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計劃>

一年級數學第四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 閱讀(2.98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第四單元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第四單元教學計劃

一年級數學第四單元教學計劃1

單元教學內容:

認識物體和圖形(第32頁――――第37頁)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初步認識。由於在現實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把立體圖形的認識放在平面圖形之前,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在知識的引入和運用上,要注意體現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生活化。在這部分知識中,應考慮到學生認識事物都有一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所以對於每一種圖形,都要按三個層次進行:從實物引入――抽象爲一般模型――給出圖形名稱。

最後,讓學生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使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要求充分利用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來引入平面圖形,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同時,本單元的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徵。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和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5、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單元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法:

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

學法:

操作法、小組合作學習、想像

單元課時安排:

2課時

1、認識立體圖形…………………………………1課時

2、認識平面圖形…………………………………1課時

一年級數學第四單元教學計劃2

一年級數學第五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分類(P38―――P41)

單元教材分析:分類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分類能力的發展,反映了兒童思維發展,特別是概括能力的發展水平。分類能力既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方面,又對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進行分類時,首先要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通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並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點與本質屬性,本單元主要是爲了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單元教學目標:

1、能按照某一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2、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

3、在分類的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單元教學課時安排:約2課時

NO:1

教學內容:分類(單一標準)第38頁的內容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40頁的第1------3題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學具袋(6份不同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電腦出示:(商場外景--商場物品近景---商場物品遠景),讓學生認真觀察問: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通過看錄象,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

2、明確分類(1)電腦出示:商場物品近鏡頭(文具櫃檯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正在往櫃檯裏分類擺放文具)問: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師:像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2)猜一猜繼續觀看電腦從而猜測阿姨拿的物品會放到哪一層,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二、鞏固發展,體驗分類1、擺一擺出示商品櫃檯,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把相應的物品分類擺放在櫃檯裏。學生彙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指明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爲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3、完成“做一做”

(1)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3)彙報交流教師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練習六的第1-------3題

(1)第1題,啓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並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爲什麼這樣圈?

(2)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評價時,將學生的用品展示出來。啓發說出:4輛車是同一類的。

(3)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是不同類。

4、補充練習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分,哪能一組分得又對又快又準備。然後彙報說明。

三、全課總結(略)學情預測與反思學情預測與反思學情預測與反思

一年級數學第四單元教學計劃3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時、分、秒》教學計劃

一、教材簡析

關於“時、分、秒”這一內容,本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第一階段是在一年級上冊,主要讓學生學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第二階段是在一年級下冊,主要讓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第三階段就是本冊教材本單元,主要教學時間單位“秒”,以及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具體內容的編排順序如下表。

在具體情境中感悟時間單位“秒”

觀察鐘錶,得出1分=60秒

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單位之間的進率也比較複雜。但是時間又時時伴隨着人們的生活。因此,教材從教學材料的選擇到呈現方式,都十分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力求讓他們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有關時間的知識。例如,“秒的認識”主題圖就選擇了家喻戶曉的春節聯歡晚會中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時的場景,“做一做”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感受“1分鐘有多長”和“1分鐘能做些什麼”,練習中又編入了一系列與學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以豐富學生對時間觀念的感性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2.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掌握1分=60秒。

2、會進行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難點:

1、會進行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2、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

突破方法: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儘可能使數學學習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繫。

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選用了許多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如練習十五中讓學生估計自己穿衣、刷牙、吃早飯、整理書包等的時間,寫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瞭解自己感興趣的電視節目開始和結束的時刻,等等。教學時,就要充分運用這些素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逐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和意識。

2.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鐘錶模型等教具、學具的作用。

由於時、分、秒之間的進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學的十進關係,學生往往感到不習慣,這無疑給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帶來一定的困難。爲此,教學時,應加強對鐘錶的觀察,特別是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多少;以便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關係。

除了教材上選擇的素材和活動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收集更豐富的材料,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對時間觀念獲得更充分的體驗。

課時安排:(本單元內容可以用4課時進行教學。)

1、時、分、秒--------------------3課時

2、填一填、說一說----------------1課時

2xxxx年11月

第一課時秒的認識

教學內容:

課本59-61頁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教學活動,逐步建立1秒、1分的時間觀念。

3、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秒”,理解1分=60分。

教學難點:建立“秒”的時間觀念。會進行相關時間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教師通過語言創設情境,引出課件:

課件出示課本59頁的主題圖(學生同時打開課本),課件播放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的視頻,師生共同數秒倒計時。

通過以上情境、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在生活中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秒的認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認識秒針。

觀察鐘面,找出秒針。

師給出一面有秒針的鐘和一面沒有秒針的鐘,讓學生找出它們有什麼不同,初步認識秒針。

2、認識1秒。

讓同學們觀察鐘面上秒針的走動,發現秒針走1小格表示多長時間。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知道“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3、認識幾秒。

(1)秒針走過幾大格的時間計量

讓學生觀察鐘面秒針的走動,知道:秒針走一大格是5小格,是5秒。走2

大格是10秒;走3大格、4大格.....(2)秒針走幾大格加幾小格的時間計量

課件出示鐘面:秒針經過了2大格加3小格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

意見,說出秒針經過的時間是幾秒。

4、同位互動,體驗探索,發現1分=60秒。

(1)同位之間利用學具鍾互相撥一撥,要求認真觀察,並說一說秒針從幾走到幾經過幾秒。

(2)設疑:假如老師把秒針拔一圈是幾秒呢?

小組再利用大鐘1個同學拔一拔,其他幾個同學說出經過的秒數,讓學生初

步感知秒針走一圈是60秒。讓學生觀察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是怎麼變化的?是幾分?讓學生髮現“秒針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鐘”。板書

5、讀電子錶。

出示下面兩個電子錶,讓學生認讀電子錶顯示的。

(1)4︰15︰28(2)9︰31︰56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感受體驗1分、10秒、1秒的長短

1、感受1分鐘。(課本61頁“做一做”的第1題)

同學們,我們知道了1分等於60秒,那1分鐘到底有多長呢?我們一起來感受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1分鐘有多長,當你覺得1分鐘到了,就請你從座位上輕輕地站起來。

2、感受10秒。(沒有秒針走動的聲音)

3、體驗1秒鐘。

1秒鐘到底可以做些什麼?用一個動作來表示一秒時間。照這樣計算,1分鐘能作多少個這樣的動作呢?

介紹一些現代化的工具1秒內卻可以做很多事情。

(1)小汽車每秒行50米。

(2)噴氣式飛機每秒可飛行500米。

(3)“嫦娥”1號每秒可飛行2400米。

4、體驗1分鐘。(課本61頁“做一做”的第2題)

給1分鐘的時間,讓同學們分小組中活動:做口算、寫字、畫畫、拼圖等。

基本練習

1、課本63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課本63頁第3題。要求學生獨立讀一讀,然後讓學生說說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信息。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想法和收穫?

同學們,時間是1分、1秒積累起來的,今天我們珍惜了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學習了很多知識,老師相信大家在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小主人。

一年級數學第四單元教學計劃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單項式與多項式乘法法則及其推導過程。

2、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計算。

3、通過用文字概括法則,提高學生數學表達能力。

4、通過反饋練習,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5、滲透公式恆等變形的和諧美、簡潔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討論法、講練結合法。

2、學生學法:本節主要學習了多項式的乘法法則和一個特殊的二項式乘法公式,在學習時應注意分析和比較這一法則和公式的關係,事實上它們是一般與特殊的關係。當遇到多項式乘法時,首先要看它是不是 的形式,若是則可以用公式直接寫出結果,若不是再應用法則計算。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多項式乘法法則。

(二)難點

利用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推導本節法則。

(三)解決辦法

在用面積法推導多項式與多項式乘法法則過程中,應讓學生充分理解多項式乘法法則的.幾何意義,這樣既便於學生理解記憶公式,又能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準確地使用。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長方形演示紙板。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設計一組練習,以檢查學生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掌握情況。

2、嘗試從多角度理解多項式與多項式乘法:

(1)把 看成一單項式時,

(3)利用面積法

3、在理解上述過程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歸納並指出多項式乘法的規律。

4、通過舉例,教師的示範,學生的嘗試練習,不斷鞏固新學的知識。對於遇到的特殊二項式相乘可利用特殊的公式加以解決,並注意一般與特殊的關係。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本節課將學習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乘法法則及其特殊形式的公式的應用。

(二)整體感知

多項式與多項式的相乘關鍵在於展開式中的四項是如何得到的,這裏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品味法則的規律性,實質就在於讓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與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遍乘既不能漏又不能重複。對特殊的多項式相乘可運用特殊的辦法去處理。

一年級數學第四單元教學計劃5

單元教學內容:認識物體和圖形(第32頁―第37頁)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初步認識。由於在現實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把立體圖形的認識放在平面圖形之前,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在知識的引入和運用上,要注意體現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生活化。在這部分知識中,應考慮到學生認識事物都有一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所以對於每一種圖形,都要按三個層次進行:從實物引入――抽象爲一般模型――給出圖形名稱。最後,讓學生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使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要求充分利用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來引入平面圖形,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同時,本單元的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徵。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和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5、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單元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法: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

學法:操作法、小組合作學習、想像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1、認識立體圖形.......................................1課時

2、認識平面圖形.......................................1課時

NO:1

教學內容:認識立體圖形(第32頁)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36頁的第2題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弄清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

學具準備:各種形狀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

1、說學具:

(1)師:同學們,瞧誰來了?(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人)

(2)生:對!機器人想和我們共同學習,還給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什麼禮物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麼,就給組裏的小朋友說什麼,每個人都說說。(學生以組爲單位說出禮物名稱)

(3)彙報:哪個勇敢的小朋友能大聲說說你們的禮物?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有不同的嗎?(組內小朋友輪流說學具)

2、提要求:這麼多學具中,你們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嗎?四個小朋友共同試試看。二、操作感知A:分―――提示概念

(1)活動:按教師提的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彙報: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麼分的?師:他們是這樣分的,和你們一樣嗎?(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3)揭示概念師:每種物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麼嗎?教師根據學生所說在電腦分出的各類實物中出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4)活動教師板書:球問:請你高高舉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對了嗎?放回學具籃中,依次出現:圓柱、正方體、長方體(長方體不放回籃中)B:摸―――感知長方體a:感知長方體

(1)活動: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組裏的小朋友說一說。

(2)彙報: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麼樣子?你是怎麼感覺到的?(學生口答)b:感知正方體、圓柱、球①活動: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你還想認識什麼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給同組的小朋友說說心中的感受。②彙報:學生仿照長方體的彙報,依次說:正方體:方方的,6個面,棱,頂點,不能滾動圓柱:上下一樣粗,圓的,能滾動球:光光的,能滾動學生每彙報完一種物體的特徵,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趕快找一個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c:比較①電腦出示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圖師:看了叮噹帶來的這幅圖: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大家嗎?(學生討論)②電腦出示圓和球的滾動圖師:圓柱和球能滾動,但它們滾動的一樣嗎?d:形成表象師:去掉長方體的花外衣,你還認識它嗎?(電腦依次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體.........(依次分四種圖形)一樣嗎?e: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物體(板書:認識物體)它們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f:聯繫實際說一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三、活動1、數一數(電腦出示)數一數剛纔的機器人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地數,也可以自由組合)

2、搭學具

(1)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說說準備搭個什麼?然後再分工,由誰來搭,誰來傳遞,誰來講解。討論好了,就用你們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2)各小組彙報: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各種形狀的物體,還用它們裝扮了我們的生活。五、課後作業P36頁的第2題學情預測與反思學情預測與反思預測:學生有可能會這樣分:把鞋盒、肥皂、藥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魔方、積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筆筒、鉛筆......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預測:學生有可能說:我知道鞋盒、肥皂、藥盒、酸奶盒都叫長方體;我知道易拉罐、筆筒、鉛筆叫圓柱體;我知道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叫球體。預測:學生有可能說:

①長方體是長長的,我是看出來的。②長方體有6個面,我是數出來的。③我摸到長方體有“疙棱”④我摸到長方體這裏“尖尖的”⑤我覺得長方體不能滾動。預測:爲什麼圓柱能滾,而長方體卻不能滾呢?學情預測與反思預測:學生有可能會搭成的有:城堡、火車、五角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