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15篇

說課稿 閱讀(1.63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音樂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15篇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北京喜訊到邊寨》首先:

說教材:

《北京喜訊到邊寨》是人教版國小音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西部風情”中的教學內容,這首管絃樂合奏是本章的欣賞曲目,展現的是一幅北京喜訊傳到邊寨後,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載歌載舞的歡樂、熱鬧場景。

說理念:

欣賞優秀的管絃樂合奏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大綱》要求,通過欣賞民族管絃樂合奏,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擴大音樂視野。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感受管絃樂合奏的表現特點,能夠分辨樂曲的不同樂段;

2.能力目標:能夠感受樂曲各樂段的情緒,並初步瞭解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管絃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啓發學生體會人們聽聞喜訊之後載歌載舞、熱鬧歡騰的心情。

說教學重點:

通過聽賞,感受樂曲中苗族、彝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說教學難點:

分辨樂曲的音樂結構。

說教法:

情景教學法;講解法;欣賞法;啓發式教學;分析對比法

說學法:

感知、理解、想象;聽辨;綜合

說教學過程:

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將本節課設計爲四個環節。

1.爲樂曲命名播放音樂《北京喜訊到邊寨》讓學生聽賞音樂,感受音樂的情緒,以及展現的場景,併爲樂曲命名,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樂曲歡快、熱烈的情緒,也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

板書課題,並播放多媒體課件《北京喜訊到邊寨》

學生再次聽賞,

聽賞之後,我對樂曲創作的背景進行介紹:樂曲是由鄭路、馬洪業於之後樂曲創作的背景進行介紹1976年12月作曲的一首管絃樂曲,“喜訊”指的是1976年黨中央粉碎了篡黨奪權的陰謀,xxx。作曲家用苗族、彝族“喜訊”從北京傳到西南邊寨,各組人民載歌載舞、音樂的風格表現了萬衆歡騰的情景。樂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歡快、熱烈的情緒,深受人民喜愛,已經成爲音樂會上經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通過對樂曲背景的瞭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

2.分辨樂曲的音樂特點

本階段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分辨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首先,我播放音樂,引導學生仔細聽辨音樂,在聽辨的過程中找出各自不同的風格(重點聽辨第三和第四主題)聽辨之後,在我的啓發下,學生很快找到樂曲多以135三個音爲主,在第四主題中有一個降3的音,我告訴學生:這是苗族音樂的典型特點。再次聽賞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在聽到降3的時候舉起右手,這樣,便能很快分辨出音樂的風格特點。從而也達到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3.分辨樂曲的結構這是本節的難點所在,因此,我把本環節分爲三個小點來進行逐段欣賞、分辨。

A.引子與第一部分課程大綱要求,欣賞歌曲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因此,這部分,我鼓勵學生在聽賞的同時,找出音樂中出現了哪些樂器及模仿了什麼聲音?音樂表現的是怎樣的場景?在引子部分聽賞時,學生們很快找到領奏的樂器是圓號,兩隻圓號模仿了號角聲,給我們展現了號角在深谷裏的迴音,彷彿把我們帶進了西南少數民族居住的茂密叢林之中。部分以後,我分別彈奏三個樂段,學生逐段進行分辨,第一樂段在兩小節強烈的舞蹈性節奏之後,樂隊以很強的力度奏出熱情奔放的.旋律,使我們一下子就置身在萬衆歡騰的羣舞場景之中,這裏,我帶動學生用拍手、跺腳的形式打出節奏。而第二樂段中,雙簧管奏出了輕快活潑的旋律,與第一樂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學生們在聽賞和討論的過程中,還找到樂段中出現了短笛、長笛、絃樂和鈴鼓。

這時,我要求學生們拿出道具,分組進行模打節奏,體驗情緒,帶動了課堂氣氛。進入第三樂段的分析,在第三樂段,小號起到了呼應式的模仿效果。我們一起跟琴演唱這段。分析完三段音樂之後,師生一起總結出第一部分的情緒是熱烈、歡快的。並分組帶有感情地演唱引子與第一部分旋律旋律.

B.第二部分

繼第一部分之後,先欣賞第二部分旋律的多媒體課件,利用學生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將樂曲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於學生眼前,畫音結合。

之後,要求學生在課本上找到第二部分旋律的樂譜,邊看樂譜邊聽我彈奏,還可以輕聲哼唱旋律,並想一想:這部分旋律中再次出現了什麼?它與旋律A有什麼區別?鼓勵學生通過感知,在腦海裏想象這段旋律所要表現的情景。

並自主發言:

旋律中再次出現了降3,這是苗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像是一位姑娘跳起了優美的舞,這是苗族音樂的風格特點,表達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相機找出幾位同學用即興舞蹈來展示。而旋律A像是衆人在歡快的共舞,情緒很歡快。同時,分男女生演唱第二部分旋律與旋律

A(男生唱旋律A,女生唱第二部分旋律)

C.第三部分與尾聲

師生一起聽賞,然後,我彈奏樂曲,學生視唱樂段。在視唱過程中劃出第三部分結構(由兩個樂段和尾聲構成)。並一起總結第三部分最明顯的特點:再現了旋律A。並且將兩段旋律進行對比:第三部分旋律較旋律A的情緒要歡快、激昂。我再啓發學生說出這一部分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及分別表現了怎樣的場景?由於之前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們對部分樂器都比較熟悉了,所以,問題提出之後,他們很快就找到了所有出現的樂器:小號奏出了粗獷、熱情的旋律,與後面小提琴奏出的輕快、跳躍的旋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一幅小夥子與姑娘對舞的場面。最後,完整地將樂曲聽賞一遍,感受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緒,全班再次分男女生進行即興表演,在合作學習中將音樂昇華。

4.拓展延伸

完整地欣賞樂曲之後,我將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用怎樣的方式來表現音樂,第二部分最好用舞蹈來表現。

其他部分可以用打擊樂器或動作來表現。鼓勵學生自主發言、討論,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並指導學生表演。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理念,力求爲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音樂情境。

在課後,我建議同學們嘗試着爲樂曲創編舞蹈,爲樂曲編寫一份管絃樂合奏配器表。讓學生在試着爲樂曲創編舞蹈,爲樂曲編寫一份管絃樂合奏配器表。

實踐中感受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音樂、學習音樂、創造音樂的熱情。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本課內容以人教版音樂課本第十冊第六單元的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爲基點,加入創新,將更多的京劇知識溶入其中。

2、教學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學習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國民族音樂有助於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文化。”作爲中華傳統文化的京劇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中國文化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京劇有着悠久的歷史,可謂博大精深,流派分呈,絢麗多姿的藝術風格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情感,智慧和審美追求,薰陶、娛樂,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

聽到迴響於街頭巷尾的流行音樂,在習慣於大衆文化的威力的同時心裏常常感到一絲遺憾——做爲國粹的京劇藝術在那裏?所以我選擇了欣賞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爲基點加入創新,將更多的京劇藝術知識溶入課堂中,引導學生做多種形式的參與和感受,在活動中體驗京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使這節課成爲學生熱愛京劇的良好開端,引導學生關注京劇藝術,並讓學生明白宏揚中國的戲曲京劇藝術人人有責,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處理:

京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在一節課根本無法全部講完。因此,本課結合欣賞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同時選取了京劇的`發展,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內容做淺近的介紹,使學生對京劇的相關知識有更多的瞭解,讓學生欣賞、模仿在富有創造性的音樂活動中感受體驗京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

4、教學對象:國中一年級學生

5、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國京劇文化藝術的知識有所瞭解,通過對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的對比欣賞來了解和感受“西皮”、“二黃”兩種唱腔的基本特點;通過對唱、念、做等表演動作的模仿,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

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鑑賞京劇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傳統戲曲藝術——京劇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6、教學重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京劇藝術的興趣,初步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在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中探索、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

7、教學難點:如何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膽的進行模仿真正的融入到京劇藝術中去。

二、[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教學方法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很重要的,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選擇教學方法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採用了:

1、情境教學法:以京歌《粉墨人生》作爲學生進教室時的音樂,創設音樂情境,使學生一進教室就被京劇這種前所未有的氛圍包圍,再以京劇的出場方式與問好方式來激發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貫穿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探究,師生互動交流,使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濃郁的京劇氛圍,不僅讓學生充當票友,還讓學生當演員,把課堂變成戲臺使學生身臨其境,欣賞感受京劇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對京劇的鑑賞能力。

2、談話法:用於導入新課和介紹京劇的發展、行當及伴奏樂器等通過師生互動引學達標。

3、體驗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視頻、音頻等媒體多看、多聽、多想,從各方面去體驗、感受京劇的魅力。引導學生親身做各種形式的參與和體驗,讓學生模仿京劇的唱、念、做,模仿表演現代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和唱《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的片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創造能力得到提高。

4、教學手段:本課內容較多而課堂時間有限,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的先進手段,教師在呈現課件的同時口頭講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同時還能讓學生接受大量的信息,豐富課堂內容,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習興趣,生動的舞臺劇照,清晰的臉譜圖片等,視聽結合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使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清晰、更快捷地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應聘國小音樂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歌曲《小熊過橋》。接下來,我將從教材,教學法,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小熊過橋》是花城版走進音樂世界第九冊第四課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G大調6/8拍的由多種演唱形式組合而成的歌曲。歌曲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活潑跳躍的旋律ABACA的迴旋曲式結構描繪了小熊過橋由害怕到勇敢跑過橋的前後不同心理對比。通過這個故事啓發學生在困難面前應做勇敢自信的人。

二、說教學法

我所面對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五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好動愛模仿,勇於探索創造。他們喜歡生動,活潑,有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因此我打算採用:興趣引入,教授欣賞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同時結合來進行教學。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與本首曲目的特點。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學生能夠基本理解音樂中簡單的迴旋曲式結構,通過形象記憶和歌曲對比。提高基礎音樂修養。

二能力目標學生能夠較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小熊過橋》,並且能夠進行簡單的創編活動。

三情感目標通過小熊過橋這個故事啓發學生在困難面前應該做勇敢自信的人。其中我把學生能夠較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小熊過橋》作爲本課的重點。學生能夠基本理解音樂中簡單的迴旋曲式結構作爲本課的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再來談談我的教學過程,本課的教學過程我設計爲以下四個環節:

1、第一個環節:用童話的方式進行導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裏,我會有兩個提問來導入:1、“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試過自己單獨走過一個獨木橋呀?”2、“那你們第一次過獨木橋時的心情還記得嗎?有沒有同學可以舉手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當時的心情與想法?”當同學們回答完自己的心情與想法後,我會馬上順着這個話題,告訴他們:“今天,在動物王國裏,有一隻小熊也將要走過一個獨木橋了,它的心情會和你們一樣嗎?”這樣提高學生想要去認識這隻小熊的興趣。

2、第二個環節:,我需要利用多媒體,播放《小熊過橋》的動畫片,當然,播放的背景音樂正是本節課要學的歌曲。我會要求學生在看與聽的過程中思考:1、小熊在橋邊依次遇到了什麼動物?2、小熊出現猶豫的時候哪一句音樂反覆地出現?你能數出它出現了幾遍嗎?這裏我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並給予適當的提示。不一會學生就能告訴我:老師,小熊在橋邊依次遇到了烏鴉鯉魚。而小竹橋,搖呀搖,有隻小熊來過橋。這句音樂出現了三次。這樣,就可以引出本課的難點——迴旋曲式,我會介紹一下回旋曲的定義,迴旋曲式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幾個不同的插補交替出現而構成的樂曲。接着,我拿出標有英文字母ABCD的卡片,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樂段,其中,把大家聽到的重複的那個樂段歸爲A段,其餘的樂段讓學生在我的帶領之下去思考,去討論,然後請代表出來用ABCD的英文字母展示自己組討論的結果。(學生出來擺卡片的時候,我會再次播放音樂)。聰明的同學很快就把正確的答案ABACA擺出來了。但是,無論結果如何,是壞是好,是對是錯,我都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爲作出肯定,並做出簡單的點評。這一環節是我的教學難點,可並不是我的教學重點,因此所佔用我的時間並不長。

3、第三個環節:在這一環節裏,我的主要目標是:學生能學會唱《小熊過橋》。由於在上一個環節中已經聽過這首歌曲兩次,學生已經對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印象,接下來,我會用一句“小熊現在正害怕地站在橋邊,如果你們可以學會唱這首歌,小熊就有走過獨木橋的膽量了,你們願意幫幫它嗎?”這樣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個再借用鋼琴,音箱等教具,當學生在反覆多次的音樂聲當中,對歌曲《小熊過橋》由陌生到熟悉,從而把歌曲主動地變爲自己的東西。

4、第四個環節:結束前面三個環節,我會繼續牽引着他們的童話思緒進入第四個環節,我會再讓學生看一次《小熊過橋》的動畫片,然後我會引導學生想,“小熊站在橋上害怕的時候是怎樣的表情,用什麼動作可以展示出來呢”“烏鴉在樹上笑它的時候又該怎樣用肢體語言給展示出來呢?”將學生的創造能力發揮到本堂課的一個最高點,讓他們根據歌詞,去編排一些簡單舞蹈動作,並排成一個完整的微型歌舞劇。在這一環節中,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排練,在經過3—5分鐘的排練,請出有代表性的一些組出來合着音樂進行表演,而臺下的同學可以一邊拍手一邊合着音樂演唱。通過歌舞表演,不僅鍛鍊了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同時也啓發了學生遇到困難時和小熊一樣勇敢自信。將童話故事貫穿於教學的四個環節實施之後,我的本堂音樂課也輕鬆地完成了。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評委老師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4

一、說教材。

這節課,我講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五年級第九冊第二課的歌曲《蘋果豐收》。這是一首朝鮮族民歌,曲調明快活潑、熱情奔放,表現了在蘋果豐收的季節裏姑娘們喜摘蘋果時歡樂的勞動場面。

二、說教法。

這是在我校開展小班化教學以來,我首次以小班化教學模式來完成的一節公開課,整節課,我都採用了小班化的流程來進行,如,交流前置性作業,我通過蘋果梨的`學習導入本課,互助探究,我通過組內對個體學習能力的分析,爲自己制定學習時間,並在規定時間完成學習任務,由我來進行檢查,並指導學生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提高,達到這節課的基本學習要求。分層提高,通過學生對自己在組內的角色進行分析,選擇學習任務,完成學習任務,達到進一步發展的目標。總結歸納,通過學生對自己在本節課上的表現,爲自己做一個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一個綜合的評估,爲自己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制定怎樣的學習任務形成一個標準。鞏固檢測、佈置前置性作業,在本課的最後,我爲學生布置了前置性作業,爲下節課學習歌曲《雨花石》做準備。

三、說學法。

對於學生而言,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自學來完成歌曲的學習,雖然不是很陌生,因爲這樣的學習小組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但是小班化教學模式,對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內的角色和對自己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也使學生產生一種“使命感”和“任務感”就像很多人喜歡打遊戲,急着完成任務升級過完一樣。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結合時事政治,即州慶導入本課,完成前置性作業,過渡到歌曲的教學,再通過分組合作,完成更高的學習目標,之後,引導學生爲自己提出更高的學習任務,然後,再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最後佈置性作業,結束本課。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下午好:春天來了,嫩綠的小草發出了新芽,五彩的花兒迎着陽光開放,碧綠的柳條在春風中翩翩起舞,歡樂的小鳥在雲中歌唱,綿綿的春雨似晶瑩的銀絲輕輕地飄若人間,又像純潔地甘露滋潤着世間萬物。下面我就《春雨濛濛的下》一課與大家共同探討新的教學理念和策略,敬請指教。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春雨濛濛的下》選自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冊第六課,本課重在體現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新教育觀,重視合作與共處意識的培養,訓練學生的合唱能力。

《春雨濛濛的下》是一首電影插曲,曲調既抒情又形象,其中運用了具有動感的多種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使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兩聲部三度音程的運用加強了春雨和聲的效果,很好地體現了春雨的美。歌詞十分簡潔,卻又十分雋美,使人由衷地讚美春雨,對春天充滿着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學生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2、教學目標: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設計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生活的真摯感(2)

能力目標:進一步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3)情感與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啓發他們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3、教學安排:結合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難以掌握二聲部合唱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劃分爲二課時。第一課時:三度音程聽辨訓練,熟悉旋律,律動。第二課時:感受歌曲,學唱歌曲,表現歌曲。下面重點說一說本課的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內在美,能用優美舒展的歌聲表達歌曲情感。(2)提高學生兩聲部合唱能力,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教學重點: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真摯感情。教學難點:(1)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準和諧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4、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鋼琴、實物投影儀學生:有關春景的詩詞、春天的植物(柳枝、花草等)、繪畫工具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本課包含了音樂、美術、詩歌、文學、思品、自然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談話法、體驗法、合作學習法、音樂表演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老師主導作用,二者相互結合。

2說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我以“美”爲突破口,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探究、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現歌曲,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課堂導入

1、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春天”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裏進行了場景佈置,將關於春天的各種自然景觀編製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室四周佈置幾棵柳枝,牆壁貼春雨、小草、小鳥、小花等圖片,並配有《渴望春天》的音樂,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揚旺盛的生機所吸引,營造和諧學習氛圍,把他們帶入悠閒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

2、導入上課開始,教師聲情並茂地說:“同學們,春天到了,萬物復甦了,大地披上了綠色的外衣,朵朵鮮花競相開放,這一切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通過教師親切的話語,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配合多媒體動畫,自然過渡到讓學生欣賞春雨,學生被綿綿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學生情不自禁地朗誦起有

關春雨的小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等詩句,學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這時讓學生說春雨的感覺,便不知不覺引入了新課,學生的學習慾望得到激發,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從而爲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聆聽歌曲,體驗感受1、欣賞歌曲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呈現於學生眼前,畫音結合,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地審美情景中,喚起他們學唱新歌的慾望。2、模唱歌曲當學生初步感知歌曲後,引導學生用LU輕聲哼唱,使學生再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薰陶。

(三)學唱歌曲,情緒表達

1、介紹作者,朗讀歌詞這首歌曲是我國的詞作家喬雨老先生爲我們少年朋友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歌曲。教師先充滿感情地範讀一遍,和學生共同分析歌詞,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等不僅句式對稱整齊,而且色彩豐富,使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歌詞的色彩美、韻律美、對稱美、意境美的特點,這樣師生融合更能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

2、填詞歌唱在美的情境下,讓學生分聲部演唱,學生因爲有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基礎及歌曲的欣賞,已能很好地唱出齊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後根據學生演唱的情況,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如第一句:如何唱準“下”的時值和唱齊弱起是這句難點,,我採用讓學生看教師的指揮手勢解決這一難點。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如:讓學生跟老師一起劃拍演唱,唱準時值。

3.歌曲處理如何使學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過學生分組討論,邊總結邊實踐體驗,指導學生二聲部要唱得清晰、和諧,要用較輕的音量,富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來演唱,結束句表現出春雨越來越弱、聲音越來越小,從而完成教學目的。

4.情感昇華爲了更進一步使學生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準確表達歌曲情感,教師向學生介紹歌曲選自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綠色錢包》裏的插曲,並對《綠色錢包》這部影片作簡要介紹,瞭解歌曲的`寓意,使學生懂得歌曲以濛濛地春雨象徵祖國的關懷,以河邊的楊柳、村前的杏花象徵青少年,鼓勵青少年健康成長,達到寓思想教育於音樂教育之中。

四、成果展示

歌唱春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後,我將本課內容提煉與昇華,讓學生討論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然後分小組進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課前準備)、創作詩詞、畫一張畫等活動,進行合作創編,這個創意使學生從感知美、體現美,上升到創造美、表現美,給每個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願望和機會,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接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由每組推選的代表到講臺前面進行成果展示,給學生搭起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表現、歌唱春天,學生邊欣賞春天的美景邊觀看優美的舞蹈,並有感情地演唱,採用第一段領唱,其他同學合唱歌曲,第二段配樂朗誦(師伴奏),第三段齊唱、合唱。這一環節把歌唱、舞蹈、表演、詩朗誦等相互融合,讓學生在自由創編與即興表演中感受音樂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通過合作,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發展。最後,教師通過與學生交談對本課進行小結,讓學生懂得“一年之計在於春”,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春光。

最後學生在歌曲《春雨濛濛地下》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本課我以美麗的春景爲主線,層層深入,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受音樂的“美”。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理念,力求爲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音樂環境。以上是我對本課教材內容的分析、設計及安排,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音樂教材。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百花園》。接下來我將結合《音樂課程標準》圍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三大方面對本單元進行闡述。

一、說課標

(一)課程總目標

通覽《中國小音樂課程標準》會發現,它的主幹是分層面、分領域、分學段呈現的,總目標是通過教學及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等,來豐富情感體驗和陶冶高尚情操的。這個課程總目標又是通過以下三個層面進行表述的。

1、第一個層面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教育目標來說,它最核心的目標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第二個層面是“過程與方法”

音樂學科具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徵,它本身的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學習方式——體驗的方式。對於審美教育來說,大多是體現爲“潤物細無聲”式的潛效應,許多目標就蘊含在學習過程中。只有通過親身參與藝術實踐活動進行模仿、積累,纔會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性發展。

3、第三個層面是“知識與技能”

上述目標又分爲三個學段,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9學年中,分別是1-2年級的第一學段、3-6年級第二學段和7-9年級第三學段。

(二)學段目標

今天,我所說的教材就處於3-6年級第二學段,它的教學目標有:培養學生保持對音樂的興趣,及感受與欣賞的能力,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積極參與演奏及其它音樂表現、培養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增強集體意識,和合作能力。(它的內容標準概括起來又分爲四個領域,分別是)

(三)內容標準

(1)感受與欣賞

(2)表現

(3)創造

(4)音樂與相關文化

(接下來我也將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材闡述)

二、說教材

1、教材的編寫意圖

本冊教材的編寫以《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爲指導思想,突出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新課程理念。教材以主題單元爲框架,共有9個單元,每個單元的主題各不相同,每個主題下又設有欣賞教學、歌唱教學、音樂知識、編創與活動等內容。使得教材無論是一冊、還是一單元都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教材的編寫特點

教材的內容結構是由“經線”“緯線”交融而成。“經線”是指各音樂要素。如:音高、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貫穿其中。而“緯線”則是以“音樂與生活”、“音樂與社會”、“音樂與大自然”、“音樂與文化”等系列版塊滲透其中。

3、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關係

本冊教材第八單元的主題是“百花園”。其中彙編了四首作品,有以花寓意的四川民間小調《盼紅軍》;有借花抒發美好生活的河南民歌《編花籃》,有借物喻人的《牡丹之歌》以及沁人心脾,彷彿豔麗多姿的器樂曲《花之歌》。在教學安排中前兩首是表演唱,後兩首則是欣賞曲目。通過學習《編花籃》等這四首音樂作品,能夠使學生感受四川、河南等民歌的特點與風格,在音樂的實踐中培養學生自己尋找歌曲中富有地方戲曲的音調和唱腔。再通過聆聽樂曲及進行最後環節《花之歌》音樂活動,讓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通過音樂所表現出的各種花景,享受百花給人們帶來的溫馨與快樂。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通過以上這些學習,感受與欣賞,最後再讓學生根據歌曲編創舞蹈,使歌舞一體,進而提高對音樂的鑑賞能力,培養了他們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這達到了《音樂課程標準》第一領域的要求,即:感受與鑑賞。

接下來學生體驗四川、河南民歌的特點,完整、有表情的參與歌曲《盼紅軍》和《編花籃》的演唱,採用獨唱、齊唱、合唱等多種形式表現,再通過自制打擊樂器,舞蹈等創編渲染氣氛,完成曲調填空創作,這樣又培養了學生表現音樂及創造的能力,又達到了《音樂課程標準》第二、三領域的要求,即:表現與創造。

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地方民歌的鮮明色彩,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又通過結合音樂和夥伴合作進行表演,體會了百花給人們帶來的快樂,真切感受了音樂在其中的作用,這又達到了第四領域的要求,即音樂與相關文化。

4、本單元在教材中的縱向整合

本單元是人音版國小教科書“音樂與生活,音樂與相關文化”主題系列中內容的展現,《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突出音樂特點”,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的理念。五年級”百花園“這一單元,就是讓學生通過模仿腔調,練唱旋律等,感受不同地方音樂特點,理解“百花”的美麗與多姿,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也爲以後有關民族音樂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下面我要說的是的第三個環節:說建議,我也將從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三大方面進行闡述)

三、說建議

(根據課標和教材特點,我先說具體的教學建議)

(一)教學建議

1、創設音樂情境,以美育人。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們有責任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更有效的來感受它,在體驗的過程中帶領孩子們感受它所表達的情緒,以獲得審美的能力,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在課堂伊始,我設計首先伴着優美的音樂(盼紅軍伴奏),請同學們有序的進入教室,(播放課件)這時我說“歡迎大家來到音樂百花園,看,花園裏的花兒都在爲你們競相開放,你們問到了那撲鼻的芬芳了麼?”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語言,伴奏音樂及多媒體畫面等創設情境,使孩子們能迅速進入音樂的氛圍,拉進教學內容與孩子們的距離,使他們對教學內容產生親近感,走進教學內容的百花園。

又比如在歌曲教學環節中,在學習四川民歌《盼紅軍》中,我利用聽、唱、畫、念、拍、說等多種學習手段不斷激發學習興趣。歌曲中旋律不難,但段落、唱詞較多,爲了使學生們能清晰地分辨記住歌詞,我採用設問“歌曲中都唱到了哪幾種花?採花都獻給誰?節奏有什麼特點嗎、出現最多的節奏型是麼等”,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去讀歌詞,感知歌曲的內容。隨後有利用電子琴和節拍器讓學生跟節奏讀歌詞,幫助他們將歌詞與節奏進行初步的融合,也爲後面的學唱做了鋪墊。在此基礎上,我會趁熱打鐵安排他們“自學曲譜”“自學唱詞”等步驟初步完成歌曲《盼紅軍》的學習任務。

新課標要求我們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歌曲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一教學理念,不僅爲學生創設了民主、寬鬆,自由的氛圍,更激發了他們動手動腦的創新思維,爲學生自主學習音樂增強了自信心!

2、善於引導,培養審美情感。

本單元歌唱教學中的表演唱歌曲《編花籃》是一首我們河南民歌的代表作,具有突出的河南豫劇曲調特點。可特色究竟蘊含在歌曲的那些旋律中呢?如果能引導學生感受到最具特色的樂句,也就抓住了歌曲的核心。於是我以整體感受歌曲爲出發點,巧設問題“你認爲哪一句最有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聆聽歌曲,找出最有特色的樂句,就是唱好裝飾音中的前倚音,突出具有濃郁的河南民歌特點,怎樣能夠更有效地解決這些重難點呢?於是我通過讓孩子來聽琴和聽老師範唱的方式,先來這樣演唱一遍沒有裝飾音變化的樂句,(範唱歌曲前幾句),然後再加上歌曲中有裝飾音的樂句和結尾襯詞“那哈依呀咳”,運用河南人粗獷豪放的性格及唱腔,,再對比範唱一遍,就又彰顯出了這樣的效果(範唱),這樣讓孩子們親自體驗了兩種聲音的不同變化,並聲情並茂地進行模唱及練習,初步掌握及感受河南民歌的特點,也更深刻體會到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發自肺腑的讚美之情。

課堂上老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大家都是主創人員,我們和學生應當是彼此相互溝通的。老師用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孩子們,幫助他們培養審美情感,提升審美能力。

3、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其實,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我們應當啓發他們進行創造性的藝術表現,而不是用標準答案去束縛他們。在創編活動環節中,我讓孩子們在遊戲中來創編歌詞,孩子們在老師給出的遊戲項目中進行小組間的配合,有負責寫歌詞的,有負責編動作的,有負責演唱的,在表演中還可以是打擊樂伴奏、舞蹈等,形式不限。這樣設計既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突出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又鼓勵了他們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幫助樹立自信心,進而培養學習音樂興趣。

(二)評價建議

結合實際的教學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評價機制。

1、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2、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3、以關注學生髮展爲主線的縱向評價爲主,以橫向評價爲輔。

(三)最後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我也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們來說。

1、要以音樂教材爲基本,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我們要根據提供的參考資料,從教學實際狀況出發,以音樂教材爲載體,設計出即體現音樂藝術審美,又具個性的課堂教學。

2、合理使用音樂教學設施。

在這一單元中就用到以下這些教學工具來輔助,已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課件展示)

3、挖掘學生自身資源,發揮教師資源優勢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儘可能的去挖掘、開發和利用學生已經具有的知識、能力、及已掌握的音樂技能等因素,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和參加音樂類的表演、比賽等,給予展示的空間,(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我校組織孩子們參加的一些文藝表演和比賽(課件)。這是我們每年六(1)前夕舉辦的校“七色花藝術節”,在藝術節期間,孩子們可以參加聲樂、器樂、舞蹈、曲藝、書畫等多種項目的比賽和展示,既豐富了第二課堂,又爲他們提供了發揮特長,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臺,更有效的體現了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成果。

音樂是一門充滿情感的藝術學科,它給予孩子們的是豐富的感受和美的薰陶。在帶領孩子們走進音樂世界的道路上,我們只有認真研讀課標與教材,才能把“無聲的文本”演繹成鮮活的“生活文本”,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們在新的音樂過程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感受靈動課堂、高效課堂,乘着歌聲的翅膀,展翅飛翔!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1、內容:《我怎樣長大》是人音教材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足跡》中的一首歌曲,是故事片《燭光裏的微笑》的主題曲。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師在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蹟,塑造了“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人民教師的崇高形象。這首充滿兒童情感的歌曲,風格清新、流

暢,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渴望長大的願望。

2、特點:學唱時引導學生回憶三拍子的節拍特點和指揮圖式是這節課我將考慮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我設計的重難點是學會用優美抒情的聲音演

唱歌曲《我怎樣長大》,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暢性和二聲部間的和諧。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和一定的接受能力,他們對音樂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在演唱時能不喊唱,會用正確的方法演唱和控制氣息。在四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過合唱歌曲,對合唱歌曲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部分學生能準確地演唱二聲部,部分學生在二聲部的演唱上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在平時的演唱過程和教學中多引導。

三、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

2.準確演唱歌曲的合唱部分,並在唱歌實踐中,鞏固三拍子指揮手勢。

3.在革命歌曲的音樂中,讓學生牢記革命傳統,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

難點:指導學生唱好三拍子的流暢性及二聲部的和諧。

五、教學過程

1、首先,是兩條發聲練習,發聲練習的第一條帶跳音練聲曲,哩的發聲狀態比較靠前,以活潑輕快的形式,幫助學生進入歌唱得狀態;音程跳進的練習,爲學唱歌曲打下基礎。第二條練聲曲主要是練習長音氣息的支撐,是歌曲的尾聲部分。

2、在導入新課的環節中,我採用了播放歌曲在電影中的視頻片段,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情緒。通過視頻片斷,使學生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和了解音樂的內容與背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體驗歌曲情感,從而達到有感情的表現歌曲,樂從心出、以情帶聲。

3、學唱歌曲

A在學唱歌曲的環節中,初聽音樂,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節拍。復聽歌曲,讓學生劃分樂段,可以提醒學生按照演唱形式或者情緒特點劃分。這樣學生能輕而易舉的劃分出來。第一部分是齊唱,情緒稍活潑。第二部分是合唱,情緒較抒情。

B接下來就是學唱歌曲了。先來學習歌曲的齊唱部分,這部分的旋律和節奏沒有難點,採用聽唱法就可以學會,演唱時提醒學生注意附點部分的節奏,並強調演唱時要唱出“問’’的語氣來。

C再來學習這節課的難點———合唱部分

我先帶着全體學生學習歌曲的高聲部,先指導學生唱第二聲部的樂譜,唱好譜子後再來唱旋律,演唱時注意一字多音處(越過春夏秋冬)。因爲考慮到時間關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找了幾名音準較好的學生來學習低聲部的旋律,然後再把兩聲部合起來,音準較好的學生和我來扮演小樹演唱低聲部,大部分學生扮演藍天演唱高聲部。注意結束句的氣息控制,指導學生用循環呼吸。

這樣,從先唱譜再唱詞;先唱高聲部,再兩聲部合唱。由簡到難,逐步地演唱歌曲。降低了學生學習二聲部歌曲的難度,也提高了課堂的時效性。

4、表現歌曲

引導學生邊打拍子邊分角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的音樂特點,進而唱出歌曲三拍子的流暢性和歌曲的情緒。使學生對歌曲更加熟悉。(還可以加動作表演歌曲)

5、拓展延伸

引發學生思考:我要怎樣長大?從而激發學生在成長的路上要努力學習/不怕困難等。

6、課堂小結

最後的小結,我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把自己的願望都寫在了卡片上,激勵他們去爲了自己的理想好好學習,努力奮鬥,使歌曲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音樂五年級上冊選自《南海風情》的第三課時《什麼結籽高又高》。在這一節課中我安排了演唱歌曲《什麼結籽高又高》,這歌曲選自歌舞劇《劉三姐》。《什麼結籽高又高》由著名音樂家雷振邦編曲,音樂素材多來自廣西壯族民歌,是一首活潑風趣流傳很廣的歌曲。歌曲採用2/4、3/4變換節拍,用領唱、合唱的形式,使用渲染情緒的襯詞“哎”帶有某種“呼喚性”,充滿着積極樂觀的情緒,形成了歌曲淳樸詼諧的風格。

【學情分析】

學生作爲課程學習的主體,他們學習的經驗是一種課程資源,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音樂知識上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練中已經具有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及合作、自控能力。他們對音樂興趣濃厚,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音樂素養。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樂於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已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時也具備初步的音樂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根據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和國小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置的。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學習中增進民族文化意識、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優秀音樂文化的情感。通過學習,感受廣西壯鄉的優美山歌,瞭解他們的生活片段。

②過程方法目標:積極參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在體驗、探究、創作的過程中,積極的藝術表現及與他人合作的經驗。

③知識技能目標:感受山歌音樂的風格特點,瞭解與山歌相關的音樂文化。

【重難點】

重點:學唱山歌,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能力

難點:對山歌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這首歌曲並解決了節奏基調上的難點,新大綱指出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貫穿於以審美能力爲核心的指導思想,只要有音響就會有情感,學會唱歌不是目的,要把培養情感和審美滲透到音樂之中,所以本課的重難點是培養情感和說呢沒能力)

二、說教法分析

1.情景教學法:(多媒體制作課件形象生動,動靜結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等多種感官的作用)這是一種最直接的視聽上的有效教學方法,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通過對廣西人文地理的欣賞,把學生彷彿帶入了廣闊的廣西大地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形成,又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作品。

2.啓發開放式教學:(由於音樂有不確定性,每個學生感覺不一定相同,所以我採用啓發開放式教學)

音樂審美中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教學中多運用語言這一根據的藝術魅力,口頭引導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優美、詩意的語言引導下,完成對音樂作品已經的體驗和感受,從而達到最終的審美效果。

3.採用“引導——激情——拓展”的課堂教學方法。這一模式的課堂教學,使課堂結構有理有節,抑揚得當,從而使學生能夠緊緊地圍繞教師的課堂設計自覺有序地進行有效性學習。

4.聽唱法:聽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從音響中獲得,所以我採用聽唱法。

三、說教學程序

教學流程:學唱《什麼結籽高又高》

一、導入:廣西景色圖片,介紹山歌,觀看劉三姐對山歌的視頻,(背景音樂《山歌好比春江水》)並講解山歌有什麼特點,山歌歌曲內容都與什麼有關。

二、學唱《什麼結籽高又高》

聆聽感受體驗山歌。(體會一領衆喝,說出是哪裏領哪裏和的,詳細講解“哎”的唱法,要求具有呼喚性,但不能大聲喊叫。認識延長音記號及波音記號。)

1、學唱歌曲

(1)解決難點變換3/4拍子的小結,劃拍唱歌譜。

(1)採用問答、師領生合、生領師合、等各種形式學唱歌曲。(注意八分音符與八分附點音符的正確教唱。)

【設計意圖】:通過提出不同要求進行反覆聆聽感受,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裏爲了讓學生更直觀形象的感受、體驗音樂情緒,我運用了視覺圖像法幫助學生學習。

四、拓展

欣賞壯族“三月三對歌節”的盛大場面,感受對山歌的熱烈氣氛,採用《什麼結籽高又高》的曲調自編歌詞,舉行對山歌比賽。

五、課堂總結

師:我們國家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的歌曲也很多,今天我們學習了壯族的山歌,同學們課後可以自己找找其他的民歌,最後,讓我們唱着《什麼結籽高又高》結束本課,同學們,再見!(生邊唱邊走出教室)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們開發的課程資源是魯教版國小音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美麗的夏牧場》,首先對我們此次課例研究的課標背景做一說明:

課標解讀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以音樂審美爲核心是中國小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應該滲透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領域中。演唱歌曲是中國小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要重視課程內容中對演唱姿勢、呼吸方法、節奏和音準等音樂要素方面的要求,同時使學生在演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薰陶。

課例設計說明:

在實際的唱歌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問題出現:或重視單一的唱歌技能訓練,忽略情感要求的挖掘和處理;或者是一味的體驗感受薰陶,忽視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基於以上分析,我們決定開展唱歌教學的專題研究,想呈現一節三維目標有機結合,實現音樂審美核心教育理念的課例,體現課標中提出的“正確處理課程中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發展審美體驗和文化認知能力的關係”。

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教學過程是怎樣設計,爲什麼這樣設計。包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評價設計、教學程序。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美麗的草原,草原是綠色、生命的象徵。《美麗的夏牧場》是一首新疆風味的哈薩克族民歌,屬於抒情優美的兒童歌曲,4/4拍、單樂段,四個樂句具有明顯的“起、承、轉、合”的作曲手法。此曲雖然是單部曲式,但全曲音域不寬只有六度,由於使用了民族創作手法,雖多次反覆卻不讓人覺得羅嗦,詞、曲都體現了一幅美麗生動的草原牧場情。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比中、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性要強,在此之前已經學過有關新疆風格的歌曲,瞭解基本節奏;有一定的唱譜能力;基本掌握了輪唱這種合唱形式和簡單的多聲部合唱;積累了一定感受音樂和欣賞音樂的經驗。

三、【教學目標】

基於教材和學情分析,本節課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在聽、看、唱、動、想、奏等多種音樂活動中,體驗歌曲的意境,感受草原音樂的風格,喜愛少數民族音樂,瞭解多元的民族文化,從而熱愛草原、愛護草原。

2、能視唱歌曲曲譜,能用優美、柔和的聲音準確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意境。

3、能用自創的獨特形式表現歌曲,並能設計多種演唱形式,培養音樂創造力和表現力,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

其中學會用優美、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美麗的夏牧場》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難點是能爲歌曲設計豐富的合唱形式。

四、【評價設計】

1、通過欣賞圖片、體驗節奏、哼唱旋律及課件展示,學生感悟嘗試,積極參與,完成感受音樂旋律的體驗過程,達成了目標一,教師要及時進行表現性評價,總結引導,讓學生很快融入到音樂旋律的意境中。

2、通過課件展示、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演唱、完成學習目標二和三,教師要適時進行論述性評價。

3、通過創編的形式設計合唱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獲得對音樂的親身體驗,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三,活動中教師要及時給予總結性評價。

五、【教學設計】

音樂課程標準體現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的理念。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一個“美”字,讓學生在所有的音樂活動中得到美的享受。爲此,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即:談話導入(尋找美)、聆聽哼唱(感悟美)、演唱體驗(表達美)、表演創編(創造美)、拓展延伸(追求美)。

一)、談話導入——尋找美

在這一環節我採用的是開門見山的方式,藉助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語文課上我們讀過‘草原’,美術課上我們畫過草原,今天的音樂課我們就來歌唱草原。”這樣輕鬆自然的談話,把學生帶入到歌曲描繪的情景中。從語言文字的美到水墨丹青的美再到音樂旋律的美,讓學生體驗美有多元的表達方式。

二)、聆聽哼唱——感悟美

首先讓學生欣賞一組草原圖片,靜靜地感受心中自然而然流淌出的旋律,激發創作興趣:同學們,如果此時的你是一位作曲家,你創作出的音樂速度和情緒會是怎樣的呢?

此環節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靈感就是來源於身邊,關鍵在於我們要擁有一顆感悟美的心靈,同時完整地讓學生了解音樂旋律的速度與表達情緒的關係,將情感目標和知識技能目標有機結合。

在情感鋪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緒與風格,播放伴奏音樂,找出手鼓伴奏型,因勢利導介紹樂曲的民族風格特點以及哈薩克的鈴鼓演奏方式。

設計的鈴鼓節奏創編是想讓學生再次體驗生活中音樂是無處不在的:掌聲中有音樂,咚噠噠咚噠;地板中有音樂,咚噠噠咚噠……又一次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靈感就是來源於身邊,關鍵在於我們要擁有一顆感悟美的心靈。

用“啊”小聲哼唱,注意四四拍強弱規律再次哼唱,進一步體會旋律的優美!通過找相似的歌譜樂句來分析民歌歌曲的創作手法。

三)、演唱體驗——表達美

在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歌唱方法,運用科學的發聲技能,激發學生富有感情地歌唱時,採用“以情帶聲、以聲抒情、聲情並茂”的方法,注意培養學生歌唱的積極性和演唱的自信心。通過精心設計演唱實踐活動中進行技能訓練,融情感、趣味、技能於一體,使他們在歌唱中享受音樂美的愉悅,接受音樂美的薰陶。

1、藉助畫面,情感啓發:同學們想象一下,此時我們就置身於天山腳下,面對聖潔的雪山,讓我們的聲音像恰布河水乾淨清澈,像藍天空靈通透,隨着白雲輕輕遊走。我們帶着這種感覺,一起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2、利用尾音的吐字歸音進行演唱:如果我們把每一樂句的尾音唱的再飽滿些,並且注意長音的保持,我想你的歌聲會更美。

3、從歌詞入手,啓發情感,如:“遠處是冰峯,近處是牛羊”,表現遠處的聲音應該是強的`還是弱的。那近處的呢?

4、藉助旋律線,掌握演唱技巧:指導演唱抒發情感的“啊”時,遍唱邊劃旋律線,想象聲音在連綿不斷、此起彼伏的天山山脈上慢慢滑過。

5、藉助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表演慾望:觀看阿肯表演片段,感受歡快、活潑的場面,並介紹冬不拉,模仿阿肯的表演形式進行演唱。

總之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既享受音樂的魅力又掌握了演唱技巧。

四)、表演創編——創造美

本環節注重演唱教學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唱歌教學中的合唱活動能夠使學生感受、體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並獲得集體演唱的經驗,培養羣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安排創編的合唱歌曲,並指導學生唱好合唱歌曲。

通過“聆聽——策劃——嘗試”的巧妙過渡,讓學生敢於創編、學會創編,從而親身體驗自己所創編音樂的美,進而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追求美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音樂背景中讓學生知道:正是因爲這五彩繽紛的大自然給了人們不同的創作靈感,讓我們享受到音樂的魅力。所以,我們應該熱愛大自然,保護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讓草原更綠,讓河水更清,讓我們能夠盡情的歌唱這美麗的世界。最後將思想教育與藝術教育無痕地融合在一起。

以上是我對《美麗的夏牧場》這一課例的解讀和教學設計說明,不足之處請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本課內容以人教版音樂課本第十冊第六單元的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爲基點,加入創新,將更多的京劇知識溶入其中。

2、教學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學習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音樂有助於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文化。”作爲中華傳統文化的京劇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中國文化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京劇有着悠久的歷史,可謂博大精深,流派分呈,絢麗多姿的藝術風格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情感,智慧和審美追求,薰陶、娛樂,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

聽到迴響於街頭巷尾的流行音樂,在習慣於大衆文化的威力的同時心裏常常感到一絲遺憾——做爲國粹的京劇藝術在那裏?所以我選擇了欣賞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爲基點加入創新,將更多的京劇藝術知識溶入課堂中,引導學生做多種形式的參與和感受,在活動中體驗京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使這節課成爲學生熱愛京劇的良好開端,引導學生關注京劇藝術,並讓學生明白宏揚中國的戲曲京劇藝術人人有責,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處理:

京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在一節課根本無法全部講完。因此,本課結合欣賞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同時選取了京劇的發展,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內容做淺近的'介紹,使學生對京劇的相關知識有更多的瞭解,讓學生欣賞、模仿在富有創造性的音樂活動中感受體驗京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

4、教學對象:

國中一年級學生

5、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國京劇文化藝術的知識有所瞭解,通過對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的對比欣賞來了解和感受“西皮”、“二黃”兩種唱腔的基本特點;通過對唱、念、做等表演動作的模仿,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

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鑑賞京劇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傳統戲曲藝術——京劇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6、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京劇藝術的興趣,初步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在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中探索、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

7、教學難點:

如何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膽的進行模仿真正的融入到京劇藝術中去。

二、【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教學方法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很重要的,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選擇教學方法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採用了:

1、情境教學法:

以京歌《粉墨人生》作爲學生進教室時的音樂,創設音樂情境,使學生一進教室就被京劇這種前所未有的氛圍包圍,再以京劇的出場方式與問好方式來激發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貫穿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探究,師生互動交流,使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濃郁的京劇氛圍,不僅讓學生充當票友,還讓學生當演員,把課堂變成戲臺使學生身臨其境,欣賞感受京劇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對京劇的鑑賞能力。

2、談話法:

用於導入新課和介紹京劇的發展、行當及伴奏樂器等通過師生互動引學達標。

3、體驗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視頻、音頻等媒體多看、多聽、多想,從各方面去體驗、感受京劇的魅力。引導學生親身做各種形式的參與和體驗,讓學生模仿京劇的唱、念、做,模仿表演現代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和唱《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的片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創造能力得到提高。

4、教學手段:

本課內容較多而課堂時間有限,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的先進手段,教師在呈現課件的同時口頭講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同時還能讓學生接受大量的信息,豐富課堂內容,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習興趣,生動的舞臺劇照,清晰的臉譜圖片等,視聽結合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使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清晰、更快捷地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1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音版第九冊第八課,題目是《秦之聲》。 我準備從設計理念、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爲克服重難點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 、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設計理念應該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表現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通過聆聽和感受民族音樂或戲曲文化,並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想象和創造力。

二 、 學情分析: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心裏和年齡特點,要通過一節課,就讓學生熟練掌握戲曲唱段,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再加之現在的孩子平時對戲曲很少接觸,這就爲本節課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 、 教材分析:本課是一首地方選學教材,在國小音樂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可以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孩子們能初步感受秦腔的藝術特點。

四、 根據本課的教材和學情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通過對秦腔部分知識的瞭解,培養學生對本土戲曲的喜愛;

2、採用聆聽感受法、反覆練習法等學唱戲曲片段;

3、學唱《祖籍陝西韓城縣》

五、 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重點應是:學唱秦腔《祖籍陝西韓城縣》難點是:準確的演唱旋律,填唱戲詞

六 、 爲克服重難點我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有:反覆聆聽法、講解法、分組練習法、教唱法。

七 、 本課的教具是多媒體。

下面是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爲:1.音樂導入激發興趣2.利用教法克服難點3.準確完整的演唱戲曲4.拓展延伸5小結。共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教學。

第一環節:音樂導入

爲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戲曲課堂氛圍、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我採取了用多媒體來播放板胡演奏的經典曲牌,並設置恩問題:你知道這段樂曲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然後揭示板胡,簡介板胡的音色及在秦腔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通過對板胡曲牌的體驗使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獲得喜悅,對音樂產生興趣,因而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課堂。

第二環節:利用教法克服重點和難點。

本環節也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

結合學生的自然特點,並在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和諧關係。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通過板胡引出了秦腔。我通過對秦腔角色的分類讓學生初步的瞭解了秦腔角色的分類,並通過不同角色的圖片,讓學生有直觀的瞭解。然後主要針對本節課要教授的生角的具體分類:娃娃生、小生、鬚生、老生。學生了解了這些後,我出示了一段《祖籍陝西韓城縣》的視頻,並請學生注意觀察劇中人物屬於秦腔的那個行當?學生由於有了前邊的學習經驗,就很容易說出該人物所屬的行當爲小生。然後請學生們翻書看《祖籍陝西韓城縣》的戲詞,請學生們自由發問。學生提了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就給學生講解《三滴血》的戲曲梗概。瞭解了故事內容,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第三環節:準確完整的演唱戲曲

我再次進行範唱,並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譜子有何特點?同學們看出它的每句都是弱起。然後引出了秦腔的板和眼。第一拍爲板,第二拍爲眼。起落特點是:起於眼(弱拍),落於板(強拍) 。我們把它稱之爲二六板。從表現情緒上,二六板均有歡音、苦音之分。然後就是戲曲的分句學唱。我採用了傳統的教唱法與分組練習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基本能跟着伴奏演唱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表演。並分組表演、評價。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我們陝西的地方戲很多,好聽的也很多。我通過提問:你還知道陝西的哪些地方戲曲?有的學生說到了眉戶、阿宮腔等。此時我還給學生補充了好幾個劇種,並輕聲哼唱了幾句。這樣更直觀形象,使學生加深對戲曲的認識。

第五環節:小結

本課的我是以表揚和鼓勵爲主,隨時引導學生,以提高學生的樂感和審美能力。我評價他們參與戲曲的演唱,並積極自信的參與音樂表現。課堂小結時我還安排了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感想如:你覺得秦腔是否像你以前認爲的那麼難?此時的學生對戲曲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樣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秦腔的興趣。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這首歌曲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一節課能否成功,我覺得重點的把握,難點的突破,是非常重要的。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難點是——。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根據本課內容,在教學目標的實施過程中,充分運用教師語言的誘導和多媒體畫面的結合,創設音樂情境,創造音樂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採用啓發、談話、討論等方法,遵循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原則,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感知。通過感受、想象、創造,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音樂創造能力。

爲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我在教學流程的設計上做到層層推進,循序漸進,把握重點和難點,並努力做到組織教學的語言精練並富有魅力,提問富有啓發性,描述富有情趣性,過程富有連貫性,專業術語富有規範性。

三、說教學程序

結合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我爲本課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

環節:環節一、組織教學、調節情緒;環節二、節奏遊戲、激發興趣;環節三、接受新知、層層深入;環節四、創造表現、體驗成功。下面我具體來說說各個環節的設計:

環節一、組織教學、調節情緒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到音樂課上,我用一個故事導入:

“有一位同學天真可愛,活潑聰明。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裏出現了一幅美麗神奇的圖畫,一隻精緻的小船帶着他飄呀,飄呀……他來到神奇奧祕的天空,看到充滿生機活力的宇宙,於是,他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同學們,你們想聽嗎?”學生最愛聽故事,這裏用講故事形式導入,能營造了輕鬆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奏響了一課的序曲!

環節二、接受新知、層層深入

第二個環節,我是分5個步驟進行教學的:

第一步、聆聽體驗。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應該在反覆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和表現音樂。因此,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聆聽歌曲,做到有層次、有梯度的聆聽。首先通過教師聲情並茂地範唱,使學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內容與意境。老師在課堂上的範唱是十分重要的,它的效果遠比錄音範唱好,因爲這是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十分直觀、親切,使學生聽覺、視覺得到最直接的享受。我先是有感情地範唱歌曲。聽後教師提問思考:歌曲裏的小船指的什麼?在哪裏飄蕩?船上有什麼?歌曲情緒是怎樣的?

接着教師請同學們再次欣賞歌曲,隨音樂在心中默默跟唱,一同感受歌曲的情緒。(播放《小白船》MTV)

通過兩次不同形式範唱,學生對歌曲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了解,避免了體驗形式單一的單調性,併爲新歌的教學打下基礎。

第二步、歌曲學唱。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歌曲的音高,我重點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旋律。我把音的高低通過圖形譜其實就是歌曲的旋律線,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先讓學生隨着音樂用手畫出旋律線、看着旋律線來哼唱、再模唱,找一找難唱的地方來唱。起伏的歌詞暗示着旋律的高低、走向,這樣做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對音準的把握能力,無形中解決了本課識譜的問題。這也是符合新課標的精神,學生要適當、適度、逐句、逐段的進行識譜。先請學生想想應該用怎樣的聲音、怎樣的心情來朗讀歌詞。充滿感情的朗讀歌詞是加深學生對歌曲意境瞭解的一種藝術,通過讓學生自己探索正確的朗讀速度和感情,使學生了解歌曲的含義,加深對歌曲的理解。然後找出難點由學生做小老師教唱。掌握一字多音或一音多字唱法。通過一系列活動,歌曲的學習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步、鞏固歌曲。在鞏固歌曲時我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唱歌,同桌互相湊到耳邊輕輕唱、師生接龍唱、唱給好朋友聽一聽、推薦好朋友上來唱一唱,充分發揮學生的演唱才能,達到正確地有表情的演唱。

第五步,歌曲處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發表各自的處理意見,選擇幾種不同的處理方式進行試唱,讓學生在演唱中進行比較,最後確定處理方案。這樣有助於他們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情緒,從而提高歌唱的表現能力。

環節四、創造表現、體驗成功

在學生能熟練演唱的基礎上,我提出讓學生選擇合適的伴奏音型用打擊樂器或者身體語言爲歌曲伴奏,還可以讓學生邊唱邊即興表演。通過唱一唱、拍一拍、奏一奏、舞一舞,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音樂體驗和表現,加深了對這一音樂作品的感受,獲得審美體驗。

這裏我啓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各種方式來表現歌曲,可以是身體語言、也可以是打擊樂器。師生一起跟着錄音表演,教室裏師生是又唱又跳又奏,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當然,我的設想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此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1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國小音樂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影視音樂中的第一課——《讓我們蕩起雙槳》

一、教材分析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電影《祖國的花朵》插曲,歌曲是明顯的兩段體,四二拍,旋律優美但又不乏熱情。第一段輕盈的旋律給人以親切感,弱起小節的運用,對歌曲的情感起到了推動作用,第二段的合唱,旋律起伏搖盪。歌曲更展現了新中國少年兒童幸福生活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國小生的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通過學習本歌曲,初步瞭解影視音樂

(2)通過傾聽、練唱、小組合作、教師指導等多種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表現能力及合作能力。

(3)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能背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詞,並能用情緒飽滿、優美親切的聲音演唱整首歌。

三、教學重點、難點

我把能夠有表現力的演唱歌曲作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二聲部整齊和諧的演唱作爲本節課的難點。

四、教學設想

這堂課,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與歌曲相配合的情境,採用歌曲、樂器與律動相結合進行直觀的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五、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根據音樂課程理念“以興趣愛好爲動力”我採取的是觀看影片《祖國的花朵》中的片段,調動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並讓學生很自然的在影片中欣賞了歌曲,使學生初步對影視音樂有了印象,也提高了學習歌曲的興趣。

2、聆聽歌曲

我之所以設計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對《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和熟悉,爲後面的學唱歌曲做好鋪墊。在這裏,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聆聽方式,一是聽音響,讓同學對旋律有一個初步感受,二是帶問題欣賞由少年合唱團演唱的《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的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創設情境,讓同學們更深一層的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緒。最後我會對同學們的感受做歸納總結,再由我有表情的完整的範唱歌曲,讓學生小聲跟唱。我相信,通過這一環節,同學們對這首歌曲有了一定的旋律基礎。

3、學唱歌曲

通過前面的鋪墊,對於歌曲的學唱,同學們會覺得簡單了一些,所以在這一環節我主要是突破歌曲的難點,低聲部的學唱。在同學們對歌曲不是完全領會之前,我先通過識譜學唱、分句學唱、隨範唱齊唱等形式讓學生進行低聲部的學唱,這樣先入爲主,讓學生先攻破難點,在低聲部掌握的較好的情況下,再進行高聲部的學唱,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習高聲部就會覺得簡單的多。

4、合作表演

最後我將進行生生合作及師生合作、男女聲換聲部演唱來表現音樂,同時和同學們進行簡單的律動,例如身體像小船一樣隨着音樂擺動,這樣讓同學們興趣滿滿的`參與,指導學生帶有感情,聲情並茂的演唱。使同學們表現音樂美的能力得到鍛鍊。並能和諧、完整的合唱歌曲。

5、鞏固教學

學生用表演的形式來演唱歌曲,讓學生把右手變成一隻可愛的小船讓它隨着音樂的起伏划行,這個活動加強音樂的動感,也讓學生不由自主的畫出了旋律線體會了音樂的優美。

6、自評師評

表演結束後,我和同學們一起對這堂課的表現進行了評價,讓學生分組討論、自評,對於自己表現好的方面給予鼓勵,這樣,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評價之中來,最後,教師做總結性的評價。

六、總結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各種有利的教學因素,始終以音樂爲主線,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音樂第10冊戲曲欣賞課東北二人轉——《黑土地》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說課。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人轉是地方戲曲曲目,它是東北人培育的一朵民間藝術之花。距金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生於民間,長於民間,以一種載歌載舞的民間藝術形式呈現着其獨特的魅力,深受東北人的喜愛,它代表着東北的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

教材首次將地方戲曲作爲欣賞內容呈現在國小生音樂學習活動中,與以前的欣賞內容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內涵,通過該課讓學生認識和了解東北地方戲曲,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家鄉的民俗文化。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賞析地方戲曲,爲今後進一步瞭解更多的地方戲曲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當今的城市孩子喜歡和崇拜流行音樂,對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大多排斥,對中國的戲曲更是覺得乏味和無聊。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戲曲”欣賞課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

(音樂新課標闡明:音樂感受與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本課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對二人轉音樂的各種要素、表現手法做出整體性的反映,,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二人轉的美,實現音樂的審美教育價值。)

基於以上理念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聽賞、感受東北地方戲曲,瞭解其歷史發展、表現形式和藝術特點。

2、能夠哼唱二人轉《豬八戒拱地》的唱腔,並模仿、體驗二人轉的各種表演風格。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在看一看、聽一聽、唱一唱、演一演教學活動中豐富音樂體驗,感受二人轉愉悅的欣賞過程。

2、在探究和表演活動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東北二人轉的聽賞和學習,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家鄉的民俗文化。激發學生髮揚和傳承東北民俗音樂的慾望。

三、教學重點:

認識、瞭解二人轉。使學生對地方戲曲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難點:

會哼唱二人轉的'唱腔並表演二人轉或二人轉的小曲、小帽等。

經過對以上的分析,我做出如下診斷:

在現今科技、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僅憑傳統的錄音機和教材已經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這就體現了信息技術整合的優勢:

五、常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以“聽”爲主,,過於注重音樂藝術本身的特點,教學資源單一,欣賞過程枯燥;感知通道單一,學生不能充分理解樂曲的美,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支撐下的“視聽結合教學模式”的優勢:

1、教學資源集圖文聲像多形態信息爲一體,使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使複雜知識簡單化、使零亂知識條理化、彌補了課堂教學資源不足,擴展學生想象和思維空間、給音樂教學增添無窮的魅力。

2、可以爲“開放學生多個感知通道”提供環境,讓學生對音樂欣賞能夠做到真正的主動參與。

基於以上分析,本節課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和學習進行我的教學活動。

教法——“視聽結合”教學法學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下面我具體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引情激趣營造氛圍

(點擊課件,邊放邊說)上課伊始,我請學生欣賞《我的家在東北》這首歌曲。通過MTV的畫面和歌曲的歌詞讓學生感受到東北的美麗富饒,黑土地的寬廣遼闊,以及東北人的熱情豪放。

接着拋出問題:請同學們分別說出我們東北好在哪裏?你知道有哪些特色?

在師生交流中使學生在物產及文化方面對東北有所瞭解,爲自己是東北人而感到自豪,以喜歡東北爲切入點,引導學生從喜歡錶現東北的通俗音樂進一步產生想要了解東北獨具特色的地方戲曲——二人轉。(打開首頁)進入今天的學習重點環節。

視聽結合感悟欣賞(打開網站,邊說邊操作)

教師打開學習網站,初步讓學生感受二人轉,然後進入二人轉介紹欄目,讓學生根據首頁上的內容,選擇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進行個性化學習。二人轉的由來、發展歷史、特點、表演形式;以及二人轉的唱腔曲牌、道具、樂隊、二人轉的小曲小帽。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活動中,打破了以往欣賞課上來就聽,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從多個感官去感受、欣賞、瞭解二人轉。在潛移默化中消除了學生學習牴觸情緒,爲後面的學習哼唱和表演奠定了基礎。

引出重點個性化學習

學生通過初步感知後,開始進入到欣賞學唱唱腔環節,教學選擇《豬八戒拱地》片斷展開學習活動,首先我先讓學生觀賞這個片斷。(播放視頻)

然後讓學生分析二人轉有哪些表演特點?

學生在反覆的欣賞過程中,總結出,歌詞通俗易懂,貼近生活,表演詼諧幽默等等。

通過視聽覺的感受以及特點的分析,學生對二人轉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馬上在此時提問:

這樣有趣的曲目,你們想不想學着表演呀?在這裏我沒有僅僅強調學唱,而是鼓勵同學們可以根據視頻學習二人轉表演中的其它原素(如舞手絹)。(《豬八戒拱地》一直播放到這個裏)

下面是學生學習過程:

1、看視頻跟唱、學唱(視頻)

3、男女分角色學唱(視頻)

4、教師指導難以唱準的“小節”(照片)

5、以小組形式合作學習(與分角色演唱表演自己喜歡的環節)。(照片)

6、學習舞八角巾和扇子。(照片)

7、鼓勵學生模仿和創編有自己特色的二人轉(視頻)

8、與教師搭架子表演(視頻,一直放到下面的語言說完)

此時師生融爲一體,在輕鬆自然的學習氛圍中,讓學生自主學

習感受二人轉的曲調、表現形式、道具等,學習樂趣不斷加深,對二人轉所代表的東北的民俗文化的內涵有了更深理解。從而突破了難點。

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課至此時進入了教學的高潮,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獲得了成功感,教師在此時趁熱打鐵,提出了另一個目標,(進入網站)二人轉除了小曲這種表演風格還有其它的表演風格,你們想不想欣賞其它幾種表演風格呀,能不能試着再學一種?

隨即老師打開學習網站,根據學生的要求去欣賞其它幾種表演風格。

閻學晶的《二十四節氣歌》(小曲)

小帽《小拜年》

接受能力快的學生還跟着哼唱了一段(視頻)

學生們通過多媒體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之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使之產生共鳴,更進一步拉進了學生與地方戲曲的距離,使之更加喜歡我們東北的二人轉。

(視頻)課近尾聲,我請同學們說出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同學們暢所欲言,表達出自己對家鄉、民俗文化的熱愛,發揚光大東北的二人轉的情感油然而生。最後,我請同學們站起來揮起手裏的扇子、手帕,載歌載舞。在熱烈的氣氛中共同展現東北人的熱情和豪放情懷,在歡快的二人轉演唱中結束本課。

七、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爲音樂課堂創設一種可以讓學生聽、視、感、觸的環境、氛圍,激發、感染、陶冶、誘導學生的情感。學生和教師同是情境的創設者和被情景感染、陶醉、啓迪與激勵的情感主體,師生共同分享着音樂本身所蘊涵的情感世界,完成了教學目標。在剛剛的教學片斷中,以爲各位評委充分展現了課堂教學效果,我就不加以詳細的敘述了。

在近一年多的教學實踐嘗試中,證明信息技術與音樂的欣賞課整合其教學效果是優於常規教學的效果,但還有一點需要注意,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同時不要過於注重“視”,忽略了聽與唱。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請各位評委點評。謝謝。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歌曲《楓橋夜泊》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下冊音樂第八單位“鐘聲”中的第一首歌教學內容,本首歌曲是從古詩《楓橋夜泊》譜曲成的一首優秀少兒歌曲,歌詞是唐代詩人張繼創作的一首名垂千古、萬口傳播的旅行詩,本詩通過詩人在江南遊歷。夜泊楓橋時,對眼前殘月西沉、烏鴉哀鳴、霜華漫天、漁火愁眠、夜半鐘聲的描繪,真切自然地抒發他跨越時空的思鄉之愁。本歌曲爲二段體結構、宮調式。第一段旋律平穩,彷彿在敘述詩人身處的環境,第二樂段用啊接入,加上節奏和旋律音高的變化,情緒更加高漲,表現了作者濃濃的思鄉愁緒。教材造編這首古詩的目的是以音樂與其他學科內容的整合爲意圖,旨在讓學生在吟唱中感悟詩意,感受詩人的情感,激發學生對古詩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能借助工具書、註釋、想象畫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也有一定的熱情。而且已積累了不同古詩的吟唱,如《梅花》、《靜夜思》等,以詩吟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一定基礎,學生學習興趣較濃厚。

三、教學目標

1、能用較長氣息、連貫自然地演唱歌曲《楓橋夜泊》。

2、感受歌曲所表現出思鄉的`遊子形象及歌曲的基本情緒。

3、通過學唱古詩歌曲,增進學生對古詩文化的瞭解,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古詩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感受音樂表現的魅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連貫、自然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情詩境。

難點:體會詩人愁苦之情:把握歌曲基本情緒及唱準前蘭拍休止的樂句。

五、教法與學法

本課教學試圖搭建一個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營造一種快樂課堂的學習氛圍,在學生品讀感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呤唱詩歌。從而在詩人、學生、古詩之間構建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樑。因此,在本課中,我主要採用誦讀感悟、古詩賞析、積演深化的教學方法,藉助多媒體音樂與畫面的渲染,引領學生進一步體會古詩的詩境和歌曲基本情結。

六、教學過程

1、第一個環節:複習已學古詩及導入、上課伊始,我以歌曲接唱《靜夜思》、《梅花》二首爲激趣。通過提問引入“唐詩”簡介及猜猜看導入新課學習。這樣以詩引詩,進行師生對話,使學生察覺“水到渠成,不覺轉入此中來。”

2、第二個環節以讀詩文、賞析詩文,初步瞭解作者的寫詩的處境,讓詩人的情懷渲染學生,加深學生對詩人內心世界因漂泊在外,四處奔波生髮的遊子愁、思鄉愁、失意愁等情意體驗。銷墊歌曲學唱的基本情把握。

3、第三個環節:在聽學唱、學唱歌曲、說歌曲意境、模仿詩人歌曲的演唱形式中,通過師生互動、配合,用自然連貫的聲音、思鄉的愁緒完整演唱歌曲,感悟歌曲意境。

4、最後,我設計在不要忘記待中的“寒山寺”的介紹,引出和出示與古詩相關聯的意境畫和書法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去探究、蒐集有關“古詩”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