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計劃>

【實用】教學計劃集錦七篇

教學計劃 閱讀(3.19K)

時間稍縱即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讓我們對今後的教學工作做個計劃吧。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教學計劃集錦七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實驗教學的指導思想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察和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爲了更好地實施實驗教學,特制定本學期國小科學分組實驗教學計劃。

二、實驗教學的目的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培養國小生的實踐能力素養爲宗旨,以實踐爲核心,努力擺脫以理論知識爲中心的舊模式,讓學生在自然實踐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本學期在實踐教學中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特點,始終圍繞"以探究爲核心"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爲了迎合學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素養。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培養學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使學生能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新精神,使學生從國小科學、愛科學,爲將來發展我國的科技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1、課程方面:

以《課程標準》爲依據,運用新課程標準的'先進理念,全面完成要求中的各項任務,充分發揮自然學科在培養國小生全面素質上的優勢,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各方面都有提高。

反映兒童科學教育的精神,突出啓蒙教育的特點,將立足點放在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上,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

體現時代特色,融會科學教育的新思想。

加強學生實踐活動,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活動爲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力求使教學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大自然。

 2、學生方面:

①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②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③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3、實驗條件方面

學校現在使用的是青島版科學教材,由於是新改版教材,許多儀器設備還沒有配備齊,而舊的儀器還不能用。

四、具體措施

1.課程教師和實驗室工作人員應通力配合。課程教師應按期保證質量完成演示實驗,實驗教師應按期保證質量完成分組實驗。課外實驗由實驗教師分組,課程教師配合和指導。

2.實驗過程中應遵守實驗室和實驗教學相關管理規章制度。所有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要填寫實驗通知單。實驗過程中應保證師生安全。

3.每一個分組實驗必須建立實驗項目檔案,應將實驗過程中典型學生填寫的實驗報告單和輔助教學參考資料等集中裝袋並不斷完善

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學生一年半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與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表內除法的編排體現了兩個特點,第一,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內除法的教學。第二,不再明確區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和感悟兩種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從而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萬以內數的認識改變了原有的編排結構,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出現了數位順序表和近似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編排具有過渡的特點: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爲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作好準備。本單元還結合幾百幾十的加、減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根據具體情況,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安排瞭解決問題教學單元,以學生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內容爲素材,展示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二結合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適時安排解決問題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學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內容包括“銳角和鈍角”“平移與旋轉”。與原有教材相比,“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明顯提前了,“平移與旋轉”是新增加的內容。在量的計量方面,教學克和千克,突出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質量觀念。在統計知識方面,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數據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本冊教材還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比較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會用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初步滲透變換的教學思想方法。

4、讓學生親身經歷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5、讓學生經理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過程和作用;能人、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用符號用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6、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知道用稱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7、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8、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驚醒簡單的分析;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9、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紮紮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

3、認真研究、創造性的使用實驗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奧數輔導,使它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重點抓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

5、定期進行測試,及時反饋總結。

教學計劃 篇3

第一課:色彩的對比

教材分析:

《色彩的對比》是一節色彩知識課。色彩具有多樣性,當兩種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關係相比較,表現出差別,產生比較作用時,就產生了色彩對比。色彩的對比包括色相對比、明度對比、冷暖對比等。有些色彩的對比給人的感覺是強烈的、活躍的,有些色彩的對比則相對較爲柔和。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學習與感受色相之間產生的較爲強烈的對比。

教學目標:

1。 學習色彩對比的知識,提高對色彩的感覺和辨識能力。

2。 欣賞感受大自然、生活及美術作品中的色彩對比之美。

3。 大膽嘗試運用對比色進行美術創作。

教學過程:

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理解什麼是色彩的對比,感受學習色彩對比的重要性。

⑴理解什麼是對比和什麼是色彩的對比。

⑵觀看課件,觀察生活中及美術作品中色彩的對比,理解色彩之間存在對比的意義。通過欣賞身邊的色彩或是美術作品中的色彩讓學生思考“如果世間萬物只有一種色彩你會感覺怎樣?”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爲色彩之間的對比作用,所以我們的世界纔是現在這樣的五彩斑斕,充滿活力。

抓住重點,學習色彩對比的知識。

色彩的對比分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冷暖對比等。本節課所學的色彩對比主要是指色彩之間所呈現的比較強烈的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是指因色相之間的差別而形成的對比。這種對比在生活及美術作品中無處不在,在各種不同顏色的對比中,以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之間形成的對比最爲強烈,由於它們之間是互爲補色關係,所以我們稱之爲補色對比。教學時,可以先從補色對比入手進行教學,着重引導學生感受比較強烈的色彩對比之美。

欣賞感受色彩對比之美,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一定要把色彩知識的學習與感受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

例如:可以帶領學生欣賞色彩對比比較強烈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繪畫作品中都使用了哪些主要的顏色?

這些顏色之間的對比程度怎樣?

你認爲畫家用這樣的色彩對比想表達什麼?

畫面上的色彩對比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指導學生用對比色創作美術作品。

(3)讓學生運用對比色在紙上進行繪畫創作。在繪畫創作之前,教師要提示學生思考:

你創作的主題是什麼,是否適合用對比色來表現,爲什麼?

你打算利用怎樣的對比色來作畫?

你想利用這樣的對比色表達怎樣的感受?

學生作品完成後,在講評活動中,大家談論的主題也要一直圍繞着感受與認識色彩對比來進行。

第二課色彩的調和教材分析:

《色彩的調和》是繼色彩的對比之後的又一節色彩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和了解調和之美。從色彩學的角度來說,只要存在兩種及兩種以上顏色,顏色之間就會形成色彩對比關係,只不過是色彩之間的對比關係有強對比和弱對比之分而已。在《色彩的對比》一課中,我們重點讓學生感受色彩之間存在的比較強烈的對比,而《色彩的調和》一課則着重於讓學生體驗色彩之間因爲存在着弱對比關係而形成的比較協調的色彩感覺。一般來說,當我們說起色彩的調和時,主要是指鄰近色和同類色。

在色輪中,凡在60°範圍之內的顏色之間的對比關係都比較弱,我們稱之爲鄰近色。同類色指的是在同一色相中不同顏色的變化,我們稱之爲同類色。

同類色或鄰近色的相互搭配使用,給人協調統一、層次豐富的美感。

教學目標:

1。 學習色彩知識,理解色彩調和的含義。

2。 欣賞大自然中、生活中及繪畫作品中的色彩,感受協調的色彩所富有的美感。

3。 能夠運用色彩的調和知識創作美術作品。

教學過程:

(1)複習色彩的對比知識,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色彩的強對比引到色彩的弱對比上來,讓學生理解色彩調和的含義。

可以同時出示一幅色彩對比很強烈的作品和一幅色彩對比比較弱的作品,讓學生說說對這兩幅作品色彩的不同感覺,並在色相環中,找一找這些色彩所在的位置,看看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有什麼規律。通過這一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得出結論:一般來說,在色相環中,色相對比距離爲120°~180°的爲強對比類型,色彩的對比效果強烈、醒目、有力、活潑、豐富,但也不易統一而具有刺激性。而色彩之間的距離在60°範圍之內的顏色,相對對比關係弱,給人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我們可以把呈現這類對比關係的色彩稱之爲相互調和的色彩。

(2)清晰界定鄰近色和同類色的含義。

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對比等美術活動,讓學生清楚地瞭解鄰近色和同類色的概念。(出示課件)可以選擇比較典型的風景、設計作品或繪畫作品來讓學生觀察和感受臨近色之間的關係。

同類色則比鄰近色更加接近,它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顏色變化。如紅顏色中有紫紅、深紅、玫瑰紅、大紅、硃紅、橘紅等等種類,黃顏色中又有深黃、土黃、中黃、橘黃、淡黃、檸檬黃等等區別。

提問學生:你們見過變色龍嗎?

變色龍有什麼特點?變色龍爲什麼要變色?變色龍是怎樣通過改變顏色來保護自己的?你在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類似的動物或現象?

通過這一輪的討論,讓學生對相互調和的色彩有個直觀的感受。

(4)重點欣賞繪畫作品中是怎樣運用協調的色彩的。

以《初踏黃金路》爲典型作品供學生欣賞。

向學生提問:畫面的色彩給你什麼樣的感覺?主要色調是什麼?

通過欣賞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色彩的調和在繪畫作品中的運用非常重要,它能夠使整個畫面色彩協調統一。

(5)指導學生進行繪畫創作。本課的學習活動是讓學生運用調和色來創作一幅美術作品,作品的主題可以自定。繪畫時提醒學生提前構思畫面的主色調,學生作品完成後,可進行展覽講評。

第三課 用表現性色彩來表現

教材分析:

縱觀人類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可以發現畫家在設色時基本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寫實性方法,再現畫家眼中感受到的客觀世界色彩的真實,我們稱之爲再現性色彩。另一種是畫家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主觀地選擇、搭配色彩,以表現畫家自己的主觀情感和審美理想,我們稱這類色彩爲表現性色彩,也有人稱之爲主觀性色彩。

色彩的主觀性表現是色彩教學的重要課題之一。在美術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觀察、認識及表現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色彩,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色彩是繪畫藝術再現和表現的重要手段,色彩的表現方法並不只侷限於再現性色彩的表現,人類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每一種顏色在每一個人的眼中都有着特殊的表情作用,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觀察、感覺和表現色彩。

教學目標:

1。 欣賞與感受不同色彩表現形式的繪畫作品。

2。 瞭解表現性色彩的特點。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打破腦海中“固有色”的限制,用主觀性色彩創作美術作品。

3。 提高對色彩的駕馭及表現能力,表達自己對色彩的獨特感受。

教學過程:

兒童在低年級階段用色彩繪畫時從來沒有考慮過色彩的像與不像的問題,他們揮灑自如,想用什麼色畫就用什麼色畫,可以說這個時期的孩子是自然而然地採用了表現性色彩來畫畫。但是,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客觀世界的關注越來越多,繪畫的風格也越來越傾向於寫實,他們開始認爲那些形象真、色彩像的畫纔是好畫,反而並不容易認同那些充滿激情的表現性色彩繪畫。所以要隨時糾正孩子的片面觀念,引導學生了解不同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開闊學生的藝術眼界。

1、在開始上課時,有必要讓學生先知道什麼是“主觀”“主觀色彩”“表現性色彩”和“用表現性色彩來表現”。

⑴可以出示色板給學生,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爲什麼?

⑵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什麼顏色的衣服,爲什麼?

⑶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教科書中第11頁左上角的學生作品,討論作者是怎樣運用色彩來表現這個人物的?

你從作者對色彩的運用中感受到了什麼?

如果由你來選擇你認爲適合的色彩來表現人物的不同情緒你會怎麼選,爲什麼?

鼓勵學生大膽地利用自己的色彩語言去進行表現。

(出示課件)欣賞畫家名作,瞭解畫家對色彩表現的不同方法。重點感受與認識那些從畫家主觀感受出發創作的表現性繪畫。

如凡·高的《向日葵》,以強烈而豐富的金黃色階,表現出向日葵的生命力,蘊涵着畫家對生命、陽光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通過欣賞、交流與討論,使學生了解再現性色彩和表現性色彩的各自特點。

然後再重點選取一幅或幾幅表現性色彩來進行討論,討論可以圍繞着“這幅作品給你怎樣的感覺”“畫家這樣運用色彩你有什麼感受”“這類作品的共同特點是什麼”等。

通過一系列的欣賞評述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每一位畫家對色彩、線條等藝術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

創作過程:本節課可以讓學生選擇喜歡的人或風景自定主題繪畫。

在學生開始作畫之前,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用色,引發他們的創作熱情,讓他們將自己的創造性以及童心童趣展現於色彩當中,發展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豐富多彩、富有個性的畫面。

評價:以自評爲主進行講評活動。學生的作品完成之後,可以開展“我心繪我色”爲主題的講評活動,講評時建議以學生的自我介紹爲主,說說自己是怎樣選擇色彩來表現的,自己畫面上的色彩表現了自己什麼樣的感受?

第四課我喜歡的藝術家

教材分析:

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常常是以能否“看懂”爲標準,他們欣賞的一般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爲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爲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地藉助“文學性”的描述。當然,用這種方法欣賞一般性的具象繪畫是可以的,因爲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鳴。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就藝術而論,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或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絃,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啓迪和教育。而我們要想更好地瞭解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就應該明白:

沒有一個時代的美術不是在它特定的時間、地點、文化背景上產生的。

本課的教學,旨在通過蒐集資料,運用觀察、欣賞、交流等手段,引導學生了解齊白石、徐悲鴻、畢加索、米勒、羅丹或者其他著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及藝術特色,從而學會欣賞藝術作品,逐漸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教學目標:

1。 能夠初步認識和了解中外美術史上至少三位藝術家的主要藝術成就和代表作品。

2。 通過了解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3。 通過了解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逐步養成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的良好生活態度。

教學過程:

課前,可以和學生一起儘可能多地蒐集一些有關中外藝術家的資料,如圖片、光盤等,作爲教材內容的補充,豐富教學資源。

首先,提問學生“你知道的藝術家有哪些”?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學生提到的藝術家的名字。 結合書中出現的藝術家的作品,讓學生闡明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可提問如作品要表現的內容是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主題等。同時,透過畫面,猜測作者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會畫面的情調,是深沉還是豪放,是樂觀還是悲觀。

熟悉了本課提及到的藝術家後,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下本課中未提及到的.藝術大師,以拓寬學生的知識範圍。

接下來,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搭設一個平臺,即提問學生“你喜歡的藝術家是誰?爲什麼?”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地。對於學生恰當的評述要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纔不至於讓學生喪失對欣賞評述課的興趣。

在本課的創作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嘗試着臨摹自己喜歡的藝術家的作品,以便更好地體驗和感受其藝術特色。

第六課讓畫“站起來”

教材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隨着其認知程度的逐漸增強,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與理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本課通過運用立體表現的手法將平面藝術作品進行再現,從而讓學生對平面藝術作品有更深入的體會和了解,同時也通過活動,提高立體造型表現能力。

教學目標:

1。 能夠仔細觀察和分析某件繪畫作品,體會其形象的美感和各形象之間的關係。

2。 能夠運用繪畫和立體紙工的形式表現對繪畫作品的理解和認識。

3。 願意嘗試用新的表現方法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

教學過程:

製作步驟和方法:

1.構思

首先把需要製作成立體效果的原作進行仔細的分析和觀察,確定重點表現哪些內容,需要哪些材料以及畫面的整體色彩,設想最終表現效果。對作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掌握後,讓學生對書上或收集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評析,並能說出自已的創意構思,拓展學生的思維。

2.製作

(1)把卡紙對摺,並修剪成需要的外形。根據原作色彩對卡紙背景進行着色。

(2)把塑料泡沫修剪成山的形狀並着色,等幹後依次粘到着好色的卡紙上。

(3)用火柴和卡紙架好小橋,並把做好的小亭子安放固定上去。(4)最後別忘了插上掃帚苗當做樹來點綴畫面哦,一幅新的《千里江山圖》就做好了!

另外,在材料的選擇上,可要多動動腦筋,很多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都能用到畫面中來呢,比如易拉罐、乒乓球、喝飲料用的吸管等等,都是很有創意的材料!下面就看看凡·高的《阿爾的吊橋》和克利的《乘船的辛巴達》兩幅作品都是用的什麼材料吧!

3.分組進行設計:

1、利用自己準備的美術作品圖片等材料設計讓畫立起來。

3、可以根據所見的畫面進行設計和構思。

4.小結、展評。

舉辦“立體作品展”,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設計的作品,並聽取別人對自己作品的意見,教師點評並和學生一起小結。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第八課旋轉木馬

教材分析:

本課是讓學生動手設計製作一件能夠旋轉的玩具,如用舊方便麪盒、飲料筒,也可以用彩紙自己加工製作。課本提供了傘蓋的彩紙製作方法,用一張彩紙剪成圓形,去掉60°左右的一部分,剩餘部分粘合,就製成一個錐形的傘蓋。旋轉木馬的軸可以用現成的小棍包紮裝飾,也可以用彩紙捲成,在其中一端固定一個直別針,並加上一些紙墊片,可以使傘蓋在上面能夠更好地旋轉。

教學目標:

1。 嘗試用多種材料設計、製作一套新穎別緻的木馬玩具。

2。 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體驗材料的美感和造型活動的樂趣。

3。 提高動手能力,發展創造精神,激發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教師可拿出幾個不同內容的旋轉卡、陀螺或可以旋轉的玩具讓同學們欣賞,並問“誰會玩這個玩具?”同學們都會躍躍欲試。通過一個情境的建立,創造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共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注意力集中起來並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這樣開門見山式的導入方式是很有效的,接下來的一整節課裏孩子們的注意力完全被這個小玩具吸引住了。然後再通過讓他們自行觀察和分析,找到規律——這些玩具爲什麼能旋轉?重心、對稱、平衡等字眼會從他們的口中傳出。在同學們有困惑的時候教師及時地給予補充。

玩具風車的葉瓣四周線垂下各色各樣的旋轉木馬,也可使學生賞心悅目。有條件的地區,可讓孩子們坐一坐旋轉木馬,親身體驗旋轉木馬帶來的樂趣。高興之餘,請公園的技術人員現場講解旋轉木馬的材料、運動原理等。另外,指導學生觀察旋轉木馬的造型特點,爲設計製作打下基礎。

根據旋轉木馬的運動特點,動員學生向父母及親友請教,用什麼材料,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設計製作旋轉木馬,做到有趣、可操作、安全,有科學性和藝術性。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加以總結,指導學生設計製作。

本課在設計製作過程中要提示孩子們製作木馬玩具時要考慮重心的問題。即每個“小木馬”之間的距離要相等,重量也要相等。還可以讓同學們在平地上做空騎木馬的表演,既激發孩子們遊戲的樂趣,又可使他們在做遊戲時無形之中注意木馬的重心問題(怎樣保持做遊戲的同學之間距離相等)。

用陶泥做底座,用一支鉛筆做立竿,或用彩紙卷一長卷插入泥座中間做杆(杆可轉動),在杆下部固定一硬紙板,再將20xx北京奧運福娃、或本班同學的大頭貼固定在硬紙板上,使其慢慢旋轉。爲了使玩具漂亮,可在底座四周貼上彩紙,或畫上可愛的形象。如:三國人物、西遊記人物等等。使學生在美術活動實踐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滲透,培養民族文化意識。

用摺紙或粘貼的方法,選用身邊的材料,設計製作旋轉木馬,將旋轉木馬用線牽引固定在一個能轉動的塑料碗或方便麪碗的四周,用手動力旋轉,既有趣又漂亮。“木馬”可以是各種馬的形象。如:戰馬、小馬、變形馬、卡通馬等,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動物或人物的形象。這一課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把握:一是選擇材料;二是選擇製作方法;三是設計形象;四是如何使之旋轉;五是怎樣利用美術的方法完成設計製作過程;六是材料、形象與學生審美心理的關係;七是通過設計製作,使學生在美術實踐中養成觀察、動腦分析、想象創造的能力和方法;八是結合旋轉木馬的選材、設計、製作,培養。

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務處的教育方針全面展開物理教學,實施素質教育,依據學生現狀,不斷搞好基礎知識,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爲本,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大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達到學生能力增強的目的。學生能獨立完成教材上的習題,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老師課外佈置的習題,能做其他參考書上的部分練習,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物理,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

三、教學方法

針對本年級的總體成績,主要在於重點打好基礎,具體措施如下:

1、精講精練

a、精講: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講解務必要清楚。爲此應該對重點的內容反覆強調,對重點概念的引入和理解應用要多舉例,結合情景進行教學,這是課改的要求,其次,把握好進度,切勿圖快,尤其在難點的教學中,要把握好進度。

b、精練:本學期的習題肯定不少,如何以最好的效率獲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尤其體現在習題的練習和講解中,作業和課堂練習題都打算在歸類的基礎是上分層,做到有縱有橫。

2、及時的反饋

本學期要在課上和課後都有一個較完整的反饋機制,比如在上課及時進行反饋性的練習,作業有問題的學生要與之交流,從中瞭解問題所在,以便及時改進,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經常溝通。

四、教材分析

新物理課程標準改變了原有物理課程的模式,在高一學習了物理必修1和必修2兩本教材,這兩本主要在於基礎的學習。現在到了高二了,文理科選修的模塊各不相同,文科選修的是物理1-1,主要的是研究對基本內容的認識。對於理科選修的物理3系列的`,這個系列的強調的是要求學生更深入的瞭解這些知識以及在於對這些知識的應用。在物理選修3-1整本書中,主要研究的是電學與磁學,可以說是整個物理學中比較難的,它與必修模塊中的內容緊密的聯繫的在一起。在選修3-2中,主要是對選修3-1進行了加深,將電學與磁學聯繫在一起,形成了電磁學,其次對電流也進行了加深,還加上了現在比較熱門的傳感器。

五、學生情況分析

翔宇中學的現高二學生理科班的學生基礎稍好,但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能力很差,邏輯思維能力有待於提高。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他們,與他們多溝通,給他們以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物理興趣;另一方面要抓住課堂這塊主要陣地,講究技巧和趣味性,切實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爲以後的會考和大學聯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爲大家整理的高中二年級教學工作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計劃 篇5

七巧板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智力遊戲,顧名思義,是由七塊板組成的。而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七巧板教學計劃,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一、校本課程綜述

“現代智力七巧板”是圖形科普學研究者樓珠球老師,在我國古代的發明——傳統七巧板的基礎上,以物體的幾何曲線爲基礎,巧妙地應用了現代高等數學上的幾何學、拓撲學、排列組合以及線性規劃原理設計而成的新型七巧板,是一種適宜於各個年齡段的學生拼玩的創新教育學具。現代智力七巧板與傳統的七巧板相比,外觀迥異,卻都具有極爲相似而又嚴謹的數學規律,改變了傳統七巧板“圖案量少、形象單調、沒有弧線”的缺點。“現代智力七巧板”看似簡單,拼搭起來則奧妙無窮,妙趣橫生,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在全社會普遍關注青少年創造教育的今天,“智力七巧板”的出現受到了衆多科學家和教育家的廣泛讚譽。中國科技館原館長、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名譽副理事長張泰昌教授指出:“青少年科技普及事關科學的希望,國家的興旺,智力七巧板雖小,小東西見大道理,將在青少年幼小的心靈,激起創造的火花”。《上海青少年科技報》張國華總編也指出:“智力七巧板”既是玩具又是學具,通過拼拼、搭搭、想想、讓學生盡情地玩,愉快地學,能啓發學生創造思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提高智能的目的,可以作爲學校活動課的很好教材。少年兒童是國家的小主人,是創新教育的對象和主體,他們正處於創新素質培養的最佳期,他們身上潛藏着無窮的創新資源,正等待開發。開展“智力七巧板”科普活動,有利於激發國小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鍛鍊動手動腦,啓迪創新意識。

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無窮的樂趣,在生活中七巧板與孩子們成了行影不離的好朋友,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更加濃厚。

本學期通過講解智力七巧板演變的發展史, 多副組合創新課,尤其以寓言故事、生活故事爲創意畫面,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把數學、美學、哲學緊密地聯繫起來,有益於學生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 學情分析

選擇本課的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着很強的上進心。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對七巧板的創造性發揮有着濃厚的興趣。

三、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拼搭和畫智力七巧板圖形,使學生“玩”中拼擺,在“玩”中學習,在“玩”中創造,掌握拼擺智力七巧板的一些原則、基本方法和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拼擺現代智力七巧板的無窮奧祕,領悟智力七巧板的無窮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2、學生通過分類拼擺智力七巧板圖形,深化拼擺智力七巧板的一些原則、基本方法和規律的掌握,並通過創造一些七巧板圖形,學習一些創造的知識和方法,鍛鍊他們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啓迪他們的創造意識,讓學生感受到拼擺現代智力七巧板的無窮奧祕,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內容。

3、學生通過多副智力七巧板的主題創造,鍛鍊他們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啓迪他們的創造意識,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和審美觀。

四、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模仿想象重新組合成新形象和新情景,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潛能,因此創新能力是教學的重中之重。

五、教學措施

智力七巧板學習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並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完善課程管理。“智力七巧板”的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

1. 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

“智力七巧板”不同於其他學科,較高程度地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因此,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教學中佔重要地位。

2.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

“智力七巧板”重在要求學生用有限的七塊板創新出無窮的圖形,因此,緊靠模仿範例是不夠的,範例在“智力七巧板”的學習中只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關鍵還是靠學生自己的創新。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

教學計劃 篇6

一、課程總目標

在新課標下,我們生物要實現的是: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生能將生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一)教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上,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的關係。

(二)學生情況

學生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儘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1、備課標、備教材

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

確定“三基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

2、備學生

1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

2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教師能在每一堂課上找到與學生能產生共鳴的

3、備教法、備學法

根據新課標,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突出設計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的最優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

4、備作業

要精選習題,以消化、鞏固當堂所學知識爲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

四、教學要求:

1、重點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6、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五、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爲指導,加強課堂的有效性,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四、五、六班的地理任務,每週2個課時。我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給了地理學科應有的地位,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還有濃厚的興趣,計算機輔助,網絡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爲地理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鞏固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識,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學會簡單的地理觀測、調查統計以及運用其他手段獲得地理知識信息的基本技能。

2. 運用學過的地形、氣候等世界地理的知識要素在地理環境中的'形成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認識分析世界個區域的人口、經濟、文化發展的區域差異,以及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和趨勢。

3. 學會根據一個地區的地理信息,歸納其他地理特徵。

(二)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並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進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佈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2. 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

3. 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蒐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思路。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初步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

2. 尊重不同地區的文化和傳統,增強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地區之間的合作價值,初步形成合作意識。

四、 本期總體目的要求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五、本期教材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徵。

六、教學措施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

2、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博採衆長,提高水平。

3、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也爲他們今後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4、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雙主體的作用,採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

5、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學閱讀,提高讀圖能力,並且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6、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繫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益。訓練題要做到精選、精練,鼓勵微型試題。做到講練結合,努力提高複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