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日記>

家鄉的味道日記

日記 閱讀(8.26K)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裏。日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味道日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味道日記

家鄉的味道日記1

我的家鄉在三門峽,地處美麗的豫西山區。我就出生在這兒。我非常熱愛它。三門峽是一個年輕而美麗的城市。不信?我就來向你介紹我這美麗的家鄉。

三門峽是古典的。有距今兩千多年的車馬坑羣;有我國四大回音壁之一的寶輪寺塔;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函古關;有驚險萬分的豫西大峽谷;還有甘山公園神奇美麗蝴蝶谷。到了春天,蝴蝶就在谷中翩翩起舞,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

三門峽是閃亮的。在寬闊的公路旁有無數的路燈。遠遠望去,就像一條金光燦爛的巨龍伸向遠方。

三門峽是香甜的。你可聞到了瓜果成熟的香氣息?我們這的特產多不勝數。有香脆可口的靈寶大棗,白裏透紅的的寺河山蘋果。盧氏的木耳、核桃,澠池聞名全國的仰韶杏,這些特產營養豐富滋補養生,是人們喜愛的佳品。

在皚皚的冬季,我們三門峽會迎來一位神祕的朋友:白天鵝。白天鵝從遙遠的西伯裏來。白天鵝長着一身潔白的羽毛,又扁又黃的.嘴巴,還有一雙紅色的大腳。搭配的多麼協調啊!它門有的在天空中飛翔,有的圍在湖裏,跳着美妙的集體舞,還有的昂着頭,一羣一羣的去游泳,還時不時地把頭伸進水裏,捕捉小魚。那優雅而高貴的身姿,吸引着遊客的目光。讓人過目難忘。

聽了我的介紹,還不快來?我和三門峽張開雙臂歡迎你!

家鄉的味道日記2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美食:麻鴨、土面、黃花菜、菜飯……它們的味道不同,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味道,都令人回味無窮,但我最懷念的還是縉雲燒餅了。

先將面與水和實,將捏下一小段揉圓,用手一壓,再用擀麪杖來回壓平。把麪皮放在手掌上,另一隻手先抓一大把肉放在麪皮上,再在上在撒一些梅乾菜和蔥,不得撒太多。再用手把它捂成環狀,另一隻手捏着麪皮邊緣與其它邊緣粘在一起,一扭,一按,再撒上些芝麻,刷上點糖油,一個完整的燒餅就做好了。

烤燒餅是一項看似簡單,實際卻需要實功夫的.任務。先把幾塊黑煤放入桶底點着,火不能太小,不然燒餅會不脆不香;火也不能太旺,不然燒飯易焦不易熟。再用涼開水潤一下手,把燒餅放在溼手上,藉手將燒餅送入桶內,在桶壁上輕輕一按。但燒餅貼的位置十分講究:不能貼太下面,不然烤好時面上全是灰,不能貼太上面,因爲上面溫度不高,並且外面的風易吹到,使面變硬不香。

過了大概五分鐘,燒餅就熟了。我輕輕拿起燒餅,用嘴一咬,滾燙的肉湯溢出來,流入我的嘴巴,流入我的心裏,肉香在我的舌根醞釀迴盪;蔥汁和在了肉裏,散發出陣陣濃郁的蔥香,飄入我的鼻子,飄入我的心田;內、蔥、梅乾菜和起來,像一支交響曲,和成飄香四溢的味道,奏出獨一無二的篇章。

這就是我最懷念的家鄉的味道,它反映了我們的習俗與特徵,體現了我們獨特的風情。我永不能忘卻這家鄉的味道,這濃郁的鄉情。

家鄉的味道日記3

如果你問我家鄉味道是怎樣的?我會豪不猶豫地回答:“家鄉的味道是甜甜的,是快樂的,是美麗的……”

家鄉的味道是甜甜的。每當放學時,到了家之後,媽媽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問我:“今天晚上我們吃什麼呢?”我一口咬定:“我要吃你最拿手的菜——那就是青椒炒肉絲啦”這是我最喜歡吃的菜。等媽媽把菜燒好了,我心裏甜滋滋的,那道菜的味道一直朝我撲來,把我都給驚住了,直到媽媽大聲的喊:“小琪,吃飯啦。”媽媽將近喊了好幾遍了,我那時纔回過神來。

家鄉的味道是快樂的。當我遊玩的時候,我一到了家,我就先跑進廚房,聞到那誘人的香味。我就一道一道得端到桌子上面,在等爸爸回來,然後,我在邀請幾位我的朋友,這不巧了嘛,我的爸爸居然和我那幾位朋友一邊聊天一邊走路,走到了溫暖的家。我們坐到凳子上,看着香噴噴的菜,個個都流口水了,連我都被吸引了。我們現在開動筷子,他夾給我吃,我再夾給他吃,每人都吃的津津有味,到了最後,異口同聲地說:“味道好極了!”這纔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美麗的。回到我的家鄉,就聞到了家鄉的味道。那個時候,我感覺當時是美麗的、美好的.。每一道菜,都是我們辛勤的人們創作出來的,無論好吃,還是不好吃,我們都要好好的珍惜每一道菜。

家鄉的味道藏在那美麗的景色裏。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挺拔的松樹,還有一棵是美麗的桂花樹。桂花的香味和松樹頑強的精神,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我愛家鄉,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日記4

站在熟悉的十字路口旁,聞到各種食物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時,我不由得往那裏走去……

每到過年的時候,老家都會有傳統的習俗:炸油角、年糕,年糕是由糯米粉加水,打製成漿糊,然後再在上面撒些花生啊、豬肉啊,自己調換口味。接着,在放進大鍋裏煮六七個小時,最後把糕拿出來,用刀分成幾塊,大家一起吃。

過年時,小孩子們還有幾件大事,第一件大事,自然是買零食。有買糖的,有賣冰棍兒的,還有的買堅果兒。第二件大事,不過於買新衣服。大過年的.,誰都想穿着新衣服來過年,果不其然,在大街小巷裏都有穿着新衣服的小孩子到處溜達。但這第三件事纔是最重要的事,那就是男孩子們要買的鞭炮,有落地炮,一飛沖天,火箭筒等各種鞭炮,夠他們玩個痛快。

老家的年飯也很“奇葩”,當太陽下垂,黃昏之時,當飯菜的香味飄進每個人的鼻子裏時,每家每戶都會擺出一張桌子,拼湊在一起,有點像苗族的長桌宴那樣。把飯菜端到桌面上,全村一起吃飯。小孩子們這下有口福了,東桌挑一下,西桌拿一點,樂在其中。吃一口家鄉的飯,和一口家鄉的茶,哼一首家鄉的小曲,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飯後,大人們都坐在桌旁聊着天。小孩子們便到空地上放煙花、玩遊戲,各做各的事。有時吃一口家鄉的小吃,和一口家鄉的糖水,瞧,這個便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猶如如一顆糖果,甜而不膩,使我回味無窮。

家鄉的味道日記5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女慶端陽?

每當端午的到來,我都會早早的起牀,與奶奶一起包糉子。棕即“棕籺”,俗稱“糉子”糉子分甜和鹹兩種,我偏愛於甜糉。

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爲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了米不吃屈原的屍身。後世延續爲傳統,漸漸演化爲端午節。這便是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前一天,奶奶會把糉葉摘下,然後清洗,泡一會兒再曬乾。第二天清早起來就能包糉子啦,一大清早,太陽高照,我搬了張小凳子。小跑到門口幫奶奶一起包糉,我拿了片糉葉像奶奶那樣繞一圈。葉子被我折斷了,哦,沒事,再來。

奶奶看着我,開始手把手的教我再試一次後,成功了!兩隻手一手拿葉,一手勺材料。我放了糯米,還有醃好了的肉,葉子繞啊繞繞成了一隻糉子,是個五角的。那時我以爲糉子都長這樣,可我錯了,還有三角棕,最後就是把它“五花大綁”起來,但這一步有了之前散架的教訓,我一般都交給奶奶來做。大糉子包完後就讓奶奶給我包小糉子。

可愛又美味的小糉子,我最喜歡啦!小糉子上會有一根較長的'線。這樣就可以把糉子挎在身上,有時我不捨得吃,結果就是被別人吃了,我只能在一旁看着生悶氣。

一早十點多糉子全部煮好了,糉子在手,再看比賽龍舟開心又滿足。家鄉的端午,一家人其樂融融。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糉。

家鄉的味道日記6

中秋節後,爸爸從老家回來了,他帶來了許多家鄉的美食。

那天晚上,爸爸還沒到家,我就在心裏美美地想着:“爸爸會從老家帶回些什麼東西呢?有沒有我最喜歡的又黃又長的柿子,有沒有奶奶辛苦栽種的花生,還有小院裏種的橘子?一定有的!”一想到這些,我就不住地咽口水。點多吧,爸爸拖着一大袋沉甸甸的東西吃力地走到家裏。我懷着既好奇又緊張的心情打開了袋子,哇,不出所料,裏面不僅有花生,還有一個個嬌小的橘子。我抓了一把花生,我把花生捧在手心裏,花生好像是剛從土裏挖出來,外面還裹着一層層的泥呢,散發着泥土的清香,我輕輕地泥土刮開,剝開花生殼,裏面躺着兩個白白嫩嫩的小精靈,它們披着一件薄薄的略帶淡粉的'衣裳。

爸爸還帶來了我最愛吃的柿子,這種柿子和我們平常看到的不一樣,它長長的,裏面水分不多,但吃起來口感很好。

看哪,那一串又長又黑的東西是什麼?那是家鄉人最喜歡吃的臘肉。它是用柴火的煙氣熏製而成的,雖然看起來黑乎乎的,但是放點青椒什麼的與它炒一下,那味道可真是沒得說啊!

爸爸不僅從老家帶出了許多好吃的,還帶回了濃濃的家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