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心得體會>

健康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2.8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健康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健康心得體會

健康心得體會1

來到新曉掰指算算已有兩個年頭了,本學期中我校建立了“陽光心語室”,我光榮的成爲了心語室的一位志願者,孩子們心中的“知心姐姐”。這意味着,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從此以後對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不由的留心注意起來了。

我們的宗旨是爲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適應與發展帶給心理輔導服務,使學生能適應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環境,認識和發揮自身優勢,緩解情緒困擾,消除心理危機,增強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潛力。個性是我們學校的寄宿生,在校時光長,家庭生活環境複雜。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機和困惑。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同學的來信,針對孩子們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分類回信,最大程度的給予了心靈的幫忙。

本學期3月26日,我很榮幸的同李主任參加了太原市中國小心理教育教學的年會,聽了名師們的示範課。下方是我對此次活動的一些感想和大家來分享交流。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那節由尖草坪一中朱洪傑老師講的“嘮叨、暴躁的表現”課堂中圍繞學生在家都發生多被父母嘮叨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孩子是如何應對的?爲什麼會造成家長嘮叨以至於暴躁的表現呢?老師設計了這麼幾個大問題來進行的。其中又在小環節中有一個個性精彩的部分讓我至今難忘,學生經過討論老師提出的在傢什麼時候會讓家長嘮叨發脾氣,以情景模擬的形式變現的淋漓盡致。當時場下也是掌聲不斷啊!這足以證明學生是能夠理解體會到家長的心理角度的。在此老師也進行了總結分析:1、此刻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期望值過高;2、父母的工作壓力大;後面又透過播放老師對家長的一次採訪錄音,學生在課堂中聽到了家長的心聲。家長對孩子嘮叨、發脾氣的那份無奈;家長擔心孩子的理由。學生透過課件上的父母是如何爲自我的孩子時,那份真摯的愛時,聯繫實際你又是如何用自我的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的?能爲父母做些什麼?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體,有可行性。這時孩子們動手寫出了自我的行動計劃。在課後老師還留了作業,那就是“給父母的一份信”。學會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課後的總結那就是:讓學生理解父母,讓父母理解學生,讓理解搭起孩子與父母的橋樑。

健康心得體會2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

首先加強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總體規劃,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爲,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此外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爲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不出現失誤。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同時應對學校進行整體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融洽師生關係,創設一個使學生心情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

據調查,目前上中國小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學過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據《中國青年報》5月17日報道:“95%的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方面的書。”他們不瞭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到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髮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瞭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覆,行爲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學生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規律。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希望孩子成才,這是人之常情,但壓力過大,也會適得其反。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留總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

三、在中國小開設有關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目前不少中國小已開設健康教育課,其中也開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識。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爲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爲協調、人際關係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四、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目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缺少專業人員是一大問題。在近期內還很難配專業的心理醫生,但教育行政部門應考慮儘快培養和培訓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在上級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在學校開設心理諮詢室,心理閱覽室,心理活動室,開設心理諮詢電話熱線。定期爲師生舉辦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專題講座。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前途職業指導等並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作爲班主任、任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依據。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實處。

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希望和其他老師共同交流: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學習,我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說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

學習之後,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爲,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回顧多年來的中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經歷,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尤其近幾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爲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 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

可惜,我們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說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我們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後,我也希望各類各級學校和社會、家庭都要把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內容重視起來,作爲一項戰略任務來抓,並在機制上、師資上落實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實效,從而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具有現代素質的人才。

健康心得體會3

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現在很多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心理教育”從課外引進到課內,納入學校教育的總體規劃之中,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主要採用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通過自身感受獲得他們所需的知識的模式。然而在心理活動課的實際教學中卻存在着一些需要探討的問題。比如:活動是以學生爲主體還是全由老師包辦、代言;學生參與活動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形式的還是實質的,是局部的還是全體的;學生在活動中是自覺地體驗、領悟,還是光湊熱鬧,只爲娛樂,這些問題直接涉及心理活動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我認爲所謂“活動”是以活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動,是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和形式中,積極主動參與並充分體驗。如何讓心理活動課真正活起來,如何讓學生主動動起來,這是值得探索的問題,我認爲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認識活動課,把握“四是四非”

1、心理活動課是預防和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而非心理疾病的治療。據專家調查,中國小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發展性問題(即伴隨學生心理髮展階段和交往範圍的擴大出現的問題)和障礙性問題(屬心理疾患)。從總體而言,多數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健康的,約有10%左右的學生存在發展性問題,而存在需要心理治療的障礙性心理疾病的學生人數不到1%。這點說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應是以預防和發展爲主。

2、心理課是以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發展良好心理品質爲目的,而非純知識理論的傳授。中國小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主要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其重點在於指導學生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學習。教學模式宜採用生活經驗型,以解決學生身心發展和生活學習中的問題爲主,讓學生了解有關自身發展的心理學基本知識。但要求教師本人不僅要有心理學專業知識的理論基礎,還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行爲特點,防止教學純理論化,脫離學生實際。

3、心理活動課是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整體素質爲目的,而非解決個別心理問題,要把心理活動課和個別心理諮詢、團體心理輔導區別開。心理活動課的教學是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來設定系統的培養目標、實施計劃的,雖然在相對固定的基礎上要求有靈活變化,但不是無計劃地就問題論問題。

4、心理活動課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領悟,而非娛樂遊戲。心理活動課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但不應爲了迎合學生興趣,而一味追求形式的多樣、氣氛的熱烈。不恰當的活動形式不僅會淡化、削弱活動課知識的含量,而且易造成活動目的模糊,課堂紀律混亂。

二、設計活動課,堅持“兩依據、兩注意”

“兩依據”是:①要有心理學的理論依據。心理活動課不同於主題班會、團隊活動,它有心理科學的特點,所以活動的設計要以心理學知識、心理訓練方法爲依據。比如考試後,活動課和主題班會都會進行考試分析,班會內容無非是:總體成績分析、年級比較、表揚進步、鼓勵落後、總結經驗等;而心理活動課的內容是:成績歸因、ABC情緒理論輔導、挫折教育等,二者在內容上有很大區別。②要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爲依據。心理活動課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其所需,解其所惑,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內部動機。比如:考前進行復習方法、考試心態的輔導,運動期間進行挫折教育、自信心的輔導,這些都倍受歡迎。

“兩注意”是:①注意設計活動不能完全參照參考書,生搬硬套。心理教育活動課不宜照搬他人經驗,因爲即使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處於不同地域、不同類型學校,其心理特點也不完全一樣,所以設計課程不能照搬參考書的訓練步驟、活動方式進行。心理教師可根據自己學校及學生特點,制訂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適合本校學生的心理活動課方案。②要注意抓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設計活動。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思維方式、意識水平不同,教師應據其心理特點設計活動。比如:低年級的學生競爭意識強,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學生自我意識強烈,涉及到個人的某些問題時,雖然心裏明白,但不願意當庭講出來,此時如採用集體討論、自由發言、自我陳述等形式,效果就不會太理想。

三、實施活動課,貫徹“一爲主、四解放”

心理活動課的目標,是通過一系列活動內容來體現的。活動實施的情況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爲了讓課堂活動開展得生動而富有成效,在組織活動中應注意做到“一爲主、四解放”。

“一爲主”是活動要以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驗爲主線。活動的實施能否達到教學目的,學生是最爲關鍵的因素。沒有學生的參與就不能稱其爲活動課,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是活動課順利進行的第一保證。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教學的安排者、活動的參與者。

爲了更好落實“一爲主”,需要做到“四解放”。

一是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多想一想。教師不僅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設置問題的內容,還要注意給學生留下個人自由思考的空間,不設置惟一解決問題模式,要鼓勵個性化的創新思維。比如在情緒輔導的問題設置時,設計成“當你考試不理想時感到傷心失望,不過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這樣想______你的心情會好一些”,不如改爲“遇到______事,我感到傷心失望,不過換了一個角度看問題,現在我這樣想______心情好多了”。這樣稍動一下,多一問就增大了學生的思考空間,而變“你”爲“我”就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是解放學生的嘴巴,讓學生多說一說。要創設開放的課堂氣氛和利於溝通的情緒背景,給每一位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時間,鼓勵他們主動回答問題。通過靈活改變活動方式,提供有利於學生髮言的機會,解放學生的嘴巴。

三是解放學生的空間,讓學生多動一動。活動課不必拘泥於課堂固定座位,可採用“扇面式”、“圓弧式”、“自由結組式”等有利於師生之間與同學之間溝通信息、傳達感情的座位形式;也不必拘泥於學校範圍內,“紙上得來終覺淺”,要讓學生有深刻的體驗,就要讓學生到生活實踐中去。比如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其大講特講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如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到人才市場去參觀,學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四是解放學生的`手和腳,讓學生多做一做。目前很多學校採用的諸如此類的活動流程:“問題設置(或講故事或讀文章)――小組討論――自由發言――教師總結”,似乎學生參與不少,也是以學生的自我認識發言爲主,然而這其中有太多的教師代言部分,而且到課堂上看一看其實際效果並不是想像中的樣子。活動的實施其實是一種創造的過程,它並無固定的模式、嚴格的結構。舉一例來說,要讓學生了解情緒的多樣性,若用提問的形式:“生活中情緒是單一的、一成不變的嗎?”或是“生活中你有過什麼樣的心情?”這表面也是強調學生的自我認識,但學生的體驗不會深。不如改爲情緒詞語接力賽的活動:按座位順序,一人接一人說一個情緒詞語,不允許重複、超時。也可把表示情緒的詞語寫在紙條上,讓學生抽取,按上面寫的表演,並讓其他同學猜其表演的是哪一種情緒。在課堂活動中,應儘量少用講授課中的問答形式,可將問題融於活動中,讓學生在做與動中去體會。

以上雖然強調活動課無固定模式,但實施起來一定要有明確的活動目的,要組織好課堂,保證學生活而不亂,有所收穫。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剛剛起步發展,我願與從事該項事業的同仁們一道努力,共同開闢心理教育活動課的新天地。

健康心得體會4

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這次能夠參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學習。我感到非常的榮幸。

經歷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等內容的學習。經過一天的學習,使自己提高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現對這次心理健康學習談一點自己膚淺的體會。

“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應,是人的各種行爲的準則,是個體進行的社會活動思想基礎”。從這個定義上我們就不難看出認知對於人的心理的影響。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爲,人是自主的,可以對自己未來進行選擇。正是因爲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嘗試消除種種條件的限制,去發展自我,實現自我,提高生命的質量。

再進一步從個體發展的角度展開之前,我們不妨接受中國古人的一個經典的論斷:“人之初,性本善”。這也許能解釋人類社會幾千年來對於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這種源自人類自身最深層次的追求是人類成長,進步的基本動力。把古人的這種普適的哲學的觀點放在今天的心理學上面來講就是: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即自我實現)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壞和毀滅的。

心理是腦的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過去人們所普遍認爲的“心臟是心理的器官”。但對於更多的認識目前我們大多還只停留在一個描述性的階段。大腦是一個如此複雜而精準的構造,以至於現在的科學還不能完全瞭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細節。腦機能定位嘗試瞭解大腦的不同區域對不同心理活動產生及發展的分工情況,並已經取得很大成果。這是對古代人類迷信的認爲靈魂是脫離肉體獨立存在的否定。進而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是可以想控制身體其他部位一樣,控制我們的心理活動(當然這種控制並不是絕對的控制)。這給“人擁有自主的意識”以科學的依據。人也就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心理,進而掌握生命的主動權,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

通過上曹教授心理健康講授,我還了解了許多關於心理方面的問題,這也使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近來,大學生,工人自殺事件頻頻發生,令人深思,大學生,工人自殺問題成爲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據記載,大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這與心理特徵有着密切的關係,大學生弱而不穩定和強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而工人則因生活和工作的艱苦環境也容易產生自殺念頭。他們經不起挫折,也不積極改善本人的心理狀況,同時也很少有人去心理諮詢,從而長時間自我封閉,產生無助感和無望感。當這些問題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就會導致自殺,從而就會引起社會不穩定因素造成很多的社會問題。通過這次學習特別是聽了曹教授的講授;使我深深體會到要搞好本質工作首先要把握好自身的心理素質保持良好的心態;其次就是要認真學習科學和德育知識並把自己容入社會的大家庭中,這樣才能更好地爲人民服務。

健康心得體會5

今天我們班召開了一場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題班會。本次班會由心理情景劇、“專家”講心理、dv播放等很多有趣而有意義的環節組成,其中給我映像最深的是dv播放環節。

dv播放環節主要是通過dv播放的方式來對我們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健康心理的展現於揭露,再結合同學們的積極發言從而達到及時糾正、預知與瞭解相關知識的目的。這樣一來不僅將心理健康這一嚴肅的主題活躍化爲大家提供了一個正視自己心態的機會,更加重要的是在3段dv的創作與錄製的過程中、通過這些有趣而有意義的合作拉近了同學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加強了整個班集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這一環節中主要體現了沉迷網遊、自戀等心理問題,同學們的精彩表現以及動畫製作的詼諧幽默都將將此次班會推向了高潮。博得了觀衆和評委的`一致好評。

通過全班上下的一致努力我們的精品班會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我相信通過本次班會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同學們樹立良好的心理座標而且也會促進我們整個班集體更加和諧有序的發展。

健康心得體會6

今天下午最後一節是體育課,同學們都很高興,因爲我們終於可以出去活動一下自己的筋骨了。

終於到了體育課的時間,同學們像小鳥一樣地“飛”出教室,排好隊,來到操場。王老師讓我們排成四隊,進行接力比賽。我們女生聽了,都有氣無力地說:“咳,我們女生肯定會輸的。”可是就算我們再抱怨,還是得跑步的'。

第一輪比賽開始了,男生們飛也似地跑了起來,而女生呢?不用說,你們閉着眼睛也能猜到——女生肯定落在了後面。終於輪到我跑了,我飛也似地跑過去,努力的想縮短我們落下的距離。我使出了吃奶的勁,可還是沒追上。

比賽結束了,我們隊是最後一名。聽老師說,跑輸的隊要接受懲罰——做五個仰臥起坐。我們女生都嚇得往後退。可男生呢,則在那邊起鬨說:“來一個,來一個。”我們生氣地不肯做。

後來回到教室,我的腳都開始麻了。我便不由自主地趴在了課桌上。我這才知道,雖然我的學習成績不錯,但是健康的身體纔是最重要的!就像陶行知校長在他的演講“每天四問”中說的那樣:第一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因爲身體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纔有本錢去尋求幸福,實現崇高的理想。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鍛鍊身體吧!

健康心得體會7

3月30日,河頭店鎮教委舉行了新學期第二次“每月一講”活動,我有幸聆聽了萊西市人民醫院保健科護士長、高級營養師、中國營養協會會員蘇斌女士的資深講座,聽後受益匪淺,對於生命和健康有了新的認識。 蘇斌女士用富含幽默風趣、極具生活化的語言、例舉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例從健康與亞健康、影響健康因素、走出誤區,科學飲食、中國人容易缺乏的幾種營養素、特別強調的營養素等方面給我們做了詳細的解讀,從合理飲食、戒菸戒酒合理飲酒、適量運動和平衡心理給我們提出了營養與健康,提高我們身體和生活質量的合理化建議,讓我們明白了,養生是對於增強我們的體質、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無異是及其重要的`!

正如於娟所言:“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活着就是王道,如是記之。” 地位是臨時的,榮譽是過去的,金錢是身外的,只有健康是自己的!一定要合理飲食 ,吃該吃的,不吃想吃的;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平衡的飲食!

正如蘇斌女士所言,因爲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它與生命聯繫在一起就顯得尤爲可貴,所以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會失去一切!所以我們要好好對待自己,因爲這輩子時間不長;好好對待愛我們的人,因爲下輩子不一定能遇上!

願我們在蘇斌女士的指導下,在膳食寶塔大框架的指引下,快樂的飲食,健康的生活!調整好我們的心態,有情有意的做人,有聲有色的工作,有滋有味的生活,白天晚上都快樂,家裏家外都幸福!

健康心得體會8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國小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學生心理行爲問題矯正以及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等。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境許可的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

一般來講,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徵表現在五個方面:

1)具有穩定的情感;

2)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

3)具有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多種心理特點;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發展好,自控力較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以下從三個方面介紹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這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智能訓練: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而設計不同的訓練活動等;

2)學習心理指導: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

3)情感教育:教會學生把握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極情感,體察與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

4)人際關係指導: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係,知道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係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解決衝突、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

5)健全人格的培養:關於個體面隊社會生存壓力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

6)性心理教育:關於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性別認同,指導學生認識和掌握與異性交往的知識和技巧。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爲問題的學生而開展的心理諮詢、行爲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範疇,具體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1)學習適應問題: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爲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

2)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

3)常見行爲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爲特徵,如多動、說謊、膽怯等;

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症狀與反應;

5)性行爲問題:主要指由於兒童的性無知而產生的性遊戲行爲。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國小時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期。心理潛能的開發與創造力的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它主要包括對學生進行判斷、推理、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健康心得體會9

20xx年8月23日"有幸"參加了30XX年江蘇省高校新任輔導員崗前培訓班,"走運"聆聽了江蘇省委教育紀工委蔣書記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報告。受益匪淺,體會頗多。

一、重新認識了"健康"、"心理健康"

蔣書記在報告開始前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是健康?"培訓班的老師們踊躍發言,各抒己見。我也思量着健康的標準:應該是一種積極且持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表現爲身心無恙、品行端正,情緒穩定,意志堅強,人際和諧……但是聽了蔣書記轉述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健康的定義: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還是讓我自慚形穢。這也讓我覺得在以後的工作中不能僅停留在關心學生的"身""心"方面,還應該在大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引導、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當然在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基礎上,如何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顯然是一門龐大複雜的系統學問,不可能緊靠輔導員一人之力就能解決,它需要學生本人、學生家庭、任課老師、輔導員老師……各方的合力纔有可能解決。作爲學生的引路人之一,在倍感榮幸之餘也有些許壓力,擔心自己能力有限,誤人子弟,雖然這份擔心有點誇張,但是作爲輔導員老師還是應該力求盡善盡美,嚴格要求自己,在輔導學生前捫心問一下,自己憑什麼去輔導學生,這樣纔會更加有責任使命。讓學生接受高質量的輔導同時,自己也快快的成長起來。當然短時間內成長的快,也就意味着成長伴隨的"痛苦"來的也越加猛烈,因此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應該做好吃苦的準備,多學習,多鍛鍊,爭取讓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爲學生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與學生共同成長和進步。

我在做兼職輔導員老師前,在學生工作崗位歷經班長、協會主席、學工處助理,加起來已經4年多了,也一直認爲自己是個積極肯幹、身心健康的人,卻一直沒能有機會系統的學習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遺憾之餘多了一份慶幸,慶幸的是接下來我將擔任學院心理自助中心的指導老師,對於這份熟悉但並不擅長的工作,相信我還有很長的學習之路要走,因此肩負重任,所以更需加倍努力,在這裏也悄悄許下一個願望,爭取在未來的時間裏通過三級心理諮詢師的資質,能夠更加專業的去解決學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難之餘也多學習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回到報告來,其實聽了蔣書記的報告,我還是體會頗多,輔導員老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之一,想要成爲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育人技能外,更需要的是輔導員老師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輔導員老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剛剛入學的新生同學們眼中,輔導員老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權威者--甚至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因此輔導員老師的言談風度、待人接物……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所以,輔導員老師更需要有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這也是不久的將來和新生同學們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同時也是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點,包括我在內,期許每一位輔導員老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去"輔導"學生。假如有一天學生和輔導員老師在一起有如沐春風,輕鬆愉快的感覺,而不是一種緊張、如坐鍼氈的感覺,我想這應該是一名合格的輔導員老師了。

二、誘發學生心理波動的原因

正如報告中蔣書記所說,我們的學生目前正處於一個"高壓"社會,來自競爭、評獎、評優、升學、就業,甚至是家庭、戀愛……各方面的壓力,學生在大學校園裏面會遇到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問題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是啊,我也是親身經歷過的人,身邊也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同學讓我意識到這一點,在大學校園裏面正是這些不可測的變數是誘發學生心理波動的主要原因,在報告現場淮海工學院的輔導員老師分享的兩個案例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我個人也是存在着些許不足,還是剛纔說的那句話,讓自己快快成長起來,吃點苦、受點累不要緊,不能因爲個人原因"誤人子弟"。所以輔導員老師們,我們應該更加努力了。

三、輔導員要有"品":謙虛、隨和、公平……

不管是處理好輔導員老師與學生的師生關係,還是處理好學校事務、學生之間的關係來說,都必須謙虛、隨和、公平又不失嚴格……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其他問題時,要有平等、共同學習的意識,遇事多一些商量、多一些溝通,或者和學生經常性的多一些交流思想、交換意見。輔導員老師更需要心胸寬廣一些,要有一種容人、容事的胸懷,甚至要聽取不同的意見和學生的批評,寬以待人,多一些理解、關懷和友愛之心。這樣在給學生做好示範的同時也會使做人做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育人同時自己也要學會減壓

輔導員老師在大學校園裏面似乎是一個超級忙碌的角色,正如一位老師舉得一個例子:"千根線下面只有一根針。"學生黨建工作,學校的組織部要給輔導員安排工作;學生團建、校園活動,學校的校團委要給輔導員安排工作;學生資助、學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業……學校的學生處要給輔導員安排工作;甚至學生在課堂上遲到、早退、曠課,學校的任課老師也會找輔導員老師;每年的新生入學就更是忙上加忙了。輔導員的工作苦、累、壓力大。儘管如此,我們周圍還是有很多輔導員老師愛着這份職業,因爲輔導員老師這個職業賦予了我們太多的讚美,但同時也給輔導員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正是如此有時會感覺有些許的的壓力,因此輔導員老師在育人的同時也要學會自己減壓的方式,心情鬱悶的時候,打個球,出身汗,吃點零食,看個電影。找個知心的領導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聊聊天,心情自然會好了。正如報告中蔣書記所說鬱悶的時候誰都會遇到,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鬱悶和抑鬱症的最大區別就是,鬱悶找個合適的方式讓自己的心情變好,抑鬱症就是鬱悶的持續了,當然說這些並不是說我或者輔導員容易出現鬱悶,同時也是號召大家生活中多一些觀察、多一些細緻,很多同學、朋友誘發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往往是缺乏早期的關注、關心和正確的疏導。

最後想說的是,高校的最大功能就是教書育人、爲社會培養"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才。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輔導員老師更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風趣的談吐、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將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育。希望每一名輔導員老師都能夠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將來桃李滿天下。

健康心得體會10

中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是和良好的環境,特別是良好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分不開的。在這個大環境中,教育者要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來影響和改變受教育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爲。通過心育與其他教育的有機結合和有機滲透,使教育目標和內容一致、方法和步驟相融,促進學生主動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主動發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活動有機結合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德,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爲四種心理成分,這些心理成分是彼此聯繫、互相促進、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的。調查研究表明,人們往往不以外部影響轉變認識,而以內部的道德意志、道德情感來調節自己的行動。學生品德的形成是由自外向內的傳導過程轉化爲自內向外的傳導過程,由從客體到主體的轉變轉化爲由主體到客體的轉變,各種德育活動的開展正好是轉化的基礎。因此,通過開展各種德育活動,讓學生從認識、情感、意志、行爲方面進行內心體驗,是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有助於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班級工作有機結合

班級工作制約着班級全體學生的心理和行爲,它的心理機制是模仿、暗示、從衆、認同等。有關研究表明,優良的班風對學生的心理影響非常大,具體作用是:潛移默化的鼓舞作用,行動上的激勵作用,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保護和增進作用,對精神文明建設和優良品德形成的促進作用等。針對普通中學的客觀實際,調整學生心態、樹立良好的班風應該成爲班級工作的首要任務,應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信心和力量,給學生髮揮潛能的機會,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特長的空間。如在班級建設中開展“自我管理、民主監督”競賽活動、評選“班級之最”活動、開設“羣星燦爛”專欄等,讓人人都有受獎的機會,人人都有成功的體驗。

學生健康心態的形成還在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必須確立科學的學生觀。科學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成有獨立人格的人,看成有巨大潛能的人,看成“獨一無二”的有個性的人。因此,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把學生的“違紀”看成是成長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採取積極樂觀和寬容的態度來調節學生的心態和行爲。

學生健康心態的形成還在於班主任老師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實事求是的評價,切忌千篇一律。使學生心態得到平衡,不但能加強個人或集體行爲方向的引導力量,也有助於集體內部的團結和集體內聚力的加強。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和諮詢有機結合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發展,故而學校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瞭解環境,學習在社會上生存的基本技能。學校教育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更應該關心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所以,心理輔導和諮詢應成爲學校整體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就普通中學而言,學生中普遍存在着信仰迷茫、情感飢餓、個性壓抑、意志脆弱、少自信多自卑以及青春期困惑等問題。根據學生不同年齡、不同情況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渠道調節學生的心態,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重點在於早期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徵兆,以便及早進行調整。對容易出現適應不良問題或已有輕微問題的學生,應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減輕問題的嚴重性,給學生提供心理傾訴的機會、場所和渠道。學校根據年級特點建立的“悄悄話”信箱和“心靈”信箱是學生心靈的一片綠洲,在這裏學生可以傾訴心中的苦悶,吐露心靈的祕密。通過“信箱”,教師向學生們伸出了溫暖之手,一次次“談話”,給了他們戰勝自我的力量。心理輔導室的諮詢,使學生含着眼淚來,帶着笑容歸,端正了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在學校直接和間接輔導、諮詢的同時,還有一個重要渠道,就是通過班級建立心理互助小組,拓寬發現心理問題的渠道,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使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四、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

在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中,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母的教育和影響是關鍵的因素之一。父母的性格特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愛的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許多事實證明,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或喪失足學生心理形成障礙的重要原因,父母教育的不一致和只養不教是當前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主要表現。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嬌慣、放縱、袒護和打罵等不良的教養態度和錯誤方式,常使孩子形成反抗、屈從或自卑的心理。

實踐證明,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主要的方式有:(1)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互相溝通,學校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的方式把意圖傳達給家長,請家長配合;或通過家長座談會的形式,講意義、講做法,談構成學生心理障礙的學校、家庭、社會等外部影響因素和制約學生身心發展的內部因素。(2)開辦家長學校,請專家進行家教講座,要求家長用科學的方式教育孩子,給孩子創造寬鬆、和諧的心理環境。(3)定期召開有學生家長參加的學生心理分析會、學習行爲和學習動機研討會、誓師會、彙報會和理想演講會等,通過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共建孩子們通向成功的橋樑。

五、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

有關研究表明,教師決定教育結果。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能否得到緩解和排除,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人格力量的影響,以及教師的知識、能力和實際工作水平。因此,教師在問題的把握、教育方案的設計、教育目標的確定、教育方法步驟的選擇以及教育過程的導入和實施等方面,都應巧妙地注入心育內容,認真挖掘心育因素,找準滲透點,使學生在學科教學中悟出人生真諦。如語文老師爲解決班級出現的早戀苗頭,設計了這樣一節作文課:摘一個青柿子讓學生嘗味道,端一盆月季花讓學生欣賞,然後就這個情況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學生們思索着、感悟着,寫出了“不成熟的果子是澀的”、“自然綻放的花是最美的”,進行了一次青春期自我心理教育。心育學科滲透不只限於語文課,各個學科都是心育的極好場所。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小的手勢都可以給學生注入心靈上的慰藉,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動機。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還在於教師必須具備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廣博的學識和精湛的技藝,以深沉的愛心、高度的責任感來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在普通中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限於上述的有機結合和有機滲透,還需圍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任務和具體目標,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多種媒體,才能不斷地把心育工作引向深入。

健康心得體會11

通過學習李珊珊老師的心理健康知識,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談幾點體會:我認爲,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爲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於是,在雙方的協同努力下,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令人樂而忘憂,如沐春風。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我認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健康心得體會12

今天學習了《中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季秀珍老師結合自己實踐中得到的豐富的心理輔導經驗,將相關的理論知識由淺入深地闡述講解,讓我學到了很多心理輔導理念和研究心理問題的方法,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我的點滴體會:

一、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因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

二、指明瞭教師開展心理健康的方法與途徑。

通過學習,改變了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從而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個重新的定位,以前都是給學生念一點理論知識,沒有顧慮到學生的各方面發展,更沒有開展什麼心理活動。通過學習,我意識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校的重要性,意識到現階段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增強了自身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專家的教育總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成長的。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我們的責任真的很重大!通過學習,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穫很多。

健康心得體會13

要衡量心靈的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界限。一般來說,判斷推理是否正常有三個原則:

一是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正常的心理活動在材料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是一致的。

二是心理與行爲的統一。這意味着個體的心理和行爲是一個完整的、統一的、協調的過程。

第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的生活體驗過程中獨特的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

精神障礙是指精神疾病或輕微的精神障礙。目前,當代大學生大多由於身心疲勞、緊張、心理衝突、突發問題或矛盾難以協調等原因。時間短,程度輕,隨情況變化而消失或減慢;他們中的一些人很長,學位很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輟學。

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爲方面。它反映了當前心理活動的心理特徵和困難,如過敏或感覺減退、軀體感覺異常、幻覺、幻覺、遺忘、妄想、新詞、意識模糊、精神錯亂等。行爲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沮喪,甚至痛苦等等。心理素質是一個學科在心理上相對穩定的內在特徵,包括個體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情感等心理要素,是其他素質構成和發展的基礎。從本質上說,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和成長是一個不斷的心理活動和發展的過程。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和內化,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才能滲透到個體的個性中,使其成熟。這也是一個提高個體心理素質水平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項素質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爲指導,創新意識、獨立人格、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爲指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良好的心理適應是抵制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問題不僅與大學生自身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而且與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大學生一般年齡在17歲、8歲到22歲、3歲之間,處於青春中期,這是他們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劇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當面對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問題,心理衝突時有發生,如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理性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知識之間的衝突和歧視,競爭與穩定之間的衝突等。如果這些衝突和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疏通和合理解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反常的是當代大學生。爲了在激烈的大學聯考競爭中獲勝,他們幾乎全心投入到學習中。父母的過度保護、學校的考試爲導向的教育,和缺乏生活經驗使這些學生心理學弱,意志,和沮喪寬容,生活,朋友,愛情,事業和其他方面的小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無法忍受,導致精神疾病,即使離開學校,自殺等等。

從環境因素來看,競爭的加劇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們感到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增多,而難以考慮的矛盾又加劇了內心的矛盾,造成了迷茫的焦慮感。所有這些,由於對變化環境的不適應而引起的困惑、困惑、不安和緊張明顯增加。

健康心得體會14

今天參加了我園健康基地的培訓活動,在活動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參與性和互動性很強,既有對基本動作概念的總結,又有親自體驗的部分。這種動靜交替、互相結合的方式,讓我對培訓的內容印象深刻。

此次活動的重點是對幼兒園隊形和隊列的瞭解。首先在活動中,老師們討論了隊形和隊列練習的概念。同時梳理出了整隊的基本動作。整隊的基本動作對於幼兒園小中大不同年齡班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在這個環節中,採用了各園共同參與的互動方式。每個幼兒園負責思考一個基本動作,總結出小班、中班、大班的動作要領供大家分享討論,使概念更加的清晰和完整。同時,我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既整理了自己平時教學中的方法,又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和學習。

其次,在老師的口令也有要求,如"立正"、"稍息"都是短促而簡短的口令。"原地踏步""齊步走""向左轉""向右轉"等口令則需要有預令。隊形要求,如小班是圍成圓形,一個跟着一個走;中班是切斷分隊走;大班是左右分隊走等等。

然後,在清楚了動作要領後,老師們起身親自嘗試。因爲我們不光要懂得理論部分,還要求把老師的動作做到位。因爲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爲了使孩子有更加健康標準的身形,老師的正確示範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師們聽着統一、響亮的口令,排好整齊的隊伍,精神抖擻的嘗試每個動作……

最後,通過這次可貴而精彩的培訓學習,我們更前進了一步。希望這種互動式學習能夠更好的開展,希望老師們在活動中都能有更大的收穫!

健康心得體會15

本學年,我擔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配合政教處的工作,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在班主任教育過程中,有順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敗,既有困惑,也有啓迪,交織着酸甜苦辣。

一、不斷提出新的奮鬥目標,尋找鼓舞學生前進的力量

班集體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目標的實現中逐步發展的。共同的奮鬥目標是班集體不斷奮進的動力,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共同感情,激勵和指導全班學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進。不斷有新的奮鬥目標,學生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就充滿信心,班集體就能朝氣蓬勃,不斷地奮發上進。

本學年,新生入學,學習任務非常艱鉅,爲了防止部分同學因跟不上而泄氣或思想上不重視,我反覆給他們講了高一學年新課改的意義及其重要性,讓他們學習與生活相聯繫,教會學生如何進行人與人的正確交往。重點抓自覺學習行爲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與任課老師加強聯繫,二是抓自己的學習時間,即早讀15分鐘、自習課和晚上的晚修時間。督促課代表做好組織記錄工作,並及時總結,以便學分認定。其次,繼續抓好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工作。利用班會課請成績優秀的同學、成績進步快的同學介紹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方法。

二、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培養優良班風

集體輿論就是在集體中佔優勢的多數人贊同的言論和意見。它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或集體成員的言行。優良的班風是指在集體成員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良好行爲和習慣。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良好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誌。它以無形的力量影響和教育學生。

首先從組織好班會入手。班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參與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班會包括班務會、民主生活會和主題班會。我充分利用班會宣傳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如課堂紀律、課間要求、考勤制度、考試紀律等,並教育學生要嚴格遵守;引導學生分析研究班集體中的問題,提出鞏固和發展班集體體的措施;制定班級公約,總結班級工作;討論班級成員共同關心的問題;定期的時事教育;處理偶發事件等等。

其次是對班幹部的培養。對班幹部,不能只是使用,還應該進行教育和培養。我經常教育他們樹立爲集體服務的光榮感和責任感,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既要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當然,選出的幹部畢竟不是完人,因此對他們不能過分苛求、指責,特別是在工作出現失誤的時候。對班委會的工作要經常檢查,而切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給班幹部自己放手不管。我還堅持定期召開班幹部會議,組織他們學會制訂計劃及具體措施,檢查落實情況,總結得失,並加以改進,教會他們如何分辨是非,及時阻止同學中的不良行爲。而對於班幹部在班級中的不良行爲,決不姑息,鼓勵他們以身作則並帶動其他同學,促進整個班級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教育學生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遵守學習紀律,指導學生制定好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爲將來報效祖國,振興中華民族,打下良好基礎。

四、做好逆反心理學生的疏導工作

從本質上講,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對某類事物產生反感情緒,故意做出與該事件發展的常理背道而馳的舉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學生中的確存在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對老師或父母的教育常會表現爲很不服從,告訴他不能怎麼做,他偏要那麼做,甚至公開頂撞。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現。

針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我從以下幾方面着手開展疏導工作:

1、確立適合青少年實際的教育目標和要求。過高的教育教學目標,過重的學習負擔,是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對學生進行品德行爲指導時,我認真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要求,準確把握學生品德發展階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漸進,不急躁冒進,儘可能避免師生對抗情緒的產生。

2、爲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創造良好的班集體,充分發揮集體規範和正確輿論的教育作用,培養健康向上的班風學風。二是積極推進班級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展示才華,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3、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教育藝術水平。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與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有關。爲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養,把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於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善於運用教育機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師生衝突。

4、合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正效應。大膽利用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積極因素,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於樂,以多種形式規範學生行爲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接受心理具有廣泛性、多樣性、綜合性的特點,單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適合人的接受心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於樂中正好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爲此我充分利用主題班會課,藝術周,科技周,校運會等活動契機,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進行家訪或電訪

對學生進行家訪或電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這項工作開展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與配合,也是班主任與家長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學生的一個好機會,更是班主任與家長相互瞭解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於增強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學年我走訪了近40多個同學,並與家長保持經常的聯繫,與家長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增進了師生,師長情感,促進了教育工作。

總之,經過一學年的努力,我班同學在德、智、體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