五月初五是端端正正的兩個五,正是五筆寫成的,端午節和元宵節、春節、中秋節一樣,每到這些節日,人們都會高高興興的。這些節日都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但最興奮的還是我們這些孩子,你看我們跳着,唱着“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作文13

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終於要到了。

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過,這讓我銘記於心。好不容易,時間到了端午前一天。外婆要開始包糉子了!我的小弟和表弟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七嘴八舌的對外婆說:“我要吃白糉!我要吃白糉!”。我在門外聽到他們兩個在裏邊“吵鬧”也就懶得進去啦。外婆說:“別鬧,別鬧,我給你們講講關於端午節的故事吧!”

外婆接着說:“屈原投江後,有許多人都開船去尋找屈原的屍體。但是汨羅河底下有一條水龍,它是食肉動物,因爲它怕紅色,人們就把船漆成紅色。因爲屈原的屍體可能已經漂到了下游。所以大家競相划船沿江而尋,端午節划龍舟就是這樣來的。”

“再給你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吧。”外婆繼續說道。“端午節要吃很多東西,比如雄黃酒,它可以辟邪;還要吃鹹蛋、魚、糉子和莧菜等等。爲什麼要吃莧菜呢,因爲在夏天人們流的汗很多,吃了它,汗會少一點。還有,以前沒有蚊香也沒有驅蚊貼,所以古人只能用艾草代替。艾草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用處,可以把它泡水用來洗澡、洗腳。它可以治皮膚病。”

外婆的'故事說完了,糉子也煮熟了。

兩個弟弟衝上去就搶了幾個糉子抱在手裏。我也忍不住了,打開門衝進去拿了幾個熱騰騰的糉子。表弟快速剝開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白糉,瞬間一股糉葉與糯米混合的清香瀰漫開來,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弟看着表弟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嘴巴張得老大,像老虎的血盆大口一樣把糉子塞進嘴巴里。我也趕緊剝開一個吃了起來。

外婆看着我們吃,開心的笑了。這時一聲“咚咚”的敲門聲,是爸爸媽媽回來了,他們也吃加入了吃糉子的行列。

我邊吃還邊說:“終於不用吃爸爸煮的鹹糉子了!”爸爸聽了假裝生氣的說:“鹹糉子多好吃呀!”我趕忙說:“開玩笑的啦,我既喜歡外婆包的白糉也喜歡爸爸包的鹹糉。”大家聽了,一起開心的笑起來。

端午節作文14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也稱端五、端陽、重五。是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俗。

聽說,端午節還有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吃糉子。

那一天大早,人們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灑下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各家還把艾葉插在門兩旁,有點像清明時插柳枝一樣。走過門前,嫋嫋的炊煙中,伴着縷縷艾葉的清香。

我媽媽是包糉子的能手。她把潔白的.糯米浸泡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媽媽用她那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個精緻又可口的糉子便誕生了。雖然我媽媽包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

我最喜歡看的就是賽龍舟時的情形,幾十個水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力氣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敲着有規律鼓聲,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的划船,整個賽龍舟的情景多麼激烈,多麼壯觀。

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這兩樣傳統的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5

端午節爲農曆五月初五,20xx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跳入江中,爲紀念他,便有了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到端午節,小朋友們就會唱。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了。糉子有許多口味,我最喜歡吃豆沙餡,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糯,回味無窮。端午假期,我跟媽媽學做糉子,媽媽說:“包糉子主要材料是糯米,糯米有粘性,吃起來纔會回味無窮。”隨後,媽媽從櫃子裏拿出一包糯米,放入水中開始浸泡,“現在我們要選材料”媽媽說:“那麼用豆沙來包餡吧。”過了一會兒米泡好了,媽媽拿來準備好的糉葉,拿出三片葉子摞在一起,在上面放上一些糯米,接着把豆沙搓成一個圓球狀,放在米的中間,再蓋上一層米,最後用糉葉把它包起來,再用線繩把它紮好,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誕生了。可我包了幾個,不是米散了,就是葉子破了,反正一個都沒有成功,媽媽便鼓勵我說:“慢慢來,反覆多練習幾次,你一定可以包好的。”就這樣,我練習了幾次,掌握了技巧,終於一個成型的三角形糉子被我包好了,我開心極了!

我們把包好的`糉子全部放在鍋上,蒸了50分鐘左右,熱氣騰騰的糉子就出爐了,剝開糉葉一口咬下去,美味至極!

啊,端午節真幸福,因爲有了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才誕生了端午節。端午節你一定記得要吃香糯可口的糉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