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2篇)

心得體會 閱讀(1.97W)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工程實驗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2篇)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1

早在我選擇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就讀軟件開發與項目管理這門專業的時候,我一直認爲軟件開發無非是努力的敲代碼,從敲代碼的過程中去體會各行代碼的意思和用處,在沒學軟件工程時我一直都是努力的敲代碼去學習軟件開發這門專業。在大一的時候我敲代碼的激情很好,但是到大二的時候就出現問題了,我根本就不喜歡敲代碼了,看見代碼就頭疼。所以感覺厭惡這門專業,對學習也不感興趣了。而且,還有一件更頭疼的事是在寫一個簡單的程序時竟然老是出錯,難一點的,複雜一點的程序竟然無從下手。但是去看程序的參考答案時都看得懂,又感覺很容易。學了軟件工程以後,我就感覺我以前的學習方法是錯誤的。以前我只注重於代碼,而不注重理論知識以及編程的思路,程序的架構。以至於在些程序時沒有寫程序的思路,不能形成程序的架構。只想到看腦袋裏是否有與此類似的代碼。越想程序越亂,最後腦袋裏一片空白。不知道程序從哪個方面下手了。

軟件工程這門課程是做軟件開發的人必學的課程,通過學這門課程,程序員就會注重軟件開發的理論知識,以及做項目開發的思路。學了這門課程後你寫程序就不會去盲目的去套用代碼,而是理清此程序的架構以及思路。程序該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在中間需要添加什麼樣的功能,以完善該軟件。其實學軟件工程並不難,而且很容易。軟件工程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的話,就是在一天中你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理解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了以後寫程序就不是那麼難了,再複雜的程序也可以分成幾大塊。你理清程序的思路後就可以一步步的解決其中的難題,最終實現軟件的.功能。如果沒學軟件工程不知道理清程序的思路的話,做一個大的項目開發,那麼多的代碼,沒有一個很好的結構,最終只會導致程序混亂,錯誤百出,知道代碼再多也會素手無策的。

總而言之,作爲一個程序員學習軟件工程這門課程是至關必要的,如果沒學習軟件工程,你就不會做項目開發,也不可能開發出一個完善的軟件出來。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2

曾經看過一本書叫《道法自然》,內容略記得一二,但我最欣賞的是它的書名。軟件設計沒什麼太神祕有東西,只要用心體會,其實一切都很自然。軟件的設計之“道”,也不在於設計有多麼的華麗、精巧,而在於其樸實、自然,最終達到“以無招勝有招”,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一、軟件設計理論的層次

以我的拙見,軟件設計領域中的各種概念,可以分爲以下幾個層次來進行理解:

1、軟件設計的目的:重用性、擴展性。

這是最高的層次,是應對軟件危機的需要。

2、設計原則:低耦合、高聚合。

各種軟件設計的原則,如依賴倒置原則、單一職則原則、面向接口等,以及各種設計模式,其根本的目的其實只是爲了降低耦合這麼簡單。因爲只有低耦合才能更好的適應變化,更好的重用和擴展。

3、實現方法:運用設計模式封裝變化、降低耦合。

設計模式只是用來“封裝變化、降低耦合”的工具而已。它是面向對象設計時代的產物,其本質就是充分運用面向對象的三個特性,即:封裝、繼承和多態,進行靈活的組合運用。

二、關於耦合

1、耦合的粒度

耦合無論如何也是不可避免的。當我們實現接口、繼承父類的時候,就會不可避免的產生耦合。耦合是有不同粒度的,我們解耦到什麼粒度爲止,我認爲應以模塊的重用粒度爲準。儘量解除重用模塊或對象之間的耦合。而重用模塊之內的耦合,應屬於聚合的範疇,所以不要盲目的去解耦,否則就陷入了誤區。

2、解耦的原理

怎樣才能解耦呢,或者說爲什麼各種設計模式能達到解耦的目的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思路:

(1)將具體的東西抽象處理

(2)將分散的東西集中處理

而面向對象中的接口、繼承正爲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種機制。通過訪問接口或基類或抽象類,而不是具體的實現類,從而與具體的實現類達到了解耦的目的。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控制類,像潤滑劑一樣,協調各實現類之間的訪問,也可以達到耦的目的。

事實上,各種設計模式的基本思想也就是這樣。創建型模式是爲了解除創建對象時產生的耦合,實際上是解除對類稱名的'依賴,而結構型和行爲型是爲了解除對象屬性或方法的直接調用。不管什麼設計模式,都是將對具體實現類的訪問提升爲對接口、基類或用於協調的控制類的訪問。

三、關於接口

這一節更具體,談一談接口,因爲使用接口是軟件設計的重要手段,但已經不屬於“道”了~

1、接口與繼承

接口描述的是對象某一個方面行爲特徵。使用接口與使用繼承關係各有優缺點,使用子類繼承可以繼承父類的功能,體現了重用的精神。而接品更加靈活,因爲它解除了子類與父類之間的高度耦合,它體現在靈活擴展的精神。

2、接口與純虛類

理論上接口可以由純虛基類實現類似的功能,那爲什麼還我們不去掉接口的概念,而直接使用虛類呢?

接口存在的理由就是它更加靈活,關係簡單,易於理解。比如一個類可以實現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接口,但一般開發工具只支持單繼承(由於多繼承太容易導致混亂和衝突),如果要繼承十幾層,系統結構想必會無法理解了,我以爲這是接口存在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接口和虛類繼承結合使用,可以產生強大的威力,這也是許多設計模式的“殺手鐗”。

以上算是總結一下自己的心得。肯定有不少片面之處,請各位指教。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3

經過這學期軟件工程實驗的學習,深深感到用戶需求對軟件的重要性。成功的軟件產品是建立在成功的需求基礎之上的,而高質量的需求來源於用戶與開發人員之間有效的溝通與合作。當用戶有一個問題可以用計算機系統來解決,而開發人員開始幫助用戶解決這個問題,溝通就開始了。

需求獲取可能是最困難、最關鍵、最易出錯及最需要溝通交流的活動。對需求的獲取往往有錯誤的認識:用戶知道需求是什麼,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和他們交談從他們那裏得到需求,只要問用戶系統的目標特徵,什麼是要完成的,什麼樣的系統能適合商業需要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需求獲取並不是想象的這樣簡單,這條溝通之路佈滿了荊棘。首先需求獲取要定義問題範圍,系統的邊界往往是很難明確的,用戶不瞭解技術實現的細節,這樣造成了系統目標的混淆。

其次是對問題的理解,用戶對計算機系統的能力和限制缺乏瞭解,任何一個系統都會有很多的用戶或者不同類型的用戶,每個用戶只知道自己需要的系統,而不知道系統的'整體情況,他們不知道系統作爲一個整體怎麼樣工作效率更好,也不太清楚那些工作可以交給軟件完成,他們不清楚需求是什麼,或者說如何以一種精確的方式來描述需求,他們需要開發人員的協助和指導,但是用戶與開發人員之間的交流很容易出現障礙,忽略了那些被認爲是"很明顯"的信息。最後是需求的確認,因爲需求的不穩定性往往隨着時間的推移產生變動,使之難以確認。爲了克服以上的問題,必須有組織的執行需求的獲取活動。

需求獲取活動要完成的任務或者步驟的過程如下:

1、編寫項目視圖和範圍文檔

系統的需求包括四個不同的層次:業務需求、用戶需求和功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業務需求說明了提供給用戶新系統的最初利益,反映了組織機構或用戶對系統、產品高層次的目標要求,它們在項目視圖與範圍文檔中予以說明。用戶需求文檔描述了用戶使用產品必須要完成的任務,這在使用實例文檔或方案腳本說明中予以說明。功能需求定義了開發人員必須實現的軟件功能,使得用戶能完成他們的任務,從而滿足了業務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是用戶對系統良好運作提出的期望,包括了易用性、反應速度、容錯性、健壯性等等質量屬性。需求獲取就是根據系統業務需求去獲得系統用戶需求,然後通過需求分析得到系統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項目視圖和範圍文檔就是從高層次上描述系統的業務需求,應該包括高層的產品業務目標,評估問題解決方案的商業和技術可行性,所有的使用實例和功能需求都必須遵從的標準。而範圍文檔定義了項目產品所包括的所有工作及產生產品所用的過程。項目相關人員對項目的目標和範圍能達成共識,整個項目組都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項目目標和範圍上。

2、用戶羣分類

系統用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異,例如:使用系統的頻度和程度、應用領域和計算機系統知識、所使用的系統特性、所進行的業務過程、訪問權限、地理上的佈局以及個人的素質和喜好等等。根據這些差異,你可以把這些不同的用戶分成不同的用戶類。與ULM中Usecase的Actor概念一樣,用戶類不一定都指人,也可以包括其他應用系統、接口或者硬件,這樣做使得與系統邊界外的接口也成爲系統需求。將用戶羣分類並歸納各自特點,並詳細描述出它們的個性特點及任務狀況,將有助於需求的獲取和系統設計。

3、建立核心隊

通常用戶和開發人員不自覺的都有一種"我們和他們"的想法,產生一種對立關係,把彼此放在對立面,每一方都定義自己的"邊界",只想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對方的想法。他們通過文檔、記錄和對話來溝通,而不是作爲一個合作的整體去識別和確定需求完成任務。實踐證明這樣的方法是不正確的,不會給雙方帶來一點益處,良好的溝通關係沒有建立導致了誤解和忽略重要的信息。只有當雙方參與者都明白要成功自己需要什麼,同時也知道要成功對方需要什麼時,才能建立起一種合作關係。

爲了建立合作關係通常採取一種組隊的方式來獲取需求,建立一個由用戶代表和開發人員組成的聯合小組作爲需求獲取的核心隊伍。聯合小組將負責識別需求、分析解決方案和協商分歧,小組成員可以採用會議、電子郵件、綜合辦公系統等方式進行交流,但交流時應注意以下原則:小組會議應該由中立方來組織和主持,用戶和開發人員都要參加;交流預先要確定準備和參與的規則;議題要明確並覆蓋所有關鍵點,但信息來源應該自由;交流目標要明確,並告知所有的成員。

4、確定使用實例

從用戶代表處收集他們將使用系統完成所需任務的描述,討論用戶與系統間的交互方式和對話要求,這就是使用實例,一個單一的使用實例可能包括完成某項任務的許多邏輯相關任務和交互順序。使用實例方法給需求獲取帶來的好處來自於該方法是用以任務爲中心和以用戶爲中心的觀點,比起使用以功能爲中心和以開發者爲中心的方法,使用實例方法可以使用戶更清楚地理解和認識到新系統允許他們做什麼和怎麼做。描寫使用實例的時候要注意使用簡潔直白的表述,儘量使用主動語態,用"系統"或者"用戶"作爲主語,比如"用戶提交用戶密碼,系統驗證用戶密碼是否正確",還有一點在描述中不要設計界面細節,比如"用戶從下拉框中選擇產品類型"。使用實例爲以後寫用例場景描述中的基本路徑和擴展路徑提供了素材。

5、分析用戶工作流程

分析用戶工作流程觀察用戶執行業務任務的過程,通過分析使用實例得到系統的用例圖。編制用例圖文檔將有助於明確系統的使用實例和功能需求,統一建模語言的使用有助於與用戶進一步交流。每個用例的描述應包括:編號,爲每個用例分配一個唯一的編號,爲需求的追溯提供了方便;參與者,與這個用例交互的 actor;前置條件,開始用例前所必須具備的系統狀態;後置條件,用例完成後系統達到的狀態;基本路徑,用例完成的關鍵路徑,也是用戶期望的路徑;擴展點,基本路徑的分枝,表示意外情況;字段說明,路徑中名稱的進一步分解說明,對以後類屬性的定義和數據庫字段設計起作用;設計約束,實現用例的非功能約束。

6、檢查問題報告

通過檢查當前已經運行系統的問題報告來進一步完善需求客戶的問題報告及補充需求爲新系統或新版本提供了大量豐富的改進及增加特性的想法,負責提供用戶支持及幫助的人能爲收集需求過程提供極有價值的信息。

7、需求重用

如果客戶要求的功能與已有的系統很相似,則可查看需求是否有足夠的靈活性以允許重用一些已有的軟件組件。業務建模和領域建模式需求重用的最好方法,像分析模式和設計模式一樣,需求也有自己的模式。

總結:經過一學期的軟工實驗,深刻感到其重要性的同時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將對我在今後的軟件開發過程中起極大的作用。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4

進入到大三,感覺上多了不少的專業課程,多了不少需要實踐的課程,機械工程實驗就是這樣一門課程,對我們的實踐能力要求很高,對我來說,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課程。回想起來,感覺這是自己頗具收穫的一個學期。

機械工程試驗這門課與其他課程不同,因爲在這門課中,老師基本上完全讓我們同學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一步步完成設計任務,一切都幾乎是在未知的情況下完成的,這讓我們在學習中得到了更好的歷練和個人發揮,也讓我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我們小組的設計內容談談自己這學期在機械工程試驗這門課中的一些收穫和心得體會。

這次課程要求我們組隊完成我們的設計任務,對我們的要求很高,要有機構創新,這就要求了選題要好,既要有我們上學期學過的機構,又要有創新性,我們小組花了將近七八週的時間來確定自己的題目和具體實現方案。

在一開始的幾周裏,我們組頻頻聚在一起,商討我們要做什麼,大家的點子都非常的有創意,比如,草地清理樹葉機、清掃牆壁機等等。但是要同時滿足應用我們熟悉的機構和具有創新性,還是很困難的,最終,我們結合實際和我們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這門課,選擇了食堂餐盤迴收機這個題目,這個題目,我們選擇了我們學過的牛頭刨牀機構和凸輪機構作爲執行機構,實現了回收餐盤的功能。

接下來,我們的工作就是分工,個人做個人的工作,最後再一起彙總。而我分到的工作是用solidworks建模,這個部分關於建模的難點就是凸輪機構牛頭刨牀的週期、位移之間的關係,其他的就是尺寸的建立,關於尺寸的確立,是王嵩飛同學的工作,所以,我得與王嵩飛同學一起建模、確立尺寸。這對我很有幫助,使我對團隊合作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學會了如何和隊友的溝通,如何明白隊友的意見。

在第八週的時候,我們進入到了第二階段,來到了二樓的微機房,開始接觸和學習一種新的建模和分析軟件—Adams。一開始,我根本就沒聽說過Adams,但隨着自己幾周學習下來,慢慢發現這個軟件非常好用,自己又學到了一種新的`軟件,可以說這讓自己對機械行業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如今我們機械行業對各類工程軟件的應用越來越廣,這可以說讓自己的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對自己以後的競爭力無非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對連桿機構的建模分析,讓自己初步認識了Adams這個軟件,使我的軟件應用水平有非常大的提高,以後自己會經常使用這些學過的軟件,慢慢積累對他們的應用能力。下面是幾張自己在連桿建模過程的截圖。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5

工程數學是我校工科學生的一門基礎課,如何提高工程數學的教學質量一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作者根據教學心得體會,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工程數學的重要性

高職教育是以全面素質教育爲基礎,以能力爲本位的教育。因此,學生的能力培養是核心問題。長期以來,工程數學作爲各類高職院校工科專業的一門公共課,是學生學好專業課的基礎學科。工程數學除了讓學生學習傳統的數學理論知識之餘,更重要的是其結合專業的應用實例,並滲透到教學中,使數學更好地服務於專業課程,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工程數學對學生理性思維、思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是開發學生潛在能動性和創造力的重要課程。

二、存在問題

教學系統的要素很多,其中最爲重要的三要素是:教師、學生和課程,所以教學改革理應做到面向這三要素,從這三要素入手。

1、學生的數學基礎

從教學上,要弄清學生的基礎,瞭解學生的實際,並在此基礎上實施因材施教。

高職學生多數數學基礎弱,學生比較喜歡實踐與操作活動。相比較書面作業,他們更喜歡實訓,相比較基礎課,他們更喜歡專業課。再加上學生缺乏自信,認識不到數學基礎的重要性,尤其是數學課程的學習難以持之以恆。另外也有少數基礎好、心理素質高的`學生,因此應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2、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基礎理論課的任課老師講授課本理論知識是遊刃有餘,但對數學應用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很難將專業知識滲透到數學基礎知識中並結合專業知識講解數學知識。因而授課時,從數學到數學的多,聯繫專業實例的少,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學生只記住相關知識,單純應付考試,未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3、教學內容

高職教材與普通高校的教材的區別應該是側重結論的應用,減少理論的推導及證明,降低難度,增強實用性,學以致用,讓學生認識到高等數學不僅僅是公式、定理和計算,更應該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它與實際緊密相連,這樣學生纔會感到學有所用,提高學習的興趣。

對於職業教育中的數學課程,其內容上不應像高等數學內容中包含大量定義、定理及理論推導。對與某些於高中知識有重複的知識點,如導數、積分等,學生覺得是重複學習,沒有興趣。另外,工程數學的教材中應用題型較少,應用題也是距離現實較遠的題型,使學生感到高等數學抽象,不知道其實用性。

總之,工程數學教學面臨着學生基礎差,而又要面對學生高期盼、社會高要求的問題。

三、改革措施及對策

1、教師教學方式

在工程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應用爲目的,以夠用爲度的原則。教師必須從感知的材料入手,通過明確知識學習的目標引導學生,用數學解析表達式表述專業概念和定律,又要根據數學內容設計對應的生活案例和專業相關的應用案例,通過案例學習數學知識,又使所學的數學知識得以應用,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並能解決專業中的數學問題。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既服務專業,又強化學生應用數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愛戴形成良性互動,也使得學生愛屋及烏,對數學產生興趣。

2、教學內容

根據專業需要改革教學內容,以服務專業爲重點,側重數學的基本概念及相關的實際背景,突出數學定義的圖形及特徵;淡化證明並引入數學理論的重要結論,突出結論的應用,增強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應用數學基礎按照專業課教學的基本要求,分專業按需選擇部分內容,直接選取專業課程的相關內容作爲例題,習題講解和練習題,強調知識的應用。

通過對專業的分析和調查,並與專業教師交流,把工程數學與專業相結合,確定一些相關的內容,現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爲例。

從上表可以看出,機電一體化專業所涉及的工程數學知識比較多,所以學生要學好專業課就要把工程數學的知識掌握好。

以基礎課爲專業課服務的原則,應重視數學教學如何與專業教學貼近,探討數學知識點在專業上的應用。例如,機電一體化專業中,對非恆定電流,電流強度的計算就是通過求電量的導數,因此可通過i=求瞬時電流強度,此式恰好是導數的解析表達式,以此引入導數的概念。另外,求輸出功率的問題中,涉及最值問題,也可用導數求最值的方法解決。

3、將數學實驗融入教學中

工程數學課包含大量的符號計算,圖形描繪。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藉助計算機解決相關的問題已成必然。數學實驗正是一門包含數學,以及其他學科知識的課程,它以數學知識爲出發點,藉助於計算機軟件――Mathematica解決一些實際問題。Mathematica是能將符號運算,數值計算和圖形顯示結合在一起的軟件。

根據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可以安排適當學時的實驗課,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數學軟件,如Mathematica,畫出簡單的函數圖形,求極限、導數、不定積分,等等。通過實驗作圖分析讓學生更深層次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並結合專業知識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數學實驗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爲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提供了觀察實體及結論的新渠道。

通過一個學期幾個課時的數學實驗,學生普遍態度積極,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6

進入實驗室的大門,迎面而來的是整齊的實驗平臺—高配置的聯想電腦,網絡集羣,先進的電子白板;迎面而來是中國古代和現當代數學輝煌成就、歷屆菲爾茲獎獲得者名錄;迎面看到的是數學家歐拉的名言:“數學這門科學需要觀察,更需要實驗”;迎面可觸摸到的是各種各樣的數學模具;迎面帶來的還有發自內心的感覺—這是數學的天地!

快步進入實驗室的學習臺前,一坐下來,映入眼簾的是液晶投影儀和滑動白板講臺,映入眼簾的是數學實驗室玻璃板上關於世界最先進的數學知識介紹;映入眼簾的是和藹可親的康達軍老師。

我們的“數學實驗的方法和價值”講座在我還如夢如幻中開始了。

一、數學與現代教育技術

當前的數學教育面臨着兩大課題。其一是信息革命對數學與數學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或者說數學教育應該進行哪些改造才能滿足信息社會的需要;其二是現代教育技術對數學教學改革能發揮哪些作用,在新技術的支持下能否創設更理想的數學教育,以克服傳統教育難以解決的某些困難?對以上兩個問題,廣大數學教師的思想準備似乎並不充分。

康老師對“如何迎接21世紀挑戰”的講述中談到,計算機的重要性已經被廣泛認識,人們普遍談論着“計算機是進入21世紀的通行證”。但是數學在未來社會的重要性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接受“數學盲難以進入21世紀”觀點的人並不多。那麼未來社會的特點是“計算機化”還是“數學化”,既然計算機的功能如此強大那麼是否可以少學一些數學呢?

二、數學現代技術是現代生活的必需品

傳統數學教育中數學學習是緊密與升學聯繫的,而信息時代的數學教育要求提高全社會成員的數學素質。通過數學教育,學生應該對數學的價值有正確的認識,懂得數學在信息社會中應用的廣泛性。當學生明確足夠的數學不再僅與升學有關,而是在信息社會中求職和成功機遇的重要因素時,“數學有用”的觀念就能深入人心,成爲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以這一觀點審視當前的數學教育,一個重大的缺陷是缺乏時代感。這倒不是說要把高等數學下放到中學講,但起碼應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數學與實際的緊密聯繫,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態度。是否可增加些作爲信息社會公民應具備的基本數學常識,如統計、概率、誤差、圖表、圖象、程序、邏輯等內容?就是傳統的教學內容,從問題的引入、展開、到內容的取捨也需重新加以斟酌,如方程與函數教材的處理、方程的引入情景、方程的精確解和近似解、方程組解法的側重點、對數的概念與常用對數的比重、數表計算尺計算器的使用等等。一個明顯的問題是隨着計算機的廣泛使用,許多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由於克服了手工計算的障礙能夠進入數學教學了。數學教育可以而且應該突出它鮮明的時代特性。

三、現代數學教育需要現代技術

數學教育改革的種種意見中,現代教育技術是備受關注的。美國數學教育界認爲:“在衆多促進數學教育改革的因素中,現代技術具有最大的潛在的革命性影響。”(《學校數學的改造:課程(改造)的哲學和框架》,英文版,第22頁)。

市場上號稱“電腦教師”的教育軟件多半是課本搬家式的電子書或變換方式的習題集。這類教育軟件使人們對CAI產生了懷疑:“原來這就是CAI呀!看來與其用這類軟件還不如認真地看看書,更不如聽有經驗的教師講課。”所謂“電腦教師”還是不如真正的教師,計算機還是難以進入課堂。於是教師只好親自參與開發軟件,由於教師遠比一般的計算機工程師熟悉教學、瞭解學生心理,所以這類軟件可以在教學中發揮一定作用。但問題又來了,那就是開發效率太低,一節課用的軟件需要幾十個小時開發,誰都難以長期堅持下來。加之每一個軟件都體現了開發者的個性,在當前每一位教師都要在課堂上展現自己個性的情況下,教學軟件難以推廣。於是各地都在開發大都只在自己的教學中應用的屬於自己的軟件。面臨以上困難,多數教師不願做吃力不討好的事,還是鍾情於粉筆與黑板。同時,低水平的重複開發又引來對CAI的種種非議: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搞CAI是否值得?在現時條件下CAI到底能給教學改革注入多大的活力?

在藉助於CAI促進各學科的.教學改革中,數學大概是最困難的學科,引起的爭論也最大,首先是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藉助於多媒體技術,英語、生物,地理等學科的教學軟件可以做得圖文並茂、有聲有色,但數學卻不能,因爲數學是需要進行進行思維訓練的,不僅依靠課件表面的生動難於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而且也難於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一個尖銳的問題是:在數學教學中引入CAI是有助於學生的思考呢,還是相反?有些人擔心過分依賴計算機將導致學生相應能力的萎縮。這種擔心並不是杞人憂天,一些西方國家孩子當前數學能力的下降似乎與濫用計算機技術有關。事實上,現代數學技術的發展不僅使數字計算變得輕而易舉,而且一個複雜的方程求解、一個方程曲線或函數圖象的繪製,一個積分或矩陣的運算,都只需輕輕一按鍵盤,一切結果頃刻會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來。這種“描述”數學結論式的數學對數學教育是巨大的挑戰。它有助於概念的理解嗎?有助於問題的求解嗎?有助於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嗎?甚至數學教育的必要與目的性都受到懷疑,學生會問:有了計算機還學數學幹什麼?教師會問:有了計算機數學還教什麼?數學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但是計算機的洶涌浪潮卻勢不可擋,誰也欄不住的。當計算機進入千家萬戶之後,連學生玩電腦遊戲軟件我們都看不住,誰又能禁止他利用數學軟件完成數學作業呢?看來,既不能對計算機持反對態度,也不能對它持無可奈何的消極態度,積極的對策是更新觀念,認真研究一下有了計算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應該有哪些變化,研究數學CAI的理論和原則,考慮在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什麼是理想的數學教育。

四、數學研究要具有發展的眼光和終身學習的觀念

理想的數學CAI,首先要討論什麼是理想的數學教學,要討論計算機以外的因素。這就必須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考慮不同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特徵,還要考慮數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未來社會對人的數學素質的需求,然後再回過來討論CAI軟件的設計思想與使用原則。這當然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很難在一篇文章中討論清楚。但我們以爲至少以下原則是肯定的:針對性、參與度、可推廣性。

數學實驗室的建立爲中學數學開發學生的思維,對問題的過程性學習與評價提供了可能。

數學好美!願數學實驗引領學生走向美好人生舞臺。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7

一、軟件工程的定義

軟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簡稱爲SE)是一門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構建和維護有效的、實用的和高質量的軟件的學科。它涉及到程序設計語言,數據庫,軟件開發工具,系統平臺,標準,設計模式等方面。在現代社會中,軟件應用於多個方面。典型的軟件比如有電子郵件,嵌入式系統,人機界面,辦公套件,操作系統,編譯器,數據庫,遊戲等。同時,各個行業幾乎都有計算機軟件的應用,比如工業,農業,銀行,航空,政府部門等。這些應用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時提高了生活質量。

二、軟件工程的目標

在給定成本、進度的前提下,開發出具有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維護性、可重用性、可適應性、可移植性、可追蹤性和可互操作性並且滿足用戶需求的軟件產品。

三、軟件工程的原則

是指圍繞工程設計、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在軟件開發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軟件工程的原則有以下四項基本原則:1)選取適宜開發範型;2)採用合適的設計方法;3)提供高質量的工程支持;4)重視開發過程的管理。

四、軟件工程的由來

據說上個世紀60年代的程序員都是天才,寫程式就像寫日記一樣,吃過晚飯沒事幹隨手就可以寫幾個出來玩,第二天還可以拿去賣錢。所以那時候程序員在大家眼中,跟那些搞美術,音樂的是一類的,被稱爲“藝術家”。

但事過境遷,就像任何人都不會嫌錢多一樣,永遠都不會有人嫌CPU快的。於是,隨之而來的就是硬件的迅猛發展和越來越變態的軟件。記得以前常去同學家拷遊戲,通常幾張軟盤就可以搞定,而現在的遊戲,兩三張CD-ROM都算少的了。像如此龐大複雜的怪物,就算你是如何的天才,一個人肯定是搞不定的,否則,等你把程式寫出來,人家Intel連奔騰N都開發出來了。既要開發大型的軟件還要追求速度(這樣才能賺錢),於是很自然地,合作的概念被提了出來。

在開始合作的初期,由於大家都習慣了當很有個性的“藝術家”,結果可想而知,一個是畢加索派的,而另一個是意大利印象派的,再加上一個畫潑墨山水畫的,要是像這樣湊出來的東西都能不出問題的話,那麼Bill早就轉行了。所以,那時侯的大型軟件,據說“藍屏”比WINDOWS 98還多。

馬克思告訴我們,萬物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隨着問題的不斷涌現,一些master們開始嘗試去總結經驗,並歸納了一些規範去指導軟件的分析,設計,實現,測試,維護,人員交流協作,項目預算及時限控制等方方面面,這就是軟件工程的前身。

軟件工程到現在已發展了30多年,可以說是相當成熟的了。現在開發軟件,據說都是一大幫人排排坐,按着一整套的規章制度來幹活。於是,軟件開發成了“工程”,程序員也就淪爲“工人”了。

五、軟件工程的核心

軟件工程,說白了,就是這樣一套用於軟件的團隊開發,以提高軟件質量和程序員工作效率爲目的的規範。其核心就是,對於軟件開發的5個重要組成部分:需求分析,設計,編碼,調試,維護,如何組織這5個部分的工作,以及如何完成每一個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對於總體的組織和對於局部的實現。

六、軟件開發過程

開發軟件,就像是解決一個邏輯問題。想想自己平時是怎樣寫程序的。首先是要有一個想法,即我寫的這個程序是要幹什麼的;然後就是對要實現的核心功能大概構思一種或多種實現方法,並從中選出一種自認爲是較好的;接下來就是將涉及的各種主要或次要功能分成各個模塊;最後就是分模塊來編碼和DEBUG。除了第一步外,其餘的步驟應該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既然軟件開發是一個具有不可預知性和變化性的動態的過程,那麼,對其每一個步驟的組織,即週期模型,就必須包容它的這種性質。

具體到每一步的工作要怎樣完成,是非常靈活的,只要把握住大體的方向就行。在進行分析,設計,編碼,調試,維護這幾部分的工作的時候,最核心的就是文檔的編寫。文檔的作用在於以下3個方面:一是可以幫助整理思路。把要完成的目標,系統的結構,每一個模塊的功能等整理一下,然後分門別類地寫下來,這樣在開發的過程中,就有據可依,在需要回過頭來修改設計的時候,也有證可考。二是便於交流。想象一下開會時的情形。一大幫子人爭先恐後,激烈辯論,然後會終人散,思想靈感也就隨之散了,結果是開了半天會,什麼也沒討論出來。這就是後來會議記錄被髮明出來的原因。在腦子裏的東西一多,就會散而且亂,用語言表達的時候,很容易會丟三落四,別人也很難把握住你的思想。但經過整理寫在紙上以後,則會清晰得多,無論是別人還是自己,看起來都可以一目瞭然。三是可以作爲以後維護時的參考資料。有一句名言:“筆和紙永遠都比大腦可靠”,意思就是說,放在大腦裏的東西說不準哪天就忘了,但寫在紙上的東西,只要不發生什麼意外,一般是丟不了的。當過了一段時間,你需要再回過頭來修改你的程序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以前寫下的文檔實在太有價值了。別指望你的源代碼,對於複雜一點的程序來說,單純的源代碼幾乎會扼殺掉你所有的時間。

可行性分析就是關於當前項目能不能幹的分析結果。主要考慮的方面包括:是否能把這個項目開發出來;假如可以的話,預計需要多少時間,能否滿足客人的時間要求;需要多少人力和資金的'投入;最重要的是,這個項目能否賺錢,能賺多少。還要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

七、軟件工程學習感悟

時間飛逝,不知不覺間《軟件工程》的學習完了。在這將近半學期的學習中,雖然我不能說我將《軟件工程》學習的有多麼的好,但是通過學習,我還是受益良多。

在以前,我一直對軟件存在一些偏見或則是誤解,認爲軟件就是程序,軟件的開發就是編寫程序,只要編完了程序,一切也就ok了,而且我還片面的認爲只要我掌握了時下最新的語言和工具,那麼我就能寫程序了。一個人,只要會編程,就能寫軟件,就是程序員;一個公司,只要招聘一些程序員,就能開發好的軟件產品。只要有幾個有經驗的程序員,再找些兼職的大學生,就能組成一個軟件公司。

但是通過了《軟件工程》這門課的學習,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的錯誤。軟件其實不僅僅是程序,軟件開發其實也不僅僅是編寫程序,軟件是思想在硬件上的載體和體現,處理的是邏輯和信息。唯有對軟件和軟件的開發過程,有充分的認識,才能更好的開發出,過程受控、質量受控的軟件產品。

而且在以前,我一直以爲軟件的開發其實是一件很輕鬆快樂的事情,只要一天坐在電腦旁敲敲鍵盤,那麼一切就可以了,但是現在我才發現,我以前的很多的思想是多麼的膚淺可笑。編程其實是一種樂趣和苦惱共存的一項創造性活動。因爲編程不僅能夠滿足我們內心深處進行創造的渴望,而且還能愉悅我們內在的情感。

而且通過學習《軟件工程》,我還學到了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通過學習《軟件工程》,特別是教員的課程講解和每次用實際的軟件現場的講解,爲我提供了一個儘早接觸世界工作和真實項目的機會。讓我知道如何在以最小的成本中,訓練自己的基本工程素質和能力,如何激發自己的積極性等。而且通過學習《軟件工程》,還讓我認識和培養了我的團隊協作能力,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在校的學生來說,這種學習更是能讓我在以後工作中少走很多的彎路。

所以,通過《軟件工程》的學習,我是真的學習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在此我對教員的辛勤教育表示感謝,因爲是你讓我學習到了這些,是我獲益良多。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8

試驗檢測工作是對材料和構件的性能、工藝參數等進行測試的活動,是爲了加強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實行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質量保障體系之一。

20xx年試驗檢測工作是在鞭策中逐步規範,在強制下執行新驗標,雖如此,試驗檢測工作仍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工程概況本標段東界路(翔安北路~馬巷大橋段)道路工程A標起點爲翔安北路與丙洲東路交叉處,終點爲馬巷大橋第六聯結束,工程包括橋樑、路基,路面爲廈門市政重點工程。

二、工程進度與質量簡介截止20xx年11月12日,路基完成28萬方,所有軟基處理處理完畢,涵洞完成兩道,雨水工程已然開始施工,圍堰施工完畢,鑽孔樁施工完畢,承臺施工完畢,橋臺施工完畢,墩柱施工完畢,臨時樁施工完畢,臨時支架系統施工完畢,爲箱梁順利施工竣工了條件。

在工程質量方面,嚴把原材料進場質量關,杜絕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用於工程施工;同時加強施工的過程控制,把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有效地保證了工程質量合格率達100%,重大質量事故率爲0,力爭一次性達到驗收條件。

三、試驗室概況試驗室現有試驗人員3人,試驗室主任1人,試驗技術人員2人;試驗室佔地面積10m2。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9

《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工程數學(建工類)》包括了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的基本內容,還介紹了MATLAB和SAS,2個軟件系統,8個數學建模問題,18個數學實驗,66個建工專業的例題與習題。

這本教材是“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立項項目的成果之一。編者以“再設計”的思想,按照高職高專工科基礎課內容“以應用爲目的,以必需夠用爲度”的原則,全面審視了工程數學傳統的教學內容,以及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和前景,提出了

[基礎理論]+[數學建模]+[數學軟件]三大模塊有機結合的工程專科數學教學內容的設計方案,並以此編成了這本書。它有以下3個特點:

1、充分注意了工程數學基礎理論的重要地位。全書以2/3的篇幅介紹了建工類高職高專學生所必需的`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方面的基礎知識,僅刪去一些煩瑣的證明、神奇的運算技巧和少數幾個概念。

2、強調“以培養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爲重點”的指導思想。介紹了MATLAB和SAS 2個軟件系統,討論了8個數學建模問題,列出了18個數學實驗,有66個例題或習題具有鮮明的建工類專業色彩,使學生能感受到工程氛圍,注意基礎知識用於工程實踐,並能在建模訓練中培養探索、創新能力。

3、內容處理新穎。本書在強調數學概念與基礎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6個方面的滲透:

(1)滲透數學在工程技術中應用的實例;

(2)滲透數學建模思想;

(3)滲透數學實驗方法;

(4)滲透數學軟件應用;

(5)滲透經濟效益意識;

(6)滲透科學思維方法。這樣,三大模塊有機結合起來,互相滲透,融爲一體,成爲一個新的課程體系。這種體系以數學知識爲基礎,實際問題爲背景,數學建模爲手段,數學軟件爲工具,既有利於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革,更有利於學生素質的綜合提高。

本書大部分內容在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試講多年,編者做過大量的跟蹤調查,召開座談會、調查會,與會人數累計上百人次,問卷調查不下千人,收集“讀書報告”(或數學學習心得)600多份。這些調查充分證明,本書的內容設計與講述方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而且在後續課程學習中,數學知識也基本夠用。

這本書是爲房屋建築工程、道路橋樑、給水排水、規劃設計、風景園林、工程造價、房地產管理等建工類專業的高職高專學生編寫的,也可供其他專業的高職高專學生和教師參考。講授本書內容約需50~70課時,目錄中打“xx”號的可作選學。

本書是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信息工程系數學教研室集體研究的成果。李天然副教授擔任主編,張新宇、田羅生兩位副教授擔任副主編,參編人員分工如下:李天然編寫第三、四、十一、十二章,張新宇編寫第六、八章,田羅生編寫第一、二章,龔衛明副教授編寫第九、十章,龍韜講師編寫第五章,李俊鋒講師編寫第七章。此外,何孟義教授、金慶華副教授、彭德權副教授、肖勁鬆講師、郭冰陽講師等也參加了本書大部分內容的教學研究。 ——此文字指本書的不再付印或絕版版本。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10

xx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成立於XX年11月,是一傢俱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民營企業,公司註冊資金100萬元,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公司擁有各項試驗檢測儀器80餘件(套),擁有齊全的各項試驗檢測技術標準、規範、規程。

公司現有專業技術檢測人員12人。

公司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質量保證體系,公司下設財務室、各職能檢測室、資料室、辦公室,可獨立承擔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的試驗檢測工作。

xx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在省、市相關單位的'關心和支持下,公司於XX年6月通過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取得計量認證證書,於XX年9月取得資質證書,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試驗檢測工作順利取得一定的成績,現就XX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XX年開展工作概況公司於XX年9月份取得資質證書後,開展了部分試驗檢測工作,截止年底共出具檢測報告44份。

二、行業主管部門的變化情況自公司成立以來,在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住建系統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順利通過了計量認證和頒發的檢測資質證書,在實驗室運行過程中多次親臨指導實驗室檢測工作,我公司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質量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情況公司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加強內部管理。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11

《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工程數學(建工類)》包括了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的基本內容,還介紹了MATLAB和SAS,2個軟件系統,8個數學建模問題,18個數學實驗,66個建工專業的例題與習題。

這本教材是“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立項項目的成果之一.編者以“再設計”的思想,按照高職高專工科基礎課內容“以應用爲目的,以必需夠用爲度”的原則,全面審視了工程數學傳統的教學內容,以及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和前景,提出了

[基礎理論]+[數學建模]+[數學軟件]三大模塊有機結合的工程專科數學教學內容的設計方案,並以此編成了這本書.它有以下3個特點:

1.充分注意了工程數學基礎理論的重要地位.全書以2/3的篇幅介紹了建工類高職高專學生所必需的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方面的基礎知識,僅刪去一些煩瑣的證明、神奇的運算技巧和少數幾個概念.

2.強調“以培養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爲重點”的指導思想.介紹了MATLAB和SAS 2個軟件系統,討論了8個數學建模問題,列出了18個數學實驗,有66個例題或習題具有鮮明的建工類專業色彩,使學生能感受到工程氛圍,注意基礎知識用於工程實踐,並能在建模訓練中培養探索、創新能力.

3.內容處理新穎.本書在強調數學概念與基礎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6個方面的滲透:(1)滲透數學在工程技術中應用的實例;(2)滲透數學建模思想;(3)滲透數學實驗方法;(4)滲透數學軟件應用;(5)滲透經濟效益意識;(6)滲透科學思維方法.這樣,三大模塊有機結合起來,互相滲透,融爲一體,成爲一個新的課程體系.這種體系以數學知識爲基礎,實際問題爲背景,數學建模爲手段,數學軟件爲工具,既有利於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革,更有利於學生素質的綜合提高。

本書大部分內容在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試講多年,編者做過大量的跟蹤調查,召開座談會、調查會,與會人數累計上百人次,問卷調查不下千人,收集“讀書報告”(或數學學習心得)600多份.這些調查充分證明,本書的內容設計與講述方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而且在後續課程學習中,數學知識也基本夠用.

這本書是爲房屋建築工程、道路橋樑、給水排水、規劃設計、風景園林、工程造價、房地產管理等建工類專業的高職高專學生編寫的,也可供其他專業的高職高專學生和教師參考.講授本書內容約需50~70課時,目錄中打“*”號的可作選學.

本書是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信息工程系數學教研室集體研究的成果.李天然副教授擔任主編,張新宇、田羅生兩位副教授擔任副主編,參編人員分工如下:李天然編寫第三、四、十一、十二章,張新宇編寫第六、八章,田羅生編寫第一、二章,龔衛明副教授編寫第九、十章,龍韜講師編寫第五章,李俊鋒講師編寫第七章.此外,何孟義教授、金慶華副教授、彭德權副教授、肖勁鬆講師、郭冰陽講師等也參加了本書大部分內容的教學研究. --此文字指本書的不再付印或絕版版本。

工程實驗心得體會 篇12

學習軟件工程一個學期以來,我在陳燁老師的教導下確實獲益匪淺。軟件工程這門課,讓我對軟件的認識有了大大的提升,從一開始對軟件工程的一無所知,到現在一學期下來的不斷學習,懂得了許多的知識。

軟件不僅僅是程序,而是思想在硬件上的載體和體現,軟件工程與其說是一門課程,不如說是一門思想。讓我懂得如何去分析和處理問題的過程,綜合解決問題。

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明白了一個完整的項目規劃須包括,軟件的定義,可行性分析報告,項目開發計劃,軟件需求說明書,概要設計說明書,詳細設計說明書,用戶操作手冊,測試計劃,測試分析報告等多個文檔,而軟件的生存週期可分爲八個階段,分別是問題定義,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程序設計,測試,文檔,技術支持,售後服務。而可行性包括經濟,技術,法律和社會。瞭解了許多軟件開發模型,比如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也瞭解了UML對象面向對象建模,知道如何畫流圖,碩果累累。其實軟件和程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軟件除了程序還要有使用和維護該程序所需要的全部文檔。包括需求文檔、設計文檔、測試文檔、維護文檔以及使用手冊。

軟件工程對於初學者來說,知識基礎較薄弱,對一些應用操作、概念、工具方法等理解起來較爲困難,需要很好的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說學好軟件工程不是僅僅書多看幾遍就可以成功,而是要多注意結合實際,多思考,面對錯誤不要一範就問,要嘗試自己去解決,然後舉一反三。

軟件工程這門課在我們畢業之後,是我們實際要運用的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這門課讓我意識到理論學習很重要,而實踐更重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實踐和理論相結合,才能使效益最大化。軟件工程的課雖然快要結束了,但是我對軟件工程的學習纔剛剛開始,有了這些基本知識做鋪墊,在以後做項目的時候將會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