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家訪心得體會(精選6篇)

心得體會 閱讀(3.19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訪心得體會(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訪心得體會(精選6篇)

家訪心得體會1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爲聯繫家庭與校園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家訪,說到底是校園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樑。透過家訪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狀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校園卻繼續享受校園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推薦,不僅僅僅取得了家長對校園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透過家訪我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到達的效果。應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裏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所以這登門家訪的傳統不能去。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樑”。老寫的“親”字,也說明一個道理:人要常見面纔會親。所以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麼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心應手。

對於家訪的`對象是後進生,我覺得“後進生”因爲一些不突出的優點而受到老師的稱讚時會很高興,老師能夠和家長一齊從點滴的進步談起,一分爲二地分析學生,用優點去克服缺點。所以在家訪時我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簡單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每次家訪都會讓我受益非淺,和學生家長相互瞭解狀況,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溝通感情,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校園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狀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並且同學生家長共同研究,在教育學生的資料和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要用心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校園的教育同盟。那麼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總之,家訪讓我受益非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校園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狀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透過家訪才能瞭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爲構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能夠從根源着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繫,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到達“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家訪心得體會2

又是一個九月,又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始,又一批小苗苗。既是學校的要求,也是爲了配合教育局“千校萬師家訪日”的活動,更是瞭解新班級的需要,我在8月27日至8月30日這段時間裏走訪了我班幾乎所有孩子的家。雖然每年都有家訪活動,但是今年的感覺似乎更不一樣。這不僅是因爲接手一個全新班級的新鮮感,更多的是我在家訪活動中有了一種對建設和諧家校關係的領悟。

家訪的目的在於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孩子從呱呱墜地,就降臨到了家庭這一特定的成長環境中。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多年的經驗,讓我認識到,教育引導學生一定要與家長聯繫,雙方只有同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育目的。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不僅如此近距離的接觸了每一位學生,而且也深深地體會到作爲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關心和重視,當然也瞭解到我們現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都爲我思考如何建設一個和諧良好的班級集體,乃至於促成一種家校通力合作,共同營造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氛圍提供了原始積累。現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現在學生的家庭狀況差異非常大,不同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影響非常深。

雖然這些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一般都可以,家庭組織和關係也比較健全,但還是有很多讓人擔心的地方。比如我班的沈萍同學,父母雙方都是不識字的。他父母原本有一個兒子,已經上大學了,可是不幸出車禍死亡,於是他們就又領養了沈萍。家裏面還有一個奶奶,父母年紀又都比較大了(四十多歲),所以都比較寵愛她。這樣的環境對她的成長顯然是有影響的。還有姚書蕾同學和王孝文、王孝伍兩兄弟,家裏都分別還有姐姐,年齡相差也不大,父母又都是外來務工人員,造成整個家庭的貧困。同樣的,還有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比如顧家豪同學的媽媽在杭州開衣服店,而父親又常年出差,他長期和爺爺生活造成了性格上的偏差,比較“野”。面對這樣的特殊情況,我們老師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

二、老師和家長的坦誠溝通,互相信任和協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關鍵。

平時我與學生的交談中,知道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天忙於工作,極少照看、督促孩子的學習,關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做起教育工作來也相當的簡單、隨便甚至粗暴。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當然在與家長聊的過程中,也瞭解到孩子在家的一些異常表現,(與學校表現截然相反的)得到了這些信息,使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能對症下藥。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我們應當更加全面地認識這個問題,好好地與家長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更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因爲僅僅依靠學校的教育是不完整?是不可以的。

三、我們要更多地關心那些特殊的孩子。

班級裏的孩子是各不相同的,總存在一些“弱勢羣體”,對他們,我們要及時、深入地從家長那獲取信息,給予更多的溫暖和幫助。我班的楚強同學,先天性患有嚴重的散光、弱視,長期治療還沒有完全康復,家中母親又是沒有工作,小孩子性格非常內向。瞭解了情況後,我及時調整了楚強同學的座位,在平時也更多地關注他,希望讓他能感受到更多的關愛。

良好的家校關係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環,而家庭和學校的這種聯繫主要的就是通過家訪、家長會這樣的形式來實現。我們要重視家訪工作,通過這個平臺着力去構建真正“和諧”的教育藍圖。

家訪心得體會3

按照學校教學計劃我們全體老師於五月份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大家訪,在家訪過程中給我最大的感覺是,家長們抱怨跟孩子很難溝通。雖然目前物質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是家長與孩子心與心的交流正在逐步減少。

家長工作繁忙,常常需要加夜班,沒有時間管孩子,更別說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有的孩子別說和父母交談學習的狀況,平時就連見到父母都很困難。我們在家訪過程中,也碰到幾位家長不在家,一般都要加班到九點多,等到父母加班回來,孩子已經睡了,有空時也只是隨口問一聲“作業有沒有做好了”。這樣長時間下來,孩子在心靈上與家長構成了一道隔膜,產生了距離。到了最後,當家長想多關心他一些時,他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反而會說家長煩,不願多開口說話。

家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有所欠缺。由於我校的特殊地理位置,部分家長還是有“不打不成才”的思想,這一點也使部分學生害怕老師進行家訪。有一次,我對班中的一位學生說要去他家家訪,他竟然和我商量,請求我以後再去。我追問原因,原先是這次期會考試考得不夠理想,怕我和他家長說,怕挨家長的責罵,甚至是打罵。我告訴他家訪是爲了和他父母進行交流,而且老師會推薦他的父母好好說話的`,這時他才放下心來。

家長與孩子交流有所欠缺。有幾位家長在我們家訪時向我們抱怨說孩子什麼都不肯和家長說,學校裏發生的事從來不和家長談起。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與家長的溝通問題已經成爲家庭教育中的大問題,而家長往往缺乏這方面的相關知識經驗,家訪無疑是解決這一難題的良方之一。

家長的心態未放正。此次家訪中,有一位學生家長表現出對孩子已經是放下的樣貌,從與我們談話的口氣來看,似乎對兒子已不抱任何期望了,這讓我們很難受也很意外。其實,孩子本身並不錯,據瞭解,主要是家長從小就對他放鬆要求,致他對自我也放鬆要求,纔會變成這種狀況。其實,只要家長放正心態,擔起職責,給孩子期望和勇氣,那麼,孩子必須能有所進步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要給孩子一點時間,親近孩子,關心孩子,理曉情動,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家中無小事,處處是教育。父母要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把握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用“心”培養好孩子;如何看待獨生子女?他們也更需要理解,需要寬容。要堅持以鼓勵爲主的正面教育,加強家校的溝通和聯繫,那麼教育這朵奇葩必須能結出碩果。

家訪心得體會4

家訪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的橋樑。通過家訪,教師可瞭解到學生的在家表現、日常行爲、家庭教育、學習環境、學習習慣等等,以便更好地教導學生,因材施教,有利於學生快速地成長學習;家長也能瞭解到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瞭解學校的教育方針,學校的常規,這樣家長能更有效地配合學校做好工作。通過與老師的溝通,也提醒了家長接受老師的建議,並願意和老師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渡過了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今年_月_日開始步入了正式的學生時代,成爲了一名光榮的一年級新生,所有的老師、同學、環境、氛圍等對他來說都是新鮮事物,一切都在適應過程中。開學伊始,他們一年級的班主任_老師,作爲一名爲數不多的.國小低年級男性教師,其深感自己所肩負的重擔和壓力。爲了對孩子有更深的瞭解,他不辭辛勞的進行新生家訪工作,瞭解兒子在家裏的表現,性格喜好等,同時讓我們家長也掌握到兒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通過此次家訪,我們家長了解到,因爲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從未接觸過英語,所以在校的英語成績不是很好,感覺有些吃力,並且提不起學習興趣來,不願意張口讀英語,上課更不願意舉手發言,讓我們家長很擔憂,怕他產生厭學思想。

_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他自己的育兒經驗,因爲他自己的孩子正好與我們家小孩同歲同年級同班,經瞭解,他家小孩也是原來對英語不怎麼趕興趣,後來通過報英語補習班進行學習,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讓她對英語漸漸有了更多的認識和興趣,積極性也很大程度上的得到提高,在學校課堂上也逐漸顯現出得心應手。通過與張老師的探討交談,我們接受他的建議,在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爲孩子報名少兒英語培訓班,兒子在報名後,通過邊遊戲邊學習的形式,慢慢對英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也通過跟培訓老師的交談,瞭解到兒子學習的弱點,針對這些薄弱環節,對兒子進行輔導學習,與兒子一起學習英語,使其更高效、更輕鬆地學習英語,讓英語不再成爲兒子學習的難題,同時也增強了家長與子女之間感情溝通。

很感謝老師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關心學生,同時,也建議學校經常組織家長旁聽,與子女一起上課之類的活動,讓家長多和老師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與老師交流,配合學校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家訪心得體會5

通過家訪我有如下體會:

實現教育公平難。雖然現在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生也有學可上,但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師資分配、教育資金投入不均衡,致使許多孩子難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服務和教育資源。家長擇校、超級大班勢必自然。

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學生陳明峯的父母常年外出務工,家裏只剩年邁的爺爺奶奶維持家庭和照顧孩子。學生黃傑更是一個人留守家中。如此以來,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機會相當少,大部分時間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缺乏教育、引導、交流。處於青春期的他們,性格孤僻、苦悶、衝動等不良表現在他們身上一覽無遺。類似這種家庭的學生比比皆是。

重視孩子的教育。家訪中許多家長表示凡是爲了孩子的教育,他們願意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付出一切。儘管他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們早已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因此他們重視孩子教育的決心讓我震撼。

家校聯繫應緊密。通過家訪我瞭解到,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及生活情況不是很瞭解,或是沒有時間去了解。通過向家長介紹與學校及班主任聯繫的各種方式,家長表示十分樂意與校方建立密切聯繫,全面瞭解學生在校的學習及生活情況。

學生需要更多的關愛。尤其是留守學生,父母關愛的缺失致使性格內向孤僻,一方面父母應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從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細節中給予孩子更多愛,讓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我們應該把家訪這一活動當做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樑,使它長期暢通。

家訪心得體會6

短短一個寒假,閒裏找忙地去家訪,整理家庭住址的遠近,上網蒐集家庭教育的知識短時充電,提前電話預約,在算不上凜冽寒風、微透着春意的濟南冬天,造訪老友般(此前開過三次家長會,相當一部分家長已經比較熟悉了),跟學生的爸媽聊聊孩子,聊聊凌雲一班。

家訪前更正自己的認識,父母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還是孩子一生必備的教材。我們和他們的區別是,老師好比課堂,原則上通過課堂影響學生;而父母則是教科書,學生可以隨時翻閱。籠統講就是言傳和身教的區別,家訪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一種影響了無痕跡,請別輸在家庭教育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最能對孩子產生最積極最持續的影響和引導。

家訪感受之一——家庭教育中必須強化父親的教育力量。

年前1月21日開最後一次家長會時我曾向凌雲一班的家長呼籲過。事情起因源於我和老公對女兒的教育,引起我的思考和觸動後,我曾專門上網搜索——據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做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裏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這項調查是他們持續了12年,從嬰兒到十幾歲的孩子各個年齡段進行跟蹤調查所得出的結果。我們並不否認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母親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細膩、做事認真仔細、性格溫柔去影響孩子,通過講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給了孩子很多的關懷與呵護,這是功不可沒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等特點。而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男性傾向於自立,因此會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親往往不是對孩子包辦代替,而是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問題,因此對孩子溺愛的成分就比較少;男性愛運動,喜歡帶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巖、打球,這無形中就鍛鍊了孩子的意志力;男性的動手能力比較強,讓孩子勞動不只是掃地、擦桌子,而是和孩子一起用錘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東西,培養了孩子多方面的動手能力;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較強,和孩子在一起往往會搞些探索性的活動;男性一般比較愛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軍棋、象棋、圍棋,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所以建議父母在孩子教育上分工相對明確:

日常生活小事依賴於母親,但是在學習習慣、遇事處理方式等會影響孩子思維方式的重大問題,父親儘可能多地參與。當然,很多理科出身的媽媽們在這一方面也有很強的優勢。所以教育孩子時,父母都應該負起自己的責任,但在時間上又各有側重:在孩子小時,母親應該多負些責任,因爲這時候孩子需要細心的照料;孩子進入國中以後,父親應該多教育,這是因爲孩子大了心理特點有變化,照顧過細他反而會反感。

一天中,無事的“和平”時期,談談班裏的樂呵事,眉飛色舞地彙報進步,晚上想吃什麼大餐啦,媽媽多出面;學習效果打折了,作業拖拉磨蹭了,與同學有矛盾啦等“波動”期,聰明的媽媽們請繼續做你的家務,做回“甩手掌櫃”,任務交給孩子爸,讓他來和孩子談。

家訪感受之二——家庭教育的施行者父母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方向。

目標缺失現象比較普遍,一個孩提時代形成的夢想往往能影響一生。很多卓有成就的人,往往在少年時代就埋下夢想的種子,成長就是等待時機,積聚力量,而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內心力量覺醒的時候,發現自己所的成績、所從事行業恰恰是自己最喜歡的,夢想成真!

寒假參加兩場往屆學生,我問馬上要大學聯考的他們有目標了嗎?有無心儀的專業?很多孩子興奮地告訴我,還是以前那個夢想,初步定下來考國內哪個大學的哪個專業。q是個並不非常出色的孩子,他很堅定地告訴我,他要去愛丁堡土木工程系,n是個極聰明既適合學理科的丫頭,當日是我的課代表,她說要考經濟學,有意向於國外的那兩所學校,但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疑問和淺笑裏掩不住那份堅定。這樣的孩子,我喜歡,也許多年後他們未必能整整如願或從事這樣的行業,但一直有這樣的夢,填滿求學的歲月,被這樣的夢想指引過,也是一件極幸福的事了吧?

所以,家訪時跟家長聊得比較多的還有潛移默化給予孩子影響的問題。無外乎關注以下幾點:

首先是不要抹掉孩子的優勢。十幾年的家庭教育觀察,使父母們成了孩子特點的最好觀察者。孩子喜歡什麼?哪一方面特別有興趣?何種興趣可以考慮發展爲今後的房展方向?不論孩子目前的天賦是否適合羣體教育,只要有利於孩子今後的發展,都要給他足夠的空間。童(電話交流)是一個極聰明、極有思想的孩子,天賦極佳,聽他在辦公室跟老師溝通,談語文學習,談學校教育,他都有自己很獨到、深刻精闢的見解。但他常因多言多語受到包括我在內的認課老師的.“批評”,當然這絲毫不能掩蓋我們對他的喜愛。特別欣喜的是,跟他的爸媽溝通,知道他們能權衡利弊,達成共識——沒有寬鬆的環境,這個孩子就不可能有如此深刻的思考,同時保有對生活的樂觀向上。在這一點上,ryt爸媽值得每位家長學習。因爲孩子的教育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關鍵是,我們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孩子,哪一種性格佔據主導,哪種性格就會對孩子終生產生影響。

冉的懂事孝順絕對值得學習,媽媽說下班累時她會給媽媽捏捏肩,爺爺奶奶來時她會熱情照顧。但在醫院工作的媽媽,工作比較繁忙,所以下班回家經常以批評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小小的隔膜漸漸產生。好在,善學的欣冉媽現在已經開始改變了。

其次,家長要儘快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天分。與生俱來的東西,本人往往渾然不覺。所以家長的任務就是,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對自己的優勢有透徹瞭解,並用鼓勵給孩子持續不斷的發展注入力量。任何一種興趣發展爲能力和實力,必經的過程就是持續不斷地堅持。在這一點上,c的父母做的相當不錯,孩子對英語的興趣高,所以創造條件,讓孩子聽原聲接受薰陶,假期送孩子去國外參加夏令營,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演講比賽,所以孩子培養起一種熱愛和提高的自律性和能動性,很受益。f的家長在這一點上也做得很好,孩子在舞蹈方面的半年一口氣拿三個全國大獎,自信心的提升,都得益於家長的有意引導和培養。

家訪感受之三——家庭教育必須持之以恆地關注孩子優秀習慣的培養。

關注孩子優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瑣碎的過程,但堅持了一個人的鉅變就可以無聲無息。凌雲一班xx-xx年度最用心的智慧爸媽評選中,脫穎而出的szx家長就是很好的例子。孩子能力、素養都不錯,期會考試後競選班長的風波後,落選的他,量化從39名突飛猛進到第4,足見孩子的努力和父母的用心。家長聯繫本上,一條條用心記錄孩子思想動態,記錄孩子進步的點滴,zx媽做到了持之以恆,孩子的優秀習慣養成也做到持之以恆,而期末成績與量化的突飛猛進,無不得益於此。jx的爸媽在我和苗老師19號去之前,已經交流了整整一個下午育子心得,讚歎,所以孩子進步在情理之中。鑑於這一點,同時結合凌雲一班實際情況,我給出的建議是:

關注重視量化成績。量化的進步能讓家長和孩子看明白自己的態度和短期效果,因爲凌雲一班的量化涵蓋作業上交情況完成質量、課堂發言、課堂紀律、測試效果等最直觀反映在校情況的幾個方面,所以每週量化得分情況,是對一週表現狀況的最便捷評價。允許孩子有起伏,但不可容忍量化一直低迷。

在家,繼續有意識培養孩子的堅持力(堅持一項體育鍛煉、堅持一種特長等)、獨立能力(屬於孩子的不過多包辦、適當放手)、責任(堅持做一項家務、開學前或週末爲爸爸媽媽做一頓飯等)、培養孩子的耐挫力(聽得進表揚更聽得進批評,偶爾成績不佳不能因此失去自信心)、培養孩子的“肚量”、培養孩子的進取心(培養孩子的成功意識)、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決不賄賂孩子,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成績好,就要什麼買什麼,以此將刺激作爲動力,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父母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家訪中發現父母二人教育方式不一致的情況,使孩子有種盲從和迷茫。

值得一提的是,幫助孩子完成近距離目標,藉此培養自信心。如果期望孩子至少能堅持一個月,就算孩子僥倖能堅持到,也要一個月後才能領賞,這中間難免有鬆懈的時候,只要出現一次,就大有挫敗感。不妨根據孩子實際情況,把堅持的目標降到了一天,甚至是一個小時,或者十分鐘。這個目標容易達到,且週期短,這種即時的成就感總是讓人動力十足。而想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最瀟灑的辦法莫過於執着地栽培自己,成長爲令孩子佩服的人,那樣家庭教育就變得極其簡單——隨便幾句話,就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家訪感受之四——家訪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省時省力。

除了家近家遠的規劃,更重要的是家訪目的明確,內容真實具體。家訪就是爲了更好地瞭解學生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更好。有些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自立能力較差,在學習習慣方面也不好,學習動力不足。對於這種孩子,家庭教育就顯得比較重要。家訪就能爲父母指明方向,指出不足,有意識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對於目前成績不錯、表現不錯的孩子,更多的是提更高要求,激勵更好發展。如果能做到多一點指導,少一點推卸責任;多一點肯定,少一點求全責備;多一點情感交流,少一點情況彙報;多一點針對性,少一點隨意性。家訪效果肯定會更好。

而進步大的學生如何保持進步態勢?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持續的動力和鼓舞,跟進的方法指導是否到位。這個問題值得每個人思考。

我深知,一種期待,一種信任,一種感謝,就是一種更沉甸甸的責任!

對待一個孩子,需要像栽花種樹一樣,靜靜等待它的伸展。這個過程,會漫長到有時想丟掉耐心,但爲人老師、爲人父母,我們的選擇只有一個——做足每步功,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