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計劃>

關於國小教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9篇

教學計劃 閱讀(7.45K)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寫好教學計劃纔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你知道領導想要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教學總結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學教學計劃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國小教學教學計劃範文集合9篇

國小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面都比較寬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

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吸引力。全冊課文不再有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並配有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八組課文後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最後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全冊認識的字450個;生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有350個。除了“識字”和課文外,在“語文園地”裏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二、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瞭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三、教學策略:

(一)識字、寫字教學:

1.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繫,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偏旁部件記認字形。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識字,要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

2.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遊戲中、活動中、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

3.複習、鞏固識字要提倡在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中進行。如;做組詞、組字遊戲,一起製作生字、詞語卡片,互相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及成果。

4.在識字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允許個別學生髮展得一些。

(二)閱讀教學

1.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自悟出來的,有了語感讀出來的。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如:分組讀、集體讀、男女生對讀、配樂美讀、分角色表演讀,等等。

2.進行閱讀教學,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交流閱讀夠受的時間。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要拘泥於教學用書中的提示,只要學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應該予以肯定。

3.在課堂教學中,對提問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口語交際教學

教材中的八個口語交際,內容與本組專題有密切聯繫,且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會有話可說。

1.教學時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交流。

2.學生交際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傾聽,發現語病,要以適當方式予以糾正,規範口頭語言。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學生充滿童趣的精彩語言,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自由、愉快的參與口語交際,使口語交際成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目的、有層次的口語交流的過程。

3.除專設的口語交際課,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口語交際,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四)語文綜合性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要與教材內容有一定的聯繫,可以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四、學生情況

二年級四班現有學生28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3人。大多數學生對語文學習比較感興趣,樂於學語文、用語文。但是男生活潑好動,在上課聽講和識記生字方面有待加強。

經過上一學年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及記字的能力,初步懂得和掌握了一定的識記生字的辦法,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並且經過一年級時,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之間已經形成了互助合作、團結協作的意識,因此在學習時能夠互通有無,掌握起知識來較爲容易,多數同學應該能夠很好的理解及進行運用。但是在學習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不足,如形近字易混,個別易出錯的生字,雖然教師在課上進行了強調,但是作業中仍然有出錯的現象,說明學生不夠認真,另外在寫話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的標點符號,學生掌握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中要格外注意。而寫話時,如何將語言化爲文字,也需要我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運用各種辦法使學生能夠比較好的掌握。

五、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周次教學內容1識字1、課文1—3課13課文20—21課、語文園地五2課文4、語文園地一14識字6、課文22—23課3識字2、課文5—6課15課文24—25課、語文園地六4課文7—8課、語文園地二16識字7、課文26—27課5國慶節放假17課文28—29課、語文園地七6識字3、課文9—10課18識字8、課文30—31課7課文11—12課20課文32—34課8語文園地三、識字421語文園地八、自讀課文9課文13—15課22期末複習10課文16—17、語文園地四23期末複習11期中複習、期中測試24期末檢測12識字5、課文18—19課

國小教學教學計劃 篇2

計算機教學是一項面向未來的教育,在國小階段進行計算機教育不僅是爲了適應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也是爲了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科學意識,適應二十一世紀建設的需要。

爲使國小生更好地學習計算機知識,而且學有所用,特制定本學期計算機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國小國小信息技術》教材共三冊,本學期學習第一冊(上),共三個單元:第一單元:計算機樂園;第二單元:計算機繪畫;第三單元:與鍵盤握握手。教材結構和諧緊湊,內容深入淺出,形式活潑美觀,生動有趣,適合國小生的知識特點和認識水平,便於國小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教材內容。

二、學生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計算機的部分基礎知識已有所瞭解,鍵盤輸入也有一定的基礎,只是操作計算機有一定的難度,本學期要在教學中不斷強化技能訓練,提高學生操作水平和鍵盤輸入水平。

三、教學目標:

1、瞭解電腦的組成,掌握電腦的.開關機操作及鼠標的各種基本操作。

2、熟練鼠標的操作,瞭解金山畫王的窗口組成,學會用卡通並圖,用畫筆繪畫、給圖着色等操作,能設計製作出相對完整的、比較綜合的電腦繪畫作品。

3、瞭解鍵盤組成及指法規則,熟練掌握鍵盤指法及常用控制鍵的使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坐姿及擊鍵習慣。

四、教學措施:

以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使用輔助教學軟件創設情境,以電腦爲意義建構的工具,採用“任務驅動”“學科整合”及探索式教學法,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探索等環節,激發興趣,增長知識,培養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靈活運用任務驅動、講練結合等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五、教學進度:(略)

國小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遵循區文教局、教研室和學校工作思路,以學習、宣傳、研究、實踐新課程標準爲中心,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深入開展教研、科研活動,不斷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不斷髮展學生全面素質,努力開創xx國小教學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標

1、圍繞一箇中心,即以學習、宣傳、研究、實踐新課程標準爲中心,落實課程計劃,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2、突出兩個重點,即深入開展教研、科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理論,研究教材教法,使先進理念更有效地轉化爲教學實踐行爲。

3、抓實三項工作,真正使學校教學工作做到有序、創新、有特色。

4、試行四項改革,實施教育創新。

三、主要措施

(一)圍繞一箇中心,學習、宣傳、研究、實踐新課程標準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鼓勵教師自覺主動地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書籍--《新課程與學校發展》、《新課程與教師發展》、《新課程與學生髮展》、《多元智能與課程改革》、《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等,通過組織專家講座輔導、讀書心得交流、教育教學前沿信息大碰撞等活動,幫助教師緊跟時代脈搏,確立新的現代教育觀,受到新的啓迪:

(1)我們的課程改革應當以培養多元智能爲重要目標;

(2)我們的課程改革應當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

(3)我們的課程改革應當樹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學生觀;

(4)我們的課程改革應當樹立因材施教的教學觀;

(5)我們的課程改革應當樹立多元多維的評價觀。

2、深入研究,不斷探討。以網上學術論壇、新課程大家談等形式,組織教師開展大討論,使教師明白我們課堂學習的主人是每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教師應當更多地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應當不斷地給予積極的評價,爲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自己思想、表述自己觀點、實現自己思維飛躍的舞臺,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學習自信心,教師應成爲學生學習過程的欣賞者、支持者和引領者。

3、活動體驗,加深認識。採用綜合活動與分科活動並舉,面上交流與點上探討結合,接受掌握與科研深化銜接的多種方法,使活動能滿足多方需要,使處於不同"最近發展區"內的教師都能從活動中受益。本學年,擬舉行一次"新課程通識培訓",一次"我與新課程"研討會,一次"綜合實踐課"觀摩活動,一次一年級新課程教學研究觀摩活動。

4、有的放矢,重點突破。一年級是新課程實施的第一年,課程設置體現出較強的綜合性,要積極創造條件,重點加強一年級教師的培訓,使他們進一步明晰新課程標準理念,提高對新課程的把握能力,儘快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如何上好這門新課,有許多新問題有待探索解決。本學年,擬邀請市教研室主任、《綜合實踐活動》教材主編李新老師給全體教師作"如何上好綜合實踐課"專題講座,並在教研組內開展一次大討論,內容爲:(1)如何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2)如何恰當處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係?(3)如何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4)如何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在廣泛討論的基礎上,開展一次綜合實踐課觀摩活動,幫助老師儘快上好這門課,上精這門課。

(二)突出兩個重點,即深入開展教研、科研活動,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理論,研究教材教法,使先進理念更有效地轉化爲教學實踐行爲。

1、深入開展教學研究。

(1)健全網絡,創設平臺。進一步完善學科組,學校、學區三級教研網絡,力求"備課、說課、上課、評課"四重視。教研活動要做到三定五有:定時、定內容、定研究課題;有活動計劃,有活動記錄,有活動原始資料積累,有效果,有教研組活動總結。學科教研組要經常性地開展學習有關理論,互相聽課、評課,疑難問題探討等小型多樣的活動,形成"平時隨時研,隔週重點研"的教研氛圍,使教研活動做到目標明確,研究深入,紮實有效。本學期,要重點抓好每個教研組每學期兩次的"備課、說課、上課、評課"系列教研活動。

(2)依託載體,展亮成果。本學期要以區教研室組織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綜合素質大比武爲載體,來展示魯小青年教師的教學風采。通過新分配、新調入老師上彙報課,舉行觀摩課、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形式,開展多層次、多學科的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教學研究,展亮魯小教學品牌。

(3)合作研討,學科交流。在上學期開展兩校區集體研課的基礎上,繼續推行兩校區隔週一次的協作研討活動。加強兩校區之間、學科之間的合作交流,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學習研究教學理論,探討教材教法,通過"對話、交流、互動",使互動式、參與式教研成爲主流。在積極構建反思型教研活動的基礎上,本學年將試行"學科分單元協作研討--個人備課--資源共享--個性化使用"的備課模式,實行備課資源的適度共享。

2、充分發揮科研先導的作用

積極走科研與教研相結合的道路,從日常教學中的難點、疑點、熱點入手,組織教師展開研究、探索。本學年,重點做好以下五項工作:

(1)推出教科研主題活動。一學年擬安排四次活動:說說"我的教學故事";"我與新課程"座談會;"我發現的教學問題"演講;"對一堂課的反思"研討會。

(2)加強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校園網絡優勢和《朝花》報,及時反映教科研動態,以利於掌握信息、借鑑運用先進的理念;同時,還要及時刊登教師的教學論文、精彩教學片段、教學設計、教學隨筆等,以利於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3)加強教科員隊伍建設。要求每位教科員一學年精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寫好一篇教學論文,上好一節示範課;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並能主動與上課老師交換意見,及時發現精彩片段並在校園網上公佈;在教科研活動中擔任主角。

(4)抓好課題研究。本學年,將採用"雙攻"(合攻團體課題、主攻重點課題);"雙抓"(抓好示範課題研究、抓好典型課題研究)的策略,着重做好一個國家"十五"規劃課題、三個國家子課題、一個省級重點課題、三個市級課題、五個縣級課題的研究,力爭出成果。

(5)推廣科研成果。寫好課題階段性總結和論文,積極向各級報刊投稿;以校園網、《朝花》報爲宣傳窗口,對教師、對外推廣科研成果。

(三)抓實三項工作,真正使學校教學工作做到有序、創新、有特色。

1、實行科學的教學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1)實行目標管理。期初,教導處、教研組、教師個人分別制定相應的教學工作計劃,確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並付諸實施;期中、期末,對照目標分項檢查,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2)實行規範管理。全面推廣"魯小教學管理規範"、"教研組工作規範"、"學

科教師教學規範",強化流程管理。以"創建教育強區"爲契機,對相關的教學、教研資料以及學生的學籍資料進行重新整理、歸類,實行統一管理,做到手續齊全,資料詳實。

(3)實行量化管理。爲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從事教科研的積極性,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擬每學年對教師的專業知識、處理教材的能力、課堂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學工作業績等,進行量化考覈,在考覈的基礎上,評出"十佳教學之星",給予一定的獎勵。

(4)實行分層管理。按照"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獲得有差異的發展"的操作思路,實行分層管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漸進的質量觀,達到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對學困生試行"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方法,建立學困生檔案,進行質量跟蹤檢測,使他們獲得力所能及的發展。同時,使尖子生獲得最好的發展,充分關注中間生的發展,力求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

2、成立教師發展學校,抓好教師隊伍建設。

(1)建立"魯小教師發展學校"這一組織,以"開放、合作"作爲校本培訓的切入口,制定校本師資培訓計劃,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較爲廣闊的空間。

(2)結合新課改,開展一次"自我設計、正確定位"爲目標的"教師個人職業生涯"設計活動。

(3)創建教師文化,營造學習氛圍。通過設立學術論壇、教育者沙龍、建立教師讀書會、創建教師網上交流平臺等學習型組織,讓教師在平等的對話、交流中得到提高,讓學習成爲一種習慣。本學年,擬舉行"魯小教師百科知識擂臺賽"、"魯小教師教育理念、教育觀念碰撞會"。

(4)校本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本學年,按照"學校出菜單,教師點擊菜單、學校來買單"的方式,爲教師提供個性化、套餐式培訓,滿足教師個性化的需求。

3、強化雙語教學,凸現英語特色。

本學年,按照"全面發展,英語見長"的操作思路,圍繞"豐富學習形式,營造學、用氛圍;聘請外籍教師、開展小班試點;試用校本教材、開展課題研究"這一主線,做精、做強英語教學品牌。

(四)試行四項改革,實施教育創新。

1、開展創辦"筆記本電腦實驗班"的可行性研究。

2、結合"新課改",做好"新班級教育"試點的前期準備工作。

3、擬在本學年第二學期推行每週上午二節課後的大休息制度(連同眼保健操20分鐘)讓學生通過課間的"休閒活動套餐",保證學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學習。

4、擬開展"讓家長自選班級"的可行性論證,爲20xx學年的試點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xx國小xxxx學年第一學期主要教學活動安排

八月:(8月21日起)

1、“與新課程同行”校本培訓;

2、以教研組爲單位備課;

3、學區教研;

4、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新教材備課;

5、一年級新生編班。

九月:

1、週三興趣特長班報名、升班;

2、假日技能班招生、開學;

3、xxxx學年優秀師徒、“學困生”優秀輔導獎、先進班級等頒獎;

4、選拔老師參加區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比賽;

5、託管學生對象統計;

6、準備省、市教改之星評選工作;

7、2-4年級新擴招班級及新接收班級家長會;

8、兩校區協作研討(單週五晚上);

9、區名師名校長外出考察;

10、《朝花》報出刊;

11、區數學、信息技術學科課程培訓;

12、區小語、思品研修班第三屆學員報名、推薦;

13、和暢堂校區五、六年級語文、數學活動課走班式教學工作開始;

14、區國小體育教師新課程學科培訓;

15、虛擬教研活動試點工作開始;

16、準備中國小英語教學論文評比;

17、重組校各學科青年教師研修班。

十月:

1、家長學校開學;

2、教師個人職業生涯設計;

3、英語推廣計劃活動開始;

4、教師英語培訓工作開始;

5、參加省國小英語新教材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

6、準備小語、品德研修活動暨第三次新課程學科培訓活動;

7、參加市優秀語文教師新課程課堂教學藝術巡迴展示;

8、區國小數學、常識新課程學科培訓活動;

9、參加區名師、名校長教學才藝展示活動;

10、準備區中國小體育教學、勞技教學論文評比;

11、兩校區協作研討(單週五晚上)。

十一月:

1、準備區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教學業務素質綜合比武活動;

2、省20xx年度規劃課題申報;

3、期中教學檢查;

4、區音樂、美術新課程學科培訓;

5、成立xx國小教師發展學校;

6、市中國小英語教學論文評比;

7、區小語、品德研修班暨新課程學科培訓;

8、市小語論文、品德教學論文評比;

9、新分配、調入老師彙報課;

10、兩校區協作研討(單週五晚上);

11、二年級乘法口訣達標;

12、四-六年級作文競賽。

十二月:

1、準備區國小數學、常識教學論文評比;

2、教師百科知識擂臺賽;

3、“新班級教育”師資意願申報;

4、區小語、品德研修班活動暨新課程學科培訓;

5、參加市《科學》新教材教學研討會;

6、參加區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教學業務素質綜合比武;

7、參加區中小幼科研工作會議暨新課程課題羣研究情況調研;

8、一年級百字聽寫;

9、三-五年級實驗操作比賽;

10、兩校區協作研討(單週五晚上)。

一月:

1、週三興趣特長課結束、總結、評比、成果展;

2、假日技能班結束、總結、評比;

3、期末質量調研、分項考試;

4、評選最佳題庫;

5、評選“學困生”輔導獎;

6、校研修班成員個人小結;

7、各教研組教研工作總結。

國小教學教學計劃 篇4

爲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提高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我所任二三班和二四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除了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定期評定學生成績、優質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外,還應採取課內外培優補差措施,制定培優補差計劃,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及培優補差工作中,培優補差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必要性。通過一學年的教學,瞭解到班上學生的情況,針對這些情況我定出了培優補差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二三班和二四班共有學生101人,從學習情況、知識技能掌握情況以及日常行爲規範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學習積極性高,學習目的明確,上課認真,數學課上興趣濃厚、動手能力強,作業能按時按量完成,且質量較好,自我要求嚴格,特別是班幹部能起到較好的模範作用。但同時,仍有部分學生學習不夠認真,紀律方面比較懶散,自我控制力不強,出現上課講話、搞小動作、不做作業等現象。

2、培優輔差對象

①培優對象

二三班:管偉琛、王旭、孫梅朵、張恩培、於藝卿

二四班:劉思涵、張家瑞、盧銘瑄、、李文嬌、崔雨欣

②輔差對象

二三班:黃晴晴、武政佑、田宇、張碩峯、賈允飛、李驕陽、

二四班:奧奮博、姚淑琴、姚美霞、王浩、胡科

二、思想方面的培優補差: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學生談心,關心他們,關愛他們,讓學生覺得老師是重視他們的,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瞭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從而根據學生的思想心態進行相應的輔導。

2、定期與學生家長、班主任聯繫,進一步瞭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課堂等各方面的情況。

三、有效培優補差措施:

利用課餘時間,對各種情況的同學進行輔導、提高,“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根據學生的素質採取相應的方法輔導。具體方法如下:

1、課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訂正,優等生解決難題。

2、安排座位時堅持“好差同桌”結爲學習對子。即“一帶一”。

3、課堂練習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必做題”——基礎題,第二層:“選做題”——中等題,第三層“思考題”——拓展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4、培優補差過程必須優化備課,功在課前,效在課上,成果鞏固在課後。培優補差儘可能“耗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必要精力”。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練習,才能上好課,才能保證培優補差的效果。要精編習題,習題設計有梯度,緊扣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面向大多數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鞏固“雙基”,有利於啓發學生思維。

四、在培優補差中注意幾點:

1、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首先我做到真誠,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寬容,即能從差生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的行爲對不對。

2、根據優差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比如優秀生可以給他們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學困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已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3、經常與家長聯繫,相互瞭解學生在家與在校的一些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對學習的信心。

4、對於優秀生學習的主要目標放在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而學困生的主要目標是放在課本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上。

5、對於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及時地檢查,並做出評價。差生經常會出現作業沒做好的情況,教師應該分清楚是什麼原因,大多數是懶惰造成的,有的是其他原因。比如①學生自己不會做。②不敢向同學或老師請教。③不認真,馬虎等等。教師一定要找到學生不做作業的真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的幫助學生,學生纔會感受到老師的關愛,纔會努力去學習。

6、不定期地進行所學知識的小測驗,對所學知識進行抽測,及時反饋矯正,耐心輔導。

在教學中,本人努力把培優輔差工作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各種積極因素,爭取做出好的成績。

國小教學教學計劃 篇5

爲了普及實驗教學,加強教育裝備管理,切實提高教育技術裝備的效益,我校將紮實開展實驗教學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爭取多項有效措施,使我校教育技術裝備管理和教學教研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一、建立機構,明確職責,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學校教育技術裝備管理和實驗教學工作領導小組。

2、強化實驗教學日常的管理

(1)學校按要求制訂實驗室主管領導職責,實驗員職責,科任教師職責,學生實驗守則,職責分明,責任到人。

(2)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儀器設備借用,領用,損失賠償制度。

(3)實驗室在借用、領用、儀器、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時必須進行填寫登記,手續要完備。

(4)建立完整的管理帳冊,資料檔案,定冊清查帳、物、卡,每學期末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盤點。

(5)各種儀器、設備的存放要根據其性能和學科特點,科學分類擺放,並加強防護工作。

(6)圖書室、閱覽室面向學生開放,開設閱覽課。堅持定期補充新書,不斷提高圖書使用率。

(7)加強對計算機教學的管理,配備專職教師,加強學生上機操作,實踐並每學期考覈一次,檢查學生情況的。

二、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實驗室基礎建設。

1、加大對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及實驗基礎建設,保障有可靠的安全設施和良好的通風條件。

2、實驗經費要專款專用,建立實驗經費專帳,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

三、規範實驗教學行爲,開展實驗教學研究。

1、實驗教學要實行實驗計劃、實驗申報、實驗備課、實驗報告"四對口"。

(1)實驗計劃:每學期一次,各實驗科目任課教師要制訂詳細的演示,分組實驗計劃。

(2)科任教師的每次演示,分組實驗都要實行申報制度,認真填寫實驗中報單,並與計劃、備課一一對應。

(3)科任教師的每次演示,分組實驗都要備課,備課的.內容要有課型、實驗課題、實驗目的、器材清單、裝配示意圖和實驗步驟,課後有實驗情況的記載和實驗效果分析。

(4)每次分組實驗學生都要完成實驗報告,每次實驗報告都要批改,有時間記載。

2、實驗教學過程要規範。

每一次演示,分組實驗教學目的要明確,實驗之前要與實驗員一道預做實驗,實驗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開展雙邊活動,弄懂實驗原.,分析實驗數據,掌握實驗操作要領,鼓勵學生勇於實踐、積極探索。

3、大力開展實驗教學研究。

(1)分管實驗的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於5節,並有聽課記錄,課後及時與教師和實驗員交換意見,提出改進措施。

(2)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演示,分組實驗教學優質課評比活動。

(3)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學生實驗操作考查。

(4)每學期舉行一次實驗教學專題研究活動。

4、各類實驗開出率要達標。

演示實驗,分組實驗開出率要達到100%,演示實驗成功率達到95%以上,分組實驗成功率達到100%。每次分組實驗開出的組數要達到開組數的98%以上。

四、建立教育技術裝備管理和實驗教學工作獎懲機制。

1、學校對實驗教學、裝備管理工作按工作職責實驗實行評估,計入個人工作量和工作業績,實驗員和管理人員在評優、晉級等方面享受教師同等待遇。

2、在學生中開展一次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評選活動,對優秀者給予通報表彰和獎勵,並報送上級參評,對指導教師進行獎勵。

3、開展自制教具、實驗論文和實驗優質課評比,擇估選送市、地參評,獲獎者按標準進行獎勵。

4、教導處對教師開展實驗教學情況的納入教師檢查範圍,並根據檢查結果進行獎懲。

國小教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充分發揮學校及周圍的資源優勢,挖掘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化發展的課程。本學期校本課程將在上學期開發實施並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改進和完善,本着“一切爲了學生,培養髮展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學校持續發展目標,把讀書活動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加大管理力度,採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課程基本理念:

1、本着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給學生最適應的教育,讓學生最快樂的成長,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使他們真正成爲一名既能全面發展,又能突出個性的合格國小生。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採用靈活豐富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和發展要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改變學習方式,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興趣。

4、通過學習,不斷髮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具備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並能獲取新的知識的能力。

5、建立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並重的評價體系。形成學生認同,樂於參與的激勵性評價形式。

6、爲突出校體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按季節和時令選擇相應授課內容。

7、課程設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爲主。

三、課程內容:

爲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備日常交往的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現將課程內容分爲以下幾個教學內容

1、習慣養成

2、優秀詩文(國學啓蒙)必讀

3、名人故事

4、大棚西瓜的種植

5、安全教

四、課程實施及建議:

1、課程教學結構:

創設情境小組交流彙報表演師生評價

2、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

3、課時安排

每週1課時(兩課時安排在一起,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

4、活動地點:

本班教室或根據需要而定

五、具體目標:

1、必背《國學啓蒙》。

2、選讀書目:中外童話、寓言、成語故事、中外歷史故事、名人故事、《愛的教育》。各班根據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自選書目,每學期讀書至少在兩本以上;

3、每學期積累名人名言20句以上,做到熟讀成誦,並能講述兩個以上名人故事;4、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4、課外閱讀量不少於30—40萬字。

六、課程實施的有關要求

1、制定校本計劃(包括閱讀目標、內容、措施、考評學生方法),寫在教案扉頁上。

2、要求學生將成長規劃和讀書目標寫在讀書積累扉頁上。

3、開展班級圖書借閱活動。

4、檢查學生讀書積累本,並隨機抽查學生的讀書效果。

5、學生參加學校舉行的“讀書徵文”活動。

6、召開“讀書彙報會”,檢查讀書實踐活動。

國小教學教學計劃 篇7

一、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教學資源分析

五年級下冊的學習內容,是由“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爲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建立科學概念,讓學生的認識沿着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徵來看,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着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的學習的學生比較少,比較依賴於教師的教;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合作研究學習的能力與意識還是比較薄弱。因此教師的教學要積極地發展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願意用自己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認識與觀點。我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應記筆記,並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四、教學方法設計

1、加強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國小科學課中關於“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思想與方法;

2、深刻領會並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加強自身素養、知識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提升並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4、認真鑽研教材和各類教學參考書,瀏覽網絡、雜誌等,學習先進經驗、科學設計教學策略;爲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良好氛圍;

5、潛心解讀學生、瞭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

6、積極收集、準備各類探究活動材料提供有結構材料;發展學生蒐集各類活動資源和素材能力並用於探究活動;

7、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

五、教學評價方案

1、課堂即時評價:是指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思維等學習行爲,作出及時的價值判斷。

2、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主體對自我既往教育教學實踐的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判斷與思考。

六、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課題組計劃。

2、制定個人教學計劃。

四月份

1、收集相關資料和經驗,互相聽課,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五月份

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六月份

1、歸納收集資料,檢驗實驗效果。

2、做好期末複習工作。

3、撰寫學期工作總結。

國小教學教學計劃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中華經典《論語》,感受祖國語言的魅力,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汲取知識營養,打下紮實的文字功底,提高學習能力,爲終生髮展奠定基礎。

2、通過誦讀,使學生閱讀經典,親近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美化學生心靈,開發學生心智,在誦讀中提升境界。

3、通過誦讀,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使學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

採用各種方法誦讀《論語》,演譯《論語》,領悟《論語》的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古文的,詞義、含義,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措施:

1、聯繫學生生活,注重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注意挖掘經典與現實的結合點,指導學生加強誦讀、在實踐之中學習。

2、培養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注重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3、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國小教學教學計劃 篇9

一、前言

本次足球教學課程爲期16周,共32課時。此次教學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足球運動知識、適當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術水平、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在足球練習中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單獨練習、團體練習、分組比賽等形式,感受足球運動帶來的樂趣。

二、指導思想

1·遵守《義務教學法》,尊重學生,依法教學。

2·參照中國小《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 況,展開教學活動。考慮到體育教學的特殊性,應重視教學過程的安全性。

3·努力構建師生互動、共同進步的教學模式和課堂氛圍。豐富教學方法,靈活使用教學手段,真正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目標。 4·兼顧學生智育與德育,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學生足球技術的提高,而且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品質養成。

5·樹立“長遠教學”的思路,旨在通過本次教學,能夠使學生加深對於足球這項集體運動的理解,並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用“足球

精神”鼓舞自己,不斷成長。 三、目標任務

1·基礎技術:通過教學訓練,使學生掌握基礎的足球技術,包括、控球、傳球、帶球、射門等。

2·團隊意識:足球是一項集體運動,強調團隊合作。在教學過程中,應着重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4·足球綜合素質:此次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術水平,還要提高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熱情、增強學生對於足球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成爲真正的足球愛好者。 四、方法措施

1·基礎技術:通過一個人或幾個人結合球練習,掌握基本的帶球(控球)、傳球和射門技術,主要包括內外腳揹帶球、內腳背傳球和腳弓射門。旨在使學生熟悉球性,提高球感。

2·團隊練習:通過分小組和小隊訓練和比賽的方式,進行搶圈訓練和分組比賽對抗。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綜合運用基本的足球技術,進一步調高競技能力。

3·足球知識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足球技術教學是主體,同時,足球常識和足球文化教學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應通過口頭傳授、知識比賽、分組討論等多種方式加強學生對足球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4·獎勵措施:爲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表現積極、成績優異的同學要有所獎勵,可以是口頭誇獎,也可以使實物獎勵(如獎狀、獎

品)。

五、具體課程安排

本學期由於場地設備有限、學生剛剛接觸足球和課時有限,所以,本學期足球訓練的重點是熟悉球性和練習足球基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