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1.42W)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

五朵金花綠茶上完《記金華的雙龍洞》後說:“心情是複雜的,有着深深的失落,有着縷縷的懊惱,也有着絲絲的坦然。”這是她的感受,其實不必自責,不必懊惱,要多點坦然,多點自信。可能是綠茶聽其他幾位金花的課時,抱着十分虛心的態度,吸取了別人的許多長處,好像發現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阿仁提醒五朵金花,你們都是很不錯的,同唱一首歌,同行切磋交流,取長補短,更要看到自己的特色,善使刀的多使刀,千萬別羨慕別人的槍法而丟掉了自己的刀法。如果同唱一首歌后,只剩下一種唱法,那又是一種悲哀。

初讀課題,我問:“作爲金華人,讀這個課題你們有什麼感受?”原本想來作爲金華人,有這麼一篇專門介紹雙龍洞的文章,學生應該會多少有點感覺,從而與文本拉近距離,但結果學生似乎根本不明白什麼是感受,只有一個同學提了個問題:“雙龍洞是怎麼得名的?”看來我是有些想當然了。

走進文本,初讀花了很長時間,至少有五分鐘;因爲設計了當導遊所以要介紹景點首先自己要解決一些疑問,再讀又花了好久時間,然後解決問題;準備介紹景點就要對自己介紹的景點做準備,然後再讀並各自練習說話又花了很長時間,等真的來介紹時離下課只有九分鐘時間了。當初的設想是希望能通過當導遊解說了解遊覽線路、訓練口語水平的同時將文本的語言達到內化、並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後整理出遊覽圖,瞭解寫遊記的一些技巧,學習體會詞句的精妙。而實際的'課堂就讀書都佔了大半節課的時間,而這讀卻不是精讀品讀,設計時忽略了學生的水平與課文的長度。如果在一開始初讀課文後就找準其中的一個點進行範例教學,對這個點充分品味、朗讀、感悟,然後抓住這個點的特色進行導遊解說,那麼課堂就有了側重點也有了切入點,接着讓學生學着剛纔的方法自主選擇另外的景點進行解說,有重有輕有緊有鬆,效果可能會好很多。另一方面,如果在明知道時間已經不允許,而自己的設計完全不可能得到充分展示時,應該學會大膽放棄,乾脆順學而進行教,所以在以後的教學設計時應該做充分的設想,同時多做幾種設計以便課堂的靈活處理。

面對這篇反思心情是沉重的,但我不會灰心,失敗是最好的財富,我爲擁有它感到欣喜。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遊記,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於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課文按遊覽順序,依次寫了遊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遊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

課的一開始,一切都按照事先的預設進行着,當講到“外洞”的時候,我本來的設計是讓學生找出描寫外洞的句子,並讓學生讀讀就算過去了。可是句子出示後,學生的朗讀卻不盡如人意,根本沒有讀出外洞“大”的特點,於是,我只好發揮教師的範讀本領(雖然範讀一般),孩子們也許是聽得還算認真吧,竟然很明顯地聽出了句子中的幾處強調的地方,於是,這幾個詞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講到內洞的時候,課的一大半時間已經過了,我知道,內洞也是文章的一個重點,尤其是內洞美麗的自然景觀——洞頂的雙龍、石鐘乳、石筍,我只是很粗略地讓學生看了幾幅圖片,同學們也是看得模模糊糊,也許,到課結束,他們對雙龍洞內的'自然景觀也沒有留下什麼印象,而且也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這句話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感覺講得太粗糙,只是蜻蜓點水而已。

課堂也許沒有完美,當又一次感受生成於課堂的“別樣味道”的時候,我的心中還是有遺憾。教者還需努力,“以不變應萬變”,完善課堂,讓課堂從有效走向高效!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3

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感觸頗深,之前聽鳳英老師說一節課沒講完,自己講後果然花了兩課時。究其原因課文較長,而且課時加了小演練。覺得這節課和孩子們玩得很開心,真的是“玩”的很開心。

首先,回憶單元預習,課文順序:遊覽的先後順序。結構:總分。在捋清順序後,開始教學。

開門見山,讀第一段,彙報你讀到的信息。生:時間,4月14日。地點,浙江金華。事件,遊北山的雙龍洞。讀第二段彙報你看到了什麼?生:粉紅色的沙土、各色的映山紅、正開花的油桐、或濃或淡的新綠。師:多麼美的`景色!全班一起感受一下。全班齊讀2段。

誰來給大家讀讀第三段?生讀文。你能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嗎,你讀懂了什麼?生:第三段描寫的是溪流。繼續,怎樣的溪流,彙報出來。生: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師:他彙報的這一句中有個生動的寫法,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生:排比,時而……時而……時而……。師: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誰能把你的體會和大家分享分享?生:說明溪流變化多端。師邊繪圖邊講解,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畫一條嘰哩拐彎的小溪。生頓悟:說明小河彎彎曲曲。師:用我們上學期在《長城》中學習到的詞來說呢?生:蜿蜒曲折!師:非常好!一般修辭手法的作用就是讓被修飾的東西顯得更加形象生動。所以一個完整的答案,你首先要說主語“我”,其次加上形象、生動。形象生動是爲了修飾“體會”一詞的。誰能將你的答案整合出來?生:我從“時而……時而……時而……”的句式中形象生動的體會到了溪流的蜿蜒曲折。師“完美!”於是,課後題在課文中解決了!

課文的遊覽過程必須交代清楚,隨着課文的學習繼而板書:“沿途風光-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另外,暗線溪流、泉水也緊跟板書。洞口的特點是寬敞,孔隙的特點是窄小。用教學“時而……時而……時而……”這個句式體會的方法,將課後題解決。生:從“稍微、一點兒”這兩個詞中形象生動的體會出孔隙的窄小。本節課最開心的就是和孩子們演示過孔隙的部分。我在外洞送船,付強在內洞拉船,牟小雨和劉瀾軒扮演孔隙,魏成運和王奕萌乘船過孔隙,必須腦、肩、背、臀、腳跟完全服帖,只要一個姿勢不對就會撞破額角,你說孔隙窄不窄?孩子們開懷大笑,都說:真窄,真窄啊!

第六段內洞是重點,即雙龍洞名字的由來,3、6段需背誦,可以讓學生讀,想,繼而背。在6段中將“即使,也的關聯詞語體會讓孩子品味出來,就基本完成了。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4

教師這個職業決定了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富於變化的課堂,因爲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見解,因而課堂不可能是預設的,意外的插曲相信大多數老師都經歷過,我也有過這樣一次難忘的經歷。

記得那是一節語文課,上的是葉聖陶先生的名作《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遊覽浙江金華雙龍洞的經過。雙龍洞分外洞和內洞,連接內外兩洞的是一個孔隙,進出靠一隻用繩拉動的小船。課堂肯一個教學環節是讓學生默讀“孔隙”這一段,然後歸納孔隙的特點。看到學生默讀後紛紛舉起了手,我便開始點名了。一個男生站起來說:“孔隙的特點是很小!”高舉的小手紛紛放下了,看來大家都贊同這個答案,相信教過這篇課文的老師也都不會否定這個答案,可正當我轉身準備把“小”字板書到黑板上時,一個響亮的聲音傳來了。“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我捏着粉筆的手放下來了。“請說!”一名男生站起來說:“我認爲孔隙的特點是很大!”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裏頓時一片譁然,我也一時沒有回過神來。同一段課文,歸納人同一個景點的特點,竟然有如此大的反差,我還是頭一回碰到。這時,我只覺得同學們一雙雙眼睛齊刷刷地望着我,說一點都不緊張那是假話,但當時我還是比較鎮定,我既沒有肯定,沒有否定,而是轉向全班學生,用讚賞的口吻說:“你們真會讀書!同一段課文,竟能讀出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看來值得大家深究一下。”接着,我讓同學們再細讀課文,然後小組討論,互相交流一下,看看孔隙的特點到底是大還是小,依據是什麼?同學們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經過一番熱烈地討論,學生紛紛發言:

一個學生說:“我認爲孔隙的特點是很小,因爲它只能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而且這隻小船隻容兩人並排仰臥,再設法容第三個人。”

“我反對”,另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我認爲孔隙的特點是很大才對。理由是“孔隙”在字典裏的解釋是“窟窿眼”“小裂縫”,而這裏孔隙卻能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

“我認爲很大。課文中寫道:雖然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從這個轉折的語氣就很明顯地看出孔隙是很大的。”

“有道理。”我暗暗稱讚。

又一陣清脆響亮的聲音傳來:“老師,我覺得應該是很小才正確,課文第四自然段告訴我們,外洞容納1800人開會都不覺得擠,而孔隙只容一隻小船進出,孔隙和外洞相比實在是太小,太小了。”

“說得真不錯!”我不由地伸出了大拇指。由此可見,大與小是──學生脫口而出──是相比較的!

“真了不起!”我情不自禁地叫好。很抽象的道理竟這樣輕而易舉地被學生悟出來了!我靈機一動,順勢引導:“還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嗎?”此刻,學生的思維再一次被激活了,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

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椅子小,課桌大。”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講臺大,課桌小。”“對了!這就是相比較的大小。”我鼓勵道。

“老師,我來說:月亮小,太陽大,月亮和星星比,月亮也很大。”

“老師,我也能說:西瓜大,蘋果小,蘋果和葡萄比,蘋果也很大。”

課堂與生活就這樣巧妙地聯繫起來了,知識與感悟就這樣自然生成了。我爲學生們活躍的思維,高昂的學習積極性及自悟自得的能力而感到由衷的喜悅。

這小小的插曲前後不到五分鐘,卻使學生和我都受益匪淺。在學生通過讀書、思考、思維的碰撞,對辯證法的觀點有了初步的感悟和理解;而我,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這一教學新理念也有了更真切的體會。是的`,尊重學生,珍視他們獨特的見解,思維的火花纔會閃現。個性化的閱讀必將帶給課堂更多的不確定因素,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師都要善於把握這種不確定因素,真正使我們的教與學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成爲師生共同成長的歷程。

試想:如果我按照預先設定的教案壟斷課堂,硬牽着學生走,會有剛纔那精彩的瞬間嗎?教案是課前預先的設想,但不能成爲課堂的羈絆。課堂是學生成長的舞臺,我們應該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發現、質疑、討論、爭辯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課堂變成思維碰撞和觀點交鋒的課堂,變成學生體驗成長快樂的課堂。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5

【教學理念】

本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觀念,憑藉教材這把“鑰匙”,以順應學生的“身心發育和生活經驗的擴展,逐步培養學生憑藉我國語言文字吸收經驗表達情意的知識能力。”(葉聖陶語)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⑴ 能夠揣摩語言文字,體會抓住事物特點寫具體的方法。並能爲表達交流的需要寫一寫身邊的景物。

⑵ 感悟雙龍洞景觀的奇異,能夠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2、過程方法:

比較分析品位語言;學習寫法強化練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 學習葉老感情真實,語言潔淨的文風,不說空話、假話。

⑵ 受到雙龍洞奇異景觀的薰陶感染,體會我國山河的瑰麗多彩。

【教學重點】

體會孔隙一段抓住景物特點寫具體的方法,感悟語言文字的精確與樸實。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當堂練筆熱情,使學有成效。

【教學用具】

內洞景觀錄象、孔隙一段文字及孔隙的縱切面、友情卡。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自我介紹。

2、介紹我的學生。

3、交代友情卡,提示要求。

4、詢問學生旅遊情況,拉近與課文的距離。

二、整體感知課文,明晰路線圖,激發生活體驗

1、直接導入新課:

去過金華的雙龍洞嗎?今天我們就去遊覽一番。(板書課題)

2、怎麼走?都經過哪?快速瀏覽課文,看誰能最先看到遊覽路線圖。

3、看到了嗎?誰來說說!(板畫)

4、按着遊覽路線圖出發吧,心情怎樣?推薦一位同學,咱們讀出路上的好心情!

注:讀不到位,引導學生想象詞語的意思導讀。

三、分部分感悟景點特點,品味“具體”寫法

1、自讀自悟:

到雙龍洞口了,咱們進洞遊覽,看哪一個景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標註下來,一會兒就這一景點談你的感受。

2、彙報交流,提升認識:

哪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隨學生導入相應景點,但應提示全體學生注意在遊覽路線圖中的位置。

第五自然段──孔隙:

⑴ 學生認識。(隨機板書:小……)

⑵ 從哪體會到的?

一種情況 “孔隙”一詞的理解:

一種情況:

① 可能說船小。

② 是船小嗎?教師手勢:是孔隙的窄!(板書:窄)

③ 都讀讀這兩句,體會體會。

一種情況:還從哪體會到孔隙的小?

① 可能談“自以爲……擦傷鼻子”

② 我們就來坐一坐這小船吧!教師範讀,帶入情境。

③ 你又體會到什麼?教師手勢:是孔隙的矮!(板書:矮)

④ 課件:

都體會着讀一讀。

3、課件出示孔隙圖:

其實要說出孔隙的小,說出它的寬窄、它的高低就行了。課前,老師從網上查到一份資料:

課件:孔隙很小,寬有三米多,高不足一米,長有八、九米。

大家都讀讀,再和課文比較一下,同樣說小,體會有何不同?

4、語言訓練滲透寫法:

所以:作者不說寬有三米多,他說(怎樣小的小船呢?……是這樣小的小船。)

師順勢提升認識:

他用身體做比、借小船的小寫出孔隙的小,這種借比的方法讓我們都能體驗得到。(板書:借比)

作者不說高不足一米,他說(我懷着……擦傷鼻子。)

師順勢提升認識:他說自己坐船這件事,他寫自己的.感受,(板書:舉事例、寫感受)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船的小,他多會抓特點寫具體呀。

第六自然段──內洞:

5、內洞給你怎樣的感受?哪體會到的,你來說說?(重點板書:奇)

⑴ 教師激情:

一百年才長一釐米的石鐘乳和石筍,在雙龍洞中顏色不一令人稱奇,形狀變化多端令人稱奇,名目數量之多更是舉世無雙。

⑵ 想象一下,除了課文列舉的大自然賜予的奇觀──蜿蜒在洞頂的一條黃龍,一條青龍,還有什麼呀?(順勢板書:列舉)

6、名目有四十多,說是說不完的,咱們去看看吧。(課件:雙龍洞內洞)

7、沒看夠,就再讀一讀。

第四自然段──外洞:

8、外洞的特點呢?(板書:大)

9、有多大?(大會堂、千八百人),順勢而導:

他打了個比方,列了個數字!多具體呀!相當於咱們多媒體教室的五倍!

板書:(打比方、列數字)

四、簡要回應整體,激發寫作慾望

1、迴應整體:

⑴ 看板書小結:

剛纔我們遊覽一遭,哪印象深就談哪,體會到外洞大、孔隙小、內洞奇,其實遊覽是應該按着遊覽路線走的,現在你們快速瀏覽課文,看書找一找,這些景點是通過哪些語句連起來的呢?

⑵ 這樣的語句還有很多,我們體會着讀幾句!(課件:隨着路線圖出連接句)

⑶ 小結:

這樣的句子使課文結構嚴謹而且比總說“到哪了”使語句更顯得生動活潑。

2、激發寫作慾望:

⑴ 讀友情卡。

⑵ 抓住你學校印象最深的一處景點,試着用上作者抓特點寫具體的一兩種方法,可以是:

列數字、打比方、舉事例、寫感受、列舉等來介紹你的學校。

⑶ 簡要指導,可以給選擇不好的學生一些題目,如:

多媒體教室真先進!

電動大門真靈活!

⑷ 指讀兩三人,教師鼓勵選擇課文之外抓特點寫具體的其它方法,如對比等。

3、小結全課:熱情的孩子們,老師願作使者,建構起你們友誼的橋樑。

4、佈置作業:

旅遊時別忘了寫篇遊記。

【課後反思】

教學中,重視強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在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教師注重巧妙地提升認識,完成了寫遊記及抓特點寫具體的教學。爲使學與用有機結合,課上進行生活性練筆,更使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6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今天俺們就隨着葉聖陶爺爺,一起去遊覽金華的雙龍洞,好不好?

(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新授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能讀懂什麼,把不明白的地方劃下來。

(師副板書)

⑴ 你都讀懂了什麼?(4人)

(假如同學只從句段說,提前佈置一人)

板書:入山、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請你來你說你來,同學們知道得真多。

⑵ 那麼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

對問簡單的詞語,可以說:

你來誰來幫幫他?你明白了嗎?

請你說你能幫他解答嗎?懂了嗎?

對同學有發明性的提問,可以說:

你的想法很獨特!多麼獨特的想法呀!

與衆不同,有創意。

敢於向權威挑戰,了不起!

這個問題值得俺們研究。這個問題待會解決(副板書)老師把它記下來也把它記在這。

相信這些問題講完課文後,你就會明白。

2、(指板書)那麼,在這幾局部中你最喜歡哪局部,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可以自身讀,合作讀,還可以畫畫,談體會。聽明白了嗎?開始。

全班彙報交流:

剛纔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很高,現在俺們來交流一下!

入山:

誰喜歡入山這局部?(字幕:2~3段)

你來。

你準備用什麼方式來交流?

生:朗讀、談體會。

開始吧!

師:多美的景色啊!

誰還想交流?

(入山時見到的溪流。字幕:將“一路迎着溪流。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畫線.)

爲什麼喜歡?

生:用上了“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這些詞,寫出了溪流的變化。(課件:將4個“時而”變色)

師:那誰能讀出溪流的變化呢?

你來讀。

師:同學們來評價一下,他讀的怎麼樣?

師: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呢?生讀。(讀得好時)

師:你這一讀,老師彷彿聽見了溪流變換調子的聲音。誰能讀的比他還要好?生。告訴老師,爲什麼溪流會時時變換調子呢?

生:因爲山勢在不時變化。(讀得不好時)

師:誰來教教他?你再來試一試!假如都讀的不好,師範讀,加手勢。

師:聽老師來讀一讀。

看誰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褒揚。聽老師來讀。誰來和老師競賽?

師:爲什麼溪流會時時變換調子呢?

生:因爲山勢在不時變化。

師:俺們一起來讀讀吧!

3、外洞:

師:你還喜歡哪局部?

生:俺喜歡外洞,(放圖片)走入裏面就彷彿走進了大會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俺們學校的階梯教室大約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內洞中一千或八百人開會也不覺得擁擠。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嗎?(字幕)誰能讀出外洞的大?一生讀。他讀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讀讀嗎?

4、孔隙:

生一:俺最喜歡孔隙這一局部。(課件:第4段的字幕)

師:你準備用哪種方式來交流?

生:俺準備用朗讀的方法來交流。生交流。

師:讀了這局部你有什麼感受?

生:俺感覺孔隙又窄又小。

師:從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只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兩人並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

(課件:點擊熱區,將此句劃線)

師:誰還有?

生補充: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擡起一點,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課件:熱區--劃線)

師:找得非常準確。你是通過讀體會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點。

師:誰還想來交流這一局部?

生二:俺們組是以畫圖的方式來介紹這一局部的。(實物投影)大家看,俺把由外洞進入內洞上面的石頭畫得這麼低,是因爲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從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離。船很小,只能並列躺着兩個人。船兩頭都繫着繩子,從內洞里拉動繩子,船就進來,再從外洞向外拉繩子,船就出去。多麼有趣啊!俺想這大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式吧!

(師馬上帶頭鼓掌。)你是通過畫圖來體會的。

師: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圖。(出示孔隙的動畫)請看。這兩位遊客上船了,

剛纔通過朗讀、畫圖,俺們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現在誰能把這一整段課文讀一讀?(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身練練。誰來試試?你來。評:他讀得怎麼樣?

生(讀得不好)

哪兒不好?你能把這兒讀一讀嗎?讀得很好。你再把這一段讀一讀。

5、內洞:

師:你還喜歡那局部?

生:俺很喜歡內洞。

師:你想以什麼方式來介紹內洞(談體會)?

生:進入內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龍宮了。那裏有蜿蜒在洞頂的雙龍,還有千姿百態,顏色各異的石鐘乳和石筍。

師:你爲什麼喜歡它?

生:因爲它形狀──,顏色──。

師:你能不能用課本上的詞來表示?(變化無常、顏色各異)

師:那些石鐘乳和石筍是什麼樣的?

生談:形狀像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

師: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鐘乳和石筍還有什麼樣的?讓俺們一起走進內洞。

(放內洞局部錄象)

師:他們像什麼?請你來,誰再來說?

其實俺們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局部,內洞裏的景物還有很多。張開你想象的翅膀,誰再談談?

(假如沒有談的)

師:比方猴子觀海、海底撈月、哪吒鬧海等……

誰再說說?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說了這麼多,現在能把內洞變化無常、顏色各異的特點讀出來嗎?

(字幕:首先當然是……值得觀賞。)

先自身練一練。請你來。(一生讀)同學們,他讀的怎麼樣?自身練練,誰來?讀得怎麼樣?老師也認爲很好,喜歡讀的站起來讀。

三、練習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暑假即將來臨,陽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雙龍洞景區的小導遊。

(課件:招聘條件“熟悉各處景點,普通話規範,舉止文明,待人熱情大方。”)

同學們願意來試試嗎?

師:首先以小組爲單位作準備,每人介紹一處景點,介紹時可以把課前收集的資料空虛進來。各小組要選出最優秀的一名同學參與競聘。

誰想來介紹入山?(找一人)誰來介紹外洞、孔隙、內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開)來,

(掛導遊牌,發小旗)

師:俺們由金華城動身。小導遊們,開始吧!

生1:(出示錄象──入山圖)

假如導遊開始沒自俺介紹,師要喊停。

問:平時俺們外出旅遊,見到的導遊也是這麼說的嗎?

生:對,要先自俺介紹。再來說說。

導遊:雙龍洞屬於岩溶景觀,以洞中有洞、臥船入洞爲特色。俺們現在正通往雙龍洞。你們看,山上開滿了映山紅,是不是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真是一片明豔。

隨着山勢,迎着溪流,俺們繼續往前走。

導遊:再往前走,就到了雙龍洞口,溪水就是從那兒流出來的。

師:(拍肩)該輪到你了!

生2:外洞

俺叫XX,大家叫俺X導好了,將由俺和大家一起遊覽外洞。在洞口擡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鬱,很有氣勢。你們看,洞口的形狀真像橋洞,這麼寬。

導遊:讓俺們走進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廣、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這兒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像不像個大會堂。你看,泉水靠着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就是外洞。外洞的終年洞溫堅持在17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們納涼的好去處,比起天然空洞,更是過之而不可及。古人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師:誰還查找了其他有關外洞的資料?

一生讀:俺還知道了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生出示圖片)大家看,它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裏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

師:你是從哪兒知道的?(上網)

師:利用上網來查閱資料是一種便利的方式,可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3:孔隙

導遊:(圖)俺叫XX,大家叫俺X導好了。請看,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隻小船進出。……這就到了內洞。

生4:內洞(錄象)

導遊:讓俺們一起去看看雙龍洞內最神奇的自然景觀──內洞吧!大家看,洞頂上有兩條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那邊是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無常,顏色各異,你可以依據其形狀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麼,俺覺得也很值得觀賞。假如你在內洞轉一圈後,你會發現內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來,請大家自由遊覽。

師:導遊工作結束了,現在請大家評價一下他們的表示?

祝賀你們!

四、談收穫

1、(指副板書)這些問題你明白了嗎?

2、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

五、安排作業

課後,請同學們用做詩、畫畫、唱歌、寫廣告語等方式表達自身對雙龍洞的喜愛,下課。

課後反思

俺十分重視這次的教學活動,態度是端正的。變壓力爲動力,很早就開始準備:認真備課,認真製作課件;多次修改課件、教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篇遊記,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教學時,俺想重點講解“空隙”的局部,引導同學歸納學習方法。然後,要求同學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局部。最後,同學自學“路上見聞”局部。如此佈置,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學“空隙”時,努力實現教育民主化,形成師生一起激勵,相互促進的教學新格局。教學“外洞和內洞”時力促以培養同學自主精神和自學能力爲核心的教學理念的形成。最後的設計“導遊講解”局部有趣,激發同學學習興趣;使課堂成爲同學主動學習,勇於探索的動態過程。公開課教案立足課堂,優化教學進程;突出精講點撥,講究藝術提問,從以同學的機械學習爲主轉變爲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爲主。教學時,使用許多自身製作的課件,形象生動,提高教學效率,體現現代教學思想。

1、實現兩個目標:

培養同學考慮、表達和蒐集資料的能力,運用有關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培養同學依據課文內容,蒐集資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從而激發同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對喀斯特地貌的興趣。

2、完成本單元重點訓練目標:

教學時,俺重點講解“空隙”的局部,引導同學歸納學習方法。然後,要求同學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局部。最後,同學自學“路上見聞”局部。如此佈置,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

缺乏之處:上課緊張有餘,教學機智缺乏;教學內容過多,對各個教學過程挖掘的深度不夠;同學主動參與的精神不夠,教學氣氛不活躍。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7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遊記,也是一篇典型的遊記類散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反覆研讀文本,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課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幾處感觸頗深。

一.抓主線,散而不亂。

這是一篇遊記,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遊覽順序。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圈劃出表示作者遊覽順序的詞,瞭解遊覽線路,再把同學們上午發現貼上去金華———羅店——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在學生理出文章的線索後,再讓學生細細朗讀、品味。將文本的語言達到內化、並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後整理出遊覽圖,瞭解寫遊記的一些技巧,學習體會詞句的精妙。

二.讀讀悟悟,重在體會

課文中關於孔隙,作者用墨最多。孔隙下流水,孔隙上是巖壁。中間不過容許一艘小船進出的距離。由於空間太過狹小,所以帶給我們的感受着實深刻。這裏是一段非常精彩的進入內洞的敘述。文章中把孔隙狹小的特點描摹得十分傳神,讀了有身臨其境之感。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讀中有思考,讀中有感悟,讀中有收穫。抓住本文特殊的表現手法一一借用具體化的事物和感覺到的情況去描畫觀察到的情況。如,寫孔隙情況,作者不直接說孔隙多大、多高、多長,裏面的情況怎麼樣,而是用人們所常見的`東西比喻說明。說孔隙的高低寬窄用了“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的小船呢?兩人並排仰臥,剛合適,再無法容納第三個人”。寫孔隙內的情況,用感覺去寫:“山石似乎都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擡起一點兒,準會撞破了額角,擦傷了鼻子。”寫外洞的大小形狀:“像橋洞似的”,“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個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等等。這樣寫,把許多抽象的東西都形象化、具體化了。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和點撥,應該說這節課中,文本的理解是紮實的,抓住關鍵詞句有效進行分析和品讀。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我利用語言文字幫助學生進行想象,抓住洞太窄,必須躺臥。層層深入的引導,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了過孔隙的感受,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並且學習了作者描寫孔隙的方法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表現孔隙的窄小。

我覺得自己在這節課做的比較成功之處是:及時抓住教學契機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動筆寫一段話。在學會了葉聖陶描寫孔隙的方法後,我讓學生展開寫話練習,回憶自己去過的某處景點,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十分驚人的,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的想象寫出一小段文字,鍛鍊了自己的動筆寫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這節課上完之後,我覺得有得有失,作爲一名教師,要想講好自己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師在講課之前付出巨大的辛苦,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環節。通過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努力的還不夠。在今後的課堂上要有意識地針對自身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進。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8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遊記。本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在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來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另外,還大膽嘗試了各種教學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感觸:

成功之處:

一、對於這篇文章的講解,大膽嘗試、創新。在沒有預習本課之前,我先給學生放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音頻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段音頻。然後讓學生談談聽到了哪些內容。在聽完第一遍的時候,有十幾位學生談了感受。然後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幾位同學要談感受。此時,學生基本上把本課的重點都說出來了。我很高興,因爲達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發現這種嘗試還是不錯的.。先讓學生聽文章,再講,這樣比直接講學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這是一篇遊記,講課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遊覽順序。這也爲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做準備。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作者的遊覽路線是什麼?圈劃出表示作者遊覽順序的詞。”學生們先自學後小組交流討論作者的遊覽路線。緊接着,我又設計一道題目:“根據課文內容,畫出一幅遊覽圖,注意內洞、外洞、孔隙的畫法”。通過這道題,可以看出學生是否理解了本課。另外,學生更容易掌握每個洞的特點。

不足之處:

從本課的學習來看,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時間還是有點緊。學生讀的時間還是有點少,像孔隙、內洞兩個自然段應該反覆讀,細細品味他們的特點。這節課,也使我領悟到:語文教學就是語言文字的教學。讓孩子們在語言裏感受想象的美麗,在文字裏享受體驗的樂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樂學習!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9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遊記,也是一篇典型的遊記類散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全文兩條線索貫穿始終,內容安排渾然一體,敘序有詳有略。課堂,既要生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熱愛文本;更要嚴謹——教給學生準確無誤的知識。因此,我在課堂上設計了“旅遊”這一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形式。

文中有兩個句子寫出了作者乘船進入內洞時的真實感受,無疑是本篇課文中的重要語句。如何引導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呢?我先播放配樂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感知作者的真實感受;然後,又讓學生抓住“擠壓”“稍微”“準會”等詞語,或聯繫生活實際,或聯繫課文內容,或解讀作者心情;最後,水到渠成地小結學法,熱情鼓勵。這樣處理,不但順利地達成了預設目標,而且滲透了學法指導,還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效果是顯著的`。

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認真揣摩體會,做到不僅讀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強閱讀體驗。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使課文中描寫的景象,尤其是關於孔隙的“窄”,內洞的石鐘乳、石筍的描寫能夠在頭腦中再現,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另外,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在觀察、構思、表達等方面的匠心。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0

在學《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了以往學習遊記文章的方法,先讓學生理清課文的順序,然後抓住重點段進行朗讀學習。這樣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後,很快就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地點轉換的順序來寫的。接着,我就順着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逐段學習。在學習中,指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朗讀和理解,例如:“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讓學生想象溪流是隨着山勢而變寬變窄的,溪聲也是隨着溪流的寬、窄變換流水聲的。這樣在邊學邊想中,去理解課文,去跟着作者的順序去遊覽。

在學生對前面課文有了瞭解後,再讓同學們按作者遊覽的順序即由描寫“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來裏課文。教學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進行遊覽,然後對學生感興趣的孔隙部分進行重點教學,這樣安排,主次分明。教學“孔隙”這段時,讓學生自主探究,邊讀邊做動作,讓學生充分體會作者當時的感覺,從而理解課文。教學“外洞和內洞”時採用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突出精講點撥,以學生爲主,讓學生從聽、說、讀、寫幾個方面得到綜合訓練爲主。這樣學生很快就能夠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內洞和外洞的特點。

最後,讓學生自由浪讀,結合自己平時在生活中游玩的經歷,來結束課文。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和順序充分了解後,再讓學生自由組合,以導遊的身份互相介紹雙龍洞,這樣使學生達到完全掌握文章內容的目的。

回顧本課教學,雖然說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順利的學習,但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教師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不斷加強訓練。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1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寫的文章。我對這篇文章印象很深刻,是因爲我參加工作時它就有。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基本設計環節是(一)課前三分鐘瞭解作者;(二)讓學生在文中找表明遊覽順序的詞來達到理清課文脈絡的目的;(三)學寫生字“蜿蜒”;(四)學習“孔隙”部分;(五)讀寫結合,讓學生在觀察中把自己的感覺寫出來。

1.加強重點字指導與理解。《記金華的雙龍洞》雖是四年級下冊的課文,但中年級依然要把識字、寫字作爲重點,只是在方法和策略上有所不同。與低年段相比,我的識字教學教的少、扶放多,進一步加強詞語教學的理解、辨析和運用,減少用詞不當的情況出現。教學“蜿蜒”一詞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找出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強調,“蜿”容易加一點,“蜒”裏面“正”最後一筆是豎折,經過強調學生都能正確書寫。然後我出示第四課和《長城》中有“蜿蜒”的的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例句中感受“蜿蜒”的用法,結合“蜿蜒的長城”的圖片來理解“蜿蜒”的意思。

2.理清文章的遊覽順序。理清文章的遊覽順序孩子們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了,孩子們在學習第四課時我就教給了他們理清遊覽順序的方法,本以爲會很快找到遊程路線,可事實證明孩子們第二次接觸還不是很熟練的。

3.抓重點段落學習。

作者過孔隙是一個相對比較複雜、比較有特點的過程,給每一個進出雙龍洞的遊客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葉聖陶先生也不例外。所以在總結了遊記文體特點後,由整體到局部,讓學生學習最讓作者感到好奇、感到刺激的孔隙部分,由結構段慢慢過渡到自然段,學習段落寫法,做到一課一得。

4.落實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

(1)借小船的小體會孔隙的窄小。我通過對比句子讓學生體會、感受小船的小。

(2)學習“月”字旁的字和身體有關。從而掌握識字規律。

(3)品味過孔隙的“感覺”,讓學生抓重點詞語體會作者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將見聞和感受有機結合,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5.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感悟

閱讀教學應是學生、教師、作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堂上,我採用了情境創設,讓學生的身份轉化爲遊客,以讀代講,真切感受作者過孔隙時的感覺。“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時我有什麼感受?“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擡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通過設境體驗,學生當場感受作者洗練、準確的語言表達及其令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效果。

6.讀寫結合訓練

每屆學生在寫“我的校園”或“我的教室”時,只是對景物進行了細緻地描寫,但寫出來的文章都顯得乾巴巴的。讀了葉聖陶先生的文章,我明白了,孩子們的文章只寫了自己用眼睛看到的,卻缺乏自己對事物的感覺,也就是沒有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看到的景物之中。爲了讓孩子們的文章更加生動,我爲孩子們提供了一些我們對人的感覺的詞語,孩子們用的還可以。如果時間再充足一些,讓孩子們進行充分地自我感覺,教室裏的事物就會更加地生動。後來我看了孩子們的文章,孩子們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覺融了進來,雖然是初次接觸,能看到孩子們在學習之後的一點點變化我也是很欣慰的。

每一節課都有自己的一些遺憾,我會繼續在課堂上下功夫,在孩子們的寫作上多琢磨,讓我的學生越來越優秀。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2

通過三個課時,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可以說,這三個課時,我和學生讀得開心、交流得盡興、欣賞得舒服。

學生能領悟課文是按遊覽順序來敘述的寫作方法,也瞭解了雙龍洞每個景點的特點,並能有簡練的詞語去概括景點特點。這就是進步,學生會從課文裏找詞句來概括了。尤其在學習描寫“沿途中作者見到的溪流,聽到的`溪流”的語句時,學生能找出句中的反義詞,體會出語言的準確性,使其身臨其境。

當然,交流課文時也遇到了一點問題。例如:學生一開始認爲孔隙的特點是比較大。(文中句子: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他們讀到這裏,想到小船都能進去,那還叫小。他們理解,孔隙應該像針插進去那麼小,或者是個小窟窿。這很正常,因爲學生沒見過雙龍洞。後來我引導他們從語段中找句子,再欣賞雙龍洞的圖片,最終他們瞭解了孔隙的窄小。另外,學生對這段中“要是……準……”這個假設句不瞭解,我較詳細的講解了一下。

總之,學生在學習本課時,收穫頗多。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3

【課前準備】

我十分重視這次的教學活動,態度是端正的。變壓力爲動力,很早就開始準備:認真備課,認真製作課件;多次修改課件、教案。

【預期的目標】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篇遊記,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教學時,我想重點講解“空隙”的部分,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然後,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部分。最後,學生自學“路上見聞”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學“空隙”時,努力實現教育民主化,形成師生共同激勵,相互促進的教學新格局。教學“外洞和內洞”時力促以培養學生自主精神和自學能力爲核心的教學理念的形成。最後的設計“導遊講解”部分有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成爲學生主動學習,勇於探索的動態過程。教學設計立足課堂,優化教學進程;突出精講點撥,講究藝術提問,從以學生的機械學習爲主轉變爲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爲主。教學時,使用許多自己製作的課件,形象生動,提高教學效率,體現現代教學思想。

【效果】

1、實現兩個目標:字串1

培養學生思考、表達和蒐集材料的能力,運用有關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依據課文內容,蒐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對喀斯特地貌的'興趣。

2、完成本單元重點訓練目標:

教學時,我重點講解“空隙”的部分,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然後,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部分。最後,學生自學“路上見聞”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

不足之處:上課緊張有餘,教學機智不足;教學內容過多,對各個教學過程挖掘的深度不夠;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不夠,教學氣氛不活躍。字串3

【友情提示】本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嗎?如果沒有找到您需要的內容,請使用本站的站內搜索尋找更合適的資料。放歌教學網全部內容無需註冊即可使用。本站所有資料均由網友提供或者由網絡蒐集整理,也希望您上傳自己的作品供各位同仁參考。如果我們無意使用了您的作品,請告知我們協商處理。謝謝合作。《《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2》這一教學反思,來自!http://<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4

在課堂教學中我着重從口語交際、情感體驗、合作探究這一塊着手。例如:調查問卷是教育學生做什麼事都得有計劃,即使是遊玩 ,也要有所收穫。

課文的兩條線索,都採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遊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遊路線,一下子就瞭解了文章的明線,而整堂課快結束時在地形圖的基礎上繪製小溪流水線路圖,則讓學生髮現了文章的暗線。如何詳細瞭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這一部分需要老師引導,於是我採用協助導遊完成繪製雙龍洞地形圖任務:

一是打破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界限,不能讓他們感覺老是他們在那裏挑戰這個挑戰那個辛苦得很,而導遊也就是老師很逍遙。

二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幫助老師,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融洽,不知不覺地瞭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爲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雲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爲他們感到高興。

孔隙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從船小:

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

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賞識,一個專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擊掌,都是對學生極大的鼓勵,旅遊結束的“致全體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稱讚他們在這次奪標旅遊活動中表現突出,學會了合作學習,繪製了非常有價值的雙龍洞旅遊線路圖及地形圖,他們已經成爲小旅遊家。小探險家。小繪圖專家。小科學家了。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結束學習。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5

結合本課特點和學生特點,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爲學生搭建一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信息資源平臺。在本課的學習中,我選用“讀中感悟”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誦讀法,引導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金華的雙龍洞,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因此我在教這課時,創設了一個快樂夏令營,讓同學們以夏令營隊員的身份,去欣賞課文,並且以這條遊覽的主線貫穿整節課的始終。我還通過自己設計的過渡語,始終讓學生沉浸於參加夏令營去遊覽雙龍洞的情境中。這樣不僅把枯燥的文字變成有趣的遊覽,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使他們感覺在身臨其境的遊覽西沙羣島。

二.以讀爲突破口,訓練學生的語感。

語文教學的特色任務是語言訓練。讀有所思、讀有所悟。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和點撥,應該說這節課中,文本的.朗讀是充分的紮實的,主要包括朗讀整篇課文或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朗讀。從數量上分析,其中自由朗讀四次,集體朗讀五次,個別朗讀的次數更是充分。從質量上分析,我給了每個學生較爲充分的時間接觸文本,從而有助於他們整體感知文本,併產生對文本的獨特認知。在各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學生朗讀的增量體現較爲明顯。首先讓學生充分練讀後,根據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讀給老師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學生有了充分的自由,變得愛讀,想讀,帶着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語感也便隨之產生了,使之內化爲自己的語言。教學中,我將從賞句入手,抓住體驗,通過課件、誦讀、動作、描述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從而讀懂每句話。嘗試閱讀用欣賞的方式進行,學生對喜歡句子可以多讀幾遍,有朗讀的自主權,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語感的目的。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語文能力。

教學中我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要的教學環節都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自己通過學習、討論來理解課文。學習課文時,我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景點,避免平均使用力量。而學習途徑也可以自主選擇,或朗讀或表演或介紹等,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不足之處:教學內容過多,對各個教學過程挖掘的深度不夠;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不夠,教學氣氛不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