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牧童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1.59W)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牧童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牧童教學反思

牧童教學反思1

教學《牧童》以講故事作爲課開頭,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之中,有介紹了股市的背景。

錄音範讀古詩,營造學生體味古詩的大意的良好氛圍,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情緒,接着留足時間讓學生自讀後說感受。

第二環節的設計,教師把主動完全交給學生:先個體學習 自悟 ,再分組互學,然後全班交流反饋自學結果,使學生個個都參與學習,人人都奉獻思維結果。

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想象牧童晚歸休憩的情景,想象詩句展現的意境,感受這樣表達的語言美和音律美。這一環節的設計可謂一箭雙鵰:

(1)通過類比想象,讓學生把相關的事物聯繫起來,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

(2)對學生進行“自主合作 互相學習”的訓練。

總之,有了學生的自主權,學生個性和創造力才能充分的顯現出來。從本節教學設計不難看出,學生自學是課堂主旋律:自讀,自語古詩內容;討論不懂的詞句意思;分組交流學習收穫;全班反饋自學結果等,學生課堂上有時間動口讀,動口說,動腦想,動手寫,自主學習空間大,時間充裕。

牧童教學反思2

音樂欣賞是大多數學生不願意上的一節,在他們的眼裏覺得枯燥乏味。有的同學說:“上光聽音樂能聽出什麼呀,沒勁!”所以導致學生在欣賞上出現了精神不集中,積極性調動不起的情況,一直是比較難上的型。怎樣使這樣的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上,也是我想研究這節的宗旨。

《牧童短笛》:第一段是4/4拍,徵調式,由六個樂句組成。其以對比式二聲部的復調的形式使兩個聲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襯。旋律優美淳樸,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使我們彷彿看到了騎在牛背上悠然吹起笛子的牧童,聞到了鄉野泥土的沁人芳香。第二段爲2/4拍,宮調式。快速歡快的旋律、活潑的節奏以及跳躍式的和聲節奏型的伴奏是這段音樂與第一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描繪出牧童歡悅、嬉戲的情景。樂曲的第三段採用了我國民間“加花變奏”的手法,再現了第一段的主題,是旋律顯得格外流暢,情調更爲清新。

這堂的'內容對剛踏上四年級的學生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本教學中主要設計了一個環節:利用多媒體在樂曲的背景、加花、練習中,以顏色、形態、進場次序的變化引導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結合教學內容我創設了:聽、看、比、論、感等多種學習形式,以增強本的學習效果。

通過這節的教學,我覺得給學生創設教學情景,讓他們在實際的感受中體驗新知識、接受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比較好。

牧童教學反思3

我聽了實習老師講《畫家和牧童》一課後,有了更多的思考。對比自己以前上課的情況,爲什麼領導、同行聽課時也給自己指出讀的少的問題,看來還是在教學設計的環節上出了問題,或者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沒有機智性地處理一些學生課堂中生成的問題。

聽實習老師上課,自己的體會很多,能清楚地知道上課的老師讀得少,被動地用一個個零散的問題牽着學生走,老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煩,看來,語文教學的確應注重多讀感悟,積累語言。一定要“讀”佔熬頭,應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每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學生通過讀、思、畫、議、悟等幾個環節,將文章讀通、讀懂。最終使學生的言語得到豐富,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通過重點句子的品讀,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在讀中理解“深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和藹、慚愧”等詞語的意思,知道“誇讚、稱讚、讚揚”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義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學習中逐步積累語言。在教學的結課時,要開放性地讓學生說說,讀了課文,你想對誰說點什麼?通過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的理解和感悟。這時,他們盡情潑灑情感。有的說:“我想對戴嵩說,你畫畫得那麼好,還那麼虛心地向小牧童請教,我要向你學習。”有的說:“我想對小牧童說,你真勇敢,敢向大畫家提意見。”還有的說:“我想對圍觀的人說:不要以爲大畫家就沒有錯,以後做什麼事都要多動腦想想。”此時,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學生思維在靈動,情感在昇華,同時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

還可以給學生贈言,“三人行,必有我師。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真實的話永遠是最好的。”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意思。這既是對文本的拓展,也是對語言文字的積累。通過讀書,學生能學會品嚐語言、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積澱語感。

最後總結全文時,我又指導實習老師回到文章的.題目上來,文章的題目爲什麼用“畫家和牧童”呢?其實還不單單是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更多的是因爲牧童的話不是空口而說,牧童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積累,所以他才能更加確定、更加直接地指出畫家畫中的錯誤。戴嵩的畫爲什麼能畫得好?其實也是來源於生活。戴嵩爲什麼能虛心向牧童請教呢?其實,戴嵩是尊重的生活,尊重的事實,這時戴嵩的眼裏就沒有大人、孩子、名人、凡人之考慮了,別人給他指出錯誤時,他是從心裏表示感激的,這樣理解我們可能更貼近真實戴嵩,也更能加深體會戴嵩的謙虛謹慎。戴嵩的謙虛,不是做表面文章給人看的,而是他的品質的體現,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品質,所以纔有了戴嵩的繪畫技藝的成功!

總之,指導實習生,也讓我收穫頗豐。

牧童教學反思4

對於這個問題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我是這樣理解的:生活和文化是藝術的本源,藝術是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本源,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是共生共存的關係,藝術家創作產生了藝術作品,藝術作品成就了藝術家。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藝術家和藝術作品誰是本源,誰成就了誰?

藝術源於生活,植根於文化,所以說生活和文化是藝術的本源,離開了生活與文化,藝術就不會產生。沒有藝術學科的產生,哪來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如果說藝術家是本源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那麼沒有優秀的藝術作品或者說藝術作品達不到相當品質的藝術創作者是得不到藝術家的稱謂的,藝術家的本源也就不能成立。如果說藝術作品是本源,那麼沒有藝術創作者的創作生產,藝術作品又從何談起?

藝術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創作藝術作品,因創作了優秀藝術作品而獲得藝術家的榮譽稱號,從這個角度講是藝術作品成就了藝術家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反過來說,沒有藝術工作者的辛苦付出,也生產不出好的藝術作品。所以說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是共生共存的關係,無所謂誰是誰的'本源。

梵高在世的時候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因爲畫作不被人識,很少有人拿他當藝術家看,更不要說什麼藝術大師,人們頂多當他是一個窮畫家。但是很多年以後,梵高原來的畫作開始大放光彩,這時人們認可了梵高畫作的藝術價值,追認梵高爲後印象油畫藝術大師。這個事例也說明,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不存在誰是本源的問題,二者是共生共存的關係。

牧童教學反思5

一、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有一些熱情的小詞語已經等不及要見你們了,想不想認識他們?

1、[出示詞語](請三位,每人讀一排。——齊讀詞語。)

2、師:這三個淘氣的詞語想考考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敢)戴嵩、稱讚、購買。

師:好樣的!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畫家),你能用上這幾個詞來介紹一下這位大畫家嗎?誰能把三個詞都用上? 生說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位大畫家和一位牧童的故事。板書:畫家和牧童(“畫家”寫得大,“牧童”寫得小)。

師:齊讀課題,你發現了什麼?

師:你知道老師爲什麼把“畫家”二字寫得特別大,“牧童”二字寫得特別小呢?

生:畫家是大人,牧童是小孩

師:是呀,他們年齡不同。

生:畫家是非常有名的,而牧童只是個普通的放牛小孩。

師:他們身份不同。

生:、、、、、、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有道理,可就是這麼一位大名鼎鼎的畫家卻做了一回小牧童的學生,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請同學們輕輕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5自然段(生讀課文)

2、師:讀完了嗎?那讀出了哪段是寫戴嵩正在作畫?

[示句圖:戴嵩現場作畫圖]此時,戴嵩正在畫《鬥牛圖》,只見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看到這情景你想說什麼?

生:戴嵩真不愧是著名的畫家。

師:能你的這種感受送進去,讀!

生:戴嵩畫得好快呀!

師:我注意到了你把“一會兒”重讀了,你怎麼想到要把它重讀了?(生說)

生:戴嵩真厲害啊!

師:我聽出來了,戴嵩真是一位能幹、多才多藝的畫家啊!好,同學們,把你們的.感受送進去,一起讀!(齊讀)

3、師:!這幅《鬥牛圖》很快完成了,圍觀的人對這幅畫是(紛紛誇讚)。現場誰願意來誇誇它?[活動:扮圍觀的羣衆誇這幅畫]

[示句子:“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

師:這位商人,你來誇一誇

生:……

師:不錯。這位大商人,你請!

生:……(生邊讀邊豎起了大拇指)

師:果真是絕妙之作啊!(邊說也邊豎起大拇指)現場有教書先生嗎?這位教書先生你來誇一誇吧!

[示句子:“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生:……

師:現場還有很多尊貴的客人,還有誰想對戴嵩的畫誇讚一番呢?

生:、、、

師:你對這畫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生: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師:你和教書先生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誰有特別一點的誇獎之詞嗎?這位你請!

生:畫得太妙了,畫得太妙了,不愧是著名的大畫家啊!

師:果然與衆不同!這位你來!

生:畫得太好了,簡直栩栩如生啊!

師:你有何高見?

生:這真是難得一見的佳作啊,畫得實在太像了!

師:這麼多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是課文說的“紛紛誇讚”。

牧童教學反思6

《牧童》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牧童放牧晚歸後那種安然與恬淡,自由自在與愜意的生活。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視野裏的。

進入四年級,學生對於古詩的學習已經不再感到陌生,對於古詩學習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澀。於是,課堂伊始,我以複習學過的古詩引入課文的學習,老師和學生一起讀讀自己喜歡的古詩,讓學生進入詩的意境,感受詩的韻味,激發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學習古詩的一般過程: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多誦讀,悟詩情。學生興致勃勃地朗讀古詩,詩中有思,學生不斷抓住相應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詩所傳達的意境。有的同學從“鋪”字體會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有的同學從“弄”字體會到了一種情趣;有的`同學從“臥”字中體會了那種隨心所欲的牧童生活,還有的學生的腦海裏涌現出許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在彙報的過程中,更是精彩紛呈,充分展示了孩子們個性化閱讀背後的個性化理解。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在對詩意有所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感悟和課文的插圖,想象詩中呈現的情景,體會詩中描述的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如“不脫蓑衣臥月明”引導學生想象: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賞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兒,牧童心裏會想些什麼?學生通過想象,體會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並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

課堂中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把自己喜歡的詩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做到讀寫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過後,我仔細反思了整個的教學過程,教學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地信任學生,學生也會充分地信任自己,從而產生課堂教學的朵朵美麗的火花,但是反思之餘也發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應該隨機進行引導,更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牧童教學反思7

[課前透視]

這是一篇充滿濃郁現代氣息的傳說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課文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貞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和學生中的人文資源,引導學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的話進行對比感悟,在讀一讀、想一想、評一評、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設計特色]

彌補缺失,取捨文本;對比感悟,啓思立新。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智慧樹樂園掛圖、多媒體課件及我國名畫家的作品、學生給畫配話的練習單。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激趣啓思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朋友,他們是誰呢?(課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讀他們的名字,去掉拼音讀“戴”:咱們班有姓“戴”的嗎?(如果沒有,建議學生回去可以調查一下週圍的人。)

3.瞭解戴嵩嗎?指名說說,教師出示“我知道”的內容。

4.(板書:畫家 牧童)齊讀:你發現了什麼?(“畫家”兩個字寫得大“牧童”兩個字寫得小) 猜猜我爲什麼這樣寫?(因爲戴嵩是大人,是畫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麼大畫家和小牧童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

[一大一小書寫課題,意在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探究的慾望,爲下文提升文本價值奠定基礎。]

二、自主探究

1.學生輕聲讀課文,劃出生字,反覆地多讀幾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認”的遊戲:一個人拿卡片,另一個人讀生字,遇到不會的放在一邊,同桌互相幫助識字,看哪組合作的最好。

3.指名當小老師領讀:帶拼音讀詞語、去拼音讀詞語、打亂順序讀生字。

4.猜猜找找的遊戲:請你根據老師的表現猜一猜,找到相應的生字.

注:字謎──黑土

動作識字──戴 拱 翹 抹

體驗識字── 一個人常常因爲做錯事或有缺點而感到不好意思.

5.參加“智慧樂園”:智慧樹上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聰明的孩子們,你們能摘到智慧果嗎?

[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鞏固識字,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利於提高識字效率。]

6.寫字:抹、擠、拱、批評、決

(1)觀察體會:這幾個字有什麼特點?

(2)教師範寫:你們想讓老師指導寫哪個字?學生自由選擇。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對於寫得好的學生獎勵一面小紅旗,並全班展示寫得好的字。

三、對比感知

1.檢查讀文,師生共同評議,重點糾正字音和難讀的句子。

2.默讀課文,思考:對於戴嵩的畫,大家是怎樣評價的?

(1)出示商人、教書先生和牧童的話,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結合插圖學生想象:其他人會說些什麼?相機理解“紛紛稱讚”。

[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現,引導學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

3.大家爲什麼紛紛稱讚戴嵩的畫?輕聲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1)怎樣讀才能讓人感覺戴嵩是著名的畫家?學生練習讀、指名選擇喜歡的句子讀、教師範讀、分組讀(追問:你爲什麼這樣讀?)

(2)重點指導這兩句話: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戴嵩的畫畫得好。)

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細筆輕描,很快就畫完了。(戴嵩畫得很快。)

(3)師:你們看,漢語中的“一”多神奇啊!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誇誇它嗎?

[在對比感悟中加深體驗,適時進行語言訓練,利於提高學生感知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總結思考

大家對戴嵩的畫讚不絕口,在這種情況下小牧童卻說他畫錯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第 二 課 時

一、舊知導入

1.上節課的生字朋友你們還認識嗎?師生對口形猜字,開火車讀生字。

2.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對於戴嵩的畫,大家讚不絕口,可是小牧童卻擠進人羣大聲喊,(喊什麼?)指名讀、男女分組讀、齊讀.

二、讀文品悟

1.聽到小牧童這樣喊,圍觀的人什麼反應?結合插圖想象當時的情形:人們又會說什麼?

2.戴嵩是怎麼說怎麼做的?輕聲讀課文5.6自然段,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3.有感情地朗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練習讀、同桌分角色讀、指導讀、範讀、評議讀、表演讀。

4.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教師和學生共同表演,其他學生可以當觀衆,也可以當圍觀的人。

[通過牧童和圍觀人態度的對比,在多種朗讀中感受文本,體會出牧童的實事求是和戴嵩的謙虛。]

5.深入思考

(1)讀到這裏,你想說點什麼?想對誰說?指名任意說。

(2)課題這樣寫合適嗎?(教師重新寫“牧童”,字的大小和“畫家”一樣大。)

[在學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此時改寫課題水到渠成。]

律動:配樂欣賞中國畫家的作品。(其實在我們國家還有許多著名的畫家,下面讓我們在輕鬆的音樂中休息一下,欣賞欣賞他們的作品.)

[融律動和中國畫的欣賞於一體,拓展了文本資源,使學生感受到了藝術的薰陶。]

三、拓展延伸

重點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李苦禪的《鷹》,請學生爲他們的畫配上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能寫幾句都行,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寫話訓練在低年級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學生自主選擇內容,削減了寫話的難度,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利於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

四、規範寫字

重點指導“兄、呆、商、購、價錢”

1.學生認讀生字,描摹體會:你發現了什麼?

2.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重點指導難寫的字。

3.學生練習書寫,互相評價,教師展示學生作業。

五、總結建議

畫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從來沒有人懷疑過。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網上向牧童挑戰他認爲兩牛相鬥的時候,尾巴翹起說明牛心情好,這樣更容易鬥贏,想了解具體情況嗎?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上網查查有關的資料。

[帶着問題走出課堂,將文本的價值取向進一步延伸,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是最富個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悅的心靈享受。本節課的.設計我力求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1.自主探究求發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整節課我從交流入手,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對話環境。首先我創設了自然生動的教學情境,以“介紹兩位新朋友”爲切入點,打破常規寫課題,激發學生讀文的探究慾望。識字中以遊戲和活動爲主,注意聯繫學生以往的識字經驗和生活經驗,通過開展“你指我認、當小老師領讀、猜猜找找、參加智慧樂園”等活動,充分激發孩子主動參與識字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另外在朗讀環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引導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讓他們在讀、說、評、演中進行充分的角色體驗,用原生態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讀文,進一步體會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

2.對比感悟促深化。

上這節課的初衷緣於讀文時的一種感動,不僅爲戴嵩向牧童請教的虛心和從善如流感動,更爲牧童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敢所震撼。他的真誠勇敢、實事求是的態度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所以在文本價值取向上我稍稍傾向了後者。

之一:一大一小書寫課題,突出大畫家和小牧童,後來在文本解讀時我和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又重新書寫課題,讓學生感悟到牧童雖小但精神可佳,教師有在學生的建議下改寫課題。

之二:我結合插圖讓學生大膽想象人們的紛紛稱讚和“呆住了”的空白處,使學生在對比評價中更深體會到牧童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是多麼難能可貴!

之三:在結課時我又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把更具挑戰性的問題拋給學生,並建議他們可以上網繼續查找相關資料.這樣,把學習的領域拓寬到課外,進一步提升了文本的社會價值,充分體現語文了學科的人文性。

3.自由寫話揚個性。

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最大特點是識字量大,認寫分開。崔巒先生多次強調:到了二年級應該強化寫的訓練。本節課我用大量時間進行了寫字和寫話訓練。寫字上重點引導學生觀察體會,掌握字的構字規律和間架結構,教師根據學情相機指導,最後通過自評、互評和師評展示學生作業,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寫話訓練我主要展示我國著名畫家的作品,尤其讓學生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李苦禪的鷹,然後結合自己的感受給畫配話。但是低年級寫話訓練要求不高,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能寫幾句就寫幾句,不會寫的字還可以用拼音代替。這樣逐步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爲向中年級過渡打下良好的基礎。

牧童教學反思8

《牧童謠》是一首帶有山歌風味,敘事童謠的湖北民歌。歌詞簡譜,通俗,採用問答的形式。抒發了孩子們熱愛光明的真摯情感。這首歌曲由上下句構成的一段體。“那斯那斯嗨”的趁此增加了趣味性,充分的體現了牧童們放牧對歌時頑皮活潑的情趣。整節課我注重了學習的過程,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音樂,感受音樂,享受音樂,同時也學會了表現音樂。在練聲部分,我的初衷是要學生們通過發聲遊戲來進一步熟悉曲調,而又不至於乏味。本曲的歌詞非常有特色,詞句簡單,上下兩句一問一答的結構,剛好可以師生或生生互動。學習歌曲時通過教師範唱,模唱,用動作表演唱,創編唱等環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的瞭解聲音的演唱方法,掌握正確的演唱情緒,唱起來孩子們表現的都很優秀。最滿意的是歌詞編創環節,這一環節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在老師圖片的提示下做歌詞的改編,首先通過視覺效果引起學生的好奇感,然後通過填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自己創編。學生能用自己創編的歌詞來演唱,有效的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學習能力。能讓人快速成長的不是單一的教授而是實踐與互教。

牧童教學反思9

我在備課時,認真研究了教材。《畫家和牧童》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本文謀篇佈局上富有特色,戴嵩高超的畫技引得圍觀的人紛紛誇讚,筆鋒一轉卻傳來了一位不起眼的小牧童的批評,前後對比明顯。

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意圖如下:

1、尋找問題的切入口,圍繞一個主導性問題開展任務教學。

《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中提出,無論是什麼形式的課,都存在着一個需要重點突破的主攻方向,沒有重點的教學是低效的。要求我們把不同層次、不同類羣的目標在主攻方向的提領下匯聚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這節課教學時,我整體圍繞一個主導性問題即:從哪裏看出戴嵩是一個著名的畫家安排整堂課的教學任務。開始由課件引出戴嵩和牧童,出示了我知道的`內容,讓學生讀一讀,從而對戴嵩有初步的瞭解,再書寫課題時特意把畫家寫得大,牧童寫得小,設下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再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講一件什麼事。接着,讓學生初步談談戴嵩是個怎樣的人,從學生的回答中我抓住了從哪裏看出戴嵩是一個著名的畫家讓學生合作學習,讀一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好好讀一讀。然後結合朗讀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交流自己讀句子的體會。在讀文的同時,我有機地安排了幾個語言文字的訓練。如:運用“一……就……”的句式說話,找“稱讚”的近義詞、想象圍觀的人怎麼誇讚等。在通過各種說話、想象、討論、朗讀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感悟戴嵩是一個著名謙虛的畫家,同時還體會到牧童也是一個勇敢、實事求是的人。這樣,讓孩子們感受到戴嵩和牧童的優秀品質後,老師在特地爲牧童平反。然後再讓孩子們選喜歡的角色朗讀,再次感受人物品質。這樣通過一個主線起到“牽一而動全身”的作用。

2、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學生的自主。

這節課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關注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感受和體驗,如:①提問體現主體性。例如讓學生的當場作畫,當小牧童幫大畫家改一改《鬥牛圖》的錯誤,問:“你爲什麼這樣畫?”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在學生有跟小牧童不同看法時,我肯定他,鼓勵他大膽向書本挑戰,課後尋找資料。②朗讀體現主體性。朗讀感悟環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圍繞一個主導性問題即:從哪裏看出戴嵩是一個著名的畫家,引導他們在讀讀、想想、說說中進行充分的體驗,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讀文,體會到戴嵩作爲一名著名畫家畫技的高超。③學習方式體現主體性。如讓學生接觸文本談自己的感受,說說畫家是怎樣的人?如抓住重點句感悟課文中,我也是先引導學生自己讀,再合作交流體會,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當牧童改《鬥牛圖》的錯誤地方等。這些環節的設計我都意圖達到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體驗,感悟的內容,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氣氛,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展開有效的對話。

牧童教學反思10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是一篇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而戴嵩虛心接受小牧童批評的事。讚揚了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閱讀教學中,我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併爲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加深理解和感悟,激發積極思考。

一、欣賞名畫,激發興趣。

在優美的古樂聲中,幾幅水墨畫徐徐展開,這就是戴嵩的畫,有衣服是他畫的《鬥牛圖》,老師適時講解,引導學生欣賞圖中牛的形象的鮮活逼真。這樣栩栩如生的水墨畫,是誰畫呢?引出今天的課文的主人公——戴嵩,進入課文的學習。

二、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

1、根據學情引導品悟“著名”一詞

重點詞句的理解是學習課文的關鍵。你知道這是一位怎樣的畫家呢?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學生從書中找出相關句子讀出,我從中抓出兩個重點詞: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引導學生理解。我展出兩幅圖畫,讓學生區分比較:哪幅是濃墨塗抹,哪幅是輕筆細描,我還讓在美術社團學習的學生起來表演怎樣濃墨塗抹,怎樣工筆細描。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並身臨其境地理解了詞語,並體會了戴嵩畫畫非常認真,技藝高超。在此環節,我引導學生自讀、評讀、再一起讀,注意區分語氣輕重,體會對戴嵩的崇拜之情。戴嵩的畫得到了圍觀的人紛紛誇讚,首先從其他兩段中找出和誇讚相近的詞:稱讚、讚揚。讓學生感受到詞語的靈活運用和豐富多彩。然後我採用個別讀、男女同學比賽讀、分角色朗讀,感受商人和教書先生的誇讚。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進步,讀得精彩,表達了感情。這樣反覆的朗讀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感受“戴嵩”的“著名”。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著名的含義了。

2、比較人物,感悟牧童的可貴品質。

我讓學生表演圍觀的人是怎樣稱讚戴嵩的畫的,使學生體會到了人們對戴嵩的崇拜。而正當人們讚不絕口的時候,卻出現了了讓大家驚訝的一幕,我指名一名學生表演小牧童指出戴嵩畫上的錯誤。讓學生帶着問題研讀課文,並讓學生說說爲什麼“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過討論知道,大家都認爲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小牧童竟敢大膽地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從而感受牧童實事求是、感於向權威挑戰的可貴精神。同時,也對這一比喻句的用意有了深刻的理解。

3、通過理解關鍵詞句感受人物的.品質。

牧童敢於在這麼多人面前指出畫家的錯誤,戴嵩會怎麼想?怎麼做?我通過讓學生品讀5、6兩段進一步感受畫家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高貴品質。同時出示課文的最後一段及課文插圖:指導讀好戴嵩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教!”引導學生質疑:“爲什麼這麼有名的畫家卻向一位小牧童致謝?最後再一次地欣賞《三牛圖》、《歸牧圖》,從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績和他虛心好學是分不開的。

三、練習模仿,學習語言

模仿是創造的基礎,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在教學中,我以教材爲本,以教材爲例子,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比如:在學習了句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後,我讓學生用“一……就……”練習說話。學生說出了各式各樣的句子。通過造句訓練,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

再如,當學生讀到圍觀的人紛紛誇讚戴嵩的句子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誇讚戴嵩的畫呢?在小組裏表演一下吧。學生通過對文中語言的學習,模仿說句子,同時也訓練了自己創造。

總之,我們的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應引導學生在讀書中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澱語感。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

牧童教學反思11

《牧童》是一幅圖。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牧童放牧晚歸後那種安然與恬淡,自由自在與愜意的生活。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視野裏的。

在整個理解詩意,悟其情感中,我主要引導學生不斷抓住相應的字眼品味古詩所傳達的意境。有的同學從“鋪”字體會草的翠色慾流、生機勃勃,就像軟軟的毯子和草場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有的同學從“弄”字體會到了一種情趣和牧童頑皮與可愛;有的同學從“臥”字中體會了那種無憂無慮、充滿野趣的牧童生活……學生的思維和詩中的字詞不斷地碰撞,也激發了他們在情感上的共鳴。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感覺要是能讓孩子們進行一下模仿創作,進一步提升孩子們的語文素養,可能教學效果會更好。可以先試着出示幾幅生活的圖景,讓孩子們去感受童年的'快樂,並和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去試着讚美它們,即便只是讓孩子們說說,也能讓孩子們在感受美的時候試着去寫下來。以後我可以在教學中嘗試多種方式讓孩子模仿創作,提升孩子們的能力,至少讓孩子們有這方面的感知。

牧童教學反思12

整堂課在實際授課後,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啓發下,逐步深入瞭解作品,通過4次完整的欣賞作品,學生聽辨出了樂曲分爲三部分,每一部分的速度與情緒。並瞭解了作曲家的生平及創作《牧童短笛》的創作背景。在拓展部分,教師結合笛子這一民族樂器進行拓展,讓學生了解了笛子的起源發展以及演奏技巧,通過視頻的欣賞讓學生更爲直觀的瞭解。

存在不足的有:在體驗欣賞作品時,學生自主欣賞體驗的太少,教師說的太多,在今後的欣賞教學中應設計的更爲合理,啓發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再多一些。

教師在挖掘作品深度可以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再挖掘的'深一點,讓學生再吃的飽一些。上好這節課後,讓我一直思考着一個問題,欣賞課究竟應該如何合理的設計教學活動環節,如何能做到環環相扣,讓學生自主體驗自主學習發現?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帶着這樣一個問題,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尋找答案。

牧童教學反思13

整堂在實際授後,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啓發下,逐步深入瞭解作品,通過4次完整的欣賞作品,學生聽辨出了樂曲分爲三部分,每一部分的速度與情緒。並瞭解了作曲家的生平及創作《牧童短笛》的創作背景。在拓展部分,教師結合笛子這一民族樂器進行拓展,讓學生了解了笛子的起發展以及演奏技巧,通過視頻的欣賞讓學生更爲直觀的瞭解。

存在不足的有:在體驗欣賞作品時,學生自主欣賞體驗的太少,教師說的太多,在今後的欣賞教學中應設計的`更爲合理,啓發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再多一些。

教師在挖掘作品深度可以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再挖掘的深一點,讓學生再吃的飽一些。上好這節後,讓我一直思考着一個問題,欣賞究竟應該如何合理的設計教學活動環節,如何能做到環環相扣,讓學生自主體驗自主學習發現?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帶着這樣一個問題,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尋找答案。九加幾教學反思鏡面對稱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地理

牧童教學反思14

《牧童之歌》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新疆民歌,它生動逼真地表現了牧童放牧時的喜悅之情並刻畫出天真可愛的人物形象。首先,我選用了一段《新疆好》的音樂加上描繪新疆美景的圖片,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感受新疆的音樂和風土人情,然後引出這堂課所學的歌曲《牧童之歌》,在學歌過程中,我儘量讓學生自主通過以往課堂訓練所積累的對音符音高的感受來清唱唱歌譜歌詞,找出兩者中的難點,比如說歌曲中的附點節奏等,再通過鋼琴、範唱進行點撥,讓他們自己發現難點、解決難點,不斷提高音樂修養,最終能夠掌握直接試唱歌譜歌詞,自學歌曲的能力。

在會唱歌、唱準歌的基礎上,爲了豐富歌曲的演唱,我又向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是自己創編二聲部,啓發他們用平行三度的創編手法,這個方法比較簡單易唱,也是我所教的班級最常用的手法,說到合唱,特別是用三年級的學生在短暫的半節課時間裏將二聲部清晰的呈現出來,難度很大,所以我首先讓他們練習聽雙聲部旋律,只有建立在正確地聽辨出琴聲裏高低聲部基礎上,纔能有可能唱準不同的聲部,大家都知道,以班級成員爲主的合唱隊肯定沒有精挑細選後組建的合唱隊好,因爲班級學生歌唱水平參差不齊,其中不乏很多五音不全的人,那些所謂的五音不全的人其實並不是唱不準歌曲,而是因爲聽力有缺陷,他們聽不出音高,就像啞巴爲什麼不會說話,只會發出怪異的叫喊聲,因爲大部分的啞巴聽不到聲音,所以他沒法模仿別人的`語言。

所以我覺得要想唱好合唱,必須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聽覺,等他們聽辨出高低聲部了,再通過各聲部的強化演練,讓他們對各自的聲部形成記憶,這樣纔能有效唱出高低聲部。在演練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同學爲了不受其它聲部的干擾就會刻意地堵上耳朵用喊叫的方式將自己的聲音唱得大大的,這時候就要引導學生在聽着對方的聲部的同時來唱自己的聲部,體會聲部間的和諧,學會怎樣用最合適的音色和音量配合其它聲部,更好地來展現合唱藝術。以上就是我就本節課上合唱教學的一些理解,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牧童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品讀句子,體會戴嵩的畫技高超,教學教案和教學反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抓住重點詞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 我們繼續上21課,生齊讀課題。

二、體會戴嵩的畫技高超

(一)同學們,文中的第一句話就說:

(PPT出示: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叫戴嵩。生齊讀)爲什麼說他是一位著名的畫家呢?請同學們默讀1-4自然段,用橫線畫出相關句子。(PPT示默讀提示)

板書:著名,進而引出畫技高超

(二)品“著名”,體現畫技高超

1、關聯詞“一……就……”,體會畫技高超

(1)我們先看第1自然段,有同學從這一段中找到相關句子嗎?

(生讀句子,PPT示: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齊讀)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句話裏有關聯詞——“一……就……,關聯詞有什麼作用?

齊讀句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2)小練筆:用“一……就……”造句(指名說)

2、通過句式“一會兒……一會兒……”體現戴嵩作畫本領高超。

(1)師:戴嵩的畫技高超還體現在哪裏呢?請在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劃出相關句子。

(生答後PPT出示句子: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2)理解詞語:濃墨塗抹、輕筆細描

師:這句話中有不懂的詞嗎?(濃墨塗抹、輕筆細描)

(生提問就請生解答,接着PPT出示兩幅圖,讓學生區分)

指導朗讀: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畫畫速度快、熟練)你能讀出很快來嗎?(生讀)

師:是的。這位畫家畫技嫺熟,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

(3)小練筆:請用“一會兒……一會兒……”寫一個句子,寫到98頁的讀讀寫寫上。一分鐘後請同學說一說。

師:我們一起讀一讀第一、第二自然段,感受戴嵩的著名。

(PPT示第一、二自然段,齊讀)

3、紛紛誇讚----戴嵩的著名

(1)師:同學們,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快到課文中去找一找,人們是怎樣稱讚的。自己來讀一讀。

生彙報後(指名讀)

師:(重點指導出學生誇讚的語氣。)

師:戴嵩畫畫不僅速度快,而且畫得像,稱他是著名的畫家,的確是名不虛傳呀!那麼除了商人和教書先生,你覺得還有誰會稱讚?

師:是啊,有這麼多人都在稱讚戴嵩的畫,所以書上說是——圍觀的人看了,紛紛誇讚。(板書:紛紛誇讚)

(2)積累詞語:誇讚,稱讚,讚揚

師:孩子們,你們發現了嗎?我們剛纔讀得句子當中有三個意思相近的詞語呢,發現了嗎?看!你發現了,說一說。

 三、5-6自然段,抓重點詞,體會牧童和戴嵩的品質

(一)通過“炸雷、擠、喊“詞體現牧童勇敢

1、師:戴嵩畫的畫可真棒,正在大家紛紛誇讚之時,一位牧童擠進來大聲喊?他喊了些什麼?

(出示PPT:“畫錯啦、畫錯啦!……”)

指名讀(大聲,引導抓住重點詞朗讀,體會品質)

(請齊讀這句話“畫錯啦,畫錯啦!……”,重點詞顏色變紅))

2、小拓展:當牧童說“畫錯了”的時候,圍觀的人心裏會想些什麼?

(二)通過“和藹、很願意” 、“慚愧,連連拱手”體會畫家虛心

1、師:這個牧童竟然說戴嵩畫錯了,可見他是個……?聽到這句話,戴嵩有沒有生氣?他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從他的話和動作中,你看出他是怎樣一個人?

(虛心、認真、謙虛。從“和藹、很願意”來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朗讀,體會情感)

(PPT出示戴嵩的話,“和藹、很願意”變紅顏色)板書:虛心。

2、師:戴嵩的虛心還表現在哪裏?課文哪裏有寫?

引導生從“慚愧,連連拱手”體會虛心,教學反思《教學教案和教學反思》。(生彙報完後PPT出示句子,“慚愧,連連拱手”變紅色)

師:你們覺得戴嵩有名僅僅是因爲畫畫的好麼?還因爲什麼?

(引導答案:不是,還因爲他很謙虛。他有優秀的品質。)

(三)體會牧童的善於觀察

1、師:這樣一個大畫家,他可真虛心。那麼到底哪裏畫錯了?

你能指出來嗎?牧童爲什麼知道戴嵩畫錯了呀?請小組討論。(PPT示自學要求)

(指名回答)

2、出示鬥牛圖與趕牛蠅的圖,讓學生再次讀並正確區分。

(生講完後板書:善於觀察

3、小結

戴嵩知錯就改,看他把《鬥牛圖》改成現在這樣了,(PPT示圖片)連乾隆皇帝都在上面題詞了呢,這幅畫和這個故事後來就成爲千古流傳的佳話。

 四、小結

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你最想稱讚誰?(生彙報)

五、作業

1、課後與同學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2、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

教學反思

1、通過關鍵詞體會戴嵩的畫技高超和虛心

課文的第1-4自然段主要描寫戴嵩的.畫技高超。通過引導學生從關詞“一……就……”、“一會兒……一會兒……”、“輕筆細描”、“濃墨塗抹”、等詞體會畫家的畫技高超,並且藉助圖片讓學生理解“輕筆細描”、“濃墨塗抹”這兩個詞的意思,藉助 生動畫面,使學生易於理解。通過模仿圍觀人稱讚的話語,讓學生更加體會戴嵩的畫技高超,同時也爲牧童的勇敢指出錯誤的好品質做鋪墊。在第5-6自然段的學習中,通過抓住“和藹地”、“很願意”、“請”、“連連手”、“慚愧”等詞理解戴嵩的虛心,並且通過動作理解“連連拱手”一詞。

2、形成反差,感悟牧童的可貴品質。

正當人們讚不絕口的時候,大家都認爲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小牧童竟敢大膽地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從而感受牧童實事求是、感於向權威挑戰的可貴精神。用兩幅圖讓學生區分理解哪一幅是鬥牛圖,哪一幅趕牛蠅圖,圖文結合更易於理解,同時也引出牧童善於觀察的好品質。

3、不足之處

在本節課中,兩個教學目標都完成得較好,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對於時間的把握不夠。例如在理解戴嵩的畫家高超這一部分中已經花費了將近15分鐘,這是超出我原先的預設,這也導致了在後面讀的方面可能稍微減少了。而且在落實的過程中,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我雖然有設置了小組加分的環節,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沒有很好地落實。而且在教的過程中,如果碰到學生冷場或者是回答的人數比較少時,我沒有對學生採取激勵之術,所以在整節課下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並不高。在每一個句子的講解完之後,我沒有迴歸到教學目標的小總結,沒有進一步鞏固已教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