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松鼠》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1.79W)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松鼠》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松鼠》教學反思

《松鼠》教學反思1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首先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本課之前,我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松鼠的資料圖片等等,讓學生對松鼠有一定的瞭解,尤其是對於松鼠的外形學生是非常喜歡,我引導學生,作者是如何描寫松鼠外形的呢?學生饒有興趣的讀文理解,從文中,學生了解到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着引導學生作者抓住了松鼠的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接着我有引導學生,如果讓我們介紹小動物的外形,也可以學習作者這種先總後分,分寫時按照一定順序的方法來介紹小動物的外形特徵。緊接着,我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誰來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特徵,學生興趣盎然,學習作者這種按照先總後分,分寫時按照一定順序的方法來介紹小動物的外形特徵的方法。

其次注重說明方法的指導。《松鼠》主要是採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松鼠的特點。我引導學生,同學們你覺得文中哪些語句描寫得生動傳神,把小松鼠的特點寫得活靈活現,學生在自由閱讀書寫閱讀感受的基礎上,進一步交流,並且邊做動作邊讀,感受松鼠的可愛。

最後進行說明方法的比較。在學生學完全文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回顧課文《鯨》的說明方法,學生很快說出了《鯨》這篇說明文主要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來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並且說出了相應的語句;而本文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松鼠的外形特點、性格特點以及生活習性等等,更感受到松鼠的可愛。學生明白了說明不同動物的特點可以採用不同的說明方法以及寫作手法的重要性。

不足之處,本課的教學重點內容比較多,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的問題,依然是重點,也就是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不是單純的面面俱到。

《松鼠》教學反思2

我的這則教學設計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激趣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讓學生猜謎:樣子像耗子,尾巴當被子,爬在樹枝上,忙着摘果子。學生一下就猜出來了,積極性很高。然後讓學生看松鼠的圖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既顯示了松鼠的特點,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尊重個性,學會合作

這節課在識字教學環節中,讓孩子通過合作、交流,進行自主識字。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爭辯中點燃思維的火花。朗讀時,從自己的感悟出發去朗讀。

三、巧妙設疑,激活思維

《松鼠》教學反思3

成功之處:在感受松鼠可愛的一個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從而準確地把握了文本,走進了作者,與作者進行了心靈的`對話。

不足之處:在教學中自我感覺不敢放手,不相信學生,講的還是過多,過細,過詳,以至於閱讀課文和略讀課文沒有太大的區別。

改進措施: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讓學生把平時學過的方法自覺的加

《松鼠》教學反思4

“國小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一文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文中針對當前略讀課文教學的三大誤區:難以割捨,精雕細琢;置之度外,過度放手;教法單調,缺乏個性。反思略讀課文的兩大功能:鞏固遷移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筆者提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留夠時間,課堂自讀求足;立足提示,課堂結構求簡;找準重點,課堂引導求精;溝通內外,課堂延伸求寬。基於以上參考,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課講完了,現在該是好好反思的時候了,靜下心來,回顧自己上的這節課,有成功也有不足。

依據本冊教參中略讀課文教學的步驟設計教學過程。先讓學生讀一讀閱讀提示,讓學生找出閱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圍繞“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介紹松鼠的”這一問題讓學生默讀課文、獨立思考、然後交流彙報,初步掌握主要內容。然後抓住“從哪裏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和“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這兩個重點問題,再一次讓學生默讀課文和自由讀課文,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討論和交流,然後全班彙報。教學思路體現了略讀課文教學的思路。這樣,學生會慢慢掌握學習略讀課文的過程,爲學生預習略讀課文做一個很好的鋪墊。使學生有“法”可依。少走彎路。

重視課後資料袋,課外延伸,激發閱讀欲。略讀課文應該成爲聯繫課內外閱讀的橋樑,教師要根據課文特點,適當向課外拓展、延伸。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課文後面都有資料袋內容的。那麼設計資料袋的內容就有編者的意圖。所以,我在教學時,沒有忽視它的作用。指名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作者爲什麼能把松鼠寫得這麼生動,他的語言讀起來那麼輕鬆親切呢?一方面爲引出“從哪裏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這一問題做鋪墊。另一方面喚起學生閱讀布封《自然史》裏關於其它小動物的描寫。廣泛閱讀,開闊視野。最終實現向課外完全獨立閱讀的過渡。

找準重點,課堂指導求精。略讀不需要教師詳細指導,並不等於說不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的任其自流和過度放手不能使學生養成好習慣,不能從閱讀方面得到很大的益處。所以教師需走出難以割捨,精雕細琢的誤區,要抓住重點,課中指導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1、找準單元學習重點。2、找準文章學習重點。本單元是說明性文章,使學生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並試着在習作中加以運用。本課的重點其中之一是寫動物的說明文,除了運用一些說明方法以外,爲了把動物寫的生動,還可以運用一些比喻、擬人的表達手法。在教學中,我把作者描寫松鼠漂亮外形的部分作爲重點指導。多媒體課件出示後,讓學生齊讀、個別讀,師生對讀,填詞語讀等多種方式來體會松鼠的漂亮的外形特點。並引導學生抓住“清秀”這個詞和“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句子使學生感受作者運用比喻和擬人的表達方法,把文章寫的生動形象,富有一定的文學色彩。從而凸顯本單元和本課的.重點。

讓略讀課文成爲“學法”應用的練兵場。葉聖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纔是應用。如果只注意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基於以上考慮。我設計了仿寫和改寫的練習,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

教學之後留下一些遺憾,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學生多種閱讀方法彰顯的不夠。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在略讀課文中,他們就可以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這對他們來說,學習上的自主性提升,長期下來略讀能力逐步提高。如,掃讀、跳讀、快速默讀、精略讀結合等閱讀方法的提高。這一問題是我在教學中忽視的,我只是讓學生默讀,自由讀來讀懂課文。在教學第一個問題時,我應該讓學生採用多種閱讀方式,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可能會更高,彙報問題時就不覺得呆板了。學生還能夠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爲今後自己的課外閱讀做準備。

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沒有落實到位。沒有真正發揮它的作用。這需要平時不斷的訓練學生,真正把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這也是我今後教學的一個重點。

教學重點之一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生活習性特點。我卻忽視了。只是學生在彙報時說了一下。如果這樣設計就會使學生對松鼠的可愛之處體會的更深:“同學們,松鼠漂亮的外形,馴良的性格,乖巧的行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課文還像我們介紹了松鼠更加可愛的一面呢。找一找,讀一讀。”這時教師屏幕相機出示有關描寫松鼠生活習性的文字,讓學生齊讀。並簡單說一說作者都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生活習性的。不但突出重點,爲學生今後寫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做準備。

《松鼠》教學反思5

這一週,我們進行了語言組的教學活動,研討的活動是中班健康《小松鼠拉松果》,由新教師和我共同執教。

健康活動,對我們經驗不足的教師來說,很難上好它,特別是對幼兒的規則控制,課堂秩序地把控等方方面面,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通過三次活動下來,一次又一次地調整,讓我健康活動有了不一樣的反思。首先,是教師自身的精神。健康活動是需要活力的,當然,教師首先要有飽滿的精神,才能夠帶動幼兒活動的氣氛,讓健康活動整個“活”起來。其次,教師的語言也非常重要,這不比語言活動,健康活動中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簡練、有力,如果軟綿綿就會讓人感覺不給力。最後,健康活動的時間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像在前兩次執教中,每個活動基本在40分鐘左右完成,這完全超出了中班幼兒學習的時間,我們也從中反思很久,爲什麼時間會透支?這並不是單方面的原因。綜合各方面,活動環節的.設計、教師的組織、幼兒的學習都是有所問題的,於是我們在一次次的嘗試中,尋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從而進行了修改,在第三次執教中,整個活動就非常緊湊了,孩子的學習也一下子調動了起來。但是還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不夠開放,在一些提問的方式上,我們可以更加開放,讓孩子在前,教師在後。

通過本次教研活動,我從中收穫不少,好的繼續保持,不足的地方也需要改進,爭取獲得更大的進步!

《松鼠》教學反思6

喜歡小動物是兒童的天性,但如今也有許多傷害、虐待小動物的事件經常發生,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覺得應該結合本課的教學好好地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培養他們的愛心。

一美圖引入,談話激情,讓學生很興奮。

一上課,我就通過課件給學生們上演了一場視覺盛宴,各種各樣的或可愛或有趣的小動物輪番出演,讓學生紛紛進入繽紛的動物世界,課堂上不時響起孩子們的“嘖嘖”聲。這時,畫面停在了“松鼠”畫面上,我順時問學生:“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有關松鼠的文章,你還有印象嗎?”孩子們稍作思考,馬上小手如林,紛紛交流對此課的印象,有的說:“這是一篇科普性說明文,寫得很有趣。”有的說:“乾脆就松鼠可愛與機警,溫順與聰明,我很喜歡。”……在交流中我發現孩子的記憶已全被喚醒,每個人都沉浸在對松鼠的討論中,言語之中已然流露出了對松鼠的喜愛。

我抓住機會說:“同學們,假如這樣可愛的小松鼠一不小心跑進了你的家中,請你想象一下,你會怎麼做呢?你會和松鼠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嗎?”哇!孩子們興奮了。有的表示一定會善待這隻可愛的小松鼠。有的表示要給松鼠安個家,有的說要給松鼠買吃的。有的說他肯定不會把松鼠捉住,一定和松鼠友好相處,等等,那份激動與喜悅已然不用說,單是那一段段真情的告白就感動了大家。教室裏一派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氛圍。我順勢誇張地說:“同學們,就有這麼一位幸運的孩子,有一天,一隻小松鼠突然跑進了他的家,後來發生了許多離奇的事,快,孩子們,我們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孩子們迅速的打開書,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甚至等不及等我說讀書要求。我索性也隨他們讀了起來。看着他們津津有味地讀書,心中好生得意,吊吊胃口,設設懸念,讀書的效果果真不一般啊!

二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本是重要一種方法,這一課也不例外,教學時我抓住了重點詞句來理解作者及家人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比如“他整天滿屋亂跑,在櫥櫃和架子上跳來跳去,動作靈敏的驚人,從來沒有碰掉過一件東西。”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小松鼠的`欣賞,對松鼠的搗亂,作者沒有埋怨,沒有討厭,有的只是稱讚和賞識。喜愛之情躍然紙上。再如“有時,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臉,還輕輕的咬我的耳朵。”我請學生體會松鼠和作者關係的親密無間,緊緊地抓住“蹭、咬耳朵”來感受。學生甚至想到了松鼠在和作者說悄悄話。我順勢引導他們會說什麼悄悄話。五彩紛呈的答案呈現了。松鼠說:“小主人對不起,都是我若的禍,給你添麻煩了,對不起。等我存夠了過冬的糧食,我會請你和我一起分享的。”奇妙的想象,精彩的回答,也就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才會閃現。像緊扣後邊的“父親的哈哈大笑、我心中空落落的”等經典詞句進行理解,準確地把握了文本,走進了作者,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這對昇華情感起到了關鍵的激勵作用。由於課前對學情的激發,所以可重對課文,句子的理解都變得水到渠成。

三朗讀指導到位,訓練紮實有效。

朗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新課標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讀文本,以讀促講,以讀導思,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我在最大限度上引導了學生朗讀。一開始是學生的個人個性化的自由朗讀,接着是指名有感情的句子朗讀,然後是同學間,男女生間的賽讀,幾乎使朗讀貫穿始終。個別讀我強調梯度指導,讓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展示讀我請大家欣賞,邊讀邊想象畫面;男女賽讀,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使學生興致昂揚……形式多樣的朗讀極大地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真正使學生願讀,愛讀,樂讀。

四激情地投入

因爲喜歡,才能激情地投入;因爲喜歡,也就不再覺得勞累。在課堂上,我始終走在學生中間,和學生打成一片。面對面的交流,面對面的距離,教師的眼神、動作、語言和學生的眼神、動作、語言相互交流着對文本的理解。因爲老師對文本激情地投入,對課堂激情地投入,對學生激情地投入,點燃起學生的熱情,喚起學生全心地投入,使得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學生的學不再遊離,不再勞累;上課成爲一件樂事,一件願意全身心投入的事。

當然也有不足,感到遺憾的地方有:

第一,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讓學生把平時學過的方法自覺地加以鞏固運用,應體現以自學爲主,可是在教學中我自己講的還是過多,過細,過詳,課堂上不敢放手,不相信學生,以至於閱讀課文和略讀課文沒有太大的區別。

第二,注重了對文本的理解,情感的領悟,可忽視了對寫作方法的傳授,雖然課中也照顧到了,但只是隨機地提了一下,並沒有當做重點來講。新課程教學講究人性化,講究學生情感的體驗,但作爲高段語文除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人性滲透,進行一些必要的語文知識與常識的學習同樣重要。

第三,教學中,學生的提問面面還是有些窄,雖然每一次都自己提醒自己要給每一個學生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表現和展示的機會。無奈課堂上總是幾個尖子生表現活躍,手舉得高高,而後進生又偏偏能躲就躲,能避則避,萬不得已被叫起來又是支支吾吾半天說不上一句話,爲了時間和進度只能讓他坐下。

記得有人說過:“上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總想追求完美的課堂教學,不想給自己的課堂留下一絲的遺憾,可結束後,總有這裏那裏覺得遺憾。教學無涯,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松鼠》教學反思7

《松鼠》是一篇寫動物的說明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主要介紹了松鼠的三個特點,其中涵蓋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用途等方面的內容。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徵;學習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瞭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在上課前,我創設了情境,利用播放鬆鼠的視頻短片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 看完短片之後,讓學生概括地說出對松鼠的印象,考察他們的概括能力。

此外,爲了讓學生髮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我設計了“做一隻小松鼠,介紹自己的特點”這一個環節。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以更進一步地理解本文所介紹的內容,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文體”,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爲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體會,讓學生先讀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後出示課件填空,教師進行對本段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鼓勵學生運用這些詞說一段話,可以同桌試說,再在班上說。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爲了把學生的認識與創造結合起來,我設計了採訪,表演這一環節,使學生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並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也提高了語文素養。

《松鼠》教學反思8

今天執教《跑進家來的松鼠》 ,有收穫也有很多不足,現總結如下:

一,收穫方面

以謎底導入松鼠,以松鼠圖片及資料使學生對松鼠有一定的瞭解,以問題“假如有隻松鼠跑到你家,你會怎麼對待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生通過課題來提問,是爲了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及閱讀能力,培養學生不僅善於回答問題更善於提問題,使他們學習的角度更加擴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能力。

以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集體閱讀能力,讓學生善於閱讀課文,善於發現,善於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是很重要的方法。讓學生找出作者一家對小松鼠喜愛之情的相關語句及字詞,及是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善於分析的能力。如“他整天滿屋亂跑從來沒有碰掉過一件東西”、“蹭、咬”、爸爸哈哈大笑、心裏空落落,讓學生體會作者的用語來感觸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並讓學生以喜愛之情讀出來,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不足之處

1、對學生的注重了對文本的.理解,情感的領悟,可忽視了對寫作方法的傳授,雖然課中也照顧到了,但只是隨機的提了一下,並沒有當做重點來講,這一點一直是我的語文課堂所欠缺的。

2、沒有刻意地請學生積累任何語段,僅僅只是在感悟,在體會,缺乏積累,缺乏運用,使課堂容量顯得太小了,學生的收穫也不會太大。

3、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提問還是較窄,有時也想讓每個學生參與,但總是有學生不積極,能躲就躲。

4、對多媒體的使用方面還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以致影響到了教學效果。

5、對書本的個別詞語的讀出現錯誤。

三,需努力的方面

1、積累豐富的詞語,加強口才鍛鍊,積極以不同的方式及詞彙對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

2、對課文的寫作手法也是要經常提點學生並上學生學以致用,用所學的方法進行習作達到鞏固的效果。

3、加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4、經常讓學生示範朗讀,加強他們的朗讀能力。

5、全面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

6、認真對待每一堂課,不懂得方面多請教其他教師。

7、加強多媒體的使用,熟練。

《松鼠》教學反思9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啊老師要爲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這位新朋友可調皮了,它呀就藏在下面的故事裏,我們一起到故事裏面去找一找。(可見播放故事:小松鼠找花生)

師:看完了這個小故事,你找到了新朋友了嗎?

生:是小松鼠(教師板書課題)

師:你能來說說小松鼠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嗎?

生:1、小松鼠很可愛……

2、小松鼠真活潑呀……

3、小松鼠遇事不愛動腦筋,不過我還是很喜歡它。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師:看完了小故事,我們認識了小松鼠,如此可愛的一個小生靈在作者筆下又會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呈現在大家面前呢?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師:那就打開課本讀一讀,在讀書的過程中要注意隨手畫下自己不認識或是不理解的字詞,養成好的讀書習慣。

生讀課文

師:剛纔老師看同學們讀書讀得很投入,大家都讀了幾遍?

生:二遍

三遍

……

師:看來每位同學至少也讀了兩遍,告訴老師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字詞攔路虎”?

生舉手

師:同學們,字詞攔路虎並不可怕,不是有句話說“集體的力量大”嗎?下面咱們同學就以小組爲單位,依靠集體的力量,掃清這些字詞障礙,如果小組仍舊解決不了的,我們可以提到班級上來,老師和大家一起解決。

生小組活動

師:看來同學們的熱情都非常高漲,那麼通過剛纔的小組活動,還有哪些詞語沒有解決?

生彙總解決不了的詞語

生:老師“榛子”是什麼啊?

師:有知道的同學來幫幫他嗎?

生:老師我知道,我老家是東北的,我認識榛子,我可以爲他解釋一下……

……

師生互動共同分析解決

三、再讀課文、讀有所得

師:我們掃清了詞語的障礙,相信大家再來讀課文的時候,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更多的收穫,想不想再讀課文尋找新收穫?

生:想

師:那還等什麼?讓我們大聲讀出來吧,許多知識的果實還在等着大家去採摘呢。

生讀課文

師(擊掌喊停):同學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書讀得遍數多了,加上自己的思考,自然就會有很多收穫,誰想把剛纔自己讀書的收穫和大家一起分享?

①生:老師,通過讀書我知道了松鼠是什麼樣子的,而且我覺得它是一種非常漂亮的小動物。

師:能給大家讀一讀嗎?

生讀

師:多漂亮的小松鼠啊,大家覺得他讀得怎麼樣?

生:老師,我覺得他讀得雖然很流暢,但是還沒有把松鼠外形美給充分讀出來。

師:那你能讀得再美一些嗎?

生:我可以試一試

師:大家覺得怎麼樣?

生根據朗讀情況進行評價

②師:誰還想繼續交流?

生:我知道了松鼠喜歡在樹枝間活動。

我還知道了松鼠怎樣搭窩……

松鼠吃的食物

……

③師:看來大家的讀書收穫還真不少呢,通過讀書我們發現作者通過描寫,把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閉上眼睛,彷彿一個一個的小松鼠就在我們眼前跳躍……作者爲什麼寫得這麼好呢?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什麼感悟嗎?

生:我覺得作者在寫得時候一定認真觀察了小松鼠。

生:作者寫得時候還抓住了小松鼠幾個方面的特點來寫

生:寫小松鼠的時候,很有順序。

《松鼠》教學反思10

《小松鼠找花生》這一課因爲今年參加省裏的優質課比賽,所以在學校區裏省裏講了好幾次,每次都是一些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土質,養育了不同的孩子。但同是孩子是有着孩子的共性。講完課後我在想,小松鼠一直在等花生,找花生,那我年年站在語文課堂上,我和孩子們又在尋找什麼?我們的語文課,到底應該怎樣來上?

一、漢字真有趣

語文是什麼?在我感覺,它最本質的是一種對於文字,對於語言的一種敏感與刺激。在這個過程中,他獲得了關於語言方面的信息,進而在語言方面有所長進。而一年級的孩子,他所最先接觸的,則是漢字。只要用心,漢字的學習是很有趣味很有學問的一門知識。以前學字有時給孩子猜字謎,有時表演動作,有時聯繫生活,這次設計認識“生”字時,我採用了變魔術的方式,先寫一個“牛”字讓孩子認,然後再給“牛”加一個橫,問學生“猜一猜,小牛踩在獨木橋上,是什麼字?”孩子們高興地猜出“生”字。這樣的認字過程,孩子記得形象,教師教得也很有趣味。師生學習的快樂彼此間油然而生。

認識“找”字時更有趣,第一次試講時,當板書“找”時,已經有幾個快嘴的孩子叫起來:“我”,立刻有幾個孩子反駁:“不對,那是找。”課堂中的意外,讓我一愣。但我靈機一動,讓孩子們通過觀察辨析兩個字的不同,既區分了兩個字,又加深了對“找”字的認識,比原來的設計要好得多。

認識其他生字時,我是聯繫生活來認識。比如“豔”字,讓孩子拆字,給“豔”說詞語,並出示一盆鮮豔的黃色鐵梗海棠花,讓孩子說句子,之後把這盆花放在多媒體的燈光下,讓孩子觀察,看看這盆花變得怎樣?孩子在看看想想中自然懂得了“格外鮮豔”這個詞組。這樣認識生字,孩子在頭腦中形成的關於這個字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二、學習層層推進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識字,它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字,推動了人的思維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孩子,他所呈現的思維過程,是炯然不同的。以前講課,經常爲了趕課時,趕進度,每次回答問題朗讀課文時,都讓能力好的孩子回答。這樣照顧到了好學生的積極性,大多數學生學習語文的閱讀能力,語感的形成過程,尤其是後進生由不會到會的過程就都不存在了。於永正老師說:“什麼是教?不就是教學生學嗎?什麼是啓發?不就是想給猜謎語的人提示一下‘朝哪兒猜’那樣,爲學生提供一點線索,揭露一點端倪,鼓勵學生去發現嗎?”所以,語文學習就是面向全體,層層推進的過程。在這節課中,我盡力讓不同的孩子來回答問題,在他們的回答中,發現共性的問題,並給與指導。這樣的指導,纔是因材施教的。

如指導小鼴鼠和小松鼠朗讀的這一段:

一個學生讀得不是太好時,教師問:你吃過花生嗎?

學生:吃過。

教師:花生好吃嗎?

學生:好吃。

教師:什麼味道?

學生:香噴噴的。

教師:是啊,香噴噴的花生,多饞人哪。可你剛纔讀得我沒聽出花生好吃,我還以爲你不愛吃花生呢。來,你現在就是那隻愛吃花生的小鼴鼠,再讀讀。我們來聽聽他喜不喜歡吃花生。

學生朗讀。

教師:這次老師聽出來了,你這隻小鼴鼠可喜歡吃花生了。

這節課中認字時在學生已有這個字認識的基礎上不同的孩子說出自己新的.記憶方法,小松鼠的心情朗讀指導等,都是尊重孩子已有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層層指導推進。

三、讓孩子更像個孩子

語文課,僅僅是關於語文方面的嗎?不是的,我所理解的語文,更是一種大語文。它是關於一個人全面發展中的語文。語文是部分,人的發展是整體。語文僅僅存在於這個人發展的過程當中。語文的學習是一種和諧的人的發展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只是創造一定的氛圍讓孩子的能力得到發展跨越。

和孩子們一起上課的感覺很好,自然踏實。聽課時那麼多老師在後面,我沒看見他們。我只看到了這些剛認識的孩子們。在孩子們中間,我揮動着雙手,與孩子同情共感。我要感謝這些孩子,他們那麼真情的投入。

記起了在區裏上課時的兩個細節:第一個是孩子們表演小松鼠時那麼投入,頭歪着,小手指指點點,眼睛都會說話,這是一種自然而發的情感;第二個細節是這節課最後有一點小插曲,由於課件的胡蘿蔔比較小,孩子們看得不清楚,一個孩子叫起來:“豬腸”。立刻有孩子覺得好玩,跟着叫起來。課堂出現了一些騷亂。當時我有一點急躁,後來想一想,這不是孩子的錯,是我的課件有問題。孩子這樣,是孩子自然的反應。這兩個細節,都是孩子的本性。孩子所反映出的,正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間以及教學材料間的互動。因此,孩子的反映,沒有好與壞的差別,在教師,只有發現問題,只有有效的引導。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引導,揚起正升的氣,消除不良的芽,擴散,擴散,擴出一個寬廣的空間。孩子可以在此空間裏自由健康地遊翔。

和孩子心貼近,讓孩子更像個孩子。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其實想來語文課就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感受與發現,幫孩子找到自己,實現自己。這樣,語文才能去除那些沒用的東西,回到堅實的地面上來,回到提升一個人素質的本質問題上來。這樣的學習,纔是真正的學習,是建立在大語文觀下的學習。

當寫完這篇反思的時候,省裏的獎證發到手了,我也找到了我真正想要找到的東西。

《松鼠》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資料。

2、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感情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

學習按必須順序及抓住特點觀察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1、《松鼠》課件。

2、讓學生畫松鼠的外形。

3、松鼠頭飾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松鼠》,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來開一開小火車。

二、講授新課:

(一)松鼠的外形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松鼠是一隻美麗的小動物。此刻,請你們把這隻美麗的小動物請出來,跟小組的'同學介紹它的外形。

1、看圖說說這隻美麗的小松鼠。

2、出示第一段,完成練習。

恩,真棒!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向我們介紹了一隻可愛的小松鼠,你們想不想明白松鼠有哪些生活習性?

(二)松鼠的生活習性

1、自讀課文第2―4自然段,找一找松鼠的生活習性。

2、誰來說說,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的生活習性?

彙報:活動、住、吃

3、同學們都很認真看書,一下子就把松鼠的生活習性找出來了。此刻,請你選取你最喜歡的一方面,自己學習一下,再和同桌交流。

(1)第二自然段

找來中心句、三種活動狀況:受干擾

夏夜

白天

(2)第三自然段

1、找出表示順序的詞語

用“先……再……然後……還……”說一句話。

2、找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3)第四自然段

1、表演:比動作(松鼠怎樣吃東西)

2、三個“它們”各指什麼?

三、欣賞圖片

是啊,松鼠是一隻可愛的小動物,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可愛的小生靈,讓我們一齊來欣賞吧!

(播放:動物圖片)

1、說一說,你最喜歡哪種動物?爲什麼?

2、想不想模仿《松鼠》的寫法?

3、讓我們一齊來回顧一下,作者是怎樣寫出松鼠的可愛、機靈。

四、佈置作業

回家後,請同學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模仿《松鼠》的寫法,寫一篇作文。

教學反思:

《松鼠》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可愛的小生靈”中的一課,本課爲第二課時,這篇課文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表達了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1、外形特點:

課前先佈置學生畫松鼠,用一兩句話介紹松鼠的外形,然後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看圖說一說松鼠的外形,使學生的頭腦中構成清晰的松鼠形象,懂得介紹動物外形要按必須的順序。

2、生活習性

松鼠的生活習性包括三個方面,我讓學生自由選取最喜歡的一方面來學習,再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松鼠的可愛。

如:松鼠搭窩這一環節,學生透過自讀課文,找出表示順序的詞,再此鼓勵他們用這些詞說一句話,這樣既貼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並能讓學生學以致用。

最後,讓學生欣賞動物,回顧松鼠的寫法,總結全文。

上完這堂課,我覺得有許多不足之處,如:

松鼠活動這一環節,學生透過自學能找出松鼠活動的三種狀況,結合多媒體觀看三種狀況下松鼠活動的圖片時,應讓學生說說畫面的資料,訓練他們口頭表達潛力。學生欣賞動物前,如能引導學生解讀(觀察、說、想象)使學生對動物有了初步的瞭解,也許效果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