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演講稿>

記者演講稿錦集6篇

演講稿 閱讀(1.13W)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當下社會,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記者演講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記者演講稿錦集6篇

記者演講稿 篇1

局臺領導、各位老師、各位電視同仁,你們好:

我競聘的崗位是首席記者。請允許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今年35歲,1991年從濱州師專畢業,當年參加地直分配,被分配到濱州崇山煤礦。在那裏工作了7年。7年中做過濱州市在煤礦舉辦的機電中專班的語文課老師,崇山煤礦職工教育培訓中心的職員。後來擔任公司及煤礦辦公室祕書。曾多次到井下,親身體驗了煤礦工人的辛苦與不易。在這期間,我在工作之作。曾創作大量詩歌散文作品,後期開始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試論企業人才培養》獲得濱州市重工局論文一等獎。1997年底從企業停薪留職。1998年8月被招聘到我單位。作品獲山東電視新聞獎二等獎,濱州廣播電視一等獎等獎項。目前在電視專題部工作,是鄒平縣十佳記者。

回顧我六年電視工作的經歷,我深深感到我的成長離不開電視臺這個事業發展的平臺,我的每一個進步離不開局臺領導的教育和指導,離不開同事們的幫助、支持和鼓勵。今天借這個機會,我向你們致以衷心的感謝。我希望在今後能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電視新聞工作者,首要的要求是要有自己的思想,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沒有主見。思想從哪裏來?從不斷的學習中來,從工作實踐中來。新聞界有一個現象,科班出身的記者有時打不過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爲什麼?因爲程咬金的三板斧很厲害,這三板斧是他從實踐中得來的,是他多年經驗的積累和總結,乾淨利落,非常實用,如果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效率高,效益好,一個“快”字就能讓諸多高手膽戰心驚或者人頭落地。但是現代的“程咬金”也要學習,也要創新和提高。因爲三板斧在這個傳媒業迅速發展的時代是靠不住的,你要對社會發展有清醒理性的認識,首先就要做一個善於學習,善於工作的人。

生活的積累、經驗的積累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種積累的過程有時是一個忍受寂寞的過程。你要耐得住寂寞。耐不住寂寞就修不成正果。工作六年,很難說我就修成了正果,但是有一點我很欣賞我自己,那就是我在不斷的學習,不輕言放棄。

我出生在70年,在農村中長大,家境貧苦。我弟史姊妹三個,在母親的教誨下,都考上了學,這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勞力缺乏的情況下,一個農村普遍家庭,三個孩子都能考上大學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應該感謝我母的堅持,一種韌性的堅持。艱苦生活的經歷對任何一個人都是一種最好的鍛鍊,對一個新聞工作者更有它積極的意義。試想一下,一個不瞭解生活,不熱愛生活,不關心社會的人,他又怎麼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去感動人、激勵人和影響人。在這裏我說一件事情,在我讀高的時候,每個月都要回家,跟家裏要口糧。那年我讀高三,大學聯考在7月份,家裏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父母沒辦法,只能賣掉家裏養殖的百十來只雞。父母掌握了我回家的規律,所以每次回家,家裏的那些正在下着蛋的雞就會少上幾隻。我每次回家關心的是我的飯錢能不能拿到。但是母親那時會是什麼心情呢?她一定是有些無奈,因爲有一個細節是我至今都難以忘記的,那就是每一次回去,好都會當着我的`面,數一數那些雞的數量。在當時農村經濟遠沒有像現在發達的條件下,那些蛋雞是整個家庭最爲重要的經濟來源。那些雞在被母親拿到集市上賣掉後,它們的命運……他們可以說都壯烈犧牲了。後來臨近大學聯考的時候,家裏的雞已沒有多少了,又染上了雞瘟,在太陽底下站着,聳着肩膀,無精打采。突然倒下的話,那就是死掉了。這是一些看起來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就是這樣一些小事,讓我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懂得了人生奮鬥的意義,努力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有時我也想,生活真是一本大書,樂觀積極的人讀到的是希望和愛心,悲觀消沉的人得到的是冷漠與隔絕。

做事先做人,做新聞工作更是如此。生活的經歷,尤其是一些苦的經歷給了我很好的教育,這種教育能夠讓我始終保持一個平民的心態,塌實的工作;能夠讓我不斷的學習,永不滿足,在成長中學會奔跑;能夠讓我如終用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迎接挑戰。在電視專題部工作以來,我先後擔任過壟上行欄目、樑鄒縱橫、走出家門的鄒平人等欄目的負責人。在擔任“壟上行”欄目負責人期間,我開始嘗式把新聞人物化,把人物生活化,把生活故事化。當時最明顯得一點就是解說詞的變化,你要講故事給大家聽,你的解說詞就要口語化,書面語氣盡量少用,甚至不用。解說要講創新,畫面要創新,節目結構和編排也要創新,欄目包裝也要創新。思想更要創新。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永遠不要以爲自己已經做的很好了。這是我經常對自己說得一句話。在我編輯一期“走出家門的鄒平人”節目時,張濤告訴我,在節目的結尾,可以用被採訪人的一句經典的話,用字幕的形式表現出來,結束全片,能使節目更加完整,甚至能增加節目整體的分量,這個建議非常好,我當時具是很感激,因爲他在關心我做的節目,也可以說他在關心這個節目的創優和創新。

節目的創優和創新伴隨了我新聞工作的全過程。六年的工作積累,更多的是給了我一種信心,一種做好電視節目,開拓事業空間的信心。我希望能把這種信心傳遞給更多的人,不管他做什麼,是什麼職業。

我沒有上過正規的新聞學院,依靠同事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逐步掌握了電視節目的製作流程,並主動追求更高的採訪製作水準。景臺長曾給我說過一句話,大體意

的思是不要怕多幹,多幹了不會吃虧。有時候,人最怕的是吃虧,但是是吃小虧還是吃大虧,自己應該有個把握。我想如果一個人不學習,不努力工作,就是吃大虧。

我非常感激局臺領導給了我更多鍛鍊和學習的機會。在一個單位,對所有得人來說,發展的機會是不均等的,但是幸運的是我擁有了這樣一些機會。域外採風活動已開展多年,由宣傳部、電視臺和報社各抽調一人,組成域外採訪小組,到先進地區採訪,一般每年採風一次。爲鄒平縣經濟和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鑑。從20xx年到20xx年,每年我都作爲鄒平電視臺域外採風活動的主要成員,到省內和省外發達的地區採訪。20xx年到廣饒、壽光、文登、諸城、榮成等地採方,回來後策劃製作了系列報道《大潮涌膠東》,在“鄒平新聞”中插出。20xx年先是到海爾集團,後來到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採方。在我看來,這是域外採風活動成果比較豐富的一次。製作了九集系列報道“海爾行”和十四集大型系列專題報道“潮起兩江風來急”。對海爾的九集系列報道,寫作過程非常艱難,幾易其稿,但是結果是我領會到了海爾文化的精髓。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我能靜下心來,秉燭夜讀,認真的研究海爾嗎。比如說海爾的海外拓展戰略,就是要把工作辦到美國去。向高手學習,有一天你就能成爲高手。但是向高手學習的前提是,你不要做井底之蛙,牆上蘆葦。有些理念上的東西,有人可能覺得離自己的工作很遠,比如海爾的服務理念,真誠到永遠。用到一個電視記者的身上,怎麼真誠到永遠?你的節目拿給觀衆看,你的採訪到位了沒有,甚至一個字幕用什麼字體更好看,你研究過了沒有?這都是很具體的事情。我也是經常反思這樣的一些事情。態度決定一節,細節決定成功。海爾還有一句話,能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從20xx年元月開始,我負責“走出家門的鄒平人”欄目的採訪製作,去深圳採訪時,見到一個老鄉,是一個職業學院的校長。他跟我說,他的弟弟高中畢業後,來到他所在的城市,找了一份工作,是打掃衛生。當時他的這個高中畢業的弟弟覺得不理解。但是這個當時已經是勞動處處長的哥哥卻對弟弟說,打掃衛生怎麼了,你就要去看別人的冷眼,就要去聽別人說你的那些話,你才能進步啊,你的心總那麼小幹什麼?你現在打掃衛生,如果打掃好了,雖人可能會覺得離不開你了。那麼這時候你要展示你自己啊。你有什麼本事,你拿給別人看好了。我想這是多麼好的一個哥哥。你說,他對他弟弟不關心嗎?這纔是真正的關心。後來他的這個弟弟沒有辜負他的希望,因爲他的文采,字寫的也好,進入萬達公司影視部。後來在深圳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那麼回過頭來看,如果他當時不去掃地,或者掃地過程中沒有堅持下來呢?

任何人都不可能走回頭路,有時候一個道理當你認識到了的時候,可能已經失去了發展的機會,因爲時間不等人。在煤礦工作的時候,從住的地方往北走,有一道山谷,因爲周圍都是開墾出來的田地,所以那個山谷顯得有些突兀。在山谷的一塊岩石山,孤零零的長着一棵松柏。那棵樹當時給我觸到很大。我爲它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懸崖邊的樹”,越看你越像一隻鷹,棲身岩石,飲千年霜露。一朝想到飛翔,卻在瞬息間,蒼老。有人說你寫得太悲觀了,但我一直沒有感到悲觀,反而覺得是一種激勵。前幾天,我母親住在我這裏的時候,某一開的早晨,她告訴我,趁着年輕,想幹點事業就幹吧,不要等到四老五十了,想幹事業的時候,已經沒有精力了。我感激我的母親,一位已經六十歲的農村老人,還爲我的發展操着心。

今天是20xx年的元月29日,今年的春天很快就要到來了,我希望看到第一朵花開放的姿態,因爲看到它開放的時候,我知道整個春天也就開了。那將是新的一年最協人的一個起點。我希望和所有在這個春天想飛翔的人一起飛翔。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 篇2

今天是中國的第十九個記者節。

必須承認第十九個記者節和第一個肯定不一樣:那時候活着的媒體,今天未必還活着;那時候普遍的成就感,今天未必還洋溢在臉上;那時候奔涌的激情,今天未必奔涌。

太陽照常升起,江河生生不息,高山無聲生長,歷史不緊不慢地遠去,記者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我當記錄,忘記小我!

新華社已經捧出了AI視頻主持人,紙媒大部分在網上續命,媒體融合方興未艾而大浪淘沙。

新華社自己發出AI主持人的帖子後,網友留言:小編你是流着眼淚編稿子的吧。

再想到那個小編的淚水恰好流在立冬這一天,傳統媒體的寒流似乎望不到盡頭,像一個來自西伯利亞的冰冷讖緯。

果真是“落日大旗紅”?果真是“病樹前頭萬木春”?果真是“不堪秋氣入金瘡”?

在這個悲喜交集的日子,我帶着溫熱的手掌,一如既往地相信:

沒有什麼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別,只有好表達和壞表達的區別,陳腐和新鮮的邊界——記者!

一個媒體往往不是被對手的精良打敗的,而是被自己的粗放打敗的,粗精之間的篩子——記者!

一個媒體往往不是在巔峯開始逆轉,而是根本就沒到極致就已經墮落,上行或者失速的切換——記者!

一個媒體往往不是被缺錢搞垮的,而是因缺乏正確的價值觀而垮掉,價值觀的導體——記者!

一個媒體往往不是因爲辛苦勞累而解體,而是因爲愚蠢勞作和無謂付出而解體,低效和惡法的犧牲品——記者!

一個媒體往往不是因爲公衆素養低而失去市場,恰恰是低估了公衆素養而萎縮,判斷的眼光——記者!

一個媒體往往不是因爲政策變化而遭遇寒流,而是根本就沒有前瞻到政策的拐點,眺望的望遠鏡——記者!

記者永不失敗!失敗的是某種人,這種人在哪一行都會失敗。

記者永不退場!退場的是記者的某種工作方式。公衆永遠需要信息的'處理器,而迄今爲止最先進的數字處理設備,都無法替代有血有肉有心跳的處理器。

記者永不腐朽!腐朽的是丟棄了記者追求和節操,因此喪失了好奇、探索、革新和冒險精神,甘於平庸,忙於求田問舍的那一類。

記者永不冷漠!冷漠的是被名利困住手腳、矇住眼睛、捂住良心的業內既得利益者。

記者永不喪失學習的衝動,喪失這種衝動的人主動下場或終將被淘汰。

記者是一個番號,方陣內包含了一切傳媒工作者,旗幡上有着不同於其他行業的圖騰。

在記者節,我向堅持新聞理想、新聞節操和新聞水準的同行致敬!

不要後悔選擇做記者。

這一行給從業者的精神燃料,足以支撐他們跑完一生的道路,帶着內心的遠光燈;

這一行給從業者的能力訓練,足以讓他們勝任他們試圖涉足的一切領域,帶着耐力、衝勁和求新求變的本能;

這一行給從業者的觀察習慣、思辨習慣、質疑習慣,足以讓他們對一切反常的東西保持警惕,並在可能的情況下采取行動。

此刻我眼前閃過無數可欽可敬的新聞領袖、調查記者、博學編輯、卓越主播、傑出攝像、優秀製片、神奇校對以及無數對得起自己薪水和崗位的新聞普通一兵。

中國的發展進步,人類的文明攀登,離不開記者的辛勞,記者永遠是人類的良知,桅杆頂上的眺望者。

套用麥克阿瑟的演講,我最後想說:

老兵永遠不死,他們只是轉戰到了別的戰場,或者只是帶着傷痛和榮譽,在深沉的鼓角聲中悄然隱退。

記者演講稿 篇3

站在新年,回望去年,總有一種感動讓我淚流滿面。

我想起新聞界“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的數個感人瞬間,想起舉辦中的艱難曲折與欣喜快樂,想起去年冬天在全國新聞單位和高校的巡講,恰如冬天裏的一把火,再次點燃學子的新聞理想,恰如春天裏的一股暖流,重新激發出記者的崇高企盼——不忘初心從哪裏出發,本來爲何出發,現在如何再次出發。

對記者來說,講故事是本職,講好故事是本事。把好故事講好需要水平,好故事是有味道的。聽好記者講好故事,從演講比賽到全國巡講,有些故事,我都聽了十多遍了,每次都流眼淚。有些故事,聽了多次終於有一次忍不住流下眼淚,因爲講故事的人水平不斷提高,把內心的真情盡情綻放、深情釋放。做成一件事,收穫一份感動,同時培育一個講故事的人,把他講故事的潛能發揮出來,這於我,也是一種欣喜。

有人說,好的講述應該有“三聲”,掌聲、笑聲、哭聲,是效果也是標準。聽着他們的故事,回味這些掌聲、笑聲、哭聲,我想到了許多。我是一個服務者,參與者,但首先是一個傾聽者。

掌聲來自哪裏?在廣西師範大學,解放軍報駐西藏記者站的郭豐寬講了不到七分鐘,掌聲響起十三次,老郭沒想到,我們沒想到,大學生來之前也沒想到。

四個人,四個故事,真實再現了西藏的苦、戰士的愛、生活的難、人民的情。講到一些細節,講到起承轉合,掌聲從千人現場的各個角落響起,匯成一條人心激盪的河流。這掌聲,讓老郭都有點懵了。其實,他剛下高原不久,來到平原還有些醉氧,上臺前還頭疼得要命。你獻出這份真情,人家就回報這份真情,你奉獻這份赤誠,人家就回報這份真誠。老郭說:“講完這場,我就要重新回到高原,回到駐守邊關的戰士中間,迎接新年。”掌聲再次響起。

地理的高原不是所有人都能抵達,人生的高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達,但情感的高峯只要真心付出,每個人都能真實體驗。

笑聲來自哪裏?對於湖北人民廣播電臺的簡然來說,各個時代的大學生有各個時代的笑聲。

她講的題目是“今夜不寂寞”。大學生一聽就笑了,而且是鬨堂大笑。她讀到的是:雖然有一種難以跨越的溝叫“代溝”,雖然有一種差別叫“階層”,但也有一種溝通方式叫“共情”。她理解這就是今天的年輕人,她也輕鬆地笑了。她講二十一年前寂寞還是寂寞的意思,而菊花也還只是一種花,她說堅持了二十一年做這個響徹湖北夜空的欄目,講其中遇到的人,講做過的事,講到殘疾姑娘找到愛情、農家孩子走入大學。聽她講着學生曾經擁有的故事,大學生們的表情由輕笑到莊重到會心一笑。當聽完夜幕下的故事,簡然愛心基金啓航,大學生的笑聲和掌聲交融一起,經久不息。

簡然說:“是的,我們必須懂得俯下身去,懷着恭敬的心情仔細傾聽比你更微弱的聲音,我們的故事不在於多華麗,而在於多少人能聽得明白,能說進多少人的心裏。”敬畏高尚就從尊重他人開始,講述故事首先從學會傾聽開始。

講故事必須眼中有人、心中有情。尊重聽衆的心理首先必須關注聽衆的表情。年輕的記者在這方面走得更遠。

做特別報道的吳喆華講的故事題目是“可以沒有愛情,但不能沒有真相”。看到演講題目播放出來時現場有笑聲,他上場鄭重強調“本次演講不是來徵婚的”,立刻又有笑聲。他講如何去暗訪,借工牌混進工廠、把U盤含到嘴裏、見到有人來追趕躺在平板車上溜出來……這些生動的細節,引來陣陣笑聲。笑聲背後是會心,是共鳴,是對新聞事業執着追求的共享。笑聲背後雷鳴般的掌聲,何嘗不是對輿論監督的肯定,對堅守職業精神的讚許,對新聞使命的敬禮。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說,應該讓好記者進課堂,讓好故事進課堂,幾個好故事勝過半學期課。是的,講故事裏面的笑聲,講故事之前之後互動激發互相啓發的會心笑聲,表明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可以講得更生動活潑一些,可以更豐富多彩一些。講故事不是端着的,聽故事不是坐着的',那是人與人的互動、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傳遞。在浙江大學巡講,數百人無一退場,聽說不少人聽着聽着就推遲或放棄了晚上的週末約會。

哭聲來自哪裏?因爲講的都是記者親歷、親見,故事都是記者自採、自寫,好記者講起好故事,身段是柔和的、聲音是平和的,但越是這種平和,越是映襯出故事的真切真實。

哈爾濱日報陳楠講到在採訪與救人之間抉擇時,認爲記者應該先救人,而準備救人前考慮到可能有去無回,把父親多年前贈送自己的筆交給別人,這支筆的故事讓人淚眼矇矓。父親盼子快快懂事的殷殷希望、記者社會責任要求必須暫時放下可能永遠失去的父子親情,這支筆的故事讓人淚流滿面。

光明日報鄭晉鳴講述小島夫妻故事,講到王繼才升旗、王仕花敬禮,姿勢並不標準,卻美得讓人掉淚,讓聽者也情不自禁掉淚。沒人要求、也沒人看她們升旗卻堅持守島二十八年,一萬又二百二十天,用壞了一百七十多面國旗,聽壞了十九臺收音機。“爲什麼堅持不悔?因爲島就是家就是國,守島就是守國家,如果當年日本鬼子侵略連雲港時,我們有人在,敵人就上不來。”聽着這話,多少人感慨良多、沉思不已。講到大女兒結婚化了五次妝,父母遲遲沒有來,因爲遇上臺風天,講到 “我走得慢點,或許爸媽就能趕上了”,聽着姑娘的心聲讓人淚流滿面。親情永遠是撥動人最柔軟心絃的撥片,真情永遠是打溼人最溫暖臉龐的泉眼。鄭晉鳴講別人也是講自己,講寫了半輩子好人,還是有沒寫完的故事,每次講到最後“我在崗位工作的時間還剩五年,做事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做人的時間越來越長”,場場都是掌聲經久不息。

掌聲源自感動着你的感動,激發一種噴薄而出的衝動和激動。笑聲源自快樂着你的快樂,涌起一種自然而然的觸動和會心。哭聲源自情不自禁的傷感,流淌着一種無法隱瞞的情意和情懷。傾聽臺上故事,傾聽臺下“三聲”,鼓舞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此次巡講,走進新聞單位和高校,再次感動新聞記者,感動新聞學子。新聞記者正在路上,需要激勵。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徘徊,需要選擇崇高,也需要腳踏實地。在堅持與放棄之間猶豫,需要堅定信心,也需要不忘初心。對這些關切與思考,好記者的好故事應該說給了部分答案。新聞學子激情夢想,展望來時的路,熱情滿懷。新聞記者行進中國,抒寫精彩故事,走得越深,寫得越實,文風更加清新,故事激盪人心。

我們傾聽這些故事,聽着那人那事,聽着掌聲笑聲哭聲,三生有幸也。身處這個偉大時代,倍感幸運。有觸摸溫度的手,有體會真情的心,對人民有深情,對生活有熱愛,就會有發現美的眼睛、傾聽故事的心情、傳遞故事的衝動,這種處處留心,這種時空移位,這種角色換位,我想,不但應該是記者的職業歷練,也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體味別人、體會歷史、體察時代的情感磨鍊。

記者演講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來賓。各位新聞界的同仁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電視臺的記者,此時此刻,我們要在這裏討論做文與做人的道理,面對同仁、先輩,我豈敢壯語豪言,我只是想起了我們老領導的一句話,×臺的記者應該做穿草鞋的記者。

草鞋是什麼?

草鞋丈量過艱難的歷程、泥濘的道路,有和長征一起載入史冊的光榮。

草鞋連接着平民百姓的期望和寄託;穿草鞋的記者,是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記者;穿草鞋的記者不嬌貴、不勢利,心中對普通老百姓、對新聞事業充滿了熱愛,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19×年12月,當時我還在××電視二臺新聞部。當我們的《××》節目被會議充斥,被大量有償新聞侵佔版面的時候,××電視臺一位老資格的記者走馬上任,他給我交代的

朋友,我們的採訪經歷千差萬別,我們的文章千姿萬態,但是所有我們至今難忘、穿越時空的優秀新聞作品哪一個沒有留下我們敢於吃苦的足跡和帶着來自生活的迴響!

穿草鞋的記者敢於趟過泥濘而百拆不回,善做實事,敢說真話。俗話說捧人的戲好演,黑着臉說話難,然而我堅信無欲則剛。

19×年4月23日傍晚,在瀟瀟的春雨中,一位×縣的農民把我堵在了下班的路上,告訴我:他們村裏的村幹部把農民集資建校的錢,給吃喝揮霍掉了, 1954年建校的村中心國小,牆壁裂縫,屋頂漏雨,房樑傾斜。兩年前就已開始集資修建新校舍,因爲村裏的幾條蛀蟲把錢揮霍掉了,一百多名國小生至今仍坐在隨時都可能倒塌的教室裏上課,學生的家長爲此終日提心吊膽。聽到這裏,我立刻冒雨前行赴×縣調查瞭解。調查中的甘苦已不足掛齒,只是前線,從國統區到根據地,範先生記錄了一個時代,也留下了他作爲一名傑出新聞工作者的成功與風範。再看今天,在惡浪滔天的抗洪一線,有記者不屈的身影;在巴格達、貝爾格萊德戰鬥的街頭,有我們中國的記者向世界報告着正義的聲音。

“我來了,我看到了,我贏了。”唐師僧的這句名言,彷彿也有草鞋精神;深入海灣戰爭,寫下《我從戰場歸來》;千里之行,可知名記者唐師曾也有一雙磨不爛的腳。

真想穿一雙草鞋,走得更遠,去開闢更廣闊的生命空閱,然而我們都無法離開現實的土壤,19×年6月,我在××電視臺周未版投標中的,成爲《家住××》這一社會文化欄目的製片人,可以說我是在大家紛紛看好經濟類節目的時候,樹起了爲社會文化鼓吹的大旗。欄目開播以來的日日夜夜,作爲製片人的我在金錢的困惑與文化的'清貧之間來回撕扯着。請人,要付工資,拍片更要花錢,兩萬元的啓動資金本已捉襟見時,歸還日期又眼看就到。我怎能不爲錢憔悴呢?但我不爲錢折腰。今年3月,當一家廣告公司拿來有償專題片,要塞到我們欄目播出的時候,被我拒絕了。廣告公司和他們的客×恥笑我們的記者是酸臭文人。我說:“馬上把你們的錢拿回去,並且記住,這是人民的電視臺,不是某個財主的電視臺。”朋友,我當然也有慷慨之後的煩惱,可是爲了舉起這面文化的大旗,在這條尚且艱難的路上,我仍然要當穿草鞋的記者! 也許有人說,草鞋是穿不久的,可是我想:不怕,當草鞋磨爛的時候,我們的意志卻有一種永遠也磨不爛的草鞋精神。

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 篇5

下面,我圍繞競聘崗位做競聘報告,主要談一下自已對本崗位職責的認識及主要工作對策。

我認爲,新聞中心記者站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崗位,它橫跨新聞和郵政兩大專業。記者站站長不僅要具有相當的郵政業務知識、新聞理論知識和新聞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策劃能力及公關能力。作爲站長必須全面瞭解、領會省局的工作思路,把握全省郵政經營發展大局,圍繞省局黨組的中心思路開展工作;必須掌握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及時溝通信息,組織本站人員及時準確地宣傳報道全省郵政企業在經營、改革、發展中出現的典型經驗及典型人物,讓社會更加了解郵政,更多地使用郵政業務,爲打造我省郵政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服務。作爲站長,必須具有公關及協調能力,能夠爲全站創造出良好的發稿環境。站長與站內記者最大的區別是,站長除了應具備新聞宣傳報道能力外,更應該有一定的策劃力、組織力和協調力。

與其他幾位競聘者比起來,我認爲自已的優勢不在新聞寫作和報道上,在新聞寫作與報道方面,他們幾位都是大手筆,如果我做站長,我將非常歡迎象他們一樣有實力、有能力的人到我站內工作,我將爲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稿環境,使他們的業績更爲彰顯,並和他們一道做好記者站工作。

我認爲自己競聘的優勢在策劃力上。我是這樣理解策劃的:策劃是根據目標和環境變化,不斷創新,以行動產生最佳效果。我喜歡策劃,幾年前一本寫王志剛的《謀事在人》使我大開眼界,我欣賞其中“可怕的順德人”及“中原之行哪裏去-鄭州亞細亞”的大膽創意。我認爲,無論是媒體廣告,還是新聞宣傳,策劃都很重要,好的、有創意的策劃可以增大宣傳效應,節省宣傳費用。我是個有策劃意識的人,在生活中,無論是從文章構思、圖書編排,還是到個人着裝,我都喜歡追求一個最佳效果,養成注重受者感覺的習慣。我認爲,我省郵政企業的對外新聞報道和業務宣傳應圍繞省局黨組中心工作及全省郵政經營工作和郵政業務發展多側面、多角度、多方位的展開,應該在不違反新聞宣傳規律的情況下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如果我做站長,我會在策劃上加大力度,下一番功夫。

作爲記者站站長,公關與協調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處理好與上級新聞單位和社會新聞媒體的關係,不僅可以爲站內同志創造良好的發稿環境,增加上稿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溝通信息,避免負面報道給企業造成的.損失。我理解的工作上的協調力和公關能力不是左右逢源,大家都好,而是能夠讓應該配合你的人配合你開展工作,完成工作目標;能夠在工作中堅持原則,化解不利因素,創造有利條件,順利開展工作。如果我做站長,我會以平等、誠信爲原則,以互相尊重爲前提條件,主動、熱情地開展工作,處理好與上級新聞單位及社會新聞媒體的關係,同時加大對基層特約通信員及特約記者的組織力度和對站內記者的管理力度,確保信息暢通,保證稿件質量,提高上稿率。

我認爲自己有能力勝任記者站站長這項工作。

十幾年的工作經歷及生活積累,讓我養成了一種心理習慣,也可以說是生活態度: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對生活,我的第一個信念就是我能夠做好,而且必須盡全力做好。有了這個信念,我總是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去面對任何事情,開動腦筋應對和解決出現的各種狀況和問題。應該說我是一個有目標、有追求的人,面對目標,我並不總是成功者。有些事情成功了,有些事情失敗了。歲月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面對成與敗,我不再浮躁、不再脆弱,我學會了在成功的時候去尋找不足,爭取更大的成功;失敗的時候總結經驗,爭取下一次成功。

記者演講稿 篇6

很多人都喜歡西藏,那裏的天離我們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得到,那裏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讓人感動,他們擁有蔚藍的天空和燦爛的陽光。

但有個孩子告訴我,他最討厭拉薩的太陽。他說,他眼睛裏的西藏“天是灰色的、樹是黑色的”。他指着遠處的布達拉宮說,“那只是一個輪廓”。他叫多吉,是20xx年我在布達拉宮廣場上偶遇的一個少年。他的眼睛渾濁,患有嚴重的白內障,今年只有16歲。分別時我把太陽鏡送給了他。

那次西藏之行,緣起於一位名叫靜靜的聽衆的來信。信中她提到了一個有“絕活兒”的小姑娘達瓦——她可以閉着眼睛燒水做飯。爲什麼要學這種危險的“絕活”?用達瓦媽媽的話說,以後孩子的眼睛可能會不太好。這個“不太好”就是患有白內障,這是西藏牧區普遍的病。

於是,我們踏上去往西藏的路。與以往不同,這次與我同行的還有醫生。抵達西藏後,我們兵分兩路,一組去走訪當地醫院,另一組尋找信中的小女孩達瓦。

驅車8個小時,我們抵達了那曲。陽光下,小達瓦總是皺着眉頭,眯着雙眼。她的家大部分活兒都由母親獨自承擔,因爲爸爸和哥哥都患有眼病。

我問達瓦:“現在媽媽還讓你們練習閉着眼睛做事嗎?”她很認真地點頭,得意地說:“早就學會了,從門口到桌子6步,從桌子到廚房11步……”一邊說着,一邊跑去廚房,抱了一個熱水瓶出來。在桌子前,小達瓦閉着眼睛,熟練地搖晃熱水瓶。她的'小手像長了眼睛一樣,準確地拿起桌上的一個茶杯,開始往裏邊倒茶。我不敢貿然打斷她,怕驚着她,燙了手。從她那雙不知道被燙過多少次的小手裏接過滾燙的酥油茶,我難以嚥下。

但達瓦的媽媽好像對這些已經習以爲常。她說,讓孩子練習閉眼乾活,是怕有一天會像爸爸和哥哥一樣看不清東西,影響生活。

母親的話和那杯熱茶都很燙,燙到了我的心。難道這裏的孩子們註定只能默默接受這種命運嗎?我真的不想看到有一天達瓦會變成看不清布達拉宮的多吉!

那些天,我們走訪了很多家庭、學校和醫院,孩子們的眼病情況比我預想的還要糟,因白內障致盲的現象很普遍。

西藏衛生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西藏白內障發病率爲14.6%,比內陸地區高出了將近60%,僅西藏就有近80萬的孩子面臨眼病威脅。

回到北京後,我們協調醫院等各方資源,商討調研救治方案。20xx年6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北京兒童醫院等多家單位發起了“愛目行動”。截至今年8月,14個月的時間,我們去了西藏、青海、雲南、貴州等6個高海拔地區,對5000多名孩子進行眼科義診;《海陽現場秀》的聽衆捐款數百萬元,累計捐贈12180個“兒童視力保護包”。從今年開始,我們陸續把那些患有嚴重眼病的孩子接到北京進行手術治療。

有人問我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我想,看到孩子清澈的眼睛就是意義,看見他們能在該體會快樂的年齡體會到快樂就是意義。還有什麼能比還高原孩子們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有意義的事情呢?當多吉們夢想實現的時候,也會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

愛要讓你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