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通用15篇)

心得體會 閱讀(8.23K)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通用15篇)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1

第一,當今教師爲什麼要不斷謀求專業發展。從古代教學談到現代的教學,師生的態度轉變,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以及教師所承擔所有的責任都有巨大的變化。普及教育時代的早期,教師是知識上的多面手。普及教育時代,學科的分工,教師職責明確而單一。而到了今天及未來的教師,要求有更高的“課程意識”與“學習意識”。越來越頻繁的教育改革對教師的能力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出生率下降使學校和教師面臨日益緊迫的競爭壓力,這些因素使當今教師的專業發展壓力增加。

從這一點,我可以感受到,老師的壓力與責任越來越重大,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是勢在必行的,而且感覺到發展的緊迫性。如何促成自身的持續發展?如何促進自己的持續的專業發展?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第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理解。這裏有三種取向: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智取向,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反思取向,教師專業發展的生態取向。

在這三種取向中,我比較贊成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反思取向,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從師範院校的課程設置,到各種各樣的在職培訓,佔主流的是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反思這一取向。這個狀況有沒有改進的必要,方向會在哪裏?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第三,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及有效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的特點。教師專業發展受到包括個人歷史、投放程度、職業階段、學校文化、活動形式等在內的多種因素的影響,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通常具備五個特點。

回想自己的專業成長經歷,我覺得象組織外出學習這種途徑對你的專業發展影響最爲深遠。深刻體會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或許,在自己專業成長中,能更多地去觀摩各地的名師上課,各地的教育或許能給我們有不同的啓示。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多去觀看錄像,同樣通過反思可以達到我們的目的。

第四,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途徑。從“吸收外來知識”、“加深對自己及其實踐的理解”和“改進教師文化”三個維度,教師可以採用多種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途徑。

在學校中,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象“把教授請進來,把教師送出去”是值得保留和發揚的經驗。或許,在將來可以把這些經驗再推廣。

第五,校本教師專業發展途徑。首先,促進教師對外來知識的吸收與分享。其次,促進教師的`自我理解和專業自覺。最後,促進學校文化或教師文化的改進。提出構建日常實踐爲基礎的教學——研究——專業發展—體化專業生活方式。

學習完以後,我對王教授說到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印象比較深刻,其實這一現象是普遍存在在我們教學實踐當中的,如何處理好師生的關係,如何去對一個學生做出一個評價,這都方式都需要我們去深思而後行的。是否我們現在的評價方式還存在着不合理,也需要我們去反思。另外一點我印象很深的是,需要教師去找一面鏡子,學會看到自己的優缺點,這面鏡子就是對自己教學上的反思。有了反思纔能有進步。我覺得我們做的反思還不夠多,還不夠深,對自己的認識也不夠清晰。應此我們應儘快地去找這一面鏡子,去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促進自己不斷地進步。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2

教育要實現現代化,首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形態要現代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美術教學,改善教學環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創新意識,將多媒體技術運用於語文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自動化、增強藝術教育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

做爲一名教師在工作中要學生滿意,要社會滿意,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的去學習,探索新知識,尤其是信息技術。此次培訓,使我開闊了視野,受益匪淺。

通過學習我的最大收穫是:

1、教育觀念的改變。本次培訓,最大的收穫是使我的教育理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直認爲信息技術就是教給學生計算機知識,通過這次培訓才知道計算機技術只是信息技術的一部分,計算機只是我們獲取信息最有效的.工具。而信息技術課主要內容是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爲主,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說,信息技術教師在教給學生信息技術技能的同時,更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信息技術是一門新的學科,所以沒有現成的教學規律可循,而本次培訓就我們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通過教師展示,指導,其他學員的探討,使我學會了如何寫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設計,學到了許多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而且師生平等,使我更易於理解與接受。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和上好,並且很大程度的彌補了我的計算機知識的缺陷。

總之,我覺得這次培訓很有實效,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是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把時間都用到學習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爲信息技術教師的優勢,多利用網絡的優勢,不荒廢時光,化榮譽爲壓力,爲今後教育教學多積累寶貴知識財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輕鬆工作,輕鬆生活。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3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培養出一批批合格的社會小公民。十餘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感受到作爲一名教師的快樂,同時也領悟到要一名教師成功的真諦——走近書本。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教師的成長,源於讀書。去年,被評爲了琿春市級地方課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認定,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在上學期讀書期間,獲得了一本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書籍——《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爲我的課堂教學又一次指明瞭方向。

《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爲出發點,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改進,向我們介紹了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教學,怎樣才能達成有效教學,並理論聯繫實際,列舉了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有效教學的設創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更好地進行有效性課堂教學,爲我們的教學指引了方向。通過閱讀陳教授的著作,結合我們學校正在實施的`“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教學工作實際,有以下體會:

一、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先學和自學,培養他們的學習責任,讓他們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對於自己的學習任務和遇到的問題,必須自己勇敢的去承擔。通過自學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時不等不靠,不依賴別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爲有效教學贏得了時間。

二、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係。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結果要有效果,有效益,必須是在師生共同配合下完成。建立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係,我覺得教師應善意地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關心他們的成長與發展,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責任,下定決心、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取得成功。這樣,學生纔會更加的喜歡你,喜歡你的課堂,有效教學在和諧的氛圍中得以實施。

三、善於發現和總結。

《有效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一書,是他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和總結而成的。我們的教學也是如此,自己的綜合素質,讓有效教學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總之,通過閱讀《有效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我在工作中有了很大改進,實踐教學的課堂效果也越來越好。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4

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羣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爲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爲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5

當今世界知識日新月異,競爭日趨激烈,作爲一名教師,如果不能經常地更新知識結構,不能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就有可能被學生看不起,是學生眼裏的“老古董”。繼續學習,努力工作,是我當好一名教師的意願,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一旦停止學習,教師的工作便如同機械的運作,在機械枯燥的活動中教師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會沮喪而沒有活力。這一切都將使教師工作顯得令人厭惡。因此,學習還能拯救教師自己。學習它會使學生親近你,使自己永保活力,使教師更有魅力。

如何使教師能更好的發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課程對教師專業知識層次的需求,《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已指出教師是“個人成爲教學專業的成員並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終身學習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保證。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要求。現在越來越提倡學習化社會。學習成爲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學習尤爲重要。要有競爭力、應變力,首先要有學習力。我認爲教師的責任是使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學校”就是作爲學習者的學生和作爲學習者的教師同時存在的場所。21世紀的教師已不是就時間意義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師身上所體現的'新世紀人的素質而言,教師應當首先改變心智模式,意識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於對教育的壟斷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終身學習,才能夠以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教育,也才能夠實現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現實需要。當前,隨着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着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國實施素質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場競爭局面的出現。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的創新能力需要終生培養,教師的創新動機需要終生激勵,而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創新動機都來源於教師的終身學習。

從教師職業特點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師要終身學習。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概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爲智慧、將理論轉化爲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的能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學會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我們會發現——儘管每種人生千差萬別,但從邏輯上存在着一個普遍的發展模式,即:“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所說:“沒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誠然,人生修養是一項極爲複雜、艱難的工程,而一個樂於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師是永不停止學習的人,我願意進行終身的學習,形成完整的人格,實現自我超越,影響我的學生。 教師的專業成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經歷一系列的發展階段。教師的勞動不同於一般的勞動,教師的專業實際上包含兩個專業:一個是學科專業,一個是教育專業。教師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學科知識的專家,又是學科教學和教育知識方面的專家。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懂得教什麼和怎樣教,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能,發展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總之,教師的繼續學習是教師專業不斷髮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爲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加強教師專業化學習是新課程的需要,是時代的發展的需要。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6

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着,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羣體的專業化題目,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進步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進步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

《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長大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爲一個成熟的專業職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進步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

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取出課程的引人進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出發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醉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進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翱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爲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7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以合理的知識結構爲基礎,具有專門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並能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問題。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就是教師素質的提高過程。沒有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的歷史使命就無法完成。近幾年來,在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相關研究和探討中,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倡導“教師行爲行動研究者”、“教師成爲解放性行動研究者”,主張教師從被動地專業發展向主動地進行其教學行爲內涵上的專業化轉化。教師的專業化更加註重教師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中教學行爲內涵和品質上的表現,教師個體內在的專業性的加強也更需要教師主體的自我認識、自我更新,以求勝任研究型或專家型的教師角色。如果沒有教師個體自覺主動地進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經驗反思,以及自身素質完善,就無法真正達到教師教育和培訓的預期目的,也很難實現教師專業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一、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幾點認識

1、教師專業化是創建學習型學校的有效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專業是與職業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一個概念,專業是一種專門的職業,但職業不等於都是專業。教師專業化就是教師按照工作崗位的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與訓練,獲得學科專業知識與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逐步提高從教素質,取得相應的專業地位,成爲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成長過程。

創建學習型學校的重要體現是使每位教師都成爲終身學習者,而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化的基石。教師專業化與創建學習型學校的關係,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其目標都是爲了使教師全面發展,只有全面發展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二者是互動、互爲因果,互相促進的關係。專業化過程既強調個人努力因素,也關注團隊氛圍的作用,學習型學校本身就是一種團隊學習組織,學習型學校的建設需要學習型教師的支撐。

2、教師教育在教育事業中處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自從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無不關注教師教育,教師教育成爲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爲了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21世紀的教育要求教師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而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是:具有終身學習理念,擁有自主學習、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師羣體。因爲終身學習已成爲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種“一朝學成終身受用”的觀點已經過時,人們再也不能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獲得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只有主動去掌握新概念、學習新理念、研究新問題,培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終身受益。

3、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如果說過去教師的工作還只是一種職業,只要具備各門學科知識就可以的話,那麼,今天僅僅具備學科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知識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樣纔算符合教師資格的要求。因此,教師專業化的基本含義就是教師工作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種專業,要像醫生、律師、工程師等一樣作爲專業工作者來對待和要求,實行教師專業資格制度。

確認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推進教師專業化進程,一直是有關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努力的目標,也是世界各先進國家當前教育戰略的共同措施。由此可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已成爲現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經濟競爭的成敗關鍵在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靠教師。只有教育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保證高質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4、教師專業化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

我國現有一千多萬中國小教師,是國內最大的專業團體,承擔着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國小教育。儘管我國中國小教師數量上大體滿足低水平的需求,但從總體上講,我國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不高,合格的中國小教師數量仍不足。國小與國中教師合格學歷起點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小教師在教育理念、創新意識、職業道德、知識結構、教學手段、研究能力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我國中國小教師專業化處於初級階段。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專業素質與新課程要求之間的差距明顯地表現出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已成爲教師理解和使用課程標準的核心問題。隨着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隨着教師需求從數量滿足到質量提高的轉化,教師專業化已成爲我國教師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

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幾條途徑:

1、提升教師自身需要和意識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前提

就人的一般發展來說,自我意識起着重要作用,“因爲,他意味着人不僅能把握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係,而且有把自身的發展當作自己認識的對象和自覺實踐的對象,人能構建自己的內心世界。只有達到了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義上成爲自己發展的主體。”從這一層面上說,教師的自我專業需要和意識使得在教師發展過程中實施終身教育思想成爲可能。當教師在自我專業發展需要和意識下成爲具有自我專業發展需要和意識的教師,纔有可能有意識地尋找學習機會,纔可能明確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今後朝什麼方向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等,纔可能成爲一個“自我引導學習者”。那麼如何才能不斷推動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常新呢,除了離不開教師自身的信念、追求外,還需要學校等外部環境的薰陶和推動。

(1)教師應當加強自身學習

教師要獲得專業發展,首要問題是學習。學習是推動教師職業成長的必要途徑,通過教師主動參與學習,教師的學習纔是自覺的、積極的、心情愉悅的,也纔是高效的。因此,教師要力圖通過不斷地“內省”,確立“學習即生活、學習即工作、學習即責任、學習即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價值判斷,養成時時、事事、處處學習的習慣,不斷追求學習的快樂,而不要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

(2)教師應當學會與他人合作

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往往只關心自己的“自留地”,因此,當前教師羣體中個人主義文化佔據重要地位,表現在教師致力於處理自己課堂裏的事件,相互之間很少交流,關注的焦點只是自己的教學,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固步自封的職業僵局。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討,是提升自身職業水平的重要途徑,在合作、交流、分享、研討中,取長補短,拓寬自身的眼界。因此,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就必須大力克服教師自身的個人主義文化,積極營造合作型的文化。良好的教師文化應該具有溝通、對話、合作、互助、共同發展的特徵,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越來越重視人際交流與合作,對於投身課程改革的教師來說,重視合作意識的培養和合作能力的提升是現代教師的一種品質。

2、學校成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地

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師開始逐漸認識到:學校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學校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場所,而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地。學校應該具有使學生和教師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功能。“具有教師發展功能的學校纔是‘真正的學校”。這裏的學校指的是教師任教的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注重教學專業化的內涵發展。而教師專業能力主要是在教學實踐崗位中逐步形成並發展的,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教學,教學無法脫離學校。學校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學習的團體,學校中的每個人都是學習者,地位平等,因此,教師是成年的學習者。教師任職的學校當然就是其專業發展的主要環境。

目前,以教師需要爲出發點又以教師的任教學校爲中心的教師培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校本培訓,另一種是教師發展學校培訓。在進行校本培訓,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要遵守以下幾條原則:

1、堅持以教師發展爲本的原則。

教師發展是“工程”實施的根本目的,所以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均應從有利於教師素質提高處着眼,千方百計爲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條件,提供機遇。

2、堅持分層推進的原則。

教師按學科、年齡、知識結構的不同可以分成苦幹層次,在同一內容上逐層完成目標。

3、堅持面向全體的原則。

所有專任教師都要參加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4、堅持突出重點的原則。

對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及名師要重點培養,使其成爲教師專業發展的帶頭人、引路人。

5、堅持校本培訓爲主的原則。

在上級統一培訓的基礎上,學校集中力量對教師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培訓。

6、堅持自學自練和活動鍛鍊相結合的原則。

教師應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學習、自我鍛鍊,同時學校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爲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和創造機會。

隨着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更新更高,因此,我們要順應社會的發展,加強教師專業發展。用我們的教育智慧與辛勤汗水,繪就明天教育的輝煌。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8

《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是教育部師範教育司組織編寫的一本“專業化”的教育教師讀本。它的理論構建具有科學性,理論篇包括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歷史進程,專業化發展的概念辨析,專業素質,專業發展與教師教育;政策篇包含教師專業化的政策保障,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教師教育機構認可制度,教師教育課程鑑定制度;實踐篇包括教師教育機構與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本位的教師專業發展,大學與中國小合作的教師專業發展。其中,通過暑期閱讀並參看其他報刊、雜誌等相關的輔助性讀物,我對理論篇中的“教師專業化”有了較深的認識。 教師專業化的基本含義是:第一,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國家對教師任職既有規定的學歷標準,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第二,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業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第三,國家有對教師資格和教育機構的認定製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師專業化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良師必學者”,教師專業化首先要求教師學歷應達到文理學科同等畢業生的學術水平。其次,教師應具有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不僅要淵博,而且要“飽學有識”,並內化爲個體的人文素質,從而成爲一個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健全的人格特質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再次,教師要精通所叫學科的知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全部內容有深入透徹的瞭解。“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另外,教師應具有教育科學方面的知識。“學者未必是良師”。教學工作是一種培養人的專業工作,教師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具備教學科學方面的知識是必須的。

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將教育改革的重點轉向教師隊伍建設,以教師專業化作爲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教育改革對教師羣體、教師個人及教師這一職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不斷地形成了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教師發展理論,正如本文所討論的教師發展觀就是一個較爲寬泛的概念,它既有社會大衆對教師的認識和要求,也有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和期望,更有教師自己的角色觀念。

基於此,現代教師發展觀應當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從教師專業發展的外部條件來看,首先,“教師即研究者”是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其次,教師不再僅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爲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再次,教師創造性的這一特點必然要求教師要研究所傳遞的知識及其構成,研究傳遞知識的方法與途徑,研究學生,研究教學,將知識、方法、價值融爲一體。

2.從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部動因分析,教師成爲研究者是教師自身成長的必要。首先,教師的知識是教師專業化的基礎。其次,從普通教師到優秀教師或教育專家,大致需要經歷掌握學科知識、獲得教學技能、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等三個階段。第三,教師成爲研究者是教師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

最後,我想以這樣一個故事來表達我的感受。1985年,一位天資聰穎而普通平凡的教師克里斯塔麥克奧利佛被選爲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空間設計教師。當被問及她爲什麼參加這一設計時,她迅速直接而充滿自滿地指出:“難道你們不明白嗎?我是一位教師,每一天,通過學生,我感觸未來。”

正如克里斯塔麥克奧利佛所啓示我們的那樣:教育過去是,將來也是決定未來的力量。

拜讀過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的傅道春編著的《新課程中教師行爲的變化》一書。這本書在教師行爲的層面上,讓我們看到了新課程理念的存在,並感受到了它的衝擊力。它的真正來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師實踐經驗的.昇華,是教師課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師教學反思後的新變化,在新課程中教育理念的變化是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作者在本書中採用訪談錄的形式,通過對優秀教師的優秀教學案例的介紹,將新課程的理念和教與學的方式作了情境化處理,每一個案例前有教師小傳,案例後是問答形式的訪談錄。回答的問題鮮活的、切實的、訪談錄之後還有詳細的案例分析。書中描述的全國各地優秀教師的教育教學實例,給我感觸良多。發現這裏每一位有成就的老師都是學生們所愛戴、尊敬的;都能讓學生心悅誠服的;都能與同學們交心的;都能點燃希望的老師。他們的人格是那樣的讓人敬佩,他們的教學理念是那樣的讓人浮想聯翩,他們的教育教學機智讓人心服口服。

下面談一談我讀後的一點點體會。

首先,我認爲“新課程”這個概念,並不是憑空得出來的理念。它是從前輩教師們通過辛勤的勞動,在工作中摸索出來的教育經驗,教學心得中吸取精華,而同時也借鑑了國外教育研究成果,才得出來的。從書中我們可見到,這些教師們的經驗心得並不是一朝一夕可得到的,也不是在新課程提出後纔有的,是通過總結過去的工作,加上個人創造性的加工得到的。其實早在80年代末就已經有類似的觀點的文章在報刊、雜誌上刊登過。而新課程正是把這些前輩的經驗整合起來形成的。

其次,新課程雖然源於教學研究中的成果,但不是簡單地“舊酒換新瓶”,提出了許多先進的教學觀念。在書中提到了,在新課程下“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注重學生終身學習比被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了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學生評價體系不再是分出等級的`篩子`,而是激發前進的`泵`。”等觀點,可見新課程以人爲本,體現了教育的 “人性化”的理念,教育不應該是讓孩子們去適應教育,而是教育去適應社會,適應孩子,引導孩子們學會終身受益的技能。書中還提到“不需要學生人人升學,但要人人成材”,這是教育對於社會發展的一個使命。我們的教育不一定要把孩子們都培養成“碩士”,“博士”。因爲我們的社會需要方方面面,各個層次的人才,需要的是對社會有貢獻,有使命感,能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人才,而不是掌握了高科技技術卻用到不法途徑上的“危險品”。所以,教育要去適應社會需求,重視學生綜合素質,道德品質的培養。而新課程要培養的正是這方面的人才。

最後,我認爲新課程提到的“新課程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其實,從一個方面也反映出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我覺得新課程推行最關鍵的部位——就是教師本身,而我們由於各種原因,造成教師隊伍總體的水平參差,各地區發展不平衡,而師範教育又相對滯後於新課程的要求,而一線教師隊伍長期受到以前教育制度的影響。畢竟新事物的出現需要一個被大衆接受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轉變思想,吸收新教程中先進的理念,做到文中所說的“脫胎換骨”,“煥發出新的生命”。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9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新的教育理念。然而,儘管接受了許多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許多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還是出現了“穿舊鞋走新路”的現象,課堂教學還是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其實這些現象着實反映出我們教師專業能力的欠缺,反映出我們與“教師專業化”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爲此,在“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潮下,在改革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的環境下,教師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發現自己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自己存在問題的原因,提高相應的專業化素質,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從而實現個人的專業化發展。

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這本書,結合四年來教英語的經驗,讓我覺得要上好一堂課,選擇合適教材,積極認真備好課是關鍵。

一、選好教材備好課,實施最佳途徑

明確設課目的、性質及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

選用最新版本教材,並多選幾本參考書進行備課。

備課要認真細緻,要熟悉、精通、深刻理解教材內容,突出課程重點和難點。做到所選內容新穎,反映時代新潮流。

新上課教師一定要寫較詳細的教案,明確講課順序、步驟、方式及方法。

備課中要注意課程之間、內容之間的縱向及橫向聯繫及銜接。

備課時要考慮好如何進行互動式、啓發式教學。

教案內容要具有針對性。根據課程性質不同及教學對象不同,要求、內容、方式、方法均有所不同,強調個性化備課。

備課教案要突出知識點、教學提綱的連接點、知識的交匯點。以完整知識點爲教學單元,形成知識網絡。備課教案書寫規範、完整、標準、正確。

備課要細、嚴、寬。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高投入必然得到高產出、高速度、高效益、高質量等多重效果和目的。

二、製作好優秀電子課件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利用黑板上課的效果已截然不同,這正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魅力所在。其教學效果好壞主要決定於電子課件的質量,對於優質電子課件而言應具有四性:

1.教育性

要有明確教學目的,符合大綱要求。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選擇課件內容,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材,使教學形式生動活潑,突出重點和難點。

2.科學性

教學過程的設計要符合教學規律。要做到結構嚴謹,規範正確,通俗簡明、活潑,實用新穎。

3.藝術性

教學是門藝術,頁面製作要精細,醒目。色彩協調搭配,鮮豔奪目。形象構思及創意有親近感,把寓教於“樂”變爲寓教於“情”,要有情感,要師生互動,使學生情感共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技術性

教師要認真學習多媒體軟件有關知識,用好軟件開發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嚴格的邏輯結構,圖文並茂,聲象俱全,能激發學生感觀刺激,激發靈感從而達到高效學習及最大效果的目的。

三、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爲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本着寬口徑,厚基礎,廣交叉,重能力,倡創新,興人文等原則進行教學,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一)在教學中突出“新”、“合”兩字

“新”“合”兩字的交匯,重點體現在全方位創新。如果施教,必然會培養出素質高,能力強獨具全面創新的複合型人才。

突出“新”字:即新理論、新思維、新教材、新模式、新體系、新成果、新領域、新概念、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詞彙、新標準。

突出“合”字:即教學與科研結合,將科研成果及實踐引入課堂,用科研成果推動教學,提高質量;教學與生產相結合,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相結合;消化吸收與創新相結合,大力培養自主創新的能力;知識與智慧結合,在信息社會中,最重要的資源則是知識和智能、個人聰明才智成了新的價值源泉;點面結合、粗細結合,貫徹講清難點兼顧一般內容,突出重點,強幹削枝;知識與經濟結合;知識與應用結合;教與學結合;中文與外文結合等。

(二)應用、發展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教育信息化、現代化,培養素質高、能力強、創新人才的最佳途徑。對於學校面臨教學人數相對減少、班級多、規模較大的情況下,計算機輔助教學是用來補充教師隊伍和提高其能力的可行途徑。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最顯著的特點是:

1.集成性

從學生獲取信息來看:學習聽覺得到11%;學習視覺得到83%;視聽爲主獲94%。從記憶和感觀來看:閱讀10%;聽20%;看30%;看加聽爲50%;交談爲70%。可見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提供了視聽並用的條件,有效提高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2.交互性

課件的輸入輸出多樣化,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去或成爲教學的主體,最大限度發揮學生能動性,進行啓發式及互動性最有效途徑,使重點內容突出、醒目。

3.自適應性

根據不同條件(水平)而自行選擇聽課內容,進行自主學習。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係,開展啓發式、互動性教學

新型師生關係是在自主合作、探索創新的教學過程中形成的,它使學生由被動轉爲主動,使“大衆化”行爲向更加自由和個性化方向發展,有利於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建立新型師生關係,必須建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一切爲學生服務和怎樣服務好的思想,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爲了一個共同目標形成一個良好的團隊,更有利於學生在和諧條件下全面發展和提高綜合素質。新型師生關係是互動教學的重要基礎,啓發式互動教學是傳統模式(填鴨式)教育最大的打擊者,是提高教學質量根本所在。

(四)加強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有利於消化、理解、引進優秀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專業前沿技術,對於面向現代化及教育信息化,提高師生業務水平及外語水平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起巨大作用。

加強外語教學有利於提高英語交流能力,並讓學生得到一個國際接軌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在外企工作就業率,提高了學校服務能力,擴大了服務範圍,對提高學校聲譽也會產生巨大影響。

要使雙語教學快速發展,應多使用原版教材,多聘請外籍教師任課,以不斷完善和提高外語水平及學術水平。

(五)加強數字技術教學

當今,我們正處於數字世界,數字技術代表着最新實用技術,代表着未來,代表着最大效益,代表各個領域及各個方面的最新發展及最高水平。在教學中,應該牢記我們擁有一個數字地球村,要特別注意和加強數字技術內容的教學,應把它放在最突出的重要地位,時刻都要銘記並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10

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把自己培養成能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有了深刻的認識。隨着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展,人才素質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當然也離不開教師。教育改革對教師羣體、教師個人及教師這一職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不斷地形成了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教師發展理論,正如本文所討論的教師發展觀就是一個較爲寬泛的概念,它既有社會大衆對教師的認識和要求,也有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和期望,更有教師自己的角色觀念。

首先,社會的發展對教師職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教學內容隨着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原來的某些教育內容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許多新的教育內容又在不斷地涌現,這就要求教師自覺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進行自身知識結構的新陳代謝,要求現代教師具有不斷更新自己教育技術的意識,不斷追求新知,並有意識地運用於教育教學活動,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觀念和濃厚的科研意識。因此,“教師即研究者”是時代對教師的要求。

其次,三級課程的實施意味着原來屬於國家的課程開發的權力部分地下放給學校和教師,從而使課程開發不再僅是學科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專利,教師也成爲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這樣,教師不再僅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爲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這要求教師作爲一個研究者的身份進入課堂教學實踐,併成爲一個對自己實踐不斷反思的 “反思實踐者”。

第三,教師的工作,包括教學工作是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教師要使自己在職前培養中初步奠定的合理知識結構能在以後的教師工作中發揮作用,就要在保持知識結構的開放性的同時,還必須學習和提高自己“轉識成智”的能力,即用智慧去駕馭信息和知識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轉換知識觀,而且瞭解不同學科、不同場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識形態,採取不同的傳遞方式,指導和幫助學生能夠在這些知識面前善於判斷、選擇、取捨,並能夠進行不同知識的組合、轉換,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學習着手解決問題。

第四,在現代社會的知識理論中,由於知識本身與人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知識的含義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成了人們進行思維的原料,教學是通過作爲思維繫統的知識來增進人的自由,發掘人的創造力,所以知識在教育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重要機制在於理解,而不在於認知與回憶。根據這種新的知識觀,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也是一個創造新知識的活動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作爲主體而進入教育過程的,他們通過協商、互動的方式共同對知識進行理解和建構,這就意味着對教師素質、能力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即教師必須是一個研究者,纔有資格、有能力擔負起建構性知識的教學任務,創造性地設計一種開放的、有助於師生合作及學生獨立探究的學習情境,在積極的、主動的、創造的學習活動氛圍和背景中,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包辦他們。

教師成爲研究者是教師自身成長的必要。首先,教師的知識是教師專業化的基礎。就教師的知識結構而言,以知識的功用出發將教師知識分爲本體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條件性知識(即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和實踐性知識(即關於課堂情境及與之相關的知識)。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師的本體性知識與學生的成績之間幾乎不存在統計上的`關係,且並非本體性知識越多越好。同時,條件性知識也只有在具體實踐的情境中才能發揮功效,更爲重要的是實踐性知識。而這類知識的獲得,因爲其特有的個體性、情境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特徵,要求教師通過自我實踐的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靠他人的給予似乎是不可能的。從這個角度看,教師成爲研究者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其次,從普通教師到優秀教師或教育專家,大致需要經歷掌握學科知識、獲得教學技能、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等三個階段。知識是通過職前和職後的學習獲得的,技能的提高主要靠自我的悟性與經驗的積累。但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不管其實際教齡有多長,其真正價值也只是經驗的重複,充其量也只是一個“教書匠”。要想成爲優秀教師或教育專家,需要的是像科學家那樣的探索精神,要帶着理性的目光,審視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審視從他人那裏學習來的經驗,審視一切正在使用的方法與正在講授的知識,他會自己設定活動的目的,自己把握教學的過程,並會根據整體的需要去調整自己,會主動地、超前地意識到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會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有創造性地改進自己的工作,並在更高的層次上拓寬自己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自己的教學技能,使自己成爲一個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第三,教師成爲研究者是教師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爲的內驅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一旦上升爲教師的教育信念,就會成爲其生活、工作的內在動力和自覺愉快的追求。教育信念使平凡的工作得以昇華,變得更富有價值的關鍵所在。形成教育信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高境界,但教師的教育信念不是教師頭腦裏固有的,它除了受理論指導,經驗的總結,更是通過對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審視、反思和辨析,經過自己潛心的理論鑽研和探索,敢於堅持自己深思熟慮的教育觀念,並不懈地確信、恪守、實踐,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

我會不斷的朝着這個目標前進,努力、努力、再努力!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11

寒假中,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着,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羣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 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爲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爲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其次 ,有一個問題引發我的思考: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

20 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再次,那麼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

學校應爲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羣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爲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製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自己。作爲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爲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三種教學生涯觀: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衆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爲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爲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爲真正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12

當頂崗實習點揭曉的時候我還是很詫異的,當我上網查閱了一番之後發現行唐一中是一所省重點示範性學校的時候覺得很有壓力,自己畢竟沒有真正地去給高中生講過一堂課沒有實戰經驗,不過我相信在有了理論的基礎上我會一點一點地進步,在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中我會收穫屬於我的一套教學體系。

對於接下來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我還是充滿期待的,期待着和優秀的教師們一起工作,和崗友們一起生活以及和學生們的相處。

對於頂崗實習我個人的理解是它不僅僅是一次教學上的實踐更是對我們的管理能力,領導能力以及個人素質的考驗,其實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綜合發展的,既需要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又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個人特點因材施教,處理好學生,家長以及和學校的關係,所以要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要鍛鍊和學習的還很多。

對於下學期的頂崗實習我作出以下安排:

一. 教學任務

在假期期間熟悉高一、高二的'教材進行備課,寫好幾份英文教案,下載優秀教案進行修改和補充。蒐集有關西方節日、傳統的材料,以便開學後在班級舉辦相應的活動。多閱讀英文原著,看經典英文電影,重新溫習一遍語音課程。

在頂崗期間多向優秀教師學習,多去聽課,記好筆記,學習優秀教師的講課技巧和方法。多參加教研活動,多聆聽教研組老師給的意見和建議。備課方面出現有不懂的或者疑惑的地方及時向優秀的老師們請教。

二. 管理方面

多向老師們學習,積累經驗,接手班級後多向其他任課老師交流學生的情況,儘快地掌握學生的基本信息及學科能力等情況,及時地與學生溝通英語的學習情況。

三. 生活方面

與崗友們建立革命友誼,有什麼困難一起面對,有快樂的事一起分享,生活上互相幫助。

頂崗實習是一次實戰也是一次歷練,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收穫很多!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13

這些天,我一直在研讀《現代教學藝術的理論與實踐》一書,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本書詳細講解了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教學藝術,同時列舉了大量實例,讀完真的讓人受益匪淺。教師如果具備了良好的教學藝術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練的教學技能,能夠靈活機智、得心應手地組織好教學。

作爲一名普通教師,我一直工作在教學一線,努力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學是展現教師人格力量的重要方面。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知識的準確性和教法的.靈活性。敢於創新,巧於設計,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教師要出色完成這項任務,就必須努力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必須積極探索和掌握教育規律,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和藝術。

1、怎樣才能提高教學藝術呢?

首先要不斷積累知識,進而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言語藝術

言語體現出的藝術性是教師日積月累的知識加以靈活運用的精華和結晶。作爲教師,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有計劃、有意識的積累、背誦一些名言警句、民間諺語、成語、詩詞歌賦、典故、故事,不分古今中外,不分名言或是從羣衆口語,只要是有益或有哲理性的詞彙,教師都可以多聽、多讀、多看、多寫、多記,通過學習不斷擴種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詞彙量。在教學中一旦可用,便可以從自己的知識庫中靈活取。

2、積累生活經驗,提高幽默指數

教師的身教是一種無聲的教育,使學生耳濡目染,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爲一名教師,不僅要重視外在知識的學習吸收,更應注重乃在修養的自我提升;要廣泛涉獵,做博覽羣書的“雜家”,善於發現生活和工作中的幽默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餘,幽默風趣地表現出智慧和才華,才能在教學領域裏利用教學言語自由地發揮。使學生既佩服教師的學識,又喜歡教師的個人風格。師生之間會更加互相尊重,師生關係會更加親密融洽。

總之,當代教師僅僅滿足於學校裏所學到的一點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強烈的進取精神,活到老,學到老,使自己的知識像一股清泉,不斷更新,永不枯竭。“學有所用”,我將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從興趣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積極參加集體備課,認真鑽研教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14

人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更新,纔能有發展。要進行自我更新,唯有讀書,纔是最好的選擇。在讀書中,我們汲取了營養以滋潤自己的精神,這個自我就會一天一個新模樣。因此,我覺得我們教師必須把讀書作爲一種習慣來養成,才能趕上時代,趕上潮流。在許多書中,對我們教師最有幫助的是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它可以給我們全新的視角,全新的理念,使我們在思想意識上不斷地得到更新,這樣,我們的教育教學纔跟得上當今創導的新課程最新教學理念。

在這個學期中,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一書,這本書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疑問,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爲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挖掘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爲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那麼怎樣纔能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呢?社會要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要真正按相關的法律法規去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學校應爲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羣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爲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製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當然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還在於教師自己。作爲一名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爲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衆長,形成自己的風格。

總之,教師專業化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師的素質。爲此,我們一定要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永保與時俱進的思想,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成爲一名優秀的專業化程度很高的教師,我深知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邊工作、邊學習、邊反思,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教師理論與實踐學習心得 篇15

通過這次學習,我感悟很深。作爲一名教師“德高爲師,學高爲範”,爲人師表一舉一動代表的不是一個教師,而是一個羣體。比如說教師人生觀的體現,在每一個人求學的過程中,可能或多或少都能遇到好老師,他們不僅僅學識淵博,更重要的是在治學和爲人上給我們影響,讓人終身難以忘懷。

好的教師是是學生生命歷程中的幸運。教師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影響着學生的一生,教師的啓發與引導讓人終身受益無窮。我國著名新聞事業家鄒韜奮先生在其自傳中回憶他的教師沈永癯時說:“我尤其受他的薰陶的是他人格的可愛。我這裏所謂人格,是包括他性格的一切。他的服飾並不華麗,但是非常整潔。他對於所教授的科目有着充分的準備。我對於他所教的科目有任何的疑難,他都能給我以滿意的解釋。他教得非常認真,常常好像生怕我們有一句一字不明瞭。他的認真和負責的態度,是我一生做事所最得力的模範。他並沒有什麼呆板的信條教給我,但是他在舉止言行上給我的現成的榜樣,是我終身所不能忘的。”

教師的教學能力、認知水平會有高低的差別,但對學生的關愛和責任心卻應該是一樣的。只有對職業忠誠、對學生心存愛心的教師,才能真正體會職業的幸福感,也才能得到學生的敬愛和尊敬。

在教學工作中,我深深的懂得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在教學生始終堅持學得知識的同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的學生具備豐富的情感,務實的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我們的工作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吶——不再爲學生的學習而操心,不再爲他們的安全與健康而擔心。我們的課堂是輕鬆的,孩子們的課外生活會是豐富多彩的,成長的快樂會充滿和諧校園的每個角落。可是這一美好憧憬的實現是不易的,是艱鉅的,容不得我們教師有絲毫的懈怠與馬虎。特別是新課標實施以來,新課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目標體系提出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新要求,我們更應該注重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怎樣做好這一頗具難度的工作吶,結合我在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感受如下:

首先,我們要準備充分的.載體。教師可以從三方面進行蒐集:一是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價值觀,這一點我們絕大多數教師都意識到了;二是要從影視作品中搜集極具感染力的場景,這對豐富學生的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結合生活實事,這些身邊常見或曾經造成一定影響的真人真事說服力強,易入人心。此外,若是能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容作爲校本課程進行教師間的大範圍合作共享,可取得更好效果。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要長期進行。教師要明確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長期性,反覆性,在工作中要言正身正,以身示範;面對學生的錯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切不可簡單施暴,讓前功盡棄。教師要傾入更多的情感才利於學生情感的培養。

其三,開展的活動要目的明確,主題突出。待人接物的內容大致分爲四類:一是對己要培養自尊自知自控自信自強;二是對別人要理解寬容關懷;三是對自然要熱愛珍惜;對社會要負責奉獻,親和等。這些生活中的基本素質應作爲重點要求學生掌握。第四,教師要做好反饋評價工作。培養離不開嚴密的“監控”,教師要多渠道的瞭解學生的表現做到及時和真實;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家長能評,同伴評,發獎狀,戴標誌等等。

人的情感是細膩的,豐富而多變的,要實現預期目標,培養學生樂觀的態度,健康的人格只靠上述幾點是不夠的,我們教師應齊心協力,交流經驗,找到更多成熟的教育方式方法進行推廣。讓工作中少一些操心,多一些順心;少一些擔心,多一些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