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幼師說課稿

說課稿 閱讀(7.81K)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師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師說課稿

幼師說課稿1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2、知識目標: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技能目標: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

二、活動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我爲幼兒準備了生動有趣的PPT圖片,小白兔、小雞、小貓手偶。

2、知識上的準備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瞭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種雨具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首先老師出示小兔手偶,通過認識小兔進行提問,這種直接導入式提問,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一看到小兔要給大家帶來好聽的故事,,馬上引起了幼兒的興趣性和注意力,並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和猜測。

2、老師富有情感的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1)教師出示手偶,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講述後通過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裏有誰?”來了解幼兒對故事的初步感知情況。

(2)出示PPT,生動有感情地再次講述故事,感受動物之間的情緒。

通過觀看動畫,結合故事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白兔、小雞、小貓之間的對話,如:全體幼兒一起說、師幼分角色說、小朋友分角色說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嘗試用不同的語調來表現小動物的情感。

(3)、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學說短句“××,××,快到荷葉下躲雨吧。”通過再次講述故事,增強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以提問的形式讓幼兒學說短句。

(4)結束部分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小結,讓幼兒知道當遇到困難時,要學會想辦法,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被別人幫助後要道謝。“的一系列美德。然後,鼓勵幼兒做一名遇事動腦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這樣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爲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幼師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藏族民間舞《高原紅》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間舞是幼師專業學生的重點學習內容。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文化古國,各民族民間舞是我國傳統舞蹈藝術的源泉,而藏族民間舞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具有純樸,健壯,粗獷,豪放的特點,種類豐富,形式多樣。舞蹈《高原紅》難度較大,是爲學生參加技能考試而選的內容。

2、教學目標

我們幼師班學生,基礎較弱,又面臨着技能考試。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a、通過藏族舞《高原紅》的教學,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藏族舞蹈的風格,舞步,造型,動作韻律特點等。

b、擴大豐富學生的眼界及知識,廣泛積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斷提高自身鑑賞、表演舞蹈的能力。

c、培養、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舞蹈《高原紅》分爲2課時進行授新,本次課是第2課時,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本節課的重點掌握第二部分的動律特點及風格,難點在於把握膝部有連續不斷的曲伸和退踏步的銜接。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結合學生能力水平及舞蹈專業的特點,採用面對面示範,直接面授與學生練習相結合。採用“示範——講解——模仿練習相結合的動作訓練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動作的要領,解決動作規範問題。教學中教師注意讓學生多提問、多觀察、多動腦、多練習,教師多鼓勵、多引導、多幫助的互動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克服傳統的一味“傳授式”“訓練式”的教法。根據教學內容、目的、方式、時段的'不同採取相應的教法。如示範、講解、比喻、對比、啓發、討論、提問、練習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特別強調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要求應有所不同。對學習領悟慢的學生要及時的給以幫助和肯定。

2、在教學中學生以“動”爲主,充分感知肢體的感覺,在練習中通過觀察、模仿、對比、思考、提問、幫助等方法領悟知識技能要點。特別是難點,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做動作,正確評價學生的問題,尤其讓差生多鍛鍊,多給機會,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及時糾正表揚,共同進步。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程序

1、複習引入

a、首先讓學生集體隨樂練習《高原紅》第一部分

b、讓學生們談談:經過第一部分練習,你對藏族舞蹈有了哪些瞭解?(這一環節主要檢查學生在課後對第一部分內容的掌握情況)

c、對學生舞蹈蹈反饋中出現的易錯動作進行強調分析,並讓學生進行完整的練習

2、授新

在這教學環節中

a、採用示範——講解——模仿——練習的程序,

首先教師用情境教學法,使用水袖示範《高原紅》第二部分,讓學生體會藏族舞蹈的風格特點,激起學生對第二部分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這個環節教師把舞蹈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讓學生們仔細觀察,記住這些動作的空間位置,讓學生對第二部分舞蹈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隨後教師把這些動作進行分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使動作深入人心;(這一環節教師要用慢動作講解的方法來突出教學的重難點,以退踏步講解爲例……)

幼師說課稿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綜合活動《小熊嘟嘟迷路了》,這個活動是我根據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袋鼠》大班9月份中“sos小超人”這一主題,自己創設的,與主題緊緊相扣的、與幼兒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養了幼兒的理解力、創造力、又培養了幼兒想象力,還增強了幼兒日常生活安全意識的一個綜合活動。我將從教材、學情、活動設計、活動目標、活動重點,難點、活動過程、活動方法、活動總結等八個方面加以說解。

一說教材

《小熊嘟嘟迷路了》這一綜合實踐活動課是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甘肅省幼兒課程資源包中9月份第22頁“製作表情小圖書”這一主題而創設。

二說學情

大班幼兒基本已經在五歲以上,從幼兒身心發展各方面而言,非常明顯,我所保教的大班有47名幼兒,從日常活動觀察,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符合這以綜合活動的設計,並能順利進行。

三說活動設計

《表情與心情》這以綜合活動的設計,首先符合教材9月份幼兒活動主題“我很快樂”,並在活動中,讓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動手製作表情小圖書,貼表情小人,觀察表情小人的面部特徵。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善於思考等各方面能力,讓幼兒在動中學思考,在做中求知識。

四說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讓幼兒說出圖片中的人物、情節、角色以及判斷他們之間的關係,能創編出故事的結尾,鍛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2、讓幼兒知道迷路後尋找家長的方法,以及與家長出門要緊跟家長或拉着家長的手。

3、幼兒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得到幫助及別人所獲得的快樂情感,知道要理解他人的需要,學會關心、幫助他人。

五說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讓幼兒觀察圖片創編故事、理解故事情節,表演故事。

2、活動難點:知道幼兒迷路後尋找家長的方法。

六說活動過程

1、實景和談話導入環節,以幼兒園聽課的老師爲實景。

(小朋友們今天這麼多新老師來我們美麗的幼兒園,來看我們可愛的小寶貝們,你們高興嗎?那麼和老師一起拍拍手歡迎下)

2、課件展示環節,做遊戲《可愛的表情小人》。出示鏡子,讓幼兒扮演笑臉,哭臉,啓發幼兒觀察自己的.表情的變化。

教師發問:小朋友們你們仔細觀察過自己的表情嗎?那麼想象怎樣才能觀察到自己高興時的表情,生氣時的表情(鏡子)嗎?

3、觀察思考環節

(1)讓幼兒觀察課件和圖片中表情小人的特徵,老師指導。

(2)板書簡筆畫表情小人明顯特徵,點名幼兒回答。

(3)引導幼兒觀察面部,眉毛,眼睛,嘴巴等處的明顯變化。

4、製作表情小圖書環節(動手操作)。

給幼兒每人發三四張小白紙或彩紙,指導幼兒一起做表情小人小圖書,用彩筆圖畫。裝訂成小冊子。看哪位小朋友做的最好,獎勵教育結合,鼓勵幼兒養成動手習慣。

5、兒歌聲韻環節(自編兒歌)

小眼睛眯眯,小嘴巴翹翹,眉毛兒彎彎,我是小太陽,整天笑哈哈呀笑哈哈小眼睛睡着了,小嘴巴厥起來,眉毛下面淚嘩嘩,愛哭不是乖寶寶。

小眼睛瞪起來,小眉毛豎起來,小牙咬的吱吱響,生起氣來真不好。

小眉毛兒彎彎,小眼睛圓溜溜,小嘴巴圓圓,森林裏來了,一隻大老虎,真害怕呀快快跑!

我是乖寶寶,整天開心笑哈哈哈呀笑哈哈!

6課外擴展環節(我是表情小判官)

1聽老師講故事,讓幼兒猜猜故事中主人公的心情,並翻自己的小圖書。

例:

(1)小明每天上課都做的端端正正,每節課老師都獎勵他小紅花。猜猜小明心情?

(2)一天,豆豆起牀後,不喜歡洗臉,刷牙,被媽媽批評了一頓?

2在故事中穿插幼兒教育知識,以及日常行爲習慣。

3鼓勵幼兒做一名開開心心的小寶貝或微笑寶貝。

七說活動方法

總體活動理念: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教法有:

1、實景教學法在活動導入環節,以在場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進入角色,例如:今天有真麼多老師來看我們小寶貝,小朋友們,你們高興嗎?

那麼做個微笑的表情拍拍手歡迎。

2、多種感官參與的直觀教學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製作小圖書和貼表情小人環節,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注意觀察,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

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爲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

我在表情小人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幼師說課稿4

綱要中曾提出:幼兒園的聽說遊戲是用遊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爲幼兒創設的是學習快速敏捷反應的語言運用能力的情境。這個猜蓮子的聽說遊戲就貫徹了綱要中的這個要求,結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活動目標定爲:

一、說目標:

1、學習使用比較連貫的語句來描述同伴的髮式、衣着等外部特徵。

2、注意傾聽同伴的發言,並能根據言語描述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

3、遵守遊戲規則,愉快地進行遊戲。

二、活動準備:

蓮蓬一隻

三、說教法:

(一)遊戲導入。

在這個活動的開始,老師和孩子們圍坐成半圓形,這樣就自然地縮短了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孩子們會覺得老師很親近自己,爲遊戲情景的設置打好了情感基礎。

接着,老師出示蓮蓬剝出蓮子“這是什麼呢?對,蓮子。我們要在池塘裏種上蓮子,明年才能結出蓮蓬。今天,請小朋友扮演池塘裏的泥,老師把這顆蓮子種到池塘裏,大家一起玩一個種蓮子的遊戲。”良好的遊戲情景自然的設置好了,這也是激發孩子們參與的興趣、集中孩子們注意力的一種很好的策略。

(二)交代遊戲規則及玩法。

遊戲規則有以下幾點:

1、扮泥的小朋友必須將眼睛閉起來,不能偷看,等兒歌唸完後才能睜開。

2、種蓮子的人會在兒歌結束前將蓮子放在一個小朋友的手裏,並且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這個小朋友的外貌特徵,請大家來猜。

3、被猜出的小朋友必須重複說出自己的外貌特徵。

由於遊戲規則中包含了活動目標,因此,老師需要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向孩子們解釋規則,老師解釋的同時可以示範舉例,這樣會加深孩子們對規則的'印象。

(三)教師引導幼兒遊戲。

規則講完後,孩子們圍坐成半圓形,眼睛閉上,手背在後面手掌向上,這樣就可以接住老師遞過來的蓮子。大家開始念遊戲兒歌“種蓮子”:種蓮子,種蓮子,不知蓮子種哪家。東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開花。老師邊說兒歌邊從每個孩子身後走過,並且把蓮子悄悄放入一個孩子手中。最後走到中央,描述這個孩子的特徵,如“我把蓮子種在一個短頭髮的女孩手裏,她穿着黃衣服、藍褲子和黑皮鞋”,請孩子們都來猜,猜對了,有蓮子的小朋友就要到前面來說“我就是穿黃衣服、藍褲子和黑皮鞋的短頭髮小女孩”,然後遊戲繼續。

在大家一起念“種蓮子”兒歌的時候,老師要注意糾正個別不正確的發音,鼓勵孩子們聲音宏亮的念兒歌,提醒孩子種蓮子和拿到蓮子以後都要注意保密,爲孩子們自主遊戲做好鋪墊。這一步非常重要。爲了保證孩子在下一步按規則玩遊戲,在孩子感知理解遊戲規則的基礎上,老師根據孩子掌握程度可以帶領着多玩幾遍這個遊戲。

(四)幼兒自主遊戲

在孩子們對遊戲內容和規則非常熟悉後,這時就可以請第一個猜對的孩子來種蓮子,這樣會提高孩子傾聽別人發言並能根據言語描述迅速做出正確判斷的積極性。

孩子的自主遊戲,是練習按一定規則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老師要放手讓孩子們愉快地玩,在必要時再指導孩子。比如,如果孩子們猜不出來,可以鼓勵種蓮子的孩子再重新描述一遍,使遊戲順利開展。

當孩子們比較疲憊的時候,可以進行一個分享活動也可以說是放鬆活動:品嚐蓮子。

這樣,圍繞着種蓮子、猜蓮子到品嚐蓮子,孩子們始終投入的玩遊戲,活動的目標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

四、擴展閱讀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爲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爲什麼要這樣教”。教師在吃透教材、簡析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的基礎上,遵循整體構思、融爲一體、綜合論述的原則,分塊寫清,分步闡述教學內容,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幼師說課稿5

一、說指導思想

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家庭的重視,而作爲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舞蹈教育,也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背景下與其它藝術門類百花齊放。對於基礎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打破原來的“言傳身授”的古老教育模式,使舞蹈教育開闢一片新的天地!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的內容來自《幼師教科書—舞蹈》全一冊當中的中國民間舞部分,這一部分的內容有漢族的東北秧歌、雲南花燈、藏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傣族舞蹈等,前面的內容我均在上幾個學期上過,那麼這次我安排的是傣族。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是五十六個民族當中的一員,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麗、西雙版納等地區,傣族的民族特色鮮明突出,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許多動作多爲動物的模擬與美化,頭、肩膀、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線,俗稱“三道彎”,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它那優美的舞姿,把人帶入詩一般的境界。

2、教學內容: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傣族舞的體態風格,並且靈活運用傣族的各種手形手位。

3、教學目標:

⑴通過傣族舞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基本造型,動作韻律特點等。

⑵擴大豐富學生的眼界及知識,廣泛積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斷提高自身鑑賞,舞蹈表演的能力。

⑶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動作融會貫通,學會簡單的創編。

⑷培養、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情感。

4、教學重點:舞蹈雖然是動作的藝術,但不僅僅只是做做動作而已,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民族的風格特點。這節課的重點就放在對傣族舞基本動作的教授上,因爲學生做動作往往是單純的模仿,有時候還模仿的不像,再加上這節課的內容較多,要力求使他們把動作掌握好,是這節課的重點。

5、教學難點:這節課的難點就是要求學生們創編。這些學生大多都是來自農村,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舞蹈基礎,創編對於他們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再加上她們都是幼師生,將來很有可能走上教學崗位,所以學會基本的舞蹈的創編對他們來說也是一項基本技能。

三、說教法

爲了學生能夠更準確的抓住傣族舞的風格特點,攻克舞蹈的重點和難點,我主要操用了以下的方法:

1、視覺圖像法:首先傣族的風土人情、文化內涵等對於我們這些漢族的孩子來說不那麼瞭解,爲了學生能更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我先拿出了一幅具有傣族特色的印染布,上面是一個婀娜的挑擔的傣族姑娘,通過視覺的刺激和教師對這位傣族姑娘服飾的講解,逐漸的引出傣族舞蹈的體態特點,使同學們在欣賞中接受知識,在介紹手形、手位時,我打破了以前那種老師做,學生學的傳統模式,找了許多手形手位的示範圖,讓學生們自己去找動作,去配動作,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更加形象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強化作用。

2、情景模擬法:和一般的課不同的是,這節課我把它設計成爲一節“舞蹈採風行動”,老師爲導遊,學生則爲快樂的旅行者,從認識傣族到走進傣族,最後還拿出衣服讓她們穿上,始終讓她們感覺到自己好像真的身臨其境一般,不會覺得上課會有什麼壓力,能夠很好的融入其中。

3、語言啓發法:教師的語言是最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教師的語言生動,學生就會很容易接受。在這節課中,我不斷的用語言來啓發學生,讓她們轉化角色,把自己轉換成一位美麗的傣族少女,或者把自己想象成金色的孔雀,這樣她們做動作會顯得比較自信,對於我們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是很有幫助的。

四、說學法

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法和學法是相統一的,有什麼樣的教法就有什麼樣的學法,應該說教學思想決定了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決定了教法與學法。但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必須重視學生的存在,以學生的學習爲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用視覺的觀察來模仿老師的動作和圖片的動作,聽覺來把握傣族舞蹈的風格以及樂曲的旋律和節奏,不斷的鼓勵、啓發她們主動性的學習。注重學生創造性的'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滲入素質教育。

五、說教學順序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之後,我都會讓學生喊出舞蹈課的口號:秀出自己!讓她們時刻提醒自己:讓把自己最美麗的一面展現出來。

2、導入:教師在優美的傣族音樂聲中,介紹傣族及傣族舞蹈,完了後,讓她們談談聽完之後的感受,從而引出傣族姑娘的服飾,通過服飾再引出傣族舞蹈的體態特點。

3、達標教學: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採用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方法:

⑴在做傣族舞體態動作的時候,是通過欣賞一幅印染後再去做的,加上教師的講解,學生對這一塊內容馬上就掌握了。

⑵手形手位的教授。利用一些手形手位的圖片,再加上對於孔雀這種動物的描述,使學生們強化記憶。

⑶再接下去就是創編實踐。這一塊內容是本課的難點,在學生創編之前教師帶頭編了一個舞蹈,讓學生一邊看,以便帶着問題:老師在這個舞蹈當中用了那些手形手位,老師是怎樣進行編排的?讓學生首先明白創編是怎麼回事兒。然後,教師要做的就是鼓勵她們大膽的創編,活學活用,這樣,編一組4個8拍的動作應該是可以完成的。編完之後,還讓她們跳出來,並且大家一塊兒來學。

⑷課堂小結

六、感悟與反思: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育方式,爲我們的教育開闢了一片新天地,一節好的舞蹈課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與活力,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的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景中輕鬆愉快的接受美的薰陶。作爲一名專職的舞蹈教師,我將繼續朝着這方向努力,這次開課便是一種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各位同行的幫助、指導!謝謝!

幼師說課稿6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文學活動《鵝大哥出門》,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 說設計思路

《鵝大哥出門》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大白鵝爲主要角色,講述了一隻大白鵝驕傲不懂禮貌的故事,特別是鵝大哥之前"紅紅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後的"一隻大黑鵝"對比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較多,比較以我爲中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

二. 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爲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複述故事 ,豐富詞彙"神氣、樂滋滋"

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體驗驕傲自大帶來的煩惱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在遊戲情節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不能驕傲不欺負弱小的道理設爲教學重點,根據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設爲難點。

三. 說活動準備

爲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 大白鵝、小雞、小鴨的頭飾,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遊戲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知識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鵝大哥,瞭解鵝的基本特徵,練習鵝的走路姿勢

四. 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對象。"《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爲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角色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鵝的走路姿勢,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知道鵝大哥的'自傲,體驗鵝大哥自高自大的後果,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通過圖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複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遊戲法: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的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採取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如:鵝大哥爲什麼會掉進河裏呢?我們能不能學他啊?爲什麼?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趣味遊戲法 。

1. 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 趣味遊戲法:陶行知老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語句,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幼師說課稿7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空氣是看不見的、摸不着的。

2.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知道空氣有助燃、充氣的作用。

3.喜歡進行小實驗活動探究空氣的祕密。

二、活動準備

1.白色塑料袋每人一個。

2.玻璃杯、蠟燭、氣球、充氣用具每組一套。

3.裝有水的玻璃盆1個,小玻璃杯、打火機各一個、面巾紙。

三、活動過程1.教師出示玻璃杯,提出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2.教師做實驗,請幼兒仔細觀察,證明實驗用的杯子裏有空氣。

實驗一:在玻璃杯裏放進面巾紙,將杯子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大玻璃盆中,過一會兒再將杯子垂直拿出來,杯子裏的紙沒有溼。

實驗前,引導幼兒猜想:面巾紙會與不會溼?爲什麼?

實驗後,教師提問:面巾紙爲什麼沒有溼?

對於面巾紙爲什麼沒有溼,幼兒充滿疑惑。在幼兒的疑惑中,開始第二次實驗。幼兒對此,非常好奇,興趣極爲濃厚。

實驗二:如果杯子在水中傾斜,面巾紙會不會溼?爲什麼?杯子傾斜時,你會看到什麼會從杯子裏跑出來?

教師啓發幼兒注意觀察,認真思考,引導幼兒進行猜想與討論,尋求答案。

最後教師小結:剛纔的兩個實驗告訴我們:杯子裏是有空氣的。

3.引導幼兒探索實驗,尋找空氣在哪裏,發現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1)請幼兒拿塑料袋在活動室各處找空氣。

(2)觀察空氣的顏色,聞一聞空氣的味道,摸一摸,啓發幼兒說出空氣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着。

(3)啓發幼兒說出還有哪裏有空氣?

教師小結:空氣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着。4.小組實驗,探索空氣的作用。

實驗一:請幼兒爲氣球充氣;教師提出問題:爲什麼氣球會鼓起來?

實驗二:把點燃的蠟燭用玻璃杯罩住。

教師引導幼兒實驗時注意觀察並思考:用玻璃杯罩住後,點燃的蠟燭爲什麼會熄滅?

實驗後,小組討論與交流實驗的發現與結果。

教師小結:空氣有充氣和助燃的作用。

5.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討論:爲什麼說空氣是寶貴的.?

幫助幼兒瞭解空氣與我們生活的關係,瞭解人與動物都離不開空氣。

教師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讓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幼兒各自的認識。教師啓發式的提問,激發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教師歸納梳理出空氣的重要作用。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師說課稿8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剪染紙》。

 一、首先是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

《剪染紙》是高教出版社《美術》下冊第一章第四節的內容。學生學會剪染紙,可以允分利用這一形式在幼兒園廣泛開展系列教學活動,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實踐的對接。

剪染紙的製作,分爲剪和染兩個過程,如果在同一節課裏剪、染兼顧,由於時間緊張,勢必會影響學習的質量。因此,我將此課題設計爲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習剪紙,爲下節課的染紙做準備;第二課時學習染紙。本次說課爲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二、根椐上述分析,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目標是,使學生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來掌握染紙方法,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創作一幅剪染紙貼粘畫;

2、能力目標:在技能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小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標: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在學習中加深對幼教工作的熱愛。

 三、說一說重、難點的確定:

本課是一門技能課,重點是學習剪染紙的染紙方法。方法是通向技能的便捷之路,爲了能更好地掌握這一技能,染紙的方法格外重要。

難點是配色。授課對象是幼師一年級學生,由於學生色彩知識匱乏,染紙時的色彩搭配對其來說是一個難點。

四、說本課的教學方法和課前準備:

教學方法以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欣賞法爲主。

爲了使教學生動、直觀,本課全程以課件輔助教學;教師課前製做了六幅剪染紙粘貼畫,供學生在練習時觀摩參考;學生課前準備了題材各異的剪紙,以備本課染紙之用。

五、談談教學過程的設計

根據上述分析,遵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本課設計如下:總體上分四個環節————導入、講授、鞏固練習、總結作業。我着重談前三點:

(一)、首先是導入:

我利用課件,選取了六幅製作精美、色彩豔麗的剪染紙作品,配上優美而抒情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到剪染紙作品的魅力,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出本課課題。

(二)、在第二個教學環節講授中,

1、首先,遵循了啓發性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觀察、分析剪染紙作品,總結出剪染紙的色彩特點:豔麗、醒目、水色交融。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

2、接着,圍繞這個特點,引出染紙方法是:“配色、染色、加水”。這是本課的重點。

其中“配色”是難點。於是在教學設計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了配色知識的講解。我利用課件展示、色環講解的方式,來說明色彩搭配規律;又利用作品分析的方法,使學生將學到的配色知識得以應用。這樣的設計順應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化解了學生配色的困難。

在講解“染色”和“加水”這兩個方法時,我採用講解、示範相結合的方法,俗話說“耳聽爲虛,眼見爲實”,這裏遵循了直觀性的教學原則,使教學生動形象,學生易於接受。

在本課重點、難點的教學設計中,我“想方設法破難點,不遺餘力做示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鞏固練習

在接下來的'兩個練習中,要求學生利用上節課的剪紙,根據剛纔學到的染紙方法來做染紙練習。

練習1:是一個基礎練習,檢驗學生對本課染紙方法的掌握情況,出現問題及時糾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爲練習2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練習2:是一個拔高練習。遵循了“雙主”原則,教師起點撥的作用,利用講解和欣賞教師示範作品相結合的方法,拋磚引玉,打開學生的創作思路。學生則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每組自選題材,創作一幅剪染紙粘貼畫。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接下來是各小組的作品展示、學生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教師以小組成績作爲每個學生當堂課的學習成績。教師的評價方式激勵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一位臺灣的教育家說過:“如果你有一桶水,你要指引給孩子一條河”!在這樣一種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在本課的設計中,我並沒有僅僅滿足只教會學生掌握染紙的技能,而是使他們能利用這種簡單的技能,創作出具有創意的剪染紙粘貼畫。從而,使知識得以延伸,使學生能力得到培養,滿足了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學習需要。

本課經過這樣教學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大家!

幼師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幼兒園科學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倡導的是讓幼兒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並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在這些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蒼蠅和蚊子》這一活動,大班孩子對初淺的科普知識非常的感興趣,平時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喜歡觀察對螞蟻、蝸牛等昆蟲,而且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昆蟲類知識,對昆蟲的基本特徵已有大概的瞭解。因此在看到課時目標“蒼蠅和蚊子”,結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將活動內容定位於大班科學活動,重在使幼兒在學習自然萬物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終點,是活動內容的歸宿,對整個活動具有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出發,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

1、認識蒼蠅和蚊子的特徵,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

本目標是屬於認知方面的,因爲大班幼兒能比較細緻的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而且也具備了這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將這條目標放在目標(1),將認識蒼蠅和蚊子做爲本次活動的重點。

2、歸納蒼蠅和蚊子屬於昆蟲,並能大膽表述探究過程。

本目標是從能力方面來說的,因爲新〈綱要〉中對科學活動的目標就頂爲於鼓勵幼兒能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究過程,爲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3、初步瞭解食物鏈,增強生態意識。

本目標是從情感方面來說的,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只是引導他們初步感知。

三、說教學準備

依據目標,我爲本次活動提供了知識準備和物質準備。

知識準備:事先已經觀察了一部分昆蟲。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第一幅一個小朋友正捂着肚子大汗淋漓的,邊上放了一桌的菜;第二幅一個小朋友滿臉都是包,還用手不停的.抓,說癢;第三幅蒼蠅的各部分解說圖;第四幅蚊子的各部分解說圖;第五幅蒼蠅和蚊子的區別)

四、說教學流程

觀圖激趣,質疑引入——觀察探索,解決問題——比較討論,加深認識——拓展知識、活動延伸。

五、說教學過程

1、觀圖激趣,質疑引入

教師首先出示的“一個小朋友正捂着肚子大汗淋漓的,邊上放了一桌的菜”的多媒體畫面,引導幼兒思索爲什麼這個小朋友會有這樣的反映呢?哦,原來他是吃了被蒼蠅叮過的菜了。接着教師出示第二幅“一個小朋友滿臉都是包,還用手不停的抓,說癢”,這又是怎麼了?原來他是被蚊子咬了。下面就讓我們仔細來觀察蒼蠅和蚊子吧!本部分的設計意圖是:利用直觀的多媒體畫面,結合教師的解說,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學習的興趣,纔會產生學習的慾望並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使幼兒產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爲學習活動作輔墊。

2、觀察探索,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分三個部分:

(1)教師點擊課件,演示操作過程,瞭解蒼蠅的特點。

蒼蠅的身體、翅膀、眼睛、足等分別是怎麼樣的?

(2)第二部分:教師點擊課件,演示操作過程,瞭解蚊子的特點。

蚊子的身體、翅膀、嘴巴、食性等是怎麼樣的?

(3)第三部分:比較

a、學生討論

b、教師點擊課件,顯示蒼蠅和蚊子異同。

c、知道蒼蠅和蚊子也是屬於昆蟲。

3、拓展知識、活動延伸

原來蒼蠅和蚊子都是害蟲,你們知道哪些動物喜歡吃蒼蠅和蚊子嗎?初步瞭解事物鏈的關係。

六、本次活動的亮點

本次活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將平時雖然熟悉的蒼蠅和蚊子,但是概念比較模糊的這兩種昆蟲的形象更加的具體直觀,幼兒的大膽講述探索過程需要藉助媒介,也就是“柺杖”,這裏的媒介就是多媒體課件,正是這一支架,幫助幼兒在觀察、講述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