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2.91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說課稿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說課稿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首先感謝領導給了我一個展示、鍛鍊、積累、提高的機會,我執教的是第五冊第五課的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這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敘事性歌曲,曲調優美抒情,歌詞寓意深刻,通過一個平日生活的側面,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深情和孝順之心,體現出夜晚的寧靜,給人恬靜、溫柔的感覺。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需求和對本課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三點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呼吸、柔美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能力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創編能力及合作意識。情感目標:挖掘學生內心豐富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母親、孝敬母親的情感。在整體設計上,我把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感作爲本節課的教學主線。無論從教學結構的設置,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內容的安排,我都始終圍繞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爲出發點,通過搖籃曲的導入——學唱歌曲——拓展激情——結束延續,都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的要素緊密相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音樂活動,體驗、感受、創造、表現音樂的`美,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學會愛與被愛,真正將課程改革落實到實處。比如回憶搖籃曲、示範唱媽媽的歌、欣賞《母親》、表演《不再麻煩好媽媽》,就連課的結束我也選擇讓學生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聲中愉快地走出教室,圍繞課題而展開,學生也始終保持一種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我主要運用了欣賞法、討論法、示範法和練習法。比如,歌曲教學我採用聽唱法爲主學習歌曲。運用和整合了多媒體技術,開始部分藉助播放MTV《媽媽格桑拉》,用一幅溫馨、甜蜜的畫面吸引住了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立刻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又通過回憶搖籃曲,說搖籃曲的特點,唱搖籃曲,從視覺、聽覺兩個不同的角度感受這種溫馨與甜蜜,初步的感受媽媽的愛,並通過問題喚起學生對童年和媽媽的回憶,感受搖籃曲的音樂風格及夜晚寧靜的氣氛,讓學生展開聯想,從而自然地走入本課的學習環境。在難點節奏的解決上,我避免了生硬枯燥的引導,而是採用設問,在寧靜的、靜悄悄的氣氛中很自然地出示切分節奏,讀一讀,拍一拍,這樣做,既解決了切分節奏這個難點,又爲歌曲的演唱做了鋪墊。我還特別注重教師的範唱。範唱了歌曲旋律,直接把學生帶入優美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切分節奏,我的表現起到直觀教學的作用,在最後的教師聲情並茂地演唱了有關媽媽的歌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比起以往僅僅播放音樂帶要生動形象的多,這樣對有效地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也有幫助。在拓展環節,我給學生介紹並範唱了4首關於“唱給媽媽的歌”,不僅豐富了音樂知識同時也增長了歌曲的信息量。在欣賞了《母親》這首歌,我看到學生都情不自禁地唱起來,感情也特別真摯,他們在深深的回憶中體會媽媽的愛,讓音樂將這份愛擴大、昇華,把整節課推向了一個情感高潮。

我感覺遺憾的是在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稍顯緊張,比如學唱環節,學生唱得時間可以多一點,唱的形式多樣豐富一點;還有創編活動教師引導的教學語言可以再優化一點,表演可以更到位點,這樣效果會更好。

古人云:“學而常思之,行而長踐之,之所以進步也”。我想作爲年輕的音樂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素質提高,做到琴不離手,曲不離口,以上是我的點滴反思,敬請各位領導、老師給我多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現從教法、學法等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學生

二年級,全盲3人、低視生5人,由於學生自身條件的限制,對音樂的理解知識水平不同,從欣賞音樂的角度來看,學生可分爲三個層次:

1、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強,對歌曲的理解程度較強的學生。

2、對音樂感悟能力一般,對歌曲的理解程度一般的學生。

3、對音樂感悟能力較弱,對歌曲的理解程度較弱的學生。

音樂欣賞重在培養學生的感受力和鑑賞力,從目前情況看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理解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爲了充分發揮他們各自的自身優勢,採用各種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以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二、說教材

1、教材:《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選自人教版國小音樂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個教學內容。

2、教材分析:這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敘事性歌曲,曲調優美抒情,歌詞寓意深刻,通過一個平日生活的側面,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深情和孝順之心。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進一步體驗搖籃曲寧靜舒緩的音樂特點,用深情﹑輕柔的聲音表達歌曲的情感;

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呼吸、柔美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2)能力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創編能力及合作意識。

(3)德育目標:挖掘學生內心豐富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母親、孝敬母親的情感。

4、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三、說設計理念

一是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把音樂審美教育滲透在各個不同教學領域中,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二是注重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強調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在音樂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薰陶。三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對所有學生給予普遍的關懷和鼓勵,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儘可能得到開發並從中受益,同時注重個性發展,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四、說教法

這是一首搖籃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上,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分組教學。

對音樂感悟能力弱,對音樂理解程度弱的學生,通過兒歌形式,使其理解音樂內容。

對音樂感悟能力一般,對音樂理解程度一般的學生,通過故事點綴,引導學生集體研究歌曲所表達的內涵,從中瞭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對音樂感悟能力強的全盲生,通過分段欣賞和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表演,來理解歌曲。

對音樂感悟能力強的低視生,讓他們用肢體語言來深刻理解歌曲內容。

本教材採用講授法、情景教學法、分類教學法、討論法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師生的融合中愉快的進行教學。

五、說學法

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錄音機播放音樂,使弱視生通過觀看畫面,增加一定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全盲生可以通過聽音樂大膽想象,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學中,以學生爲主,讓學生通過聽、說、演、等活動,通過討論自己總結出對搖籃曲的理解,培養其自主學習總結的能力。

3、在教學中,注重後進生的優化教育和優生的帶頭作用,實施分組教學,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六、說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用設疑激趣的方法。

同學們在一座美麗的房子裏有個住着一個小寶寶和他的媽媽,你們想知道他們的故事嗎?

2、新課講解:

(1)展示課件,講述故事。

媽媽哄寶寶睡覺的小故事,勾起學生對童年時的回憶。然後通過教師充當媽媽與孩子一起在音樂聲中回憶童年時的感覺,通過互動,開打孩子們的心門,以此穩定他們的情緒,爲後面的學唱歌曲﹑體驗親情作好準備。

(2)根據講授的故事,讓學生說出歌曲中有哪些角色。通過提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檢閱對歌曲的理解程度。

(3)分辨歌曲所表達的內容。

讓學生根據對樂曲的理解,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對歌曲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知識融合的運用能力。在學生總結出以後,然後師生共同再來理解一遍,低視生通過看課件,全盲生通過教師講解重新感受歌曲,使學生加深印象。

(4)演一演

視障生由於生理缺陷,在他們的頭腦中很難形成動作形體概念,用情景教學法,使學生身臨其境,要求他們不一定按歌曲要求的動作表現,只需要他們把那種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邊聽音樂邊表演。通過這樣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肢體語言能力,同時能大膽發揮想象,做自己對音樂理解的動作,通過動作使其更深刻的理解歌曲。對於低視生讓他們通過看課件及對歌曲的理解,創遍簡單的舞蹈動作,使其與歌曲的情節相融合,更深刻的體味歌曲內涵。

(5)復聽歌曲一遍

讓學生仔細的聽樂曲,感受樂曲所帶給的獨特感受,讓他們融入到樂曲中,展開想象,發展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提高他們的鑑賞水平。

七、課堂小結

感謝從小養育我們的父母;感謝一直關心着我們的父母;感謝爲我們而操勞的父母……要感謝的太多太多了,就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報答我們的父母吧!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第五冊第五課表演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通過對歌曲的分析,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瞭解歌曲內容及情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情帶聲,用正確的速度,柔美圓潤的聲音,完整、準確、深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標:通過感受歌曲寧靜的氣氛,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通過情景表演,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對歌詞的理解,對旋律的感受,激發學生對媽媽的愛,並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回報,從而使學生成長爲“心中有愛”的人。

二、教材分析:

《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敘事性歌曲,2/4拍,徵調式,歌詞寓意深刻,它通過一個平日生活的側面,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深情和孝順之心,歌曲通過“八度大跳”、“切分節奏”的運用,營造了一種寧靜的氣氛,“MU”音的運用更是抒發了孩子對媽媽的熱愛之情,使人有意猶未盡,餘音繞樑之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深情的演唱來表現對媽媽的愛;

2、教學難點:對學生音樂感受力及表現力的培養。

四、教學準備:

與教學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粘有銀色月亮和星星的深藍色窗簾,豎笛。

五、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組織教學:

“親愛的孩子們,請伸出你的雙手,和老師一起捧起一顆“感恩的心”(教師演唱並帶領學生做手語。

設計意圖:這裏的律動《感恩的心》高潮部分爲整個的教學做一個情感的鋪墊。

(二)導入新課:

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上,我首先進行深情的道白:“孩子們,是誰把我們帶到人間?是誰,用愛把我們溫暖?是誰,哺育我們健康成長?是誰,給了我們溫馨的家園?”學生會答:“是媽媽”。緊接着播放多媒體課件《媽媽頌》,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接下來進入對話:“孩子們,從出生到現在,媽媽爲我們做過的太多太多,我們又能爲媽媽做些什麼呢?(學生會有很多的想法,在這裏要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那有一個給媽媽唱搖籃曲的孩子,她又爲媽媽做了些什麼呢?”

設計意圖:在導入這一部分,我運用情境創設的方法喚起學生對媽媽的愛,我想,視覺和聽覺的體驗應該是最好的“激情”方式,而談話法的運用又巧妙地爲聆聽設下了伏筆。

(三)新歌教學:

1、初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看一看爲媽媽唱搖籃曲的孩子都爲媽媽做了些什麼吧!”課件出示《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並在欣賞前提出要求:“讓我們一起來把聽到的看到的編成一個小故事,比一比,看誰的故事最生動吧!”(初聽後讓學生來講一講歌曲講述的故事,教師給予肯定的評價)

設計意圖:這裏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對歌曲主要內容初步感知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2、復聽:“多麼美好的故事,多麼動人的旋律,請聽老師來演唱歌曲,感受一下老師是用怎樣的速度、節拍來表現歌曲的輕柔和寧靜的吧!請大家用身體的律動來配合老師!”

設計意圖:復聽歌曲,感受歌曲,讓學生對歌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同時,教師的演唱和學生的律動更能使師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3、哼唱旋律:“那下面就讓老師帶着大家輕輕地走進媽媽的房間,用最輕柔的聲音來爲媽媽哼唱搖籃曲吧!噓,可別吵醒了媽媽啊!”

設計意圖:在這裏創設的情境主要是控制學生哼唱的音量與情緒的把握,歌曲情緒的把握應該從一開始接觸唱就注意引導情緒的處理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單純是放在歌曲處理的部分來完成的。)

4、歌詞朗誦:“我們把最動聽的曲子唱給了媽媽,那讓我們把最動情的朗誦也送給送給媽媽吧!”教師帶着學生在伴奏下按節奏朗誦歌詞。

設計意圖: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誦歌詞,是爲了情感的延續,也是爲下面的填詞演唱做準備。

5、填詞演唱:“下面就讓我們把心中最美的歌唱給媽媽吧!”(學生隨琴填詞演唱,學唱的過程學生是主人,在這裏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唱屬於他們自己的歌,教師只做一個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可以在需要指導的部分加上提示的動作或符號、

6、完整演唱:音樂起,教師加入獨白:“媽媽,我想您一定很累很累,不然爲什麼睡得如此香甜,夜已深,我要爲您唱首搖籃曲!”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在這裏教師加入的一段深情的獨白,一下子就會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從而自然地進行深情的演唱,很好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整個的歌曲學唱的部分,從感知歌曲到感受旋律,再到演唱,一個“愛”字貫穿始終,讓學生感受愛,理解愛,表達愛,被愛感動,爲愛歌唱!

(四)情景表演:

“孩子們,夜深了,聽,媽媽的房間好靜好靜,(小聲地呼喚)媽媽,媽媽……(做推門的動作)

設計意圖:歌曲唱會以後,我爲學生安排的是情景表演活動,爲避免孩子對同齡人扮演媽媽產生不認同感,媽媽就由老師一個人來扮演,孩子分成若干組,進行排練,然後再一組組地進行表演,這裏用深藍色粘有銀色月亮和星星的窗簾來渲染氣氛,每一組表演的時候由其它小組來伴唱,這樣不僅鞏固了歌曲的演唱,最主要的是能夠與同學合作完成比較難的即興創編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更加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一個小祕密,今天老師爲天下所有的媽媽帶來了一份小小的禮物,(演奏豎笛)那你們有沒有什麼禮物送給媽媽呢?(學生彙報,選取在課堂可以完成的展示給大家,其餘的作爲課外延伸課下完成)

(五)拓展延伸:“親愛的孩子們,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的拓展,是學生對媽媽的愛得到一種昇華,使學生懂得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回報,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

(六)結束全課:

做《感恩的心》手語離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