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齋>範文>讀後感>

思考的技術讀後感(通用6篇)

讀後感 閱讀(2.43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思考的技術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考的技術讀後感(通用6篇)

思考的技術讀後感1

有人反感方法論,認爲方法論只不過是一些只會誇誇其談的東西。對於這種觀點,我並能完全認同,確實空談方法論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但是我想說的是,方法論本身的價值並不在於紙上談兵,而是對於你實踐的一種指導,可以幫助你省去很多沒有必要的思考,提高你的效率。所以站在這個理解的角度上而言,我是反對那些對方法論持批評態度的人,對於這些人我唯一能說的就是“每一樣東西是否能發揮它的價值,重點在於使用它的人,而不在於東西本身,就像核能一樣,作爲能源就能造福人類,用在武器上就是致命的兇器”。

讀《思考的技術》的時候,讓我想起了之前看的那本《聰明的人用方格筆記本》,其實這兩本書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同時在《方格筆記本》中,也提到了《思考的技術》的作者大前研一的工作方式,其中也講到了大前研一爲什麼習慣記筆記從一張紙的左下角開始記起,右上角寫結論。

關於這種習慣,在大前研一自己的書《思考的技術》對此也進行了非常充分的說明。這樣的做法,就是爲了更好的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有歸納整理的能力。在方格筆記這本書中,充分體現這種筆記整理的價值,讓所有的邏輯顯示非常順暢,同時在完成之後甚至於相當於一個非常好的PPT。不僅僅自己容易理解,別人也非常容易理解。

講了這些,重點講講《思考的技術》這本書中的一些自己體會的重點內容吧。《思考的技術》這本書的核心是兩點:一是爲什麼要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二是如何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爲什麼要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生活中,總是有些人在說“我的工作是文案,並不需要什麼邏輯思維的能力”,“我的工作是銷售導購,邏輯思維能力對我來說一點用都沒有”等等。對於這些認知,在我個人的理解上而言,我覺得只是這些人並未看到自己工作的本質,以及自己生活和思考的根本所在。其實不管是任何行業,邏輯思維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至關重要的。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邏輯思維弱的人強特別多。

我個人對此就有過一段非常深刻的經歷,就是我剛工作的第一年,作爲產品的我需要去和技術溝通需求,然而溝通了半天我一直都沒有和技術說清楚問題的所在,同時也沒能理解技術的思路,最後沒辦法只好請老大出馬。對於,我無法講清和理解的問題,老大和技術三兩下就達成了一致,另外當時的在旁邊聽他們講,也始終沒有聽的太明白。相比於他們,我的邏輯思維能力,真的比他們相差太多,從而在溝通上也始終需要比起他們花費更多的時間成本,這樣的成本其實比什麼都要高。其他的'成本,都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可以解決,唯獨時間一旦消失就無法回頭。

另外,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對於未來也有一定的預測能力。這種預測,來自於他們長期活躍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得出的結果。其中我覺得最爲強大的就是,將這種能力內化成爲了直覺。大家都知道,直覺是一瞬間產生的,但是其實直覺的出現只是我們大腦爲了更好的減少能量的消耗而建立的最短思考路徑。

簡而言之,就是大腦爲了偷懶而製造的捷徑,而這條捷徑的長短,取決於你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強弱。越強的人,直覺越強,憑直覺得出的判斷也能更符合實際情況。這些原理就同那些優秀的運動員長期大量訓練自己的肌肉記憶一樣,通過長期不斷的訓練,當出現相同的條件觸發下這些運動員的肌肉記憶就會自動觸發而準確的完成整個動作。

如何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講了爲什麼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後,就該有很多童鞋會問“既然邏輯思維能力這麼牛逼,那麼我們該如何去訓練和提高呢?”在《思考的技術》中,大前研一講到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是需要長期大量訓練的(當然除了那些天生就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天才們),對此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進行訓練。

比如當你看到一個廣告,或者一個你感興趣的東西,你就可以在自己的內心裏面問自己,這個東西爲什麼會做成這樣?作者想要表達什麼?這件東西又有什麼用?如果是我自己,我會怎麼去做這件東西?等等,通過不斷的給自己提問,同時分析並給出自己的見解。最後一步非常重要的,就是當思考給出自己的假設之後,試着去從某些方面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能讓自己堅信它是絕對正確的。

然而對於驗證這個環節,在我自己目前所經歷的所有事情來說,我覺得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一步也決定了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這個世界中成天“思考”的人很多,確很少有人去驗證自己的想法。這也就是爲什麼這個世界,失敗的空想家很多,而真正成功的實幹家很少,因爲大家都不敢去嘗試驗證自己的想法,絕大多數的時候都停留在了想象中。或者說只是驗證了幾個假設,就放棄了不再敢去驗證其他的假設,直到最終找到那個最正確的答案。

同時驗證環節,也是一個幫助你積累經驗最最重要的步驟。只有經過驗證的東西,也最終才能成爲你可以快速放心去提煉使用的結論。如果你的思考總是缺少驗證環節,你最後會感覺自己似乎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到底收穫在哪裏。最爲明顯的感受,就是在工作中,不論做完什麼總感覺心裏沒底,心裏發虛。所以童鞋們,在你們充滿奇思妙想的腦袋裏,千萬不要忘記去爲自己的奇思妙想進行驗證,爲自己的人生積累豐富的有價值的經驗,這些也將成爲個人核心競爭力的來源。

思考的技術讀後感2

先說感悟:老爺子的腦子確實非常性感,這本書值得一讀。

上面的腦圖是讀完全書以後,第二遍快速整理出來的,有些概念一下想不起來,就再細看看,有些用詞不太好理解的,我用自己的理解寫了,或者進一步解釋了,基本上沒有遺漏知識點的地方,但是有些、特別是摘錄,是根據我的個人情況做警醒特意打上去的。簡單說,我希望整理出這個腦圖以後,以後進行思維訓練不順暢的時候看看腦圖,就不用經常翻書了。

現在說讀書後感。

本書的結構非常嚴謹,全書幾乎沒有廢話,唯一不足之處在於,大前舉例以日本本土的例子爲主,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如果沒有日本的一些背景知識,比較難有代入感。好的是,這些例子即使不去看,也能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邏輯思維能力一直是我的弱項,可能是因爲是渣二本畢業,現在工作的.同事都是985、211出身,尤其顯得自己腦子一團漿糊。老爺子的書不但結構清晰,還落地到了具體的執行方法,全書可以說就是全書所說理論知識的一個具體展現,這種“以身作則”的氣質,實在是讓人佩服。

另外的想法是,類似管理類的書,我計劃都在看完後輸出腦圖,這樣的好處是,日後如果想用到裏面的知識點,看腦圖就能回憶起來,實在回憶不起來,再翻翻書,比起看過以後就把書束之高閣,效果相對來說較好。

思考的技術讀後感3

有時候被問到一個問題,我的反應要麼是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要麼是腦子裏一片空白,你再問我思路,對不起,我沒有~最近裝個軟件,一遇到問題就去搜解決方案,我甚至壓根兒不知道問題的原因問題就解決了。可是,如果是非常個性化的問題呢?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希望它能把我從那種一遇到問題就抓瞎的狀態中拯救出來,然後發現它並不能給我一個事無鉅細的可以套用的公式讓我記住了就一勞永逸,它告訴我這種能力很重要,我要多練習,質疑所有,如果說有一個步驟的話就是

1.收集信息;

2.提出假設;

3.實驗驗證;

4.得出結論;

5.假設不對的話就重新提出假設;

6.最終結論要簡單,別人容易接受;

7.向別人描述的時候使用金字塔。

在你不知道前提的情況下,可以假設一個,其實我看他的很多例子,是描述結論的過程,而不是思考的過程,的確是按照金字塔原理來描述,結論,然後原因123,每個擺證據。可是我更想知道的是它是怎麼想到這些的。比如說收集數據,我要收集什麼數據?處理數據之後提出假設?事情錯綜複雜,可能還是要靠經驗。

看完覺得還是沒有解決我的問題,可能需要把他的.例子再細細的分析一下,心塞,額外收穫是瞭解了大前研一一開始學應用化學,碩士和博士讀核能,工作了三年之後29的時候轉去麥肯錫做諮詢管理,在麥肯錫工作兩年之後開始出書,這個跨行跨行的。後來一場演講的價格是5萬美金,還有一個讓我不那麼喪的是就算日本政府,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看上去也沒比我強多少,有點寬心

慢慢來,一口氣吃不成胖子,想哭一場。

思考的技術讀後感4

剛讀完一本書,由於記憶暫存效應,可能會感覺收穫很多。但真正的收穫,或許是過了一段時間後還留下的東西。所以,這次這麼久沒寫讀後感,是因爲我想看看,這本書到底給我留下了什麼。呵呵。還是接着那兩個本質問題。

1、你知道思考的重要性嗎?大前先生說,人不同的命運是由不同的思考方式造成的。我現在非常贊同這個觀點。思考其實是很痛苦、很累的。在做了多年的具體工作後,幾年前的一天,我回顧以往,幡然醒悟:雖然自己做的工作看起來是腦力勞動,但自己其實是一個沒有動腦子或者很少動腦子的人。

才工作的時候,是學了很多東西。但那些東西只能稱作是知識,而不是智慧。自己不過是滿足於知識數量的增加、工作數量的增加而已,並沒有動腦子想到如何有所突破、與衆不同。要做到這一點確實是需要痛苦地動腦子的。即使是現在,我恐怕還是沒有完全成爲一個動腦子的人。還要努力。

2、你會思考嗎?大前先生說到的`方法大概有2個:

1)收集材料→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提出對策→執行並驗證這裏有個重要的步驟“驗證假設”。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提出假設、並且驗證假設。你提出一種假設,其實就是將問題進行了限定,限定了邊界,問題就能被分而化之,最終得到解決。你的語言表達應該能反映你的思路:“假設。那麼。”。

2)MECE原則這個原則很早就熟悉了。MECE有點像軟件開發裏的窮舉法。窮舉法其實是一種非常工程的方法,看似笨,其實巧。我們做事情,其實最追求的是成功率。不要想什麼巧辦法,越是簡單、越是不需要技巧的方法,就越可能是好方法。

這本書裏還提到了大前對將來的預測。忘了他是憑什麼做出那些預測的。但有一點我很贊同,他認爲地球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和語言的人們,生活的方式會越來越相同。能想起來就是這些。或許這就我真正有所體會的了吧。

思考的技術讀後感5

《思考的技術》是由一位思維特別敏捷的同事推薦,看後最大感觸就是,大前研一在被我們忽略的思維方法中提煉出一套完整的讓人耳目一新的思考技術。

我認爲本書的成功主要因素有以下兩個:一是大前研一紮實的調研功底積累和大量的思維練習,二是大前研一獨特敏銳的眼光,這與他MIT理科博士出身,在麥肯錫從事諮詢顧的工作背景密不可分。

《思考的技術》的核心思考邏輯是假設——調研——論證——結論——再調研——再論證……準確的結論,這是理科生最常用的邏輯方式,但是作爲理科生卻把它忽略了。

這是由於我們從小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不注重思考方式的練習所致,理科議題的邏輯週期往往長達1-3年或者更長,處在這麼長的週期內,理科生往往只關注論證工具和論證結果,而容易忽略了整個議題的論證邏輯。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大量豐富的案例分析使本書的核心論點更爲易懂。

這也是大前研一獨特的優勢所在,他跑遍美國50各州里的49各州,做過1000以上的諮詢案例分析,這是其他管理諮詢師所不能企及。除了思考方式和案例分析,大前研一反覆提到很多成功必備的素質和一些新的經濟概念:如工作的緊迫感,對事不對人工作態度,常態化的思維練習;非線性時代概念,熟悉倍數經濟概念,其中一些是我們所非常熟悉的,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被我們所忽略。而大前研一卻非常好的駕馭了它們。下面介紹本書的7大章節內容。

本書提出4個空間經濟的概念:實體經濟、無國界經濟、數字經濟、倍數經濟。讓讀者頓感奇感,前三個經濟概念大家都很熟悉,所謂的倍數概念,強調知識創意,思考方式的差距會造成收入差距數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差距。

第一章介紹了本書介紹的全新思路,即麥肯錫思路:數據分析——假設——蒐集證據——驗證——真正結論。其中提出現象不能當作原因,細化分析找出真正原因的重要性,而找出真正的原因,離不開實地訪談。然後經過絕對必要的驗證過程,得出結論,這個結論應該是能讓自己信服的結論。結論並不表明思路結束了,沒有解決方案的結論仍然不是完整的結論,需要指定詳細的解決方案,並跟蹤實施。

第二章:MIT的學習經歷使作者具備了科學的思考方法,即假設——蒐集並分析——結論。強調積累事實才能導出結論的唯一途徑。以大量的資料及累計的實施爲根基,導出敏銳的結論才具有可用性。爲了鍛鍊解決問題的思考力,必須讓腦子習慣思考。利用一切瑣碎的時間,不斷練習思考新的問題。

第三章:如何用邏輯去打動人心。

所謂的說服力就是充分考慮對手的心理狀態和邏輯能力。組織一個符合他的邏輯結構和思維方式。注意給出建議的技巧。一般一個建議最佳,建議給多了,知會讓執行者猶豫不決。有事實爲證的建議,魅力無窮。提案一開始就要提出自己的調查結論:掌握流程的重點就是用簡潔的語言做簡潔的分析,每部分做一個結論,然後應用所累計的多個小結論到處自己認爲絕對正確的整體結論,再以這結論提出有證據支持的建議。

總結下來打動人心的邏輯要點是:合理的表達邏輯,金字塔結構的邏輯關係,可靠的調查依據,多次的檢驗,對PPT報告反覆熟練掌握。

第三章:洞察問題的本質。不能輕信媒體或他人的結論。需要對事不對人的態度,才能東西本質。不能忠於事實,不但無法東西問題的本質,還不能得出真正的解決方案。同時需要在企業建立憂患意識,世界上優良企業的共性具有吸收異己特質進入企業文化。例如GE的“衝突對抗”,豐田公司的“憂患意識”。

第四章:非線性思維。所謂的線性思維就一定會得到正確的答案的直線思維方法。但是在非線性以及複雜理論的世界裏,只要初期條件有些不同,結果就會變得無法預測。這需要我們跳出原有體制來思考,爲沒有答案的問題尋找答案。而我們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是培養不出非線性思維的人才,相對來說,歐洲國家更注重學生思維方式而不是知識的培養。對於我們培養這種思維方式建議,是生活簡單化,把需要思考的事集中起來思考,不需要思考的就不要想。

第五章:讓構想大量涌現。這需要擺脫陳舊思維方式,利用新事物或假日休閒方式刺激腦部,從而然腦部變的更靈敏。思考就是常常提出疑問,然後自己努力尋找解答。但思考必須有緊迫感,這樣才能全心投入。與別人辯論是一種有效的思考方式。

第六章:解讀五年後的商機。對一個商業公司的.前景進行分析,需要先分解其功能在進行思考,如它的價值功能是否持續發揮作用,這種功能傾向是變強還是減弱,價值功能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否發生變化。例如通過以上功能分解來思考,可以分析移動電話未來將成爲電腦、音樂、影響、電子錢包的終端。前五章邏輯思維讓發展新事業變簡單,新事業成功需要以下四要素:

1)事業領域的定義必須明確;

2)分析現狀進而推斷未來的方向,針對因果關係來設立簡潔而具有說服力的假設;

3)專注於自己應選擇的方向,即使出現幾個可能的選擇,也應該專注;

4)不能忘記基本假設,排除已經發生變化的情形但不偏離原則。

第7章開拓者的思維。衝破舊商業的障礙,具有讓大型企業突然消失的想法。如數碼相機讓柯達消失,Apple讓傳統手機巨擘NOKIA銷量大減等發生在身邊的案例。認識新大陸的四個空間,實體經濟、無國界經濟、互聯網經濟、倍率經濟。實體經濟的世界中,企業的價值是依據未來期待收益所換算出來的淨現值。處於新大陸中的企業,則是根據將來的市場佔有率的期望值來決定企業的價值。如Google,Facbokk在沒有實際營業收入的情況下就已經被世界認可。我們需要做的是意識到知識的附加值具有千倍差距的事實,然後不斷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

《思考的技術》對我們日常的邏輯思路有了一個全新的梳理,讓我們重新拾容易被人忽略的思考價值。給自己的大腦來一次節能吧,本書非常實用,推薦大家讀一讀。

思考的技術讀後感6

預見未來,是通過邏輯思考得來的。有時候,我們會驚歎某些偉人的預見性,其實這些看似很神甚至很偶然的事情,是經過他們的邏輯思考得出來的。沒有什麼是無緣無故的,都是有理由的,邏輯思考的能力能讓你更清楚地看到問題的更深層次的緣由。

我覺得日本的房地產發展可以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提供個前車之鑑。實際上,歷史有相似的地方,很大程度都是由於羣體的盲目性。不是因爲我們不知道這件事情不對,但是羣體的決策往往是不符合邏輯的。我一直覺得歷史就是某幾個偉人創造的,但他們戰勝了羣體的盲目和自私自利之後,纔會推動歷史向另一個方向發展。

希望中國的房地產會在中國的領導人手中避開日本曾經掉下去的陷阱,走一個合理的`道路,不要急功近利,損人誤國。中國的房地產在未來的五年該到了變數頻出的時代了。剛看新聞報到,什麼廉租房,經濟租賃房,經濟適用房,各種政策正在發揮着作用,目前效果不明顯,但我們可以拭目以待。今天笑的人,明天不一定不會哭;今天活不下去的人,明天不見得還會倒黴。

五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大前研一先生給我們展示了他的思考。手機的功能擴展,電子銀行,電子身份驗證,手機將會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一次劃時代的革新。家庭服務器的描述也足以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憧憬。

我們公司正在做的EIB也是對一種對未來的革新,我更希望這種自動化的便利可以更廣闊地惠及到普通的老百姓。未來五年,我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現在還不具備這種思考能力。就算是真寫出些什麼,也只能是自己的臆想和猜測。今天再做個夢吧,希望可以看看未來五年的模樣。