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日記>

精選讀書日記集合九篇

日記 閱讀(1.45W)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書日記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讀書日記集合九篇

讀書日記 篇1

星期一下午有讀書會,老師讓我們準備一篇小故事,要在讀書會上去讀。

我非常用心的準備一篇,讀書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同學們都靜靜的坐在教室裏,老師走過來說:“咱們開始吧,誰先上來讀自己的'故事呢?”全班同學都瞪着眼睛坐在那,沒有一個人說話。突然有 個同學舉着手說:“老師我的嗓子疼,讀不了。”這一下又有好幾個同學都在說:“我也是,我也是。”這時老師有點生氣,批評了我們一頓。我鼓足勇氣舉起手來,有個同學說:“老師,陳浩毅願意 上去讀。”老師說:“人家都願意,你爲什麼不願意。”我是第一個上去的,雖然讀的不太流利,但是我是第一個上去的讀的,因爲我邁出了這一步,接下來一個個讀的人很多,有各種各樣的故事。

讀書會結束了,讀書會上很精彩,同學們也開心的讀了自己的故事。

讀書日記 篇2

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山中訪友》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個初夏的早晨,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獨自去訪問他的好朋友,回來時,帶回了好心情好記憶。

這篇課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寫老橋的那段。作者把老橋比作德高望重的老人。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流水流向遠方。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老橋依然如舊。老橋的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很讓人敬佩,同時也寫出了老橋歷史悠久。

在我的家鄉,也有這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那就是小溪。我家鄉的小溪清澈見底。村子裏的婦女們拿着棍衣服和盆子去河邊去打衣服。孩子們在小溪裏玩耍嬉戲;彷彿在跳着優雅的`舞蹈,路邊的草坐着小魚的觀衆。

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或事物。我們只要用心靈去感受,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創造出美好的明天!只要我們每人出一份力,我相信,美好的明天一定會屬於我們的。我們要與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能夠結成最好的朋友!

讀書日記 篇3

在悲傷的日子裏,書籍可以如清風般拂去心頭的陰霾;在寂寞的日子裏,書籍可以如密友般驅走心中的孤寂;在失落的日子裏,書籍可以如陽光般溫暖受傷的心靈……讀書,可以把快樂一縷一縷地織進生活的錦衣,讓快樂溫暖人生的每一個晨昏。

如果你問一個作家他對生活的要求,他肯定會回答:有瓦遮頭、粗茶淡飯即可,只有一件是必須的——有一方靜土供他寫作,能與他心愛的書籍爲伴。這是因爲這世上最大的快樂,是精神的快樂,而讀書,是精神之樂的源泉。

對於這一點,我是有深刻體會的。

自從踏進了高中的大門,我便像闖進了一個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宿舍生活、繁瑣的人際關係、空前繁重的課業都讓我無所適從。每天手忙腳亂地應付做不完的事情,我的生活一片混亂;考試後,看着卷子上令人沮喪的數字,我心急如焚、心神大亂……經過一個多月神經的高度緊繃、心神的極度焦躁,我終於嚐到了徹夜失眠的滋味、食難下嚥的痛苦。彷徨之下向老師求助,他告訴我:多多讀書,放鬆心情。

於是,每天我的手上都多了一本書,或是散文,或是名著,或是哲理小記……而真正的快樂,亦由此向我走來,直至把我包圍,讓我全身心浸潤在陽光般博大的愉悅裏。

在每一刻空閒,小心翼翼地拿出心愛的書,輕輕地翻開書頁,迫不及待地一頭扎進書中的美妙世界,我如癡如醉。

讀沈從文先生的散文,我透過他的眼睛看到了水墨氤氳的江南水鎮、古老恬美的山間小村,從他流暢而飽含深情的文字中,我認識了一位位真正的文學大家;讀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我迷醉於他充滿靈性的筆觸下生動的風景,被他生動描繪的一道道特色名菜引得垂涎三尺;讀徐志摩的詩,我深深折服於他滿腔柔美婉轉的情思,徹底被他對美的不倦追求打動……被這些才華橫溢的作家牽引着我的思緒,到遙遠的他方領略不一樣的美,在他們深情的筆觸中感受心靈的顫動,使我的精神接受他們高潔的心靈的洗禮,使我的心靈得到全然的放鬆、輕柔的撫慰,成爲了我最大的快樂。

走進悽美如歌的《紅樓夢》,爲黛玉的哀傷悽婉而落淚;翻開生動感人的《茶花女》,爲純潔悲哀的愛情而感嘆;走進風起雲涌的《戰國策》,爲古賢的高風亮節而讚歎……每一個泛着墨香的文字,每一次全心投入的閱讀,每一個與書中人心靈相通的時刻,都帶給我無比的快樂,讓我的思想不斷豐富,讓我逐漸走出了困頓,用自信的微笑迎接每一次挑戰。

翻開泛着濃濃墨香的書頁,細品在時光中沉澱下來的經典,直抵作者的靈魂,與書中人進行心靈的溝通,是讀書最大的快樂。讓我們靜靜享受讀書,傾出心中豐盈的快樂,灑滿我們的世界,照亮每一個晨昏!

讀書日記 篇4

我很愛書,我把讀書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閒來無事總喜歡捧起一本書細細品讀,把書融合到我的生活中了。我的書櫃中裝滿了文學書、歷史書、科普書……它們伴隨着我渡過了歡樂的幼兒時光,也一直讓我的兒童時代變得多姿多彩了。

一本書中,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內容,雖然,每本書僅由一個作者來完成,把他想到的,看到的,聽到的向人們表達描繪出來而已。但我仍認爲: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社會進步的階梯,書是使人變聰明的武器……

每到周未,我都去書城看書,爲了找個座位,我從三樓跑到四樓,又從四樓跑回二樓。有時找不到座位,便找個清靜的角落席地而坐,捧起一本喜愛的書,整個身心完全投入到書的境界中去,那真是一種美妙的感覺啊!

我讀書不只是看一種,如看完一本天文書,就看看歷史書,再看地理書。正如魯迅先生說過的:“看書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的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看完科普書後,又看一些文學書。剛纔還在險峻的高山上,一下子又進入了故事世界。我爲諸葛亮的空城記叫好,也爲周愉的氣量所惋惜;爲太空的奇異而驚歎,又爲海底的財富而興奮。因爲看書,我才接受了許多新鮮事物,上時事課我每節都有事情可講,決不落下一次,每次都能贏得同學們羨慕的眼光……

我因看書經常會廢寢忘食,忘記一切,進入烽火三國,回到侏羅紀時代,我才寫成了中篇科幻小說《三國烽火再起》與《重回侏羅紀》,在“紅泥巴網站”上發表了,還名列前茅呢。

有時坐在家中涼臺的搖椅上,拿着自己喜歡的一本書,靜靜地“品味”起來,頓感十分的愜意,享受起了讀書的.樂趣。

書的世界是一片無限廣闊的海洋。書中既有悲傷,也有歡樂;既有緊張刺激,又有愉悅祥和。書可以明智,愚拙的人讀書之後可以變得聰明,聰明的人讀書之後可以變得更智慧。書還可以解悶,當你感到孤獨時,不妨到書的海洋中去尋找,相信其間會有許多你知心的朋友。讀書,常常可以使人進入如醉如癡的境界,這就是讀書的樂趣!

讀書日記 篇5

學界有晚清四大著名日記的說法。這四部日記分別爲曾國藩的《求闕齋日記》、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王闓運的《湘綺樓日記》、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記》。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推曾國藩的日記。

現存的曾氏日記,起自道光19年正月七年級日,終止於其去世的當天,即同治十一年2月初4日,時間跨度長達34年。或許是早期的曾氏恆心不夠,因宦務繁雜而有所間隔,也或許是因遷徙而遺失、因戰火而焚燬等緣故,34年的日記中有所缺失,流傳至今的文字約130萬言。宣統元年,中國圖書公司將其手稿印行。曾氏日記究竟因爲什麼緣故而受到後世的重視呢?筆者以爲,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曾氏是一個對中國近代歷史有很大影響的`人物,無論是學術界還是社會民衆,對其一生的行事都很有興趣。他的親筆日記,尤其是其咸豐八年六月再次出山之後逐日記錄的日記,對研究他本人以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有任何其他史料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曾氏出生於偏僻鄉村的世代農家,後來成爲扶危定傾的國家幹臣。一百多年來,他是所有平民子弟的勵志榜樣,人們對他的成長史格外關注。曾氏的日記,尤其是早年在京師翰苑刻苦自勵的那一段心路歷程,堪稱一切有志向有抱負的年輕人的最佳教科書。梁啓超當年就是這樣學曾氏的。他對人說:“近設日記,以曾文正之法,凡身過、口過、意過皆記之。”曾氏的修身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自覺認真。他以聖賢爲榜樣,以慎獨爲準則,以血戰之勇氣,以截斷後路之決心,從嚴要求,切實踐行。常言說人非聖賢,但曾氏偏要以聖賢爲目標,宣稱“不爲聖賢,便爲禽獸”,他爲何要如此爲難自己?原來,曾氏採取的是取法上上的策略。古人認爲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若想得其上,便只有取法上上了。正因爲目標定得甚高,所以儘管曾氏終其一生並未成爲聖賢,但在道德自我完善這方面,古今政治家中罕有其匹。尤其於克己自律上,在一塌糊塗的晚清官場,他應屬鳳毛麟角。

第三,今人讀曾國藩,主要是看重他的人生智慧與處世謀慮。他的日記,恰恰記錄了不少關於這方面的領悟。因爲是私人的隨手所錄,曾氏的這些悟道過程,便會以最初始最本色最隨意的狀況保留下來,因而也便更具有真實性與借鑑性。

曾氏不是原創型的思想家,他也不是對理學有重大貢獻的學問家,實事求是地說,曾氏只是一個將中國傳統文化履行於人生事業中的經世致用者。他對道的思索與領悟,更多地體現在世俗、庸常中。他信奉“絕大學問皆在家庭日用之中”的理學真諦。他勤于思考,善於歸納,將家庭日用間的絕大學問,通過自身的體驗,以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真實親切,曉暢易行。讀他的日記,就如同聽一位閱歷豐富喜歡琢磨的智者在談心。

第四,我們常說歷史要細讀,真正的歷史之細,不存在於官方史冊,更不存在於學者專著,而是散落在各種不經意的文字中,那裏往往會透露出大風大浪初的細微漣漪、大變大故前的蛛絲馬跡。曾氏的日記,偶爾會留下一些大歷史裏的小細節,故而顯得彌足珍貴。比如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曾氏在日記中說,朝廷頒發下來的代表王命的旗幟,居然偷窳得如同小兒玩具。朝廷再窮,也不會窮到連製作幾面小王旗的銀子都沒有。這個細節所傳達的信息是:愛新覺羅王朝氣數已盡。

正因爲曾氏的日記內涵豐厚、容量廣博,“評點曾國藩”系列不能沒有日記的評點。筆者從傳世的曾氏日記中挑選出三百來篇,分爲修身、悟道、讀書、國事、家事、寫字、品鑑、夢境八大類。爲保持一天日記的完整性,所挑選的日記整篇照錄,不再刪節。原文之後的評點,仍舊像過去一樣,盡筆者之所能,給讀者提供一些幫助,以便對該篇日記有更好的理解。在每大類之前,筆者會有一篇總評,意在爲讀者充當引導。

讀書日記 篇6

名著總有一種輝煌的經典之美,總能被這些文字的精靈帶到那個特定的年代與社會中,去領略當時的人文氣象等,感覺大手筆的確是有別於一般的作品的。

讀再好的學校也沒有吸優質的空氣來得實惠啊。

文化,有的時候是翅膀,也有的時候是羈絆,關鍵是你處在什麼樣的情境之下,也就決定了文化會帶着你飛翔還是束縛你的手腳。

二十一世紀,教育瘋了。孩子們是什麼?是二、三十年後共和國大廈的樑柱啊,如此把這代孩子逼到瘋的道路上,把家長們的心力、精力、財力都搭給孩子,去幫助教育部門榨取孩子們的健康血液,這不是精神法西斯是什麼?簡直就是人性的悲哀。人們是那麼盲目,盲從,還在幫着學校加碼,去給孩子原本就加上的腳鐐又捆上了一根麻繩,以加固原有的束縛。這是幹什麼?孩子們成了什麼樣的人了?這代孩子還能稱作人嗎?是人的機器,是被雙重擠壓的豆餅。社會和家長在無情地摧殘他們,卻美其名曰地說什麼這是素質教育,這是提高民族素質,有這種提高法嗎?中學生,十四歲的中學生,每天晚上睡眠不足六小時,還怎麼提高素質?素質是空空的嗎?是凌駕於肉身之上的嗎?

知識不管是從哪個渠道而來,最後總歸是要流入智力的大海的,不管人是少年還是青年,抑或是老年,真可謂學無止境啊。

在我眼裏中,第11版《新華字典》,有着一副十分厚重而神氣的架勢。我就相信萬物皆有靈的說法,或者說是自己心甘情願地賦予萬物以靈性。一本默默無聞的卻內容厚重的字典,它是怎樣一副紳士的風度和博學家的風骨啊?你喜歡他,他就喜歡你,給你相應的回報,讓你飽學多識。你若淡漠它,它絕對不主動跳到你的手心裏讓你來翻閱它,翻閱着它,或許在你看來是幹吧吧地面對每一個黑黑的方塊小字,而相對於一個熱愛文字並急需查閱某一個字詞的人來講,《新華字典》就是開啓心靈之窗的神來之手哇!它在你的.指尖下十分積極地配合、領引你去奔赴一個奧祕,去解開一個謎團,表面看,那可能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生字或是叫不準的多音字而已,實際上,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小小的黑色的精靈爲你的智慧添加了看不見的羽翼,然後,它們在人類大師藝術的思維與加工下,帶着衆多的那樣的精靈組成一個個精神世界,讓你去品味那裏的一切美好。即使是現實世界,你能離開文字嗎?你能忽略它們一次又一次新新的組合嗎?二十一世紀,漢字的應用與數字的應用讓這個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更加變幻莫測。這樣想着,我的眼前就影現了一本比《新華字典》大出多倍來的封面十分典雅,內容十分翔實,新增添了那個新的面孔——漢字的“〇”的一本紙質寶典。

讀書日記 篇7

書的味道是甜美的,書的味道是親切的,書的味道是……

在讀書時,我無比的快樂,因爲書滋潤了我們的昨天,飽滿了我們的今天,璀璨着我們的明天……

記得那是去年的一天吧!我像往常一樣來到書店裏,剛坐下,就像一匹餓狼似的,貪婪的.讀着一本書,書裏的內容使我感動,此時,我就像是走進了書中的世界,在與這些人物進行交流;又彷彿像一隻小鳥,遨遊在這茫茫的書海中,以至於我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只記得書中的情節。

如果讓我選擇,我會選擇住在書裏,做一隻徹頭徹尾的書蟲。每天早晨一醒來,便能看到動人的故事,聽見美妙的對話,聞見芬芳的書香。整天鑽研着書中的情節,每一個書中的故事都令我廢寢忘食、流連忘返。因爲在書中能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當我每一次走進書店時,都是帶着快樂的心情大步踏進去的,因爲我知道我很快就要去夢幻般的世界了。書中的酸甜苦辣是我喜愛書的源泉,在我傷心絕望時,是它在背後支持我,在我迷失方向時,是它給我指上一條正確的路。

書的身上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給予我向前的信心和力量,書的味道是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只有你在書的世界裏尋找,才能找到它的魅力所在,更能體驗到它與衆不同的味道與風致!

書的味道是快樂的,幸福的!

讀書日記 篇8

燈,燈光依然亮着,可能熄滅。幾隻小蟲圍繞着燈光。對於小蟲來說。一切發出耀眼光芒的東西都是它們理想的樂園,如它們的神明。

簡單的崇拜,以致奮不顧身。如果可以,我倒很想做一隻小小的飛蟲,每個夜間飛向最吸引我的某個光源。在哪裏玩樂,在哪裏祈禱。在哪裏奔向另一個世界。從遙遠的夢幻回到現實,擺在我面前的還是堆積如山的資料與習題。

熬過今夜。就能從書中回到這個世界。在書海里遨遊,達到幻滅的程度,才能從書中抽出思緒,讓大腦休息片刻。我,我不明白。在現在這個年代怎麼還能說只要讀好書,就會發財。這種思想讓我感覺好呆。難道只要讀好了書,就一定能發財嗎?那全世界的人都會讀書的.。

讀書的階梯,如果說人生是環環的鏈條,那讀書大概就會有階梯。這階梯的第一步,便是青年時代的讀詩。我們的讀書,似乎都是從讀詩開的頭。

緊接着讀詩之後,隨着年齡的增長,青春的熱情尚未全部落潮,就去讀散文。散文是情感性質的,需要用心去體驗,感應。等到散文失去了吸引力,記錄人間悲喜劇的小說就受到我們的青睞。小說讀多了,世態冷暖經歷知曉了,光是原地打轉不行,需要一種形式上的提煉和昇華哲學就來找我們。讀了哲學,人們變得明快透徹,但還得留一分稚嫩和天真,太徹底了,心靈有的空虛,人生感到孤寂。

平實沖淡的文章,需要用人生的閱歷去鋪墊。有的人永遠讀詩,有人讀濃的化不開的散文。有人讀小說就夠了。只有一部分人,在讀書的階梯上不斷的走下去了。

書,給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經驗,給了我們做人的品德……

書,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喜歡讀書,讓書成爲我們時時刻刻都對書海有着無窮的興趣。

讀書日記 篇9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書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熟悉,書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就是我們的中心,我們每天對着它圍轉;書對於那種熱愛讀:書的人來說就是一種相依爲命的陪伴,是一個很好的伴侶;然而,書對於那種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甚至不認識字的農民來說,雖然不去看書,但至少也聽說過書是什麼吧。

我既熱愛書籍也討厭讀書。是不是很矛盾呀?其實一點也不矛盾,你們只要慢慢聽我說,就會知道這個原因了。

我喜歡讀書後讓我懂得道理,讓我學會的知識,讓我在以後寫作文的時候,不再爲找不到好詞好句而心急如焚。討厭呢,則是因爲我有自己不喜歡讀的書,越難讀懂得文章,我越不想讀,所以也就沒耐心繼續讀下去了。我喜歡優美的`句子,它們像一首首悅耳動聽的旋律,飄浮在我眼前;它們像夏日傾盆大雨過後的彩虹,無比漂亮;它們又像春天裏的牛毛細雨滋潤着我們的心田。

我喜歡散文。雖然有時讀不懂,但我依然喜歡它。它有時像鄉下的農民一般淳厚朴實,有時像有教養的淑女一般優雅迷人,有時又像城裏的貴婦一般雍容華貴。

我喜歡勵志小說。它們每一篇文章都會讓人們的心情洶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人們從心裏感動,從心裏佩服。可以讓經歷過失敗後的人們重新又看到了新的希望,讓我們又重新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向前奔跑。

其實,書就像我們吃飯一樣只有細嚼慢嚥才能把知織的精華吃到自己的大腦裏,切記不得囫圇吞棗。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請同學們好好讀書,讓我們從書中收穫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