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日記>

龍門石窟日記

日記 閱讀(1.27W)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需要認真地爲此寫一篇日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日記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龍門石窟日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龍門石窟日記

龍門石窟日記1

龍門石窟是中國的三大石窟之一,它位於洛陽市的伊闕峽谷。這裏香山和龍門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

走近龍門石窟大門,沿着筆直的大路向前走,就來到了萬佛洞。遠看,陡峭的山體上有很多個小石窟。走近一看,原來石窟的四周雕刻着排列整齊、密密麻麻的小佛像,一共有一萬五千多個呢!它們一個個盤腿而坐,雙手合十,神態各異。洞的中間還立着七八尊佛像。洞頂是一座盛開的蓮花,更神奇的是蓮花呈現出來的是天然的紅色。

拾階而上,我們來到了最著名的`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的一個石窟,它的中間屹立一尊高17多米的大佛,名叫盧舍那大佛,差不多有五層樓那麼高。大佛的面部表情慈祥,波浪形的髮型,彎彎的眉毛像新月,下面有一雙秀氣的眼睛。臉旁的耳朵圓圓地下垂,還有一個鼻子高高地挺着。大佛身上的袈裟紋理清晰可見,它整個人都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古代的工匠們能把大佛雕刻得栩栩如生,真是太了不起了!

在返回的路上,我們乘上了一艘遊船。沿着伊河往回走,伊河的水無邊清澈,伊河的河面非常廣闊,一眼望不到頭。朝左邊望,整個龍門石窟的景色盡收在眼底。遠遠望去,一排排大大小小的石窟依稀可見,甚爲壯觀。其中盧舍那大佛十分引人注目。再朝右邊望,連綿起伏的香山坐落在那邊,山上種滿了蒼翠欲滴的大樹,一片蔥綠。太美了!

龍門石窟是多少人民的智慧凝結成的。它帶給了我們不一般的景色,才使它成爲了中國的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石窟日記2

暑假期間,我和爸媽到洛陽市去參觀聞名中外的龍門石窟。

一進山門就看見一條清澈見底的大河,河兩邊各有一座陡峭的山。山上樹木鬱鬱蔥蔥,對着河的那面卻是寸草不生的懸崖峭壁。就在這懸崖峭壁上,有成千上萬大小不一的石窟,大的石窟裏的石雕佛像隱約可見。

走近一看,原來每個石窟的正面都有一尊石雕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石雕小佛,不論是大佛還是小佛。五官都刻得栩栩如生。最有名的是“萬佛洞”和“三王洞”。萬佛洞的`中間是慈眉善目的彌勒佛,他有豐滿圓潤的臉部輪廓、垂肩的雙耳、寬厚的雙肩。佛頂是一朵盛開的蓮花,雕刻蓮花的那部分石頭竟然是天然的紅色,真是奇蹟,南北兩壁雕刻了一萬五千多尊高約4釐米的小佛,他們的表情各異,刻得惟妙惟肖,把整個萬佛洞裝點成西方佛國中佛祖弘揚佛法、衆生虔誠聆聽的場面。

“三王洞”中間的菩薩雕像高17.5米,是龍門石窟最高的石雕,傳說是武則天想當皇帝,讓人們照着她的樣子雕刻的,菩薩眉毛彎彎,兩眼含笑俯視,讓人覺得很和藹可親。在它兩邊,各有一座咱們常見的觀音菩薩。

龍門石窟建於隋唐時代,石佛大的17.5米,最小的只有2釐米,他們大小不一,形態各異。代表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可惜因爲人們的無知,石窟破壞嚴重,是世界文化的一大損失。

龍門石窟日記3

龍門石窟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的伊河兩岸。這暑假,我們一家人來到這一名勝遊玩。

在售票廳外,我和哥哥看到漫山遍野,密如蜂房的石窟時,不由得異口同聲的讚歎道:“好壯觀啊!”

踏過龍門大橋,我們來到石窟的入口,大大小小的石窟映入眼簾。這時,我發現在每個石窟裏都有一個精美的小佛像,但是,有的頭沒了,有的手沒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媽媽說佛像有的是在漫長的歲月裏風花掉了,有的是在文化___中被人砸掉了。我想文化___真是害人不淺,今後大家一定要養成保護文物的好習慣。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萬佛洞,一到洞裏我們全家被震住了,洞的頂端左右兩壁,密密麻麻的全都是小佛,非常壯觀,聽導遊阿姨說,這裏共有15000尊小佛,最小的只有兩釐米,所以叫萬佛洞。

最後我們參觀的.是氣勢磅礴的盧舍那羣雕,從這組雕像中體現了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顯示了唐代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就連基座都比人高好幾頭,這絕對是唐代雕刻藝術的精華。

夕陽已經親吻着西山了,我戀戀不捨得與龍門石窟告別。我想,這石窟是祖先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