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計劃>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集合15篇

教學計劃 閱讀(2.3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寫好計劃纔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什麼樣的計劃纔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集合15篇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品德與生活課程規範》爲準則,根據學校實施德育工作的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同學發展爲本,讓同學健康平安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尊敬長輩的品質。

二、一年級學生的現狀分析:

一年級的國小生,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部分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爲了做給別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大致可分爲:我的家人與夥伴(第1—4課);走進大自然 (第5—8課); 健康生活每一天(第9—12課)。

各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

1、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

2、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

3、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4、懂禮貌、守秩序、行爲文明。

5、初步認識規律的作用,遵守學校紀律。

重難點:懂禮貌、守秩序、行爲文明。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

1、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2、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3、愛護花草樹木。

4、會正確使用簡單的工具。

5、通過各種生活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重點難點: 通過各種生活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第三單元教學目標:

1、對學生進行保護牙齒的教育,幫助兒童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

2、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體會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習正確的用眼常識。

4、瞭解不良的用眼習慣對眼睛的損壞,養成愛護眼睛的良好習慣。

5、學習防範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

7、進一步發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8、思考哪些同學的.表現可能會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重點難點: 1、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2、學習防範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

四、本學期的教學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春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通過觀察感受炎熱的盛夏,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並學會看天氣。

教學重點:

1、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2、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

教學難點:

形成正確的行爲習慣。

五、教學中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採取跟蹤調查,聯繫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六.教學進度及課時劃分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1—5 第一單元:我的家人與夥伴 10課時

6—10 第二單元: 走進大自然 10課時

11—16 第二單元: 健康生活每一天 11 課時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2

一、教學班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39名學生,活潑可愛,自尊心很強。關心集體。團結同學,個個都積極上進。大多數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學習上認真,能及時完成各項作業;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懂得勤儉節約。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與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爲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有:第一單元(第1~4課)我在集體中成長;第二單元(第5~8課)金色的秋天;第三單元(第9~12課)我們真棒。

三、本學期主要教改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爲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說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結合紅星兒童團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四、課外結合的主要德育活動

1、結合各門學科滲透思想教育

2、結合班隊活動開展系列德育活動,明辨是非。

3、結合晨會、夕會貫徹落實《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

4、結合家庭、社會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擺正行爲。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3

一、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二年級共有六個班,我教一至四班。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在積極的情感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具體教學目標

1、能充分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自己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充滿信心。

2、能感受和體驗到生活的溫暖,熱愛自己的地方。在人際交往中誠實、不說謊,珍惜勞動成果,尊敬爲社會服務的勞動者。

3、體驗自主活動、探索、發現的愉快,能有意識地用各種方法去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

 三、課程內容標準重點

1、健康、安全地生活——能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身體保健和安全知識,自覺地養成良好的護眼、護耳、護牙習慣和飲食習慣,養成正確的坐立行姿勢等。

2、愉快、積極地生活——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團結合作的喜悅,在生活中體驗和溫暖,誠實不說謊,在爲過去一年中自己和班級的進步而感到高興與自豪的同時,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溫暖,初步瞭解與自己生活關係密切的人們的勞動,並對勞動者充滿尊重和感激之情,向爲人民服務的無名英雄學習,願意爲他人、爲社區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愛護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環保意識和節約資源的意識。

4、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對人體、植物以及身邊的各種科學現象有積極探索的興趣,能用小實驗、比較、調查等方法學習知識,並能與教師、同學一起,對探索的`結果進行初步的總結。

 四、教學具體內容和具體要求第一單元:我愛我的身體

通過引導兒童認識自己身體的結構機器各個組成部分,瞭解身體各部分的特徵和基本功能,用各種方式表現自己的身體特徵,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二單元:做誠實的好孩子

引導學生說實話,做誠實的孩子,有助於兒童在與父母、教師、同學等溝通的基礎上,認識到誠實的好處和說謊的危害,逐步養成正確的態度與行爲方式,發展分辨是非的能力第三單元:收穫中的學習與發現

引導兒童在收穫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勞動技能,瞭解各種收穫物的主要特徵,觀察和比較不同植物的生長過程或同一植物不同生長期的特徵,初步認識植物生長的規律,並通過了解各種農產品的產地、用途、價格等,初步嘗試社會調查的方法。第四單元:我愛我生活的地方

本單元的四個主題活動,讓兒童學習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發現家鄉的美,實際感受社區、村莊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培養兒童愛自己生活的地方,愛自己的家鄉的感情。第五單元:水和我們的生活

引導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認識水,瞭解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國水資源的稀少和寶貴,進而自覺地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和愛護水資源的初步意識。第六單元:怎樣做好事

引導兒童學習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應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不好高務遠,並端正做好事的態度,從小主動向那些爲人民服務的無名英雄學習,不爲名不爲利。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4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爲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啓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爲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學生現狀分析

二年級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二、教材特徵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爲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爲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爲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三、課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

2、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3、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4、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中建構課程的意義。

四、課程總目標與分類目標

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 情感與態度:

(1)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 行爲與習慣:

(1)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

(3)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4、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五、單元各主題重點難點

本冊共5 個主題單元分別是《我和大師交朋友》、《可愛的班級》、《家在自然中》、《我們生活的地方》、《長大,真好!》。

第一單元《我和大師交朋友》共 3課,定位在“與大師交朋友”,試圖讓大師成爲兒童成長曆程中親切的朋友。通過尋訪大師的童年,瞭解大師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師等一系列圍繞大師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把在人們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師形象,變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學習的與兒童零距離的學習目標,引導兒童把好奇、好問、好動腦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標的積極探究、有創意地生活方面發展,並最終將關注點放在兒童現階段的成長和發展中來。

第二單元《可愛的班級》是對一年級下學期《我在班級中》教學主題的延伸,通過美化教室,組織參加學校的運動會,評選班級的小明星,製作班級的黑板報等各種日常班級活動,感受班集體的可愛,進一步培養兒童的集體意識,讓兒童“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

第三單元《家在自然中》教學主題是生命和環境教育,引導兒童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調查、探究、評判、遊戲、誦讀欣賞、討論、實踐操作等各種學習方式,在與自然的充分互動中感受自然的美好與神奇、生命的美妙與神聖,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和生活在自然中的樂趣;從而使“愛護動植物、保護自然環境、使我們生活的家園更加美好”內化爲兒童自我的行爲準則。

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則是從兒童的視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區、家鄉,從社區的設施、社區人,家鄉的食物、美景,家鄉的變化出發,幫助兒童瞭解家鄉,懂得鄰里相處的道理,激發兒童熱愛家鄉的情感,並初步培養和發展兒童熱愛生活、參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

最後一課《長大,真好》是二年級下學期的最後一個單元,也是《品德與生活》課的最後一個單元。這個短單元由 2課組成,指導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長,在行將告別國小低年級生活的時候,覺察到自身各方面的發展,收藏童年的記憶,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體驗成長的快樂,從而爲步入新的成長和發展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爲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爲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爲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爲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爲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爲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

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

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工作計劃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七、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尋訪大師的童年——2課時

第2課——大師成才的故事——1課時

第3課——大師在我身邊——2課時

第二單元第1課——班級風景線——2課時

第2課——一次運動會——2課時

第3課——班級小明星——2課時

第4課——我們的班級報——2課時

第三單元第1課——美麗的大自然——2課時

第2課——動物、植物和我們——3課時

第3課——美好的家園——2課時

第四單元第1課——我們的社區——2課時

第2課——社區的文明——2課時

第3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2課時

第五單元第1課——我長大了——2課時

第2課——成長檔案——2課時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5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隨着對《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瞭解的加深,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他們已開始運用討論、觀察、調查、實驗等多種方式去學習。教材以圖畫的形式呈現更可以開展的活動、遊戲及其活動的過程,兒童活動的興趣被引發出來,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而非教師給予的現成結論去獲得知識。但是,可能由於地區的差異,本地兒童的生活與教材反映的不盡相同,個別兒童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切,這有待今後教學中揚長避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二、全冊教學內容

1、我愛我的身體——通過引導兒童認識自己身體的整體結構及其各個組成部分,瞭解身體各個部分的特徵和基本功能,用各種方式表現字的身體特徵,不僅能進一步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還能讓他們在已經知道了要怎麼做的基礎上,進一步懂得爲什麼要這樣做,以幫助兒童更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收穫中的學習與發現——通過讓兒童直接參與校園、果園、農田、蔬菜大棚等的收穫,使他們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收穫的喜悅,增強熱愛勞動的情感,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勞動技能。

3、誠實的好孩子——隨着兒童社會性和交往能力的發展,需要讓他們懂得誠實守信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基本規則,是每個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單元着力引導兒童說實話,做誠實的孩子。

4、我愛我生活的地方——培養兒童對自己所在的社區、村莊、城鎮等的情感,是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讓兒童學習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發現家鄉的美,實際地感受社區、村莊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溫暖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從而能夠在愛自己家的基礎上,進一步愛自己生活的地方,愛自己的家鄉。

5、水和我們的生活——引導兒童在已有學習經驗的基礎上,科學地認識水的基本特徵和水的三態變化,知道水遇熱蒸發爲水蒸氣,水蒸氣遇冷變成雨水或雪,再遇熱又變成水蒸氣這一循環規律,激發兒童對水的探究興趣,引導他們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認識水,瞭解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國水資源的稀少和寶貴,進而自覺地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和愛護水資源的初步意識。

6、怎樣做好事——引導兒童學習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應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騖遠,賓端正做好事的態度,從小主動地向那些爲人民服務的無名英雄學習。

三.全冊教學目標

1、能充分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充滿信心。

2、能感受和體驗到生活的溫暖,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際交往中誠實、不說謊,珍惜勞動成果,尊敬爲社會服務的勞動者。

3、體驗自主活動、探索、發現的愉快,能有意識地用各種方法去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

四、具體內容

周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

第一週瞭解我的身體

1.感受自己身體的基本特徵,關心自己身體的生長髮育的情況,發展自我意識。

2.關愛自己的身體,能主動幫助他人。

3.瞭解自己身體的各部分器官,測量自己身體的生長髮育的情況。

第二週保護我的身體

1。樹立健康的生活意識對自己身體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觀察、探究興趣。

2。懂得愛護自己的身體,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與衛生習慣,主動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爲與姿勢。

3。知道身體部位的特點、功能,獲得保護身體健康的知識。

第三週 收穫的感覺真好

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能積極參加收穫勞動,體驗收穫的喜悅。

2、瞭解秋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以及人們進行各種收穫的勞動。

3、認識和了解春種秋收農作物的特徵及生長規律。

第四周糧食來得容易

1、對農作物生長過程的瞭解,讓學習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通過了解水稻、小麥等糧食的生長過程,知道莊稼需要許多人的.辛勤勞動。

3、瞭解本地區主要生產的糧食品種。

第五週植物生長的祕密

1、通過對農作物生長過程的瞭解,讓學生知道植物的根、莖、葉有各自的作用。

2、瞭解本地區有關農作物的知識。

3、瞭解水稻、花生等植物生長的過程。

第六週 我們這裏的農品

1、對本地區生產的農作物進行調查,培養兒童的探究能力。

2、與同學相互合作,進行農產品有什麼作用的社會調查。

3、知道本地的糧食作物達的作用和用途。

第七週誠實故事會

1、積極參加故事會的交流、表演、能感受誠實帶來的美好體驗。知道說謊害處大,能初步分辨是非。

2、介紹和交流自己瞭解的誠實故事。

3、學會收集、表演故事,發展學生的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能力。

第八週 誠實的孩子人人誇

1、體驗坦誠溝通帶來的快樂幾對誠實行爲的積極認同感。

2、能夠較全面、客觀的2看待自己和別人說謊的現象幾原因,並領悟一些誠實做人的道理。

3、增強說實話、不說謊的誠實意識。

第九周 我們生活的地方真美

1、能感受自己生活環境的整潔與美麗,萌發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2、瞭解內、關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發展變化。

3、能從多角度發現、感受社區的美麗。

4、能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第十週我們生活的餓地方真方便

1、瞭解、體驗社區環境、公共場所、公用設施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服務設施和功用設施機構。

3、學會利用與自己關係密切的公共設施、場所等。

第十一週 我們生活的地方真溫暖

1、體驗在小區(鄉村)裏生活的溫暖,對爲社區服務的勞動者的感激。

2、學會關心和幫助社區裏有困難的人,用實際行動向爲我們服務的人表示感謝和尊敬。

3、瞭解社區裏叔叔阿姨們的工作,懂得有許多人在爲自己的生活服務。

第十二週 愛護我們生活的環境

1、熱愛自己生活的環境,養成關心、愛護自己生活環境的習慣。

2、能用實際行動關心、愛護自己生活的環境。瞭解社區的環境狀況。

3、知道如何保護環境,愛護公共設施。能爲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週 我們的生活裏不開水

1、感受水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激發愛水的情感。

2、瞭解水的重要作用,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第十四周 變來變去的水

1、喜歡做水的實驗,有探究水的濃厚興趣和慾望。

2、在探究水的過程中注意安全、衛生、合作。

3、瞭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態變化知識。

第十五週 保護水,節約水

1、有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養成節約用水的行爲個習慣。

2、增長如何保護水資源的社會知識。

3、掌握節約水、保護水資源的方法。

第十六週 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1、願意並積極參與做好事活動,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愛心的表現。

2、知道樂於助人是一種高尚品德,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逐步養成做好事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簡單的勞動技能,具有初步的做好事的基本能力。

第十七週做好事不是爲表揚

1、培養願意爲別人、爲集體服務的情感,在做好事後能獲得給別人帶來快樂時,自己也快樂的體驗。

2、懂得做好事不是爲了表揚的道理,做到校內外表現一個樣,培養誠實的好品德。

3、知道在生活中有一些人會有不同的困難或難處,需要別人的幫助,我們應該盡力幫助他們。

4、要學會友善的幫助別人。

五、對本學期的期望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希望能夠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使他們能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和對待各種社會現象;用學過的理論指導自己的行爲,能夠明辨是非,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風氣。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6

一、所教班級基本情況

本班共有學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他們都是一年級小朋友喜歡學習,熱愛勞動,關心他人,活潑好動,充滿活力的孩子。

二、所教學科教學目的`及要求

1、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爲習慣。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及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具有樂於助人,關心他人的好品質。

三、所教學科教材內容分析及學生狀況

本冊教材包括五章,其中第一章是“今天吃上什麼”又分三個小節,共6課時。第二章是“我的手兒巧”分三個小節。第三章是“我有許多好朋友”分三個小節。第四章是“快樂的小問號”,地五章是“我愛美麗生命”。

這五章從不同層次,不同方法,培養訓練孩子們的表達,動作,創作,思考,行爲能力。學生學習起來勞逸結合課內課外結合,手腦共用,十分愉快。

四、本學期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着重培養學生能力。

2、轉變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動腦,勞逸結合。

3、鑽研教材,作到備好課,上好課。

4、多參加戶外活動。

五、本學期教學內容具體安排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7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爲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啓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爲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學生現狀分析

二年級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二、教材特徵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第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爲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爲出發點。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爲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三、課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中建構課程的意義。

四、課程總目標與分類目標

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情感與態度:

(1)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爲與習慣:

(1)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

(3)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4、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爲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爲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爲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爲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爲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爲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六、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我愛家鄉山和水——2課時

第2課——家鄉的物產多又多——1課時

第3課——我家門前心事多——2課時

第二單元第1課——我們的大地媽媽——2課時

第2課——美化家園——2課時

第3課——花草樹木天偷笑——2課時

第4課——我和動物交朋友——2課時

第三單元第1課——鮮豔的紅領巾——2課時

第2課——紅領巾胸前票——3課時

第3課——快樂的"六·一"——2課時

第四單元第1課——我們長大了——2課時

第2課——暑假生活我安排——2課時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8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隨着對《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瞭解的加深,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他們已開始運用討論、觀察、調查、實驗等多種方式去學習。教材以圖畫的形式呈現更可以開展的活動、遊戲及其活動的過程,兒童活動的興趣被引發出來,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而非教師給予的現成結論去獲得知識。但是,可能由於地區的差異,本地兒童的生活與教材反映的不盡相同,個別兒童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切,這有待今後教學中揚長避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二、具體教學目標

1、能充分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自己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充滿信心。

2、能感受和體驗到生活的溫暖,熱愛自己的地方。在人際交往中誠實、不說謊,珍惜勞動成果,尊敬爲社會服務的勞動者。

3、體驗自主活動、探索、發現的愉快,能有意識地用各種方法去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

三、教學具體內容和具體要求

第一單元:我愛我的身體

通過引導兒童認識自己身體的結構機器各個組成部分,瞭解身體各部分的特徵和基本功能,用各種方式表現自己的'身體特徵,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單元:做誠實的好孩子

引導學生說實話,做誠實的孩子,有助於兒童在與父母、教師、同學等溝通的基礎上,認識到誠 實的好處和說謊的危害,逐步養成正確的態度與行爲方式,發展分辨是非的能力

第三單元:收穫中的學習與發現

引導兒童在收穫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勞動技能,瞭解各種收穫物的主要特徵,觀察和比較不同植物的生長過程或同一植物不同生長期的特徵,初步認識植物生長的規律,並通過了解各種農產品的產地、用途、價格等,初步嘗試社會調查的方法。

第四單元:我愛我生活的地方

本單元的四個主題活動,讓兒童學習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發現家鄉的美,實際感受社區、村莊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培養兒童愛自己生活的地方,愛自己的家鄉的感情。

第五單元:水和我們的生活

引導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認識水,瞭解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國水資源的稀少和寶貴,進而自覺地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和愛護水資源的初步意識。

第六單元:怎樣做好事

引導兒童學習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應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不好高務遠,並端正做好事的態度,從小主動向那些爲人民服務的無名英雄學習,不爲名不爲利。

四、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五、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單元:5課時第二單元:5課時第三單元:5課時

第四單元:8課時第五單元:6課時第六單元:5課時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目標,以積極、穩步、有效地實施深化新課程改革爲主線,以教學爲中心,務實創新,落實規範,提高效率,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爲打造“優質均衡和諧教育”而努力。

二、學生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爲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爲迫切的需要。

例如,四年級的學生仍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合作和奉獻助人的精神。同時,他們也處於自我中心向他人發展的階段,他們開始喜歡交友,但在人際交往中,有的表現爲比較封閉、退縮,有的表現爲比較放任、攻擊,往往因爲不會與人溝通而與他人發生衝突,其社會化發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礙。

兒童許多良好的品質都是通過他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起來。因而,正確引導學生結交朋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與人交往的觀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學會交往溝通的技巧尤爲重要。

另外,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有興趣也有能力,關注人類的衣食問題,關注人類造成的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匱竭的問題,他們開始有作爲現代人的責任意識,開始參與社會活動,瞭解工農業生產狀況,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五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爲《有困難我不怕》;第二單元爲《我們的快樂大本營》;第三單元爲《做聰明的消費者》;第四單元爲《公共生活講道德》第五單元爲《大自然發怒的時候》

本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爲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爲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爲目的,以體現育人爲本的現代價值取向爲理念。

四、教學目標

(一)本教材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繫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能力;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的道德觀、價值觀及良好的行爲習慣。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會合作,體會合作的`好處;初步形成正確的友誼觀;學會交流和溝通的技巧,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正確面對欺負和威脅,敢於抗爭。

2、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提高承受困難和挫折的意志與能力;學習誠實做人,誠信爲本;熱愛科學,相信科學。

3、知道消費的權利,瞭解有關消費的常識;懂得勤儉節約的道理,自覺珍惜勞動成果;初步學會辨證地看待工業文明,認識白色污染;養成珍惜水資源的習慣。

(二)基本理念:

1、關心每一個兒童的成長,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2、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

3、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是課程的追求,必須採取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

五、教科書基本特點

1、綜合性

(1)生活本身是綜合的,道德存在於學生的全部生活之中。

(2)兒童的發展是整體性的,學生的學習也是整體性的。

2、開放性

(1)教材內容的選取以學生的生活爲基礎,以便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學生有意義的題材,開闊其視野,深化其生活和情感體驗。

(2)各學習主題的設計,從學習在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及其感受入手,提供一些話題和範例,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

3、情感性

(1)教材力圖從兒童的立場出發,引導他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2)教材努力創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3)教材注重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幫助他們深入的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對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4、形式活潑

形式服從於內容的需要。

爲體現以上三個特點,增強教科書的可讀性、趣味性,我們在呈現形式上也力求活潑、富有情趣:(1)版式新穎,富於流動感。這就有別於以往教材單調的呈現模式,符合現代兒童的審美需要和思維特點(2)圖文並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既富於變化,能從多角度豐富學生的感知,又使他們讀來輕鬆有趣(3)採用對話式的兒童語言,設計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等,使教材富有親切感。

六、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重視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形式,以人爲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

4、充實教學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積極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的需要。

七、教學安排: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0

一、 課程性質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爲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接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

、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活動是教和學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二、教學理念

1、道德存於兒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只有源於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認識和道德體驗。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低年級的課程應該是通過由淺入深 的道德的、科學的 、生活的啓蒙教育。爲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好基礎。

3、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三、總目標和分目標

總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情感與態度: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行爲與習慣: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知識與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過程與方法: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四、教學內容重難點:

本冊教材共分爲五個單元,逐個單元分別是:今天吃什麼……、我得手兒巧……、我有許多好朋友……、快樂的小問號……、我愛美麗的生命。在這五個單元中又將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組,這這其中包括:蘿蔔白菜我都愛、我設計的午餐、小心,病從口入、我有兩件寶、做個小玩藝兒、打扮我的小天地、誰的朋友多、你真行、我們一起成長、你留心了嗎、我的問題卡片、到哪找答案、讓我走進你、美麗的生命、我能做什麼。

五、教學難點:

1.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養成蒐集所需要的資料的好習慣。

2.對學生進行美育,引導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美。

3.指導學生通過對各種事情的觀察、比較,知道什麼是對的好

4.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比較能力、歸類的能力。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1

一、班級情況簡介

202班,班主任zz老師。現有學生44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4人。該班是z老師從一年級直接帶上來的一個班級,平時,肖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教學非常認真。所以該班學風好,班風正,學生紀律性強,學習自覺性強。從第一週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學生能積極動腦,但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數不多,個別學生小動作比較多,注意力不能保持,需要教師時時進行組織教學。

二、教材簡析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共有五個單元,第一單元:自己拿主意,共三課。第二單元:獻出我們的愛,共三課。第三單元:我們去發現,共三課。第四單元:你好,祖國媽媽,共三課。第五單元:愉快的收穫,共三課。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自己拿主意,自信,自己安排自己事情的能力;團結友愛,尊老愛幼,幫幫有困難的人的積極情感;在大自然中學會探索,學會合作,學會研究的能力;熱愛祖國和人民英雄的積極情感;體會到自己在不斷成長,不斷成熟,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纔會有更大的收穫。使學生在伴隨年齡的增長的同時,能力,情感也不斷髮展和豐富。

三、教法透析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材,是新教材,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運用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教材編寫內容,大多以第一人稱,讓學生自己看書後,從中獲得知識,悟出其中的道理。教師只是作爲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幫助者。書中有豐富的圖片資料,並附以文字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地加以利用,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理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品德行爲實際,引導和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行爲的變化,不能離開品德課教學的初衷,爲考試而教。教師在教學中,可運用自學輔導法、討論法、實踐法、個案剖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提高教育效果的措施

1、課前做好充分的教學設計。擇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

2、課堂上,以學生自讀悟理爲主,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獲得書中的知識,引導學生行爲的變化。(編輯:http:///)

3、搞好組織教學,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4、教學中加強針對性。

5、作業以瞭解學生思想和行爲情況爲重點。

五、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至三週:第一單元

第四至六週:第二單元

第七至九周:第三單元

第十至十二週:第四單元

第十三至十五週:第五單元

第十六至十八週:複習

第十九周:質量檢測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2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扉頁上寫了“給小朋友的話”,一開始就與小朋友建立起一種 “我——你”之間的對話關係。在對話中文本中的兒童或小動物不斷地向現實中的兒童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學生爲了要理解、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理解教科書給出的準備性知識,同時,也必須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通過這種對話,學生的思想觀點和認識與教科書的思想觀點和認識不斷融合。正是在這種融合中,現實中的兒童進行着自主建構,生成新的認識。教材中留有許多空白利於對話中的兒童表達思想和感情以及創造活動。教材編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邏輯。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繫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深入孩子的心靈,激發孩子學習探討的渴望和積極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實效,讓孩子終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據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生成活動主題。在生活事件的選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爲主,兼顧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等都是基於兒童日常聲的普通事件加工編排的。而課文生日快樂、快樂的國慶節、紅領巾的節日等則是根據非日常生活事件編排的,然而這些節日在時間上和生活中的紀念日接近,意在將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注意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展。在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排上由一年級的兒童與自我、兒童與家庭擴展到二年級的兒童與集體、兒童與國家(快樂的國慶節)另外在教材中兒童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的生活與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綜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強。

(3)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爲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冊教材的第三單元“成長樂園” 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就是爲了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爲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爲培養兒童成爲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會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礎。

(4)教材營造的文化是兒童文化,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活動性。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行規方面、紀律方面、學習生活方面都有待常規化。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並用科學的方法指導並教育每個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爲集體服務,以樹立集體榮譽感。對於剛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體驗生活,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收穫,能樂納自己並能真誠地對待別人,是這一學期品德與生活課內的要求,也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必須形成的態度。在過去的一年裏,班級中的學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在行爲習慣和情感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面對的孩子在不久的將來,必須自己面對周邊人,適應生活,融入社會。而人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真誠,人在社會生存之道在於誠信,所以我們教師有責任培養一羣真實的社會人,課堂上,教師的態度要真誠,語言該真實。讓學生在學校裏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三、教材各單元編排思路及目標

第一單元“生日快樂”,4個主題活動以“生日”爲線索,引導兒童通過分享同伴生日的快樂、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的喜悅、回憶新中國誕生的艱辛、慶祝少先隊的誕生日,激發兒童珍愛生命、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強做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第二單元“走進秋天”,4個主題活動帶着兒童一起走進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穫之樂。孩子們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嘗一嘗中,與秋天“零距離”地去認識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學的奧祕,讓兒童在活動和遊戲中激發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愛生活之情,是美麗的秋天留在兒童的手指間和心窩裏。

第三單元“成長樂園”,4個主題活動以兒童的日常生活爲主線,針對低年級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膽小、缺乏敢於嘗試的勇氣、任性、習慣不佳等方面問題,將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有機整和,通過一系列活動,提升兒童對問題的認識,形成初步的價值判斷能力,引導兒童培養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爲習慣,幫助兒童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第四單元“金點子行動”,4個主題活動帶着學生走進聰明屋,打開思維的天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指導學生親歷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去嘗試創造、美化生活。本單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慾望和創新精神,幫助兒童享受動.

四、教學措施:

1.準確地把握教材,從認知和行爲兩方面,結合班隊,團隊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教學中,充分利用參考資料和書上的習題開拓創新。

3.充分利用教學掛圖.幻燈片.錄音機等教學手段達到最佳效果。

4.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實踐,在實踐中學會學會爲集體服務,以樹立集體榮譽感。

5、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6、充實教學內容,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6、加強道德行爲的教育。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註




1




8月31日—9月6日




假期小結提出希望





2




9月7日—9月13日




祝你生日快樂(2課時)





3




9月14日—9月20日




中秋與重陽(2課時)





4




9月21日—9月27日




過去的故事(1課時) 觀看影片:小兵張嘎等(1課時)







5




9月28日—10月4日




快樂的國慶節(1課時) 觀看電影:開國大典(1課時)







6




10月5日—10月11日




國慶節放假




請家長帶孩子秋遊

7




10月12日—10月18日




紅領巾的生日(2課時)





8




10月19日—10月25日




秋天到了(2課時)





9




10月26日—11月1日




秋遊回味(2課時)





10




11月2日—11月8日




巧手剪秋天(2課時)





11




11月9日—11月15日




我來試試看(2課時)





12




11月16日—11月22日




我不膽小(2課時)





13




11月23日—11月29日




我不任性(2課時)





14




11月30日—12月6日




我的好習慣(2課時)





15




12月7日—12月13日




走進聰明屋(2課時)





16




12月14日—12月20日




我也能研究(2課時)





17




12月21日—12月27日




生活中的小創造(2課時)





18




12月28日—1月3日




讓校園更美好(2課時)




將金點 子賦予行動

19




1月4日—1月10日




複習





201月11日—1月17日

複習







211月18日—1月24日

考覈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生活》教材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課程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本,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柺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一年級的學校生活,新升二年級學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關心集體,熱愛學校,能自覺的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但是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自控能力差,堅持性短,部分學生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所以我們老師要多指導、多教育、多開展活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討的興趣。讓學生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我在集體中成長”是在經過一年的班集體生活基礎上,引導在豐富多彩的集體生活中,感受、體驗、感謝老師、同學對自己的幫助,在完成集體的共同任務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對大家決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養愛集體的感情和“主人翁”責任感。

第二單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級第一學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這一大好時機,把兒童帶進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觀光,觀察動、植物的變化,欣賞秋天多彩的葉、美麗的樹、豐碩的果實,享受大自然帶給人們的快樂,豐收帶給人們的喜悅,使兒童由衷的熱愛大自然,愛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第三單元“我們真棒”二年級兒童的心理髮展很快,他們的心理髮展是開發的。由於他們的經歷很有限,內心時間不太複雜,做事、想問題都顯得純真、直率。這時候,引導他們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師、同學和夥伴,是極爲重要的。教材選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啓發兒童在現實生活中,正確地對待同學,多發現同學的優點,學會讚美別人;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抓住機會發揚自己的長處;生活中遇到問題會自己解決。促使兒童心理活動和社會性的健康發展。

四、教材分析:

本冊三個單元共12個主題,落實了課標四個方面內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氣涼了,要添加衣服;

(2)(2)秋遊出發前準備什麼,出行安全,怎樣防止丟失和掉隊;(3)學做小雛鷹,要勇敢,不嬌氣;

2、積極、愉快地生活.

(1)快樂的'暑假生活,我的心願;

(2)團團圓圓過中秋;

(3)做個“快樂鳥”變煩惱爲快樂;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1)當好值日生、我是個小小保結員、讓我們的教室清潔又美麗;(2)“好書大家看”同學間的親情;

(3)“團團圓圓過中秋”家人間的親情;

4、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祕的月亮”發揮觀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遊戲”發揮想象力;

(3)製作“感謝卡”、“我的成長包”、“樹葉標本”等發揮動手動腦的能力。

(一)目標的多維性本課程爲綜合課程,教材中每一課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標,要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培養的傾向,全面、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顯性目標,還要關注貫穿於整個課程之中的隱性目標。(二)活動的有效性教材的每一項活動都直接指向教學目標,是爲學生實現教學目標去經歷、體驗而設計的,不是爲活動而活動,爲了體現活動的有效性,在教學中要明確每個活動的目的,要讓全體學生真正走進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學生的主體性兒童是學習的主體,要改變過去“我講你聽”,“我問你答”,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教學中要真正尊重學生、依靠學生,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考慮其興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調動他們內在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

(四)教師的指導性只有在教師引導下,兒童才能不斷髮展和提高,教學中該導的不導,放任自流,不是課改的方向,教學應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師應注意對兒童課上生存的問題進行篩選,對學習的反饋進行指導,引導兒童在多元價值中做出正確的合理的選擇。

(五)評價的發展性“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理念。

五、教學重點:重難點:

1、教育學生注意坐、立、走姿勢正確。

2、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生活習慣。

3、提高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教會學生自覺的進行鍛鍊、堅持鍛鍊,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把身體練得棒棒的。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提高四個意識(1)目標意識:即活動的目的性。(2)主體意識:兒童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改變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3)情感意識: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4)診斷意識:即注意對兒童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2.做到四個尊重(1)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2)尊重學生的選擇。(3)尊重學生的人格。(4)尊重學生的個性。

3.實現四個轉變(1)由過去的灌輸向積極地引導轉變。(2)由問題的主考官向積極啓發轉變。(3)由課堂上的主宰者向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合作伙伴、朋友轉變。(4)由道德行爲的評判者向輔導者轉變。

4.體現四個互動(1)師生信息互動。(2)教材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現實的互動。(3)學習活動與實踐活動的互動。(4)兒童個體的獨立學習與兒童間合作的互動。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4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一年級新生剛剛邁進國小大門,天真無邪,他們以一種既新奇又充滿希望的目光注視着學校的一切。在他們看來,入了學就感到自己已經不是小孩了,也開始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學習任務了,也許完成了一次由低向高的飛躍。但事實上這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遞進,他們的思想、行爲習慣、適應能力等並沒有一夜之間走向成熟,完成質的飛躍。他們一方面聰明上進,單純活潑;另一方面又任性、自私、脆弱、自理能力、約束能力較差。比如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虛榮浮燥,不負責任,依賴性強,成績不好,情緒低落,不能從主觀上找原因;有的學生在課間無視學校紀律,老師批評時則淚流滿面表示悔過,可是事情過後不久則依然如故;還有的學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理解家長的辛苦,認爲家長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二、教材分析

本教科書共四個單元,分別爲《你好,新學校》,《我的新生活》,《我愛我家》,《我們一起迎新年》。這門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目標

1、態度和情感:感受新學校環境的美好,對老師充滿信任、景仰,充滿興趣地參與學校一天的生活,爲自己是國小生感到快樂。喜歡和老師、同學交往,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愉快,有初步的規則意識,在嘗試自己解決麻煩的過程中,體驗克服困難的喜悅。培養學生對父母的自豪感,引導學生對父母表達自己的謝意和敬重,體會家庭帶給人的快樂感受。

2、行爲和習慣:瞭解學校的環境、設施及其作用,能主動認識教師和課程特點,瞭解學校一天的日程安排,初步培養學校生活安全意識,有正確的做、立、行、走姿勢和良好的精神風貌。能夠主動和同學交往,說簡單的禮貌用語。能夠參與各種和同伴合作的學習活動,遵守簡單的合作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可見活動習慣,初步形成“玩學結合,張弛有度”的生活習慣。

3、過程和方法:通過自身觀察比較、歸納及操作聯繫,能感受新學校的美好。積極參與行爲練習,從而完全適應學校生活。積極地參與並體驗學習過程,學習簡單的統計和分類方法,學會簡單的自我介紹和介紹別人的方法,學會邀請同學和接受邀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4、知識和技能:知道校園環境中一些標誌性的建築,如:操場、教學樓及專用教室,認識老師的辦公室。知道教師節,能參加升旗儀式,瞭解基本課程和課外活動,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識,學會在校安全生活的基本技能。能聯繫正確的坐、立、行、走的姿勢,能辨別不美的行爲習慣。認識自己的班級和全班同學及老師。知道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四、教學措施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針對學生中出現的一些錯誤思想、錯誤行爲,在實踐指導中我採用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用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來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剛入學的階段,我在班級裏組織多次《國小生行爲規範》學習,通過講故事、唱歌、小品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聯繫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已有初步的知識,讓他們更深層次地意識到自己已是一名國小生,哪些常規是必須遵守的,這樣對於克服在學習生活中混亂、盲從、隨意、鬆懈等現象,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我根據兒童好勝心極強,善於模範的特點,堅持以表揚、鼓勵爲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爭奪小紅花”、“今天我上光榮榜”,運用教師的威信和集體的力量,開展“最亮的星星是我”、“看看我的表揚卡”等活動,樹立榜樣,不斷鼓勵,反覆訓練,及時強化。

再者,低年級學生處於學習的起步階段,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行爲習慣。例如寫字,怎樣坐端正,怎樣控制好眼睛與寫字本的距離,怎樣握筆,怎樣運筆,怎樣掌握筆順和筆畫,等等。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一個人對學習任務的承受能力的大小。倘若再不注意及時矯正習慣,隨着時間的累積,就有可能成爲“差生”。而且低年級的學生模仿性強,可塑性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那麼教師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影響着學生。

五、教學進度

第1周 《美麗的新校園》

第2周 《美麗的新校園》 《老師,您好》

第3周 《老師,您好》 《學校裏的一天》

第4周 《我是國小生》

第5周 《我喜歡我們班》

第6周 《我喜歡我們班》

第7周 《我們一起做》

第8周 《學習真快樂》

第9周 《麻煩事,我不怕》

第10周 《我的爸爸和媽媽》

第11周 《親親熱熱一家人》

第12周 《讓我自己來吧》

第13周 《讓我自己來吧》

第14周 《快樂的冬天》

第15周 《歡天喜地過新年》

第16周 《歡天喜地過新年》

第17周 《明年會更好》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工作繼續以新理念爲指導,以課堂爲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教學理念轉化爲教學操作行爲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剛剛上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對學校、老師、同學以及學習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學校這些陌生的事物對於他們都有一種新鮮感,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探索欲。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

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四、教學目標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五、教學重難點

進行生活常識和日常常行爲準則的教育,也要進行一點淺顯的政治常識教育。着重教育學生心中有他人,初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和勞動習慣,開始培養自己管理自己生活能力。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我背上了新書包第二週校園鈴聲

第三週新朋友,新夥伴第四周平安回家第五週我們的國慶第六週祖國媽媽在我心中第七週和鍾姐姐交朋友第八週和鍾姐姐交朋友第九周我很整潔第十週我很整潔第十一週我會好好吃第十二週我自己會整理第十三週我自己會整理第十四周看我多精神第十五週新年好

第十六週歡歡喜喜過春節第十七週期末複習第十八週考試

七、實踐活動安排

我們的國慶

八、教學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九、教研課安排

看我自己多精神

十、業務提升措施

1、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2、深入理解課程改革目標,準確地把握改革思想。

3、空餘時間與同事分享探討彼此的教學問題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