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計劃>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彙編7篇

教學計劃 閱讀(3.32K)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彙編7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複習的目的既要幫助學生整理知識,使知識條理化,形成體系,又要適當進行技能的訓練,以培養學生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爲目標。在此過程中,重點是幫扶學困生,查漏補缺,解決他們在知識與技能上的缺失。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整體看,大部分學生學習較爲主動,具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比較紮實。兩個班都有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整體較爲浮躁,特別是在計算方面,粗心現象普遍存在,經常出現抄錯數,寫錯符號,忘記進位等情況。每班均存在4至5名學生對於獨立解決兩步應用題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由於不能很好的理解題意導致。另外還有少部分學生學習狀態不穩定,還需要老師和家長做好思想引導工作。

三、指導思想:

以書本爲主,訓練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解題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題和解題能力。

四、複習的具體計劃

內容 措施 目標

第一課: 1、小數的初步意義及讀、寫、大小比較

3、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解決相關簡單生活問題 1、 聽寫小數;

2、 “翻譯”小數:讀、寫法之間互換;

3、 用小數表示物品的價格;

4、 回顧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5、 鞏固練習

6、 準確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法計算,注意整數與小數的加減法。1、熟練、正確讀寫小數

2、正確進行小數大小比較

3、準確把握問題情境,正確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對稱、平移和旋轉 1、判斷生活中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2、在方格紙中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數出平移後圖形的移動距離

4、在方格紙中畫出簡單圖形平移後的圖形 1、能正確判斷生活中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2、能正確畫出指定形的軸對稱圖形式平移後的圖形

第三課時 統計與可能性

(1)回顧平均數的意義,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並作簡單分析; (2)回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並列舉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及作用

2、 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並作簡單分析;

3、 對一些簡單生活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斷,並列舉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1、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並能作簡單合理的分析

2、能對一些簡單生活事件的發生與否作出判斷,並列舉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第四課時 乘法

(1)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練習 (2)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 1、口算練習:搶答,並說算理;

2、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

3、鞏固練習 1、能正確進行口算

2、能正確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

第五課時 乘法

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 1、結合實例: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中,每一步的含義。

2、解決相關的簡單生活實際問題 準確把握問題情境,正確解決問題。

第六課時

面積

面積的含義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1、什麼是面積。

2、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3、什麼是周長

4、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5、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實際問題 能正確求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

能正確區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與周長,並能正確解決問題。

第七課時 認識分數

(1)分數的意義,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2)分數的`大小比較及簡單分數的加減法計算

(3)相關的簡單生活問題 1、 結合實例,說說分數各部分的意義;

2、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3、說說同分母分數和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4、說說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計算方法

5、鞏固練習 1、能用分數正確表示物品的數量

2、能正確進行簡單分數的大小比較及加減運算

3、準確把握問題情境並解決問題。

第八課時 查漏補缺

五、複習形式、要求及措施

1、在複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主動獲取知識,領悟方法,促進思維。

2注意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着重進行“雙基”的訓練,分層推進,課堂作業、課後作業分層次。

3、要從重視記憶轉向重視思維。

4、複習方法多樣化。

5、注意精選練習作業,不機械式重複,減輕學生負擔。

6、逐單元、有重點進行復習

7、抓薄弱環節,進行集中練習

8、作綜合試卷,形成綜合處理能力。

9、抓住個別落後生,採取一對一的複習。

抓住落後面較大,在逐一複習和集中複習效果不好的個別學生,採取一對一式的複習。讓落後生也能跟上步伐,鞏固知識,縮小落後面。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爲提高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質量,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特制定本期班級的教學輔導工作如下:

一、教學輔導目標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一部分學生對數學有着濃厚的興趣,書本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然而有部分學生卻連課堂上基本的基礎知識掌握還不夠紮實,作業本上錯誤率較高,爲此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將在本學期幫助和促進這一小部分同學能夠得到新的飛躍,引導他們向更廣闊的空間去探索、創新,輔導他們對學好數學有更好的信心。

二、情況分析

三(五)班有學生65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0人。針對班級情況,我將對一些優等生提高要求,對後進生加強輔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會學生靈活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爲了能夠挖掘出學生內在的潛能,發揮其創造性,我特制定如下的輔導計劃。

培優對象:

王文雅王紫高藝晴呂研碩陰宇航

張祖瑜黃馨悅王文希馬一諾胡佳瑤

後進生輔導對象:

石範翔馬楊洋胡翔李紫研周龍吟

李遠航提子陽霍青月郭思彤王夢茜

三、具體措施

(一)優秀生培養:

1、進一步加強學習目的,動機教育,培養並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2、進一步改革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3、在共同提高的基礎上,每天出一題彈性作業,讓優生吃得飽。

(二)後進學生的`轉化培養:

1、教育以表揚爲主,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經常和他們談心,多幫助他們找自己的優點,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3、適量地佈置作業,定時進行檢查,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安排座位時堅持“好差同桌”結爲學習對子。讓優生給差生講述自己的學習方法,用優等生帶動差生,以優促差,以實現“培優”和“輔差”的目的。

5、平時多與家長聯繫,共同來解決差生各方面存在的問題。

6、充分利用早上早讀前和中午時間進行面對面輔導,講解練習。

(三)培優補差過程必須功在課前,效在課上,成果鞏固在課後培優。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練習,才能上好課,才能保證培優補差的效果。習題設計要有梯度,緊扣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面向大多數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鞏固“雙基”,有利於啓發學生思維;習題講評要增加信息程度,圍繞重點,增加強度,引到學生高度注意,有利於學生學會解答;解答習題要有多角度,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擴展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變通性;解題訓練要講精度,精選構思巧妙,新穎靈活的典型題,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題,練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訓練要有多樣化。

四、培優補差注意事項:

1、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

2、根據優差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比如優秀生可以給他們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學困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以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3、經常與家長聯繫,相互瞭解學生在家與在校的一些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作業情況,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對學習的信心。

4、對於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及時地檢查,並做出評價。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內容有:毫米、分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和噸的認識。

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一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通過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爲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釐米、質量單位中的千克與克,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因此,學生的已有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它作爲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比如,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釐米的認識作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所以,教材在這裏讓學生估、測、議,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另外,這一單元中經常出現的課堂、操場、校園等,都是學生熟悉的環境,很容易打開學生的話題。

本單元的內容是“測量”,無論是分開的“測”或“量”,還是連在一起的“測量”,都預示着強烈的活動性,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活動的教學不能稱其爲測量的教學。基於這種考慮,教材的編排中安排了許多活動,可以說本單元的內容是以活動展開的,其目的就是爲教師安排學生的活動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認識中測量課本,分米的認識中的測量書桌,以及通過具體的活動感受1千米等等。

無論是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還是質量單位噸,許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瞭解,教材在編排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在許多內容的編排中,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現、探究、體驗。比如,在噸的認識中,創設動物過橋的情境,提出的問題是“能同時過橋嗎?”,將“限重1噸”作爲一個重要的條件,以確定情境的主題。

生活中,在測量長度或質量時,有時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確的結果,即使需要精確的結果,也要先做一個恰當的判斷,以確定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從這方面考慮,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就顯得尤爲重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認識質量單位噸。

2、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3、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難點: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的建立。

2、1噸的'質量觀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靈活選用教材提供的資源,採用演示主題圖(如,公路及路標、動物過橋圖等)、組織學生的測量活動(如,量課本、書桌等)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2、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3、在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以及1噸的質量觀念時,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外,同時還要多舉一些當地學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對比。

4、培養學生自覺地對常用物體進行估測的意識,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先估測,後測量驗證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用7課時進行教學。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左右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釐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估計、測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

教學準備:直尺、一元硬幣、大頭針、鉛筆芯、正方形紙片、長方形紙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兩條同樣長的垂直相交的線段

讓學生猜一猜:圖中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師:你有什麼好方法確定嗎?(學生:用尺量)

2、師:老師這兒有兩把尺,你量量看。

教師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釐米的指名學生到前面用教師提供的尺分別量兩條線段

師:量得準嗎?你有沒有什麼好建議?(學生:用我們自己的尺量)

(依據新課程中以“問題解決”爲中心來設計這一環節。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自然地提出了細化測量單位的要求。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

3、師:請你把自己的尺拿上來量一量,是()釐米帶()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並報出測量結果:都是9釐米帶3小格

師闡述:原來兩條線段一樣長。這說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還要動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感知1毫米

師:看來同學們的尺作用真大。觀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師的兩把尺有什麼不同?

全班討論交流:老師的尺格子很大,而我們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準。

師:直尺上每1釐米之間都有很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板書:1毫米)指名到投影儀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學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學生說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師: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學生自由說1毫米的特點)

2、探索1釐米=10毫米

(1)演示課件,讓學生在截取的1釐米上找找1毫米,數一數1釐米中有()個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學生到電腦上找一找,數一數

(2)請學生任意選直尺上的相鄰的兩個數字即1釐米中間數一數有幾毫米,可以用筆尖指着數。(學生自由數)

集體交流,根據交流發現規律。

師:你發現了什麼?(學生:1釐米中有10毫米)

課件出示:1釐米=10毫米

師:把你的發現悄悄告訴同桌。

3、找一找,畫一畫

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嗎?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師:你還能在哪兒找到20毫米?

學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區域的20毫米,如4釐米到6釐米,8釐米到10釐米。

師:你能找到40毫米嗎?指名上前找

師:很好!你能畫一條40毫米的線段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畫,其餘同學觀察畫法

師:請同學們畫一條33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畫好後,互相檢查,選幾個畫得比較規範的進行展覽。

4、量一量,讀一讀

(1)課件出示回形針圖片,

師:你能讀出回形針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27毫米

師:你是怎麼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釐米帶7小格

(2)課件出示鐵釘圖,

師:你能讀出鐵釘的長是多少毫米嗎?

生:39毫米

師:你是怎麼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釐米帶9小格

師:你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師:你的觀察方法真獨特,值得我們學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量一量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每條邊的長度。集體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師: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拇指寬多少毫米。

學生大膽估計後,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接近。

3、兩人合作測量信封中的物品(大頭針、鉛筆芯、一元硬幣),並填寫資料卡

(1)先估計每一個要測量的數據,並填在表中

(3)然後兩人合作測量,完成數據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數學書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頭針的長度()毫米()毫米

鉛筆芯的長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幣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體交流後,提問:一元硬幣的厚度你是怎麼量的?(學生到投影儀下彙報測量方法並演示)

4、聯繫生活,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題目:

(1)小鳴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鉛筆長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釐米。

(4)歡歡的牙刷長15分米。

(5)匆匆數學本上的日期格長4釐米。

(6)我們的新教學大樓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題目中不恰當的長度單位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這堂課你學到了什麼本領?你有哪些收穫,你能在生活中應用這些本領嗎?

2、測量生活中的小物體並以毫米爲單位記錄下數據。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時、分、秒,毫米、分米、千米和噸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數學廣角—集合(重疊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數字編碼)等。

這學期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所以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及空間思維能力是關鍵。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數量關係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審題,提高解題能力。最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多尋找方法,使他們樂學,願學。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繫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會正確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4、會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

、1分米和1千米

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

=10毫米

、1

分米=10釐米

、1千米

=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

1

噸=1000千克

,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

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理解“倍”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7.學生會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體會集合思維,逐步形成空間的觀念。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儘量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另外,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佈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六、課時安排:

一、時、分、秒(3課時)

秒的認識………………………………………1課時

時間的計算……………………………………1課時

練習一………………………………………1課時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5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1課時

兩位數減兩位數…………………………………1課時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1課時

加、減法的估算…………………………………1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測量(6課時)

毫米、分米的認識………………………………2課時

千米的認識………………………………………2課時

噸的認識………………………………………2課時

四、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6課時)

1、加法…………………………………………2課時

2、減法…………………………………………3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五、倍的認識(3課時)

倍的認識………………………………………1課時

解決問題………………………………………2課時

六、多位數乘一位數(11課時)

1、口算乘法……………………………………1課時

2、筆算乘法……………………………………8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數字編碼………………………………………1課時

七、長方形和正方形(3課時)

四邊形……………………………………………1課時

周長………………………………………………1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1課時

八、分數的初步認識(4課時)

1、分數的初步認識………………………………2課時

2、分數的簡單計算………………………………1課時

3、分數的簡單應用………………………………1課時

九、數學廣角—集合(1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初次接觸質量單位,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特別是對克、噸這兩個質量單位,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經接觸過斤、兩,對這兩個單位有一定的瞭解。但有80%有學生不能舉出相應重量的物體。所以在學習中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認識,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給學生創設充足的活動時間(如跟父母去買菜,買東西等的經歷。讓學生通過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實踐活動,感知千克與克,建立1千克與1克的質量觀念。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數學就在身邊。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瞭解克、千克、噸的實際質量,瞭解用秤可以稱物體的輕重。

2、掌握克、千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系簡單的換算。

3、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克、千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克、千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難點:初步建立克、千克和噸的質量觀念,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

四、單元評價要點:

1、能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千克、克和噸;2、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初步形成千克、克和噸的質量概念,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單位。

五、各小節教學目標及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劃課時數:7~~8節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本學期我任教3年級數學。總體來說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多數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技巧,具備初步的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但是還有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尚缺少主動與同學交流的習慣。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一是個別學生的計算還沒有過關。二是理解題意的能力不強。三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於加強,課堂上討論不起來。四是課堂學習習慣方面,有一部分學生的習慣很差,表現爲作業馬虎、插嘴、課堂活動缺少主動性和對活動的專注。五是一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同伴間缺乏合作與競爭。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情況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一屆三年級學生已使用了兩年的實驗教材,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爲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爲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這冊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爲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繫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數與代數”領域以萬以內的認數和四則計算(筆算和估算兩位數除以一位、三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的加和減)爲主線,結合安排了認識常量單位(克與千克、24時記時法)以及直觀認識分數(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得到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重點:認數與四則計算;難點:24時記時法。

“空間與圖形”領域在二年級觀察物體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安排了從這三個角度觀察一些簡單的物體和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三視圖);在一年級直觀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基礎上,教學這兩種平面圖形的特點以及計算周長的方法。重點:周長意義與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難點:觀察物體。

“統計與概率”領域,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礎上,教學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大些、有時小些,學會用“經常”“偶爾”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重點:把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能用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呈現;難點:正確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共安排了五次實踐活動,其中《稱一稱》、《週末一天的安排》、《周長是多少》、《摸牌與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動,而《農村新貌》是場景型的活動。重點讓學生知道獨立探索的.同時要加強合作交流,明白“傾聽”、“尊重”、“互補”會讓問題解決得更好;難點:如何有效地組織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筆算.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