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麻雀教學反思(精選5篇)

教學反思 閱讀(1.25W)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麻雀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麻雀教學反思(精選5篇)

麻雀教學反思1

剛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被文章新穎的構思和優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後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動着,因此毅然決定上這篇課文。

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想了好幾個方案,但是在實施起來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最後選擇了從找老麻雀保護小麻雀這種偉大的母愛精神的句子着手,讓學生自己感悟和體會爲主。學生門的感悟和體會都很深,而且非常完整,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學生的朗讀超乎了我的想象。可以說,從他們的朗讀中,我真正找到了語文的魅力。

再重點感悟和朗讀老麻雀的母愛精神後,我總覺得課文還不夠完整,怎樣才能把對麻雀和獵狗的描寫也引入到課堂中,在前面做鋪墊,顯得比較死板,穿插在中間又顯得比較亂,最後決定放在後面,以“小麻雀爲什麼不飛,不逃走”這個問題切入,自然不牽強,又可以讓學生重新到課文中去自主探索,這樣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學習思維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尋找朗讀比較後,發現對於小麻雀和獵狗的描寫原來是一種對比,自然而然的體會到老麻雀的勇敢精神。最後通過小練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但是在教學中還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講和感悟還是佔了很大的部分,雖然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感悟和體會,但是不知不覺中扶着學生走的成分還是佔了一大部分的,特別是理解“象一塊石頭似的”我急着讓學生說出速度快,居然自己把它比喻成一把箭,掩蓋了學生的想法,代替了學生的思維。

2、沒能巧妙的抓住課文中的`意外生成,產生的情感共鳴。在課文的最後,學生都能體會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母愛精神。但是對於人間的母愛,人間的各種真愛,沒能體會出來。我想,是否可以把我在課上寫的最後一段話的其中一句“我想,愛比死或比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有它,只有愛,才維繫着生命,並使它充滿活力。”直接展現出來,其實整篇課文要達到的情感高度就是這樣一種精神——愛比死或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是遺憾,在課堂上沒有抓住這個點,錯過課堂上本該可以擁有的精彩。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說明我在設計教案時,對教材內容沒能夠吃透,對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沒能夠去好好的把握。

這些足一說明在教學中我存在很大的問題,還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語文的課堂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麻雀教學反思2

《麻雀》一文記敘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這是一篇老課文,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爲拯救小麻雀,老麻雀的所作所爲,感受老麻雀的愛子之情、以及“我”喚回老麻雀的原因。能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老麻雀的愛子之情。本節課的教學,有優點,也有不足的,簡單小結如下:

一、能夠結合本學期抓重點詞語談體會的訓練重點,對學生進行訓練。

根據本學期訓練重點和本班學生特點,我在這節課上繼續從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句子,結合重點詞語談體會來理解課文入手,逐步培養學生抓重點詞體會感悟句意的能力。比如:教學伊始,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然後讓學生說一說你覺得小麻雀是一隻怎樣的麻雀?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從書上找出相應的詞語談體會。通過讀書,有學生認識到:小麻雀是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隻從樹上摔下來的小麻雀;是一隻無可奈何的.小麻雀……這些內容都能從書本上找到相應的詞語,而後我在進行歸納整理,進行總結。以此來訓練學生抓關鍵理解詞句的能力。

在此之後,我又引導學生結合書上句子,理解獵狗的形象,老麻雀保護小麻雀的做法。雖然,學生用找重點詞句談自己的理解體會還很生疏,但是,從這節課我能感受到學生進步的跡象,我相信,在進行一點時間的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會逐步提高上來的。

二、能夠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適當的思想昇華。

本課老麻雀全力保護小麻雀的愛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動物界能有如此令人敬佩的情感,我們人類則更應該擁有。爲了讓還不太懂得關愛別人的學生受到愛的觸動,能體會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愛,也能學會去關愛別人,我在教學的最後,(在學生知道體會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之後),引導學生找自己身邊家人對自己的關愛,從而觸動他們,讓他們從文本中受到薰陶,思想得到昇華、,感受愛的偉大,從而教育他們要學會用愛去關愛別人。

三、不足。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放手不夠,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很好地體現出來,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在讓學生體會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做法這一教學環節時,由於學生自學體會時間不充裕,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所以學生在談理解時,不夠深入,氣氛沒有烘托起來,教師又過於急功近利,將學生應該自己體會的內容強硬的說出來,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被老師剝奪了,掩蓋了學生的想法,代替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氛圍很沉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大膽放手,體現教師主體作用,還學生主體地位。

以上是自己對這一課教學反思,今後會不斷改進不足,讓課堂更加和諧活躍。

麻雀教學反思3

五年級語文S版上冊第一課《小麻雀》,出自於高爾基的一篇童話。主要講述了小麻雀普季克自作聰明、天真可愛、不聽媽媽的勸告從窩裏掉下來,在媽媽奮不顧身地搶救下,最終學會飛的故事。這篇童話比較適合孩子們閱讀,從文章中大多能夠體會到那種麻雀媽媽偉大的母愛,特別是分角色朗讀,同學們能夠儘量體會小麻雀普季克、麻雀媽媽的語氣和心情去有感情地朗讀。

整體反思本節課,我認爲剛剛與假期結束迴歸課堂的學生上的第一篇課文,學生與教師之間適應的不太好,特別是一個假期的生活,好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變得暫時有些拘緊,放得不夠開。如朗讀課文時舉手展示的不夠充分,再如理解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大多學生回答的比較淺顯,聲音也不夠自信。兩節課時進行一個比較,第二課時就比第一課時學生的整體表現要略好點。

本堂課成功之處:

一是透過童話的文本,緊緊抓住文本的語言,通過反覆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逐漸體會到麻雀媽媽與小普季克的形象特點。學習1至13自然段,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得出了普季克是一隻自作聰明、天真可愛的小麻雀,媽媽反覆耐心的勸告體現了麻雀媽媽對於小普季克的關愛。學習第14至19自然段時,學生被麻雀媽媽奮不顧身的偉大勇敢的母愛所震動,在教學時我緊緊圍繞着課後第二小題,讓學生反覆朗讀加點的詞語,深入體會麻雀媽媽的心情以及爲什麼媽媽要這樣做。學生在感受麻雀媽媽的母愛時,也爲小普季克終於學會飛而感到興奮。

二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童話裏邊有不少的母子對話,這些對話既體現了媽媽對於孩子的關愛,也流露出了小普季克天真可愛、自作聰明的個性,所以在教學時我始終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儘量朗讀出不同人物形象的語氣和心情,當然也相機穿插了師生合作朗讀,讓學生加深對形象的認識和了解。

三是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在第二課時,根據文本內容我適應地予以拓展,提出了一個較有挑戰性的問題:“普季克得救後,他會對受傷的媽媽說些什麼話呢?課文中只用他的高興、鼻子酸酸的這一複雜的心情來概括,同學們能否幫助高爾基將小普季克的語言描述出來嗎?”我想這是本堂課的高潮,也是本節課的亮點。班裏平時較調皮的戚加恆第一個舉手回答說:“小麻雀會對媽媽說,媽媽,都是我不好,我不應當不聽媽媽的話,現在媽媽的尾巴受傷了,對不起!”我立即扮作麻雀媽媽回答到:“孩子,爲了救你的生命,媽媽丟掉了尾巴,我是情願的!就算是我的生命我也會毫不顧惜!掌聲送給加恆。”掌聲引爆了較爲沉悶的課堂,馮佳琦第二個站起來回答道:“媽媽,是您救了我的生命,我會好好愛您的!”我又立即扮作麻雀媽媽回答說:“普季克,挽救你的生命,那是我應當做的,相信每個媽媽都會這樣做的!我也會愛你一生的!”掌聲再一次響起,好像是送給我們倆的.。班裏的讀書小才女劉孟佳第三個站起來回答說:“老師,我能說反面的嗎?”我充滿疑惑的點了點頭,孟佳接着說:“媽媽,您爲什麼這樣傻呢?您丟掉了尾巴,可是我依然會飛了,飛到了安全的窗臺上!”面對這一反面的回答,我思考了片刻,扮作麻雀媽媽回答到:“孩子,我願做一個永遠愛你的傻媽媽!如果媽媽沒有奮不顧身地撲下來去救你,說不定你早就命喪貓口了!媽媽爲你爭取了會飛和脫險的時間吶!”掌聲再次熱烈的響起,看到孟佳那認同的笑臉,我的心裏也變得了欣慰了許多。

本節課的失敗之處,限於時間的問題,原本想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與父母爭吵的一件事,從中感受父母的偉大平凡的愛,當我看到孩子們那羞紅的臉,再加上我講了四年級曾經學過的一篇文章《母親的呼喚》,學生都已陷入了沉默中,故本篇課文沒有很好地拓展,今後教學還應當儘量地予以拓展。

麻雀教學反思4

本課是粵教科技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課時。教材從動物的運動方式──“空中飛”入手,對昆蟲與鳥類兩大類動物進行探究,在觀察比較“蜻蜓”與“麻雀”等動物個體身體結構的異同的基礎上,歸納出這兩類動物的基本特徵,初步建立“昆蟲”和“鳥類”的概念。在教學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1、開課需要精心的導入

蜻蜓和麻雀是農村孩子非常熟悉的小動物,但是孩子們平時很少將這兩種動物放在一起進行研究。因此,上課導入時,我以“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兩位動物朋友,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們?”爲突破口,將兩種動物有機的放在一起,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同時及時提出問題,產生任務驅動:蜻蜓和麻雀都會飛,爲什麼蜻蜓不是鳥,而麻雀是鳥?孩子們帶着問題進行學習,爲後面的探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觀察需要合理的順序

觀察、比較和記錄是科學探究不可缺少的環節,有序觀察是比較和記錄的前提。在觀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時,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動物時的順序:先觀察整體,再從頭部開始往下觀察。引導學生留意以下明顯特徵:身體表面(鳥有羽毛)、頭部(眼睛、蜻蜓的口器、麻雀的喙和蜻蜓的'觸角等)、足(蜻蜓三對足、麻雀一對足)等。觀察中要及時糾正學生認識上的錯誤,如把蜻蜓的腹部認作是“尾巴”。

3、探究需要明確的方向

學生在觀察蜻蜓和麻雀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確認探究的方向,只有明確觀察的目標,學生的探究纔能有的放矢。在觀察中,我請學生認真地觀察它們身體的某一相同的部分。這樣做有利於學生將探究活動做得更加細緻、更加充分,使學生對兩種動物外形的認識由部分走向整體。

4、課堂需要寬鬆的氛圍

上課、交流或評價時,我儘量言語簡練平和,多用探討、商量的口吻於學生進行交談,師生之間始終處於一種平等的關係。課堂上,學生在我的引導和鼓勵下,積極參加各項觀察活動,學生在充足的時間裏自主地探究、比較、記錄、交流,親歷探究過程,充分體會探究的快樂。整個課堂氣氛活潑,學生活動自由,敢想敢說,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在這堂課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形成昆蟲和鳥類的概念時,應該抓住概念,及時拓展,告訴同學們動物除了鳥類和昆蟲以外,還有其他類的,學生思維就不會侷限於動物只有鳥類和昆蟲這兩大類錯誤的意識裏。這些有待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加強。

麻雀教學反思5

讀了屠格涅夫的《麻雀》,我確實被老麻雀那種偉大的母愛精神所感動。我反覆地思索着:小小的生靈竟然有人性之愛?!我選擇了本課上研究課,就是因爲感動。課堂伊始,從“課文動畫,激情導入”到“初讀課文,初步感知”到“細讀感悟,合作探究”再到“精讀課文,感悟思想”的每一個環節,無一不是爲了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而設置的。在教學的同時,我注意體現以下兩點:

一、充分讀與學會評價讀。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學生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爲了提高學生評議朗讀的質量,教師應相機教給學生一些評議方法。比如:評議別人的朗讀時,先評優點,再論不足;先看是否做到正確流利,再看感情處理;從整體效果到局部語句;先自己讀一讀,與他人比較後再作評議;根據語句的意義,評議朗讀時輕重緩急、語氣語調是否恰當;推敲重點語句,從而確定朗讀時重音、停頓等是否合適,等等。掌握了評議的方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纔會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程標準》語)。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爲本”的教育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麻雀》一課中,從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課文,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自已學,自己彙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從找老麻雀、小麻雀、獵狗的特點,到發現老麻雀救小麻雀時的矛盾的表現,再到體會“一種強大的力量”。整個過程,老師僅僅起到點撥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