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週記>

關於端午節週記【集錦14篇】

週記 閱讀(4.63K)

時間過得真快啊,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了,這一週裏,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週記了。快來參考週記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端午節週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端午節週記【集錦14篇】

關於端午節週記1

今天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外婆給我送來了許多好吃的糉子。一個個大大的糉子用長長的綠葉子包成四個角,再用一條細繩子把它繫緊。做糉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還可以在裏面添加一些蜜棗、雞蛋黃、瘦肉、板栗等等。剝開熱氣騰騰的糉子,頓時芳香四溢,雪白的糯米像變魔術似的已經成了琥珀色的,晶瑩剔透,十分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果然香甜可口。

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品,除了吃糉子,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有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菖蒲、小孩配香囊等等。

今天,我還上網查看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我知道端午節還可以叫午日節、重午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屈原的日子。

在這個家家戶戶飄滿糉香的日子裏,我不僅品嚐了美味的糉子,而且還收穫了很多知識。

關於端午節週記2

今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又一次吃到了往年常吃的糉子。不過這一次我吃的是爸爸從嘉興帶來的肉餡糉子。據說,嘉興的肉餡糉子最好吃。

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在嘉興的爸爸打來電話問我想要什麼兒童節禮物,說他從嘉興給我帶;我說我不知道。在旁邊的.媽媽說他知道嘉興的肉餡糉子最好吃了。我連忙改口說我想要糉子,其他的等他回來再說吧!

到了端午節,爸爸回來了。可惜我還要上英語課呢!我心想:我太倒黴了。於是就極其不高興的去上課了。

我走之後纔想起我還沒吃糉子呢,這可是端午節的習俗傳統啊!

餓着上完課後,我和我的朋友瑤瑤一塊回家了。我們本想一到家就上去睡覺;幸虧我那餓了兩個小時的肚子咕咕的叫了起來,這纔是我想起我沒吃糉子。我馬上要求說:“媽,我想吃糉子。”“好吧,不過只有肉餡的,你願意嗎?”媽媽問。“我願意。”我迅速答道。

我吃上了嘉興出名的肉糉。我才明白爲什麼說嘉興的肉糉好吃。這糉子真美味,粘粘的、軟軟的、油油的,簡直比神仙的食物還好吃。

關於端午節週記3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在節日中,我們一早就起來。忽然我聞到了一陣清香,我跑過去一看,啊!好大的一盆糉子呀!真香呀!饞死我啦!再看看旁邊的盆裏,哇!還有一大盆雪白的鴨蛋和蒜頭看上去真可愛,好想吃呀!媽媽說:“趕快去洗臉刷牙來吃呀。”我洗完後,趕緊圍着桌子坐了下來,爸爸將糉子、鴨蛋、雞蛋、蒜頭端到桌子上。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吃完了早飯。

接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黃鱔、莧菜,我問媽媽爲什麼要買這些東西呢?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我還是不明白只好點點頭,後來,媽媽又帶我去買一些綠油油地艾草回家了。媽媽又用艾草泡水給我洗澡,我問媽媽爲什麼要用艾草洗澡?媽媽說:“因爲這樣蚊子就不叮你了”。媽媽又用剩下來的插在門上,我又問媽媽爲什麼要將艾草插在門上?媽媽說:“因爲這樣蚊子就不會飛到我們家了”。

洗完澡以後,媽媽又告訴我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最後,媽媽又將五顏六色絨線戴在我的手上,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端五節的知識,真開心!

關於端午節週記4

五月初五,我隨媽媽回老家過節。

一早,我打開電視,找到賽龍舟的直播,幾隻小舟乘風破浪,使在起伏不定的浪花既有翻出的可能,我緊張極了。一隻都穿紅衣服的隊伍十分賣力,可是事與願違,他們當衝到最前面的時候,一個浪頭擊破了他們的積極,逐漸被追上了。一聲吃飯了,使我來到餐桌前。幾片綠糉葉裹着糯米,糯米中又裹着肉,深受我的`肚子所愛。可是據報紙稱吃糉子不利與大學聯考,是否吃哪?不久,我的肚子戰勝了,接連吃了2個糉子(偏大的糉子)。

端午節沒有“五黃”就不成端午了,可是如今黃鱔、黃魚、黃酒、黃瓜、鹹鴨蛋價格大有增長,我也不好免俗,吃了個鹹鴨蛋。

端午節歷時2000多年,有着長久的歷史,是一個非物質財富(自認爲)。

關於端午節週記5

我從書上看到端午節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據文獻記載以及歷代流傳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爲“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媽媽拿回來一把綠色的植物,這就是艾草,它有一股特殊的氣味,媽媽告訴我這就是驅邪的,我才知道家家戶戶門上插着個是什麼原因;隨後媽媽又給我們熱了幾個糉子,有肉的、豆沙的、花生的、蜜棗的,我們最喜歡吃的還是肉的,因爲它的口感很香。

打開電視新聞裏播放的是各地賽龍舟的'比賽場面,龍舟上的隊員們穿着統一的服裝,有的船隊的隊員頭上綁着紅色的帶子,有的船隊隊員則把紅色的帶子綁到胳膊上,隊長站在船頭有節奏的爲他們的隊員加油。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不知不覺中我和家人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節日也讓我學習了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關於端午節週記6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糉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後,人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糉子’讓魚吃。只有把魚餵飽了,纔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把糉子餵給魚,魚纔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糉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糉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糉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糉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糉子,就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糉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關於端午節週記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準知到端午節快來了吧。

像傳端午節的賽龍舟、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龍舟競渡是爲了打撈屈原的遺體,而吃糉子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也有一種說法是:以前的'人們都在竹筒裏放些糯米,扔到汨羅江裏餵飽屈原。有一天,一位姓歐的書生,路過羅江時,隱隱約約看到一位老人,他想走去看個究竟,走到跟前,老人說自己是屈原。他說人們餵給他吃的竹筒飯,都給魚蝦吃了,但有一種蘆葦葉,魚蝦都討厭它的味道。書生把話告訴人們,人們便把蘆葦葉包上糯米,投入汨羅江給屈原吃。

而我們這兒,通常是家家戶戶包糉子吃。原料有:糯米、紅棗、赤豆,有時還加入一些肉。除了這些以外,我們還在做糉子前,先把糉葉洗淨,再用清水煮一煮。隨着一聲“吃糉子嘍!”全家圍到桌旁,吃着濃香泗溢的糉子,再在電視機前看一場賽龍舟,別提多樂了!

端午節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想不想來我們這兒過端午節呢!

關於端午節週記8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聽說端午節是因爲屈原跳入河裏,人們怕魚啊、蝦啊把屍體吃掉,所以人們用那個大的葉子裏面包着米往河裏扔。這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很熱鬧,一家人在一起吃着糉子、看着賽龍舟,而且還要吃鹹鴨蛋。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節,因爲那天可以吃到糉子,更有看點的是可以看賽龍舟。

賽龍舟是由幾十個人在一起帶有龍頭的舟上,他們都很厲害,可以劃得很快。每當一看到賽龍舟我就很激動。

包糉子其實很簡單,只要準備幾樣材料:糯米、糉葉、紅棗和細細的繩子,還可以準備點肉。先拿兩片糉葉,放一半的糯米,再放紅棗或者肉,把米繼續放進去,最後用兩片糉葉裹住用線綁起來。相繼在做幾個就把它放在蒸籠裏,蒸半個小時就把它拿出來。如果想做做鹹糉子就先放點鹽在糯米里,其他步驟不變多做幾個就可以了。

鹹鴨蛋也要吃。鹹鴨蛋要把那種殼剝掉一半,用筷子挖着吃。如果用筷子戳到蛋黃有一股油冒出來,就證明那個鴨蛋很好吃。

好了,現在需要一家人在一起把蒸好的糉子和鹹鴨蛋拿出來在弄十幾個菜。吃完飯之後就把電視打開看賽龍舟。端午節就是要一家人在一起過纔會熱熱鬧鬧的'。

這就是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週記9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糉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糉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糉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糉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裏。爲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裏。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裏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候,有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爲是菱角,就不敢吃了。因此人們將糯米糖棒叫成“糉子”。

煮熟的糉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糉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爲我喜歡吃糉子,因此我也喜歡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週記10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的`家裏會到處都飄散着濃而香的糉子味:有四角形紅棗赤豆糉、三角形豆板鹹肉糉、枕式鮮肉糉。外婆還會給我帶上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編織的“長命縷”,真好玩!這一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年的端午節吃晚飯的時候,我們一家子都會坐在一起,一邊吃着美味的飯菜,一邊聊天……媽媽告訴我,端午又稱重午,是爲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所以端午節這一天一定要吃糉子賽龍舟。爸爸告訴我,端午節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懸鐘馗像是爲了避邪驅瘟。外婆還教我一首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真是太有意思了,你一定也很喜歡吧?

關於端午節週記11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因爲五月初五,有兩個五,也叫重五節,而“五”通“午”,初爲端,所以俗稱“端午節”。端午節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一個節日。

傳說屈原的祖國被侵略後,他寫下了《懷沙》後投江自盡。屈原死後,百姓們紛紛到汨羅江把飯糰丟進,讓魚、蝦吃飽了,不會咬屈原。有一位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將蛟龍水獸醉倒。後來,人們擔心飯糰被蛟龍所食,就想出了用樹葉包着包圍外纏彩絲的方法,這就變成了現在的糉子。以後,人們就通過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來紀念屈原。

在我的老家潮州,端午節人們都要早早準備包糉子的'材料。端午節前的好幾天裏,大家都買好糉葉、洗糉葉、曬糉葉、包糉子。到了端午節的那一天,大家都坐在一起吃糉子;人們還在韓江裏賽龍舟;每家每戶還在門上插桃葉來避邪。

端午節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

關於端午節週記12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裏就似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纔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糉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裏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將糉葉放在水裏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糉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糉子也並不簡單。

包糉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糉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似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着雞蛋和蘸糖的甜糉,心裏美滋滋的。

關於端午節週記1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記念古代詩人屈原流傳下來的節日。

節日期間我和爸爸、媽媽去南陽陪姥姥、姥爺一起過端午節。一路上看見成片的麥浪,金燦燦的;農民伯伯正在用收割機收割小麥,我遠遠地望過去,彷彿看見他們那豐收的喜悅表情,也似乎看見了晶瑩的'汗珠流淌下來,撒到了田野中,是不是算對大地的感謝呢?

到了南陽,只聞糉子飄香,忍不住嚥下口水。姥姥馬上給我們端了一大碗剛煮熟的糉子,我一口氣吃掉兩個,分別是紅豆花生和大棗餡,真好吃。爸爸說不能多吃,以防不好消化,不然我還想吃一個。

下午去南陽夥伴家竄門,整個樓梯間全是艾草的特有芬香,媽媽告訴我,說端午節門口掛艾草可以驅蚊蟲,這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慣。

我喜歡端午的糉子,更珍惜這美好的生活……

關於端午節週記14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糉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後,人們爲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糉子’讓魚吃。只有將魚餵飽了,纔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糉子餵給魚,魚纔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糉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的時候,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的時候,已有“蜜餞糉”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糉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糉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糉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糉子,就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糉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