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計劃>

有關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彙總八篇

教學計劃 閱讀(2.97W)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來爲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模板彙總八篇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內容:

除法,認數,千克和克,加和減,24時記時法,長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觀察物體,統計與可能性,認識分數,整理和複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認識萬,知道10個一千是一萬,瞭解萬以內數位順序表。理解10000以內數的意義,掌握數的讀、寫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

會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百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整千數加、減整千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數乘一位數。

能正確估計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得數是幾十多,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十多,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是幾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

能正確列豎式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知道0與一個數相乘得0,會驗算除法。

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分母不超過10),能讀、寫分數,在具體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較兩個幾分之一或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能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在現實的生活情境裏感受並認識千克和克,通過動手實踐知道1千克=1000克。

瞭解24時記時法,能進行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長方形的長與寬、正方形的邊長。

理解平面圖形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簡單平面圖形的周長。

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知道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能指出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視圖,能根據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

統計與概率:

能用比較有效的方法蒐集、整理數據,會用表格或簡單的條形圖表達統計的結果。

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大些或小些。會用偶爾、經常等詞語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數學思考方面。

經歷在計數器上表示數分析數的組成探索數的讀法與寫法比較數的大小等一系列學習萬以內數的過程,以及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並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過程,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發展數感和符號感。

在探索口算、筆算和估算方法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發展抽象思維。

在觀察常用物體並把幾何體與其相應視圖進行轉換的過程中,在通過折、量、比,探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過程中,在動手圍、量、畫、算平面圖形周長的活動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和推理能力。

在摸球、拋小正方體等活動中,經歷分類收集信息、整理數據,用數據描述現象以及判斷可能性大小等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並在與同伴交流中,逐步學會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方面。

能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簡單的一、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

初步體會到現實生活中蘊含大量的.數學信息,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初步具有主動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逐步積累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經常與同學共同開展學習活動,經常與同學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初步體會到合作的意義。

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簡單地反思、評價自己的學習活動。

4.情感與態度方面。

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與形都能用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逐步產生對數學的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經過獨立思考、動手實踐以及與同學合作交流,克服學習中的一些困難,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數學。

通過教科書裏的你知道嗎欄目以及報刊書籍、電視廣播和網絡等多種資源,瞭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初步感受到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

在教科書和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習客觀地評價自己與評價他人。

三、教研活動安排:

1、研究課題:如何構建全納的數學課堂。

2、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刻苦鑽研教材,認真備課,改進教學方法,以教師爲指導,學生爲主體。

(2)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3)倡導學生動手實踐、獨立探索、相互合作。

(4)加強學生的數感、提倡算法多樣化。

(5)盡力創設濃厚的、鮮明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

(6)面向全體學生,認真做好補差工作,使每位學生都有所發展。

(7)加強家校聯繫,取得家長的關心與支持。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乘除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百以內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結合實際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探索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並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重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第三單元“千克、克、噸”。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瞭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噸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實際生活,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3、第四單元“乘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和連乘。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的多樣化,並能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並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能嘗試解釋估算的過程。

4、第六單元“除法”。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和連除,學習乘除混合兩步計算。能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感知除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並能進行演算,結合具體的計算過程,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能從實際情境紅提出問題,運用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5、第七單元“年、月、日”。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瞭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並從三個方向觀察由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能辨認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立體圖形 形狀;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第五單元“周長”。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周長的概念,並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實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可能性”。在本單元中,學生主要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進一步感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發生是不確定的;在實際操作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繫;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語言文字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普通話交流和使用規範字的良好習慣。

二、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爲主線呈現學習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操作,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運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下面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闡述本冊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一)內容的呈現體現了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爲主線;(二)內容的呈現注重了層次性和思考性;(三)注重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繫,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努力形成綜合實踐活動的多樣化和專題化;(五)內容的呈現方式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情感。

三、主要教學措施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對本冊教材的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重視創設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

(二)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三)積極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四)重視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教學評價措施

評價的目的是爲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一)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關注他們的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應該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適時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級的學生往往需要聯繫已有的生活實際或具體事物來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對學生評價時,應重點考察學生結合具體材料時對所學內容實際意義的理解。

(三)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學生髮祥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可以考察以下幾個方面: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嘗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否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五、課時安排

(一)乘除法……7課時 (四)乘法……9課時 (七)年、月、日…8課時

(二)觀察物體……3課時 (五)周長……5課時 (八)可能性……2課時

(三)千克、克、噸…6課時(六)除法……8課時 (九)總複習……5課時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爲提高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質量,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特制定本期班級的教學輔導工作如下:

一、教學輔導目標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一部分學生對數學有着濃厚的興趣,書本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然而有部分學生卻連課堂上基本的基礎知識掌握還不夠紮實,作業本上錯誤率較高,爲此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將在本學期幫助和促進這一小部分同學能夠得到新的飛躍,引導他們向更廣闊的空間去探索、創新,輔導他們對學好數學有更好的信心。

二、情況分析

三(五)班有學生65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0人。針對班級情況,我將對一些優等生提高要求,對後進生加強輔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會學生靈活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爲了能夠挖掘出學生內在的潛能,發揮其創造性,我特制定如下的輔導計劃。

培優對象:

王文雅王紫高藝晴呂研碩陰宇航

張祖瑜黃馨悅王文希馬一諾胡佳瑤

後進生輔導對象:

石範翔馬楊洋胡翔李紫研周龍吟

李遠航提子陽霍青月郭思彤王夢茜

三、具體措施

(一)優秀生培養:

1、進一步加強學習目的,動機教育,培養並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2、進一步改革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3、在共同提高的基礎上,每天出一題彈性作業,讓優生吃得飽。

(二)後進學生的轉化培養:

1、教育以表揚爲主,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經常和他們談心,多幫助他們找自己的優點,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3、適量地佈置作業,定時進行檢查,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安排座位時堅持“好差同桌”結爲學習對子。讓優生給差生講述自己的`學習方法,用優等生帶動差生,以優促差,以實現“培優”和“輔差”的目的。

5、平時多與家長聯繫,共同來解決差生各方面存在的問題。

6、充分利用早上早讀前和中午時間進行面對面輔導,講解練習。

(三)培優補差過程必須功在課前,效在課上,成果鞏固在課後培優。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練習,才能上好課,才能保證培優補差的效果。習題設計要有梯度,緊扣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面向大多數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鞏固“雙基”,有利於啓發學生思維;習題講評要增加信息程度,圍繞重點,增加強度,引到學生高度注意,有利於學生學會解答;解答習題要有多角度,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擴展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變通性;解題訓練要講精度,精選構思巧妙,新穎靈活的典型題,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題,練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訓練要有多樣化。

四、培優補差注意事項:

1、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

2、根據優差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比如優秀生可以給他們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學困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以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3、經常與家長聯繫,相互瞭解學生在家與在校的一些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作業情況,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對學習的信心。

4、對於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及時地檢查,並做出評價。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三(2)班和三(3)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從上學期的期末學習檢測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

經過前四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課堂學習方式,有小部分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後認真練習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養成了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傾聽他人發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時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請教,會通過獨立思考、同桌討論、小組交流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獨立思考問題,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讀書、寫字姿勢正確。

這一屆三年級學生已使用了兩年的實驗教材,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爲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爲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這冊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爲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繫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數與代數”領域以萬以內的認數和四則計算(筆算和估算兩位數除以一位、三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的加和減)爲主線,結合安排了認識常量單位(克與千克、24時記時法)以及直觀認識分數(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得到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重點:認數與四則計算;難點:24時記時法。

“空間與圖形”領域在二年級觀察物體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安排了從這三個角度觀察一些簡單的物體和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三視圖);在一年級直觀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基礎上,教學這兩種平面圖形的特點以及計算周長的方法。重點:周長意義與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難點:觀察物體。

“統計與概率”領域,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礎上,教學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大些、有時小些,學會用“經常”“偶爾”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重點:把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能用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呈現;難點:正確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共安排了五次實踐活動,其中《稱一稱》、《週末一天的安排》、《周長是多少》、《摸牌與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動,而《農村新貌》是場景型的活動。重點讓學生知道獨立探索的同時要加強合作交流,明白“傾聽”、“尊重”、“互補”會讓問題解決得更好;難點:如何有效地組織活動。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筆算.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

五、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

六、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七、培優輔差措施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紮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羅媛、陳圓通、王茜、李治炫、肖豔、任桃、盧王潔、李君權、徐欣綿、胡浩等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如張瑋苡、甘旭陽、陳思慧、陳兆鵬、蔡利奇、楊雲濤、丁子健、熊淑妃、董政武等。培優主要體現在:

培優

1、每週有選擇性地上一節思維訓練課、

2、在日常教學的分層練習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對優生的培養、

3、每天出一題彈性作業,讓優生吃得飽、

輔差

1、實行以點帶面來全面提高,使學生觀念進行轉變。

2、讓優生講述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經驗交流。

3、充分發揮優生的表率作用來影響差生,改變差生,在學生中形成“趕、幫、超”的濃厚學習氛圍。

4、對差生進行多鼓勵、少批評、多談心,進行心理溝通,提高他們的自我判斷與控制能力。

5採用激勵機制,多給點差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克服自卑的心理。

6、平時多與家長聯繫,共同來解決差生各方面存在的問題。

7、充分利用早早讀和午靜時間進行面對面輔導,講解練習、

8、做好"每日清"工作,包括題題清,課課清,人人清、爭取做到當堂知識當堂清,不留後遺症、

八、本學期教研主題

關注學生的積極性

最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有所改變,我想快節奏的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高參與的基礎。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裏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於受“希望學生儘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餵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願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爲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癥結所在。美國“啓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裏快節奏地講解授課內容時,學生們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教學是門永遠帶有遺憾地藝術。我們的課堂中應該以快節奏方式來維持一定的學生參與度,當我們感到學生參與程度在下降、學習活力在減弱、注意力在轉移時,應儘快向下推進課程,讓學生們感到課在不斷地推進,總覺得有事要做、有問題要思考。老師講解、問題解釋和學生練習、答寫只要有約一半的學生明白、完成就儘快變化,哪怕對反應相對遲緩的學生來說,我們也不能減慢速度去適應他們,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漲地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趕上教學的節奏。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 本學期教材分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

(一) 小數的初步認識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小數,擴展了數及其應用的範圍。第一課“買文具”,結合購物的情境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小數,初步建立小數概念。在“買文具”時,會看到文具標價牌上用小數表示它們的價格,從而自然地引入小數;經歷把這些表示價格的小數改寫爲幾元幾角幾分、再把幾元幾角幾分改寫爲小數表示的過程,初步理解小數的具體意義,體會小數與它所表示的實際的量的單位之間的聯繫,體會小數的特徵,並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第二課“貨比三家”,要建立小數大小的初步認識。在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學生自己的購物經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既可以把兩個小數都改寫爲幾元幾角後比較它們的大小;也可以找到一個適當的整數爲中介,通過它間接地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切忌把成人認爲更簡單的方法強加給學生,更簡單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不良後果;如果更簡單的方法是學生自己發現的,那應該鼓勵。在進一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很可能提出“去哪個文具店買橡皮便宜”的問題,它涉及到比較3個小數的大小,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個,更具有挑戰性。這個問題應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解答;然後再引導他們體會把複雜問題轉化爲簡單問題來解決的策略,即先比較其中兩個數的大小;再拿其中較小的數與第三個數比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數。經歷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體驗進行有條理地數學思考的過程。

第三課“買書”與第四課“寄書”的問題情境,是爲理解一位小數加減運算的意義及算法而創設的。前後這兩節課的區別在於,前者學的是一位小數的沒有進位的加法與沒有退位的減法,後者學的是一位小數的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這兩節課都把探討小數加法的算法作爲重點,讓學生在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法算法的基礎上,獨立去解決小數減法的算法問題。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關鍵環節是經歷小數加減的豎式算法的抽象過程,理解其中小數點一定要對齊是由於單位相同的數值才能加減的緣故;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數位對齊,把小數點對齊,小數加減的豎式計算就類似於學生已經熟悉的多位數加減的豎式計算。學生必須體會這一點,那麼,小數加減法便可以融合到學生整數加減法已有的經驗之中,學生對小數加減法不但不再感到陌生或負擔,而且能體會到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這樣的學習纔是有意義的。

(二)平移、旋轉和對稱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把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作爲學習與研究的對象,從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空間與圖形,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第一課“對稱圖形”,讓學生先觀察、欣賞民間剪紙的藝術作品,再經歷“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動,逐步感知什麼是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進而在直觀辨認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的分類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讓學生在方格紙(釘子板)上畫(圍)出對稱圖形,用幾種基本圖形進行組合,擺出(構成)對稱圖形,從而初步形成對稱圖形的概念。

第二課“鏡子中的數學”,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他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第18頁練習第1題“從鏡子中看到的左邊圖形的樣子是什麼?”並給出3個答案供選擇,很有挑戰性;其實這3種答案都有可能,取決於鏡子放在適當的位置。經歷這樣的空間位置與圖形的探索,空間觀念是會大有長進的。

第三課“平移和旋轉”,首先結合生活中具體的實例,如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國旗沿着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飛機起飛時的機翼運動、小風車迎風旋轉等來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進而通過區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兩類運動,描述見過的平移或旋轉運動等學習活動,以豐富關於平移和旋轉的感性認識;並要求學生“試着做一個表示平移和旋轉的動作”,獲得體驗。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移,讓學生觀察在方格紙上簡單圖形平移前後的位置,通過“移一移”“說一說”“填一填”“畫一畫”等操作與交流活動,去逐步感悟這樣一個道理:要確定圖形平移後的位置,不僅需要知道圖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還要知道平移的距離(幾格)。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是平移的兩個基本要素,要引導學生去體驗它,但不能也不必要把它歸納成知識點強加給學生們。

第四課“欣賞與設計”,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體會平移、旋轉與對稱在創作圖案中的應用,爲學生展示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提供機會,獲得創作圖案的初步經驗和體驗。

第二課“整理書”,結合“整理書”的問題情境,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沒有進位的乘法。首先讓學生估算,培養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直覺能力,回答“200本放得下嗎?”再探索精確計算的各種算法,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但必須掌握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乘法是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乘法的基礎,必須讓學生體會這兩者的聯繫與區別,理解每一層計算的含義。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學生現狀分析

我班共有55名學生,在經過了兩年半的數學學習後,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一部分學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愛生的基礎比較差,計算能力、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數學學習中的良好習慣還有待於加強,對於這些學生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採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與方向(一),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複式統計表,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年、月、日,小數的'初步認識,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綜合與實踐活動等。

三、教材編寫特

1、根據教學實驗的成果,精心打磨計算內容的編排,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計算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根據實驗教材的使用經驗,精心設計與打磨學習案例,使教學過程更符合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規律。

4、合理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有序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爲學生獲得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供更多的機會。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教學目標

1、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東、南、西、北中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兩位數、整百整十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4、認識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能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和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年、月、日。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理,時間的計算。

六、教學措施

1、教師要通過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態度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做到恰當的組織教學,使學生能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科研意識和實驗的緊迫感。

3、通過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紀律等方面提出始終一貫,科學而嚴格的要求。

4、轉變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爲“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5、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7、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

8、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係,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9、認真及時地記錄教學後的感受和感悟,及時準確地審視自己的教學。

10、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勇敢戰勝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習和生活的強者。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從上學期考試成績分析,學生的基礎的知識、概念、定義掌握比較牢固,口算、筆算好。但粗心大意的還比較多,靈活性不夠,應用能力不夠強。但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接受能力較強,學習態度較端正;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於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裏應繼續抓好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特別是課堂聽講的效率要提高;對少數差生注意個別指導,最好用“一盯一”專人輔導他們,幫助他們弄懂基礎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多尋找方法,使他們樂學,願學。爲本學年學習成績的提高打下良好的根基。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方法的過程,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各位都不進位)以及整十數乘整十數,會簡單的估算,並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2.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應用有關運算解決實際問題,能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或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重點:1. 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和估算方法。2.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3. 兩位數乘兩位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4. 不同條件的組合解決同一問題的策略。

難點:1. 理解用豎式計算的方法和格式。2. 理解末尾有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簡便算法。 第二單元:千米和噸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 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課前課後的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繼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1.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2.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難點:1. 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 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第三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已有的解決問題的經驗,學會用從問題出發思考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探尋解題思路,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中,感受從問題出發思考對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體會從問題出發思考是解決實際問題常用的策略之一,進一步發展簡單的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逐步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1.理解並掌握從問題出發思考的策略。 難點:1.理解並掌握從問題出發思考的策略。 第四單元: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初步認識綜合算式和小括號,學會混合運算兩步式題的書寫格式,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按順序正確計算混合運算的兩步式題。

2.使學生經歷由分步列式到用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可以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思考的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培養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4.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1.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2.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難點:1.探索四則運算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掌握脫式運算的格式,用遞等式表達計算步驟。2.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第五單元:年、月、日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年曆,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的天數。通過具體的生活情景,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 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識經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歸納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創新的意識。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運用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在活動中增強參與和合作的意識。

4.在觀察年曆的活動中,培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的天數。2.瞭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難點: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歸納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創新的意識。 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知道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義和實際大小;知道平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中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主動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枳的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枳,並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能利用已有的對面積、面積單位以及面積計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選擇不同策略,比較、計算或估汁一些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面積。

3.使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鍛鍊數學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重點:1.面積的意義。2.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難點:1.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2.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表示。通過操作,初步學會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2.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在操作中加深對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認識,

在操作中能學會正確地解答一個數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合理性。

3.使學生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初步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獲得與他人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經歷,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重點:進一步感受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含義。

難點:1.能運用生活經驗和分數的知識,2.初步學會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第八單元:認識小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通過探索,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和加、減計算的方法,並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3.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小數和應用小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通過了解小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使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積極情感,感受愛國主義的教育。

重點:1.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認識小數,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2. 理解用元和米作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並能用小數表示商品的價格和物體的長度。

難點:1. 在具體境中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2. 理解用元和米作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並能用小數表示商品的價格和物體的長度。

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簡單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統計表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分類標準和不同調查對象下的多樣性,讓學生知道要統計的數據比較多時,可以先分組統計再彙總。

2.能從統計的角度找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發展數學思考。

3.組織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1.按不同標準和不同調查對象分類整理數據,並學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2.用“學生自己的方式”對一組數據進行整理。3.初步學習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難點:1.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2.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和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數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

2.重視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賞識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鼓勵他們,多表揚和肯定、少批評、以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5.重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解題思路,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習慣養成教育。

6.注重培優、補償兩手抓。 四、教學進度表: 單

課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兩位數乘兩位數 千米和噸

解決問題的策略 混合運算 年、月、日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認識小數

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 期末複習

三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時、分、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測量,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數字編碼,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以及分數的初步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同樣,多位數乘一位數也是學習兩、三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爲不論因數是幾位數,在計算過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幾個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數概念教學的一次擴展,學生理解掌握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冊出現的內容是最初步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具體實例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分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爲學習小數和進一步學習分數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四邊形一單元,這是教材的另一個重點內容。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瞭解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等。同時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安排的是認識長度單位千米、質量單位噸以及時間單位分、秒。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質量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可能性。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感受和體驗以及實際活動,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着不確定現象,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發學生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一)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二)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三)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四)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五)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六)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七)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八)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九)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十)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兩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能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但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四、教學措施

(一)深鑽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

(二)改進課堂教學,加大課堂密度。運用激活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瞭解學生,因材施教,及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注意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力爭使他們逐步趕上來。

(五)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並注意他們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六)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

(七)加強集體教研,掌握上下兩個年級的知識銜接,深鑽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

(八)用好教材,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引導。

(九)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要有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進行。

(十)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