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教學反思>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閱讀(2.75W)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1

這是篇略讀課文,篇幅較長,是按故事發展的順序寫的,雖然文中出現了多處較奇異的情節,但也都是學生預料之中的,順理成章地發展下來,也許學生懂得了童話並不真實。文章的故事情節雖然奇異,但內容還是比較簡單,學生基本都懂。可能存在的就是對於理解智慧的女兒最後說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就是“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的勞動,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把教學重點定爲:什麼是幸福以及三個牧童是怎樣弄懂幸福是什麼的。再加上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多的講解。在學生大體瞭解課文內容後,抓住三個青年和智慧女兒的話,讓學生思考,並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學生通過交流明白了是勞動讓他們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纔是幸福的。之後我讓學生聯繫他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看法,自己什麼時候感到最幸福,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在說中,在讀中品味幸福的含義,並能記住這句話,經過幾個輪迴,同學們都理解並記住了這句話。最後讓學生交流自己對幸福的理解。有的同學說“在學校裏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是幸福的”、“在學校裏遵守紀律,與同學和睦相處是幸福的”,有的同學說“有家裏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幸福的” 、“做好自己的事,不讓爸爸媽媽操心是幸福的”,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個學生說“我們全班同學能一起坐在教室裏學習是幸福的”。有的說有一次在路上幫助了別人,人家對我說謝謝時,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說我在家裏幫媽媽作家務時,媽媽誇我時,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助人爲樂的教育。

與此同時,我不失時機地出示了一些關於幸福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

最後,我還安排了一個演課本劇的環節,雖然孩子們熱情很高,但結果不理性。可能是我一開始交代得不是很清楚,沒有仔細教他們該怎麼去演。當然,要想演好,還得記臺詞,但時間過短,他們講了第一、二句,後面就忘詞了,因此馬上亂場了。以後有時間,讓他們再準備準備,成功地來演一次,這樣也許更能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特長。

在上完了這一課之後,我也對自己做了一個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讀的形式少:

比如,我可以用默讀、生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比賽讀等方式。以讀爲主。讓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2、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沒有體現出來:

比如,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出現了問題之後,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師在評價,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

3、對幸福的理解,我認爲幸福就是付出,勞動就是付出。還要引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錢時,你有想過你的父母的感受嗎?上課不聽講時,你有想過老師的辛勤勞動嗎?……我在上課時就沒有怎麼好好的去引導,這種學生就是明顯的只知道叫別人幫助自己,不知道自己也要去幫助別人,就沒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老師不只是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好讓他們都能更好的成長。

通過這節課,我懂得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性,只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平臺,他們就一定能在學習中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2

人教版四年級第三單元專題是“中外童話”,本專題是讓學生“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瞭解童話的內容,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幸福是什麼》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重點是:瞭解故事的內容。難點: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基於這一點,本節課教學過程如下:

一、自讀自悟瞭解故事內容

這篇童話是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記敘的。首先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然後以填空練習的形式達到理解。

練習一

三個牧童(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給人們帶來好處)就是幸福。第一個青年(給病人治病,病人恢復了健康),他感到多麼幸福。第二個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情,他勤勤懇懇地工作,他的勞動沒有白費,對別人是有用的),所以他也是幸福的。第三個青年(留在村子裏耕地,麥子養活了許多人,他的勞動也沒有白費),他也感到幸福。

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後的體會。以概括總結的形式達到領會課文中心。

練習二

課文主要講述了(三個)孩子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十)年的親身經歷,終於明白了:(只有用自己的勞動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纔是真正的幸福)。

通過此項練習使抽象的道理用幾個具體的事例詮釋,由易到難,逐步體會到本課的中心。

二、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對幸福含義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拓展開去,聯繫現實生活加深對幸福含義的`理解。

練習三

“說說或寫寫”(運動員說,幸福是——,教師說,幸福是——,警察說,幸福是——,我說,幸福是——。——說,幸福是——。)

這一練習使學生對幸福含義的理解得到了提升。

三、要抓重點詞句的品讀,感悟中心。

反思本節課,我覺得對重點詞句的品讀還不突出。在學生學習時應該找出課文中心的句子(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品讀析句時,先理解詞語“義務”,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然後圍繞中心句找出文中相對應的事例一一品讀感悟。這樣直奔課文中心,再緊緊圍繞中心展開教學活動。這樣既適合略讀課文的教學,又能節約點時間去積累本課的好詞佳句,或者同學之間交流有關幸福的名言。這些都是在今後的教學中所注意的細節。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3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中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幸福。十年後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勞動,要很好的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讀懂故事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難點是引導學生髮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從而懂得珍惜幸福。

一、教學片斷

(理解三位青年和智慧女兒的話後,學生知道勞動可以帶來幸福。)

師:幸福在哪裏,它不在柳蔭下,也不在溫室裏。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艱苦的勞動裏。幸福,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請聽配樂朗誦《幸福,一首唱不完的歌》。

播放配樂朗誦。

師:從朗誦中,你知道還有什麼也是幸福?

生:健康是一種幸福。

生:創造也是幸福。

生:得到祝福是一種幸福。

…………

師:是啊,幸福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幸福需要你用心去體會。比如,每天,老師能看到59張可愛的笑臉,看到59個勤學好問的身影,能在這樣一個團結和睦的.集體中生活,我感到幸福!你能以“我感到幸福!”爲結尾,簡短說幾句話嗎?

生積極構思後自由發言。

生:班級建設圖書角,我毫不猶豫地拿出兩本書供全班同學借閱,能夠共同分享知識,我感到幸福!

師:這是分享的幸福。

生:元宵節的晚上,我們和小夥伴一起到世紀廣場看焰火表演。當五彩繽紛的花朵在我們頭頂盛開,我感到幸福!

師:這是多彩的幸福。

生:一次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一隻高大凶猛的鬥狗,嚇得是瑟瑟發抖。正當我不知所措時,一位身着西服的大人趕走了狗。叔叔爲我解除困境,我感到幸福!

師:挺身而出的幸福。

生:寒冷的冬天,我騎快車往家趕不慎撞倒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不顧自己的疼痛,扔下手中的袋子,跑過來扶起我。一位陌生人對我如此關心,頓時,一股股暖流涌入心田。那一刻,我感到幸福!

師:關愛的幸福。

生:一個大雨傾盆的日子,我乘路車回家,上車後才發現口袋空空的。我很着急,擔心售票員阿姨會將我趕下車。阿姨彷彿看出了我的窘態,溫和地說:“沒關係,我也有一個跟你年齡差不多的孩子。要是有一天他也發生了這種情況,會不會有人要趕走他呢?阿姨相信你不是故意的,安心坐車吧。”素不相識的路人如此的信任我,我感到幸福!

師:信任的幸福。

生:奧運賽場上,當鮮紅的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當莊嚴的國歌一遍遍奏響時,身爲炎黃子孫,我感到幸福!

師: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幸福!

…………

師:幸福就是不開心時的一句安慰,病中的一句問候,是你的微笑,我的祝福。幸福是一個美麗的天使,有純潔的心靈,在你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降臨到你地身上。可是,因爲幸福長着一對翅膀,隨時隨地也都會與你擦肩而過!同學們,好好地珍惜幸福,讓她和我們永遠在一起!

二、教學反思

幸福是一個熟悉而又永恆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麼,卻又不是一兩句話。《幸福是什麼》這篇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勞動,要很好的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主題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而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是一種幸福,回報也是幸福。學生總結不出這樣的話,於是我就請學生欣賞散文朗誦《幸福,一首唱不完的歌》。這樣的安排無疑很好地加深學生對幸福內涵更寬泛的理解,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是不行的。我順勢啓發學生以“我感到幸福!”爲結尾,聯繫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回想他們做過的事進行說話,讓學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幸福,理解幸福,並激勵學生要學會創造幸福,珍惜幸福,做一個幸福的人。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4

《幸福是什麼》是人教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這篇課文是童話故事,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導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本節課我主要抓住以下環節來展開教學:

一、緊扣主題自讀自悟,彙報交流,引導想象。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並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沒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幾句話,統領課文,去梳理故事的情節,領會文章的主旨。根據問題的回答接着讓學生自主找出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進行彙報交流。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體會幸福的所在。表面看學生似乎把課文的

內容已經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去太遠,孩子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如果在教學中我能這樣設計:想象一下這十年中在他們身上發生怎樣的動人故事。那麼他們可能會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蹟。這樣在他們的腦海裏,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真正的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含義。

二、聯繫生活多元擴展,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徵。

學完課文後,學生對童話的主題幸福的含義有了比較深刻的,透徹的瞭解(幸福就是通過勞動,很好的儘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實現對課文情境的語言創造,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一種境界。在學生深入的理解幸福的深刻含義之後,我通過要求學生尋找名人名言,引導學生去發現、品味存在於自己身邊的幸福,寫出對幸福的感受,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幸福,並更好地珍惜幸福。

一堂課下來,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在課文朗讀方面,太過平淡,不夠生動,孩子們剛有點入門,我沒有好好引導他們去說、理解、感悟、品讀,從而導致學生讀的目的性不強,點到即止,如何使孩子們讀得妙趣橫生,需要好好去思考。應儘量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課堂時刻充滿活力,充滿生命力。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如果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給更多的學生盡情地說,主動的說,那學生將會有更大的提高。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5

《幸福是什麼》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爲專題。這些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薰陶。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麼是幸福”上。在教學時,我以這樣的語言導入:同學們,關於幸福,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怎麼理解這兩個詞語的?學生沒學習課文之前的回答是幼稚的,單純的,我藉機進行總結,質疑引出下文。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課文的內容,想一想幸福到底是什麼?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我們沒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應該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幾句話,統領課文,去梳理故事的情節,領會文章的主旨。學生找到統領全文的話即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根據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接着讓學生自主找出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學生可以不按順序彙報,自主選擇喜歡的青年進行彙報,然後通過表演、交流,讓學生感到了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纔是幸福的。課堂上我還採用了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瞭解課文含義。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後讀文,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接着我出示了一些關於幸福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並按照這種形式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幸福的看法,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學生比較喜歡這個環節,興趣高漲,學生的精彩的`概括是我沒有想到的。我記得我們班級有一位平時不愛表現的同學是這樣形容的:幸福像一棵掛滿了蘋果的蘋果樹,要跳一跳才能摘到。雖然稚嫩但是我對他的回答印象深刻。另外,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爲專題。我在接近尾聲的時候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喜歡這篇課文嗎?爲什麼?學生回答的正好就是童話的特點,我不失時機的向學生滲透了童話的寫作特點,一舉兩得。在課文的最後進行總結時,我在《幸福在哪裏》的歌聲中出示幻燈片,內容是本班學生在參加學校感恩活動時的照片,有給爸爸媽媽洗腳,有在學校勞動,有幫助同學……我還加入了不同工作的人的工作場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尋找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要經歷很長時間,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隨時伸出自己的雙手,就可以抓住幸福。

課文中的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每次課後總能夠發現不足之處。比如習慣了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回答,老師再進行評價,不敢放手給學生。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閱讀,出現了問題之後,教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說不定他們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穫。

通過教學本課我也學到了許多,我深深的感受到只要我們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認真備課,就會給學生帶來收穫的喜悅,學生也會給老師帶來快樂!讓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去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吧!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6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麼是幸福。十年後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爲了讓學生弄明白幸福的真正含義,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

1.從課題入手讀懂故事,進入生本對話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麼》,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接着我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地讀讀課文,並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師:他們是怎樣弄明白的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學生畫句子,讀課文,交流。老師總結歸納。

2.再造想象,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於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裏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如果此時結束這一學習環節,表面看學生似乎把課文的內容已經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去太遠,孩子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於是我相機拋出了一個問題:這三個青年爲什麼會感到幸福?孩子們一聽,愣住了。他們可能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我於是引導他們: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生的故事。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蹟。在他們的腦海裏,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3、多元感悟,體會語文的幸福的含義。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儘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在這一課的最後,許多學生都說了很多與課文中不一樣的感受,這是真實的,是值得尊重的。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每次課後總能夠發現不足之處。

首先是讀的形式少:比如,我可以用默讀、生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比賽讀等方式。以讀爲主。讓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其次是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沒有體現出來:比如,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出現了問題之後,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師在評價,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

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閱讀,出現了問題之後,教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說不定他們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穫。

通過教學本課我也學到了許多,我深深的感受到只要我們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認真備課,就會給學生帶來收穫的喜悅,學生也會給老師帶來快樂!讓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去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吧!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7

《幸福是什麼》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爲專題。都是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薰陶。

這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課文。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麼是幸福”上,再抓住重點段的朗讀來感受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與此同時,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靈動課堂的本質就是讓學生願意學習,學會學習的同時形成自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時,我便採用“以學定導,多元互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獨學、對學、羣學的.方式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通過大展示環節把自己的發現、疑惑進行交流,全班共同解答,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智慧火花得到迸濺,學生的靈感得到生髮,最終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並能聯繫生活實際來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這樣,學生的學習將成爲愉快的人生之旅,讓其生命在陽光雨露照耀哺育下,舒展張揚,開出絢爛的花朵。

課堂中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學生也因自信而發展,課堂因活力而精彩!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8

《幸福在哪裏》是保加利亞埃林.彼林的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自身的勞動實踐,找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圍繞這個語文味,我是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教學的:

1.注意創設情境。一上課我就讓學生談自己怎樣過得幸福,學生紛紛發言。較好的引入課題:幸福是什麼。這樣的談話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平等、民主。我總是以極其平和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在讀中明白幸福,在想象中感悟幸福,在聯繫實際中體會幸福,進而明白做人的價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以學生的學習爲主體,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愉快和諧的教學環境.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平等,民主.教師總是以極其美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在讀中明白幸福,在想象中感悟幸福,在聯繫實際中體會幸福,進而明白做人的價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文道統一.

3.談話之二:在想象三個青年具體做了些什麼有益於人類的事,自己說說他們找到的怎樣的'幸福,假如你就是那位青年、那位農民。因爲這些話題有趣味性,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樂於參與。

4.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在抓住重點學習三個青年說的話時,讓學生在讀句中想象,從而獲得情感體驗,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感染,感受到語言的優美.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地感到駕馭教材,備好學生的重要性 。上好課最重要的還是根據學情備好課,而且真正的去吃透教材,你纔會融入到你的課堂之中。課堂上的及時的激勵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9

很多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什麼是幸福呢?畢淑敏在百家講壇上有一句這樣的開場白:

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但究竟什麼是幸福?有人說金錢就是幸福,那麼爲什麼我們現在的人均收入已經提高了很多,但感到幸福的人卻並沒有比以前增加呢?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去感知幸福。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隱藏了那些我們沒有察覺到的殺手?

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苦苦探索,爲什麼我們已經擁有足夠的金錢以及健朗的身體還覺得不幸福呢?

關於幸福什麼這個話題我問過很多身邊的朋友,他們很多都說,幸福就是擁有很多的錢,很豪華的房子,很高檔的車子,或者一切想要得到就能得到的東西。於是有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誤入了歧途。

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十課有一篇關於童話故事的課文——《幸福是什麼》,講述了三個牧童發現一口老泉,合力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做了一件好事。智慧的女兒稱讚了他們,並祝福他們幸福。當時他們還不理解什麼是幸福,於是他們用了十年的時間去尋找幸福。十年後,三個牧童在小井旁邊相遇了,各自談了對幸福的理解。第一個說“幸福就是給病人治病,看着他們恢復健康;”第二個說“幸福是做很多對別人有用的事,儘自己所能幫助別人。”第三個留在村子的人覺得:“幸福就是種麥子養活很多人。”最後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揭示了幸福的含義。她對三個人十年間探索的幸福做了一個總結“幸福就是靠自己的勞動,很好的儘自己的義務,作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很簡短的一句話,卻讓三個男孩花上十年的時間去弄懂。

很多人都是走了很多的彎路,遇到很多的挫折,甚至有些人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纔開始明白、感悟到幸福的含義。

一些人以爲擁有很多的金錢就是獲得幸福,於是他的一生都是在求財,把每一分錢都攢起來,生病了也不捨得花一分,絲毫不亞於莫里哀小說筆下的阿巴貢最後弄得個衆叛親離,自己也早年病死的下場。

還有一些人,把幸福定於擁有沉迷於光鮮靚麗的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裝束,講究的住宅,上等的傢俱,精緻的設備。我有這樣一個朋友,我們高中的時候在一起讀書,感情還算好。她的家境並不夠好,就靠母親每個月幫別人做家政供養着。但是她特別喜歡名牌的東西,常常騙家裏要錢去買一些名牌的衣服或者包包,她的家很小,聽破舊的。每次跟她去逛街,她看到什麼漂亮的東西,總要去瞧一瞧,摸一摸。幾千塊錢的椅子,只要她覺得漂亮,她都會想盡辦法把它弄回家去。在她的眼裏,這些就是她的幸福,哪怕犧牲母親的一切。可憐的人啊!

在這篇《幸福是什麼》童話故事中與上述的例子相對比,我不禁沉思了起來。在成長的路上,我有父母的細心照顧,有老師的循循善誘,有朋友噓寒問暖,按理來說應該是幸福的。可年少的我卻認爲這是理所當然。我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們給予的一切,嘴巴上卻還說自己不幸福,不快樂。甚至也叛逆過,拿着父母的錢天天泡網吧,不願意回家。從不知道幸福爲何物。少年不識愁滋味,偏愛言愁。而今讀了《幸福是什麼》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

其實只要給予別人幸福,看着別人幸福,自己也會幸福。我們想得到幸福,首先要懂得分享幸福。只要你給予別人親切的微笑,別人才能給予你和善的笑臉。你給予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你給予別人無私的幫助,別人纔會在你危難時,及時伸出關愛的雙手。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給同學慶祝生

日,看到同學收到禮物一臉幸福的樣子,我們也很快樂。同樣,在自己生日的時候,也能得到別人的問候。這就是一種幸福。

於是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不僅着重引導學生要懂得幸福就是靠勞動,靠付出。還要引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我們的父母給於我們生命,感謝她們讓我們在這溫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感謝我們的老師,感謝他們傳授我們知識,讓我們有一雙聰慧的眼睛,可以看見未來;感謝我們的朋友以及那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有了他們的陪伴與鼓勵,纔有了我們幸福的笑靨,使我們在人生成長的路途中不再孤單。作爲一個教師不僅要教導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導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好讓他們都能更好的成長。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10

一、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恰當剪裁教學內容,讓教材成爲一塊跳板。

《幸福是什麼》爲一篇幅較長的童話,故事生動有趣,通過三個牧童在智慧的女兒引導下尋找到幸福的過程,告訴人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的這一人生道理。雖然文章主旨明確,但要深切地體會語言、感悟哲理則有一定難度。在寫法上,作者善於布白留空,對於三個牧童分手後十年間的所作所爲的描寫極爲簡約,僅通過三個牧童的簡單講述來表現。國小生好奇心強,這一布白恰好成爲學生探索精神盡情展示的平臺。因此,對三個牧童及智慧女兒的幾處語言描寫就自然而然地成爲了語言訓練的焦點,成爲了對學生進行想像力和表達力的語言性實踐及體驗生命歷程的關鍵。這樣處理既擺脫了串讀串講串問的陳舊教學模式,又集中了教學內容,長文短教,重敲一處,使教學效益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二、感悟語言,展開想像,實現對課文情感的再創造。

在確定教學重點內容之後,圍繞教學目標,便可展開教學全過程。在板書“幸福是什麼”這一文題之後,激發學生自由談談對幸福的認識,什麼“受到老師表揚、得到同學安慰、向災區兒童獻愛心、心願實現、畫好了一幅畫”等等,教師依據“過去”“現在”“未來”而分類板書,然後便引導學生進入“幸福是什麼”的追求中。在初讀了解課文大意之後,啓發學生帶着“三個牧童做了一件什麼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兒的讚揚?”“三個牧童十年後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嗎?你怎麼知道的?”的問題自能讀書。學生自學自悟後分小組交流,然後再集中探討第一個牧童的幸福歷程。多媒體出示牧童的話:“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也感到幸福。”在反覆理解與朗讀後,問:他是怎樣幫助別人的?教師不斷創造情景:遇到一個下肢癱瘓的老大娘,他是怎麼做的呢?遇到一個雙目失明的孩子呢?遇到……引導學生不斷地從語言、動作、神態、情感各方面去體驗白衣天使的奉獻歷程,去體驗救死扶傷的神聖與莊嚴,從而真切感受幫助別人而獲得幸福的愉悅。如此炮製,在全方位、多層面地體驗了火車服務員、輪船職員、消防隊員、農民等等的真誠勞動之後,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

通過對課文中的精彩語段的研討,實現對人物情感的再創造,既體現了語文本體觀,又體現了學生主體觀,情與景交融,其樂亦融融。

三、情感+語言=詩。實現對課文情理的語言創造,是小語教學的一種境界。

詩是語言的`精華,激情是點燃語言的火把。凡是有激情澎湃的課堂,就有詩的火花在閃爍。在學生深入地理解幸福的深刻含義之後,教師應關注着學生情感的點燃。要求學生回頭看看黑板上課初留下的種種答案吧,學生提出將“刮彩票得大獎”擦掉,我欣然照辦。當學生默然時,我追問:黑板上的這些都是真正的幸福嗎?學生答:有的是兒時的幸福,只不過是在享受幸福;現在的真的是幸福,因爲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帶給了朋友、父母、老師以快樂;未來的是心中的夢想,只能期盼着未來再實現啦。在這種情況下,我又板書下“小時候、現在、未來”三個詞語,並告訴他們:“是啊!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着幸福;現在啊,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未來呢?幸福就是你們燦爛的前程!”並要求他們寫出一首詩,當然,孩子們的驚喜是可想而知的!人人都變成了詩人,人人都才華橫溢。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11

《幸福是什麼》人教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爲主,聽說讀感寫相結合,最終從一個高度上來體會幸福。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導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本節課我主要抓住兩個環節來展開教學:

一、緊扣主題自讀自悟,彙報交流,引導想象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並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沒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幾句話,統領課文,去梳理故事的情節,領會文章的主旨。根據問題的回答接着讓學生自主找出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進行彙報交流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學生的想象力,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清楚幸福是什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話,對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了。

這個空白也正是讓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於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裏面

具體的故事。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又着重抓住第一位青年的話,進行一系列情景的創設,如:當病人生命垂危的時候,他___,當病人消極絕望的時候,他___等,讓學生全方位地想象醫生平凡工作中的救死扶傷,送去健康,在這個基礎上,我又適時指點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即聯繫生活實際展開想象,讀出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意思,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下面的學習,這樣的多種手段將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可以說出實實在在的體會,這樣在學生的腦海裏,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真正的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含義,這種通過對課文中的重點語段的研討,實現對人物感情的再創造,既體現了語文本體觀,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觀,情與景交融。

二、聯繫生活多元擴展,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徵

情感+語言=詩,實現對課文情境的語言創造,是小語教學的一種境界。在學生深入的理解幸福的深刻含義之後,我通過出示名人名言,有關幸福的圖片,以及《幸福是什麼》的小詩,然後讓學生自由創作,引導學生去發現、品味存在於自己身邊的幸福,寫出對幸福的感受,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幸福,並更好地珍惜幸福!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12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思想上沒有重視,認爲讓學生讀讀說說就行了。但是上起課來卻感覺不是這麼簡單。以下是本課的授課感受:

1、沒有吃透教材。這是一篇篇幅較長的童話。告訴人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的這一人生道理。雖然文章主旨明確,但要深切地體會語言、感悟哲理則有一定難度。剛一進入課文,自己就感覺不知從何入手才能讓孩子們感悟道理。以至於學生大談對幸福的理解,而脫離了文本。

2、抓住文本,展開想象。當學生談到對幸福的'認識時,我意識到要及時把學生的思路引到文本中去。當學生說“我考了好成績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我救活一隻小鳥把它放回大自然、我種的菜收穫了”時,我便引導學生進入“幸福是什麼”的追求中。啓發學生帶着“三個牧童做了一件什麼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兒的讚揚?”“三個牧童十年後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嗎?你怎麼知道的?”的問題自能讀書。然後再集中探討第一個牧童的幸福歷程。在反覆理解與朗讀後,問:他是怎樣幫助別人的?引導學生不斷地從語言、動作、神態、情感各方面去體驗白衣天使的奉獻歷程,去體驗救死扶傷的神聖與莊嚴,從而真切感受幫助別人而獲得幸福的愉悅。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13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爲主。但上完這一節課,發掘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通過聽課老師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知道學生不到位的原因就在於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教學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知道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的指導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下面我從教學設計的幾個方面來說說指導不夠好的地方。

首先是導入,播放歌曲《幸福在哪裏》,讓學生說聽了後的感受其實這個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求過於簡單了。如果換成先板書“幸福”,再讓學生說有什麼想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同時有訓練了學生說話,效果會更好一些。

接着是默讀課文,簡單歸納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歸納是應該訓練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情來說,我爲了降低難度,給了學生一個提示語句,讓學生根據提示去歸納主要內容,可能會限制學生自己的思維,侷限在一個框裏。學生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我在這裏沒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讀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也沒有讓同桌檢查讀音,基礎只是沒有抓牢固。對於自學能力較好的學生而言,這6個生字可以在課外認識,但班上還是有小部分的學生基礎稍差,所以還是要在課堂上提醒一下,會加深印象。

當找出理解幸福的重點句,我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如何理解這句話,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自己思考並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學生選擇分就角色朗讀的較多,當我檢查時就發現學生並沒有真正去思考這句話,純粹在讀書。請了一個小組上臺表演,本想讓臺上與臺下的學生進行互動對話,藉機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但是我沒有結合課文語句和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爲什麼三個青年感覺勞動可以帶來幸福,也沒有讓學生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勞動才能帶來幸福,所以學生的小組表演結束後,學生已讓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以讓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重點句。 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呢個寫“幸福”格言。本來意圖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麼寫下來,但是我提高了要求,一直讓學生理解爲寫格言原來是這麼簡單。四年級的學生寫的句子是自己的感受,這裏可以換位寫寫對幸福的感受,來體會生活中、身邊的幸福並更好的珍惜幸福。當學生寫好,

可以挑幾句好的感受在電腦中打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1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並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教學難點: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麼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麼。(板書課題)

二、指名朗讀全文,檢查預習情況,糾正不正確的字音

三、自己出聲讀全文,思考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並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以後,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2.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並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麼?(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書:挖小水井)

四、分析課文的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麼幹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麼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

4.讀所劃的語句,說說他們爲什麼這麼快樂?結合上下文說一說。

(因爲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成果並且給別人帶來好處。)

五、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後,各自都做了些什麼

(學做醫生,爲人治病;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活多人)(板書)

六、十年後,三個牧童已經變成三個青年,回答

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請你朗讀課文後說說。說後再回答:這些體會是怎麼得到的.?(通過勞動得到的。)

七、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麼?

(通過自己的勞動,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說說什麼叫有益?(益就是好處。)

八、朗讀全文體會幸福的含義,並想想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1.自己思考;

2.小組討論;

3.大家討論得出:本文告訴我們幸福是靠勞動,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從而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

九、總結深化

今天,我們知道了什麼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學們今後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嚐到幸福和快樂。

板書設計

幸福是什麼

勞動

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對人們有益

教學反思:

1、再造想象,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於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裏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蹟。在他們的腦海裏,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2、多元感悟,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徵。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儘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在這一課的最後,許多學生包括家長都說了很多與課文中不一樣的感受,這是真實的,是值得尊重的。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15

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以爲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努力做到教學相長,穩步上升。

在今天的課堂上就出現了讓人難堪的一幕。我教學的是《幸福是什麼》,學完課文後,學生對童話的主題幸福的含義有了比較深刻的,透徹的瞭解(幸福就是通過勞動,很好的儘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我就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你能說說自己的幸福嗎?”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幸福,說出自己的生活。於是,同學們的情緒高漲起來,一個個說着自己的幸福。當我叫到李同學時,他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稱那美麗的姑娘爲智慧的女兒?”問題提出了總要解決吧,有的學生說:“她是智慧的女兒所以稱爲智慧的女兒。”有的說:“她很聰明,所以稱她爲智慧的女兒。”應該說說出自己的疑問是值得讚揚的,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但是卻完全背離了這節課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的內容進行“自定向”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特別容易偏離教學的實際軌道。同時教師在應該引導的時候必須起好引導作用,絕不能因爲怕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出現被學生牽着鼻子走的現象。

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體會幸福的所在。表面看學生似乎把課文的內容已經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去太遠,孩子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如果在教學中我能這樣設計:想象一下這十年中在他們身上發生怎樣的動人故事。那麼他們可能會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蹟。這樣在他們的腦海裏,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