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說課稿>

關於高中生物說課稿彙總六篇

說課稿 閱讀(2.4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高中生物說課稿彙總六篇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它位於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第五章第一節。接下來我從以下三個環節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節內容有國中生物學作爲基礎,與化學也有一定的滲透和聯繫,因此應做好舊知識的調動和學科之間知識的遷移。這即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能爲學生學習動物和植物代謝作用做好鋪墊,本章節在教材中起承上啓下的橋樑作用,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主要內容

本章節的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問題式探究模式,以問題爲紐帶。

本節從開頭就創設了“問題探討”的情境--200多年前斯帕蘭札尼有關探究鷹消化食物原理的著名實驗,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明確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酶起了重要作用;關於酶的化學本質,教材沒有平鋪直敘地講述,而是引導學生對有關前人的認識科學家對酶的認識過程的一系列資料進行分析;最後又通過巧妙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實例讓學生理解酶的特性,這使得學生基於問題解決構建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本教材的編制合理,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3、教學目標

教育總是具有教育性的,隨着生產、科技和整個社會的發展,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爲教師更應該重視知識教育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想教育,因此根據國家教學大綱,教材及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認知規律和我國素質教育要求把本節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

a、細胞代謝的概念。

b、酶的作用和本質。

c、酶的特性。

d、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識別生物圖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b、介紹生物實驗常用的方法,理解掌握設計對照試驗的原則;

c、讓學生理解欣欣向榮的生命體所需的能量,需要複雜的化學反應。

(3)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不畏艱辛,追求真理的態度,樹立堅韌的人生態度;b、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運用

在確定了教學任務,具備了相應教學內容之後,教法選擇成爲極爲重要的問題,因此在整個教學中,堅持啓發探究性原則爲主,綜合運用講授、討論、談話、觀察和實驗等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根據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2、學法指導

根據不同的教法,指導學生的具體學法;通過指導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運用形象記憶、教給學生記憶方法。

三、說教學設計

本節課主要是圍繞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展開的,我分3個層次來設計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言在教學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懸念。本節課我採用設疑的方法,提出問題:

(1)人體內每秒鐘要進行上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爲何能如此快速、高效、有序、順利進行的呢?

(2)化學反應需要能量,使參加化學反應的分子要從常態變爲活躍狀態,那麼酶是否提供了能量而加快了反應速率呢?

(3)酶是如此的神祕,但科學家們還是揭開了它那神祕的面紗,你揭開它了嗎?

2、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通過本節課教學,讓學生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引導學生總結酶的作用。

(2)通過形象比喻,使學生理解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3)通過一系列以往科學家的探索過程,解釋酶本質及樹立學生的人生態度。

(4)通過貼近生活實際的例子和形象比喻是學生理解和運用酶的特性。

3、深入鑽研,總結提高

將知識系統化,明確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實驗,並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酶的本質。

酶的特性。

( 2 ) 教學難點

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實驗中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3)鞏固練習,及時反饋

練習突出最本質、最主要的知識、一句因材施教教學信息及時反饋的原則,再出示練習,分爲鞏固題和運用題。

板書設計: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活細胞

酶的產生

催化

酶的作用

大多是蛋白質,少數RNA

酶的本質 大多是蛋白質,少數RNA

酶的特性總結:酶和無機催化劑相比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但還必須要有一定的適宜條件。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2

第三節《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說課稿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本節課是新課程教材第四章內容,知識雖然抽象但是並不難掌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更進一步的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讀圖表數據的能力。

對於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反饋練習、總結反思”這樣六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模塊第3章已經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結構以及大致的功能,本節着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並運用數學座標圖來表達三種方式的規律和特徵,可以培養學生對圖表數據的解讀能力,即信息解讀和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和前面所學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有關聯的地方,同時又是對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一個很好的佐證。對學生理解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有着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和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能舉例說明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類型及特點。

b.正確解讀座標數據圖表。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特點不太明顯,主要強調積極思考,主動自覺。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教學難點:主動運輸

4. 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生對物質交換有了很膚淺的瞭解,通過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分子跨膜運輸實例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爲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並且還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獨立思考,對生活現象提出疑問,並通過多種途徑找出解決的辦法。同時經過前階段的新課程學習,他們具備了羣體討論,並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論依據的能力。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師的引導。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法: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總體思路爲:展示現象→ 提出問題→ 解釋原理 →總結概念,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解讀圖表”等技能,並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主動運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要掌握好這點,必須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主要區別來掌握該難點。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複習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讓學生對基礎內容進行復習,爲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利用“問題探討”,用多媒體展示,提出問題:⑴什麼樣的分子能夠通過?什麼樣的分子不能通過?⑵葡萄糖不能通過該膜,但是小腸上皮細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釋 ⑶觀察此圖,聯繫已有知識,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能不能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嘗試性的回答 引導學生觀察,並歸納出答案。

教學說明:設立問題情景,創設物質跨膜運輸的思維平臺,爲學生的有效發散思維提供背景,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爲進一步突破難點做鋪墊,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三)幾種物質運輸方式

1、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

(1)多媒體展示擴散現象,引出物質運輸的兩種方式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概念,讓學生分析水分子進入細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擴散相似,總結出自由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自由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自由擴散的特點。

教學說明:該部分內容簡單,通過多媒體展示,使抽象內容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

(2)進一步提出問題:葡萄糖不能通過人工合成的脂質雙分子層,但對於細胞來說,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樣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激情,讓學生嘗試作出解釋,再指出載體蛋白的作用,總結出協助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協助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協助擴散的特點。

提出問題進行小結:①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需要消耗能量嗎 ②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有什麼相同點 有什麼不同點 ③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爲什麼被稱爲被動運輸

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得出答案。

(3)多媒體展示物質逆濃度跨膜運輸的現象,並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提出問題:爲什麼這些物質可以逆濃度梯度運輸。並利用舉出生活例子 上下坡運東西來解釋主動運輸需要能量,總結主動運輸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主動運輸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主動運輸的特點。

提出問題:這些物質進出死細胞還能進行主動運輸嗎 主動運輸對於生命現象有什麼重要意義?學生總結和講述補充得出主動運輸的意義。

爲了使抽象內容具體化,上述過程中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三個常見現象,通過三個動畫的展示,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對三種運輸方式的認識更加直觀化。

教學說明:該部分爲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通過圖形展示引出問題,並層層深入,展示出物質運輸的.幾種方式,動畫展示更加具體和形象化,同時,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討,既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開發了學生比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進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

(4)提出問題,講練結合:練習1看圖回答,引導學生理解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的不同點,識別主動運輸;練習2通過對典型座標圖所呈現的曲線理解細胞對某物的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隨細胞外濃度的改變而變化的規律,從不同角度加深對三種運輸方式的理解。組織學生分析,反饋和糾正。

提出問題:三種運輸方式有哪些異同 組織學生分析填表,反饋和糾正。

教學說明:本環節鞏固理論知識是對課本知識擴展和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入理解和總結,只有理解了三種運輸方式的異同,才能完成本環節教學任務,既突顯書本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解讀圖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維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運輸

引導學生回憶免疫系統吞噬大分子異物的過程,得出胞吞現象,提出問題:那大家知道白細胞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嗎 顯示有關動畫、圖片。

強調: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提出問題:胞吞和胞吐體現了細胞膜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與書本前面知識相聯繫。

(四)技能訓練

指導學生就《技能訓練》部分進行討論。

五、反饋練習

1、教師小結幾種運輸方式,特別是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特點

2、隨堂訓練(課堂練習)

本部分習題,針對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和不同而設計,讓學生思考完成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知識鞏固和教學效果反饋,及時糾正錯誤的理解和片面的認識。

六、總結反思

本節課比較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教法,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這部分內容本身並不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對輕鬆,但是如果不把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在解題的時候還是存在一定困難。在分組討論中,雖然學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還是從多角度對學生給予積極的肯定,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由於學生討論和交流比較花費時間,容易出現前緊後鬆或是前鬆後緊的情況,因此在時間上應當注意控制。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的內容。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這一節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細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細胞呼吸的概念,然後重點講述了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四大部分內容,爲我們瞭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第三章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動運輸和本章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第四節的光合作用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繫,也爲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了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改中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①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③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質及能量變化的特點

④瞭解細胞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引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培養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學會用化學反應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細胞呼吸的實質。

④通過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繫,培養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聯繫生活與工農業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聯繫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關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②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係,滲透生命活動不斷髮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來認識生命的奧祕。

(三)教學重點、難點(有氧呼吸部分)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有氧呼吸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併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1、通過自主閱讀、提問、、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破。

2、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階段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學生的化學知識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還未學習。在有氧呼吸的過程中,葡萄糖的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度。

教學難點:有氧呼吸三階段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體形象地說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2、利用化學反應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實質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須起主導、()引導作用。所以本課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採用以下幾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閱讀能力。

(一)自主閱讀:自主閱讀有氧呼吸三階段內容,明確有氧呼吸的場所、反應物、生成物和釋放的能量狀況等內容。

(二)直觀教學: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爲動,化抽象爲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啓發性

(三)比較法: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三階段區別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比較有氧呼吸和有機物體外燃燒的不同,進一步認清有氧呼吸的特點。

(四)歸納法:歸納有氧呼吸的概念。

三。教學過程分析

步驟一:導入新課

通過問題探討導入本節內容

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步驟二:聯繫生活(酵母菌可用於發麪和釀酒)介紹細胞呼吸概念

一、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步驟三:回顧第三章細胞器的知識,學習

二、(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的結構

步驟四:用下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培養自學能力:

有氧呼吸的階段 場所 反應物 產物 釋能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步驟五:講授二、(二)有氧呼吸的過程

主要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圖解(略)

通過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階段的物質變化、能量釋放特徵和進行場所。

步驟六:比較有氧呼吸三階段:場所、反應物、產物、釋能等方面的內容。

步驟七:歸納(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過對有氧呼吸概念的歸納,鍛鍊學生聚合思維力。

步驟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點。通過和有機物在體外燃燒做比較的方法,瞭解有氧呼吸過程反應的條件溫和性、能量逐步釋放的特徵和能量的部分貯存特徵。

步驟九:有氧呼吸小結:場所、能量去向、總反應式、概念。

步驟十:練習鞏固(略)

板書設計(略)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水分代謝”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的重點內容,它與前面所學知識如細胞成分、結構及植物根、莖、葉結構等內容聯繫非常緊密;也爲今後學習“礦質代謝”、“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內容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瞭解植物細胞的吸脹吸水;水分的運輸和利用。

(2) 理解植物細胞滲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義。

(3) 通過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進一步理解滲透吸水的原理。

2、能力目標

通過滲透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方法,培養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實踐價值,增強學生關心生產,關心水資源的利用等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滲透吸水的原理、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

因爲只有理解了滲透吸水原理,才能理解細胞吸水的條件,理解影響植物細胞吸水的各種因素,植物體內細胞間的水分傳遞和植物整體水分吸收、散失原理,並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獲得細胞吸水和失水與環境溶液濃度的關係的感性認識,才能深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以及影響細胞滲透吸水的內外條件。

教學難點:分析滲透原理,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是教學的難點.

因爲在滲透作用中,水分是從溶液濃度低的一側通過半透膜向濃度高的一側滲透,這涉及到生物學知識與物理學知識的結合,對此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另外,引導學生如何從實驗現象理解細胞滲透吸水,失水,從而進一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有一定的困難。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滲透裝置”的小實驗,“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整個動態過程呈現在學生眼前,而在動手實驗中,整個動態過程用肉眼是觀察不到的。通過動態演示整個過程就能把複雜的問題具體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這樣的教學情景對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

二、 說教法:

1、探究教學法:這節課知識的理性較強,因而採用探究教學法更符合教學內容。創設聯想,提出探索問題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推理 用教學媒體對學生的推理結果進行驗證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探索結果。

2、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爲動,化抽象爲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啓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三、 說學法:

主動學習法:通過設疑引入,邊講邊演示動畫,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設疑,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對重點,難點知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實好教學目標。

四、 說教學過程:

(一)關於引言:

俗語導入創建輕鬆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棵大樹是如何將土壤深處的水分吸收並運輸到樹梢?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動中有什麼作用?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水分的吸收,以及運輸和利用、散失即水分代謝過程。

(二) 關於新課教學的安排

1、讓學生清楚植物根尖的結構,教師採用邊動畫演示邊講解,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國中所學的知識 ,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是根吸收水分最活躍的部位,這樣爲理解成熟植物是一個滲透系統做準備。

2、 利用多媒體演示 “滲透裝置實驗”

創設情景,提出探究問題:過一段時間,裝置會出現什麼現象?爲什麼?液麪會不斷地上升嗎?

學生推測:

A、燒杯中的水進入漏斗

B、由燒杯進入漏斗中的水多於由漏斗出來燒杯的水

利用電腦動畫從微觀方面演示水分子出入半透膜的過程,對學的推理進行驗證,同時講清楚半透膜的性質,驗證B的正確性。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滲透裝置應具備的條件:

(1)滲透裝置的條件:

A、半透膜。

B、半透膜兩測具有濃度差。

(2)滲透作用:水分子或其它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進入下一個探究話題]

提出探究問題:成熟的植物細胞爲什麼主要通過滲透作用吸水?細胞是否也具有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出示成熟植物細胞結構,及與滲透裝置的比較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對比加深理解,驗證了成熟植物細胞也是一個滲透系統。

教學預測: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把細胞膜當成半透膜,教師進行比較講解原生質層具有半透膜的功能。

設疑引入:既然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怎樣設計一些實驗來驗證它呢?細胞在吸水或失水時的形態又如何變化?

3、教師電腦演示動畫“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同時層層質疑:造成質壁分離的原因是什麼?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的空隙充滿了什麼物質?爲什麼?死細胞能否發生質壁分離?對外界溶液濃度有何要求?把已發生分離不久的細胞放入清水又會發生什麼現象?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 細胞滲透失水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 細胞滲透吸水

讓學生討論:如果不用濃蔗糖溶液而用NaCl溶液,細胞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樣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所學的知識,並用動畫對學生結論進行驗證。

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具有大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細胞,靠滲透作用吸水,在什麼條件下,這些具有根毛的表皮細胞會吸收地壤中的水分呢?這與成熟區細胞是吸水最活躍的部位相呼應。

討論:農業上提倡“薄肥勤施”,如果一次性施太多的肥料,很容易引起“燒苗”現象?爲什麼?請同學們根據今天學的滲透原理來解釋。

通過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4、 電腦動畫模擬植物根吸水、利用、運輸、散失的全過程,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理解得更爲透徹。舉日常實例讓學生歸納蒸騰作用的意義。

(三)結合實際進行課堂小結:植物的移栽,要注意保護植物的根毛,同時要去掉大部分葉片,以利植物成活,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把兩部分知識統一起來,同時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四)課堂練習,反饋教學效果,及時發現問題。

五、效果預測: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俗語引入,激發興趣,通過直觀的動態演示,給學生以生命現象及過程的動感和真實感,突出了重點,滲透吸水,突破了難點,使學生較易理解和接受教材內容,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和總結,一方面統一了認識,給學生一個較爲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並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5

1、本節內容的地位

神經調節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冊)中第四章"生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中的一大重要內容,它與動物的激素調節相輔相成,共同協調的完成着生活的使命,同時它也是動物行爲產生的生理基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與神經調節有着密切的聯繫。神經調節,尤其是神經衝動在神經纖維和神經元之間的傳導,幾乎是每年大學聯考必考。本節知識還可與多個有關的知識如"細胞膜、細胞器、動物的新陳代謝、內環境的穩態"等聯繫緊密。學好本節知識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其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重點、難點的確定

在本節課中,有部分內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國中階段已經初步學習過,學生應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興奮的傳導對於學生是全新的知識,也是比較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興奮的傳導不僅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3、課時的安排:

由於本節內容的重、難點較多,且大多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所以本節知識將分成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爲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和興奮的傳導,第二課時爲大腦皮層對軀體運動、語言和內臟活動的調節。本節課我主要講的是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①結合國中的知識理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和調節的結構基礎

②經過學習理解興奮在神經纖維和神經元之間的傳導過程

b、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以發散、求新、求異思維爲主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和勇於探究的精神

c、情感目標

幫助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如何達到)

1.利用學生在國中就已經學過的人體的神經調節爲基礎,再借助於媒體的展示,通過學生的'回憶和複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和結構基礎。

2.在掌握神經元的結構基礎上,利用媒體的動畫功能,通過學生的討論、探究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理解興奮在神經纖維和神經元之間的傳導過程。

3.在教學中,通過多設疑、多提問、多討論、多分析、多探究,培養學生以發散、求新、求異思維爲主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主體意識及探究的精神。

4.通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利用研究性的課題,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本節課中,興奮的傳導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它不僅知識比較抽象,而且在理解的過程中還要用到物理學的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層層設疑,步步追問,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自學、思考、分析、討論,然後找出正確答案。並在此充分運用多媒等信息技術和手段,藉助於它們的直觀、形象、動態等多種功能來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使整個知識結構一目瞭然

(四)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着"課程爲本、追求實效、實踐創新"的思想,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指導下,我採用了啓發式教學、演示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可以讓學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學習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我選擇了以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爲手段,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各種信息技術資源來支持學生的"學習",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雙主"教學理念。

(五)學習方法

"授人與魚,莫過於授人與漁",學生學習的最終目點不是僅僅爲了"學會"知識,更是爲了"會學"知識。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閱讀、思考、分析、討論、探究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根據自身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發展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六)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引出"神經調節"一節

2、新課教學:本節課我準備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①複習反射和反射弧有關知識;②理解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過程;③理解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過程。

(1)第一層次:反射、反射弧

在新課開始時首先設疑,接連拋出"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什麼?""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是什麼?""它由幾部分組成?"(組織學生回憶、思考,並展開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優點:在本層次中,通過開篇設疑,喚醒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在回憶舊知識的同時,去領會新知識的意義,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與老師的問題形影相隨,爲教學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礎。在本層次最後再輔以相應練習,起到及時鞏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2)第二層次: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在此基礎上,提出"1、神經纖維在未刺激時,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如何?當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後,細胞膜內外電位如何變化?""2、在神經纖維上局部電流是如何形成的?""3、興奮是如何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等一系列問題,(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因爲興奮的傳導對於學生是全新的知識,比較陌生。在此,安排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先閱讀課文中相關的知識,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熟悉程度,從心理上產生較強的可接受性,便於對知識的理解,爲後面的學習作好鋪墊。(接着再組織學生對上述知識進行分析、討論),並輔以動態的多媒體課件加以說明,加深理解。

優點:這樣,通過老師的精心設疑,爲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問題情景和條件。經過點撥和追問,層層質疑,化解難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CAI課件的動畫功能,將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知識具有更強的可接受性,增強了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

爲了幫助學生能正確理解剛纔所學的知識,在此及時安排一個思考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檢測,並突出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可以雙向進行。

(3)第三層次: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在這一層次開始前,首先利用多媒體精心設置一個疑問"當興奮傳導到神經纖維的末梢時,是怎樣到達下一個神經元的呢?"從而使"興奮在實際功能纖維上的傳導"自然、流暢的過渡到"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同時培養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引起學生探究下一個問題的慾望。在學生充滿疑惑的情況下,將知識轉換成問題拋出:"1、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什麼來傳遞的?它由哪三個部分構成的?""2、興奮是如何從一個神經元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使學生感受到知識海洋的浩瀚和自身世界的渺茫,增強學生的求知慾。然後,在問題的引導下,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觀察圖形。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討論後得出結論。

b.原因:爲了形象的展現出突觸的結構,在此利用多媒體的放大功能,突現出突觸,瞭解其結構。同時爲了克服興奮在此傳遞過程中的抽象性,再利用CAI課件展示興奮在兩個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過程。並緊隨着安排一個思考題使學生在再一次思考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興奮在突觸中的傳遞過程。進而突出興奮傳導的單方向性。

在這一層次中,通過教師條理清晰的提問,可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吸納、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網絡,有利於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同時,形象、生動的課件,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動態的演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使突觸部分的興奮的傳導過程一目瞭然,突破了難點。最後,再通過小練習,起到及時鞏固的作用。

3、總結

學生在教師的提示和問題的引導下,完成對本節課的知識的歸納和小結。利用簡煉、清晰的語言,再一次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4、鞏固練習<略>

(七)板書設計<略>

(八)佈置作業隨堂練習(24)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是必修1第6章第3節的內容,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探討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學生熟悉的是個體的衰老,而對於看不見的細胞的衰老卻知之甚少。細胞衰老有哪些表現呢?細胞衰老的原因是什麼?細胞都要經歷出生、生長、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過程,細胞的凋亡與死亡有什麼關係?這一連串的問題構成了本節內容的主線。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對細胞的整個生命過程有完整的認識。同時細胞衰亡機制的研究與生物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對細胞衰亡知識的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說學情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知道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而且細胞的衰老和凋亡與壽命息息相關,學生比較感興趣,這都爲本節課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但是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以及細胞凋亡和壞死的區別,學生並不是很清楚,這都需要教師聯繫生活實際,啓發學生,糾正學生的認知誤區。

三、說教學目標

1.概述細胞衰老的特徵;探討細胞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係;簡述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的區別。

2.培養聯繫實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狀況;通過有關衰老問題的討論,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爲探討細胞衰老和凋亡與人體健康的關係。由於學生對於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判斷易混淆,因此教學難點爲對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的區別。

五、說教法學法

運用講授法、小組討論法等方法開展教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提問學生:在家裏大家注意觀察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身體和行爲上具有一些不同於年輕人的特徵,試舉例說明。針對學生的回答,我將追問:爲什麼會出現這些特徵?引導學生從老年人的器官老化分析出老年人的組織細胞衰老、死亡,從而引出課題——細胞的衰老和凋亡。通過聯繫生活導入的方式,有利於學生在生活與生物之間構建聯繫,發現生物來源於生物,提高學習的興趣。

2.新課展開

本節課包含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個體衰老和細胞衰老的關係。

首先聯繫生活實際,提問如下問題:(1)大家都處於青少年階段,在我們體內有沒有細胞衰老、死亡呢?你能舉例說明嗎?(2)每一器官內都有細胞不斷衰老、死亡,那怎麼辦?(3)老年人的器官、組織、細胞在老化,有沒有新細胞產生呢?能舉例說明嗎?(4)由以上分析你能看出細胞衰老和個體衰老有什麼關係?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一樣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開展交流,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補充講解,從而讓學生明確個體衰老和細胞衰老的關係。

第二部分是:細胞衰老。

首先,我將講解細胞衰老的含義,即細胞衰老過程是細胞內的生理狀態和化學反應發生複雜變化的過程,最終表現爲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之後設疑:爲什麼形容老人會用“乾癟的老人”?老年人爲何出現“記憶力減退,行動遲緩”的現象?老年人的頭髮爲何會變白?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並結合教材進行歸納總結出細胞衰老的`特徵。即:水分減少,代謝減緩;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沉積;呼吸速率減慢;膜通透性改變。

之後繼續追問:是什麼原因導致細胞的衰老呢?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瞭解自由基學說和端粒學說。我將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呈現,輔助學生理解相關學說。

第三部分:細胞凋亡及細胞壞死。

我將通過課件展示人的胚胎髮育過程中尾的消失,蝌蚪尾的消失,以及胎兒手發育的過程中五個手指的分開的實例。通過實例引出細胞凋亡的概念,之後我將給學生講解爲什麼叫細胞編程性死亡,然後組織學生從個體發育和組織細胞更新與機體的功能區分析討論細胞凋亡對生物體有什麼意義,最後強調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別。

最後,師生共同探討一個與細胞衰老有關的社會問題——人口的老齡化問題,即教材的“資料蒐集和分析”。首先提問:很多發達國家的人口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主要原因是什麼?引導學生從老年人的比例去討論分析,從而引出“老齡化社會”的概念,之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長輩,讓大家說一說他們的生活能力怎麼樣?在生活中,我們在公共場所遇到老年人應該怎麼做?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通過與學生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的聯繫,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爲學生設計的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內容,總結問題,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理念中的“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觀點。

3.小結作業

爲幫助學生形成對本節課的整體認識,本節課採取學生總結的形式,歸納本節重點知識,我會針對教學難點、易錯點進行重申,保障學習效果。關於作業,佈置學生課外到有關部門蒐集資料,分析本地區的老年人的人口特點,並在市政建設方面給他們提出一些有利於老年人生活的建議。這一活動,旨在引起學生對老年人的關心,對人口老齡化給家庭、社會和國家以及老年人自身帶來的一系列新問題的思考,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七、說板書設計

以下是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旨在幫助學生提煉學習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