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集錦1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4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集錦15篇)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

“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

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爲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這是《做最好的老師》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

那麼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從成爲老師的第一天我就在探尋標準,但一直都沒找到一個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讀到李鎮西老師所寫的“‘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這句話時,頓時豁然開朗。“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

李鎮西老師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實在太遠了。身爲初級中學的老師,特別是身爲初級中學的班主任,由於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我經常會充當問題學生的“滅火器”,搞得自己很累、很煩,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

但面對同樣的問題李老師卻是這樣想的“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爲什麼不天天開心呢?

所以不如就學李老師這樣想:多想學生們可愛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潔的教室、節日時溫馨的短信、課外活動矯健的身姿、藝術節上精彩的演出;儘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學點東西,無論這些東西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只要對他們今後的發展有益處就好,而不是僅僅注重他們的考試成績;儘量和他們成爲朋友,多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使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獨裁”,讓學生陽奉陰違、避而遠之。這樣每天生活在一個令人有所希望的環境中,又怎麼能不高興呢?

在這本書的全部文章中《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這個章節給我的.觸動最大。當時看到這句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第二感覺是認同。回想自己的教學生活,當我擺出“師道尊嚴”嚴厲地去批評學生的時候,我並沒有感受到他們的心悅誠服。

反而,只是一個充滿鼓勵的眼神,一個充滿溫情的動作,一個微不足道的幫助,卻使他們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師在書中所講:“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

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已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賬,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並隨時注意維護、尊重學生的尊嚴時,學生會把他們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

反思後我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爲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總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從今以後我會多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學生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2

教學之餘,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的內容猶如陣陣清風吹拂我的心田,讓人心旌神搖,爲之動容。心靈純淨空明,收穫匪淺。

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從教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教學智慧的精華,書中沒有對缺陷的掩飾,沒有對成功的浮誇,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師的敬業和務實的態度。他從自己身邊的教學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着詩意,包含着深情。讀着書,我時常會被李老師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爲之讚歎、折服。

什麼樣的教師纔是最好的教師?怎樣做纔是最好的教師?做最好的老師,是每一個教師心中的希冀和渴求,從李老師身上,我認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有人情的老師

素質教育面對的是一羣天真浪漫的孩童,涉事未深,懵懂初開,因而教師首先要對教育、對學生要有真情實感,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種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執着而深沉的愛。愛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爲他們的親密夥伴。這種愛,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誠的感情。一位優秀的教育者應瞭解學生的需求,力圖讓教育知識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讓教育更符合人性,更具有人情。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我感動,他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自己的人生追求,書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段文字中都充滿了他對學生濃濃的愛意和對教育事業無限熱愛的情感。心中有愛的教師必定會與衆不同、必定會在他所不懈追求的事業上取得累累碩果。

二、做一個不斷學習的教師

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也是隨手拈來。李老師之所以能夠這樣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李老師一直在不停地閱讀,從教20餘年,這已成爲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閱讀欲”就是李老師的成功之道。

此外,有效的閱讀總是伴隨着思考,而思考總是讓人的思維迸發出火花,於是,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從李老師的筆下誕生了。李老師告訴我們,寫作要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樸實,不能故作高深;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寫作水平。

三、做一個熱愛研究的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應當引導每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李老師在書中談到,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

四、做一個不斷進取的老師

李鎮西老師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他從教20餘年,每天都堅持完成好“五個一工程”——上好每堂語文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日記。正是這種堅持不懈、永不停歇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鎮西老師。

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教育更不能停滯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教師不能有絲毫懈怠,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爭取做到“更好”,也許我們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我們完全可以成爲最好的自己。

總之,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爲;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做最好的老師》的確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首選教材,讀後感受頗深,但還有很多尚未完全消化之處,我將繼續學習下去,爭取不斷向“最好”靠近。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3

讀完了由李鎮西老師所寫的《做最好的老師》書之後,我被他的深邃,和他的激情所打動,他能深深的反思學生的錯誤,能深刻的反省自己的錯誤。

李鎮西老師讓我明白了要做一位有魅力的教師,除了應該具備豐富的文化底蘊,紮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教學基本功以外,還要有一顆愛心,一顆童心和一份真誠。

關愛孩子,就遠離了責問,點亮了心燈;關愛孩子,就遠離了抱怨,多了份寬容。教師要不斷培植自己對教育生活的細膩與敏感,儘可能地爲學生的發展提供機會,讓學生體驗到被人關注,被人愛護的溫暖和幸福,更多地感受到獲得成功後的歡樂與榮耀,同時在師生的鼓勵聲中獲得前行的力量。教師還要用心中的完美和優秀來引導學生,而不是加上種種束縛來約束他們,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是一種用感情默默澆灌的過程。只有這樣學生纔會如花兒一樣,含苞恕放,色彩斑斕。然而,真誠是萬物和發端和歸宿,沒有了真誠,就沒有了萬物。真誠是人與人進行良好溝通的金鑰匙,作爲一個教師應對每位學生都要真誠,只有有了真誠,才能接納每個孩子,只有有了真誠,孩子們才能接納老師,只有有了真誠,教師纔打開學生心靈的窗子,只有有了真誠,才能實現師生良好溝通和交流,才能實現師生心與心的碰撞和交融。李鎮西老師對孩子的愛是真誠的,是發自內心的,他對教育的愛也是如此。

李鎮西老師認爲,“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兒童般的思維”。“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有兒童般的純真。教師擁有一顆童心,就能夠實現與學生的平等交流。教師應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很贊同這種說法。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相信沒有一個學生喜歡”架子“太大的老師。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可以交心的朋友。教師應該敞開胸懷讓學生走進來,同時也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之門。保持一顆童心就能給予他們釋放的自由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李鎮西老師自己也是這樣說的:”只有一點我可以毫無愧色的地說:我有一顆童心!這顆童心,使我深深的愛着我每一屆學生、每一位學生;這顆童心,使我的學生原諒了我對他們有時抑制不住的暴怒;這顆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這顆童心,使我自然而然的走進了學生的情感世界,也讓我的學生常常不知不覺地撥動了我的心絃……“

想到自己平常忙於教育教學工作,卻很少與學生打成一片。不是自己缺乏童心,而是沒有真正地與學生交心,沒有與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因而,學生的課餘生活,我們知之甚少。假如我們也像李鎮西老師一樣,相信學生會更加信任我,他們會視我爲朋友,朋友間還有什麼話不說,還有什麼事不好解決的呢?

我想,正是這童心,這愛心支撐着李鎮西老師十多年的教育實踐,凝聚着李鎮西老師感化生命的事業之心。我想,今後我也要像他這樣做,保持一顆愛心去灌溉每一個孩子的心田;保持一顆童心,讓每個孩子釋放他們想象的空間;保持那份真誠去實現師生心與心的碰撞和交融,讓我們爲做最好的老師而奮鬥吧!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4

選擇這本書是因爲書名吸引了我,“做最好的老師”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其實什麼算是最好,自己心裏一直存在着疑問,拿到這本書我好像找到了通往目的地的指路燈,迫不及待的翻開了這本書,書中沒有通篇的大道理,完全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教學實錄。一個個真實的事例,一個個鮮活的學生彷彿就在我們身邊。說實話我從沒有這麼認真的看過一本教育專著,而這本書卻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我。

在這本書中最喜歡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的幾句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爲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爲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一個!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我把這段話寫到了我的空間裏,我想與我的學生,我的朋友共同分享。

通過閱讀,發現貫穿李老師的教育思想的就是一個字“愛”。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用愛去感化學生,用愛去啓迪學生。“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爲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八章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後進生的轉化,有這樣一句話:“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對後進生的成功轉化,與其說是教師向他們:灌輸(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輸),不如說是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讀完他怎樣對待“後進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爲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學生?

在我們學校也存在這樣一批後進生,包括我當班主任時所在班的學生,其實當你真正用心去和他們相處和交流時,你會發現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可愛的地方。在這本書中李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他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採用10種有效的具體方法: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對手競賽;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幹部;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其中很多方法我們都可以嘗試,我相信只要我們有愛,一定會喚起他們心中的愛。

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做最好的老師,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5

你做一項工作,只是因爲爲了謀生,對它並不喜歡,這項工作只能是你的職業。如果你做一項工作,只是因爲喜歡,並不在乎它能否給你帶來利益,這項工作只能是你的事業。要做最好的老師,那不要把你從事的工作僅僅視爲教書,僅僅當作職業,請把你的社會理想傾注在教育上,熱愛教育事業,你纔可能成爲最好的老師。

在金橋學校工作了幾年時間,讓我可以自信的說:"這點,我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對教育事業熱忱,讓我有了成爲好老師的基礎。

愛學生。我一直以爲我很愛學生,從《做最好的老師》中,我開始思考,我是"愛學生"還是"喜歡學生"。我的性格里有着喜歡孩子的天性,我可以無愧地說,但是"喜歡學生"和"愛學生"是不一樣的,"喜歡學生"更多的純粹是一種天然感情傾向,和品德沒有多大關係;而"愛學生"雖然也屬於一種感情,但更蘊含有一種教育者的責任,與師德直接相關。

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那些自己認爲"可愛"的孩子,而應該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和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包括"差生"。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予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必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但不是真正的愛。

在金橋學校第一年當班主任的時候,我是很喜歡學生,但更多的只是"喜歡",我並不知道怎麼樣"愛學生",不知道怎麼樣爲他們的成長和未來一生負責,我對於學生,更多的是感情,而沒有"教育",直到暑假時候,突然明白了"教育"的意義,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教育。現在我更明白,我要從"喜歡學生"向"愛學生"發展!我要爲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多少人都會以個人的好惡喜歡某些自己認爲"可愛"的孩子,要真正從"喜歡學生"轉向"愛學生"就要學會去"喜歡"自已"本不會喜歡"的學生,能夠把欣賞和期待投向這些學生,這纔是"師愛",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能缺點"的可愛孩子。能看到每一個學生的可愛之處,喜歡學生,這是師愛的基礎。所以,"童心"是師愛的源泉。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含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爲學生的未來服務!

在工作短短的兩三年裏,讓我領悟到,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爲學生的未來服務!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6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以後,我深深的被書中的偉大感染了,只要我們用愛無私的奉獻,不但的學習,我們就是一位優秀的老師。

書中“最好的老師”指的是老師本人和自己階段上的成長與反思相比!也就是今天的我自己和昨天的我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隊活動是不是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更細心?……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靠近。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明白要做一名好老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有愛心;愛心是好老師的基本條件。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但這種感情,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這種感情是對學生將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因爲教育不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能力水平,同時意味着按文明社會與他人交往的準則規範人的行爲,即通常所說的“養成教育”,帶有某種強制性——這種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強制性”與我們現在反對的思想專制不是一回事,作爲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則和次序是很難與人交往的。同時,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然防礙其他更多的人,這樣爲了尊重多數人學習的權利,有時不得不對違紀者必要的懲罰。凡是離開了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不是我們所提倡的真愛。

其次要有奉獻之心;愛即爲付出。從古到今,教育是無私奉獻的職業。但令人們遺憾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澎湃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覺不自覺地偏離了職業付出的底線,教育也因此失去了“心心相印”的情感魅力。陶行知識先生不僅自己有奉獻之心,而且還反覆強調教育學生要有教育之心。他認爲最重要的教育“給的教育”,教學生拿出己有的力量來爲社會服務。這樣的愛心,也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再次,要不斷的進行反思,在反思中進步;所謂反思就是當你做完一件事情以後進行總結歸納,想一想你哪一些地方是做的好的,而哪一些做的是不好的,然後把它記下來,以後碰到類似的情況你就有經驗了。做的好的地方發揚下去,做的不好的地方改正。作爲任課老師,你可以每天對你上的課進行反思;把這節課好的地方記錄下來,不好的地方進行分析原因。思考:我成功的地方在哪裏或者說這節課精華之處在哪裏?我失敗的地方在哪裏?我爲什麼會失敗?學生學了以後效果如何,如果錯的話錯在哪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是老師的原因還是學生粗心),爲什麼這麼多學生都是這個地方錯呢?爲什麼這節課舉手的學生會這麼少呢(是你提的問題太難了還是他們對你設計的課不感興趣)?爲什麼學生的注意力總是那麼不集中?爲什麼學生寫的字總是那麼難看?等等一系列問題我們都應該好好的反思反思,寫一些反思日記,而且一直的寫下去,那麼你不僅是一位好老師而且是一位研究型的老師。

第四,要不斷進行閱讀和寫作;閱讀不但賦予我們獨立思考的信念,而且讓我們從發展的角度俯瞰教育。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可以從書中吸收精神財富,作爲計算機專業老師的我,可以看一些和計算機專業有關的書。書中就用現成的閱讀例子僅供參考:一、要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二、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三、要自然樸素,不能故作高深;四、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如果一位老師只會上上課那是不夠的,一定要學會閱讀和寫作,向研究型老師邁進。

總之,閱讀提高了我的認知,閱讀提升了自己的品味,閱讀引導我在工作中面對自己不滿意的態度,就是要不斷地學習。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7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以後,我深深的被書中的偉大感染了,只要我們用愛無私的例文,不但的學習,我們就是一位優秀的老師。

書中“最好的老師”指的是老師自己和自身階段上的生長與反思相比!也就是今天的我自身和昨天的我自身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實?我今天處置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隊活動是不是更有趣?我今天協助後進生是不是更細心?……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這樣自身和自身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時地向“最好的老師”靠近。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明白要做一名好老師必需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有愛心;愛心是好老師的基本條件。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溢感情的教育,但這種感情,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這種感情是對學生將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定包括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辦,因爲教育不只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能力水平,同時意味着按文明社會與他人交往的準則規範人的行爲,即通常所說的“養成教育”,帶有某種強制性——這種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強制性”與我們現在反對的思想專制不是一回事,作爲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則和次序是很難與人交往的。同時,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定防礙其他更多的人,這樣爲了尊重多數人學習的權利,有時不得不對違紀者必要的懲辦。凡是離開了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不是我們所提倡的真愛。

其次要有例文之心;愛即爲付出。從古到今,教育是無私例文的職業。但令人們遺憾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澎湃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覺不自覺地偏離了職業付出的底線,教育也因此失去了“心心相印”的情感魅力。陶行知識先生不只自身有例文之心,而且還反覆強調教育學生要有教育之心。他認爲最重要的教育“給的教育”,教學生拿出己有的`力量來爲社會服務。這樣的愛心,也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再次,要不時的進行反思,在反思中進步;所謂反思就是當你做完一件事情以後進行總結歸納,想一想你哪一些地方是做的好的,而哪一些做的是不好的,然後把它記下來,以後碰到類似的情況你就有經驗了。做的好的地方發揚下去,做的不好的地方改正。作爲任課老師,你可以每天對你上的課進行反思;把這節課好的地方記錄下來,不好的地方進行分析原因。考慮:我勝利的地方在哪裏或者說這節課範文之處在哪裏?我失敗的地方在哪裏?我爲什麼會失敗?學生學了以後效果如何,假如錯的話錯在哪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是老師的原因還是學生粗心),爲什麼這麼多學生都是這個地方錯呢?爲什麼這節課舉手的學生會這麼少呢(是你提的問題太難了還是他們對你設計的課不感興趣)?爲什麼學生的注意力總是那麼不集中?爲什麼學生寫的字總是那麼難看?等等一系列問題我們都應該好好的反思反思,寫一些反思日記,而且一直的寫下去,那麼你不只是一位好老師而且是一位研究型的老師。

第四,要不時進行閱讀和寫作;閱讀不但賦予我們獨立考慮的信念,而且讓我們從發展的角度俯瞰教育。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可以從書中吸收精神財富,作爲計算機專業老師的我,可以看一些和計算機專業有關的書。書中就用現成的閱讀例子僅供參考:一、要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二、要獨立考慮,不能人云亦云;三、要自然樸素,不能故作高深;四、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假如一位老師只會上上課那是不夠的,一定要學會閱讀和寫作,向研究型老師邁進。

總之,閱讀提高了我的認知,閱讀提升了自身的品味,閱讀引導我在工作中面對自身不滿意的態度,就是要不時地學習。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8

踏上工作崗位兩年了,在這期間我有過悲傷,也有過快樂,有過失敗,也有過成功。學生時代,我是一個勤奮而努力的學生,踏上工作崗位,我依然是雄心壯志,想着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想着做一個優秀的老師。但是由於缺少豐富的工作管理經驗,常常會有棘手的突發事件讓我束手無策。什麼是最好的老師?一向在尋覓答案。

假期裏讀了教育名家李鎮西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必須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

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這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到達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那裏不禁問自己,在兩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到達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爲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

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溫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衆不同的羣體,教師務必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下“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帶給幫忙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禮貌習慣的“養成教育”並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持續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愛缺點”的可愛孩子。

同時,如果想和學生相處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嚴厲,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這點我深有體會。

工作以來我都是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總是要求孩子們到達自己心目中的標準,總是覺得他們錯誤很多,例如上課遲到,不講衛生,上課講話,路隊不好……常常會責怪他們,這樣對改正錯誤並沒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勵的方式,用允許他犯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們的錯誤越來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爲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這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此刻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這天比昨日做得更好,明天比這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9

20xx年的7月,一位優秀的教育同仁在分別之際送我一本書——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並勉勵我加強讀書,錘鍊業務,做最好的自己。於是這本書成了我那年暑假的營養大餐:晨起我會翻開讀,午後我會拿出來看,晚上睡覺前還會仔細品讀。此後,“做最好的老師”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

時隔六年,又是7月,正逢暑假,整理書房時《做最好的老師》映入眼簾,我再次拜讀了這本書。書中內容清新雋永,語言質樸生動,猶如夏日裏的陣陣清風,汩汩甘泉,沁人心脾,盪滌着我的靈魂。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從教30年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體現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和班級管理、語文教學理念。字裏行間,細細品味,禁不住總是被李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繼而爲之深深折服。

在辦公室時常聽到老師們訴苦:“爲什麼我苦口婆心地、三番兩次地教育他,他卻不領情呢?”班主任們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對後進生的教育。記得剛參加工作那年,我教六年級語文兼班主任。班上有一個男孩子,長得白白淨淨,眉清目秀,就是學習習慣太差,從來不寫作業,還愛惹是生非。我和他苦口婆心談了幾次話,一點效果也沒有。後來,我去家訪,爸爸媽媽都沒有在家。一問才知道,爲了維持生計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只有年邁的奶奶和他生活在一起。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都六年級了,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我又能怎樣?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前些天吃完晚飯和兒子一起出門散步,在水果攤前碰見了他(他靠着賣水果維持生活),稚氣的臉已經不再白淨,如今他已是20多歲的小夥子了。我的心裏一陣酸楚,內心無比的'慚愧。

如果當年我能像李鎮西老師那樣有智慧,對他有耐心、有愛心,依靠集體的力量幫助他,沒有放棄他,他該不會是現在的樣子吧?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不過是他們的花期不同罷了。有些孩子天生乖巧懂事、冰雪聰明,有些孩子卻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屢屢出現問題。這就要我們老師發揮教育智慧和技巧,適時地指導幫助,讓每一朵花都美麗的綻放。

看完這本書,引發了我對教育的一些思考,李鎮西老師轉化後進生的耐心讓我受益匪淺,一個個成功的案例也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我明白了後進生犯錯的“頻繁性”,以及進步過程中的“反覆性”的特點,懂得了對後進生教育的“長期性”和“艱難性”,知道了我們要容忍後進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懂得了對他們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種方法,而且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寬容之心,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而愛和尊重則是成功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前提。

後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教育過程。我們期望通過一次談心、家訪、班會便使後進學生從此成爲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後進學生普遍存在的循環問題。我們因此斥責學生“屢教不改”、“光說不做”、“本性難移”等等,是極不公正的。我們應該容忍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

書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猶如一盞明燈,不僅給了我很大啓示,更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書香伴成長,我會繼續帶着自己的心去讀書,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書,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書,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溫暖前行在教育的大路上。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

與同學聊天,偶爾說起暑期讀書的事,介於她的推薦,我去拜讀了一下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

翻開此書,看到序言部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李老師的那番“最”字論:“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讀到此,不免有些慚愧!每每看到學校在表揚優秀教師時,會想盡職盡責的老師便是如此了!相反對比自己,對比過去幾年來的工作歷程,哪及得上,更別提李老師所說的“超越自我”,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讀完全書,(讀書筆記 )讓我深切體會到了李鎮西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無比赤誠,以及他那顆對學生無比熱愛的教育者的心。桃李滿天下,這是我對教師最早的認識!以前的想法是你能做個桃李滿天下的教師已經是相當偉大了!而要讓滿天下的桃李都能幸福的去度過一生,這又是多麼遠大的志向啊!而李老師此生的教育追求便是“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

正是源於這個追求,李老師首先付出的是他的愛。書中,李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和學生相處時,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所以,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看到這句話,反觀自己,又是在學生犯錯以後,自己老早就開始“批評教育”,甚至是火冒三丈了。哪還會心平氣和地去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的去思考問題。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爲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爲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當然,李老師也認爲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

對後進生的教育上,李老師的種種觀念及一個個成功的案例無疑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曾經面對班級中的調皮的學生、不愛聽課的學生、搗亂的學生無比的頭疼,一次次的提醒、甚至訓斥都無法長久,偶爾的好將其放大並表揚,但這一方法僅僅只是短暫的。當看完了這本《做最好的老師》之後,我明白了後進生犯錯的“頻繁性”,以及進步過程中的“反覆性”的特點,懂得了對後進生教育的“長期性”和“艱難性”,懂得了對他們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種方法,而且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寬容之心,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而愛和尊重則是成功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前提。如果只是期望一次談心、一次批評、一次電話“告狀”等等就能讓他變好,甚至從此成爲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後進學生”普遍存在的循環。讀完了這本書,我才明白原來應該要容忍“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爲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而李老師的這些教育理論將成爲我們這些教師的指路明燈,把教書育人當做是自己畢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1

網上訂購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今天收到了。迫不及待打開第一章——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

看到第二篇“愧在初爲人師”,瞭解了李老師和劉江之間的小故事,被李鎮西老師的謙虛、坦誠所打動。感嘆佩服之餘,我也陷入了沉思。原因是我今天上午和班裏的一位學生也發生了不愉快。今天第二節語文課,講的是閆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全班同學都很認真的在聽講。在講到時代背景時,我插播了一個小視頻,發現有一位男生沒有認真看,悄悄的和同位在下面做小動作,掩飾不住的笑意展現在臉上。雖然動作非常微小,卻沒有逃過我的火眼金睛。爲了不浪費課堂時間,我只是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他倆。

到了獨立思考環節,我出示了學習任務,先讓同學們自我批註,三分鐘之後分享,爲了提高課堂效率,我說用開火車的方法分享。同學們都開始積極思考、認真批註。我在班內巡視,當我走到剛纔那個開小差的男生身邊時,他又在那裏摳手指,我還是沒有吭聲。三分鐘的時間很快到了,我指着剛纔那個男生所在的一豎排,說:“從這裏開火車。”同學們按照順序依次回答,到了那個男生面前,他站起來說了兩個字“不會”。雖然我早有心理準備,但是這一句話仍然觸怒了我,因爲他已經兩次在課堂表現出不專心,“出來!”我大吼一聲,班內學生嚇了一跳,我接着吼他“你會幹什麼,你只會說不會,蹲到教室後面去!”他也沒有反抗,默默的蹲了過去。課講完了,還有5分鐘,我把他叫了出去,心平氣和的問他:“爲什麼不回答”,“我不會”,“真不會還是沒有用心思考”,沉默……沉默了將近半分鐘,我又問,他開口說“沒有認真聽”,就等他這句話。接下來我一口氣對他說了很多“知道我爲什麼生氣嗎,我生氣的是你對待學習的態度,從七年級到現在,看着你一路成長,內心無比高興;你聰明、乖巧,成績名列前茅,但是到了八年級,你的成績明顯退步了,上一次你的'作文沒有寫,我沒有批評你吧;我給你寫的批語你用心看了沒有,我不想讓你現在回答,你考慮好了可以找我。好,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就說今天這件事,課堂上你沒有專心聽講,你的注意力並沒有在學習上,上課的時間你從來不主動。”他的頭慢慢低了下去,“其實我也挺佩服你的,你有三個妹妹,每天還要照顧他們寫作業,你做到了一個好哥哥的職責。你爸爸的職責是賺錢養家,你媽媽的職責是照顧你們兄妹四個的飲食起居,他們都各司其職,但是你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你做到了嗎?”他的頭越來越低。“我一直想找機會和你談話,今天課堂上發生的事情希望以後不會再發生,上課了,你進教室吧。”他深深的給我鞠了一躬,轉身進了教室。今天讀李鎮西老師的書,又想起昨天對這件事的處理,覺得非常不妥。13歲的少年,在全班同學面前被老班批評,還蹲在教室後面,面子上肯定不好看,萬一傷到自尊,更不好。即便他現在不知道,將來長大瞭如果回想起這件事,還是會怪我的。思前想後,我覺得應該還他一個公道。中午午間紀律檢查的時間,我早早的來到教室,值班老師還沒有來,學生都在認真完成作業。我說:“同學們,大家先停下來兩分鐘,我想給大家解釋一件事情。昨天上語文課的時間,我和咱班的一位男生髮生了一點不愉快的事情,他上課回答問題時說”不會“,我當衆批評了他,後來我反思,你們上課不會回答問題是正常的,我不應該對他發脾氣,現在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給這位男生道歉,對不起,你願意接受我的道歉嗎?”這個男生激動的站了起來,“老師,我接受,我也有錯。”我又說:“我和同學們之間永遠是心連心的,我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同學們要勇於提出,我一定會虛心接受的。

咱們是一個民主團結的班集體,爲了創造平等和諧班集體,我們共同努力,好嗎?”“好!”全班學生的回答聲震耳欲聾。教育是美麗的,跟着李鎮西老師,學會理解、學會道歉、學會機智、學會創新。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2

前段時間,我有幸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不僅讓我感慨萬千,而且受益匪淺。

李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讓我讀懂的一個字:那就是“愛”。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如果沒有愛,他就不會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如果沒有愛,他就不會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如果沒有愛,他就不會挽回一個又一個後進生。

這就是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李老師也認爲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試想,這樣的好老師,怎不讓學生愛戴,怎不讓家長喜歡?

我也想做最好的老師。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在某些方面自己總是缺乏信心,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無濟於事。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啓發,也增強了信心。做一位好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蘊、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爲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爲藉口,放棄爲自己充電。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爲榜樣,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閱讀作爲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努力做得更好,每天都會比前一天有進步。儘管這些天我都很忙,但是每天在睡覺之前我都會閱讀。我想只要我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離最好的老師就越來越近。

“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人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爲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我會將李老師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工作中慢慢實施的,我將會繼續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追,帶着自己的思考去摸索,不斷尋求突破,找尋更好的教育方法,做一個受家長、學生喜歡的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3

作爲一名教師,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爲我人生當中一直會遇到很好的老師,他們一直鼓勵着我,引領着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我想倘若我沒有遇見這些老師,我就一定不可能成爲今天的我。或許之於他們來說,這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爲最富聲名的名師名家,但是在我心目中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讓我對我所從事的教師這個職業多了幾許浪漫的情懷,擁有了發自內心的熱愛。

曾經有一個長者告訴我:“如果一個教師他對於自己的職業只是擁有簡單的熱愛,那麼他永遠成爲不了真正優秀的教師。他應該懂得做教師的藝術,並且把教育當作一種藝術。”當我讀完《如何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的時候,我突然對於長者的話豁然開朗。是的,任何一個出色的教師,他都應該不斷地提升自我,修煉教師之賢,做最好的自己,成爲最好的,最生動的老師。

在我的記憶裏,我特別喜歡我七年級時候的英語老師,雖然她只是和我們相處了短短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要被她教過的學生就一定會對她永遠難忘。她很漂亮,朝氣蓬勃,應該屬於時尚的女子。她的英語課特別的活潑、輕鬆。在那個還依然比較保守的年代,她就經常讓我們在英語課堂上進行情境表演,帶我們一起學唱各種各樣的鄉村英文歌曲,教我們學邁克爾。傑克遜的太空舞步,甚至還瞞着學校悄悄地帶我們出去進行野炊這樣的戶外活動,將我們的英語課堂搬到了公園、野外。直到今天都讓我回味不已。我記得在她教我的時候對我說將來以後可以考北外。雖然,今天我沒有走進北外的大門,但是我卻一直非常喜歡英語學習,並且延續至今。

一個優秀的老師他一定是孩子學生年代最崇拜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感染到他的學生,甚至可以影響這個學生一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我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老師。他是我的哲學老師,可以說是才華橫溢。直到今天,我已經見識過很多很多優秀的人,但是我依然以爲他是我所見過最出色的才俊。

一個師範生能夠在師範學習當中被這樣的老師所眷顧並不能簡單地用幸運這樣的字眼來概括。那個時候他經常會推薦各種各樣的哲學書給我們閱讀,然後我們會像朋友一般輕鬆地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他常常說如果將來你想成爲真正優秀的教師,你就一定要懂得一點哲學。我今天之所以如此地喜愛上古典音樂也是他對我的深遠影響。

他的課堂的教學永遠是那麼的生動和打動人心,讓人覺得那就是詩,那就是畫。我還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開過一堂非常感人的公開課,他坐在下面淚流滿面。他告訴我一位好的教師的課堂不單要打動自己,更要打動你的學生,那纔是精彩的課。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鼓勵會給予學生極大的力量。在我剛剛成爲教師的時候,我就曾經被這樣的力量所鼓舞,並且迅速長大。他是我的第一任校長,但是對於我來說卻是一輩子感動的恩師。因爲沒有他我一定不會對我的工作如此的自信並且熱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很自卑,總是上不好課,甚至有一段時間我都以爲自己並不適合這個職業。但是,他總是在我很低落的時候鼓勵我,告訴我沒有人比我更適合這個職業。

當我內心徘徊的時候,他就會告訴我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爲一個真正優秀的老師,當我出去比賽的時候,他也總是對我說無論比賽成績如何,我都是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就是這樣的鼓勵,讓我有了對做好這份職業的信心和勇氣。雖然,我早已離開了當初的學校,我們的校長也已經成爲了另一個學校的校長,但是每當自己遇到困惑或者挫折的時候,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拿起電話問一問我的校長,我的兄長,我的朋友,然後我總能夠獲得堅持的力量。

最好的老師,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他們不是完美的人,但是他們卻一定是生動的人,他們會用他們的激情、責任、魅力、追求……影響着我們,甚至一生,然後他們就成了我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我想這就是我心中對最好的教師的理想!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4

做爲一名教師,僅有童心與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

有思想代表了一個人有靈魂,有思想代表一個人有個性。書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餘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我的課堂,思考我的學生。在接受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接受,很少主動去思考。

“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蘊、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爲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爲藉口,放棄爲自己充電。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爲榜樣,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閱讀作爲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

我們應該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怎樣纔算是“最好的老師”呢?認認真真備好每一節課、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做好了這些,就達到了“最好”的標準嗎?其實,認真備好課、踏實上好課、仔細批改作業,這些都是每位教師必須做的,也是應該做的。“做最好的老師”首先是要做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我們呢?李老師這樣說到:“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因此李鎮西老師第一章的標題便是“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這個章節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就是一個“愛”字,最耐嚼的'也是一個“愛”字。做爲一名教師,愛學生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較“複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從不體罰學生,從不對學生出現語言暴力。讀完此書的第一章節我便捫心自問,我真的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發自內心、無怨無悔的嗎?李鎮西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年級的孩子負責,更不是對自己所教的這六年負責,而是對所有的學生及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用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愛”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最好”是個相對的詞,因爲這是沒有止境的追求,李鎮西老師說,誰都想成爲英雄豪傑、偉人巨匠,成爲藝術家、科學家,可是成爲這家那家的又有幾人,但是通過努力,我們卻完全可以成爲最好的自己。

選擇教師行業,也許並不是自己的初衷,也許並不是自己所最喜愛的職業,但是無論是我喜歡我選擇,還是我選擇我才喜歡,這些都不重要了。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在教育的舞臺上,登上老師這個舞臺,扮演教師這種角色。高高興興教,悲悲慼慼教你會選擇哪一種呢?人生是很短暫的,何不選擇前者,快樂教書,開心做人呢!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5

最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爲《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穫極大。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後進生”轉化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爲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李鎮西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教育者就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反紀律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爲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爲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爲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獨立個體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爲犯錯是爲了下次不犯錯。

李鎮西老師說,其實老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剛開始看時,不大明白是什麼意思,看後明白了,其實有很多時候,我是犯過類似的毛病的,事實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容易犯這樣的毛病。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與學生髮生衝突或矛盾!比如說學生不交作業了,學生上課總是違反課堂紀律了,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學生不配合你的工作等等,反正是隨處可見,有時,我們批評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時,可能會批評的嚴重一點,這個時候,老師的尊嚴顯示出來了,其實這個時候,如果老師控制不好,會在學生面前把自己的尊嚴喪失掉。有時,學生犯錯了,會在班裏打發脾氣,狠狠地在班裏批評,這個時候,氣氛應該說很嚴肅的,很緊張的,但是靜下心來卻發現,其實我的一頓亂髮脾氣卻一點作用都沒有,甚至有些學生告訴我,老師你在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有的同學還在偷偷的樂呢!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我們自己也不想犯錯啊,只是有時不小心出了錯。就是因爲我沒有容許學生犯錯,結果卻失去了在學生心目中的信賴和威嚴,學生告訴我,老師,其實有時我們犯錯了,心裏覺得是對不住你的,但是你一批評我們,我們就有了反叛!換句話說,老師的尊嚴就在你的大發脾氣中喪失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我的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爲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