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2.32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教研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1

國小教師研修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國小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這次遠程教育培訓期我收穫了許多,現在把自己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通過這次研修。

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爲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與“現在”一直是在努力改變,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爲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

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啓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

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我們還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2

本學期我校繼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這次教研活動有許多的新的值得學習的理念和方法,使自己在教學上有了很大的認識和體會

結合着我們教研組本次校本研究的活動展示來講,校本教研活動中的作課部分是按照這樣的過程進行的,先集體備課,然後小組成員分擔活動流程中的各個部分:1、說備課理念2、說教學過程3、說備課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及改進4、教研組成員作課5、課後反思6、課後總結7、小組成員點評。各部分聯繫緊密,緊扣文本,爲教學服務。

我最大的收穫來自集體備課,我們組的集體備課在立足於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在充分理解教材、學生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積極商討教學方法共同研究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同時兼顧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真正實現資源共享,通過交流研討進行探討充分發揮集體力量,挖掘全組老師的智慧,形成教學的合力。結合課文在集體備課中我們研究過後達成如下觀點:首先這是低年級教學,應該通過聯繫實際,爲學生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其次在教學語言上要注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用接近兒童的語言,這樣學生更易接受,特別是在創設情景這個教學設計上,老師們積極行動集思廣益,設置符合教學內容的多種情景,爲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足了鋪墊。集體備課帶來成效是立竿見影的。各位老師都將自己教學中的優點展現給了大家,又從別人那裏吸收到更多的有益信息,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都有較大的'提高,教學能力也有了質的飛躍。

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我們還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引課的藝術:引課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如多媒體教具,掛圖、設問等,一定要有創意。

2、教師設計學生表演這個環節,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配上音樂錄象等,把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利用形象的動畫設計,使學生很容易接受並加深理解。

總之,在教學中,一定注意從學生的興趣着手,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在採取以上各種教學手段的每節課的教學之前,做好集體備課部分,隨時發現問題,隨時共同探討解決。通過這次的學習、討論,自己深有啓發,對於每節課後,也要寫出詳細的教學反思,有情景描述、問題分析、對策構想,既要針對教學的閃光點、失誤點、困惑點進行反思,使之具有針對性,把反思在集體備課結合起來,再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通過學習,自己認爲集體備課是是校本教研中各自提升的酵母菌,滋生了教學火花。是教師專業素質提高不可缺少的部分。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3

在我校爲期兩天的暑期教研組長培訓活動中,聽了幾位教師的報告,特別是陸校長就我校發展的藍圖以及近年來的教風,師德,成績進行了細緻的分析總結,經過自我師德剖析,相互交流等,我對師德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什麼是師德呢?通過學習我認爲可以概括爲:作爲教師所應具備的道德品質。

教師隊伍職業道德的好壞從大的方面來說影響整個社會的文明建設,從小的方面來說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爲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爲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嚴謹治學、勤於進取”、 “熱愛學生、積極育人”、“勇於科研、平等競爭”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教師必須要有良好職業道德。 因此,師德關乎學生的一生,關乎教育的發展,關乎社會的前途命運。在新學期即將到來之際,教師關於師德問題進行深刻的反思、認真地總結、廣泛地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個性品質 。就青少年學生而言,影響他們良好個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對他們進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師的.個性。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固然,許多事有賴於學校一般規章,但是最重要的東西永遠取決於跟學生面對面的教師個性:教師的個性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力量,是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教育專家之所以如此論述,就是因爲教師個性潛在地影響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影響着施教的成果。教師個性的影響具有導向、凝聚、使學生親師等多種功能,教師的良好個性品質一旦得到學生的認同,就會激起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由認同到模仿乃至內化。富有個性魅力的教師如同一種粘合劑,能將每個學生緊緊地凝聚在他的周圍;富有魅力的教師能以獨特的教育風格,使學生迷戀而愛聽他的教誨。由此可見,培養具備良好個性品質的學生得從教師做起。這是關鍵。

二.健康的心理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爲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於是,在雙方的協同努力下,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必然會令人樂而忘憂,如沐春風。

三.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 “爲教育事業奮鬥終身的獻身精神,”是我們教師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看成是教師的最高美德。幹一行,愛一行,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服從領導,不打折扣,認真、圓滿完成學校領導教給的各項工作任務。工作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時時處處對自己嚴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時糾正,對別人的缺點,則儘量寬容。教書育人,爲人師表,注意教師形象,在教師和學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諧的氛圍,才能不愧爲人民教師的稱號。

四.愛戴自己的學生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愛學生是對老師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師愛學生,可以彌補家庭和社會教育的不足,使教師的影響長久地保存在學生的內心深處。要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還要愛學生。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必要的關心和幫助。抽時間與學生談心、交流,和學生共同活動,縮短師生距離。由於我愛學生,關心學生,處理問題及時,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所以,學生就信任我,喜歡我,也喜歡上我的課。熱愛學生,還表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瞭解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關心學生,既統一嚴格要求,又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程度、水平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關愛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差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社會有用的人才。一個教師能得到學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順利進行,使學生能健康活潑的成長,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衆所周知,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傳遞知識和文明的接力手,是點燃光明未來的火炬手。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負的歷史寄託和責任。我清楚要成爲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修養,提高自己的師德素養和專業文化水平。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已成爲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信息時代的教師一定要勤於學習,勇於創新,踏實肯幹,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養出新世紀、新時期的新一代勞動者。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教育的過程其實就是影響和被影響的過程。我要用自己正直、坦率、真誠、友愛的樸素人格去影響一位又一位學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爲他們行爲示範,用自己對學生、對事業的愛心去帶動學生修正不健全的人生觀,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培養他們的社會、家庭、集體的責任感。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4

3月10日和11日這兩天下午,我們全體數學老師坐在一起,聆聽了教研室周廣忠主任的培訓,在百忙中進行着網絡培訓,但我仍感到很欣慰。以前在教學中很容易動氣,學生不懂得多了,感覺很累,時常會批評學生,但現在讓我有了更好的心態,有了更多的耐心,多虧聽了周廣忠主任的講座,讓我有了很深刻的反思。在這次網絡培訓中,我學習到了很多平時都無法學習到的知識和教學經驗。

這次培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周主任強調學習數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數學是抽象的,因此往往又讓人感覺是枯燥的。國小數學學習是國小生建構知識、發展思維和各種能力的活動,如果讓學生學好數學,就必須讓學生愛上數學。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

一、創設有趣的授課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對新講授內容的巧妙引入,對培養學生的興趣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了,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二、創設新穎的情景

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結合教材創設新穎的情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自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方法有很多,如:以一個完整的故事貫穿整個內容、做遊戲、聽音樂、猜謎語等,甚至是教師的一個簡單的手勢、一個簡單的設問。總之,這一切都是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學生學習新知識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激起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使學生能在愉悅的環境中享受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從而熱愛上這門學科。

三、創設探索性的情境

“創設情境,以境激欲”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引入特定的環境條件中,使他們從內心產生求知慾望和情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能力。教師創設探索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問題,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這樣學生會主動去探索,找去結論,並且他們的.求知慾望就被強烈地激發出來。

四、運用電化教學手段

大力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模式的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當前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在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將抽象的概念,以視覺形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既科學又直觀,既生動又有吸引力,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苦學爲樂學。這樣藉助ppt教學手段引入新課,過渡自然,形式新穎,內容有趣,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的興趣。

五、創設猜想情境

猜想是人們在探索客觀規律、揭示問題實質、尋找命題結論時,憑藉自己的想象進行估計、推測的一種思維方式。數學猜想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能獲得數學發現的機會,能鍛鍊數學思維。如引導學生密切聯繫所學過的知識展開聯想、猜想,使學生產生好奇心理。

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因此,我們應聯繫生活實際,就地取材,選擇貼近兒童生活題材充實到教材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旺盛的求知慾。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能夠取長補短。通過交流,我瞭解了自身確實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要繼續學習、請教,同時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成長的好方式。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5

20xx年1月4日,一個學期已經快要接近尾聲。在下午的活動中,幾位老師的課堂我將我從期末緊張的複習思緒中拉回來,讓我感慨很深!一個教師的自身素養對於學生的成長和學習同樣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聽完三位老師的課堂和幾位專家的點評,收穫了很多:

1、郭媚媚老師的課從思維導圖引入,給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一開始直接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嘗試讓學生去理解。但是在實際課堂中,不同的學生對於思維導圖的理解均有不同,尤其是對思維導圖的“分級”概念很模糊;若是換一種方式,將框架準備好,而其中的內容由學生自己去發現的填寫,相信效果會好很多!

2、孔將軍老師的整個課堂內容更加紮實,從實戰出發,精心設計了一個個“坑”,從簡單的口算出發,將各個知識串聯到一起,這在無形之中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建構和知識的遷移。正如呂老師所說:“孔將軍老師的課很好的告訴我們,男教師應該怎麼上課!”整個課堂時刻圍繞着“正確”、“簡便”、“合適”、“觀察”!這幾個關鍵詞,將這個課堂整合到一起,在一個題目講透徹,在例題之中發現巧妙之處!唯一可惜的就是題目的題型和量稍顯不足!

3、何陳紅老師的課一直讓我十分羨慕,可以說是愛而不得!我渴望上出效果同樣好的課堂,卻一直不得其法!聽了何老師的課後,我受到了啓發,如何在精講例題和學生大量練習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是一大難題!何老師從簡單的0、72?0、25着手,用6年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比較之後得出最優方案,並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從而去建構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在講解之餘列舉了多個例子,引出結論:轉化成分數來做最簡單!

4、整個活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評課的環節!專家的意見都十分準確到位,指出了複習課的容量問題!同時,也及時告誡我們年輕教師,在新時代的課堂中不要忘記“高科技手段”的應用!

三位老師的課堂均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同樣的作爲一個初踏教師領域的年輕教師,一定要學會虛心求教、知恩圖報;呂老師和尖小的各位老師們,磐安小數的老師們,感謝有你們,感謝有這個家一般的溫暖港灣,伴我一路成長!

20xx年下學期數學教研活動的心得體會

時間飛逝,又是一個學期的教研活動,很幸運也很感動。看着“20xx不虛此行,20xx不忘初心”的這個美篇,我想到了很多!

我是一個幸運的人!幸運的是,有那麼多機會,在臺下當一個觀衆時,精彩的設計和課堂藝術在一個個老師的口中呈現,學到了很多!幸運的是,當我在講臺上成爲主角時,有呂老師和那麼多其他教師幫助我一起努力,一起成長,爲我提供了很多幫助!在此,真心要感謝呂老師,如此重視數學,也如此重視像我們新生代的成長。

至今還記得呂老師的話:“磐安小數以後是你們的!”我想,磐安小數是整個磐安數學教師的,和每一個人的努力都緊密相連,而我現在能做的和將來能做的,只不過能在這一份榮耀中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這一學期的教研活動,我相信不僅僅是我,每一個參與準備公開課的老師們都是拼盡全力去準備,去上網找到一切可以用的素材來豐富自己的課堂,從而形成屬於自己的特色!

在這學期的整個聽課過程中,我發現無論哪個班,都有比例較大的學困生!而學困生的學困狀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幫助學困生進步也並非一日之功。而身爲老師的而我們往往會因爲不同學生的表現而變得急躁、粗暴、冷漠、厭棄。長此以往,是永遠無法發現孩子們心中的“鎖簧”的。我也一直在瞭解班裏的這些情況,積極的鼓勵他嗎們,引導他先從一些最簡單的事情做起,洗班級的抹布、拖布、擦地、收垃圾,這些工作他都做得很好,使孩子又重樹了自信心,恢復了往日的熱情,學習的勁頭也更足了,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如何轉化“學困生”的工作是一項長期、複雜、艱鉅的工程,因此一定要樹立“校園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學校無差生,生生皆可塑”的堅定信念,通過園丁的辛勤耕耘,使教育百花園中的早綻之花更豔,遲放之朵更紅。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6

校本教研作爲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是“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爲了學校”的教研,對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可是什麼校本教研?要如何開展教研工作?作爲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長期以來卻一直對校本教研的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着很多困惑。

長期以來,很多老師以爲校本教研無非就是聽課、評課,或者是由學校制訂好課題,教師在進行課題實驗……有時候,會抱怨校本教研的繁多,感覺筋疲力盡,無從下手。最後,校本教研活動就變成一種任務,爲了完成任務,爲了應付學校及上級的檢查,校本教研沒有真正達到校本教研的目的,最後難免影響了校本教研的質量和水平。

4月18日,晉江市進修學校姚永寧副校長爲我們進行專題講座,題目爲《加強改進日常教研 建設校本教研製度》。這次講座猶如一場及時雨,姚副校長爲我們精心地解答了這些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們對校本教研的困惑,聽完講座後,感覺受益非淺。姚副校長告訴我們,校本教研就是教師爲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在自己的教室裏發現了某個教學問題,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以追蹤或汲取他人的經驗解決問題。也有人把這稱之爲“爲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由此可見,校本教研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師的素質。那麼,如何讓校本教研活動做到實用、有效,而且不會造成教師平常的教學負擔呢?原來,校本教研的真諦就是以教師爲主體、以教育教學問題爲出發點、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爲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進行自我反思。葉瀾教授也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爲名師。” 由此看來,教師專業的`成長要把反思和校本教研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我們要經常反思,如果遇到無法解決或有意義的教學問題,就可以在教研研討會上與其他教師進行教學切磋、協調與合作,通過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信息,在碰撞中產生火花。產生火花就是校本教研的一個突破口,完全有可能是校本教研一個好的課題研究。然後,按照“問題——課題——研究——解決問題——實踐”的教研流程,想方設法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並且不斷地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這樣的校本教研就能收到“教研相長”的效果。

另外,姚副校長也提出了校本教研已經不是侷限於面對面地進行教研交流了,渠道出現了有各式各樣:個人博客、qq羣、視頻會議等等現代化的網絡交流工具正日益成爲我們校本教研的一個載體。如果我們能結合這些方式,校本教研就更有助於把我們從研究的“配角”或“執行者”的地位解放出來,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在課堂中淋漓盡致地發揮。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7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師,只有教師切實改變教育教學行爲,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課程改革這一宏偉工程才能得以順利實施。而教師業務提高的首要途徑就是校本教研。

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全體語文教師的努力下,我們語文教研組抓住課程改革的契機,以新課改理念爲指導,以“三疑三探”課堂模式的探索爲着力點,以打造“有效課堂”爲目的,以促進教師、學生髮展爲宗旨,開展了踏實有效地校本教研,取得了一定得成效。現總結如下:

一、紮實學習,踐行教育理想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教給學生一瓢水,教師首先應該是一條長流常新的小溪。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爲“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爲了提高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專業技能,我們在深入學習研究《語文新課程標準》、《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的同時、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學習培訓,並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教研工作計劃。通過紮實有效地學習,教師不僅理論水平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而且通過讀書,教師的心靜了,能發現教育的快樂、發現自我價值了。我們學習的效果也體現在教育局舉辦的骨幹教師考試中,我們學校入選的三位語文教師全部過關,並且取得了優異成績。

二、創新常規,營造和諧氛圍

1.集體備課“高效”

爲了能充分挖掘每位語文教師的潛能,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我們非常注重集體備課。每週兩次的集體備課時間,做到有內容、有中心發言人。同一學年教師共同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共同研討教學策略。大家一起學習、研究、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同時,學校爲了讓教案不再成爲教師的負擔,在寒假我們就開始籌劃教案改革。本學期我們採用“三七補充式”教案,即:“三的部分”是課型、三維目標、教學策略、課外引入的課程資源由教研組共同研究制定,(確定方式:利用假期時間,每位教師把自己認領的單元內容備完,開學後組內教研確定)並上傳到學校網站語文備課文件夾中,大家對這一部分內容可以自由選擇(可以打印,也可以直接複製到自己文件夾裏);“七”的部分要體現個人的教學特色,主要是課堂設計(情境創設、課堂流程、拓展運用、作業等),這一部分也要上傳到自己的文件夾裏,同時也可以採用活頁夾的形式打印下來保存。

第一輪迴是不省力的,甚至有些費力。但我們下一個循環的時候,或者下個學年升級上來的時候,就可以自由採用已經上傳的教案,特色部分自己可以增添修改,平時所用的資料就可以蒐集到活頁夾裏反覆使用,我們查教案重點查課後反思。這樣一年下來,我們就把三年的教案都寫完了。通過語文組的團結協作,我們的教案具有時效性、創新性和適用性等特點。教案改革既符合教學實際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給教師更多的思考問題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達到了網上交流,資源共享的目的',更好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2.課堂模式“奇效”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把教學活動變成一種發展人、創造人的活動,纔是教育的本質和精髓。爲此,我們採用了“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按照“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拓展運用”這四個教學環節安排我們的授課流程。

“設疑”是課堂教學的主線,學生有疑而發,不斷地設疑解疑。“探究”是學生學習的方法,通過自探、合探、再探,學生的學習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參與。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通過方法的引導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在這種課堂模式當中,我們強調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自主探究,化被動爲主動;通過交流展示,爲學生搭建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通過小組合作,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遵循着“三講三不講”的原則(“三講”即講學生自學和討論後還不理解的問題、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的問題、講學生質疑後其他學生仍解決不了的問題;“三不講”即學生不探究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講之前不講。),教師已經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這種課堂模式讓新課改理念看得到、摸得着、想得清。這種課堂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同時養成敢於質疑、善於表達、認真傾聽、勇於評價和不斷反思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現在的語文課堂已經大變樣,真是笑聲、吵聲、讀書聲、聲聲悅耳;哭臉、怒臉、氣臉,臉臉動情。學生也敢大聲的喊出:“老師我愛死你了”的豪言壯語。通過課堂模式的改革,融洽了師生關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能力。

3.教學研討“實效”

“推門課”“研討課”“展示課”“彙報課”等形式,使教學研討更有時效性。

“推門課”早上上班後由校長點課,通知組內成員,針對課堂模式實施情況、授課當中遇到的問題開展探討。這種常態課的檢查,使每位教師都能認真的對待每一節課。在研討中,大家都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經常爭得面紅耳赤。通過這種碰撞,教育的智慧不斷閃現。出現的問題不再是授課者個人的事,而是組內成員的共同責任。

“研討課”每人報一節課,組內成員和學校的其他教師都可以參與到組內教研中來。

“展示課”在研討課的基礎上,每個教研組推舉一名教師展示,全體教師評價打分。

“彙報課”是針對青年教師。

在各種類型賽課中,我們認真抓好了“集體備課、組織聽課、反思總結”等環節,共同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促進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爲教師搭建了成長的平臺。

4.評價方式多樣

教師評價:業務考覈、專業知識測試(去年就已經在做,每學期進行一次和學生一起走入考場)、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標準)、學生評教、教師參加的各級各類競賽

學生評價:星級學生、優勝組(一般都採用競賽的方式評價小組,把個人納入到小組會考覈,學習小組長每週評選一次,由表現有突出進步的同學擔任)

三、“藍青工程”,促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爲了完善我校青年教師的培養體系,積極促進我校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培養一批具有較高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人文素質的青年骨幹教師,更好地爲學校教育事業服務,我校實施了“藍青工程”。

培養目標和方式是:採取名師指導、自我修煉提高等方式,用三年時間把青年教師培養成具有獨立承擔本專業學科循環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能力、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骨幹教師,完成“一年入門,兩年勝任,三年骨幹”的培養目標。

實施措施:採用集中培訓、自學提高、統一考試、外出學習、“藍青結對”等多種形式進行。

1、集中培訓:①每週一次教學研討會;②教學展示課;③培訓講座;④經驗交流會。

2、自學提高:①依據學校統一分發的學習資料,按照學校制訂的學習計劃在規定時間自學完既定的學習內容。②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學論文的撰寫等。

3、統一考試:不同階段的考覈形式不同,如:標準試卷、問卷調查、答辯、論壇、課堂教學評析、班會課及學生綜合素質展示等。

4、外出學習:分期、分批選派積極鑽研的教師外出學習先進經驗,昇華爲適合我校的教學策略。

5、“藍青結對”

(1)學校把“藍青”工程作爲學校建設的戰略決策來抓。每學年初,根據學校教師的結構情況,選派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和年輕教師進行結對,並召開“藍青結對”會。確定對象,明確培養目標,制定措施。

(2)確定指導教師,召開拜師會,並頒發聘任證書。

(3)指導教師與學校簽訂目標責任狀。負責與之結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工作。

(4)青年教師職責:

①每月至少聽課8節;②對教學中一些把握不準的知識一定要積極主動、虛心請教、保證課堂教學無知識性錯誤;③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彙報課;④青年教師需隨時準備有關部門及指導老師來聽推門課。⑤青年教師每學期向學校上報以下材料:

教學方面:學期結束時的學期小結材料(結對期滿交總結材料);平時備課筆記(集體備課);一篇最佳教案(每學期一篇);一篇教學論文(教學心得)或德育工作論文(班主任工作心得);一份自己命題的試卷及試卷講評分析;兩則學生評語(附學生班級、姓名、特徵);各種獲獎證書的複印件。

班主任方面:一份與學生談話記錄;一篇主題班會小結;各種獲獎證書的複印件。

(5)指導教師、指導班主任職責:

①每月至少跟蹤青年教師聽課4節;②每週審查一次青年教師教案,並有義務督促青年教師認真寫好教案,學年末上交一份總結材料到教科處;③指導教師有義務隨時解答青年教師提出的各種

教學問題,指導班主任有義務傳授青年教師有關班級管理經驗和方法。

通過實施“藍青工程”青年教師成長很快,課上得也很精彩,受到領導和全校師生的好評。

四、課題牽動,提高教師整體水平

本學期,我們繼續進行的是《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的研究。科研課題深入到課堂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完善了研究的內容,做到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保證研究的質量。同時,語文教師也積極撰寫相關地科研論文,有多位教師的論文分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的獎勵。教師的科研水平明顯提高。

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我們目前處在探索“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的研究的初期階段。四個環節的安排還略顯生硬,在進行設疑和學生解疑、質疑和探究的過程中有時沒有抓住學生學習的關鍵點,沒有抓住文本的核心。出現了形式大於內容的情況。

改進措施:

1、強化教師的學習和反思能力,鼓勵教師進行網絡研討、課題研究等方式的學習和反思。

2、加強集體備課,實現資源共享,特別是對“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學習。注重以學生的發展爲着眼點,關注學生的興趣點、障礙點和發展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

3、利用網絡平臺,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加強校本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化地成長。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更上層樓。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8

20xx年4月26日爲了促進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我校教師的上課水平和業務能力,在吳川邦(海口到我校掛職)常務副校長的帶領下,我們學校派王亮教導、黃愛珍老師、黃嬌珠老師、黃連英老師、羅熙福老師還有我,6名教師到海口市龍橋中心國小進行教學教研交流活動,通過本次教研交流活動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4月26日上午第一節課學校安排2位教師上公開課:一節是龍橋中心國小杜小妹老師在三年級(2)班上的一節語文課《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節是龍橋中心國小周宏葉老師在一年級(1)班上的一節數學課《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當天上午第二節課學校也安排了2位教師上公開課:一節是我校黃愛珍老師在三年級(1)班上的一節語文課《月球之謎》;另一節是由我本人在四(2)班上的一節數學課《三角形三邊的關係》。第三節課安排的是分科組議課活動。

由於時間安排比較緊,我只聆聽了龍橋中心國小周宏葉老師在一年級(1)班上的一節數學課《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第二節課安排的是我本人的公開課。 聽了周宏葉老師的課,周老師給我的感覺是一位溫柔、善良、有愛心的好老師,整堂課老師都在非常耐心細緻的給同學們講解知識,我也一直沉醉在周老師優美的語言當中。

周老師上的是一節傳統課,先複習舊知,然後講解新課,最後做題鞏固。周老師在教學中,我看到的是:教師是主動者,是支配者,學生是被動者,服從者。教師主動講解,學生被動接受。教師通過語言的講述實現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傾向突出,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卻習慣性的被忽視。一節課下來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整堂課下來給我的印象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你跟着我來。教師教代替了學,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學生在上課開始的前15分鐘還能保持課堂紀律但後面的25分鐘學生由於對所學習的知識沒有絲毫興趣課堂紀律屬於“癱瘓”幾乎找不到幾個學生在聽課了。是不是老師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

第二節公開課,我上課的內容是四年級下冊第4單元《三角形》中的《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課前我先和同學們進行勾通交流,瞭解班上的基本情況。比如問:“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爲什麼要選擇在咱們班上公開課嗎?”,“猜一猜?”,“因爲老師聽說咱們班上的同學表現的特別好,所以決定來看看,是不是這麼一回事,老師還想知道,是咱們班的男生表現好還是女生表現好,我們這節課就來個男女生比賽,好不好?(男生坐一邊,女生做一邊)現在比賽開始,上課······”

我是這樣設計整個教學過程的:

一、 複習導入,提出問題(激趣定標)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三角形嗎?誰知道什麼是三角形?是不是任意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呢?(男生說:“是”,女生說:“不是”。) 師:那想知道答案我們就動手試一試吧。

二、 深入探究,得出結論。(自學互動) 1、剪出長度是6釐米、7釐米、8釐米的三條線段,試着圍成一個三角形。 2、剪出長度是4釐米、5釐米、9釐米的三條線段,試着圍成一個三角形。 3、剪出長度是3釐米、6釐米、10釐米的三條線段,試着圍成一個三角形。 師:同學們說說,爲什麼有的三條線段圍成了一個三角形,有的三條線段又沒有圍成三角形呢?想一想。你知道其中的奧祕嗎?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嗎?(誰說對了,給他們組加分)

三、適時點撥 1、得出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2、學習課本例題。

四、測評訓練。 1、課本86頁第四題 2、選用同步訓練。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我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本堂課的教學,我把重點放在了學生自學的身上,讓孩子先自學然後老師再適宜點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動手操作,摸索,然後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學生自身解決不了的情況下,老師做適當的點撥。 整堂課是以學生的“學”爲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課堂教學始終是圍繞着學生的學生的“學”設計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100%的學生都參與了課堂的互動。孩子們學得輕鬆,學得快樂,學得認真。這樣的課堂解放了老師,同時也拯救了孩子。

通過本次教研交流活動使我進一步認識了高效課。我們過去的傳統課非常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我們要更新教學理念:改變過去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過去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由“灌輸式”轉化爲“探究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應由“接受式”向“研究式”。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9

在長樂路國小,聽了趙文淵老師的一節植樹問題。這節課通過幾個環節的活動,讓學生感知數與間隔的關係。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的特點自主探究,你是園林工人應怎樣做?最後聯繫實際生活,讓學生來說說本節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在練習中,着重逆向思維完成練習,通過課件體現知識的探究過程。

本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由於教師過多的引導,使學生的自主探究任務沒有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發現單純的用規律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植樹問題,對學生有些難,所以在課堂中重視規律更強調方法,注重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程。如果說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麼藉助圖形幫助理解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一個柺杖。有了這根柺杖,學生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重了對數形結合意識的滲透。直接例題導入,引導學生可以畫圖模擬實際栽樹,通過線段圖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理解“間隔數”與“植樹棵樹”之間的關係,就此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思想,讓學生自主選擇短距離的路用畫圖的方式得出結果。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展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10

時光荏苒,轉眼間開學已有七個周了,而我們對校園網絡教研也有最初的認知、操作、掌握到今天的相知也走過了一個較長的歷程,校園教研網的搭建、開通給我們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天地,讓我們在這個平臺上有了更多施展的機會,也更增進了人與人之間更深一層的交流和提高。總之,通過學習,感受頗多。

一、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

在沒有接觸教研網之前,把它想象的很難,很神奇,甚至認爲它不是我們所操作和駕御的了的,當真正接觸後,才發現它並非想象中的那麼難,雖然也不是很簡單,但它卻極大的激發了我的熱情,甚至說極大滿足了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通過這個渠道,我們可以更多的和本校、甚至全世界每一個角落,每一個關注教育的人進行交流,讓一個人能在有限的空間裏學習,領會更多的有益事物。

二、有效提高了課堂教育教學水平。

在博客圈裏,我們可以就某一個學術問題展開積極的談論,在這裏,既有年輕教師的困惑疑問,也有年長教師的.經驗傳授,也可以有大家針鋒相對的爭論,抑或有學校領導寄予的諄諄教導,但不管是那種,都是提高我們教育教學的催化劑,讓我們在這個平臺中汲取更多的養分,然後去成就一棵棵被知識雨露澆灌而成的參天大樹。

三、進一步加強了同事之間,同行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博客應該是一個個性化的傳播空間,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可以比較鮮明的展現個人風採。從中,我們既可以進行學術交流,也多了一份對人的瞭解和理解,只要是本着真、善、美的心態,在這個空間裏,我們將更加友好,團結在這個大家庭中。

當然,校園教研網的建設也不是一帆風順,除了技術方面的支持,我們更需要投入一份持之以恆的耐心,也更需要在教學中忙裏偷閒,擁有一種不怕吃苦的決心,纔會創造出我們中衛五小校園教研網輝煌的明天,同時,也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絢麗晴空。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11

校本教研作爲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是“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爲了學校”的教研,對學校和教師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可是什麼校本教研?要如何開展教研工作?作爲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長期以來卻一直對校本教研的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着很多困惑。

我參加了州校本教研的活動,讓我在教育教學上有了很大的認識,下面就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通過學習,使我對“校本教研”有不同的理解,從中也使我意識到以上的理解都是一些片面的、錯誤的觀點。我認爲“校本”即學校生存之本,即學校的人文環境,優秀的師資力量和辦學特色,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社會的認可,在此基礎上用創新的理念去開發學校資源,研究學校發展方向,總結成功經驗,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去挖掘老師工作潛能,去提升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學校好比一個工廠,它的產品是學生,學生走向社會後能否成爲有用之才,這纔是校本教研的主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用先進教育方法,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教師通過教學去發現自己長處和不足,不斷總結經驗,推陳出新,使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和教育方法纔是教研的主旋律,“校本教研”去研究什麼,研究學校的優勢和劣勢,研究學生綜合素質如何提高,研究如何用創新的手段開發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能力。去研究如何利用所存在的一切資財源爲教育教學服務,而研究並不是爲了自己的私利去鍍金,抄襲幾篇文章,獲得這稱號哪稱號,去自我標榜,如果教師脫離了學校之本,就成爲了無源之水不可能有新的發展。所以我認爲“校本教研”,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喊空洞的口號,邯鄲學步,盲目追捧別人,沒有自己創新,如果是這樣,只會是作繭自縛,最後也將被社會所拋棄。

金主任的關於小課題研究方面的報告,使我明白了“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成長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要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樹立“我的問題我面對”的意識,立足教學實踐,選擇真實而具體的問題作爲課題進行研究,認真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決教學實踐中的現實問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使小課題研究成爲促進“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研究活動的重要輔助措施,從而逐步形成“課題從課堂教學中去選,研究到課堂教學中去做,答案到課堂教學中去找,成果到課堂教學中去用”,用小課題研究的成果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我已在校本教研活動中逐漸成長起來。其實,我們的校本教研直接來源於學校和教師的需求,即學校中出現的問題是研究起點,解決這些問題是課題的歸宿。通過校本教研活動,教師們懂得了什麼樣的課是新課程的課,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懂得了如何評價新課程的課。在實踐中不斷轉變教師的角色,直接地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將新理念直接轉化爲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利於改變教師的學習方式,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同伴協作能力。使教師能在實踐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在領悟中調整,在合作中成長。校本教研真正成爲了教師成長的“沃土”。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12

9月20日,在教研室姚老師組織下,在劉國鈞中學舉行了高一歷史研討會,主題是在“五嚴”背景下更好地促進各校對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加強學校間教學經驗的切磋交流,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我們先聽了李紅英、倪金南兩位老師的課,課後大家進行了交流,現將本次活動心得整理如下。

李、倪兩位老師是靖江歷史界的資深教師,他們上的都是必修一第五課《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但兩位上課的模式截然不同,各有千秋。

李老師採用的是多媒體方式,我認爲她的閃亮點有:一,教案設計的好,預習、教學、鞏固,各個環節結構合理,能充分反應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二,所選習題很符合高一新生的實際情況。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四,始終注重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解題方法的培養。這對高一新生非常重要。

倪老師上課頗有名家風範,教態自然,氣氛和諧。旁徵博引,侃侃而談。沒有幾十年的功力,是駕馭不了的。我個人認爲,歷史課就應該這樣上。

課後,老師們進行交流,主要是談談教學中的困惑。大家認爲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一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差。二是在五嚴背景下,課時緊,任務重。我認爲:

一,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隨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習慣,並教給正確的方法。具體可以借鑑李老師的做法。

二,針對課時緊的問題,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課前充分預習,減少課堂容量。二要做好教學案,所有問題當堂解決。三要防止滿堂灌,留足夠時間給學生讀、練。四要以水平測試爲標準,降低難度。

最後,希望這樣的活動要多舉行,在姚老師領導下,讓靖江歷史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13

幼兒教育是學生的啓蒙教育,作爲幼兒教師,責任重大,在這次教師研修工作中,我有幾點心得如下:

觀念是教師的靈魂,它直接影響着教師的教育行爲,進而影響着幼兒的學習和長遠發展。

1、兒童是獨立存在的人。兒童的各項合法權益、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求要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兒童和成人一樣,是享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他們的需求應受到尊重並得到滿足。兒童的人權就是生存和發展。因此教師與幼兒交往時的態度、方式都應讓幼兒感到安全、沒有壓力、受重視,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愛和尊重。在幼兒園教師必須做到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幼兒園工作的出發點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各種活動。(比如:教師與幼兒對話時,微笑着俯下身來,目光與幼兒平視,他們會從教師的眼神、表情、話語和行爲中,感到安全,感受和體驗到愛和尊重,老師很可親,從而受到鼓勵得到滿足。)

2、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長大後獨立生存的人。

兒童一生下來是一個有生命力、生長力,能夠分辨與取捨外界刺激,具有學習能力的積極個體,是一個對環境的主動探索者。“幼稚時期(從出生到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它將決定兒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習慣、知識技能、言語、思想、態度和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基礎。這個時期是發展智能、學習言語最快時期,是道德習慣養成最易時期”(即最佳期)。兒童主動學習是與生俱來,孩子來自於不同家庭,生活環境不同,他們原有認知結構和經驗水平是不同的,同樣的事物或現象對不同的孩子來說會有不同的意義。教師要把孩子看做主動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來學習,教師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興趣,在活動中成爲孩子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觀察他們,發現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實現幼兒的興趣,滿足他們的需求,進一步獲得經驗,提高原有水平。讓我們從習慣於“教孩子學習”、讓孩子的“學”適應教師的“教”的傳統模式中走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創設適應孩子的教育。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

3、兒童是在成長過程中的人,他們有獨特認知特點

幼兒的認知特點不同於學齡兒童,更不同於成人。最突出的特點是:

直接興趣性: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受興趣的直接影響,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學起來積極主動性高,而不感興趣的東西就不願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調動人們學習積極性的內動力,因此教師要把所教的東西變成幼兒的需要,使他們感興趣,調動他們探究和學習慾望。(讓孩子知道節約用水,老師講中國有許多地方每水喝……可不是我們孩子經歷的,沒有生活經驗,那教師就要設計活動情節,小水滴在哭,他找不到媽媽啦……,或水管哭啦,讓孩子把水管的眼淚收起來,看是什麼效果,哭了一夜的水管淚水集滿一盆,怎麼辦?用它洗毛巾、擦地、修水管等。)

直接經驗性: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他們認識事物必須以事物和材料爲中介進行,因此需要教師根據他們的需求,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問題,創設適宜幼兒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操作來學習,並接納幼兒的看法、觀點和認知水平,哪怕是錯誤的也要接受,但此時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14

作爲一名年輕的老師,網絡離我們很近。而網絡教研的學習與參與,讓我感覺到網絡教研的作用正在愈來愈不斷增強,它對於我們教研工作方式變革、教育教學改革的影響意義深遠。

以前我的學習總只是閱讀有關教育理論,卻不能很好地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閱讀其他教師的博客,我看到了發生在別人課堂上的事件及他們的思考,進而開始以一種審視的目光來看待自己的教學,去思考其中的問題與困惑。於是我有了關於理論的思考,也有了對實踐的反思。久而久之我就養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爲了提高我的教學水平,我經常訪問別人的博客主頁,並且認真閱讀同行們的文章,領會了他們獨到的見解,同時也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經過閱讀、分析、思考,我的教學思想不時地與各地的朋友得以碰撞,教學研究的興趣和習慣也慢慢的養成了。在這裏,我吸收着豐富的營養;在這裏,我獲得一個個的靈感,使課堂充滿機智,充滿活力。

自從有了自己的.博客,我覺得很新鮮,就把自己的文章儲存, 把自己每天的心得體會、收藏自己的圖片,我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博客,將自己在平時教育教學中的反思、心得體會,教學設計等放在自己的博客中,與同行們對一些文章進行評論或者留言。在自己的博客中記下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將自己的培訓心得發表在博客中,和其他老師進行交流。

我在我們學校帶的是語文學科,一個人備課,一個人上課。知識有限,方法有限,我通過網絡將我的教學設計以及課件等發表在博客裏,由其他老師對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討論,相當於過去的集體備課,探討好的教學方法,從中選擇最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上完課再進行反思也可以發表在網絡中,大家集思廣益,通過這麼一節課,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除此以外,我還將平時教學中的好的做法和教學困惑、案例隨時發表在博客裏,徵求他人的意見,時間越長所積累的資料越多,經驗也就越多。回頭看看過去所留下的教學痕跡,重新認識了自己,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網絡教研的優勢,教學思想雖說提高的不是太大,但是畢竟長了很多的見識,使用網絡我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流。收穫非淺。

在教研活動中,我從沒有間斷過學習,我們學校教師都加入了鬆源國小教研的羣,加入了他們的的UC房間,只要UC房間裏有課我就與同行們一起聽課、評課,並記錄學習內容,及時發表自己的想法,與各位老師交流經驗。再結合自身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授課,以此來提高自已的教學水平。每一輪的聽課、評課,主講老師要教學設計,對這節課進行網上評論,再這個交流的過程中大家相互交流,取長補短,起初只感覺比以前上起課來輕鬆了許多,後來我發現網上教研從老師自己來講,教學思想改變了,從思想上重視每一節課。我認爲UC網絡教研是我們普通教師再次學習的一個平臺,我覺得作爲一線教師的我們應該及時抓住這種免費學習的機會,不斷提高自我素質,不斷充實自我,爭取天天有變化!時時有進步!

尋找生活中的樂趣是人生的必然,有些人喜歡玩牌,有些人喜歡搓麻將,而有些人卻沉迷於上網聊天或玩網絡遊戲……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對於他們的興趣我沒有什麼非議,只覺得我們在成長博客中穿梭遨遊,在網絡教研中自娛,其樂趣更爲高雅,無與倫比!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我想,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更加利用業餘時間到網上學習,瞭解最新的教研教改信息,欣賞名家的教學風采,利用時間撰寫反思、隨筆。這樣就能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專業水平,取得教育教學工作的更大成績,在網絡教研這個快樂的家園裏幸福地成長!

關於教研心得體會15

通過我園對他校教研活動觀摩有如下的體會:

1、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能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書本的特點,運用圖畫書指導策略裏匹配策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和重點文字,通過遊戲、動手操作來讓幼兒體驗閱讀帶來的快樂。

2、通過此次的教學活動,我覺得教師設計活動思路很清晰,做到層層遞進,整個活動過程體現集體與個別,靜與動的結合。幼兒的學習常規較好,能認真聽課,積極回答問題,做到活而不亂。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能注意到很多細節方面,如坐姿、活動的要求、隨機教育等。

3、在語言活動中能用規範、正確的語言帶領孩子,在細節方面能注意語速、語調、眼神的交流等,知道把書本的核心知識傳遞給孩子。

4、此次的觀摩活動讓我印象較深的活動有寧艾幼兒園郭紅梅老師教授的《3的分解和組合》,幼兒的習慣養成較好,包括幼兒的說話的語氣,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讓導入課程,較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特別是運用教具表式的方法來讓幼兒感知,幫助幼兒分析,比較直觀,幼兒容易理解。寧艾幼兒園李江婷老師的《香甜的水果》,教師能大膽設計活動,思路新穎,爲此類活動開創了一個突破口。

這次教研活動,使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長了很多見識。同時也爲我今後的工作打開和拓寬了思路。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有些教師往往會忽視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育形式,將個人主觀意見強加於幼兒;沒有做到真正傾聽幼兒每一句話,分析他們的想法等。通過我對《綱要》的基本結構和指導思想的解讀後,我明確了“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這一準則。《綱要》較多的使用了“體驗感受”“喜歡”“樂意”等詞語,這既突出了對幼兒情感、態度、興趣等方面發展的重視,也體現了發揮幼兒主體作用的理念。也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教育教學與幼兒之間真正的關係。在接下來的教學管理中,我還將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以幼兒學習興趣爲目標,正確引導幼兒學習。

常言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就是指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幼兒期是人生學習的最初階段,這個時期的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應該在一種輕鬆、愉快,並且適合他們的環境中積累知識經驗、發展智力,而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就變得尤爲重要,這時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可以使興趣轉化爲學習的動力。因爲幼兒只有充滿興趣,纔可能做到堅持不懈地去探索某一件事。

二、善於觀察,做好幼兒的支持者。

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教師不該只進行橫向比較,在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堅持鼓勵幼兒,努力瞭解孩子,給能力較弱的幼兒投去更多關愛和鼓勵的目光,會使他們更有自信。並與家長做好交流配合工作,使家長理解幼兒園教育的理念和要求,通過家園共育,使幼兒得到提高和發展。

三、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幼兒的合作者。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注意!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重視所學內容是否學會,畫得像不像、算術題是否作對,注重了幼兒學習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是:要麼達到了教學目標、但幼兒卻被動壓抑、失去了學習的快樂和學習的主動性;要麼幼兒無法完成學習任務,自尊心受到傷害,從而厭倦、消極甚至放棄。兩者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人格成長都非常不利。教師不要用自己的態度思考和要求孩子,因爲幼兒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有他們成長的規律和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儘量做到輕鬆、愉快,創設幼兒喜歡的學習方式,如:遊戲、講有意義的故事來吸引幼兒,並在活動中做好幼兒的合作伙伴,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共同完成,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幫助能力較強的幼兒更有所提高。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慾望,學會如何學習及對學習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