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工作計劃>

年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 閱讀(2.84W)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年幼小銜接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年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年幼小銜接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幼兒入國小是教育過度的關鍵期,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經是國小教師、幼兒教師和家長們的共識。做好“幼小銜接”,不僅有利於入學前後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爲孩子的後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將嘗試通過教育教學、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徑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銜接目標:

1、從心理準備入手,培養孩子入學前良好的心理品質。(情感、興趣、注意力、意志、責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爲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

3、加強幼兒園與國小的互動觀摩交流,爲幼兒做好入學前必要的心理準備。

4、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共同爲幼兒入國小做準備。

三、銜接方案:

教育教學方面:

(一)工作目標:

通過“幼小銜接”系列活動的開展,瞭解幼兒園與國小的差異,減少幼兒對國小的陌生感、神祕感,爲適應國小生活做好各項準備。

(二)具體做法:

(1)參觀國小、體驗生活。

爲了讓大班的孩子能更進一步感受國小的生活,瞭解國小生的學習生活與責任意識,我們將組織他們去正則實小,觀看國小的升旗儀式和廣播體操;參觀國小的環境,包括操場、教室、圖書室、廁所等地方,邊看邊比較與幼兒園的不同;並深入一年級的課堂與國小生同上一節課,瞭解國小生是怎樣上課、怎樣舉手、怎樣做作業的,並組織幼兒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我心目中的國小”,使孩子們對國小產生嚮往,激發他們上國小的願望。

(2)啓發幼兒以小記者的身份採訪、瞭解國小生的課間十分鐘都做些什麼。並請一位老師拍一些課間十分鐘的錄像,回來組織幼兒討論、交流,課間十分鐘是用來幹什麼的?錄像裏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不對?爲什麼?

(3)請孩子學做國小生每天揹着書包來園,並學着整理自己的書包和學習用品,開展整理書包比賽。

(4)和孩子一起制訂作息時間計劃表,養成做事專注有序的習慣。

(5)觀看錄像《國小生守則》瞭解國小生活的一些常規,爲儘快適應國小生活做準備。

班級工作方面:

(一)工作目標

1、培養孩子間的相互學習、自主性和決策的能力,建立一個共同探討的團體。

2、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有安全感,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

(二)具體做法:

1、身體方面的準備:

(1)通過體育鍛煉、疾病預防增強幼兒體質,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步入國小;

(2)爲了讓幼兒能夠較快地適應國小生活,我們將適當延長幼兒學習時間、減少遊戲時間。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寫字、握筆姿勢,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讓幼兒懂得並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有困難找警察,記住各種急救電話;知道不玩水、玩火,玩電。

2、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通過談話、講故事、社會實踐等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懂得,成爲一名國小生,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做好;什麼時候不該做事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爲。

3、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上課時要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要認真完成作業等。

(2)知識經驗的積累:

爲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書寫環境;以語言區爲重點精心設計製作有關讀寫方面材料供幼兒操作,同時,讓幼兒熟悉漢語拼音,通過每次的數學活動、數學區活動對幼兒進行分類、統計、簡單運算、自編應用題的培養,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家長工作方面:

(一)工作目標:

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共同配合爲孩子入國小做準備。

(二)具體做法:

1、理論指導、更新觀念

爲大班家長舉辦有關幼小銜接的講座。使家長正確瞭解幼小銜接的意義和重點,掌握入學前習慣培養、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與途徑,瞭解除了學習能力等入學準備以外還應重視幼兒心理、生理的入學前準備工作,從而對幼小銜接工作有一個較爲全面的理解。

2、開放觀摩、率先體驗

利用家長開放日的有利契機,邀請正則實小一年級的老師們來園觀摩研討。嘗試讓大班家長在幼兒園裏率先體驗到國小老師的一些基本學習要求,瞭解國小與幼兒園在教學上的異同點,感受國小教師的教學風格,使自己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更加心中有數。

3、家長參與、同步銜接

發放《進入國小,你們準備好了嗎?》家教小手冊,幫助家長科學地去對待孩子成長中的轉變。在家長園地中開闢“家庭教育分享欄”,在上面粘貼幼兒學習內容,讓家長鼓勵幼兒獨立完成,家長則對幼兒不明白的地方進行點撥,通過這種形式培養幼兒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使家長真正參與到孩子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的培養中來。

入國小是人生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幼小銜接是一項艱鉅而又重要的工作,我們一定全力以赴,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人生的第一大關口。以上這些方案是我們的初步設想,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以便我們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

年幼小銜接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1、幫助大班幼兒實現從幼兒園到國小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讓幼兒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樂地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諧發展。

2、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活動,並體現後繼學習和未來社會對兒童發展的要求。

3、幼小銜接活動與國小“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做到有機結合,活動組織充分體現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並與幼兒園的課程實施有機結合。

二、活動目標

1、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三、重點內容

1、入學願望:喜歡學校生活,有入國小的願望和積極自信的情感體驗。

2、學習興趣: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對學習活動感興趣。(強化語言、數學、動手課程,進行動口和動手的技能練習。

加強普通話口語的練習,通過早期閱讀、看圖講述、散文誦讀等活動來提高幼兒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前書寫練習,用袖珍畫的方式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掌握字的簡單結構。)

3、學習習慣:有傾聽、專心閱讀的習慣,有初步的任務意識。(掌握正確的看書、寫字、握筆姿勢,讀書做到“五個要”:身子要挺直,書本要平放,眼睛要看着,小手要指着,聲音要響亮。書寫做到“三個一”:眼離課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面一拳遠;書本整潔,無摺痕)

4、生活習慣:會整理自己的物品,有自我服務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有初步的時間概念。(通過開展值日生工作、自己收拾書包、衣服等,有完成任務的習慣。)

5、行爲習慣:能初步辨別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的好壞,並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懂得自覺遵守紀律和各項常規、規則,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爲,有責任感,能夠承受小挫折,有集體榮譽感,願意爲集體做事,學會獨立解決簡單的問題和困難。)

6、交往能力:願意與同伴、老師和周圍的人交往,對人有禮貌,能友好相處。

年幼小銜接工作計劃3

爲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適應社會,減緩幼兒園與國小兩學段的坡度,促進新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幼兒園教育與國小教育形成無間隙整體,本學期制定幼小銜接計劃如下:

一、工作重點

1、建立機制:重視銜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應的機制,並將此項工作作爲學校的常規工作。

2、平穩過渡:通過活動,使一年級教師瞭解學生的行爲習慣、心理特點,瞭解幼兒園與學校的教育目標、要求、方法、風格等,從而使處於銜接階段的教師能有意識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風格從幼兒園特點的教育向學校教育平穩過渡。

3、遞進過渡:通過活動,使學生從生活、活動、學習、心理等方面較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爲養成良好的習慣打下基礎。

二、具體工作

1、期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使家長們能夠主動配合學校,並能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2、利用班級羣,向家長們宣傳學校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工作,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同時,展示孩子在過渡過程中的表現,與家長攜手,培養孩子良好行爲習慣。

3、加強教師的溝通和聯繫。這種溝通和聯繫,除了要加強本級部班主任之間的、還要加強本級部不同班級、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聯繫,從而關注新生的習慣養成的培養。班主任將情況彙總後,根據具體情況調節教育方式。

4、利用家訪、家長來校接送孩子、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校能更進一步的配合。

5、改變以往的一些習慣做法,帶大班幼兒參觀低年級的課堂、課間活動、教室佈置、作業本、日常禮儀等,樹立榜樣,激發新生的效仿心、求勝心。

6、適當調整上課時間的活動安排。在開學第一個月,上課20分鐘後,讓學生在室內稍微休息一下,然後再繼續授課,使新生能夠逐步適應國小學習與生活的節奏。

7、精心佈置教室氛圍。教室桌椅的佈局,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整;教室的裝飾,有與幼兒園氛圍相似的童趣部分,營造一種於幼兒園氛圍相似的環境。

年幼小銜接工作計劃4

大班下學期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期,在這個學期,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讓孩子做好上國小的心理準備。

在休息的時候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到附近國小去參觀,介紹相關的國小生活,讓孩子產生想當國小生的願望。

二、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幼兒園的生活是鬆散型的,而上國小以後,學習的模式成爲課堂教育,課間休息時是充分自由的,要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喝水,自己上廁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和問題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因此,學習生活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

三、培養準國小生的自我服務能力。

學齡前兒童在進入國小以後,會感到與幼兒園的生活相比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一個很明顯的不同就是:在國小裏,許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顧自己,比如:自己記作業,鞋帶開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傘,自己背書包,按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這些事情國小老師是很少過問的,也不會去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學前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務的能力。

四、加強孩子學習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長要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要求孩子愛護、整理書包。要讓孩子懂得珍惜時間,獨立完成自己的作業

五、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上學後每堂課有40分鐘時間,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聽講,現在需要家長多培養孩子安靜專注的做某一件事情。

六、培養孩子生活規律化。

要讓孩子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做好;什麼時間不能做什麼事,就要控制自己的慾望和行爲。

七、要讓孩子學會承受挫折,學會忍耐,學會與小朋友分享。

對孩子進行一些挫折教育尤爲重要。首先家長要對孩子形成一個正確評價。一直以來在爸爸媽媽的保護下成長的孩子,許多都沒有受到過什麼挫折,一直覺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心理的承受能力差。有些家長採取的賞識教育方法是,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錯!”之類的詞語表達讚賞。雖然這些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評價也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一旦當孩子面對更公允的評價時,孩子會發現自我評價和實際能力的巨大落差,而難以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否定。從而打擊了孩子原本脆弱的自信心,或者變得更加任性,不能面對現實問題,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更加自負,盲目自大。所以家長的評價要具體,要讓孩子能正確認同自己的優缺點,認同別人的優點。同時給與孩子一個具體並能達到的努力目標,鼓勵孩子完成目標。

其次讓孩子明白大人沒表揚我不代表我做的不好。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經常得到表揚。但進入國小後,老師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經常表揚每個孩子。這時,孩子也會感到失落和懷疑。要讓孩子從這種失落和懷疑中走出來很重要。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暗示:沒有表揚我,不等於我做的不好,下次我會做的更好。還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鼓勵:比如把自己的畫展出來,家長即使不經常表揚孩子,但也要讓他知道您對他的每一個進步都有所關注,並感到自豪和驕傲。

其三,教育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將來如國小後,爲某種原因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之間產生了摩擦,因自理能力的欠缺遭遇尷尬而受到同學嘲笑等等,這些小挫折都是有可能遇到的,怎麼辦?讓孩子知道,誰都會遇到這些事情,大人小的時候也遇到過這些事情,它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必太在意。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同伴,要讓孩子慢慢懂得,與同伴相片要學會分享、合作,不可能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第四,需要家長配合的若干事宜。

1、早晨入園、下午離園一定要按時。爲讓幼兒能參加晨間活動和不耽誤正常的教學活動,希望各位家長按時來園。儘量讓孩子在8:50前到園。如有特殊情況和老師提前說明,下午接園後儘早離園。

2、家長做好孩子入園前的檢查工作,如檢查孩子的衣服口袋有沒有什麼危險的東西或者是吃的東西,觀察孩子的情緒,摸摸孩子的額頭等。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多培養孩子的交往技能,學習自己處理一些簡單的小矛盾。教育孩子要寬容,能夠學會原諒別人。

3、如果你的電話號碼有變動也請及時告訴我們,以免有急事時聯繫不上。

4、幼小銜接不容放鬆。

我們老師面對的是全班孩子,很多東西我們都只能給予引導,所以家長們的輔導是很重要的,如:孩子的書寫、閱讀、計算這些家長完全可以給予輔導的。有個別的家長看到孩子不做作業,就以嚇唬的方法“再不做作業我就把你怎麼樣怎麼樣,或許快點做呀,做完了媽媽給你買什麼什麼的”,這樣會導致孩子覺得學習是任務,完成了就行,或許認爲學習是一種交易,我做了,我學了,我就一定會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這樣慢慢的會讓孩養成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希望家長不要以這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幼小銜接的最佳途徑是培養孩子好的習慣,而非超前學習。超前學習的確會影響孩子對今後學習的興趣。國小一年級新生暴露出的問題,其實多數是學習習慣問題,這並不是超前學習就能解決的。孩子的幼兒園生活僅剩這短短的幾個月。孩子能否順利地進入國小,這幾個月起着關鍵的作用。希望各位家長,在這幾個月內不要放鬆對孩子的督促。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幼兒園的事情都是細碎繁瑣的,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到最好,我們對孩子有信心,相信大家也是一樣,以後工作中有疏忽之後請諒解。感謝家長的積極參與,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或意見,歡迎大家向我們提出來。

年幼小銜接工作計劃5

“一年之際在於春”,當春天緩緩向我們走來的時候,我們和孩子迎來了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學期,這學期也是入國小前最關鍵的學期。爲了讓幼兒適應國小的生活,我們將開展"幼小銜接"活動。其具體工作計劃如下:

一、幼兒入學的心理準備

注意爲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係,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這對幼兒的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注意改變活動室的佈局,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爲分隔式區域型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組織幼兒到國小去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把他們帶進國小生的課堂,參觀國小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從而激發他們上學的慾望。回園後我們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指導。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因此,培養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十分重要。加強紀律教育。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心理準備方面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

二、幼兒入學的知識準備,重點做好三個銜接。

注意水平的銜接:幼兒階段的注意主要是無意注意,國小生上課時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教師要慢慢減少教學活動的遊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爲有意注意。可通過教師的要求,活動的規則,幼兒間的競爭來實現。

思維能力的銜接。學習活動說到底是一種思維活動,學習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爲幼兒入學作準備,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維能力的準備,即學習活動中不僅有感知、記憶的過程,更要有歸納、概括、推理活動的參與。從“拉動幼兒發展”的角度出發,精心策劃教學活動,因爲大班幼兒思維異常活躍,好奇心強,教學的內容要有適度的挑戰性。

知識點的銜接。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兒學習國小知識?教師應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和願望,把握分寸。如:語言課上和幼兒玩一些口語化的、感受四聲的語音遊戲。根據漢字、字母、數字的基本筆畫進行前書寫練習。幼兒上學後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識,上學後容易引起認知共鳴,產生強烈的上學願望。

三、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措施。

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沒有家庭教育和社會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真正影響和實施。因此,爲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從而讓大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瞭解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國小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並能夠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爲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利用家園共育欄目,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這樣做的目的,一可以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爲入國小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二可以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進入國小的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虎頭蛇尾。

利用家園聯繫冊、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四、加強與國小的聯繫與交流。

參觀國小的校園,觀摩國小生升旗上課及課餘活動。邀請國小生來園與小朋友座談,請國小教師介紹國小生活。通過圖片、資料、電教等各種教育形式,幫助幼兒認識入國小後的學習與生活,如:玩角色遊戲“老師與學生”,給幼兒講有關國小的事或老師上課的故事,減輕幼兒的思想壓力,促使他們嚮往做一名國小生。

五、具體內容安排

1.開學初,邀請國小教師,舉辦“幼小銜接”的專題家長講座。

2.早晨入園要求在8:30前到園,不遲到。以培養幼兒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規律生活的良好習慣。

3.適當延長上課時間至35分鐘左右,適當減少遊戲時間。

4.適當改變學習環境,爲了跟國小的課堂環境接軌,將幼兒的座位改成接近國小的較規範的上課座位形式。

5.要求幼兒自背書包入園,養成自己整理學習用品的好習慣。

6.爲讓幼兒初步瞭解國小的校園環境及生活,4月份要組織幼兒參觀國小校園、觀摩國小升旗、上課及課餘活動。

我們爭取在半年的時間裏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我們的孩子以最快的速度適應國小的教育模式。

年幼小銜接工作計劃6

轉眼間,曾經哭哭啼啼要拖着媽媽的手不肯來上幼兒園的那羣小寶貝們,現在馬上就到了在園的最後一個學期,即將結束幼兒園的生活,將要踏進國小的門檻。我們難以忘懷、依依不捨,但過多的還是歡喜與欣慰……。大班(子夏、子游班)的寶貝們即將升入國小,成爲一名國小生。幼兒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國小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國小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我們會按照以往的經驗,結合教育行政部門就如何做好從幼兒學前教育過度到國小教育的有關規定,我園特制定了較爲完整的幼小銜接計劃,現發給各位家長,懇請提出寶貴意見。

一、工作目標

1、從幼兒人格教育入手,一個健全的人格勝過千百種智慧,幼以養性,蒙以養正。

2、從培養幼兒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行爲習慣養成及動作協調能力入手,家園緊密聯繫,讓孩子有規律的生活,是保證爲孩子進入國小後全面發展的基礎。

3、繼續做好幼兒心靈成長(如情感、興趣、注意力、意志力、責任感、自信心等)。

4、我園會繼續優化後勤服務,健康飲食是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育及成長的必備條件之一,我們會努力把各項工作做的更細心。

5、加強幼兒園內部管理,通過培訓、觀摩、競賽等活動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文化素養、工作能力、服務水平。

6、下學期適當的時候我園會組織在園幼兒及家長一起參觀國小,爲幼兒步入國小做好心理鋪墊。

7、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共同爲幼兒入國小做好心理、思想輔導。

8、讓幼兒在步入國小後能在經典誦讀、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方面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時間和班級:

學習時間:20xx年2月15日—8月31日,學習時間爲一學期。20xx年9月尚未達到入國小年齡的幼兒,我園繼續接受孩子來園學習,課程設置另行通知。

學習班級:大一班(子夏班)、大二班(子游班)

三、學習內容和要求

(一)、學習內容,下期課程安排。

(二)、學習要求

1、請家長多多關注寶貝在園的學習情況,多與老師交流溝通,及時配合完成孩子的家庭作業;

2、請家長積極參與園所的活動,多多溝通,做好家園共育;

3、在家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定時作息,有計劃的完成老師留下的任務;不遲到等等。用知行合一做好孩子的榜樣。

幼小銜接,是幼兒在幼兒園教育的結束階段,是國小教育的開始階段,它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開展好幼小銜接工作,讓您的孩子,我們的寶貝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開啓他人生智慧的行程。感恩所有的家長和小朋友們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年幼小銜接工作計劃7

“幼小銜接”問題廣泛涉及到家庭、幼兒園、國小等教育機構,並直接關係到兒童的健康成長,所以“幼兒園與國小的研究”這一課題所獲得的成果對當前有重大現實意義。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是單方面因素就能解決的,需要調動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準備。

◆一、幼兒本身應做好以下準備:

1、生理準備:

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都將發生新的變化,幼兒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因此,即將進入國小的幼兒應該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進餐、睡眠、排泄、盥洗等衛生習慣。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儀表,注意保持儀表整潔。

3)會動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書包、鉛筆盒等)

4)瞭解身體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長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關常識和簡單方法。能沉着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2、心理準備:

目前,人們關注的主要是大、中、國小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而對於幼兒園如何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還很少,對於即將離開幼兒園進入國小的幼兒來說,這是他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們由事事依賴父母逐漸過渡到事事獨立完成,所適應的以遊戲爲主要形式的活動改變爲學習爲主要形式的活動,課後還要預習、複習功課或做作業。因此,幼兒入學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心理準備。

1)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我們將安排各種以探索爲主的活動,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大膽操作,將問題拋給幼兒,發展大班幼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許多研究都表明兒童的心理理倫和抑制控制之間存在關係。抑制控制能力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兒童對心理狀態的認識能力,這說明兒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進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我們將從遊戲、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幼兒的一致性、堅持性,培養幼兒的抑制控制能力。

3)應具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學”理論活動中有兩個環節“猜測或假設”和“記錄試驗過程”對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具有極爲重要的作用。“猜測或假設”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能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思考。所以我們應着重引導幼兒去猜測,去假設以及引導幼兒記錄試驗過程,幼兒思維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會獲得發展。

4)應具備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因爲在社會交往中,兒童會接觸到不同的想法和觀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願望、信念等心理狀態,並對這些心理狀態進行思考。即將進入國小的孩子們更應該加強幼兒的社會交往和言語交流,多向幼兒使用心理狀態的詞語。如:想要、希望、認爲、覺得、記得、忘記等。

◆認識幼兒園與國小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國小的主要差異第一,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活動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和富有兒童情趣,不僅有豐富的物質環境,而且包括和諧的心理環境。而國小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對幼兒缺乏吸引力,而操場上的運動器械低年級享用機會較少,必然使幼兒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國小學習是社會義務,是國小生的主要活動,不論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所以我們老師和家長就要努力地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第三,師生關係的變化。幼兒教師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兒並參加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國小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學生生活關心機會較少,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感到壓抑和生疏。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幼兒園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國小強調系統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術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以上幾方面說明,幼兒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爲習慣等方面爲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老師怎麼做?

第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破壞圖書等)。

第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老師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老師或成人信任你,纔給你佈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第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給幼兒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特別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請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第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家長們也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夥伴,讓孩子成爲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着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第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國小,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爲了消除幼兒入學後對環境的陌生感,幼兒老師可以對教學做相應的調整。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也可以讓孩子與國小生交流,觀察他們做作業的情況,從而激發孩子愛上國小的強烈願望。這樣,從思想、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孩子入學後,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家長的積極配合,家長應做好以下準備:

對於幼兒園佈置的任務,家長應積極配合完成,家長應該協助教師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每天回家後應先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第二天能將作業及時的交給老師。家長應爲幼兒設置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將幼兒房間的玩具慢慢收起來,置辦寫字檯、書架、檯燈等,給幼兒創設一個學習的環境。

一、激發孩子對新校園的嚮往之情。一般說來,孩子到了六、七歲的年齡,心理和身體各個方面都基本上具備了接受國小教育的條件。這一階段,由於環境、家庭、學校的影響,兒童開始羨慕國小生的生活,羨慕新書本、新書包、新鉛筆盒,羨慕紅領巾等。兒童心理的發展和客觀環境的影響,使他們產生了上學讀書的強烈願望,時時刻刻流露出要成爲一名國小生的美好情懷。此時,作爲家長應該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夫婦倆一起故意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說:“田田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爲一名國小生了。”讓孩子產生當國小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着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幹淨呀!這裏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裏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幹。”再如,當孩子拿着書,纏着你講故事時,你乘機告訴他:“等你上學了,自己就能讀故事了。到那時,你就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可以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了。”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幹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學了,還要一口一口給他餵飯;作業做完了,總是親自幫他訂正錯誤;進出們總是幫着孩子整理書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這般,做父母的的確很辛苦,可孩子卻越養越無能了。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裏,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整天都有老師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難,如穿衣服、繫鞋帶等,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及時幫助。進入國小後,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繫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我從多年帶班的實踐中發現,國小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總是那些能力強的學生。可見,爲了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筆者建議家長們謹記:孩子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應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以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此外,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孩子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給兒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導他學會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學會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小事。

三、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幼兒教育是在遊戲和活動中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表現出很強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國小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教師是有系統、有步驟地進行教學的,與幼兒園教育相比,知識性較強。剛入國小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賴性,行爲上的.無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適應國小生活,給學習帶來一些困難。例如,我們發現有這樣一些學生,剛入學幾天,因好奇心強,上學特別積極,渾身是勁,可是沒過多久,熱情就冷淡了,特別想念幼兒園,哭着要上幼兒園,不願意上學。這就是我們國小教育中常見的“戀園”現象。“戀園”現象表明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適應國小生的學習生活,還在懷念幼兒園的生活方式。此時,做家長的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罵一頓,而應該關心孩子,關注孩子的點滴變化,靜心耐心教育、引導孩子,從心理上和思想上與孩子取得溝通,幫助孩子調整心態,調節生活規律。可以帶他去幼兒園看看,請教過他的幼兒園老師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談談心,瞭解他遇到的困難,幫他解決困難;還可以講講身邊同齡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話故事,爲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增強信心。

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樣,在學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受益終身。

1、養成課前準備的好習慣告訴孩子,上課之前要打兩次鈴,第一次是預備鈴,聽到預備鈴,要趕緊進教室,把上課用的書、本子、筆拿好,並擺放整齊,不用的東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後,安安靜靜的坐着等老師來上課。第二次是上課鈴,打了上課鈴,老師就要給小朋友們上課了。上學前,家長可在家進行模擬表演。

2、養成正確的坐寫姿勢。正確的坐姿應該是:身子上半部坐直、頭部端正,目視前方,兩手隨意放在身體兩側,兩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訴他們,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翹腳架腿。因爲良好的坐姿有利於骨骼生長,有利於身體健康。我們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提前教孩子認字、寫字,往往忽視了孩子寫字的姿勢。“先入爲主”,壞習慣形成了,就很難糾正。錯誤的寫字方法,既影響字體美觀,又影響寫字速度,還影響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發育。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確,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2)、執筆姿勢正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餘三指托住,筆桿向後稍斜,靠在虎口處。(3)、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3、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要防止三種讀書現象。一是“唸經書”,就是眼睛看着別處,和尚唸經似的,有口無心;二是“看時書”,就是讀書時老是看時間,你讓我讀半小時,我就讀半小時,看看時間到了沒有;三是“數量書”,就是讀書的遍數爲標準,你讓我讀三遍,我就讀三遍,讀一遍數一遍。這三種讀書都是沒有質量的讀書。教育孩子讀書時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邊讀,邊看,邊思考。低年級課文大多圖文並茂,讀讀課文,看看圖,圖文對照想一想,讀書就有效率,有質量。一二年級讀書要以朗讀爲主,用普通話朗讀,口齒要清楚,聲音要響亮,不漏字、添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子。長期培養,可以提高孩子對語言感受的敏銳性。

4、養成良好的交際習慣。要告誡兒童學會傾聽,別人說話時,不能心不在焉,要專心致志地聽,瞭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和意思;學會講普通話,聲音適度,口齒清楚,語速適中,使對方能聽懂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交談,態度要自然、大放、有禮貌讀國小,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轉折,隨着角色、要求和家長期望值的改變,孩子產生了諸多的不適應。而家庭不正確的教養方式,更加劇了這種不適應。

◆課程設置特點:1、儘可能嚴格按照國小模式,上課時間,課間10分鐘等。2、勞逸結合,每天提醒幼兒看課程表,做好預習複習工作。3、開設圖書館和閱覽室。

一、培養正確的坐寫姿勢。正確的寫字姿勢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確,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2、執筆姿勢正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餘三指托住,筆桿向後稍斜,靠在虎口處。3、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二、複習拼音,學習橫豎撇捺簡單的筆畫筆順。

三、正確的書寫筆畫筆順。從基本的橫撇點捺開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