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荊棘鳥讀後感大全[4篇]

讀後感 閱讀(2.57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荊棘鳥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荊棘鳥讀後感大全[4篇]

荊棘鳥讀後感1

傳說中有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爲代價!然而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就連天國裏的上帝也開顏歡笑。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說就是這樣”

當我第一次看到《荊棘鳥》一書的前引時,我的心就被震撼了。帶給我心靈震撼的書有很多,震撼我的不僅是作者那精妙的語言、巧妙的結構、精緻的故事,更是作者對哲理人生的深刻思考、英國女作家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等,然而這次的震撼只是在我看到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的前引時就產生了。以至於多年後當我申請QQ時就毫不猶豫的給自己取了“荊棘鳥”的網名,在主頁說明中也用的是《荊棘鳥》一書的開篇引子。

拉爾夫,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給上帝的人,一個以成爲紅衣主教爲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個作爲普通人的權利,他不能談愛情,他也以爲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歲月中,他就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內心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儘管那時的梅吉只是一個9歲的女孩,卻照亮了拉爾夫的內心。在梅吉長大成人之前,兩人有過一段溫馨美好的時光,因爲那時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隨着梅吉的長大,痛苦和矛盾也就與日俱增。最終,拉爾夫選擇了他的事業,他的上帝,他的教會,遠離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來和幸福。但是,誰能想到,梅吉選擇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爲他酷似拉爾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這樣的境況之下重逢,終於情感戰勝了理智,拉爾夫屈從於梅吉的願望,梅吉也如願地從上帝那兒偷來了拉爾夫——一個屬於他們的兒子。因爲她知道拉爾夫永遠也不屬於他,那麼得到他的兒子,就已經是上帝的恩賜了。從此,梅吉離開了她的丈夫,守着一雙兒女回到了家鄉。結局,偷來的東西自然要還回去的,當他們唯一的兒子也永遠離開他們的時候,他們覺得也卸下了心頭的包袱。拉爾夫在臨終的一剎那,他的心裏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將要面對的是往後更加孤獨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個堅強的人。

國中時我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不可能太理會那字裏行間透出的深沉的滄桑。無論是帕迪的含蓄溫雅,或是菲奧娜的冷漠脆弱;無論是暴烈渴望的弗蘭克,或是驕橫尖酸的卡森夫人;無論是單純執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絲婷。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交替出現,我卻無法真正地感覺到他們的愛恨糾纏中所蘊涵的複雜的思想。直至現在,我依舊是無法完全理解這個家族的命運。而我所最鍾愛也是最癡迷的,只有梅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

曾經有人把荊棘鳥和枯葉蝶作爲對比。荊棘鳥,把所有的生命精彩都演繹在最後的'絕唱中,雖然短暫卻是絢爛萬分;枯葉蝶,在單調寧靜中渡過它的一生,雖然單調卻是歲月綿延。截然不同的選擇,也就註定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縮短了生命,只爲了瞬間燦爛;一個,放棄了華麗,只爲了延長生命。而這本書,正是說明了荊棘鳥存在的意義,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所夢想的一切。

作者考琳。麥卡洛用細膩的筆觸爲我們描繪了從20世紀初葉到半個多世紀後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亞廣闊恢弘的畫面,充斥着克利裏家族傳奇式的家世歷史。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曲折優美的情節發展,刻骨銘心的愛情歷程,都深深地把我帶入了那個傳奇的時代,那片美麗的土地。而到現在,當我重啓記憶,當初的那份熱情早已冷卻,少了些稚氣,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漸漸能從人生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曾經深深吸引我的小說,最終發現的,也是猶如新大陸般豐盈的感受。這,的確是一本值得讀的充滿魅力和生命精華的書。

荊棘鳥讀後感2

第一次看到麥琪,她還只是一個四歲的小姑娘,美麗、可愛而要強。她看着心愛的娃娃被兄長們弄壞,急的掉淚卻沒想到叫人,自己的事情只能自己解決,這是他們的家族傳統。

作者的開卷語是這麼寫:在南半球有一種鳥,它的歌聲比世界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美好動聽,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種荊棘樹,落在長滿荊棘的樹枝上,讓荊棘刺進自己的肉體,才能夠歌唱。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開始了尋找荊棘樹的旅程,直到如願以償,找到那種長滿如針一樣鋒利荊棘的荊棘樹。這個時候,它就落下來,而且要選擇最尖、最鋒利、扎進肉體最長的荊棘。它的身體被鋒利的荊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難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開始了讓所有會歌唱的鳥自慚形穢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雲雀和夜鶯,在它的歌聲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荊棘鳥的血流盡了,一曲最美妙的歌聲也戛然而止。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着。所有聽到歌聲的人和鳥兒都在向荊棘鳥致最後的敬意,因爲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東西,只有用深痛巨創才能換取。

也許這段話說的並不僅僅是麥琪,但無疑她所有的歌聲都是帶着傷痛的。因爲家庭的貧苦她不得不過早的承受更多的艱辛,她只有一個娃娃(而且被兄長弄壞過),她沒有什麼漂亮衣服,因爲窮,她在學校裏受到了修女更多的呵斥甚至鞭打,從她出生的那天起,疼痛已被荊棘扎進了她的生命裏。

但她最大的痛苦卻還是她的愛情。她愛的人是優秀的,無論是品質還是容貌都是無可挑剔的出衆,那人,也同樣的愛着她,他們之間沒有任何阻攔,只除了一條??他是個教士。

如果是有婦之夫也許還可以離婚,如果是貧窮也許還可以克服,如果他不愛她,也許還可以努力,但他是一個教士,她如何從上帝那裏將他奪過來?

我不知道“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愛上一個不能愛的人”這句話到底對不對,但對麥琪來說愛上拉爾夫的確是不幸的。

但能說她是愛錯了嗎?在她隨家人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後是他迎接的他們,是他給了她父親般的慈愛,兄長似的關懷,他帶她參加集市,他教她騎馬,他關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個不快和煩惱。她第一次見到他時才十歲,是他陪着她從一個女孩變成了少女,她根本就沒機會再去愛別人,而其他人在他面前又是那樣黯然失色。

但他還是教士,他們永遠不能結婚。他離開了,她嫁給了一個她以爲像他的男人,一個剪羊毛的工人。

她跟着這個剪羊毛的工人到了另一個完全不能適應的國家,在那裏,她即不能經常的見到自己的丈夫更不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她身上甚至連一分錢也沒有。但無論怎樣艱難她都忍受了下來,她沒有想過離開,雖然她的丈夫對她是這樣的苛刻,但她還是以特有的堅韌堅持了下來。

可是拉爾夫來了,那瘋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變了一切。麥琪離開了她的丈夫,帶着她終於從拉爾夫那裏得到的一部分回到了德羅海達。

那段時光對麥琪來說是幸福的,在她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就渴望做一個母親,她的第一個孩子是在不受歡迎的狀態下出生的,那是她丈夫的孩子,而這一個,卻是拉爾夫的孩子,一個幾乎和拉爾夫一樣的孩子。

那樣的高大、健美、優雅、善良,她是怎樣的愛着這個孩子,甚至比愛拉爾夫更愛,但就是這樣的孩子卻走上了同自己父親一樣的路??他要去做一個教士。

她千方百計從上帝那裏偷來的東西就這樣回到了上帝手中,但不幸並不在此處結束,她的兒子死了,在他終於結束了長達八年的學院生活而利用假期在希臘度假時爲了救兩個女郎被海水吞沒了。

這時的麥琪已經五十三歲了,但她再一次忍受了這種痛苦,冷靜而理智的處理着事情,只是在爲了找回兒子的屍體時她不得不對拉爾夫說出曾經要發誓要保密的事情??那個兒子,也同時是你的。

荊棘鳥最後的歌聲是美麗的,但那歌聲是在最痛苦的時候唱出的,一邊忍受着疼痛一邊唱着使上帝微笑的歌,歌聲真的那樣引人嗎?還是生活本身就是這樣:如果你不能忍受,那麼你就無法生存,而在你忍受的同時生活也繼續了下來。

荊棘鳥讀後感3

用生命交換結局的燦爛。有一首叫《刺鳥》歌中唱道:就像刺鳥的宿命悲劇卻勇敢

兩個人彼此深愛着對方,梅吉與拉爾夫的愛其實就是一場宿命的悲劇。卻因爲身份,因爲宗教信仰而無法相守。愛的盲目嗎?應該不是兩個人認識了那麼多年,梅吉還是一個小姑娘時,就認識了拉爾夫,就喜歡向拉爾夫傾訴心事。梅吉的生命裏,拉爾夫亦兄亦父亦友,最可信賴的人。初到澳洲的那些日子裏,正是拉爾夫帶她融入了這個新世界,開始了一段新生活。拋開拉爾夫那些潛藏的野心不談,拉爾夫身上,其實有着太多的閃光點,比如高大英俊,比如優雅和藹,這些特質和梅吉的哥哥不同,更不同於剪羊毛出身的父親,所以,情竇初開的梅吉怎麼可能不去愛這個優雅的男子呢?雖然明知這個男子是屬於宗教世界,不能和自己有未來的但愛情一旦來了誰能躲得開,誰又能放得下呢?

拉爾夫對於梅吉的愛也是發自真心的看着梅吉從小姑娘一天天長大,同樣。聽慣了梅吉的傾訴,那種愛憐糾結在歲月的流逝裏,已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他雖然獻身宗教,野心勃勃,卻畢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愛情來臨時,情不自禁,深陷其中。只是愛也像世間大部分男人的愛一樣,要面臨野心和前途的考驗,要進行艱難的取捨。

可以堅決地奔赴前程,以爲他可以舍掉愛情。但再高的神職,再大的榮譽帶來的都只是瞬間的滿足,終究忘不掉梅吉,與梅吉分分合合。

爲了這份愛,而梅吉呢。甚至嫁給了僅僅相貌酷似拉爾夫的盧克,以爲她愛盧克,但不過是自己騙自己。當拉爾夫再一次出現在身邊時,才確信,盧克不過是拉爾夫的一個影子。心裏,從來就只有拉爾夫一人。

註定是一個悲劇,可是與教會爭奪愛人。隨着拉爾夫地位的逐漸提高,不可能離開宗教世界,所以梅吉便只能象以前一樣,繼續在世俗的世界裏守望自己的愛情,而這種守望,幾乎不可能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那天。

讓她孕育了一個與拉爾夫的孩子,好在麥特勞克島那段難得的`快樂時光。也算是一段愛情最美好的紀念。戴恩遺傳了拉爾夫的樣貌,讓梅吉也有了情感寄託,可是戴恩也遺傳了拉爾夫對宗教的熱愛,也想當一名教士。這對梅吉來說,實在命運不懷好意的捉弄。這一生,梅吉先是與宗教世界爭奪自己的愛人,結果看着拉爾夫成爲紅衣主教,一步步遠離自己,現在又要與宗教世界爭奪自己的兒子。

有一句話特別讓人傷感,寫給拉爾夫的信中。說“偷了什麼,就還回來。這是一個愛得多麼艱難的女子啊,好不容易從上帝那裏,偷到一段與拉爾夫共處的時光,卻不曾料到這段快樂要通過戴恩收回去,拉爾夫與戴恩相處融洽,大家都在期待父子團圓的情節發生時,戴恩卻在一次游泳時溺水身亡。

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誰都不怨恨,梅吉說。不能對此有片刻的追悔。確實,真心地愛過,並且在愛情發生時,就已經料到會困難重重,會不斷接受打擊和挑戰,這樣的人,勇敢而堅定的不會在傷痛和波折面前後悔的

愛上了辯機和尚。辯機不是一般的俗世男子,由此我想到中國歷史上一段同樣驚世駭俗的愛情。唐太宗的掌上明珠高陽公主。身爲佛門中人,唐代高僧玄奘的得意門生,曾以優美的文筆撰寫了大唐西域記》但就是這樣一個潛心向佛、才學俱佳的年輕浮屠,卻與高陽糾纏在塵世的兒女情長裏,掙扎在愛和佛學的矛盾裏,一次次爲愛妥協。愛也是一場宿命的悲劇,辯機被腰斬於刑場,而高陽從此用沉淪麻醉自己。

相愛不能相守,世俗難以衝破。多深切的愛,就會帶來多深重的傷。

無論是梅吉,所以從這一點上說。還是高陽,都稱得上是一個勇敢的女人。愛裏傷痕累累,卻愛得無怨無悔。讓人相信,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就像小說結尾所寫的那樣:鳥兒胸前帶着荊棘,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但是當我把棘刺扎進胸膛時,知道的明明白白的然而,卻依然要這樣做,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

荊棘鳥讀後感4

我曾聽說過《荊棘鳥》這個名字,也意識到它絕不是一本講鳥類的書。但萬萬沒有想到這是一部如此偉大與成功的作品。又大膽地涉足了許多作家所不敢於或不善於書寫的內容,以及一些我聞所未聞的生活。

這是一部包含對禁慾與命運的討論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或新大陸生活的愛情故事。

本書主要講述了克利裏家族三代人的愛情故事。但在主線之外又有着幾條線索,包括拉爾夫主教的升遷之路,德羅海達的繁榮與衰落,二戰在多個戰場進行,一個不知名的納粹兵士在戰後漸漸成爲政界重要人物等。

本書雖僅有約50萬字,但其時間跨度之大在我所讀過的書裏幾乎是絕無僅有的。故事主線從1915年的新西蘭南島開始到1969年的梵蒂岡結束,歷經55年,涉及十個國家及地區,背景更是可以追溯到1801年。

本書時間跨度之大,劇情之複雜,涉足地區之多都令人望而生畏。但更令人驚歎的是,作者考琳·麥卡洛用她縝密的思維與細膩的筆法使這169年裏10個國家或地區發生的事情都離不開主線。

沒有一句話是多餘的,即便是看似不經意的一筆都有着作者特別的`意圖,而每句話之間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就比如作者先提及教皇喜歡自己及周邊的人說德語,隨後幾頁便有紅衣主教們用德語對話的部分,緊接着就是拉爾夫主教在聖彼得大教堂中發現了一個德國士兵,而他就是未來的主角雷納·哈森。這樣的細節數不勝數。

這本書從結構上來看,分爲七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一個不同的主人公。雖然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個不同的主人公,作者仍保持着第三人稱的敘事角度,伴隨着適當的描寫,尤其是心理描寫,將讀者帶入到一個立體的,充滿生活氣息的世界中去。

這種敘事方法可能不是作者所獨創的,但在本書如此大的時間跨度下無疑是成功的,且是相當成功的。若要講述一個家庭的故事,自然不能將全部的筆墨用在同一個人的身上,一個人是不能代表一個家族的,且易使得劇情單薄。

因此本書隨着時間發展帶着不一樣的主人公,這些人物的情感與性格都十分立體,獨一無二,而且伴隨着情節發展富於變化。這種設計無疑是十分少見的。其他小說一般採用一個或少數主角在經歷了大量事情後性格和世界觀發生大轉變,而其他人似佈景一般沒有過大改變。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托夫》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如果時間跨度有本書之大的,一般非主人公僅是一個過客,不會去細緻描寫。這麼做可能更爲符合生活實際,但不利於故事的展開與表達效果。很顯然作者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出現的主線人物有約20個,可以較爲輕鬆地刻畫人物。

本書在荊棘鳥的叫聲中開始,也在荊棘鳥的叫聲中結束。我認爲,這給予了本書標題的同時也揭示了本書所想表達的主題。“最美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正如那將荊棘刺入胸口後奮力歌唱的鳥兒,“那歌聲竟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那鳥兒可能正如梅吉愛上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的拉爾夫主教的情形。因爲愛他但得不到他而嫁給了一個貪小便宜,只會勞作的盧克·奧尼爾,忍受了幾年痛苦又冷淡的生活,得到一個完全不愛自己的女兒。終於得到拉爾夫的兒子後,落得一個父死兒殤的結局。

其實,對於這樣的一個話題,我或許沒有什麼發言權的。因爲我沒有得到什麼最美好的東西,更沒有經歷過什麼深痛巨創。也許是我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深痛巨創被愛我的人全盤收下了。也許是我並沒有完全讀懂整部作品!這或許就是讀書的樂趣所在,思考作者究竟想表達什麼,對照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錯誤、不足,並帶着新的眼睛去觀察與認識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