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集錦7篇

說課稿 閱讀(1.27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說課稿集錦7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月亮灣》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篇課文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家鄉月亮灣美麗怡人的田園風光,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全文共分爲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的介紹月亮灣是個美麗的村子。第二、三自然段介紹村前和村後的美景。本文的一個主要特色是通過寫景表達作者對家鄉的讚美和熱愛之情。另外,教材中的插圖展示了月亮灣的美景,應該指導學生觀察圖畫,並藉助圖畫理解課文內容,練習背誦。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有四篇課文,即《古詩兩首》、《蠶姑娘》、《月亮灣》、《快樂的節日》。這些都是關於寫景的文章。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兩首》和《蠶姑娘》,初步領略作者寫景的方法和對具體事物進行描述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習《月亮灣》鞏固了所學方法,爲學習《快樂的節日》做好鋪墊。通過學習,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景的技能同時得到提高。

3.課時安排

《月亮灣》這篇課文,我準備用三個課時完成教學。第一課時,藉助錄音帶和圖畫介紹月亮灣;學生自學本課生字,然後自讀課文,說出三個自然段的大意。第二課時,深入學習課文,找出作者描寫的.主要景物,體會作者寫景的方法,理解新詞。第三課時,檢查識字、背誦情況。現在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

4.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寫景的方法。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和表達能力,以及動手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標:瞭解月亮灣的美景,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教育。

這樣的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5.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課文的前後聯繫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體會月亮灣的美麗景色。

在這篇詩情畫意的課文中,關於月亮灣的地理位置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要想教好一節課,瞭解學情很重要。二年級的學生基礎功底薄,識字量少。但他們看圖說話比較積極。我相信,通過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理解新詞,同時結合課文的插圖以及圖畫,這節課一定能收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三.說教法

1.以讀促解法

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引導學生多

讀,反覆讀,有感情地讀,才能理解課文內容,領會作者所

表達的思想感情。

2.直觀教學法

通過幻燈、圖畫等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新詞、理解課文。

3.圖文結合法

本課文的插圖,充分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通過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和本人的板圖,進行口頭說話,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說學法

1、情境導入法

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慾望。

2、“讀、想、畫、議”法

通過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議一議”,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培養他們的語言綜合能力。

3、合作交流討論法

通過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五、 說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法

一上課就板書課題<板書:3

月亮灣>讓學生大聲齊讀題目,接着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樂曲和幻燈出示月亮灣的田園圖片,問學生,“月亮灣是個怎樣的村子?”(答:美麗的村子)“作者是怎樣介紹它的美呢?”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產生學習的慾望。

(二)合作交流討論法

1.默讀第一自然段,並討論這段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1)學生通過自讀,並同桌討論問題,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教師指導用敘述的語氣朗讀本段。

2.讓學生找出第二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共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個別回答,當學生每說出一種,教師邊畫圖,邊問問題:

(1)怎樣的小河?(月牙一樣的小河)

(2)河裏有什麼?(一羣羣魚兒在河裏游來游去)

(3)河上有什麼?(一座石橋)

(4)河岸上有什麼?(桃樹)

(5)過了橋,是什麼?(一片片綠油油的農田)

通過說出景物及其特點,以及結合教師的板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本段的內容,爲下面的教學作好了鋪墊。

3.出示寫有詞語:月牙、緩緩地、倒映、燦爛、朝霞的小黑板,讓學生小組討論這些詞語的意思,然後進行搶答,教師再借助幻燈讓學生覈對答案。對錶現好的小組給予表揚。通過討論和激烈的比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善於思考、合作學習的技能。

4.讀一讀,比一比,哪一句更好?爲什麼?

(1)/河水倒映着小橋、綠樹和青山。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橋、綠樹和青山。

(2)/過了橋,是一片農田。

\過了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

學生集體交流並討論。通過比較,學生掌握了寫作的技巧。

5.讓學生說出這一段的比喻句,並說說這句話用什麼比作什麼?再要求學生用“像”說一句比喻句。從中培養了學生動口,動腦的技能。

6.學生邊看板圖,邊複述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7.學生自學第四自然段,先默讀,然後回答問題:村子的後面是,山坡上有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三)檢查學習效果

爲了檢驗學生對本課知識是否掌握,以及訓練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我設計瞭如下測評題:

1.基礎題:填空。

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 ,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拓展題:畫圖寫話。

你的家鄉哪兒最美?試着畫一畫,然後寫幾句話,再向同介紹。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我通過板書讓學生了解了月亮灣的地理位置,並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附板書:

3 月 亮 灣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我是#號,來自#。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綜合探究:《聚焦文化競爭力》。

我的說課分爲以下幾個部分: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分析、教學過程設計、板書設計、總結。

一、教材分析:

指導思想:

按照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原則進行教學,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題既是對第一單元學習感悟的深化,又爲第二單元的學習作了鋪墊,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理論依據: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關係

文化對人的重大影響和作用

文化越來越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文化競爭力的含義和表現

能力目標:明確文化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感受各國日益激烈的文化競爭力;探討如何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競爭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學習意識、責任意識、科技意識和成才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難點:感受文化競爭力、提升文化競爭力

突破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對比法

四、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參與了不少的文化生活。感悟到了文化的力量。90後學生整體上信息技術水平較高,但發展不平衡;在學習方法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習慣於被動接受,探究精神較差,合作精神不強,注重書本,實踐能力較弱等。

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中特別是在探究活動課中讓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收集資料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識,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合作探究中來。

五、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複習第一單元內容;

2、分小組查找相關資料:中國的文化實力 VS 發達國家文化實力

要求:查找相關資料,並加以對比。

教師活動:

選取做得最好的一個小組,在課堂上展示。設計探究活動的“評價量表”,通過“評價量表”指導學生的探究,並對小組探究作出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親自查閱資料,將資料整理對比,感受中國文化實力和發達國家文化實力的差距,從而認識到文化競爭力的重要性。評價量表用於指導及評價學生的探究活動,評價的過程中實施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有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的評價。)

六、整個課堂教學設計分爲三個環節:

課堂情景導入:

播放《鐵達尼號》3D視頻的經典片段,顯示材料:

1997年,該片在全球的票房累計收入爲18.45億美元,在中國有3.6億人民幣票房收入。

20xx年,3D版《泰坦尼克號》自4月1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以來,已經創造了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票房。中國成了《泰坦尼克號》全球第一大市場。

思考:同樣的演員、同樣的情節,十幾年之後還能在中國有如此的票房收入,爲什麼?憑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數字對比引出學生對文化競爭力的思考)

環節一:

課堂探究一:

請第X小組展示課前探究成果並根據探究得出結論。

(引導學生將蒐集的材料數據製作成曲線圖,橫軸是年份,縱軸是文化實力數據,使學生一目瞭然:既看到我國近年來文化實力的不斷提升,又看到我國文化實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培養學生辯證看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

讓學生感悟文化競爭力,並對文化競爭力有初步認識,瞭解我國與發達國家文化競爭力的差距。

環節二:

含義

文化競爭力 文化創新能力

表現 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

高素質的'人才

教師活動:解釋文化競爭力、文化產業的含義

學生活動:例舉文化產業,歸納出發展文化產業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文化競爭力的含義和表現。)

環節三:

課堂探究二:

材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國越來越注重對外文化戰略……

韓國:對文化產業的扶持不遺餘力

新加坡:建設強大的亞洲第一文化都市

小組討論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述這些國家增強文化競爭力的做法對我們有哪些啓發?

(設計意圖:讓學生髮掘發達國家提升文化競爭力的經驗,以供借鑑。)

課堂探究三:傾聽中國的聲音

材料一:讓世界感受文化中國

材料二:全球"漢語熱"撲面來 孔子學院"遍地花"……

小組討論二:

中國文化爲何能在世界各地贏得尊重和喝彩?找出中國提升文化競爭力的優勢,並思考:我們擁有這麼多的優勢,爲什麼文化競爭力還是落後於人?

(設計意圖:發掘中國的文化優勢,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自豪的同時引發思維碰撞:有那麼多優勢卻落後於人,爲什麼?引導學生從創新能力、科技含量、高技術人才等方面尋找原因,落實對文化競爭力的理解。)

小組討論三:

作爲中學生,我們能爲提升我國文化競爭力做出怎樣的貢獻?

(設計意圖:前一環節已經找到原因,可以對症下藥,從創新能力、科技含量、高技術人才等方面來提升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同時,發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只要是有利於提升我國文化競爭力的做法都給予肯定。)

課後探究:

分小組整理收集並補充相關資料,出一期關於文化競爭力的手抄報。

七、板書設計

(一)感受文化競爭力

中國的文化實力 VS 發達國家文化實力

(二)認識文化競爭力

含義

文化競爭力 文化創新能力

表現 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

高素質的人才

(三)提升文化競爭力

創新能力

科技水平

高技術人才……

八、總結:

總結這節課的設計,我認爲有以下幾個亮點:

1、設計課前學生分小組探究活動,充分體現了綜合探究課的特點和用意,讓學生充分發揮信息資源豐富的優勢蒐集信息,又通過對信息的整理培養了學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總結材料得出結論的能力,達到在探究中提高能力的目的。

2、探究活動中提供了評價量表,既指導了學生的探究活動,又對學生的探究活動作出了評價,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老師評價)使評價更合理、客觀、全面。

3、從教學過程的三個環節看:遵循了讓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結構,無論是我國和發達國家的文化實力差距,還是要提升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始終都圍繞一箇中心:文化競爭力的三個表現——創新能力、科技水平、 高技術人才來展開,使學生落實了對文化競爭力的認識。

4、探究問題的設計針對性強,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還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平行四邊形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九冊第五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第一小節的內容。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貫穿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呈現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行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行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爲學生學習後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紮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二、學生分析

新課程沐浴下成長的五年級學生,在靈活開放的課堂中,學生們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課上表現極爲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十分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本課學生對數格子法、剪割拼補法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是一個難點,需要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操作與觀察,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係,發展空間觀念

三、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以“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爲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個維度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和平移的思想,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 、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新課程對圖形與空間的教學要突出探究性活動的要求,體現《數學課程》的“過程性”目標,同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確立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難點:使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

五、 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及評價方式

教學方式: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靠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爲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學習方式:數學學習活動充滿着觀察、操作、推理、比較、交流

模擬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活動,本課多次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

實踐,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

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梳理來完成探究任務。

評價方式1、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學習狀況、學習態度的評價。

3、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4、評價主體多元化,採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

六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平行四邊形課件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梯形

學具 學生每人一個任意大小的平行四邊形紙片 剪刀

七、 教學流程

爲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結合本班學生特點,設計如下環節。

(一)結合生活設疑 激發情趣導入

爲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伊始,我結合生活實際(課件出示小故事)設疑導入, 根據學生的興趣特徵設計了學生在現有知識水平中無法解決的生活實際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奧祕的慾望。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不是在學習純碎的數學知識。而是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玩中初步理解了抽象的問題,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二)動手實踐,多維探究

我提出“怎樣比較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大小呢?”這個問題引發學生小組討論。小組學習中,學生不受任何束縛,開動腦筋,各自想盡一切辦法,這樣不但達到大家參與,共同提高的學習效果,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彙報交流時,找準切入點,突破難點。利用從小組彙報中得來的信息,引導學生確定辦法的可行性。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如:數方格(學生有計算長方形面積的能力)、重疊卡片對比法,剪割拼補法等等。不論哪一種方法都是寶貴的,因爲,這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學生自己研究討論的結果,是課堂中生成的收穫。引導學生分析、驗證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學生彙報出多種答案時,我組織學生分組實踐各種辦法,並要求說明實踐過程,要合情合理 ,學生在認真、細緻的操作中認知到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

首先(課件出示數方格圖)要求認真觀察,然後填寫表格,最後討論總結出:即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寬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並得出兩個圖形面積相同的答案。這一組實踐操作,實際上是組織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認識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寬與高相同的內在聯繫。學生在充足的時間裏進行合作探究,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個性得到彰顯。彙報交流時,他們爭先恐後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自然形成,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也爲下一步推導平行四邊面積計算公式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抓住重點環節,深入推導梳理

學生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知道:兩個圖形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底相等,寬和高也相等。但這三個結論之間並沒有在學生思維中產生聯繫,而這個聯繫正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於是讓學生自主操作探索,探究新知

(1)實驗操作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並選取小組代表把拼剪的圖形張貼在黑板上。學生操作方法如有誤,可用課件演示正確方法,使學生學會平移圖形的方法。這一環節的安排,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概念,更爲下一步探究面積公式積累了感性經驗,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

(2)合作探究

通過感性經驗的積累和實踐的結果,討論:

a、是不是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都能剪拼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後它的面積有沒有變化?

b、拼成長方形的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麼關係?

c、拼成長方形的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麼關係?

小組通過討論達成共識,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課件展示板書)

整個新知識的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現、比較、歸納,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具體到 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突破了難點,解決了關鍵,培養髮展了學生能力。

(四)分層運用新知,逐步理解內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

效果。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幾道練習題:

1 基礎練習 出示填空判斷題,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2提升練習 出示例1及實際應用題。熟練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3 發散練習 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爲什麼?

此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使學生明白等地等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本課小結 (課件出示 )

九 板書設計 (課件出示)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美術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第七課《小掛飾》,其課型爲綜合·探索練習。它是從前幾課《花地毯》《有趣的半圓形》造型·表現類型的平面製作過渡到設計·應用領域的立體制作。這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種造型表現上的飛躍。它既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初步瞭解小掛飾的製作方法。

技能目標:較熟練安全地使用工具並對各種廢舊材料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與他人的感情紐帶關係,小掛飾培養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並感受裝飾物的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我把它定位在學生能否始終保持學習過程的自覺性、趣味性,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慾望。而難點爲用不同材質的小掛飾串聯方法的掌握。教學中教師創設各種趣味多樣的教學手法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探究、自主質疑、自主學習,促進他們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法、學法

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爲直觀動作性思維,爲了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在本課我運用的教法有:實驗法、直觀教學法等;學法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創造等。第三部分:課前準備《小掛飾》說課教案

教師準備:各種材質的小掛飾以及供學生欣賞的圖片。

學生準備:各種彩色紙、鈕釦、吸管等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以及剪刀、雙面膠、針線等工具材料。

課堂教學形式:學生以六人一組,分組圍坐。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上我實行了開放式教學,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積極生動地參與。

(一)導入

1、設疑:上課一開始,教師先對學生說:“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漂亮的東西小掛飾,你們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掛飾掛在黑板上,問:“好看嗎?老師這兒還有呢。”(取出項鍊等物帶在身上,並告訴學生):“這些漂亮的東西不但可以掛在牆上,還可以掛在身上,連頭上也可以掛。所以它們有個名字──小掛飾。”

3、揭題。板書課題:“小掛飾”

(二)新授

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得讓他們通過觀察探討、自主嘗試、自主感悟、自主質疑等實踐活動實現自我的發展。

1、研究探討,自主感悟。

出示課題後,開始教學的新授部分。教師將這些掛在牆上、身上的小掛件取下分到每個小組,讓學生共同觀察、探究,允許學生去拆,去裝。學生通過拆裝後對小掛飾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2、欣賞圖片,拓展思維。

看過老師的這些掛飾後,再讓學生來欣賞一下其他掛飾的圖片。我給學生欣賞的圖片共分三個塊面:

(1)第一組圖片

A、(古代)《七璜聯珠組玉佩》《旗人帽飾》(初步瞭解掛飾的歷史)

B、貝殼項鍊、彩石手鍊掛飾(解決色彩與材質問題)

C、《苗族少女衣飾》(銀製品)(解決掛飾種類問題)

通過欣賞這組圖片,讓學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藝大師製作的裝飾物的美感。看完這組圖片後教師再提問:“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掛飾嗎?”這個時候,學生會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鍊、腳鏈、風鈴等等……

(2)第二組圖片

A、各種紙掛飾(風鈴)

B、吸管掛飾(項鍊、校牌)

C、各種材料的掛飾(糖果紙、巧克力、鈕釦、瓶蓋等)。

這組圖片都是學生用各種材料製作的小掛飾。通過這組掛飾的欣賞,讓他們知道在自己身邊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過我們靈巧的雙手把它們變成各種美麗的掛飾。學生在欣賞了這兩組圖片後,已經個個躍躍欲試,急於想自己動手實踐了。這個時候,我的教學過程也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三)學生實踐操作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受和認識,應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等方法自我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製作前,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是一個人單獨製作小掛飾,還是兩個人做,或者是幾個人合作。想選擇手邊的哪種材料來做。還要提出製作要求:(1)有創意,跟別人不一樣。(2)注意針線運用的安全性。

在製作過程中,教師巡迴輔導,指點學生不會做的時候可以問同學或問老師,相互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等絕大多數學生完成作業後,教學就進入了第四個環節。

(四)作品展示交流

這也是我這堂課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先要求學生把自己或和同學合作的小掛飾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裏上臺來隨着輕鬆歡快的音樂自由展示。教師也戴上預先做好的掛飾走在學生中間帶領他們一起隨着音樂節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當表演的時候,教師提出:“同學們,我們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掛飾送給好朋友或者老師,也可以掛在牆上來打扮我們的教室。”這時,教師把自己的掛飾送給最有進步的幾個學生。學生興奮極了,他們興高采烈地互相贈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還把小掛飾掛在了黑板上、牆上。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用數碼相機拍下學生的作品及贈送場面。隨即可以把數碼相機連上電腦,然後關掉音樂,讓學生圍在展示屏周圍觀看屏幕上一件件自己的作品,隨着一張張圖片的出現,教室裏隨時會發出歡叫聲,聽到有人嚷着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老師和學生一起表揚一些設計新穎,富有創意的作品。這裏就是整堂課的高潮部分。欣賞評價完自己的作品後,我就進入教學過程中的最後一個環節。

(五)小結

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進行展示?再讓學生課後製作一些與衆不同的小掛飾舉辦一個小小掛飾展。

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SO2的性質和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讓學生認識SO2的性質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本節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學1》的最後一個專題,是在學生學習了氯、溴、碘、硅、鈉、鎂、鋁、鐵、銅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硫及其化合物。這是對高中化學必修階段無機化合物知識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同時也將爲本專題後續章節“硫酸的製備”、“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轉化”等相關知識的學習打下伏筆,爲《化學2》及後續選修課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是高中階段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的一個重點,也是知識過渡的一座橋樑。

本節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有着承前啓後作用,通過本節的知識,有助於形成化合價爲主線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網絡,使整章知識系統化。二氧化硫是集氧化性、還原性於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可鞏固和提高對氧化還原反應知識認識。本節內容與日常生活,環境問題有密切關係,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着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瞭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 3 )瞭解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和危害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觀察現象得出正確結論的

能力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

3、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於我對本節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點確定爲:SO2的氧化性、還原性和漂白性。難點:通過探究實驗,歸納SO2的化學性質。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以“酸雨”爲背景,它是當今的社會熱點問題之一,也是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學習素材,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此內容之前學生已完成了氧化還原反應、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等知識的學習,這些內容對SO2知識的學習起到了鋪墊和支持的作用。並且學生已經知道硫與氧氣反應可生成 SO2以及SO2 的物理性質。

學習了酸性氧化物和鹼性氧化物引導學生分析二氧化硫的特點得出它是酸性氧化物,從硫元素的化合價分析它具有的性質。

三、教法分析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繫實際,呈現給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這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對實驗事實進行歸納總結,從而獲取相關知識,領略實驗學習

的樂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驗探究精神。爲了達到這些目的,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過程中把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教學和引導啓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巧妙的結合,營造出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

四、學法分析

我們常說“授人與魚,不如授之與漁 ”。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分析猜想法,自主探究法,歸納小結法。

五、設計思路

教與學有機結合而對立統一,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教師必須善於駕馭教法,知道學法,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愉快地,順利的,認真的,科學的接受知識,本機可教學設計如下:

1新課程的導入 承前啓後,由上一節的課程引出這一節的課程—硫和氮的氧化物,介紹本節課重點講述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2介紹氧化物之前,先介紹一下硫的物理性質

3放鞭炮時我們聞到的刺鼻的的氣體是什麼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二氧化硫。把學習與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留心觀察,從生活中學習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展示] 一瓶二氧化硫氣體,觀察顏色,聞氣味,與空氣密比較,然後向瓶子中倒入水,觀察現象。過量時歸納二氧化硫的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易液化,易溶於水,然後像上面反應後的溶液中加入石蕊試液,然學生觀察現象。然後說明現象指出二氧化硫溶於水形成酸,二氧化硫爲酸性氧化物,引出本節課要講的二氧化硫的第一個性質——酸性

4 SO2作爲酸性氧化物還具有哪些性質? 通過回憶,學生構建與原有知識—酸性氧化物的聯繫,從而可以總結歸納出SO2作爲酸性氧化物的同性:

①、與水反應

②、與鹼反應

③、與鹼性氧化物反應

④與鹽反應等 。這將有利於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網絡化的形成。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完成教材P88實驗3 ,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得出結論,並派代表發言,教師對發言進行點評。在此,教師通過SO2的的還原性解釋SO2溶於雨水形成酸雨的過程及其PH值的變化情況。這樣在教學內容上起到了與情景引入相呼應的效果,又能幫助學生理解酸雨的形成過程,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推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化學方程式

(1) 與H2O反應: SO2+H2OH2SO3

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了亞硫酸,亞硫酸性質不穩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 化硫,因此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是一個可逆反應,用“”表示.

講 解:可逆反應的定義和基本特點

(2)與鹼反應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SO2過量時 SO2+NaOH==NaHSO3

(3) 與鹼性氧化物反應:

SO2+Na2O=Na2SO3 (亞硫酸鈉) SO2 +CaO==CaSO3 (亞硫酸鈣)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氧化還原反應等相關知識,觀察分析SO2中S元素的化合價,從氧化還原的角度思考SO2是否具有其他的性質?學生將很容易得出

SO2具有氧化性、還原性的性質,並能設計出驗證SO2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實驗方案,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可行的實驗方案加以肯定和表揚,對學生提出的`不夠嚴密的實驗方案給予一定的鼓勵,這將更好的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1) 還原性:

① 與鹵素單質反應:

SO2 + Br2 + 2 H2O = H2SO4 + 2HBr 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 ② SO2的催化氧化 2SO2+O2 加熱 2SO3

(2)氧化性: SO2+2H2S === 3S↓ + 2H2O

6 SO2的任意排放會導致酸雨的形成,造成環境污染等危害;那麼是否說明SO2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就毫無意義了呢?

教師播放食物“化妝品”—SO2在食品加工領域的使用情況,學生通過視頻中的解說,在教師的啓發指導下歸納出SO2的特殊性質:漂白性(只能漂白部分有色物質)、消毒性、毒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材P88實驗2,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確。通過這一視頻的觀看和結論的歸納。並且通過討論比較得出與氯水漂白性物質的比較 。

原理 氯水 二氧化硫 氯水中HClO將有色物質氧化成 SO2與某些有色物質直接結無色物質 合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 實質 氧化還原反應 非氧化還原反應 效果 永久性 暫時性 範圍 可漂白大多數有色物質,能使紫漂白某些有色物質,不能使色石蕊試液褪色 紫色石蕊試液褪色(石蕊只變紅) 進而引導他們討論活性炭、漂白fen、臭氧、過氧化鈉等漂白性的異同。

通過以上SO2性質實驗的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通過對SO2性質進行分類歸納,讓學生養成了從物質類別、氧化還原和特性三個宏觀角度分析探討物質性質的思維習慣。並且從二氧化硫的性質引導學生推出三氧化硫的性質:是酸性氧化物沒有氧化性。

7 二氧化硫的污染:形成酸雨 回顧SO2的用途和對環境的污染,探討其防治方法。使學生形成用化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

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靜夜思》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的一篇李白的古詩,他的詩想象豐富,風格飄逸豪放。《靜夜思》寫的是遊子月夜思鄉之情。作者以一個遊子的身份神馳萬里,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幅鮮明的月夜思鄉圖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遊子強烈的思鄉情感。這首詩語言凝鍊,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說學情:

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鍊。所以教學本詩,應重在吟誦,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中要以語文課程的價值與理念爲依據,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以情感爲基礎,以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着眼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來設置的。

1、知識與能力:認識十個生字,會寫“靜、思、霜、舉、望、低、鄉”七個字,結合詩句猜想“靜夜思”、“疑”、“舉頭”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能夠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重音及停頓。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思鄉的感情,背誦全詩。

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十個生字,會寫“靜、思、霜、舉、望、低、 鄉”七個字,結合詩句猜想“靜夜思”、“疑”、“舉頭”的意思。能夠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重音及停頓。

2、難點:體會詩人思鄉的感情。

說教學過程:

結合本課的特點,教學要求,本課設計了四大環節。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採用猜謎語的形式。

2、自讀自學,十個生字。

3、朗讀感悟,品味情感。

總結昇華:

1、通過師生對話,以猜謎語的形式:“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 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誰能猜出這是什麼?”從學生的實際入手,針對學生愛表現的特點引起學生對古詩的濃厚興趣,並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看圖邊欣賞。整體感知課文,體會 古詩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中,在欣賞優美畫面和動聽的音樂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自讀自學。 請打開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根據 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和讀背方式。 仔細觀察,詩裏面的'字你認識了哪幾個?是怎麼認識的?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挖掘學生已有的經驗,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抓住契機,因勢利導,有效調控教學。讓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主動識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交流識字方法和當“小老師”活動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字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多種方法學習十個生字 。

5、通過吟誦,吟唱等方法注重對朗讀的評價,提高朗讀能力。 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在讀中注意對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體驗讀詩的樂趣,感悟強烈的思鄉之情。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使“讀者愛讀,聽者專注”,師生共同探討讀古詩的方法,互聽互評,共同進步,極大地調動學生讀書的 積極性。

6、通過小結感悟挖掘、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進而產生情感的共鳴,進一步體會濃濃的思鄉之情。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 設計意圖

中班班幼兒對童話故事有着極爲濃厚的興趣,動聽的故事內容、鮮明的角色形象不僅能深深地打動孩子。冬天一天一天臨近,特別是這幾天的降溫很快,我們班的部分孩子都是在做完早操後進幼兒園園的。小部分早來的孩子也不太願意參加晨間鍛鍊,不是小手藏進了袖子裏,就是站在其他孩子身邊看他們玩。爲了改變這一情況,我設計這一語言活動《北風爺爺你吹吧》,讓孩子們自己來說一說鍛鍊身體抵禦寒冷的方法,讓他們懂得一個不怕寒冷、堅持鍛鍊,纔是勇敢的孩子。

(二)說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社會領域教育目標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標爲:

認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鍛鍊身體能抵禦寒冷。

能力:能夠大膽講述戰勝寒冷的運動方法。

情感:願意做一個勇敢的孩子,不怕寒冷、堅持鍛鍊。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鍛鍊身體能抵禦寒冷。

難點: 幼兒能完整的說出“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活動目標服務的,新《綱要》指出“要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爲此,提供了以下準備:物質準備:北風吹的聲音、故事PPT、北風爺爺頭飾一個。經驗準備:知道冬天是寒冷的,要多鍛鍊身體。

二、說教法

我在該活動中 採用了較爲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直觀法::以多媒體故事的PPT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使教學變得生動活潑.

2、提問法::分段講述故事,在活動中進行適當的問題,通過有效的問題,循序漸進地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角色扮演法: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模仿北風爺爺與小朋友的對話,有表情生動地說出“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本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直觀法:讓幼兒通過邊看多媒體PPY以及傾聽北風吹的聲音的方式直接對故事的內容印象。

2、談話法:是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說出自己對故事內容、各個角色的理解與看法。

3、情境法:.採用情境練習法,是讓幼兒在角色表演的過程中加深理解,進一步感知故事的寓意做一個勇敢的'孩子,不怕寒冷、堅持鍛鍊。

四、說活動過程

我把它分爲開始部分,展開部分和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教師:小朋友們,你們來說一說現在是什麼季節啊?最近天氣怎麼樣?

(二)展開部分

1、播放北風吹的聲音,引出故事。

教師:咦,這裏有一個奇怪的聲音,你們來幫我聽聽看,是什麼聲音呀?原來是北風爺爺來了,他“呼——呼——呼”大聲叫着,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出示故事圖片,分段講述故事,進行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北風爺爺呼呼地吹,樹葉怎麼了?小蟲子、小黑貓他們又怎麼了?

(2)北風爺爺吹呀吹,小女孩害怕北風爺爺嗎?她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還有其他小朋友呢?

3、再次講述故事,通過角色扮演,教師帶領幼兒練習“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

教師扮演北風爺爺,“北風爺爺吹到了我們天堂鳥班,我的本領最大了,看看你們怕不怕我?”

(1) 吹男孩子:男孩子說出“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

(2)吹女孩子:女孩子說出 “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

(3)吹全班幼兒:全體說出 “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不怕你。

4、教師小結:我們已經聽了兩遍故事了,現在我把這個故事的名字告訴你們,叫做《北風爺爺你吹吧》,我們要像小女孩和其他小朋友他們一樣做勇敢的孩子,把北風爺爺趕走了,不怕寒冷,不怕北風爺爺。

5、幼兒討論鍛鍊身體戰勝寒冷的方法,大膽講述鍛鍊身體的運動方式。

教師:冬天來了,北風爺爺也來了,你們害怕嗎?你想做什麼運動來戰勝寒冷呢?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棒,想了那麼多的方法來戰勝寒冷,老師希望明天每個小朋友都能早早來,做個勇敢的孩子, 多運動,多鍛鍊。現在全體起立,我們出去選你喜歡的方式鍛鍊身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