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作文>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通用21篇)

作文 閱讀(1.81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通用21篇)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1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颳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裏,一心只想着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的雜交水稻不僅爲中國的糧食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爲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讚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並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麼大頭銜、那麼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週摺,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麼的,都是可行的辦法。

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於”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儘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錶……對於如此節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爲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爲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裏,還想着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展問題、爲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麼,無數相對於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爲榜樣,爲着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隻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鬥不息呢?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2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那是一個動盪的時代,他的童年時光,幾乎都是戰爭的威脅中度過的。那時的他爲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處逃難。

年幼的他不懂,爲什麼我們中國要受欺辱?爲什麼我要東奔西走?爲什麼中國要忍受飢餓和貧窮?等到袁隆平高中畢業,一家子的生活算是穩定了,但在他的學業上,大家又一次犯了難。上了大學是好事,可是學啥?父親的'思想比較傳統,希望兒子能通過上學走入仕途,升大官,賺大錢。可袁隆平不樂意呀,他不喜歡錢,偏偏喜歡花花草草。在袁隆平的心裏,生機盎然的大自然,纔是自己的歸宿,在別的孩子把賺錢當成理想時,他卻對鮮花,綠草,果樹有着異常的嚮往。而他也確實這麼做了。1949年,他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西南農學院的農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湖南農校任教。在那幾年,他邊教課邊學習,不光給學生提問題,更喜歡給自己提問題。課堂外的他,經常埋頭在田野間,去從實踐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災害來了,很多地方都鬧起了饑荒,人們有的餓死,有的病死,就連袁隆平的身體也有些撐不住。

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他愁得連覺都睡不好。在當時,雜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難題,就連發達國家的專業人員也沒有攻克,很多人都覺得袁隆平在癡人說夢,可他偏偏不服輸——“外國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們中國人不行!”人民捱餓的景象就是他的動力,他邁開雙腿奔走進田野,去尋找那從未有人見過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頭頂着大太陽,腳踩在爛泥裏,彎着腰一點點地觀察、尋找,後來他終於找到了,可這僅僅是第一步。實驗,觀察,整理數據,撰寫論文……潛心研究了好幾個春秋,他才使雜交水稻成爲了可能。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3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採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峯山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裏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着苦日子。他心裏就有了一個願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於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爲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並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在爲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後,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後,帶領我們在學校裏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爲什麼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爲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爲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爲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於明白了,袁爺爺爲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麼多的心血研製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4

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於“米”的研究,他爲國家和社會乃至世界都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按理說他這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自家口袋裝有多少“米”都不爲過,也不會遭人非議,可他的生活或者說是他的生活態度卻僅僅願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線上,“身價1008億,卻獨愛15元襯衫”,這讓多少“聰明人”困惑和搖頭!

細細想來,如果先生當初是爲了“日進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種強大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是孜孜追求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偉大精神,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和無疆大愛,是反哺社會和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淡泊名利、艱苦奮鬥”的最好詮釋,這種信念註定超越了任何物質財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米問題已讓舉世驚歎,但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糧,同樣也營養、滋潤着我們浮躁的'心靈,影響着這個社會!

“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這句話對於現實社會有着深刻的啓示意義!建國六十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社會的物質財富也空前高漲,社會成員萌發了對財富的無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維也開始氾濫。如果任其氾濫,必然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深淵,“小富即安”、奢靡之風盛行,我們的步伐也將停滯不前。

“志當存高遠”,一個青年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財富衡量價值”,將引導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層次追求,像我們的祖先一樣,艱苦奮鬥,持之以恆,創造出超越物質財富更爲可貴的巨大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纔是中華民族的立本之基,強國之道!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5

他被稱爲“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斯博士曾這樣評價過他“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還給全世界帶來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開設了一片試驗田。他忘記自己是知識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驕陽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認尋找他夢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裏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陽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裏就像一個悶熱的.火爐,汗水流了一層又一層,在背上結了一層鹽霜,皮膚曬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軀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說:“要不我們倆一起去,這樣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這樣艱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裏不怕苦的農民都自嘆不如。他的行動讓人不解,很多農民兄弟都問他:“你個知識分子,月月有工資拿,每天講講課,做做實驗多清閒啊。和農民一起吃這個苦;遭這個罪是爲啥呢?”是啊,爲什麼呢?他們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着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夢想,讓人類戰勝飢餓的夢想。每當這時,袁隆平都會手拿菸袋笑一笑,隨即又鑽進那一望無際的稻田裏。

袁隆平就是這樣安貧樂道,不懼困苦,不怕失落,他會從雜交水稻事業的每一個微小的進展中得到鼓勵,得到靈感,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6

昨天一條新聞在各大平臺上傳開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國人民哀悼。

“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一句話感動到內心深處袁老幾乎傾盡所有心血研發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飢餓,都得到了糧食。

反轉又反轉,終究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那個讓中國不再懼怕飢餓的袁隆平爺爺終究還是離開我們了,多希望這依舊是一條假新聞,多希望再闢謠一次。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大,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來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獲得共和國勳章時曾說:“我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應該繼續努力!”這樣偉大的科學探求精神多麼寶貴,雖已獲得共和國勳章,但已高齡的袁老卻說要繼續努力。

我們也應該學習袁老的不放棄,努力的精神品質,在自己的學業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時一樣。禾下乘夢涼夢,丹心映青田,作爲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

神農氏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永遠懷念您、永遠感恩您,風吹稻花香兩岸,國士無雙,緬懷!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7

2021年5月22月13點07分,“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與世長辭。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我先是不肯相信的,袁老取得的一個又一個令世界震撼的成就,爲全人類做出的無與倫比的貢獻,讓我們將他視作一座屹立不倒的豐碑,一個精神永存的標杆,卻忽略了他也是一個有着生老病死的普通人。

我久久難以平息內心的驚訝,難以起筆寫下這篇文章。我帶着一顆虔誠而崇敬的心,重新回顧了袁老充滿坎坷與堅持的一生,試圖從單薄的語言與真實的.影像中汲取這一偉人的精神甘泉,用我不夠厚重的文字,以我最真摯的情感,記錄我眼中的山高水長的袁老之風。

袁老是一位偉大的夢想者。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多麼美好的夢想,多麼動人的夢想,多麼偉大的夢想啊!從那個“塗有餓莩”,饑荒肆虐的時代到不被認可、難見成效的時期,袁老始終敢於夢想,始終追求夢想。“我們都在路上,我們都是追夢人。”袁老這些追夢人中的一員,九十歲高齡仍堅持下田,爲水稻產量年年創造奇蹟,爲了心中的夢想,不斷開拓,不斷突破,不斷前行!

袁老是一位執着的堅滿分持者。

袁老經歷了成千上萬次失敗,承受了成千上萬次失望,卻始終堅守着自己內心的方向,從失敗中找尋經驗,在失望時愈加勇毅。數十年的風吹日曬,讓他的皮膚變得黝黑,卻未能讓他的堅持有絲毫動搖。靠着這份堅持,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明知前方陡峭,偏要開路而往,用恆心培育出高產雜交稻,讓農民展笑顏,讓人民露欣喜。

袁老是一個積極的樂活者。

與印象中的科學家不同,袁老更像一個樸實的老人。袁老愛好廣泛,樂於生活,袁老愛游泳,愛理髮,愛打排球,愛拉小提琴,富有情調。袁老養貓,希望貓兒長大,守護家旁的水稻試驗田。袁老愛打麻將,防止老年癡呆,想要多堅守崗位幾年。袁老心繫水稻,心繫工作,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消除飢餓的人類的偉大事業中。

5月24日,在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中,在飄着點點細雨的長沙,壯觀的場面讓我感慨袁老的貢獻之大,更感動於袁老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我想,袁老啊,您是去了天上,在比高梁還高的稻穗下乘涼了;我們每個人都銘記“袁隆平”這個閃閃發光的名字。

我還有萬千思緒,此刻竟無法收筆,唯道一句:“袁老之風,山高水長!”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8

當你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對於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麼巨大而深遠的貢獻!他先後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雲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麗登場。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穫,他依然風塵僕僕地騎着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着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着他的試驗。

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說:“這是我最貴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買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買六條領帶,人家都說好。”但他抽菸要抽好煙——“中華”,每個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開銷。“我對財富的看法,有錢不花就是沒錢,放在銀行裏那不是自己的錢。”

不論銀行裏有多少錢,袁隆平還是種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漸增多的條條皺紋,沒有任何的變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9

2021年5月22日,是共和國曆史上,舉國悲痛的一日。下午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初次聽到袁爺爺逝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覺得胸口下墜,似是被剜去了心一樣,好像世間所有的文字,都衝不破我內心的冰涼。

放學回家後,我急切地打開電腦查看,網上鋪天蓋地全是致敬袁爺爺的信息,我也好想插上翅膀飛到長沙湘雅醫院去悼念袁爺爺!淚眼婆娑,那個讓我們吃飽飯的人,就這樣永遠地走了!袁爺爺再也沒法像過去那樣,笑眯眯地出現在滿眼金黃的稻田裏,用地道的`湖南話說出幽默機智的段子,自嘲自己是有“有偶像包袱的90後”梗王。他樸素執拗得如同故鄉的父老,真誠幽默得就像身邊的親人。

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着。袁爺爺雖然已經走了,可他的精神、事蹟和話語卻像種子一樣種在了我們的心田。他說過:我畢生的追求,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說過:一粒糧食能絆倒一個國家,也能拯救一個國家;他說過:平生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爺爺這一生,都在爲年少時做得那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的夢而追逐,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子之夢,即是中華之夢。袁爺爺雖然已逝,可他的這些話,如同稻米一般滋養着我們。我想,對袁爺爺最好的致敬,不僅是把碗裏的飯吃光光,還要傳承他的夢想,練就一身本領,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之人。

反思自己,生於蜜罐,成長於獨生家庭,盡享了兩輩人的偏愛,卻很少懂得感恩和付出。生活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上,粗心大意一知半解;思想上,不求上進得過且過……捫心自問,這樣的自己又該如何傳承袁爺爺的夢想!

100多年前,詹天佑12歲就赴美留學,立志爲早日富強祖國而學習科學;60多年前,革命青年跨過鴨綠江,在抗美援朝的戰鬥中拋頭顱灑熱血;今天,無數年輕人走向長沙街頭,加入到送別悼念袁爺爺的人山人海中。我想,他們的心中,必然像袁爺爺一樣存有堅定的信仰;他們的身上,必然像袁爺爺一樣存有拼搏的光芒!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袁爺爺,請您放心,雖然您帶着禾下乘涼夢去了遠方,但您已經將奮鬥的“種子”留給了我們年輕一代。我們會傳承您的夢想,勇於奮進,繼續前行!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10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歲。

我出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這時中國就算是像我們一樣閉塞村莊,人們也都解決了溫飽,開始奔向小康。作爲一個90後,我從未經歷過飢餓,對於爺爺奶奶口中故事,也無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帝王,無法理解什麼是真正飢餓。

後來長大因爲過敏,我曾經有過半個月忍飢挨餓時間,但這種只是忌口捱餓根本無法饑荒之時相比。

電影《1942》把重現戰爭時期大饑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給我留下了陰影狗在啃咬路邊屍體,以此充飢。從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類電影或者節目。我相信,真正經歷過大饑荒人們,肯定有過更加殘忍經歷。正是這部口碑不怎麼好電影,讓我更加深刻明白,我們如今平安喜樂並不是上天賞賜,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堅持乃至犧牲換來。

袁隆平爺爺經歷過戰爭年代,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時代,所以他最大願望就是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他畢生所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做到了,他研究出雜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產量,讓更多人吃飽了!

我未曾瞭解過他生平,但也能夠知道他爲祖國做出了多大貢獻,爲人民帶了怎麼樣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裏,把功勳寫在大地上,把幸福種子撒在每一個人心上。

有人說,他沒走,他只是帶着種子去了遠方。有人說,他進入了一個夢鄉,那裏稻穗比高粱還高,穗粒比花生還大。風輕輕吹過,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他走了,他又沒走,他永遠都在!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11

今年5月22日,是一個令人傷心日子。一代巨星隕落。因爲他我們不用擔心捱餓,因爲他我們不用叫苦連天。

他就是袁隆平爺爺,他從19歲就開始學習農業,直至現在都一直在研究雜交水稻。他爲國家作出貢獻十分巨大。當時袁隆平爺爺是一名中學教師。他發現水稻長得又大又好,就決定培養雜交水稻。有很多人都反對,因爲水稻自身花就不容易雜交,但是袁隆平爺爺堅持下來,將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袁隆平爺爺堅持不懈,將無變成有,將弱變成強。他讓飢餓全中國人吃上了當時珍貴糧食。是他這堅持不懈精神,才得出結果,所以我們中國小生應該學習袁爺爺堅持不懈精神。

美國日本等國家從1926年就投入了大量資金來培育雜交水稻,可是經過了幾十年都沒有成果。但當他們聽說中國有人培育出了雜交水稻,他們先是質疑震驚,確認這一消息後趕緊打聽是誰,這時有人就說了,這是一名中學教師。他們睜大了眼睛,一幅不相信樣子,這些這些給了那些嘲笑中國培養雜交水稻那些國家,一個有力回擊。

袁隆平爺爺,還有一顆以他名字命名小行星,可見袁隆平爺爺付出對全世界人類都有好處,在2019年時候,袁隆平爺爺還獲得了聯合國頒發勳章。袁爺爺91歲仍然下田去,培育稻苗。袁爺爺起牀第1件事便是夏天了,他這種捨己爲人精神值得所有人來學習。袁爺爺夢想我們會繼續接力下去。讓我們隨着袁爺爺夢想,繼續堅持下去!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12

當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一切都是那麼的突然,我心中是那麼的慌張與無助。教科書上的人物不幸隕落,舉國悲痛欲絕。我的心沉到了谷底,久久不能平靜。

這幾天我接連看到,許多關於袁隆平院士的報導和懷念,複雜的心情涌上心頭,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從回憶裏挖掘,我似乎並沒有確切的記憶有關於第一次認識袁隆平院士,好像他就刻到了我骨子裏似的,好像我生來就應該知道似的,他就在我的記憶中,在我的腦海裏。我心裏始終認爲像他這樣健壯的身材能夠支撐他完成一個又一個奇蹟,他能活過一百歲,真的!到那時候舉國歡慶,他也完成了人生中又一個壯舉。

袁隆平院士的豐功偉業是一種言語敘述不出來的事物,他離我們很近,在我們的`一粥一飯之間,他離我們又似乎很遠,我只是在書中遇見過他。他一生樸實無華,沒有享受過什麼“榮華富貴”,我很遺憾沒有能夠更早的接觸他,認識他,瞭解他……他把一輩子獻給了水稻,他扎到水稻叢中,希望着幼苗生根發芽,就像他的精神紮根到人民羣衆當中,期待它開花結果。

在衆多熱搜與新聞的衝撞之中,讓我不能忘記的是袁老在2010年寫給母親的一封信。信中曾提到過:“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穀子在陽光中嗶啵作響,水田在夕曬下泛出橙黃的顏色。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啊。”袁隆平院士的母親給予了他一生的支持與希望。她的英語啓蒙,她的執着鼓勵,她的精神傳承……她給袁隆平院士幼年時期種下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飢餓的種子。“我們無法抵禦浪潮,但永遠不會忘記燈塔。”在農業種植的路上永遠又一個閃爍的名字,他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進的方向。他閃爍着零星火光,卻足以燎原。

太多的話想對袁老傾訴,卻一時語塞。這個奇蹟的故事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我始終相信會有更多像袁老一樣堅守在崗位上,將青春甚至生命奉獻在農業的人才。他們經歷他人所不能承受的壓力與挫折,終在來年頂峯相會,與祖國共進步!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13

我們對袁隆平爺爺的最好紀念,就是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貴品質,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爲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爲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範。他世界糧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袁隆平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而他本人就是一粒卓越的'種子。“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袁隆平用一生去追求、去奮鬥、去耕耘,在他最熱愛、最熟悉的田地裏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成爲袁隆平畢生的志業。今天人們訴不完的懷念、道不盡的哀思,正是因爲他窮盡畢生精力,讓14億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遠離飢餓。袁隆平的水稻增產技術,多養活了多少人,難以計數。讓中國人遠離飢餓、幫助中國人“端牢飯碗”的袁隆平,值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永遠感恩、銘記於心。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袁隆平帶着種子的夢去向遠方,無數個種子的夢生根發芽。送別袁隆平的花海中,人們寫下肺腑之言,不僅表達深切緬懷,也寄託了學習之志、繼承之志。“像袁爺爺一樣用心工作,做一個小齒輪,完成分內的事”“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用自己微小的光去照亮他人”“像袁隆平那樣做一粒好種子”。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14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點07分,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袁隆平爺爺被稱爲“水稻之父”。他讓我們的飯碗裏裝滿了國產的糧食。在他帶領的研究團隊下,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終於研究出了雜交水稻。

袁隆平爺爺在去世的時候,遺骨要運回他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在長沙,長沙的人是非常多的,在長沙每天晚上都是燈火通明的,在袁隆平爺爺的遺骨被運回長沙的那一段路程中,所有的車都在鳴笛,所有的電動車都停了下來,人都站在那裏低下了頭跟着,跟着袁隆平爺爺遺骨的車一起走,在那一天晚上,長沙每一個房樓都是關着燈的,長沙所有人紀念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爺爺家境非常的好,但是他每次理髮都是去理髮店裏理髮,每次只花三五塊,他雖然很富有,但是卻比我們還樸素,他可以花很多的前去理一次頭髮,但他卻不是,他要和我們一樣,過着樸素的`生活。

還記得有一次天空不作美,外面下着傾盆大雨。袁爺爺遍及穿上衣和鞋跑到田裏去,可是暴雨是無情的。那些被袁爺爺細心栽培的水稻。下界要化爲無有。雖然,當時受損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啊,痛在原爺爺的心裏啊,過了一會兒。袁爺爺的心情開始緩緩的平靜下來,因爲他在污濁中找到一珠幼苗,這真是生命中的奇蹟啊,但是袁爺爺又充滿了自信和希望,因爲他很堅定。

袁隆平爺爺這種爲祖國奉獻一生的人,需要我們去學習,去紀念。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15

禾下乘涼夢,一夢逐一生。相信沒有人不知道袁隆平爺爺的吧!袁隆平爺爺是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一生只爲研究水稻而生活。但袁隆平爺爺在2021年的5月22日13:07在胡南長沙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享年91歲。

袁隆平爺爺是中國工程院院長。袁隆平爺爺的一生,他一直有一個夢想,水稻比高粱長得還高,穗子有臊子那麼長,結的.籽有花生那麼大。這叫做禾下乘涼,他把一生有限精力都獻給了水稻事業,貢獻給了國家農業發展。他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

謝謝您,袁隆平爺爺。您用自己的一生來研究雜交水稻。也讓中國14億人能吃飽飯不捱餓,袁隆平爺爺被年輕人們稱爲90後。雖然他已經91歲,但是他在年輕人眼裏也是像一個90後的年輕人一樣。袁隆平爺爺,您真偉大。您重病躺在醫院裏,不管自己的'身體好不好,每天都要問一問護士,今天是晴天還是雨天,也要問問旁邊的家人,我的水稻長得好不好。袁隆平爺爺有了您,今天的中國纔會成爲世界第1個在生產上成功利用到水稻雜交優勢的國家。袁隆平爺爺等待的是一場考試的結果。考生是水稻,分數是畝產。愛國的袁隆平曾說過他的夢想讓人們吃上更多的米飯,永遠都不用再餓肚子。但這位91歲高齡的老人去安詳的離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作爲一名國小生,我想對袁隆平爺爺說:“袁隆平爺爺,祝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16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讀到這句話,我就會不由地想起我們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他憑一己之力,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

記得小時候,爺爺總是特別節約,米粒落到桌子上、散落到地上都要撿起來擦擦吃掉,剩菜剩飯總是捨不得倒掉,必須存到碗櫥裏一點點吃完。家人總是說他,現在日子過好了,不需要這樣節約,吃壞了肚子不值,可是爺爺總是不聽,成了大家眼裏的固執老頭。後來一次我問他爲什麼一直都要這樣對待糧食,他說以前三年困難時期,路邊都是餓着肚子的人,皮膚浮腫,肚子鼓鼓,喝下一口水,人就沒了,你們沒過過苦日子沒法理解經歷過那種日子的人對待糧食的心態。

是的,老一輩們從建國以來勒緊褲腰帶苦幹實幹創造了大好時代,對於我們這些80後來說,一切何其幸福。而這一切都得益於老一輩像袁隆平院士這樣的前輩們艱苦奮鬥,爲國爲民,實事求是的鑽研和探索。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他的.夢想很簡單卻很偉大:一是禾下乘涼;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這位全國人民的慈父,用他的爲國爲民擔當的赤子之心,養育了全國人民,讓我們不再捱餓。

2021年5月22日,那位果敢堅定,眼中有光,充滿了信心的袁隆平老人停止了他爲全國人民服務的心臟,享年91歲。袁隆平爺爺的去世,是國家痛失棟樑,是人民痛失偶像!但他就像第一棵雜交稻一樣,早已把中華民族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研種子散播於神州大地!我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應該以他爲榜樣,不斷學習新知識,爲祖國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17

那一天,袁爺爺走了!“知道嗎,袁隆平院士去世了!”

“不可能,早上不是剛闢謠嗎?”我不以爲然地反駁好友。打開手機想告訴她是謠言,卻當場愣住,映入眼簾的赫然是幾個黑色大字“袁隆平去世”。我連忙點進去翻看,直到看見央視新聞報道“5月22日下午1時07分,袁隆平院士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我才確信。

袁爺爺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曾被授予共和國勳章,一生成就數不勝數。我記得看過採訪袁爺爺的一段視頻,記者問他是不是特別害怕老百姓吃不上飯的場景重現,袁爺爺聽完,悠悠地回答了四個字“不可能了”。這短短四字,字字千鈞。與他曾說過的另一句“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一樣擲地有聲。我們要感謝袁爺爺,感謝他讓這“不可能”成爲現實。

滄海一粟花恨少,華夏糧食此無憂。當運送袁爺爺遺體的靈車緩緩從醫院駛出,聞訊而來的百姓們,跟着靈車跑着,哭着,喊着,送袁老最後一程。路兩旁的汽車不約而同地停下,自行讓出一條道,司機們靜靜地坐在車裏,集體鳴笛致敬。

這一幕不禁讓我想起《有的人》中一句話,“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人民永遠記住他。”是的,袁爺爺始終把老百姓吃飽飯的問題放在心上,一輩子在水稻試驗田裏耕耘,我們會永遠記住他。你看,老百姓自發地從四面八方趕來,送別袁爺爺。

禾下乘涼一夢去,海內豐谷萬世存。袁爺爺是去向先前的國家領導人彙報工作了,向他們描繪今日之中國——老百姓衣食無憂,國家繁榮昌盛。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18

中國從古至今偉人不斷,他們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其中袁隆平爺爺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提高產量的.科學家,他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等。他還是我國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國家功勳獎章獲得者。他衝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於1969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富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從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種植,水稻的單產和總產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二十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公關,早稻產量實現畝產六百多公斤的歷史記錄。

理想是指路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的動力。“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就是袁爺爺一生的理想。爲了實現這一宏偉願望,他長期致力於促進雜交水稻高產並走向世界。目前已經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家推廣種植,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

袁隆平爺爺是世界上第一位將水稻雜交優勢成功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幾十年來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爲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雖然袁隆平爺爺去世了,但是他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物質遺產“高產雜交水稻”和我們學習不盡的精神遺產,那就是不畏艱辛,刻苦攻關、自強不息把一生都獻給土地,獻給人類的偉大精神。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19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颳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裏,一心只想着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的雜交水稻不僅爲中國的糧食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爲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讚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並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麼大頭銜、那麼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週摺,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麼的,都是可行的辦法。

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於”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儘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錶……對於如此節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爲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爲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裏,還想着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展問題、爲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麼,無數相對於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爲榜樣,爲着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隻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鬥不息呢?

袁隆平,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世界公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中國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爲名的績優股。然而,我們第一眼看見我們的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這個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點兒像從某個山村裏走出來的一個農民!你看他膚色是那麼的黝黑,身材是那麼的精瘦,皺紋是那麼的深刻。

記得有一次,一家畫報刊登他的照片,編輯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給誤配了“農民獲得豐收後的喜悅”的文字。這雖然是出版界一個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說明:袁隆平,他太像一個農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確是屬於很快會被淹沒在人海中的那種人。

“談雜交水稻”,這是袁隆平來母校爲我們所作報告的題目。這個題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沒有什麼修辭的運用,更沒有任何學術的賣弄。但我們深深地知道,在這個看似普通的題目的背後,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平和他一家7口,擠在兩間用木板從澡堂隔出的潮溼發黴的小屋裏,還要不時承受“不安心教學,專想歪門邪道”的冷嘲熱諷。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他的雜交水稻研究終於取得決定性成果。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嗎?

我們手捧着鮮花簇擁着袁隆平,並一齊涌向他主講的報告廳,我們如此熱情,一點也不比我們追逐心目中最紅的明星差。我們知道,我們也許並不能完全聽懂他所要講的“雜交水稻”,但我們會用我們的心去感悟大師所說的每一句話。

他開場的第一句話是:“我只是個普通人……”

夠了,我們哪怕聽懂的只有這一句話,就已經夠了!我們從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與偉大的關係。

這也是校友袁隆平給我們的最主要感受,的確這就夠了。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20

縱觀袁隆平一生,跌宕起伏、波瀾不斷。仔細品味,袁隆平告訴了我這三個道理。

敢想敢幹,挑戰權威

袁隆平一生致力於培養雜交水稻,而誰能想到,他的理想曾遭父母反對,提出理論與當時權威教材理念背道而馳。

在1949年這個不同非凡的年代,19歲的袁隆平也迎來了報考大學的選擇時刻。從六歲開始就對糧食充滿嚮往的袁隆平,不顧父母反對,將自己的專業堵在了農業上。這是他在雜交水稻之路上奮鬥的開始,他敢想敢幹,將自己的青春與農業、國家相系。

一次偶然的機會,袁隆平發現稻中的希望、創作了“雜交水稻三大體系”、發表了《雄蕊無粉雜交受精》的論文。這篇論文與我們現在看是袁老成功的開始、是強有用的權威理念,但這一想法,卻與當時權威背道而馳。將課本上所有的“權威理論”拋之腦後,袁隆平相信實驗出真理。他敢想敢幹,開始了自己的實驗,以挑戰權威的勇氣和敢想敢幹的精神,堅決要培養出優秀的'雜交水稻。

袁隆平告訴了我,敢想敢幹,挑戰權威。

努力奮鬥,堅持不懈

從14萬株水稻中花兩個月找出7株無雄蕊花粉的水稻,哪怕洪水與惡意沖走了六年的艱辛,袁隆平從未放棄對雜交水稻的熱愛與追逐。

努力奮鬥,爲自己的理想不斷拼搏,用自己(當然還有同事)的力量爲理想奔跑、爲雜交水稻獻出幾十年的歲月。堅持不懈,哪怕風雨折彎了水稻,惡意除去了根莖,也要從陰溝深井中再揪出一絲希望,哪怕再賠上三個無休的年頭,也要爲雜交水稻、爲理想堅持不懈的努力。

袁隆平告訴了我,努力奮鬥,堅持不懈。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稻子一畝上千,風吹丈高麥浪,哪怕成就已如此之高,但袁老從未放棄繼續探索;人老已過工齡,安年不棄水稻,哪怕袁老已到近百高齡,但他在採訪中依舊繼續在田中實驗。看見高長稻麥便是幸福如孩童的笑臉;只要一有想法就會立即實行。袁隆平人老志不衰,無論年齡,只有對水稻的雄心壯志,滿腔熱愛。

袁隆平告訴了我,老驥伏櫪,何況少年。

敢想敢幹,挑戰權威,努力奮鬥,堅持不懈,老驥伏櫪,何況少年,雄心壯志,百鍊成鋼。袁隆平告訴了我的,不止水稻,還有人生之道。

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篇21

5月22日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極不平常的日子。在這一天,有兩位對中國乃至全世界作出了傑出貢獻的偉人離開了。他們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

袁隆平爺爺有兩個夢想,他的第一個夢想是“在禾下乘涼夢”,第二個夢想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一次,記者採訪袁隆平爺爺,他說:“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年紀輕不知道,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大家都吃不飽飯,我都親眼見過。”記者聽了就問:“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袁隆平爺爺緩緩地說:“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說着就長嘆了一口氣。

經歷過那個時代的饑荒的人們,最能體會飢餓對人的摧殘。是袁隆平爺爺用一粒粒飽滿的稻穀,用夜以繼日在試驗田裏辛苦研究,給人們打開了希望的大門。我想說:謝謝您!袁爺爺,您的“禾下乘涼夢”像一縷星火,被所有吃得飽飯的人捧於手心,我們將永遠記得您的付出與辛勞,決不忘您的叮囑和您的理想!

吳孟超爺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膽肝外科之父”。

他的一雙手,曾經在無影燈下耕耘70餘載,在肝臟的`方寸之地,爲16000名肝膽患者帶來希望。曾經,當一部以他爲原型拍攝的傳記電影計劃在全國上映時,製片方請吳孟超爺爺題寫片名,這位馳名中外的“中國肝膽外科之父”沒有選擇準備好的詞,而是揮筆寫下四個字“我是醫生”。

每天放學後,我們在家中捧着香噴噴的稻米,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疾病被攻克。我始終覺得自己應該更努力地去學習,在兩顆閃耀的星星迴歸到羣星懷抱時,我的耳邊,彷彿響起了袁隆平爺爺的淳淳教導,我的心中似乎感受到了吳孟超爺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